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案例1-1:毛泽东选择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曲折历程一、案例内容:“五四”运动前后,独具个性的青年毛泽东在时代大潮的激发下,经过对各种主义、思潮的研究和探索,并亲历了湖南“自治运动”等政治实践的失败,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改造中国的理论武器。毛泽东在回顾自己思想的演变过程时,曾说:“我的历史是从不觉悟到觉悟,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有神论到无神论。如果说我一开始就是马列主义者,那是不正确的。”毛泽东从1902年开始,先后在韶山南岸私塾、关公桥私塾、桥头湾私塾、井湾里私塾、乌龟井私塾和东茅塘私塾读书。在六年中反复诵读了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深受儒家学说的影响,
倾心崇拜孔夫子。1910年秋,毛泽东考入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堂,一接触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就深受“欲维新吾国,
当先维新吾民”的维新改良主义的影响,即由崇拜孔夫子而转为崇拜康有为和梁启超。1911年春,毛泽东考入在长沙的湘乡驻省中学。在此期间,他很快就被革命党人的反清救国行动所吸引。有一天,毛泽东从《民立报》上看到黄兴在广州领导反清武装起义和七十二位烈士英勇殉难的消息后,奋笔写了一篇充满激情的文章贴在校门的墙上,表示拥护孙中山及同盟会的纲领,主张用武力推翻清王朝,废除封建帝制。辛亥革命爆发后,毛泽东决心以当兵打仗的实际行动来支持这场革命。由于革命果实很快被窃国大盗袁世凯篡夺,他认为“革命已经过去”,随即于1912年春毅然离开军队。1912年秋至1913年春毛泽东寄宿湘乡会馆,在定王台湖南图书馆湖南自修。在这期间,即他广泛阅读18、19世纪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代表著作。其中有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亚当·斯密的《原富》、赫胥黎的《天演论》、约翰·穆勒的《名学》、斯宾塞的《群学肆言》、孟德斯鸠的《法意》、卢梭的《民约论》,还有严复译的《天演论》等等。这些著作特别是《天演论》,对青年毛泽东的思想曾产生很大影响。毛泽东把这段时间称为“自我教育时间”,认为他的思想已有新的面貌,即“从这时起,我就决心为全中国痛苦的人,全世界痛苦的人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1913年春,毛泽东考入湖南第四师范,翌年该校合并于第一师范。毛泽东在一师读书时,曾重点研读哲学。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表示:“真能欲立志”,“必先研究哲学伦理学,以其所得真理,奉以为己身言动之准”。1917年8月23日,他在信中还写道:“当今之世宜有大气最人”,饕“从哲学、伦理学人手,改造哲学,改造伦理学,根本上变换全国之思想”。主张在精神领域通过批判的武器进行除旧布新,归根到底还是康梁所提倡的“新民”以变化民质的道路。所不同的是,他不满意康梁只抓枝叶的改良措施,而是要抓“大本大源”—一“倡学”以实现社会“无贤愚之分”的大同之境。正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先进人物对救国救民具体道路的探索。尤其他“倡学”的思想正反映了“五四”启蒙运动的历史要求,因而仍有其积极意义。此时的毛泽东思想活跃。其历史观仍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他仍在继续探索。毛泽东在总结自己在1918年以前的思想状况时指出:“在这个时侯,
我的思想是自由主义、民主改良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等思想的大杂烩。我憧憬‘十九世纪的民主’、乌托邦主义和旧式的自由主义,
但是我反对军阀和反对帝国主义是明确的无疑的。”毛泽东信仰观、世界观的根本转变发生在1918年到1920年间,特别是经过五四运动,学习、研究马克恩主义,总结了驱逐张敬尧运动和湖南自治运动经验,促使他完成了这一转变。1918年6月,毛泽东从湖南第一师范毕业后,为筹备组织湖南学生赴法勤工俭学,于8月第一次去北京时,被李大钊安排在北京大学做图书馆助理员工作。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期间,广泛接触了各种新思潮,如胡适宣扬的实用主义、无政府主义,并对共产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界限模糊不清。毛泽东说:“就在这个时候,我的思想还是混乱的,用我的话说,我在寻找出路。我读了一些关于无政府主义的小册子,很受影响”。“在那个时候,我赞同许多无政府主义的主张。”后来,由于常向李大钊求教并一起讨论马克思主义及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由于李大钊和陈独秀的影响和帮助,才开始走上马克思主义道路。毛泽东在回忆这段不平凡的经历时说:“我在李大钊手下在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当助理员的时候,就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1919年4月,毛泽东从北京回到长沙。他在长沙市楚怡学校召集的新民学会会员会议上,分析了在十月革命影响下,中国人民的新觉醒,并号召大家深入群众,组织力量,准备迎接革命风暴的到来。在他的头脑中萌生了新世界观的萌芽。此刻,他在自己创办和主编的《湘江评论》上发表了长篇论文《论民众的大联合》。在这篇文章中他指出:“国家坏到了极点,人类苦到了极处,社会黑暗到了极处。补救的方法,改造的方法……就是民众的大联合”。他热情地赞颂了十月革命:“俄罗斯打倒贵族,驱逐富人,劳农两界联合成立了委办政府,红旗军东驰西突,扫荡了多少敌人,协约国为之政容,全世界为之震动。”他还把五四运动看成是从十月革命开始的新革命的一部分:“异军突起,更有中华长城渤海之间,发生了五四运动,旌旗向南,过黄河而到长江,黄埔汉皋,屡演活剧,洞庭闽水,更起高潮,天地为之昭苏,奸邪为之辟易。”他号召社会各阶级、阶层联合起来:“我们要想有一种大联合,与立在我们对面的强权者、害人者相对抗,而求到我们的利益,就不可不有种种作为基础的小联合。”小联合要以各阶层人民的切身利益为基础,大联合以革命阶级的共同利益做基础。在小联合的基础上,实现民众的大联合。“唯有民众的大联合才是改造国家的根本办法”。不过此时毛泽东在《湘江评论》,同时也宣传无政府主义和新村主义。并且,他这时的思想较明显地倾向无政府主义。关于这种倾向性,我们从他关于民众大联合以后有两种革命方法的论述中可以看到。他说:“有一派很激烈的,就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办法,同他们拼命的捣蛋。这一派的首领,是一个生在德国的叫作马克思。一派是较为温和的,不想急于见效,先从平民的了解入手。人人要有点互助的道德和自愿的工作。贵族资本家,只要他们回心向善,能够工作,能够助人而不害人,也不必杀他;这一派的意思更广、更深远。他们要联合地球的一周,联合人类作一家,和乐亲善——不是日本的亲善——共臻盛世。这一派的首领为一个生于俄国的叫作克鲁泡特金。”可见,毛泽东这时虽然主张民众大联合,力倡社会革命,但是,力倡的社会革命,并不是马克思主义式的无产阶级革命,而是“向强权者为持续的忠告运动”,即实行所谓的“呼声革命”,
“无血革命”,而不是“炸弹革命”,“有血革命”。毛泽东第一次去北京虽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但并没有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他的思想倾向转向马克思主义,则是第二次北京之行后的事情。1919年冬,毛泽东为湖南的“驱张运动”事宜,第二次到北京。此时,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更加普及,宣传和讨论社会主义的文章在报刊杂志上日益增多,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书的中文译本问世了,列宁著作的译文也开始出现在中国的报刊上。通过“问题”与“主义”的论战后,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思想界限亦日趋明显,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已在北京诞生。毛泽东第二次抵京,获得了一个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良好机会。在北京,他与当时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和坚信马克主义的邓中夏等保持密切的联系。在他们的影响下,毛泽东“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了解了俄国十月革命的许多情况,并产生了留俄的愿望。他在给长沙的新民学会会友的信中明确地说:“我觉得俄国是世界第一个文明国,我想两三年后,我们要组织一个游俄队。”并且就留俄问题,他还找李大钊商量办法。在给会友的信中,他兴奋地写道:“这桩事(留俄)我正和李大钊君等商量,我为这件事,脑子里装满了愉快和希望。”他虽然在给会友的信中还曾提到,“现在我于种种主义、种种学说,都还没有得到一个比较明了的概念”,但从他赞俄并准备留俄的情况看,他的思想有了明显的改变。如果说,毛泽东第一次去北京时,基本上倾向无政府主义,那么,这一次去北京,由于对俄国情况的了解,和进一步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则已向往俄国十月革命,倾向马克思主义。由于这一思想转变,毛泽东不是象第一次去北京时那样,对各种学说“兼收并蓄”,而是如他1936年对斯诺说的,“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他寻读了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考茨基著的《阶级斗争》和柯卡普著的《社会主义史》。这三本书对毛泽东信仰马克思主义起了重要的作用。他对斯诺说:“这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1941年9月毛泽东来在《关于农村调查》一文中再次谈到了读这三本书的影响:“记得我在一九二O年,第一次看了考茨基著的《阶级斗争》、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和一个英国人作的《社会主义史》,我才知道人类自有史以来就有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初步地得到认识问题的方法论。可是这些书上,并没有中国的湖南、湖北,也没有中国的蒋介石和陈独秀。我只取了它四个字:‘阶级斗争’,老老实实地来开始研究实际的阶级斗争。”是年6月,驱张运动胜利后,毛泽东经上海回到湖南。在上海,毛泽东拜访了陈独秀,“和他讨论我读过的马克思主义书籍”,陈独秀此时正忙于建党工作。毛泽东回忆说,“陈独秀谈他关于自己信仰的那些话,在我一生中可能是关键性的时期,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到“1920年夏,在理论上和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经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然而,此时毛泽东虽然具备了相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但并未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因而他一边研究马克思主义,一边探讨各种思潮和主张。回到湖南后,又立即着手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创办文化书社,成立俄罗斯研究会,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开始把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与工人运动结合起来,为湖南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同时,胡适的实用主义就曾使毛泽东如醉如痴,他甚至成立了一个“问题研究会”,旨在解决中国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并不厌其祥地提出了有关政治、经济、社会、教育、劳动、国际形势诸方面的问题达一百多个。早在北京时,他就曾写信给周世钊,主张“租一所房子,办一个自修大学”,“在这个大学里实行共产的生活”,“这种组织也可以叫做工读互相团”。这说明,他在第二次北游期间还保持着工读主义的影响。回湖南后,他又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从事湖南的自治运动,曾把湖南自治运动的开展看成是建设“理想的湖南”和“创造未来的黄金世界”的“千载一时的机会”,还把改造湖南的希望寄托在湖南的封建军阀谭延阊和赵恒惕身上,称他们为“驱张将士,劳苦功高,乡邦英俊”,他们组成的政府“实在是一个革命政府”。这说明毛泽东还保持着改良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思想影响。为了推动湖南自治运动的开展,毛泽东组织和领导了纪念“双十”节和十月革命的两次请愿游行。当请愿游行遭到谭、赵的打击和破坏,毛泽东也遭到谭、赵的通缉,谭、赵假自治、真专制的嘴脸暴露无遗。湖南自治运动失败以后,毛泽东被谭、赵通缉、躲避在江西萍乡时,在写给向警予的信中还只是说:“几个月来,已看透了,政治界暮气已深,腐败已甚,政治改良一途,可谓绝无希望。吾人惟有不理一切,另辟道路。”同一天,他在给李思安的信中也说:“另想办法,另造环境,长期的准备,精密的计划。”总结失败的经验和教训,需要在新的理论指导下进行才能真正得到提高。湖南自治运动失败时,马克思主义与基尔特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的论战在我国思想界已经展开。通过论战,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彻底驳倒了基尔特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使初步接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人划清了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界限,进一步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同时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更加普及。这两场论战,对毛泽东从理论上、从各种思潮的比较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无疑是有帮助的。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主编的《新青年》、《共产党月刊》经常不断地寄送给毛泽尔。陈独秀、李达等批判基尔特社会主义及无政府主义、捍卫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对于在湖南自治运动中碰了壁、正欲从改良主义的圈子里跳出来、乃觅革命道路的毛泽东,尤其起到了震聋发聩的作用。可以说,这两场论战帮助他总结了失败的经验教训,划清了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思想界限,肃清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促进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经过反复探索,反复实践,毛泽东不断自我否定,不断转变,不断超越和重新选择。最终,在诸路走不通的情况下,毛泽东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道路作为救国救民的理论武器和现实出路。1920年8月,赴法勤工俭学的蔡和森、肖子升、李和笙三人分别给毛泽东写信,信中有改造中国的革命和改良两种主张,焦点是要不要在中国实行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问题。蔡和森信中写道:“社会主义真为改造世界的对症良方”,“其重要使命在于打破资本主义制度,其方法在无产阶级专政”。肖子升认为不必采取激烈的革命手段,而应以“教育为工具”的温和革命。毛泽东接到这两封根本对立的信件后,经过认真的思考,于1920年12月1日,给蔡和森、肖子升等人回信。在回信中,他完全赞同蒙达尼会议提出的“改造中国与世界”为新民学会新的宗旨,完全赞成蔡和森提出的用马克思主义、用俄国十月革命的方法来“改造中国与世界”的主张,而不赞成肖子升的所谓“温和革命”,并把肖子升的“以教育为工具的革命”与罗素在长沙讲学时所宣扬的“教育万能论”联系起来,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批评。毛泽东在信中说:“用教育的方法使有产阶级觉悟,可不至要妨碍自由,兴起战争,革命流血”,只是“理论上说得通,事实上做不到”。因为“钱尽在资本家手中,主持教育的人尽是一些资本家”,“共产党人非取政权,是不能安息其于宇下,更安能掌握其教育权?”毛泽东还指出,“绝对的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以及德谟克拉西主义”都只是“理论上说得好听,事实上足做不到的”。因为“历史上凡专制主义者,或帝国主义,或军国主义者,非等到人家来推翻,决没有自己韶收场的”。可见,“非得政权,则不能发动革命,不能保护革命,不能完成革命”。这表明,毛泽东经过斗争的洗礼,终于抛弃了温和革命论,在理论上深刻地认识到:只有通过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才能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这就是毛泽东从理论上对失败教训的总结,这种总结所得出的结论除毛泽东自身的艰苦探索外,就得力于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论战。1920年9月16日,蔡和森又给毛泽东来了一封信,信中除进一步强调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的理论外,同时深刻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从思想根源上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毛泽东于1920年底收到此信,立即回复,他中肯地讲到:“你这一封信见解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从此,毛泽东旗帜鲜明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历史最正确的解释”,明确地肯定了“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基础。1921年元旦,新民学会会员在长沙召开新年大会,会上,毛泽东指出:“社会政策是补苴罅漏的政策,不成办法。社会民主主义,借议会为改造工具。但事实上。议会的立法总是保护有产阶级的。无政府主义否认权力,这种主义恐怕永世也做不到。温和方法的共产主义,如罗素所主张的极端自由,放任资本家亦是永世做不到的。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即所谓劳农主义,用阶级专政的方法,是可以预计效果的,故最宜采用。”这段话,观点明确,语不虚发,表明他明确了马克思主义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区别,彻底清除了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影响,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实地确立了。从此,他便以一个坚定的马克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租装修与布置协议
- 地方政府鱼塘租赁合同
- 单元主题十二“生生不息”-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高中地理单元教学设计
- 基因检测合作协议书范本
- 投标委托代理协议书范本
- 外贸佣金协议书范本
- 施工机械安全管理协议书范本
- 产品合作协议书范本
- 16 麻雀(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 高血压肾病护理查房课件
- 基坑开挖影响周边环境与建筑物研究
- 《民事诉讼法》课件
- 锦绣金华完整版本
- 环保合规与企业风险管理
- 子宫内膜癌教学查房
- 预防深静脉血栓VTE持续改进QCC品管圈PDCA案例3例
- 水环境综合治理服务方案(技术标)
- 【原创】头脑特工队开的那些心理学脑洞
- 美甲艺术全套教学课件
- 中国古代餐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