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编排版_第1页
教学设计编排版_第2页
教学设计编排版_第3页
教学设计编排版_第4页
教学设计编排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雨霖铃》教学设计(柳永)化隆县第一中学宋桂莲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的柳词《雨霖铃•寒蝉凄切》.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介绍、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效果评价等七个部分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一)单元教学目标本单元总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评价能力,包括风格、意象、意境、表现手法等方面,激发学生诵读古典诗歌的兴趣。ﻫ(二)课文特点及在单元中的地位1、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作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作。这首词写的是才情卓绝、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的柳永在深秋雨后的傍晚时分,离开都城汴京(现在河南开封)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的别离情景.以“别离"为线索,用白描、铺叙、点染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情人话别时难舍难分的情景,景中见情,以情带景.其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誉为千古名句。2、重点讲读课本单元是古典诗歌单元,即古典诗歌(2),包括唐宋诗词及元曲,其中宋词选取的是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李煜及姜夔等人的词作.六人中苏轼和辛弃疾是北宋和南宋的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而柳永、李清照、李煜、姜夔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其中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文人,为婉约派四旗帜之一,誉为“情长”;李清照是宋代最杰出的女词人,为婉约派四旗帜之一,誉为“闺语”;姜夔虽不及以上五人有名,但也是词史上为数不多的能自度曲子的词人(柳永、李清照、姜夔)。六人在词坛上都占有一席之地.教材编者可谓用心良苦,编选六人各富代表性的词来学习,通过比较,使学生了解完全不同的两种词风,进一步体会六位词人不同的创作风格。本课教学课上努力做到学生、教师、编者和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在学生理解词的内容后,教给鉴赏词的方法。通过个性化的鉴赏,体味词中表达的情感,分析作者是如何传情达意的,进一步了解词的特点和写法(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点染、白描、叠字、用典等),让学生在学习后对词的鉴赏建立一个初步的感性的理解。(三)教学重、难点ﻫ教学重点:1、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

2、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点染”的艺术特色

3、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之上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ﻫ1、引导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ﻫ2、引导学生深刻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ﻫ我确定以上教学重难点的理论依据是:①本单元教学目标.本单元总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评价能力,包括风格、意象、意境、表现手法等方面,激发学生诵读古典诗歌的兴趣.②根据高二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水平。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词这种体裁并不算陌生.在高一已有接触,但他们对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还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老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二、学情介绍(熟习教材是成功授课的前提,了解学生是因材施教的依据。)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词这种体裁并不算陌生。在初中时已有接触,但他们对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还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老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五、教学过程: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把两课时的教学过程分为八环节来进行:(一)新课导入(二)简介作者(三)诵读感知(四)意象分析(五)拓展练习(六)作业

导入:教学目标(一)情感目标:借助多媒体和教师对作品的体验,带领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作品,培养诗歌兴趣和文学素养。(二)知识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2)掌握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写法;(3)鉴赏意象,掌握婉约派的特点.(三)能力目标通过课堂教学与网络技术的整合,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充分使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式、探究式学习,开拓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古典诗歌传统意象在作品中传情达意的效果.教学方法:(1)课件与课堂教学整合(2)美读法(3)讨论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与设备:多媒体电脑平台、flish课件教学过程设计一、深情导入,激发学习兴趣:教师:我们昨天学习了豪放派词人苏轼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感受了豪放派豪迈的词风,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种截然相反的词风—-婉约派.而其中的代表词人是柳永。大家在课文注释上看到,这是一首离别词。生离死别都是人间最伤心的事情,人们最不愿遇到的事情。下面,请大家欣赏配乐朗读,感悟词人的缠绵悱恻的离愁别绪.(点击“配乐朗诵")二、整体把握,感知作品的内容和思想感情。1、点击“配乐朗读”,让学生沉浸在离愁别绪的伤感氛围里。2、学生概括作品的思想感情,教师板书:感情:无奈、伤痛、眷恋三、了解背景,学会“知人论世"。1、教师设问:有同学曾经问我:《琵琶行》里琵琶女的悲惨遭遇告诉我们,在封建时代,歌伎是很没有地位的,是受歧视、受迫害的社会底层市民。那么作为封建文人学士的柳永,一个上层的文化人,与歌伎混在一起-—甚至谈起恋爱来,岂不是自降身份,自我作贱?这好像有点不可思议。大家怎么看这个问题呢?说明:针对该生的问题引起学生兴趣,点击网页介绍有关柳永的经历。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柳永的背景及与歌伎情深意切的关系,懂得借助背景,“知人论世”,鉴赏诗歌。2、点击“作者简介”,教师同时简要点拨:教师:柳永虽然才情卓著,但早年屡试不第,一生仕途坎坷,生活穷困。经常出入娼馆酒楼,深深了解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他同歌伎的交往并不像浪荡公子,纨绔子弟之流的风花雪月,虽然身份不同,但在歌楼酒馆,他找到了感情的寄托,找到了发挥才华的地方.正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在他的很多佳作,很多取材于同歌伎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这首词就是描写了作者要离开汴京(开封)去各地漂泊时和他心爱的歌伎难舍难分的痛苦心情。四、点击网页“配乐朗读",学生朗读一遍,加深对作品的整体认识。教师对学生的阅读作简要评价,并指导学生注意停顿和节奏。五、点击“课文赏析",分析上阕的情与景的关系,重点鉴赏情景交融、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1、教师:写景抒情诗的最大特点是“情景交融",俗话说“相见时难别亦难”,在作者笔下,一景一物,一举手一投足,无不饱含着离别的无奈和伤感。大家讨论几分钟,试以上片为例,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写景(选择什么意象)来准确传情的。同时,作者在人物形象上也进行了细腻的刻画,试举例说说。2、学生分小组讨论。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板书:上阕:意象:蝉、长亭、雨、兰舟、烟波、云气作用:渲染凄清意境,烘托人物感情.4、教师点拨名句,深化学生理解,重点从朗读的角度分析:(视学生掌握情况决定详略分析)例一:“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开首三句,简单看,只是交代送别的时间、地点,然而细心留意,景物特点:“蝉”是“寒”的,特指是秋后的蝉,秋有萧索感爱,而蝉在凄凉急促地鸣叫,傍晚时分让人有落寞之感,更兼雨后带凉意。再看词人,一个“对”让我们联想到他的动作可能是“呆”对着长亭。这样,这里的景已不是单纯的景物。一阵骤雨过后,景色特别鲜明刺眼,周围都是凄切的蝉声,又正是暮色苍茫时分,对着这送别的长亭,这是多么动人愁思的境界呵!可见这里着重的是在酿造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先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受,打下情感的基础,以增强下面抒写情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这句要读得凄凉、落寞。例二:“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两句是实写不忍别离又不能不别的情况。“都门"是指汴京门外。“帐饮"是说搭起帐篷请行人吃酒,古人离别饯行离不开酒。“无绪"是当时心绪非常不安,不知所措的表现。这六个字明显地写出地点、动作和情绪,是高度压缩的精练的写法。“留恋处,兰舟催发”,是说正在留恋不舍的当儿,舟子已经催促他出发了。从“催发”中可以看出他们多么依依不舍。从这种依依不舍的情况中也可以更清楚的看出上句的“无绪”是已经达到了“黯然魂销”的程度.这里要读得泪眼朦胧,难以割舍,不忍放手.例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进一步刻画两人难舍难分的形象。在这时候,真是纵有千言万语也给喉咙噎住说不出口了。只有紧握着手,泪眼相对而已.这一形象的刻画,看来似很简单,实则是情感的集中表现,是很真挚动人的。这句要读得“哽咽”欲哭,欲言又止.例四:“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想到从此天各一方,心情更加暗淡,移情入景,水色天光便披上了阴影。这句要读出苍茫、孤独味来。5、教师示范朗读一遍,将所储备的感情传染给学生.6、学生深情背诵上片.六、学习下阕,重点鉴赏典型诗歌意象.1、教师引入:下阕字字珠矶,句句含情,很多句子很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同样是写景但下阕词人写到了一些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典型意象,如酒、柳、风、月,这些意象给你什么样的联想呢?请同学们给合之前所学,讨论3分钟,谈谈看法。2、学生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教师边板书:下片:典型意象:酒、柳、风、月3、教师点击词句中有关诗歌意象部分,并点评学生发言,深化学生认识。关于酒:常言借酒消愁,酩酊大醉后,把一切苦恼抛诸脑后,依依惜别时,“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就痛快地一醉而别。自欺欺人也好,逃避现实也罢,“醉翁之意”已不在酒了.喜时——杜甫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兵收河南河北》)哀时—-曹操为功业人才而愁,发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慨。《短歌行》)愁时——李白失意官场,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苏轼也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李清照思念丈夫时,说:“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声声慢》)王维送别元二,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关于月: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是离合的象征,何况是残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词人的愁思。《琵琶行》几个地方写到月: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关于风:古语有云: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是特别让人伤感的季节。晓风轻拂,带来的并不是快意,而是凉意,凄凉的感觉.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总结:柳有“留"意,残月西挂,伊人不再,晓风侵人,徒添冷意,借酒消愁愁更愁。“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作者组合了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入词,酿造意境,增添了抒情色彩,渲染了浓烈的气氛,更能展现出微妙的心理活动,挑动读者的心弦.4、学生自主朗读作品,鼓励毛遂自荐,作示范朗读。5、学生作示范朗读.七、师生共同归纳本诗的写作技巧:教师: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知道,鉴赏诗歌,如果准确把握了意象的特点和情景交融的写法,就不难理解作者的感情了。如果我们再细细分析,作者在上下阕的写景角度上有点不同,那就是-—上片实写,下片虚写。而其中的转折句是“念去去”句.因此,我们可以归纳本词的主要的写作技巧是:板书:写作技巧:1)写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2)虚实结合八、点击网页“配乐朗读”,学生背诵全词。九、点击“拓展练习"。课内外迁移:初步掌握婉约派的风格特点。我们之前学了豪放派,现在又接触了婉约派,如果各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两者,应该怎样形容呢?1、学生马上思考,自由发言。2、教师准备以下范例,必要时作引导:例:如果说豪放派是一位东北大汉的话,那么,婉约派就是江南女子;如果说豪放派是长江黄河,那么婉约派就是小桥流水。如果说豪放派是高山大海,那么婉约派就是山涧小溪。如果说豪放派是《黄河大合唱》,那么婉约派就是《夜半小夜曲》.十一、布置作业板书设计:雨霖铃(柳永)感情:无奈、伤痛、眷恋上片:话别之时意象:蝉、长亭、雨、兰舟、烟波、云气作用:渲染凄清意境,烘托人物感情.人物形象:无绪、泪眼、凝噎下片:别后之境典型意象:酒、柳、风、月写作技巧:1)写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2)虚实结合七、效果评价:这节课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时设计了若干小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引导学生渐进式思考,所设问题师生互动性强,很好的体现教师主导性,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充分参与,求知欲强,同时课件真正起到了辅助作用,配乐朗诵让学生在名家的诵读中感受柳永的离情别意,在课文赏析的过程中领略了婉约派的风格。应该收到较好的课堂效果。《美苏争霸》教学设计化隆县第一中学张香英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或掌握赫鲁晓夫的对外基本战略;理解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的美苏争霸的特征及表现;熟悉50年代至80年代美苏对华关系.2、过程与方法:(1)从整体把握美苏双方在争霸的三个阶段的基本态势,逐步掌握综合概括历史知识的方法。(2)阅读理解和分析有关的文字,图表资料,提高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3、态度、价值观方面:(1)美苏争霸局面的形成和演变是两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外交战略以及国际环境是密切联系的。(2)通美苏争霸过,造成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威胁.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和美苏双方在争霸中的基本态势.难点:在六七十年代的美苏争霸中,美苏双方对外战略的调整及原因。课前准备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与网络技术的整合,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充分使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式、探究式学习,开拓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思考题、讨论题等.学生:浏览与美苏争霸史实有关的人物传记、历史专著、评论文章或者阅读课文。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辅助教学。教学设计一、美苏争霸格局形成1、原因(1)、赫鲁晓夫逐步改变斯大林时期的对外战略,推行霸权主义政策,提出美苏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主要原因)材料一:1953年9月,赫鲁晓夫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后,曾说:“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和苏联之间建立持久的友好关系,对巩固和平有重大意义"。他也曾对英国记者坦率地说:“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那麽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平静下来”材料二:经济方面:1950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占美国的31%,到1960年上升到58%,10年内缩小了27个百分点。军事方面:50年代初苏联的军事编制达到550万以上,而美国在1947年到1950年只维持140万人左右的规模。核力量方面:1949年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53年苏联氢弹爆炸成功,从而接束了美国的核垄断地位(2)、美国继续推行全球霸权政策2、时间:20世纪50年代后期。二、过程1、第一阶段(1)、时间: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2)、特点:有紧张也有缓和,优势在美国。原因:苏联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实力增强.美国全球扩张及称霸世界(3)表现:缓和:对奥和约,苏联承认联邦德国赫鲁晓夫第一次访美。紧张:“柏林墙”的修建和古巴导弹危机50年代中期,对奥和约的签定,结束了二战后奥地利被美、苏、英、法四大国分割占领的局面,奥地利成为中立国家。对奥地利而言,这是它现代史上的一大转折。条约给奥地利带来了持久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但更重要的是,条约对世界局势特别是欧洲局势的缓和起了积极作用。西方国家认为,这是苏联的一次实质性让步,东西方关系开始“解冻”。第二个事例是苏联承认联邦德国,1955年苏联和联邦德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苏联承认联邦德国是面对现实的~种选择,它改善了苏联在国际上的形象,壮大了苏联“和平攻势"的声势;同时,也使西方难以回避民主德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事实。赫鲁晓夫是第一位访问美国的苏联最高领导人.1959年9月,赫鲁晓夫同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马里兰州的总统疗养地戴维营进行了会谈.赫鲁晓夫的美国之行没有取得什么实际成果,但他认为这本身就给人以美苏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事物的印象.实际上,戴维营会谈是苏联推行苏美合作外交战略的重大行动,它反映出美、苏两大国战略地位的微妙变化,美国实际上承认了苏联与美国同是超级大国的事实.“柏林墙”是德国分裂和欧洲分裂的标志,是东西方冷战的象征。“柏林墙”筑起两个星期后,苏联撕毁美、苏两国为期三年的禁止核试验的协议,恢复了一系列核试验.美国也不甘示弱,肯尼迪总统下令恢复地下核试验.美、苏双方之间核军备竞赛迅速升级。(4)美苏各自对中国的态度美国: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外交上孤立。(冷战遏制制度)原因:对新中国的敌视苏联:关系破裂50中~60初﹚————企图控制中国,意识形态分歧。2、第二阶段(1)

时间: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期(2)特点:苏进攻,美防守。1.原因:苏联的军事实力略超美国,经济实力同美国的差距大为缩小.美国经济由于受经济危机的冲击,增长趋于缓慢;又因侵越战争受挫,加上日本和西欧的竞争,美国的实力不断下降。(3)表现:苏:在欧洲“缓和”政策在亚洲进行扩张活动——出兵阿富汗(1979)美:从越南撤军,中美关系正常化材料: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定全部方案,拟订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只有在我们的帮助真正起作用,并且被认为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的时候,我们才会给以帮助。——美国总统尼克松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请结合这段资料说一说尼克松在1970年提出的对外政策,同战后初期的杜鲁门主义有什么不同点?(一是反映的国力不同;二是外交方针的不同)尽管美国的对外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但是美国仍不失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仍然拥有巨大的经济军事实力,而且不管如何调整,美国都没有放弃它的霸权政策。(4)、美苏对对中国的态度。美:同中国改善关系,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争霸守势、调整战略)苏:关系恶化﹙60中~70末﹚————对外扩张趣味历史俄罗斯曾经流传着这样一则笑话:三位苏联领导人坐火车旅行。铁轨到了尽头,火车停下。列宁号召:“立即发动无产者搞星期六义务劳动,修铁路,直通共产主义!"斯大林抽着烟斗,严肃地下令:“给我调100万劳改犯来,修不通铁路,统统枪毙."赫鲁晓夫敲着皮鞋喊:“把后面的铁路接到前面去,火车继续开!”“他让苏联走向世界”长期担任赫鲁晓夫英语翻译的苏霍德列夫本月初发表谈话说:“45年前,赫鲁晓夫打破‘铁幕’,到世界帝国主义的心脏美国作正式访问。由此开始了我国领导的出访和外国代表团的来访,共签协议,相互拥抱……总之,他让苏联走向世界。”同人们传闻的“大老粗、没文化"相反,赫鲁晓夫在国外脱稿讲话时,语言简朴、鲜明、有说服力。他相信只要如实讲明真相,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人民就会由衷地同情并喜欢苏联的社会主义。他于1959年9月在美国访问了13天,转了7个城市,满怀自信地向美国人保证:“我们将埋葬你们!”当美国记者不厌其烦地用“民主”和“多党制”纠缠他时,老赫大俗大雅:“你们又要往我嗓子眼里塞死耗子!”在处理无伤大雅的细节时,老赫更是游刃有余。在美女如云的好莱坞,美国制片人怂恿一女星去吻老赫,老赫不等苏联翻译提醒,落落大方地说:“干吗要等她来找我!我去吻她不就得了!”他在加利福尼亚参观工厂时到工人食堂进午餐,对那里的自助式售饭很欣赏:“这正是我们国家所需要学的!"他还欣赏百老汇大街,回国后就下令修直同克里姆林宫的新阿尔巴特大街,一侧是5栋24层的住宅楼,另一侧是4栋25层的办公楼。可惜没等他的“百老汇”修完,苏共中央就“满足了赫鲁晓夫同志因年龄和健康原因提出的退休请求”.3、第三阶段(1)时间:20世纪80年代(2)特点:美强硬苏收缩原因:80年代美国摆脱经济危机,经济开始持续增长,为争霸提供物质基础。苏联军事大国地位缺乏相应的经济力量的支持,争霸加剧了苏联的经济困难,引起各种社会矛盾激化;东欧国家独立倾向迅速增长,苏联在东欧的统治地位不稳.(2)

表现:美:立足于打局部战争,提出“星球大战计划”苏:裁减军备,从阿富汗撤军,中苏关系正常化,放松对东欧的控制.1981年就任美国总统的里根,提出了对内振兴经济,对外重振国威的口号,在这个口号的指导下,里根政府在整顿国内经济的同时,对美国的全球战略作出了重大调整,开始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以遏制苏联全球性进攻的势头.80年代中期担任苏联最高领导人的戈尔巴乔夫提出了在核时代,“人类的生存高于一切”,开始放弃争夺军事优势的作法,转而裁减军备.1987年,戈尔巴乔夫和里根签署了全部销毁两国中短程核导弹的条约。这个条约虽然只能削减美苏两家核武库的大约4%,但它终究是自出现核武器以来达成的第一个削减核军备的协议,苏联在对外战略上由扩张转向全面收缩.(3)美苏对中国的态度美:合作压制﹙80~90﹚——————霸权主义、中国壮大苏:关系改善﹙80~90﹚——--——全面收缩、美国威胁兴趣链接:史上最搞笑的大国首脑若要评选史上最搞笑的国家首脑,冠军非前苏联共产党前总书记勃列日涅夫(1964—1982在位)莫属。他要认了第二,就没人敢认第一.作为世界超级大国的一把手,勃列日涅夫的水平与所作所为确实和他的地位严重不相称。勃列日涅夫的翻译霍德列夫在回忆录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是一个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知识贫乏的人,对任何事情都不求甚解,往往用诸如“我们将研究研究”、“我们考虑考虑”这类话搪塞对方提出的问题。只要手头没有讲稿,他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这个弱智的国家最高领导曾闹出许多笑话来。1979年,勃列日涅夫和美国总统卡特私下会晤,他照本宣科,念着为他准备的稿子,当念到划去的段落时,竟转过头去问翻译:“我还要往下念吗?"1982年9月,勃列日涅夫到阿塞拜疆视察,在阿塞拜疆党员大会上致祝贺词。他拿错了别人为他准备的另一份讲话稿念了起来,居然没有发觉!由于他的讲话与大会毫不相干,台下听众骚动起来,秘书连忙替他换了一份讲稿,他这才明白念错了稿子!更为搞笑的是,在当年莫斯科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勃列日涅夫致欢迎词。勃列日涅夫把秘书写好的发言稿忘在外衣口袋里,上了主席台一句话也讲不出来。呆了一会儿,勃列日涅夫终于讲话了.他的欢迎词非常费解,谁都听不明白,因为他只是一连把俄文字母“O”(注:念“噢”)念了五遍:“噢!噢!噢!噢!噢!”原来,他把奥运旗上的五个环,当成了五个“O”!三、美苏争霸的结果的影响1、结果:苏败美胜2、影响:苏联:经济被拖垮,最终解体。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世界:长期不得安宁,也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探究:制约美苏争霸而引起战争的因素有哪些?1、双方饱和的核威胁,制约了各自的战争决心。(核战争条件下,没有失败者也没有胜利者,只能同归于尽。)2、国内人民反战运动高涨。3、实力决定态度,弱者先妥协,强者自我克制。重点解释1、赫鲁晓夫为何要改变斯大林时期的对外基本战略?①战后斯大林时期,苏联面临的首要任务是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在对外战略上,基本目标之一是揭露美国的霸权政策,抵制美国的扩张行动。这一时期是美苏关系处于全面对抗的冷战时期。②赫鲁晓夫上台时,美苏两国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随着苏联经济和军事实力的进一步增强和美国实力的相对削弱,赫鲁晓夫认为,苏美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为了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于是,赫鲁晓夫开始逐步改变斯大林时期的对外战略,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合作、争夺世界霸权的对外政策.2、80年代中后期戈尔巴乔夫被迫改变苏联政策的原因美苏争霸对苏联造成了极大的损害。由于苏联的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实力仍然落后于美国,为了达到在军事力量方面领先于美国的目的,苏联不得不加大国民经济军事化的程度,在投资和国民收入分配方面向军事部门严重倾斜,从而加剧了苏联的经济困难,助长了苏联国内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价值规律的作用》教学设计化隆县第一中学王卫东教学目标知识:从调节、激励、分化三个方面说明价值规律的作用;用价值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商品生产者必须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基本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观念、效率观念、科技兴国意识。教学重点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教学难点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的不同表现.教学方法阅读法讲解法讨论法图示法练习法比较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CAI课件学生活动设计课堂活动:阅读-—讨论——比较——练习课外活动:做一些社会调查,或者从报刊上收集有关资料,验证发展生产,提高收入,主要靠提高劳动生产率.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课件材料一:80年代,彩电是我国市场上的紧俏商品,价格昂贵,利润丰厚。如此,我国彩电生产线迅速增加,达100多条。1992年,我国彩电库存达200万台。1996年开始,市场上的彩电行业每年都进行价格大战.进入2000年,价格更是“跳水”。2000年6月,几大彩电巨头聚会深圳,坚定限价联盟。但彩电价格仍不断下跌。21英寸彩电更是跌破千元大关。结果,部分彩电厂家转产,有的被兼并,甚至破产。材料二:“长虹”电器公司重视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从988年以来,“长虹”先后建起317条彩电装配线,安装了大量先进配件生产设备.在管理上,他们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整个公司从领导到职工,更具自身岗位要求,苦练本领,提高了整个公司人员的素质。其他彩电厂家也纷纷在以上几个方面做出了努力。近年来,长虹一跃成为我国最大的彩电生产基地,国内销售量居全国第一,成为彩电业的“龙头老大”。材料三:近几年来,国内啤酒市场竞争激烈,珠啤集团致力于技术创新,围绕市场研究开发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创造着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产品,抢占了市场的制高点,实现了效益的超常增长.结合材料讨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有的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取得巨大的成功,有的转产,被兼并,甚至破产,造成这样不同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讨论(略)。教师归纳:这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就必然起作用,价值规律有哪些作用,在不同所有制条件下它的作用有何区别?这就是这节课学习的内容:价值规律的作用(多媒体显示)1。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多媒体显示)展示课件:某地,数量有限的苹果树苗在栽培种植热中,每株价格一度高达4元,一些果农暴富后,许多果农投巨资大种特种.数年后,每株买到几角几分钱也无人问津,相当一部分果树苗只好晒干当柴烧。此后,人们了解市场信息。有人改行建造蔬菜大棚,有人搞起运输,有的引进新的优质苹果树苗继续生产经营。教师提问:为什么会出现上述变化?它说明了什么道理?教师小结:在商品经济中,市场主体要努力去追求自身利益。当某种商品(比如当初的苹果树苗)供不应求,价格高于价值时,由于有利可图,许多商品生产者就会被吸引过来生产这种商品(比如众多果农投巨资大种特种),从而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流入这个生产部门,导致这个生产部门的扩大和产品供应地增加.反之,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低于价值时(比如数年后每株苹果树苗只卖到几角、几分钱),由于无利可图甚至亏本,许多商品生产者就会减少甚至放弃这种商品的生产.从而使某些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从这个生产部门退出,导致这个生产部门的缩小和产品的减少(比如人们改行从事其他经营,部分人继续生产苹果树苗)这说明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生产部门的分配.教师提问: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实际上是通过什么在起作用?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小结:市场价格.比如每株苹果树苗价格高达4元时,人们大量种植;仅售几角、几分钱时,很多人不再种植。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马克思的论断,请大家阅读课本第28页马克思的话。展示课件:春运期间,火车站人山人海.上图为广州火车站2003年2月16日的情景.画面二:“娃哈哈”集团、“白猫"集团等在重庆市设置分厂场景。教师提问:春节过后,全国有数千万人到东南沿海一些经济及较发达的地区去打工,人们形象的称之为“孔雀东南飞".为了配合国家正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一些东部企业利用自身在资金、技术、管理上的优势到西部投资办厂,开发当地资源,人们又称之为“孔雀西北飞”,如何认识这种现象?学生思考、回答(略).教师小结:不管孔雀飞到哪里,实际上,都是价值规律在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各地区的分配。2.价值规律促进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多媒体显示)展示课件五:武汉汉阳造纸厂是国有老厂,亏损严重。山东晨鸣集团兼并汉阳造纸厂后将其更名为“武汉晨鸣”.山东晨鸣移入先进的管理方式,并对武汉晨鸣进行技术改造,1999年,武汉晨鸣实现利税2。1亿元,居全国同行业第二位,人们称之为“武汉晨鸣”现象。教师提问:“武汉晨鸣”现象说明了什么道理?学生讨论(略).教师小结:根据价值规律的要求,商品是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进行交换的。因此,某个商品生产者(比如武汉晨鸣)如果率先改进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先进,劳动生产率比较高,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就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交换中就会获利较多.反之,那些劳动生产率较低,个别劳动耗费较高的生产者(比如以前的汉阳造纸厂),就只能获得较少的收入,甚至不能弥补自己的劳动耗费.这说明:价值规律促进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提示:讲解这部分时,可先让学生看教材中的实例,然后让学生自己从中概括出价值规律的第二个作用,教师根据学生概括的情况进行总结。这里要重点总结出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在讲这一部分时,应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思想教育,强调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这样才能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经济建设的需要。教材中的“议一议”,可让学生课后做作业,下次上课可提问此题.“议一议: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和目的是什么”此题要让学生掌握两点:①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有:提高商品生产者自身的素质,特别是科学文化素质;改进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水平。②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是:让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使之在交换中获利较多。要实现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