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讲 微专题 生态脆弱区的扶贫案例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_第1页
第33讲 微专题 生态脆弱区的扶贫案例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_第2页
第33讲 微专题 生态脆弱区的扶贫案例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_第3页
第33讲 微专题 生态脆弱区的扶贫案例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_第4页
第33讲 微专题 生态脆弱区的扶贫案例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2/14第十一单元环境与区域发展、国家安全第33讲微专题生态脆弱区的扶贫案例由于我国贫困地区在地域空间分布上呈现出集中连片的格局,且其中80%的扶贫县和95%的贫困人口分布在水资源、矿产、森林等生态环境脆弱、敏感和需要重点保护的区域,因此我国生态补偿与脱贫攻坚在地理空间位置上具有高度重叠性。正确处理好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解决生态贫困问题的关键所在。云南省怒江傈傈族自治州充分利用特殊的生态地位,通过生态移民扶贫、生态补偿扶贫、生态产业扶贫三大板块实践,实现了在一个战场同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和生态保护攻坚战,创造了“怒江模式”。一、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相融共赢的“怒江模式”(一)怒江州的自然和人文条件1.自然条件怒江州拥有世界级的生物资源,动植物资源体量大,被誉为“动植物王国”和“生物基因宝库”,是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地区。境内60.86%的国土面积纳人国有林、公益林、保护区范围,森林覆盖率达75.31%。怒江州境内保留了大量的、原始的、未受到人为干扰的森林、湿地、灌丛、草甸等生态系统。加之怒江州境内河谷深切,海拔相对高差均在2000-3000米以上,有着亚热带到寒带的多种气候、土壤,基本上涵盖了我国从南亚热带到寒带高山苔原带各植被带谱的特点,容纳了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性等植物类型。怒江州拥有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怒江片区)和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995.79平方公里,占怒江州国土面积的27.18%。怒江州境内江河密集、河)日径流大、雨量丰沛,水能资源极为丰富,拥有怒江、澜沧江和独龙江三大干流和183条支流,分属怒江、澜沧江、伊洛瓦底江三大水系,水资源总量达955.91亿立方米。2.人文条件怒江州内居住了傈傈、怒、独龙、普米等22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93.6%,是我国民族组别较多的自治州。丰富多彩的民族生态文化的共同主题是“敬天畏神”“自然崇拜”,从而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这一朴素而深刻的法则,自然崇拜对怒江州生物多样性保护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3.社会经济发展历程1978年前,怒江州大部分乡村延续着长期自给自足的封闭自然经济状态,绝大部分村寨与世隔绝,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1978-2000年的怒江州处于缓贫与环境双输阶段(见图)。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人口增长、农业生产规模扩大,加之怒江州群众大多居住在山区,炊事、取暖、照明离不开对木柴的大量消耗,加快了森林植被的破坏,致使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生产力下降,自然植被恢复困难。图贫困与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关系2000-2011年的怒江州处于破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两难的阶段。随着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怒江州提出“生态立州”的保护思路,着力实施“山顶封和禁、半山移和退、河谷建和育”的生态功能建设政策。而环境保护是系统而长远的发展问题,涉及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思维观念的根本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怒江州从此陷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选择困境。2011年怒江州贫困人口达31.29万人,贫困发生率高达71.1%,是全国扶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生态补偿】长期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区无偿承担着生态保障、资源储备和风景建设的职责,而生活在这些地区的人们由于政策限制和环境保护的原因,牺牲了相应的资源使用权和经济发展权,导致这些地区普遍经济发展落后,居民收人来源单一,生活窘迫,从而形成了大量的贫困人口。此外,在一些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由于贫困可能会迫使人们更加盲目地开发利用环境资源,致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进而陷入“贫困陷阱”。2012-2020年,怒江州是一个集边疆、山区、少数民族、贫困于一体的特困地区,肩负着打赢脱贫攻坚战和生态保护攻坚战的两大艰巨任务。怒江州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导下,坚持生态优先,铸造全方位系统性和整体性扶贫的格局,探索出一条边疆深度贫困地区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了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的双赢。截至2020年4月,怒江州贫困发生率从56.24%下降到0.76%,独龙族、普米族实现整族脱贫。(二)生态扶贫的实践1.生态移民脱贫生态移民是从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经济角度出发,针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的贫困人口进行整体搬迁的一种扶贫方。“十三五”期间,怒江州实际搬迁人口占2016年怒江州建档立卡人口的53.58%。截至2020年4月13日,建档立卡搬迁任务累计分房率为97.45%,入住率为97.00%。规划建设了67个集中安置点,完成了怒江州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搬迁行动,10万贫困群众搬出大山,极大改善了贫困农户的生活条件。同时,对搬出地进行复垦复绿,加上对怒江、澜沧江两岸实施消灭“大字报地”等举措,减少了陡坡地耕作与全州2万多公顷坡耕地的修复,实现了生态修复与保护。为给生态移民提供后续保障,怒江州探索了“政府+车间+贫困户”和“企业+扶贫车间+贫困户”的模式,在易地扶贫搬迁点建设民族服饰制作、草果编织、手工艺品加工、茶叶草果加工等扶贫车间和就业点,让年老体弱的搬迁户实现家门口就业。对安置点45岁以下劳动力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动员其外出务工。开发公益性岗位,确保搬迁群众“一家一工”。怒江州通过生态移民有效降低了迁出区的人畜负载,减少和避免了生态环境的持续人为破坏和毁损,并对迁出地进行了有计划的修复,以恢复原有土地的生态性。通过改善安置区基础设施条件和加强社会兜底保障,保障贫困户的收入来源,对有条件的农户进行就业培训,帮助其外出就业,减缓山区生态压力的同时逐步提高贫困户的经济收入,以实现摆脱贫困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目标。2.生态保护脱贫怒江州98%以上国土都属于高山峡谷,难以开展高效集约的农业生产经营,随着生态补偿、生态修复与生态建设的逐步推进,生态保护成为脱贫的重要抓手。怒江州通过落实生态补偿政策实现“脱贫一批”,用活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创新利用生态资金,推进生态建设与生态修复工程,通过生态扶贫专业合作社,让贫困户参与生态保护获得经济收人,实现生态保护与农户增收的双重效应。3.生态产业脱贫强化扶贫内生动力是产业扶贫的着力点。怒江州立足资源优势,形成生态种养业与生态旅游业两大生态产业板块。(1)特色种养业。①立足资源享赋,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②提质增效、优选品种,推动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提高单产、提高品质,增加效益;③结合实际生态特色与市场需求;④开展纯天然、纯绿色、高品质的生态农业作为品牌优势,增强农产品的市场吸引力。(2)生态旅游业。①怒江州将优化生态环境促进旅游发展模式作为旅游发展的基础,以怒江大峡谷为整体,构建“怒江生态旅游走廊”“怒江民族文化走廊”,使之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文之谷、和谐之谷、生态之谷。②怒江州确立了以“城镇为龙头、景区为重点、乡村为基础”的生态旅游发展路径,通过实施“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和农村“七改三清”的环境整治行动,创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环境基础。③依托30个旅游扶贫示范村项目,围绕民族服饰、手工艺品、特色种植养殖、民族非遗文化产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按照一村一车间的布局,在全州建设旅游扶贫车间。二、黄土高原小流域的综合治理(一)黄土高原的概况黄土高原位于黄河中游,总面积约64万km2,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降雨量为250-600mm;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具有连续的第四纪黄土堆积,区内高源沟壑区和丘陵沟壑区黄土厚度大多在100-300m左右。黄土高原大多数区域存在严重的土壤侵蚀问题,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二)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又称流域治理、山区流域管理、流域管理、集水区经营,其概念是:为了充分发挥水土等自然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小流域为单元,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农、林、牧等各业用地,因地制宜地布设综合治理措施,治理与开发相结合,对流域水土等自然资源进行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我国的小流域治理实际上就是山丘区水土保持内涵的拓宽与发展。综合治理是指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土地利用规划为基础,在各个地块上配置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工程措施及农业技术措施,形成综合防治体系。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在小流域中,建设乔、灌、草相结合的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是实现流域可持续治理与开发的根本措施。在小流域中建立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一可发挥林木特有的生态屏障功能,二可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林产品,提高经济效益。冰土保持工程措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是小流域治理与开发的基础,能为林草措施及农业生产创造条件,是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并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经济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治理措施。多年的实践与探索表明,在黄土高原小流域治理中根据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规律,在不同地形部位有针对性地布设适宜的水土保持工程,效果十分明显。目前,黄土高原小流域治理中主要采用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有山坡防护工程、沟道治理工程、山洪排导工程和小型蓄水用水工程。山坡防护工程包括梯田、拦水沟埂、水平沟、水平阶、鱼鳞坑、截流沟等,它们主要是通过改变微地形来防止坡面水土流失、就地拦蓄雨水,为农作物或植被生长增加土壤水分,同时可将未完全拦蓄的地表径流引入小型蓄水工程,进一步加以利用。沟道治理工程包括沟头防护工程、淤地坝、谷坊等,主要用于防止沟头前进、沟床下切和沟岸扩张,减缓沟床比降,调节山洪流量,减少山洪或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含量,使其安全排泄。山洪排导工程包括排洪沟、导流堤等,主要用于防止山洪或泥石流的危害。小型蓄水用水工程包括小水库、蓄水塘坝、涝池、水窖等,主要用于把地表径流和地下潜流拦蓄起来,变害为利。【治沟造地】(3)水土保持农业措施。在水土流失的农田中,采用改变小地形,增加植被覆盖度、地面覆盖和土壤抗蚀力等方法,达到保水、保土、保肥、改良土壤、提高产量等目的的措施称为水土保持农业措施。以改变小地形为主的水土保持耕作措施有沟垄耕作、等高耕作、坑田等。以增加农地覆盖为目的的措施有留茬,用秸秆、地膜或沙卵石铺盖田面等,可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增加降水入渗。增加土壤抗蚀力的措施有免耕、少耕、改良土壤理化性质等。(三)小流域综合治理取得的主要成效1.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高产稳产水土流失区的水土资源得到了有效治理和保护,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同时坡耕地改造为梯田后,提高了蓄水保土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农业稳产高产创造了条件。2.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当地群众收入在治理开发过程中,各地发挥区域优势,同特色产业开发紧密结合,围绕水果、蔬菜、药材、畜牧等产业做文章,建成了一批名特优商品基地。3.提高区域抗灾能力,减轻下游洪涝灾害小流域治理层层设防,有效提高了流域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自身抗灾能力。4.改善生态与环境,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经过小流域治理的地区,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植被覆盖率显著提高,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趋于协调发展。5.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社会进步生态与环境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带来了村风村貌的变化。二、生态库布其:全球荒漠化治理的“中国方案”库布齐沙漠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脊线北部,西、北、东三而以黄河为界限,西起杭锦旗巴拉贡,东至准格尔旗。南北宽约15~40km,沙漠总长约400km,总面积约1.39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的第七大沙漠。库布齐沙漠≥10℃年均积温3196.4℃,年均降水量240~360mm,年均蒸发量2162mm,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库布齐沙漠沙丘形态以网状沙丘和沙丘链为主,腹地多蜂窝状沙丘,地势南高北低,沙漠腹地多高大沙丘。库布齐沙漠治理模式借鉴:(一)植物-工程治沙模式及其技术应用沙地造林应根据当地生态环境建立稳定的沙地植被;【植物措施是治理沙漠最有效、成本最低、固沙效益最持久的措施,适宜于地下水位较浅的沙区。库布奇沙漠地区得益于黄河和十大孔兑的水资源补给,在沙漠北缘采取植物措施是非常有效的固沙模式】创新栽种技术:例如坚实度不高的地而采用深栽孔钻技术,水瓶造林技术[即将平茬后的杨树枝插入装满清水的玻璃瓶中,一同栽入沙中];植物固沙与工程固沙措施综合应用的复合沙障技术是库布齐沙漠防沙治沙的特色沙障技术。复合特色沙障技术中,生物固沙是根本性措施,工程措施多作为辅助措施来保护植物种在生长初期免受沙害。(二)综合固沙林防护模式在沙害严重地区,针对不同的沙地类型选择适宜的树种和布设方式,实施由防风固沙林、林农复合型固沙林和固沙饲料林构成的综合固沙林防护模式是沙区治本措施。(三)沙产业模式基于高效利用沙漠光、热、水、土资源的开发理念,在库布齐沙漠加强推广了以沙漠治理为主线的生态修复与经济协同开发的沙产业模式,发展多元综合沙漠经济(图1)。图1【解读】1.在沙漠西部发展生态牧业,在沙区生态承载力范围内投建大型牧场,发展沙区畜牧业;2.建立中国西北种质资源库,开展沙生灌木及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培育,为沙区生态修复提供经济效益好、遗传品质高的优良植物种;3.利用沙漠独特的水土与气候条件,开展甘草、肉从蓉、长柄扁桃等珍贵药材种植及其衍生产业开发,发展中药及相关保健产业;4.将沙漠治理与工业经济相结合,种植沙冬青、沙柳、沙打旺、柠条等固沙植物,防治沙漠化过程的同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