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番禹包黑园和沙湾古镇的心得体会_第1页
参观番禹包黑园和沙湾古镇的心得体会_第2页
参观番禹包黑园和沙湾古镇的心得体会_第3页
参观番禹包黑园和沙湾古镇的心得体会_第4页
参观番禹包黑园和沙湾古镇的心得体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参观番禹包黑园和沙湾古镇的心得体会宝墨园内有宝墨堂、聚宝阁、观景楼、赵泰来藏品馆、紫洞舫、龙图馆、列入世界吉尼斯之最的瓷塑浮雕《清明上河图》、巨型砖雕《吐艳和鸣壁》等景点.园中陶塑、瓷塑、砖雕、灰雕、石刻、木雕等艺术精品琳琅满目。宝墨园位于番禺区沙湾镇紫坭村。要想知道宝墨园的来历,须从宝墨园东侧的包相府庙谈起。包相府庙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是奉祀北宋名臣、龙图阁大学士包拯的地方。相传有一年西江发大水,有一段黑色十头漂流到村边,人们把它放回江里,谁知下游水大,木头又回流到村边来。这种情况再三出现,人们觉得十分奇怪,便把黑木头供奉起来。嘉庆四年间(1799年)朝廷诛除贪官和珅,社会上掀起反贪倡廉之风.影响所及,人们自然希望能得到像包青天那样的清官来治理官吏.便把木头刻成包青天像,在此建起包相府.宝墨园清末民初是包相府,后称宝墨园,是供群众休憩游乐的地方,所以有人说它是番禺最早的公园。世易时移,原宝墨园早已被毁,原址已变成民居.改革开放后,发展旅游业和恢复文物古迹的春风吹到了宝墨园,1995年在港澳同胞及社会各界善长仁翁的鼎力捐助下,人们重建宝墨园的夙愿得以实现。重建后的宝墨园,面积160多亩,规模宏大.造型高雅,集清官文化、岭南建筑工艺、岭南园林艺术和珠江三角洲水乡特色于一体,成为远近闻名的庭园精品.ﻫ编辑本段宝墨园治本堂

治本堂原为包公厅,以包拯五言律诗《提训斋壁》中“清心为治本"取名,意指为官清廉是治国的根本。厅内悬挂的中国画《荷花》,象征包拯清廉圣洁.堂内的对联:“治绩越千年有德于民留后世,本源同一脉其清如水仰先贤.”歌颂包拯为政清廉的精神为后人所敬仰,我们同是炎黄子孙,包拯清廉如水的精神很值得后人敬佩和学习.治本堂后的“宝墨园”花岗石石匾,是旧宝墨园惟一的真迹。ﻫ编辑本段宝墨园宝墨堂ﻫ宝墨堂正中悬挂的包拯画像,出自四川著名国画家韩云朗之手。包拯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卒于来嘉佑七年(1062年),开封知府,官至枢密副使,死后追封孝肃。他的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市长.包拯为官清廉,专替老百姓平反冤狱,整治贪官污更,铁面无私。宝墨堂前的两棵老榆树,树龄近百年,是充满古树风格的巨型盆景。由于它苍劲挺拔,又是在包拯像前,好像捍卫正义的卫士,所以人称树将军。

编辑本段宝墨园包拯掷砚陶雕群像

在去墨堂梁脊顶上,有一组包拯掷砚陶雕群像,站在宝墨堂对面的鉴清桥上便可看得一清二楚。据说包拯在端州(含肇庆市)为官三年、清正廉明,教民种田、开井、医病,深受人民爱戴。端砚是名闻中外的文房之宝,传说有一制作端砚的工匠,对包拯非常仰慕,很想赠一端砚以示敬意,但包拯就是不收。后来包拯离任回开封府,这石匠便找机会情其家人包兴将端砚暗藏于船上俟机送给包拯,但船开至端州边沿的羚羊峡时,忽然乌天黑地,风雨大作,船不能行。包拯暗想:我在端川为官三年,难道做错了事,天理不容?想来想去,终究想不出因由,便询问家人.包兴自知藏砚之事不妥,便坦自认错。包拯命包兴马上呈上端砚.该端砚用黄布包着,他把黄布解开,见得该端砚果然品质极佳、造工精巧,便说:“端砚已不能归还其本人了,但也要归还端州的人民。”便把端砚连黄布一起掷入江中.顿时.雨过天晴,风平浪静,后来掷砚的河面浮出一个掷砚洲,抛黄布的河面地形成黄布沙洲,现掷砚洲上有包公庙。

编辑本段宝墨园龙图馆

龙图馆极具岭南古代建筑风格。前后有廊,中间有天井,风火山墙。馆外馆内均有不少砖雕、木雕、泥塑、灰塑等,造工精巧,古朴典雅。大门外18棵罗汉松排列成行,象征包公出巡时的仪仗队。旁边是一排红花紫薇,开花时节,嫣红翠绿,相映成趣。“龙图馆"横匾下,有对联:“木石有灵再现包公清正事,匠师无憾巧传百姓仰廉情”,“投砚镇江流尚有遗待明古训,蜚声留宋典不曾枉法负平生”。既颂扬了包公辉煌政绩,又突出了龙图馆的文化内涵。入门正中是一座巨型紫檀屏风。屏风高3.5米,阔4.5米,由5扇组成。中间是包公造像,一派刚正不阿之气,令人望而敬畏。旁边有包公遗诗中两句:“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这是包公遗诗中的精华。神话传说包公是天上的文曲星,狄青是武曲星.因此,在包公像右边是狄青平南与平西,左边是呼延家将大破五行阵等故事。画面上旌旗飞舞,战马奔腾,人物形象生动,眉目传神,充分显示了当时众将士保卫大宋江山的英雄气概.屏风顶部是云龙,屏边是瑞兽麒麟,通花锦地,极为精细,屏座为佛教的莲花须弥座,刻有精细的莲花瓣,底部是有西汉风格的草龙图案。屏风背后刻有包公家训、宝墨园鸟瞰图及宝墨园建园碑记。整座屏风精巧绝伦,由沙湾青年雕刻师何世良与15个助手花了一年半时间雕刻而成,实属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在龙图馆之旁,有一座“赵泰来藏品馆".此馆按珠江三角洲晚清时的祠堂(宗祠、家庙)规格而建,外面是双卷耳山墙(即子子镬耳),水磨青砖白石脚,正面是“回”字大门,匾和联的刻字是已故著名岭南画家黎雄才先生在94岁高龄时的手笔。赵泰来先生是英国籍华人、广州市荣誉市民、宝墨园永远名誉园长。卢中坚先生是香港著名收藏家、宝墨园顾问。他们都热心向圭墨园捐赠名画,而赵泰来先生更捐献了41幅大型的西藏“唐卡”,以及明代的铜观音、铜马、铜香炉等巨型重宝。“唐卡”是西藏佛教的宗教绘画,起源甚早,以唐代最为盛行,因而有“唐卡”之称。“赵泰来藏品馆”里珍藏了41幅西藏“唐卡”,内有姿势各异的释迎牟尼佛、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等,有各种护法金刚,以及西藏佛教的各位祖师。其中还有一幅藏王松赞干布像。馆的正中,还用特制的巨大玻璃柜,陈列了赵泰来先生捐赠的明代鎏金观音铜铸立像和一对明代鎏金铜马以及大型铜香炉。观音像之前,放一兽耳三脚铜香炉。四件铜制工艺品均为稀世瑰宝。紫竹园内种有20多种名贵竹,其中有紫竹、粉竹、佛肚竹、观音竹、金丝竹、银丝竹、四方竹、大琴竹、小琴竹等。紫竹园里有一座流杯亭,仿古人曲水流觞景观而建。千象回廊,取其“千丈”、“气象万千”之意。回廊高约4.6米,宽2~2、5米,以拱形青瓦作项.斜网格状上横坡,供游人休憩的仿木石凳连接廊两侧。廊是园林的脉络,具有遮阴、防雨、眺景、导游、参观、选景等作用。全长1000多米的“千象回廊”,随地形高低曲折起伏,按建筑布局而建。不仅使游人免受日晒雨淋之苦,更是移步换景,变化万端,使游人沉浸于岭南建筑与园林景致美丽和谐的境界中。从千象回廊西望,清平湖美景尽人眼底。但见碧波青绿,紫带桥横,金碧辉煌,紫洞舫浮泛,垂柳依依,燕子翱翔.每当月上东山,月色映照平湖,更显回廊诗情画意。ﻫ编辑本段宝墨园大型彩绘浮雕瓷壁画《清明上河图》ﻫ大型彩绘浮雕瓷壁画《清明上河图》被列入“吉尼斯大世界之最",可以说是宝墨园的镇园之宝.原作《清明上河图》是我国最宝贵的伟大艺术作品之一,为528.7厘米X24。8厘米的绢本长卷,本是宋代张择端的杰作。经历了800多年,身经百劫到1973年重新裱时,图中左边路上的一只马已缺了一截.宝墨园在复制时为了忠于原貌,故不添不减,保留了原画模样.原作现存故宫博物馆,堪称国宝。《清明上河图》壁画按原作扩大百倍,另加序和跋及饰边,全长62.8米,高7.3米,由1352块浮雕瓷板拼砌而成。它别具一格地采用了陶瓷雕塑和陶瓷彩绘相结合的手法,整幅浮雕瓷画,气势磅礴,栩栩如生,雕艺精湛,被誉为岭南一绝。制作这幅瓷雕难度相当大,由枫溪江南陶瓷有限公司汇集了46位技术人员集体创作,历时3年多。每片瓷雕经过1380℃的高温烧制,比平常的瓷雕制作高30℃.而且每制作3片瓷雕片才选用1片,保证了瓷雕画的精细程度。在画壁瓦板上还有通雕花果、浮雕山水和题诗书法.下基是全套杨家将故事的浮雕石刻。背面还镶有宋徽宗赵佶所书的《千字文》,宋代四大书法家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的书法以及岳飞所书的孔明前后《出师表》的碑刻。《清明上河图》,全图描绘北宋京城对河两岸物阜民丰,兴旺繁荣的景象。栩栩如生地反映出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情态.城郭、街市、舟桥、车马,刻画精细,商贩、农夫、工匠、艺人、隶役、官绅、仕女、僧侣、各种人物800个,形神皆惟妙惟肖。规模宏大,场面壮观,构图严谨,笔墨古雅.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极高的艺术价值。全图最精彩的地方,可说是汴河狭窄处。一座结构精巧的拱桥横跨两岸,一艘大客船通过桥洞时,出现一个紧张场面。桥上、船上、岸上人群互相呼应。这种立体式的描写,使人有如身在其中,这可说是全图的高潮,可见作者立意深远,创作精湛。ﻫ编辑本段宝墨园紫带桥

紫带桥横跨清平湖,为传统的九孔石拱桥,造工精致。桥栏两旁有《东周列国志》、《隋唐演义》和《三国演义》等家喻户晓的故事立体石雕,人物众多,雕工精细,造型准确,表情自然,动作生动,人马旌旗,武器场景,无不细致刻画,可说是石刻精品。紫带桥前的紫气清晖大牌坊,是为纪念北宋名臣包拯,为颂扬清官文化而建的一座丰碑。这座牌坊在建筑风格上,是仿古礼制的五叠四柱、驼峰斗拱式的白麻石建筑.石坊雄伟壮观,在南国园林中绝无仅有。

编辑本段宝墨园紫洞舫ﻫ宝墨园的紫洞舫“泊”于清平湖岸边。长21米,宽6.8米,高8.7米,共两层。每层面积70米左右。主结构是钢筋水泥,内外装饰全是名贵柚木,由于造工精细,装饰巧妙,就像全是木材造成的。全舫共有10个挂落,全是通花雕刻,其中有荔庆丰年、祥桃邀月、八仙贺寿、竹报平安、花开富贵、松鹤延年以及其它花鸟虫鱼。船头上的大型木雕“百鸟朝凤”更是栩栩如生,金碧辉煌.100只鸟儿,各具风姿,雕工之精,令人赞叹。舫内摆设,全由花梨和酸枝木精工制成,宫廷式的几椅,配以仿宋代器皿,豪华夺目。“九狮会金龙”大型屏风和《清明上河图》精彩片段的雕刻,造工精湛,更称精品。舫内一楼,是可容40人品茶听曲的场所,以演奏广东音乐和粤曲为主。人们置身其中,或一边品茗,一边欣赏丝竹之音;或把茶临风,引目远望,其乐无穷。古镇荣誉沙湾镇毗邻广州市番禺中心城区,总体实力在番禺区位居前列,沙湾始建于南宋,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岭南文化古镇,先后获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兰花名镇、全国文明镇、国家卫生镇等荣誉称号。古镇历史在8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沙湾形成并保留了以传统历史文化和民间文化为主体的岭南文化,是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的广府文化的杰出代表,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大量祠堂、庙宇等古建筑和商业遗址、民居遗址保存完好,广东音乐、飘色、龙狮、兰花、饮食等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长盛不衰。古镇文化全镇现存以留耕堂为典型代表的古祠堂约100多座,还有一筒竹、三间两廊、镬耳屋、HYPERLINK"”\l"1703399$"\t"_blank"blank"沙湾古镇旅游景区(27张)高楼、西式住宅、自由式民居等建筑。作为广东省“民间雕塑之乡”,沙湾古镇保存了大量砖雕、木雕、石雕、灰塑、壁画等艺术精品,艺术风格具有浓郁的岭南特色。目前,沙湾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市级文化保护单位14个,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文物点109个。[1]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沙湾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狮舞、广东音乐,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沙湾飘色、砖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有何世良(砖雕)、周镇隆(龙狮)、黎汉明(飘色)。此外,还有许多传统文化活跃在民间,如北帝诞、鳌鱼舞、扒龙舟、养兰、私伙局等。饮食文化方面,沙湾姜埋奶享誉省港澳,传统的菜色如鸡丝酿芽菜、沙湾别茨鹅、豉椒碌鹅、狗仔粥、牛奶宴等也极具吸引力.古镇旅游HYPERLINK""\l"2923145$"\t”_blank"HYPERLINK””\l"2923145$"\t"blank"沙湾古镇(3张)沙湾镇是一个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岭南文化古镇,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民间艺术饮誉南国。沙湾文化是以传统历史文化和民间文化为主体的水乡文化,具有丰富的物质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广东音乐之乡”、“飘色之乡"、“中国龙狮之乡”、“广东省民间艺术之乡”“民间雕塑之乡"、“广东省古村落"。[1]沙湾古镇旅游区占地2300多亩,其中旅游核心区占地约265亩。目前,已修缮了留耕堂、聚福楼等一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明清古建筑,重现清水井片区4座古建风貌,初步完成了39条古街巷、长达5.2公里的管线埋地、雨污分流首期整治和部分街巷的外立面整饰,并对绿化景观进行了升级改造。2012年元旦,以留耕堂和清水井广场为重点的第一期工程将如期正式对外开放,并推出首期两条旅游线路,选取留耕堂、衍庆堂、三稔厅等10个代表性建筑进行陈列布展,展示沙湾的民俗风情、宗祠文化、建筑艺术以及重要人物事迹等。同时,家庭旅馆、停车场、公交线路等配套设施也配置完善.精心打造后的沙湾古镇核心区面貌焕然一新,既保留了古镇原有的古色古香风味,又呈现出全新的视觉感受.整个街区整洁有序,配套设施完善,功能布局合理。核心区打造了10个主题鲜明的展馆,包括沙湾宗祠文化展览馆(留耕堂)、何炳林院士纪念馆、广东音乐纪念馆(三稔厅)等,一一展现沙湾瑰丽的祠堂文化、宗族文化、建筑文化、农耕文化、民间文艺等,充分彰显了沙湾古镇的风采和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除了别具一格的文化冲击外,古镇旅游还推出了人性化的吃、住、玩、乐体验。安宁西街4幢标志性仿古建筑大茶楼、冠南楼、金龙楼和青萝会馆,成为沙湾特色茶楼食肆,还有家庭旅馆、特色手信一条街、休闲酒吧街齐齐亮相。在历史文化街区,听着悠扬的广东音乐,饮茶论道,体验着古人怡情的生活方式,品尝沙湾独有的特色小吃,感受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激烈撞击,别有一番滋味.HYPERLINK””\l"#”\o"编辑本段”1.家庭旅馆:延续古镇体验之旅记者了解到,古镇首期旅游核心区将打造庐江周道3号、鹤鸣巷3号别墅等7间家庭旅馆.目前有4间已完成外墙整饰,进入水电布装、室内装修阶段,预期于明年春节开张迎客。2.保留特色商铺带旺景区目前在古镇街区内有明清时期“上住下铺”特色的商铺26间,除了保留和发展“当当云吞店”“珠珠照相馆”“新新理发店”和“牛奶皇后店”等传统特色店外,还将把大巷涌路打造成特色手信一条街,安宁中路、光裕路一带打造成饮食街,安宁西街一带打造成休闲酒吧街。各类特色商铺开业后,将大大满足游客饮食和购物的需求,丰富景区内涵。3景区景点HYPERLINK”"\l”#”\o”编辑本段"何少霞故居何少霞故居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北村车陂街惠岩巷7号,建于清代。属硬山顶两层青砖楼房,底层青砖石脚三间两廊,建筑面积约105平方米,面宽10.2米,进深10.3米,墙基和门槛

何少霞故居以花岗岩石砌筑,石门额上有砖雕.故居现由其后人居住,保存完好,由何少霞外甥朱伟森居住。何少霞(1894-1942),名振渠,字乾调,沙湾北村人。出身书香之家,自幼受粤剧熏陶,为人诚实,学风严谨。何少霞在乡里以教书和创作广东音乐为主,曾在乡女子小学德明小学、象贤中学任教,与远房叔父何柳堂、何与年等探讨广东音乐的演奏、创作、评论,并与广东音乐名家吕文成、尹自重、何大傻以及西洋音乐家何安东共同研究探讨广东音乐及西洋音乐,因而精通广东音乐,熟弹琵琶、三弦以及各种乐器。创作的乐曲有《春光好》、《桃李争春》、《将军试马》、《夜沉沉》、《白头吟》、《游子辈秋》、《一代艺人》等十多首乐曲。何少霞为广东音乐的产生、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有人称她为广东音乐“沙湾何氏三杰"之一。2005年9月,何少霞故居公布为广州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古镇书斋古镇书斋是还原古时“卜卜斋”文化位于明初进士何子海的原居地“进士里"巷。为清中叶沙湾传统的“三间两廊"建筑.书斋以教授蒙学知识与儒家思想为主,也是封建社会科举教育制度的重要

中华神木家具馆组成部分.古镇书斋重现了清末民初的私塾场景与先生的居所,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沙湾重视教育的传统.中华神木家具馆中华神木家具馆位于车陂街6号佑启堂内。中华神木又称“阴沉木",蜀人称之为“乌木”.它是数千年乃至万年前,原始森林中千百年树龄的名贵树木,由于遭受突如其来的重大地理变化而被埋入河床、湖泊等低洼处,经长时间的炭化过程而形成的,故又称炭化木,享有“植物木乃伊”的美称。外国人称之为“东方神木"。它兼备了木的古雅和石的神韵,是制作艺术品、家具的理想材料。在古代,达官显贵、文人雅士皆把中华神木家具、艺术品视为传家镇宅之宝和避邪之物,民间广泛流传着“纵有珠宝一箱,不如乌木一方"的民谚.该馆所展示的精美家具和艺术品均以中华神木制作而成,殊属珍贵。炽昌堂—-水浒人物故事馆炽昌堂—-水浒故事瓷盘馆”位于车陂街8号炽昌堂内,完整展示了一套国家级礼品瓷器—-“水浒故事瓷盘”。1951年,以景德镇建国瓷业公司为主体,邀集醴陵、唐山、潮州等地瓷业精英参与设计制

炽昌堂—-水浒人物故事馆造的水浒故事瓷盘,仅烧制了三套.当时,其中一套由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主席赠送给苏维埃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并被珍藏于“苏联国家博物馆”;一套经多年保存后仍被人分别索要,分散收藏于各地;余下一套则于1983年被一位企业家以巨资买下收藏,今日得以让游客见识其真面目。此全套以水浒108将典型故事为题材的瓷盘作品,在国内绝无仅有。传神生动的人物形象被瓷彩高手精工绘制在108只瓷盘上,加上《七律诗·序》盘和《“替天行道”·跋》盘,全套共110只.现分别按“三十六天罡星”和“七十二地煞星”的次序排列展示,宛若一幅气势磅礴的瓷画长卷,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特色和高超的陶瓷工艺水平.农耕生活馆建于清代中叶,为沙湾传统“一偏一正"小户民居.该馆展现沙湾清末民初农户的居所场景,陈列了沙湾各种传统农耕用具,再现沙湾近代农耕社会的生活气息。清水井清水井位于沙湾商贸中心、安宁中街西南端,是沙湾地标式的构筑物。不管周围的环

清水井境变化有多大,即使是“少小离家老大还”的老沙湾人只要站在这个地方,就能对东南西北各方的情况一目了然。1959年,沙湾未筑村中公路前,清水井北面紧靠安宁中街,隔街正对着设有二楼的冠南茶居,东南隔街处便是卖咸鱼的杂货铺,正南面是大巷涌路,偏西,是用石板盖渠面的粥粉店,紧靠正西的是著名的“牛奶当”牛奶甜品店.清水井是一口南北向,宽约3米、长约4米,深1.5米,四周垂直、平底、无盖石,东、南、北设井栏,全用白麻石砌成的长方形公用井。惠岩何公祠

惠岩何公祠惠岩何公祠是奉祀何氏留耕堂第22世何惠岩及以下列祖的家祠,该祠背北朝南,头门面阔10.3米,深6.1米,花岗石脚,3级石阶登临,大门为少见的“趟栊门”,头门的屋檐下有精美的灰塑和壁画.惠岩祠为二进式的小祠堂,跨过“趟栊门”,面前有一扇褐色屏门,上面雕刻精美的花式和窗棂,十分古朴雅致。头门两侧耳房有木构子阁,房间北面开窗,阳光透过雕花木窗,营造出温馨的氛围。上、下窗外墙之间有绿釉瓷质栏杆装饰。祠堂天井纵深4.4米,由花岗石铺砌而成,两侧建有高墙,西墙开有小门贴巷,东墙开有六角门接书斋小天井,门上嵌阳刻行书“得少佳趣”石额,字体娟秀,伴以浮雕花纹装饰,书斋亦为前后二进,中隔小天井,前座自建门口贴街.在小天井处还专门建有一口水井,井口为麻石砌成,井边的墙脚阳刻“升泉地脉龙神”6个字。井边墙上有精致琉璃花窗装饰,后座有木构小楼,楼前为飘廊。后寝深7.95米,前有3级石阶与天井相接,前墙两侧有精细砖雕花窗,正中有墨色屏门,门上雕饰比头门上的屏门更加精致。门上有窗,窗门花格嵌有贝壳磨制而成的白色薄片,既为透光,也为装饰,檐下有华丽雕刻的花衽板,所雕四时花果、吉祥图案等均贴有金箔,门两侧各嵌一座大型木刻透雕雀替作装饰,堂内无柱,由东、西两座大型金字梁架承托瓦顶,梁架简朴无装饰,堂内奉祀设施已不存.惠岩祠的主建筑东侧附建有面阔3。6米、与祠等深的二进精致书斋。东为“达义巷",祠西的小巷所居住户皆为该祠子孙,巷名亦以“惠岩”而名之。何氏大宗祠何氏大宗祠又叫“厚本堂”,位于番禺区沙湾镇。始建于南宋德佑元年(1275年),后几毁几建,现规模是于清康熙年间扩建而成的,沙湾何氏大宗祠又名沙湾留耕堂,是沙湾何氏宗族的大祠堂。“留耕”两字取自“阴德远从宗祖种,心田留与子孙耕”,意即建祠造福后人。

何氏大宗祠何氏大宗祠为何姓厚本堂,在乐从镇水腾管理区沙边村八坊。按民初版《何氏事略全卷》载:“……今览旧谱,则前人亦几费经营矣,其始建何时无可考,惟载重修始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按该祠现存的建筑形制,构件用材、装饰工艺等实物,如头门上盖之莲花托斗拱、砺石为柱、沙岩华板饰件等观察比较,均属晚明遗物.据此,该祠的始建年代,应不低于晚明,而其后座及两廊等,则为清代重修之物。厚本堂面阔,进深三座,主体建筑外有后楼,为该堂旧厨。同治末改修为有厅有厨,供小事聚会之用.头门为歇山顶式,莲花托斗拱,四柱和两边底梁均为砺石所造,横梁雕有瑞兽、花草等纹饰,头门两仓台外壁华板,通饰龙,马,麒麟等瑞兽浮雕,线条粗犷,古朴传神,是我县现存古祠中较好的一座,现为沙边小学校址。一九九一年五月公布厚本堂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留耕堂

留耕堂留耕堂位于北村的“庐江咛道”,为沙湾何氏宗族的始祖祠。始建于元代至元乙亥年(1275年),数百年来历经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