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基础知识_第1页
摄影基础知识_第2页
摄影基础知识_第3页
摄影基础知识_第4页
摄影基础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镜头选择:定焦vs变焦

这个话题在许多杂志许多报纸即使这个

论坛也是谈论过很多很多次了的玩意,本来

没多少说头,光学规律、成本控制、售出价

格等等因素制约,实际上依然遵循“一分钱

一分货”的经济规则,罕有例外,厂家是不

可能制造出价廉质优人人都能买得起的产

品的,否则它就无法生存,其实也无法做到。

知道的就知道了,不知道的也就不知道了,

但是其中不乏一些喜欢打转的言论。

变焦镜头的出现,改变了许多人的摄影习

惯,也使摄影更为便利和快捷,变焦镜头的

主要优点有:

1、多个焦段集于一身的轻便:比如一个

CANONEF16-35/2.8L的重量有600g,而EF

20/2.8、24/2.8、28/2.8三个镜头的重量就

分别为405g、270、185,总计905g;

2、构图方便:这个用细说吗?

好象罗列不出来了。

如果罗列出定焦的优点和缺点,那么定焦

的优点就是变焦的缺点,定焦的缺点就是变

焦的优点。

其实,变焦镜头VS定焦镜头的争论中,

最为根本的是光学素质的争执,争执的依据

就是MTF曲线,不少变焦镜头的MTF曲线都

挺高的,于是乎可以得出结论:某些变焦镜

头的光学素质可以媲美定焦镜头。

凡事都有例外,少数个别变焦镜头在MTF

曲线上表现出来是很优异,但是MTF不代表

光学素质的全部。

咱们来回顾一下光学系统的五大像差:

1、球面像差:这个通常表现在广角/超广

角镜头中,可以通过采用非球面镜片来大部

分消除;

2、彗形像差:这个收缩光圈可以部分弥

补;

3、像散:通常出现在长焦镜头中,这个

可以通过使用萤石、ED、APO、异常色散、

LD等镜片来部分弥补;

4、像场弯曲:只能收缩光圈来弥补;

5、畸变:呵呵!这个就没办法喽!除非

原来的镜头就做得很大很大,只使用中间的

一小块参与成像。

评价镜头光学素质的直观指标有:

A、解像力:表现细节的能力;

B、色彩还原:再现真实的能力;

C、眩光控制:对杂光的处理能力。

在变焦/定焦镜头中,在设计上对像差的

解决方案是相同的,在像差1、2、3中,变

焦和定焦都是可以做到的。

但是,如果在同样的光圈下拍摄,变焦镜

头的死穴就出现了:像场弯曲和畸变都不是

定焦镜头的对手!

当然,在多数情况下,肉眼看不出差别。

比如,不在拍摄微距的时候,像场弯曲的表

现不是很强烈,但是现在许多变焦镜头NB

啊!最近对焦距离可以达到0.38m,比如

TAMRON28-300XR,这镜头在300mm端,同

样也可以在0.49m对焦,可以拍摄微距。这

个时候,像场弯曲就表现出来了。

畸变控制依然如此。定焦镜头要控制得更

好些,就是畸变不那么明显。

在评价镜头的直观指标中,一些变焦镜头

的解像力可以与定焦镜头有一比,色彩还原

呢?与镜头的镀膜有比较大的关系,所以要

做到媲美定焦镜头也容易。

但是眩光控制呢?由于变焦镜头的镜片

数多,很难与镜片数少的定焦镜头相抗衡

了。

如此看来,变焦镜头的弱点在于:像场弯

曲、畸变和眩光控制。所以要想容易地说出:

变焦可以媲美定焦。恐怕还需时日,不容易

啊!

其实,变焦镜头的最大死穴在于:最大光

圈。现在变焦镜头最大光圈只有f/2.8,能

扩展到的最长焦距只到300,比如SIGMA的

120-300/2.8o但是对于定焦而言,大于

f/2.8的比比皆是。

有一种打转理论在支持着变焦镜头优于

定焦镜头的观点:理论测试的结果在实际拍

摄中很难达到,所以定焦镜头的优势未必能

够充分发挥,其最后等同于变焦镜头。

这种理论忒没道理,假如定焦的是98分,

变焦是95分,如果在实际拍摄中,定焦只

发挥了50%的优势,那么对于同一个使用者

而言,他用变焦同样也只能发挥50%,定焦

依然优于变焦。不是吗?

当然也有人说:变焦已经满足了俺的要

求。这样的话就不要出现在变焦vs定焦的

争执中,自己不求解放别人也无法救牍你不

是?

总之,俺的看法是:目前的变焦镜头的整

体光学素质最多只能接近定焦镜头,想超

过?没门!

首页器材频道文字论坛图片论坛器材点评无忌大

卖场器材报价本站事项无忌投票网站导航DSLR专

无悬短信资讯频道行色频”像频道玩主频道材纵

览数码乐园摄影基础摄影经验器材测试旅游摄

影专题摄影摄影资讯摄影附件

光学基础知识:白光、颜色混合、RGB、色彩空间

作者:色影无忌老西

发表时间:2005.4.6

1665年,牛顿(IsaacNewton)进行了太阳光实验,让太阳

光通过窗板的小圆孔照射在玻璃三角棱镜上,光束在棱镜中

折射后,扩散为一个连续的彩虹颜色带,牛顿称之为光谱,

表示连续的可见光谱。而可见光谱只是所有电磁波谱中的一

小部分。

700nm600nm500nm400nm

可见光谙

牛顿认为白光(太阳光)使复杂的,由无数种不同的光线混

合,各种光线在玻璃中受到不同程度的折射。棱镜没有改变

白光而只是将它分解为简单的组成部分,把这些组成部分混

合,能够重新恢复原来的白色。利用第二块棱镜可以将扩散

的光再次合成为白光。

在重新合成之前,通过屏蔽部分光谱,可以产生各种颜色。

Young在1802年的实验表明:如果在红、绿、蓝区域选择部

分光谱,这三者适当的混合可以再现白光。

后来,Helmholtz成功地定量分析了这种现象。混合物中

红、绿、蓝比例的变化可以产生多种颜色,几乎可以产生任

何颜色,红色、绿色、蓝色三者等量的混合可以再现白色。

所以:红、绿、蓝这三种颜色就称为“三原色”(RGB)。

红、绿、蓝光的混合结果喑示了人眼也拥有三种颜色的灵

敏读,分别对应于红、绿、蓝。这种三灵敏度理论称之为

Young-Helmholtz颜色视觉理论。它可以对三原色合成颜色

作出非常简单的解释。

三原色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涉及视觉的场合。

先介绍几个概念:

1、焦点(focus)

与光轴平行的光线射入凸透镜时,理想的

镜头应该是所有的光线聚集在一点后,再以

锥状的扩散开来,这个聚集所有光线的一

点,就叫做焦点。

平行光线

焦点

2、弥散圆(circleofconfusion)

在焦点前后,光线开始聚集和扩散,点的

影象变成模糊的,形成一个扩大的圆,这个

圆就叫做弥散圆。

在现实当中,观赏拍摄的影象是以某种方

式(比如投影、放大成照片等等)来观察的,

人的肉眼所感受到的影象与放大倍率、投影

距离及观看距离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弥散圆

的直径小于人眼的鉴别能力,在一定范围内

实际影象产生的模糊是不能辨认的。这个不

能辨认的弥散圆就称为容许弥散圆

(permissiblecircleofconfusion)o

不同的厂家、不同的胶片面积都有不同的

容许弥散圆直径的数值定义。一般常用的

是:

24mmx6cmx4〃x

画幅

36mm9cm5〃

弥散圆直0.0817m0.146

0.035mm

mmm

35mm照相镜头的容许弥散圆,大约是底片

对角线长度的1/10001/1500左右。前提是

画面放大为5x7英寸的照片,观察距离为

25〜30cm。

3、景深(depthoffield)

在焦点前后各有一个容许弥散圆,这两个

弥散圆之间的距离就叫景深,即:在被摄主

体(对焦点)前后,其影像仍然有一段清晰范

围的,就是景深。换言之,被摄体的前后纵

深,呈现在底片面的影象模糊度,都在容许

变化。对于固定焦距和拍摄距离,使用光圈

越小,景深越大。

弥散留直径,对于1:

福而言,一般取1/3(

=0.033mm

景深范围收缩光图

焦点位置

后景深.前景深

示意图2

以持照相机拍摄者为基准,从焦点到近处

容许弥散圆的的距离叫前景深,从焦点到远

方容许弥散圆的距离叫后景深。

4、景深的计算

下面是景深的计算公式。其中:

5——容许弥散圆直径

f——镜头焦距

F——镜头的拍摄光圈值

L——对焦距离

AL1——前景深

\L2后景深

AL——景深

F5L2

前景深

f2+

F6L

F6L2

后景深

AL2=——

——(2)

f2-

F6L

2f2F8L2

深AL2+____________

ALAL2=

f4-F262L2

从公式(1)和(2)可以看出,后景深>前

景深。

由景深计算公式可以看出,景深与镜头使

用光圈、镜头焦距、拍摄距离以及对像质的

要求(表现为对容许弥散圆的大小)有关。这

些主要因素对景深的影响如下(假定其他的

条件都不改变):

(1)、镜头光圈: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

大;

(2)、镜头焦距

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

深越大;

(3)、拍摄距离

距离越远,景深越大;距离越近,景深越

小。

球面像差(sphericalaberration)是由于

透镜表面是球面而引起的。由光轴上同一物

点发出的光线,通过镜头后,在像场空间上

不同的点会聚,从而发生了结像位置的移

动。

对于全部采用球面镜片的镜头而言,这是

一种无可避免的像差。它的产生是由于离轴

距离不同的光线在镜片表面形成的入射角

不同而造成的。

当平行的光线由镜面的边缘(远轴光线)

通过时,它的焦点位置比较靠近镜片;而由

镜片的中央通过的光线(近轴光线),它的焦

点位置则比较远离镜片(这种沿着光轴的焦

点错间开的量,称为纵向球面像差)。

由于这种像差的缘故,就会在通过镜头中

心部分的近轴光线所结成的影像周围,形成

由通过镜头边缘部分的光线所产生的光斑

(Halo,光晕),使人感到所形成的影象变成

模糊不清,画面整体好象蒙上一层纱似的,

变成缺少鲜锐度的灰蒙蒙的影像。这个光斑

的半径称为横向球面像差。

球面像差在镜头光圈全开或者接近全开

的时候表现最为明显,口径愈大的镜头,这

种倾向愈明显。

在镜头使用上,通过缩小光圈可适当消除

球面像差。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像差过大,通过

缩小光圈消除像差是,可能会引起聚焦平面

(就是焦点)的移动。

对于球面镜片的球面像差进行矫正,是件

非常困难的事情。通常是以某一个入射距

(从光轴起算的距离)的光线为基准,然后使

用凸、凹两枚镜片加以适当的组合来完成。

但是,只要使用球面镜片,某种程度的球面

像差就无法获得很大的改善。

要想彻底消除大口径镜头全开状态的球

面像差,除了采用非球面镜片(Aspherical

Lens)之外,别无他法。

非球面镜片的作用就是通过修改镜片表

面的曲率,让近轴光线与远轴光线所形成的

焦点位置重合。

目前主要有三种制造非球面镜片的方法:

1、研磨非球面镜片:在整块玻璃上直接

研磨,这种制造工艺成本相对较高;

2、模压非球面镜片:采用金属铸模技术

将融化的光学玻璃/光学树脂直接压制而

成,这种制造工艺成本相对较低;

3、复合非球面镜片:在研磨成球面的玻

璃镜片表面上覆盖一层特殊的光学树脂,然

后将光学树脂部分研磨成非球面。这种制造

工艺的成本界于上述两种工艺之间。

由于光线进入广角镜头的入射角比较大,

所以球面像差的表现在广角镜头尤为明显。

所以在广角镜头上采用非球面镜片来消除

像差的有效方法。

口面是一些广角镜头的镜头结构:

CanonEF24/1.4L

CanonEF14/2.8LUSMUSM

MinoltaAF35/1.4GNikonAF18/2.8D

Sigma14/2.8EXAsp14/2.8

通常的非球面镜片是一面为非球面,另外

一面是球面。近年来出现了双面非球面镜

片,采用这样的镜片,可以使镜头的镜片数

减少许多,也可以得到更大倍率的变焦镜

头。

APO镜头

超长焦镜头中,APO镜头几乎是高档镜头的

代名词。APO,是英文Apochromatic的缩写,

意为“复消色差的"。所谓萤石镜片、AD玻

璃、UD玻璃、ED玻璃,说到底,都是为了

实现AP0技术所用的特殊光学材料。复消

色差镜头,是指能对多种色光(超过两种)

消除色差的镜头。消色差镜头

(Achromatic)只能对两种色光消色差。

色散:光学材料的折射率不但与材料本身

的物理性质有关,还与光线的波长有关。同

一种光学材料,波长越短、折射率越高。具

体讲,同一种光学玻璃,绿光比红光折射率

高,而蓝光比绿光折射率高。不同光学材料

往往有不同的色散。如果一种材料随着波长

变化引起折射率变化很大,我们就说这种材

料是“高色散”的。反之,则称为“低色

散”。一般用ne(材料对绿色的e光的折射

率)表示材料的折射率,用阿贝数ve=(ne-l)

/(nF-nc)表示材料的相对色散。阿贝数越

高,色散越小。式中,第二个字母是下标,

表示夫朗和费对应谱线的波长。F是红光,e

是绿光,c是蓝光。每一条夫朗和费谱线都

有固定不变的波长,因而成了光学设计中的

标准波长。

色差:从几何光学原理讲,镜头等效于一

个单片凸透镜。凸透镜的焦距,与镜面两边

曲率和玻璃的折射率有关。如果镜片形状固

定,那就只与制造镜片材料的折射率有关

了!由于光学材料都有色散,因此,同一个

镜片,对于红光来说,焦距略微长一点;对

于蓝光来说,焦距略为短一点。这就叫做

“色差”。

有了色差的镜头,具体讲有这么几个缺点:

1.由于不同色光焦距不同,物点不能很

好的聚焦成一个完美的像点,所以成像模

糊;

2.同样,由于不同色光焦距不同,所以

放大率不同,画面边缘部分明暗交界处会有

彩虹的边缘。

消色差:利用不同折射率、不同色差的玻

璃组合,可以消除色差。例如,利用低折射

率、低色散玻璃做凸透镜,利用高折射率、

高色散玻璃做凹透镜,然后将两者胶合在一

起。为了使两者胶合后仍然等效于一个凸透

镜,前者(凸透镜)屈光度要大一些,后者

(凹透镜)屈光度要小一些。我们分析这样

的双胶合镜对不同波长光线的作用:对于较

长波长的光线,由于凹透镜材料色散大、也

就是折射率随着波长变化大,所以折射率比

中间波长较小,凸透镜起的作用大,双胶合

镜长波端焦距偏长。对于较长波短的光线,

由于凹透镜色散大、也就是折射率随着波长

变化大,所以折射率较大,凹透镜起的发散

作用大,双胶合镜短波端焦距也偏长。最后

的结论是:这样的双胶合镜中间波长焦距较

短、长波和短波光线焦距较长。很明显,中

间波长是一个谷,它的周围焦距变化小多

了!设计时合理的选择镜片球面曲率、双胶

合镜的材料,可以使蓝光、红光焦距恰好相

等,这就基本消除了色差。剩余色差对于广

角到中焦镜头来说,已经很小了,因此,也

就满足了镜头消色差的要求。

二级光谱:未消色差的镜头随着光线波长

增加,焦距单调上升,色差很大。而消色差

镜头焦距随波长先减小后增加,色差很小。

消色差镜头的剩余色差就叫做“二级光

谱”!二级光谱引起的不同色光焦距变化

不可能小于焦距的千分之二,也就是说,镜

头焦距越长,消色差越不能满足要求。对镜

头质量要求较高时,超长焦消色差镜头的二

级光谱已经不可忽视!为了进一步消除二级

光谱对镜头质量的影响,引进了复消色差技

术。

复消色差:可以想象,如果某种材料随波

长变化折射率的数值可以任意控制,那么我

们一定能够设计出色差处处完全补偿、因而

完全没有色差的镜头!可惜,材料的色散是

不能任意控制的,而且可用的光学材料也就

那么有限的若干种!我们退一步设想,如果

能够将可见光波段分为蓝-绿、绿-红两个区

间,而这两个区间能够分别施用消色差技

术,二级光谱就能够基本消除!但是,不幸

的是,经过计算证明:如果对绿光与红光消

色差,那么蓝光色差就会变得很大;如果对

蓝光与绿光消色差,那么红光色差就会变得

很大!看起来似乎走进了一个死胡同,顽固

的二级光谱好像没有办法消除!

幸好理论计算为复消色差找到了途径。人

们发现,如果制造凸透镜的低折射率材料蓝

光对绿光的部分相对色差恰好与制造凹透

镜的高折射率材料的部分相对色差相同,那

么实现蓝光与红光的消色差之后,绿光的色

差恰好消除!这个理论指出了实现复消色差

的正确途径,就是寻找一种特殊的光学材

料,它的蓝光对红光的相对色散应当很低、

而蓝光对绿光的部分相对色散应当很高且

与某种高色散材料相同!萤石就是这样一种

特殊材料,它的色散非常低(阿贝数高达

95.3),而部分相对色散与许多光学玻璃接

近!荧石(即氟化钙,分子式CaF2)折射

率比较低(ND=1.4339),微溶于水

(0.0016g/100g水),可加工性与化学稳定

性较差,但是由于它优异的消色差性能,使

它成为一种珍贵的光学材料!自然界能用于

光学材料的纯净大块萤石非常少,因而萤石

最早仅用于显微镜中。显微镜物镜虽然焦距

很短,但由于像距很大、分辨率要求很高,

二级光谱仍是个头痛问题。自从萤石人工结

晶工艺实现以后,高级超长焦镜头中萤石几

乎是不可或缺的材料,萤石镜片几乎成为高

档镜头的代名词!由于萤石价格昂贵、加

工困难,各光学公司一直不遗余力的寻找萤

石的代用品。氟冕玻璃就是其中一种。各公

司所谓AD玻璃、ED玻璃、UD玻璃,往往就

是这一类代用品。

很明显,由于复消色差材料价格昂贵、加

工困难,成本非常高,所以只能用在高档镜

头上。相应的,这些镜头其它方面的设计也

一定与其价格匹配,都是精益求精的。但是,

如果有价格相对低廉的复消色差材料,即使

性能差一些,也使它们能够用在中档镜头

上,改善这些镜头的性能。但是,至少就么

目前而言,中档镜头是不可能使用萤石做消

色差材料的!

低色散玻璃:低色散玻璃产生的色差很

小、因而消色差之后剩余色差也比较小,对

镜头质量改善非常有益。同时,近些年来,

一系列高折射率低色散玻璃(主要是锢系稀

土玻璃)的采用,镜头质量进一步提高。高

折射率玻璃实现同样的屈光度镜片球面曲

率较小,因而带来的各种像差尤其是球面像

差减小,使得镜头体积减小、结构简化、质

量提高。但是,它毕竟不能实现复消色差,

无法消除二级光谱,不能与APO技术相提并

论。

照相机:光圈自动收缩和景深预测机构

现代单反机均采用全开光圈式的取景

系统,以便使取景器的影像明亮,并缩短景

深,从而有利于提高对焦精度。这类照相机

均有光圈自动收缩机构。

其工作原理是在按下快门释放钮时,光

圈自动收缩机构先通过某种方式令镜头上

的光圈自动收缩至预选的光圈值处,然后快

门才开始打开,进行曝光。曝光完毕后,再

使光圈重新全开大。

自动对焦单反机的光圈收缩均由一只

微型马达来实现。该马达一般是装在机身

上,通过一支拨杆来收缩镜头上的光圈。也

有将马达装在镜头内的,如CanonEOS系列

照相机,此时机身向镜头传送收缩光圈命令

和电源动力,然后由镜头内的光圈收缩马达

来完成工作。

由于采用了全开光圈式取景系统,也会

引起另一个问题,即取景时所看到的景深未

必就是实际曝光时的景深。如使用50/1.7

的镜头取景时所看到的是f/L7的景深,在

曝光时,光圈系数不一定是f/L7而是其他

的值。

景深预测(又称景深预视)机构就是为

解决这一问题而设计的,它由按钮和一些机

械连杆组成。在正式曝光之前,按住该按钮,

机械连杆就会将光圈收缩到镜头上所设置

的光圈值处(即实际曝光的光圈),拍摄者

从取景器中就可以直接看到实际的景深,如

不合适,可改变光圈设定。这是一个很有用

的机构,使摄影者能完全准确地控制景深。

但要注意,在进行景深预测时,由于光圈收

缩,到达取景器的光线必然要少些,所以取

景器变暗了。

这类机械式景深预测机构有一个不足

之处,即在P程序自动曝光或Tv快门优先

自动曝光方式下,由于要求镜头上的光圈调

节环放在特定的位置(一般为最小光圈处),

此时所预测的景深实际上是最小光圈的景

深,而非实际曝光的景深,所以在拍摄时要

注意这一点,否则会导致拍摄失败。

电子式景深预测机构能完美地解决这

一不足。电子式景深预测机构最早见于

MinoltaQ9000单反机上,它无论在什么曝

光方式下,均能将光圈收缩至所设定的光圈

值处。并不是每架单反机上都有景深预测机

构,该机构一般见于专业型或高档照相机

上。

MinoltaDynax7xi首创了一■种类似于

景深预测的图形显示方法。当改变镜头光圈

时,对焦屏上会显示出大致的景深指示,即

〃景深标尺〃。它实际上是根据镜头焦距、光

圈值和焦点距离直接计算而得出来的指示,

是景深的一种粗略的图示方法,是镜头上景

深刻度方法的延伸。虽然不如前面所讲的景

深预测那么直观,但对摄影者在选择光圈上

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向景深预测图解化迈出

了第一步。

CanonEOS5还首创了在对焦屏上利用

人眼来实现景深预测,以眼代手。只要拍摄

者在自动对焦完成6s钟后,眼睛盯住在对

焦屏的左上角的一个类似于对焦点的符号,

相机就会自动收缩镜头光圈至设定的光圈

值处。

快门结构

快门的类型有多种,我们这里只谈AF

单反机上常见的电子控制纵走式焦点平面

帘幕快门(也就是人们常提到的钢片快门,

由于现在的快门帘幕并不一定是用钢片制

成的,所以称纵走式焦点平面快门更为合

理)。

焦点平面帘幕快门位于照相机焦点平

面前方,它的作用是在未曝光之前遮挡光

线,使胶片不见光;在曝光时控制胶片的有

效曝光时间。快门一般是装在机身上的独立

部件,便于装配和维修。纵走式焦点平面快

门的制作材料有钢片和铝合金,也有采用塑

料及合金复合式材料。快门由两层帘幕、电

磁释放装置和减震装置组成,两层帘幕分别

称为第一帘幕(或前帘)和第二帘幕(或后

帘)。

每一层帘幕由数片(一般为4至6片)非

常平直的小薄片相叠而成。这些小薄片在杠

杆的控制下,即可以迅速展开,又可以彼此

灵活地重叠在一起。展开之后,其相邻的小

薄片之间始终仍有一部分彼此相重叠,因此

相邻部位始终不会漏光。

在未曝光之前,只有第一帘幕展开,挡

住未曝光的胶片;而第二帘幕则是重叠收

缩,位于胶卷片窗的底部.(在手动卷片的单

反机中,未上快门之前是两层帘幕都挡住未

曝光的胶卷;进片及上快门之后,才是一层

帘幕挡住胶卷)。曝光时,第一帘幕向上收

缩,使胶片暴露在成像光线下进行曝光。当

设定的快门速度低于最高闪光灯同步速度

时,在第一帘幕完全收缩到头后,第二帘幕

经过一定时间的延迟后(延迟时间视快门速

度大小而定)才开始展开。当设定的快门速

度高于最高闪光灯同步速度时,在第一帘幕

未收缩到头时,第二帘幕就开始展开,两片

帘幕之间形成了一条宽度小于24mm的裂缝

(35mm照相机的胶卷规格为36X24mm),该

裂缝以一定的纵走速度扫过胶卷平面,使胶

卷曝光。曝光结束时,第一帘幕完全叠合在

片窗上方,第二帘幕完全展开,将片窗遮严。

在进片过程中,第一帘幕展开后,第二帘幕

再收缩,为下一次曝光做好了准备。

图2-25纵走式

快门

实际上这条裂缝的行走速度低于所设

定的快门速度,但胶卷平面上每一点的曝光

时间却正好是快门速度所对应的时间,所以

从理论上分析,每一张底片所记录的景物不

是同时曝光的,而是分先后的,但这种差别

太小了,以至于在日常摄影中可忽略不计。

但在高速摄影中,这种差别会造成画面畸

变。

调节快门速度实际上是调节两块帘幕

之间的缝隙的宽度。有些人认为调节快门速

度是调节快门帘幕的行走速度,这是不正确

的,在快门动作时,帘幕的行走速度是不变

的(如NikonF4和CanonEOS-1的帘幕行走

速度为2.7m/s)o

目前最高的快门速度是1/12000S,而

最高闪光灯同步速度是l/300s(除了采用频

闪实现的高速同步外)。这一切都要归功于

用轻型材料来制造快门和电子技术的发展。

快门的释放装置为电磁式的,由电磁离

合器控制。在快门释放前,电磁离合器处于

释放状态,当操作者按下快门释放钮时,电

磁离合器通电,将快门帘幕吸起,开启快门

帘幕。减震装置的作用是消除快门帘幕收缩

和展开所引起的震动。

图2-261/12000秒快门拍摄效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NikonF4的快门,

它与一般单反机上的单层帘幕不同,它第一

帘幕和第二帘幕均采用双层设计,所以对光

线的密封性能特别好。在反光镜上锁时,光

线不能从薄片之间的缝隙透过去到达胶片。

在正常的设置快门速度方式中,一旦设

定快门速度后,在曝光过程中的曝光时间就

已经固定下来。而在〃B〃(Bulb)和〃T〃(Timer)

门方式中,拍摄者可自由地决定曝光时间。

〃B〃门的工作过程是:按下快门释放

钮,快门帘幕打开,松掉释放钮,就关闭快

门帘幕;

而〃厂门则是第一次按下快门释放钮,

快门帘幕开启,然后可松开手,第二次按下

快门释放钮时,快门帘幕才关闭。这两种方

式特别适合于长时间曝光的场合(如夜景)。

目前绝大多数AF单反机和部分AF袖珍

相机都配备有〃B〃门方式,而〃T〃门方式则比

较少见。还有一种自动定时方式,拍摄者设

定曝光时间,然后由相机自动关闭快门帘

幕,与慢速快门类似,但特点是曝光时间较

长,一般可达一小时以上。

另外有一点要提醒的是:相机上表示的

快门速度为典型值(或称名义值),而不一定

是曝光时的真实值。由于制造上的原因,实

际的快门速度与典型值还是有一定误差的。

比如说,l/500s的快门速度,在NikonF3

上为1/531S,而在MinoltaX-700上则为

1/462秒。下表为CanonEOSRT快门的实测

值(引自《日本相机》1989年12月号

p.291〜299,EOSRT测试报告):

表示值基准值实测值相对误差值

30s3231.80.625

15s1615.90.625

8s87.940.75

4s43.970.75

2s21.990.5

Is10.991

l/2s1/21/2.020.99

l/4s1/41/4.030.744

l/8s1/81/8.060.744

l/15s1/161/16.10.621

l/30s1/321/32.41.235

l/60s1/641/65.31.991

l/125s1/1281/1301.538

l/250s1/2561/262.42.29

l/500s1/5121/537.64.656

1/lOOOs1/10241/117612.925

l/2000s1/20481/270224.2

注:相对误差值的单位为百分数,计算

公式为

实际值-设计值

相对误差=----------------X100%

设计值

由于现代AF单反机都是采用电子振荡

电路来作为快门的定时和采用微机来控制,

所以相机生产厂对快门速度都是按2的幕级

数来设计的。从上表可看出,30s是按2的

5次塞设计,而1/2000S则是按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