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辨证纲要_第1页
概述辨证纲要_第2页
概述辨证纲要_第3页
概述辨证纲要_第4页
概述辨证纲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概述辨证纲要第1页,共2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一、太阳病病因病机外感风寒,营卫失调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腑⒈成因:风寒外侵⒊病机:⒉病位:手太阴肺在表.⒋病性:表寒证病变主要涉及以下范围:

阳气第2页,共2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三、太阳病证型分类感邪性质、感邪轻重及体质不同⒊变证:中风证伤寒证温

病⒈太阳本证⒉兼证:外感风寒发热恶寒,汗出恶风,脉缓发热恶寒,无汗,脉紧

→外感温热之邪→发热,渴饮等热象表证未解,又兼其他证候.失治,误治,导致病情发生变化,已不具备表证的特征.太阳病篇较大篇幅讨论兼变证.⒋疑似证:→证候不同有类似于太阳病的表现,但不是太阳病.鉴别诊断第3页,共2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本证:辛温解表兼证:主证主治方加减变证:随证治之温病解表祛邪四、太阳病治则治法

疑似证:中风伤寒→辛凉解表⒈治则:祛邪⒉治法:注意鉴别第4页,共2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病愈:传变:亡阳:五、预后太阳少阳→阳明三阴(以少阴多见:表→里)太阳为六经之藩篱,与各经皆有联系,传变与否取决于邪正盛衰、治疗及时与当否,但以脉证为凭.治疗得当,汗出邪退第5页,共2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目的要求:

掌握太阳病的提纲与分型;

熟悉病发于阳与病发于阴.第一节

太阳病辨证纲要第6页,共2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教学内容:

太阳病提纲;

太阳病分型:中风、伤寒、温病;

辨病发于阳与病发于阴;

辨太阳病传与不传.第7页,共2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原文】一、太阳病提纲“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1)【词解】⒈头项强痛:⒉恶寒:恶(wǔ)寒,即怕冷。强(jiāng),不柔和,有拘紧感。头项强痛,即头项部疼痛拘急,转动不柔顺貌。第8页,共2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太阳病病因脉浮头项强痛←太阳经气不舒恶

寒←风寒外束,阳气被遏←正气抗邪于外←风寒袭表(定位:在表)(定性)(定位:在太阳)恶寒特点以自觉症状为主表邪不去,恶寒不罢每与发热并见,寒罢热退“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未解”.【分析】第9页,共2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二证一脉同时出现,方可诊断为太阳病;

任何一症单独出现都不一定是太阳表证。风寒袭表,经气不利卫阳被遏,正气抗邪

二证一脉,反应了太阳病本质特征:最具诊断意义太阳病提纲证恶寒头项强痛脉浮太阳病↓↓↓第10页,共2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复习思考:仅凭恶寒一证,能否诊断为表证?第11页,共2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⒈太阳中风证脉证【原文】二、太阳病分类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⑴,脉缓⑵者,名为中风⑶。(2)【词语解释】⑴恶风:⑵脉缓:⑶中风:中(zhòng)风,指外感风寒之邪所引起的表证。指脉象柔缓而不急紧,非怠慢迟缓之意。为恶寒之轻者,即遇风则恶,无风则安然。第12页,共2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太阳病症候风寒袭表←阳气外浮,正邪相争发热汗出←卫外不固,营阴失守

恶风←卫阳被遏,外卫不固脉缓←卫被邪伤,营阴不足宽柔和缓【分析】病因:恶风:恶寒:当风则恶,若居于密室或帷帐中,则坦然自得.虽不当风,亦啬啬然恶也,甚至向火覆被仍不得缓解.两者乃程度轻重之异,很难截然分开,常“恶风寒”并称。

+提纲证头项强痛中风证(中风)浮第13页,共2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太阳病”含义⑴病因概念:感受风寒之邪;⑵为省文笔法:省略提纲证.

病理特点:

临床特点:初起即见发热,但体温不高,怕冷不甚而恶风,汗自出。感受风寒,卫气受伤,营阴失守

释疑:

本条所列脉证,以汗出最重要。第14页,共2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原文】【词语解释】⒉太阳伤寒证脉证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⑴者,名为伤寒⑵。(3)⑴脉阴阳俱紧:⑵伤寒:阴阳指部位,即寸关尺三部。紧与缓相对,乃脉来紧束、紧张之象。阴阳俱紧,指三部脉都见紧象。证名,属狭义伤寒,即感受风寒之邪.第15页,共2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太阳病病因:症候【分析】寒邪袭表已发热←卫阳能及时与邪交争←卫阳被遏未及与邪相争必恶寒←卫阳被遏,温煦失职不论发热与否,必见恶寒体痛←

寒邪外束,卫阳被遏,营阴郁滞呕逆←表邪闭郁,胃气上逆未发热

脉阴阳俱紧

寒邪束表浮紧

与感邪轻重有关(伤寒)

+提纲证头项强痛主寒,痛第16页,共2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释疑:辨证要点:以无汗出,恶寒发热,体痛,脉浮紧为辨证要点;临床特点:恶寒甚,发热迟,热度高,无汗出(皮肤干热);病理特点:风寒袭表,卫阳被遏,营阴郁滞(表气闭实)“太阳病”含义(同第2条);本条原文未言汗出与否,究竟伤寒有无汗出?反证法:中风自汗出,脉缓(风泄)伤寒无汗出,脉紧(寒闭)从病机推论:营阴郁滞原文35条云:“无汗而喘”→无汗出第17页,共2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关于中风与伤寒:汗出与否脉缓或紧辩证要点名称:

释疑:辩证:

“受本难知,发则可辨,因发而知受。”

--钱天来命名不在风、寒之病因,而在于脉证的特点中风伤寒←风性开泄←寒性收引←无汗,体痛,脉紧←自汗出,脉缓审证求因第18页,共2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瘲,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6)⒊太阳温病脉证【原文】【提要】指出温病病因、脉证及风温误治的变证。【词语解释】(见p24~25)第19页,共2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分析】太阳病(温病)发热口渴不恶寒症状病因:外感温热之邪热伤津液初起即见按提纲证当“恶寒”,此处“不恶寒”如何理解?

“不恶寒”与“必恶寒”相对而言,应理解为“微恶寒”。(微恶寒)

依据:原文冠以“太阳病”,提纲证中明言“恶寒”,若

“不恶寒”则不能称之为“太阳病”从临床看,温病初期邪在卫分,当见“恶寒”,只是程度轻,时间短暂而已←第20页,共2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太阳中风、伤寒、温病的区别:中风伤寒温病→感风寒之邪→发热恶寒不渴→辛温发汗→禁辛温发汗→感温热之邪→(后世辛凉解表)鉴别发热口渴微恶寒温病若误用辛温发汗,则致变证蜂起,后果十分严重第21页,共23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身灼热多眠睡自汗出身重鼻息必鼾语言难出

风温

脉阴阳俱浮

⑴温病误辛温汗:←邪热炽盛←阳热太盛,迫津外泄←邪热炽盛,津气伤耗←热盛神昏←邪热炽盛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