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价值类题型解题方法与专练 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三轮冲刺复习_第1页
史料价值类题型解题方法与专练 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三轮冲刺复习_第2页
史料价值类题型解题方法与专练 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三轮冲刺复习_第3页
史料价值类题型解题方法与专练 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三轮冲刺复习_第4页
史料价值类题型解题方法与专练 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三轮冲刺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3“史料价值类”题型

解题方法与专练★“史料价值类”解题方法一、题型特点

给1--3则史料(材料),设问:该史料对于研究xxx具有什么样的史料价值?(具体)或问:该史料具有哪些史料价值?(宽泛)二、史料价值定义指史料在研究中的作用,因史料来源、形式、种类等不同,其价值也不同。三、解题技巧

1.什么时间的史料?2.谁写的/画的/作的?3.属于什么史料形式?4.属于哪种史料分类?5.讲的是什么主题?四、史料形式(1)实物史料:遗址、遗迹、遗存、墓葬、壁画、文物、中国画、书法、碑帖、钱币等。(2)文献史料:一切以文字形式记录的历史资料。访谈、回忆录、日记、书信、契约、账簿、官方档案、官修史书、方志县志、族谱家谱、学者著作、地图册、文艺作品、报刊杂志等。(3)口述史料:经过历代口耳相传得以保存下来的或为后人记录而成的史料。民间传说、神话、社会歌谣、回忆录、对话录遗训等。(4)图片音影类史料:记录一定的历史内容的图片或音频、视频资料。纪录片、新闻图片、漫画图、照片等。一般可信度较高,但如果被人为的进行技术处理另当别论。五、史料分类(1)一手史料: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有的由当事人根据亲身经历写成的资料,或由同时代或者距离那个时代不远的人记录下来的资料,是比较直接的证据。如:实物史料、影音史料、真实的口述历史、档案、信函、日记、墓志、家谱等。(2)二手史料: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做的研究及诠释。如:文献史料、部分图片、影音史料等。可信度不如第一手史料。(3)其它:官方史料、民间史料等。六、答题结构材料选自xxx(材料标题),属于xxx(史料形式),是什么时候谁写的,对于研究xxxx(材料主题)属于xxxx(史料分类),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是研究xxxx的重要史料)。例:材料选自“清明上河图”,属于实物史料,是宋代画家张择端所画,是研究宋代开封商品经济的繁荣二手史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八股金句/答题模板】(1)材料选自xxx的xxx(史料形式),xxx是xxxx的亲历者,其中xxxx(史料形式)是研究xxxx(材料主题)的一手史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2)材料是xx年间xx留下的xxx(史料形式),属于二手史料,但xx生活的时代与xxxx发生的时间差不过,对于研究xxxx(材料主题)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3)材料是xx年间xx留下的xxx(史料形式),属于二手史料,但xx是专业的历史工作者,而且史料建立在对大量一手史料研究基础上形成的,对于研究xxxx(材料主题)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七、史料使用原则

(1)注意辨别史料的客观性、来源的真实性;

(2)孤立不证,注意甄别,相互佐证,相互补充;

(3)尽可能使用一手史料,才能让历史结论更具有可信性、说服力;

(4)史料应放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研究;

(5)历史研究讲究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6)客观公正;八、史料形式的利弊例:回忆录、口述历史

利:当事人、亲历者;更生动,更能激发共鸣;弊:个人主观色彩和感情色彩;积极偏差;整体性和全面性不够。(2023·山东济宁一模·4)明成祖朱棣反对建文帝“削藩”,起兵夺取政权。明代人在记述朱棣攻入应天的场景时说:“建文君欲出迎,左右悉散,惟内侍数人而已,乃叹曰:‘我何面目相见耶!’遂阖宫之焚。”这一记述()A.描绘了真实的历史场景 B.反映了历史记述的客观性C.体现了鲜明的政治倾向 D.否定了兵变夺权的合法性【解

析】据材料“建文君欲出迎,左右悉散,惟内侍数人而已,乃叹曰:‘我何面目相见耶!’遂阖宫之焚”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这一记述主要描写了建文帝在兵败时左右随从皆弃他而去,建文帝自觉无颜见朱棣而自焚而死的情境,这一记述肯定了朱棣兵变夺权的合法性,故选C项;历史上有关于靖难之役的记载多样,仅凭一则记述无法判断历史事件的真伪,需要更多的史料加以辨析,排除A项;此记载出自《明成祖实录》,是记录一朝一代国政章制的重要典籍,具有档案性史料的作用,但也因为记录者站在胜利者角度,故不能反映记述的客观性,排除B项。【答

案】C(2023·浙江杭州重点中学联考·22)《国语》《墨子》《竹书纪年》《史记》都有关于夏朝的记载,但殷墟数十万甲骨文片中都没有提到夏朝,而二里头文化遗址,又明确了商朝之前还有一个朝代,只是没有带文字的文物出土证明是‘夏’,经综合考证,有考古学家认为,可以证明夏朝的存在。这说明()A.史料的多元性有助于推动史学研究的发展 B.文献史料由于其主观性影响对历史的解读C.历史研究需要实物史料佐证才具有科学性 D.科学地进行考古研究一定能证明夏朝存在【解

析】据材料可知,考古学家通过文献史料、实物史料的综合考证证明了夏朝的存在,说明史料的多元性有助于推动史学研究的发展,故选A项;文献史料由于其主观性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对历史的解读,但材料强调文献史料和实物史料的综合考证,对文献史料的局限性没有直接说明,排除B项;文献史料虽具有一定主观性,但综合其他手段也可以得出科学结论,需要实物史料佐证才具有科学性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答

案】A(2023·浙江浙南名校联考·22)说到上海历史,都以为始于战国时楚国的春申君黄歇,故其地称为申,其江称为申江、或黄浦、或歇浦。但近代学者从各方面研究之结果,确知上海在唐以前尚未成为陆地,二千余年前怎会有春申君的古迹?这一研究方法说明()A.引用史料论证要核对原文并尽可能地掌握第一手史料 B.必须尽可能多地占有文献才能去伪存真得出正确结论C.历史记载的可靠与否须通过考古发掘加以核实与鉴别 D.证误与辨伪较为直截了当的方法是举出一个有力反证【解

析】据材料“说到上海历史,都以为始于战国时楚国的春申君黄歇”可知,以前普遍认为上海的历史与战国时期春申君有关,但近代学者从地理方面出发,确认上海在唐代以前尚未成为陆地,故而确认其不可能与春申君有关,表明这一事件的证伪是用一个无法反驳的反证来进行,故选D项;材料并未核对史料原文来确认上海是否与春申君有关,而是使用近代方式,且上海在唐代成为陆地的资料并非第一手史料,排除A项;文献需要与考古发现相互印证,占有较多文献资料没有实物证据依然难以去伪存真,排除B项;【答

案】D(2023·浙江十校联盟2月联考·22)据《汉书》载,汉昭帝逝世,无子,霍光立刘贺为皇帝。不久,霍光与群臣联名上奏刘贺入朝后的劣迹:居丧时无悲哀之心,不素食,掠取女子,废礼仪……要求废黜刘贺。皇太后准奏。前63年,刘贺受封为海昏侯。2011年刘贺墓被发掘,陆续出土了大量的陪葬品,其中不乏竹简木牍:涵盖《诗经》、《论语》、《孝经》等儒家书籍,还有《医书》、《六博棋谱》等等。一些史学家认为古人崇尚“事死如事生”,陪葬物基本都是墓主人生前喜爱之物。由此推断刘贺绝非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而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素养的宗室贵胄,因此《汉书》中对刘贺的记载不足为信。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刘贺墓出土的简牍为第一手史料,学者据此进行的分析推断更为科学客观B.判断《汉书》刘贺被废原因的真实性,应看其是否提供了得到印证的史料C.历史研究要勇于怀疑,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以论带史D.学术观点须资料确证,如无实证,搁置争议,自圆其说【解

析】《汉书》记载的刘贺被废原因与史学家对刘贺墓中随葬品的解读出现矛盾,这种情况下,任何一种观点都属于孤证不立,要寻找更多证据,只有通过相互印证的不同类型的史料,才可进一步去判断《汉书》记载刘贺被废原因的真实性,故选B项;虽然刘贺墓出土的简牍属于第一手史料,但是单凭“陪葬物基本都是墓主人生前喜爱之物”就直接据此推断《汉书》对刘贺被废原因的真实性不足为信的说法是错误的,属于未经不同类型史料相互印证的结论,因而不能说更为科学客观,排除A项;历史研究要综合多种不同类型的史料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而不能任意怀疑和假设,必须史论结合才是正确的做法,排除C项;【答

案】B(2023·安徽合肥一模·3)《资治通鉴》载:文景时期“安养天下,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但江陵凤凰山出土的简牍记载了文景时期农民的主要负担有算赋、田租、刍稿等等,还不包括繁多的徭役,这说明当时农民所受的剥削相当沉重。以上史料所述差异说明()A.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模糊不清 B.简牍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文献记载不能够还原历史的真相【解

析】《资治通鉴》和江陵凤凰山出土的简牍对汉代百姓生活的描述存在较大差异,这说明不同类型的史料会有不同的记载,运用这些史料的话,要慎重,不能想当然,需要先辨别其真伪,一般能经过互证的史料更有可能是真实的,故选C项;历史真相还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因为年代久远、记载不清或者有差异而就模糊不清了,排除A项;题干中简牍与文献记载明显存在较大差异,所以不能说二者形成证据链,排除B项。【答

案】C(2023·2广东华附、省实、广雅、深中四校联考·2)2021年12月,西安市灞桥区江村东侧的一座被称之为

“江村大墓

”的西汉大型墓葬被盗,后经考古发掘和研究,证实了此大型墓葬为汉文帝刘恒的

“霸陵

”。在以下能够证实墓主人身份的信息中,最为关键的是()A《史记》载:“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欲为省,毋烦民。”考古发掘中亦发现江村大墓陪葬物品相对简朴。B元代文献记载:“文帝霸陵在京兆通化门东四十里白鹿原北凤凰嘴下”。清代陕西巡抚在凤凰嘴立碑,上书“汉文帝霸陵”;江村大墓距凤凰嘴约2公里。C西汉帝陵实行“同茔异穴”的制度,即皇帝与皇后墓同处一个陵园,但各有墓穴。江村大墓距汉文帝窦皇后陵约800米,两墓四周发现了围墙,构成了一个陵园系统。D江村大墓出土陶俑、铜印、铜车马器及铁器、陶器等1500余件,铜印印文有“车府”“器府”“中骑千人”“府印”“仓印”“中司空印”“中司空丞”等多枚汉代官署印章。【解析】江村大墓与已知的汉文帝窦皇后墓同处一个陵园,按西汉帝陵“同茔异穴”制度,可以推测江村大墓就是汉文帝墓,故选C项;由材料可知,江村大墓与《史记》记载的对比,只能说明两者简朴风格一致,无法证明江村大墓就是霸陵,排除A项;由材料可知,元代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不一致,无法说明江村大墓就是霸陵,排除B项;【答案】C(2023·浙江高考·22)关于“历史事实”,学界有多种见解。有学者将“历史事实”范畴区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确实发生过的历史事实(圆圈甲);史料中的历史事实,即历史本体的残存和遗迹(圆圈乙);史书中的历史事实(圆圈丙),并据此绘制了表示“历史事实”不同构成的示意图。下列项中,对图示中网格部分的“历史事实”,解读正确的是()A.客观发生过,且留有史料,但尚未写进史书中的历史事实B.客观发生过,有确实的史料留存,又写进史书中的历史事实C.客观发生过,却未留存史料,依靠类比推论等方法写进史书中的历史事实D.未曾发生过,却错误地记载于史料之中,又被错误地当作历史真实而写进史书中的历史事实【解

析】据材料和图片信息可知,图示中网格部分的“历史事实”,是圆圈甲和圆圈丙交叉重叠部分,是确实发生过、史书中有记载的历史事实,但不是圆圈乙的内容,尚未有一手史料(历史本体的残存和遗迹)证实,即那些客观发生过,却未留存史料,依靠类比推论等方法写进史书中的历史事实,故选C项;网格部分在圆圈丙内,是写进史书中的历史事实,排除A项;【答

案】C(2023·广东高州一模·1)考古材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材料与评述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材料评述A2021年,黄埔陂头岭遗址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战国中晚期等时期的文化遗存华夏海洋文明起源于岭南B距今约5000年左右的良渚文化遗址,出现了王城、祭坛、礼器系统反映出当时青铜铸造技术成熟C1996年,河南新郑的郑国祭祀遗址(春秋时期)出土了完整的“九鼎八簋”反映出当时分封制彻底崩溃D蒙古国境内诺彦乌拉匈奴墓地出土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世纪的中原文物双龙纹透雕玉璜可用于研究汉、匈交往【解

析】蒙古国境内的匈奴墓地中出现中原文物,说明蒙古与匈奴之间存在交往,故选D项;黄埔陂头岭遗址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战国中晚期等时期的文化遗存,刷新了人们对早期岭南文明的认知,排除A项;良渚文化遗址出现了王城、祭祀、礼器系统说明当时出现了早期国家刑天,排除B项;【答

案】D(2023·浙江精诚联盟高三12月联考·25)下表是太平天国研究方面的部分史料伪作,由此可知()分类实例同时起义的天地会要假托太平天国名义来号召群众而伪造广东天地会张平湖等的伪造洪秀全敕书后人为了鼓吹革命而伪造太平天国文件清光绪末年南社诗人高旭伪造石达开诗伪托太平天国著名人物家里人的著作以见重罗悙曧撰《太平天国战纪》伪托是从北王韦昌辉嫡子韦以成所撰的《天国志》修饰而成A.伪史没有史料价值 B.多种历史资料的互证有利于辨伪求真C.史料辨伪需要考据 D.历史记载互相矛盾,则必存在伪史料【解

析】据材料可知,关于太平天国研究方面的史料伪作类别多样,需要一一搜集史料,对其进行辨伪考据,故选C项;“没有”说法过于绝对,伪史也是历史遗存,也有一定的价值,排除A项;材料只是关于太平天国研究方面的部分史料伪作,没有其它类型史料印证,不能辨伪求真,排除B项。【答

案】C(2023·湖北六校高三上期中·1)晋代《襄阳耆旧记》记载“宋玉者,楚之鄢人也。故宜城有宋玉冢。”1956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北宜城市发现了楚皇城遗址。2010年,清华大学刊布的出土竹简中有《楚居》一篇,明确记载了楚国23处建都之地,其中三个都邑的位置与今天的宜城市密切相关。这表明()A.文物比文献记载更可靠 B.出土文献比传世文献更可靠C.历史研究需找多重证据 D.楚国建都之地至今众说纷纭【解

析】据材料“故宜城有宋玉冢”“湖北宜城市发现了楚皇城遗址”“明确记载了楚国23处建都之地,其中三个都邑的位置与今天的宜城市密切相关”,可知旧史记载、考古发掘和出土文物对宜城与楚国之间的关系形成了相互印证,充分说明宜城与楚国旧都存在密切关联,这说明历史研究需要寻找多种史料相互印证,故选C项;文物与文献之间是相互印证的关系,材料中《楚居》的记载与出土文物之间关于宜城市与楚国之间的关系具有一致性,排除A项;【答

案】C(2023·浙江稽阳高三11月联考·25)陈寅恪先生在解读小说的史料价值时认为:“有些小说中所叙之人与事,未必实有,但此类事,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则诚有之。”以《水浒传》为例,他认为:“《水浒传》所记梁山泊人物之事迹,多属民间传说甚至虚构,但这类人在当时环境下,从事这类活动,则是真实的。”据此,他将小说的史料价值概括为“个性不真实,通性真实”。这说明()A.历史学要以搜集和解读史料为第一要务 B.历史研究不可借助文学作品来推测结论C.研究历史必须结合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 D.文学作品的虚构性和真实性需辩证看待【解

析】由“有些小说中所叙之人与事,未必实有”、“所记梁山泊人物之事迹,多属民间传说甚至虚构”、“个性不真实”等可知,这指的是文学作品中具体的人和事具有虚构性,而由“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则诚有之”、“这类人在当时环境下,从事这类活动,则是真实的”、“通性真实”等信息可知,这指的是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特征具有真实性,所以二者要辩证看待,不能一概而论,故选D项;题干所述是围绕从文学作品来研究历史的角度,而不是搜集和解读史料的角度,排除A项;【答

案】D(2023·浙江温州高三11月选考·23)“司马光砸缸”是民间广为流传的一个故事。有学者从还没有发现宋代大型瓷缸的文物实物出发,认为这个故事可能是虚构的。另有学者认为司马光所砸的其实是“瓮”而非“缸”,这在《宋史》中有明确记载:“(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进,儿得活。”因此,在没有其他资料证伪的前提下,没有理由因讹传为“缸”而轻易否定这一故事。他们的争论说明()A.历史研究有多种途径,核对原始文献材料是重要环节B.历史学家应跳出“学以致用”传统的桎楷,以求真求实为终极目标C.学者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历史,到达历史真实D.历史资料的弹性和历史学家的期望值,均会影响历史解释的最终结果【解

析】据材料“没有发现宋代大型瓷缸的文物实物”“另有学者认为司马光所砸的其实是‘瓮’而非‘缸’”“《宋史》中有明确记载”可知,历史研究既有文物实物史料,也要核对原始文献材料,故选A项;历史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以史为鉴,学以致用,排除B项;学者通过多种不同方式描述和解释是学者对历史的认识,不是历史真实,排除C项。【答

案】A(2023·浙江台州一模·25)随着近年研究的深入,“秦二世继位之谜”成为热议话题。《史记》记载:“高乃与公子胡亥、丞相斯阴谋破去始皇所封书赐公子扶苏者,而更诈为丞相斯受始皇遗诏沙丘,立子胡亥为太子”。按“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之《赵正书》记载,胡亥继位却是经秦始皇同意的:“丞相臣斯、御史臣去疾昧死顿首言曰:今道远而诏期群臣,恐大臣之有谋,请立子胡亥为代后。王曰:可。”另,近年湖南出土《秦二世元年十月甲午诏书》记载:“天下失始皇帝,皆遽恐悲哀甚,朕奉遗诏。”这说明()A.历史事实的考辨,需要考古学的进展和史学家的价值判断B.历史诠释需坚守客观立场,力求规避历史学家的主观认识C.历史学家应以探究历史之谜为己任,挖掘史实的全部细节为职业要求D.历史的基本事实通过各种资料并借助多种研究路径,有可能逐步弄清【解

析】由题干信息看,关于秦二世继位存在“诈为丞相斯受始皇遗诏沙丘,立子胡亥为太子”和“胡亥继位却是经秦始皇同意的”两种说法,但是只有一种是真实客观的,这一事实可以依据不同类型的史料和多种研究路径进行互证,是有可能逐步弄清的,故选D项;历史事实的考辩需要考古学的进展作为原始史料来直接证明,也需要通过不同研究途径获得多种不同类型的史料进行互证,但不需要史学家进行价值判断,排除A项;历史诠释需坚守客观立场,力求规避历史学家的主观认识,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但是与题目主旨(考证秦二世继位的原因)不符,排除B项;【答

案】D(2023·广东高三9月联考·1)史书辨伪是史料辨伪的重要部分。下表是关于先秦时期的史书例举与辨伪分析,正确的是()史书例举辨伪分析A《晏子》中有非乐、兼爱、非厚葬等思想可断定该书成书晚于《墨子》B《文子》内有六章与今本《道德》篇基本相符,且其整体思想脉络可寻可断定该书作者为老子思想形成前的道家巨擎C《晏子春秋》被认为是古本亡佚后的伪托之书银雀山汉墓出土《晏子春秋》等先秦古籍,可推翻这一怀疑D《列子》记载了孔子一段感慨:“西方之人,有圣者焉,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列子》中的“西方之人”是释迦牟尼,孔子时代不可能有佛学思想传人中国,故知该书是伪书【解

析】从“银雀山汉墓出土《晏子春秋》等先秦古籍”并结合所学可知,一手史料比二手史料真实度更高,它可以推翻“《晏子春秋》,被认为是古本亡佚后的伪托之书”的观点,C项正确;尽管《晏子》与《墨子》部分观点相似,但是不能据此断定该书晚于《墨子》,亦有可能早于《墨子》,A项错误;【答

案】C(2023·浙江新高考高三联考·25)目前所见的传世朱元璋画像多达十余种,且差别较大,国家博物馆所藏的相貌丑陋,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面貌端正、俊朗。有人认为,丑陋的画像不是朱元璋的真容,而是朱元璋怕有人刺杀他,故意让画师画得难看。也有学者指出,丑陋的奇人异象出自朱元璋死后,是明成祖试图用相学理论重新阐释开国历史。这说明()A.遮蔽于时间长河中的历史真相难以考辨还原 B.揭示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重于史料搜集C.历史探究应具有价值关怀,关注现实问题 D.联系特定的时空,可以加深对史事的理解【解

析】根据材料“目前所见的传世朱元璋画像多达十余种,且差别较大,国家博物馆所藏的相貌丑陋,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面貌端正、俊朗。有人认为,丑陋的画像不是朱元璋的真容,而是朱元璋怕有人刺杀他,故意让画师画得难看。也有学者指出,丑陋的奇人异象出自朱元璋死后,是明成祖试图用相学理论重新阐释开国历史”可知,不同时期朱元璋画像及其认识是不一样的,因此需要联系特定的时空,可以加深对史事的理解,故选D项;遮蔽于时间长河中的历史真相,只要史料真实有效,一定程度上相对真是的得到考辨还原而非难以辨析,排除A项;史料搜集是揭示表象背后深层因果关系的基础,因果倒置,排除B项;【答

案】D(2022.6·浙江高考·25)王国维曾说过:“古来新学问之起,大都由于新发现。”今“清华简”出,则先秦历史之认识,别有洞天。2021年岁末,一篇名为《五纪》的清华简,因其文有“黄帝有子曰蚩尤”的内容,故而一经媒体报道,立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讨论。有学者认为《五纪》不过是言黄帝的“百家”之一,有不同的属辞比事(作文纪事)亦属正常;有学者从共同体内君臣关系出发,提出“子”乃“子爵”之谓;有学者则释“子”为一种“社会性关系称谓”。围绕由清华简引发的上述讨论,说明A.清华简是学界公认的可信史料,对此大可不必予以质疑B.对学界视为定论的传统说法,不可盲从,应当以新史料为据C.研究历史问题既需要百家争鸣,也需要一家独断,更需要媒体的引导D.文献理解要放到历史和文化的背景中去,以避免单纯的字句巧合导致误解【解

析】据材料可知,“清华简”中的“黄帝有子曰蚩尤”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和讨论,学者从专业角度进行不同分析,即结合文献的历史背景去解读“黄帝有子日蚩尤”,而非单纯从字面角度分析,故选D项;“清华简”属于文献史料,使用时应与其它史料相互印证,排除A项;【答

案】D(2022.1·浙江高考·25)1943年,身处北平的历史学家陈垣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至于史学,此间风气亦变。从前专重考证,服膺嘉定钱氏;事变后,颇趋重实用,推尊昆山顾氏;近又进一步,颇提倡有意义之史学。……亦欲以正人心,端士习,不徒为精密之考证而已。此盖时势为之”。1945年,他完成重要著作《通鉴胡注表微》,表彰宋末元初史学家胡三省的民族气节、爱国思想。这说明()A.史学著作是时代的产物,是当今社会现实的客观反映 B.史学研究者必须紧跟时势变化,不断调整研究方向C.历史研究应以精密考证为基础,重在价值评判 D.史学研究的价值在于求真求实,经世致用【解

析】据材料“1943年”“事变后,颇趋重实用”“颇提倡有意义之史学”“表彰宋末元初史学家胡三省的民族气节、爱国思想”可知,随着抗日战争的推进,史学研究的方向更注重实用,强调有意义的史学,发掘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弘扬民族气节,唤醒民众,振奋民族精神,为抗日救国尽力,故选D项;史学著作受时代的影响,但不是当今社会现实的客观反映,排除A项;史学研究者必须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并非是不断调整方向,排除B项;【答

案】D(2022广东高考.17)有同学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问题,收集了如下材料,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表2明代财政收入年份米麦(万石)布(万匹)绢(万匹)宝钞(万锭)银(万两)1430397920.594.17388.932.91552265913.332.02414.4243.31621278012.920.68.1755.2——摘《明实录》材料二《醒世姻缘传》、“三言”、“二拍”等小说中有关白银的描述不可胜数,大到如捐官、行贿、购房、买卖人口,小到如日常消费和社交馈赠,处处可见。铜钱的使用只是第二位的,以物易物也不频繁。——据《醒世姻缘传》等材料三吾以为非废金银不可。废金银,其利有七:粟帛之属,小民力能自致,则家易足,一也。铸钱以通有无,铸者不息,货无匮竭,二也。不藏金银,无甚贫甚富之家,三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1)分别阐述每则材料对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的价值。(6分)(2)综合上述材料,简述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影响。(6分)(3)除上述材料之外,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2分)17.【答案】(1)材料一是明代国家财政收入的官方统计数据,可用于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原因、表现等问题;材料二是小说对当时普遍使用白银的社会场景的描述,可用于研究明代白银使用的广泛性及其社会影响;材料三是黄宗羲废金银的主张,可用于研究时人对白银货币化问题的认识。(2)政治:促进国家财政的货币化,有利于赋税制度改革;经济: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区域性商帮群体出现;社会文化:促进了市民文化的发展;影响了社会风气;加重了人民的负担。(3)方志、笔记、外国文献、考古资料等。(2023.广州一模1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隋室虽祚短运促,然其国计之富足,每为治史者所艳称。自汉以来,丁口之蕃息,仓廪府库之盛,莫如隋。在其(隋文帝)末年,天下储积,足供五、六十年。——摘自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二(高祖)及颁新令,制人五家为保,保有长。保五为闾,闾四为族,皆有正。自诸王已下,至于都督,皆给永业田,各有差。多者至一百顷,少者至四十亩。其丁男、中男永业露田,皆尊后齐之制。(答案:均田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高祖令州县大索貌阅(答案:大索貌阅增加了政府控制的人口和斌税收入;),户口不实者,正长远配,而又开相纠之科。大功已下,兼令析籍,各为户头,以防容隐。

——《隋书·食货志》材料三社仓原为地方上的一种社会互济设施。开皇五年以后,隋王朝借口社仓管理不善,将它逐步归并到官府管辖之下。据《隋书·食货志》载,开皇十六年“又诏社仓,准上中下三等税,上户不过一石,中户不过七斗,下户不过四斗。”这就等于在正租之外,又增收了百分之十三到三十二的附加税。(答案:积粮于官增加了民众赋税。)

——摘编自魏承思《论隋王朝的经济政策及其灭亡》(1)运用材料二、三阐释材料一中“国计之富足”的观点(解析:即用材料二材料三的事例证明材料一“国计富足”的观点),并分析材料三的史料价值。(10分)(2)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隋朝“国计之富足”却“祚短运促”的理解。(4分)(解析:先简要回答“国计富足”的原因,再回答国计富足措施带来的消极影响)17.(14分)(1)隋朝国计之富足是因为当时的均田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索貌阅增加了政府控制的人口和斌税收入;积粮于官又增加了民众赋税。材料三出自学者的研究,属于间接史料。学者通过对《隋书》等文献史料的分析得出结论,结论可作为研究隋代国计富足的参考。(10分)

(2)隋朝国计之富足是建立在增加赋税、扩大税源的基础上,百姓负担日益加重。同时,政策又损害了豪强利益,加剧了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另外,隋场帝大兴士木、发动对外战争,激化了社会矛盾,最终导致隋朝祚短运促。(4分)(2023·广东燕博园综合测试·1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宋神宗时御史中丞邓绾在上奏中说:“富者所以奉公上而不匮,盖常资之于贫。贫者所以无产业而能生,盖皆资之于富。稼穑耕锄,以有易无,贸易其有余,补救其不足,朝求夕索,春贷秋偿,贫富相资,以养生送死,民之常也。”——【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69材料二富人者,州县之本,上下之所赖也。富人为天子养小民,又供上用,虽厚取赢以自封计其勤劳亦略相当矣。小民之无田者,假田于富人;得田而无为耕,借资于富人;岁时有求于富人;有甚者,庸作奴婢,归于富人;游手末作,俳优伎艺,传食于富人。而又上当输,杂出无数,吏常有非时之责无以应上命,常取具于富人。——【南宋】叶适《水心别集》卷2《民事下》材料三两宋与前代相比,呈现出明显的社会流动倾向,主要表现为:政治上,“贱不必不贵”经济上,“贫不必不富”;职业上,“士多出于商”。这种社会流动打破了“士之子恒为农之子恒为农、工之子恒为工、商之予恒为商”的传统四民结构。——摘编自张邦炜《两宋时期的社会流动》(1)分别阐述每则材料对研究宋代社会流动的价值。(6分)(2)综合上述材料,简述宋代社会流动的影响。(6分)(3)除上述材料之外,研究宋代社会流动还可补充哪些类型或内容的史料。(2分)【答

案】(14分)

(1)(6分)材料一是当时朝臣上奏给皇帝的官方文书,可用于研究统治阶级对社会流动的认识,属于研究宋代社会流动的一手(直接)史料,价值高。(2分)

材料二是当时文人对当时贫富差距和社会流动的描述,属于亲历者的所见所感,也属于一手(直接)史料,价值较高。(2分)

材料三是后世学者对宋代社会流动的研究成果,属于二手(间接)材料,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分)

(2)推动了租佃经济的普及;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冲击了传统的四民秩序;削弱了官民阶层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平民社会的出现。(6分,任答3点即可)

(3)方志碑刻、文学作品、外国文献等(2分)(2023·广东名校2月联考·17)有同学探究南宋初期沉船“南海I号”是否到过广州,收集了如下材料,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年),贾耽记录了从广州经过南中国海、印度洋至波斯湾的“广州通海夷道”。——据《新唐书·地理志》材料二宋代对船舶的出入管理极严,如往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经商的船舶,必须在广州口岸发舶;往朝鲜、日本的船舶,则必须在明州(宁波)发舶。泉州在宋初未设市舶司时,其商船出海贸易亦须前来广州发舶。——广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广州市志》材料三朝廷要求(广州)市舶司及港口所在地方官员对到来的蕃汉商人热情迎送,海舶初到之时有“阅货宴”,停靠港口住舶期间提供酒食,离开时还要设宴张乐欢送。招待用酒来自地方官府所设的公使酒库所酿造的公使酒。——据《宋史》材料四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整理宋代地层和遗迹出土的陶瓷器时,发现大批肩部刻印字款或纹饰的酱釉大罐,与“南海I号”沉船和佛山南海奇石窑出土同类陶罐高度一致。通过考古类型学对比研究和实验室科技检测证实,这些酱釉罐都只能产自今佛山市南海区的奇石窑和文头岭窑。这批釉罐质地粗糙较为低廉,多属于酒水类盛储器等船上生活实用器,不是简单的外销商品。——《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和“南海I号”沉船出土酱釉器产地分析》(1)有同学根据上述材料,认为“南海I号”到过广州,请你谈谈理由。(6分)(2)综合上述材料,简述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的原因。(6分)(3)除上述材料之外,要确证“南海I号”到过广州还需要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2分)【答

案】(14分)

(1)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宋代官方规定要从广州出海;广州市舶司和广州地方官员对中外商人的热情款待;

“南海I号

”、南越国宫署遗址、佛山奇石窑出现的酱釉罐高度一致。(6分,一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

(2)政府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造船业和航海技术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传统陆上丝路的衰落。(6分,一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

(3)笔记、外国文献、档案资料等。(2分)(2023·广东梅州一模·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图2为唐初莫高窟壁画《张骞出使西域图》,展现了“汉武帝(前131年—前87年在位)部下击败匈奴后带回战利品‘祭天金人’”和“汉宣帝(前74年—前49年在位)不知祭天金人名号故派张骞出使西域问佛”的场景。(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该幅壁画的史料价值。(6分)【答案】(12分)(1)价值:西汉宣帝时张骞已经去世,佛教也尚未传入中原,可知此壁画并非真实场景,对于研究张骞出使西域史料价值不高;(3分)但壁画为唐代艺术家人为突显佛教地位而进行的虚构场景,对研究初唐时期时代风貌(艺术、宗教)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3分)(2023·广东茂名一模·18)图文互证是重要的历史研究方法,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材料二关于推动新教发展的动力问题,有学者这样认为:“若说经济动力在新教崛起的初期阶段就具有异乎寻常的重要性,似乎并非如此。新教不仅在苏格兰、波兰和匈牙利等农业国同样赢得了信徒,在经济停滞的北德意志也要比在经济繁荣的南德意志发展得更为顺利。而在法国,当许多封建领主和农民皈依新教时,巴黎和许多其他城镇仍坚定地信仰天主教。”——以上材料摘编自(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上)》(1)指出图2反映的历史现象,并说明理由。(6分)(2)引用图2的两个信息印证材料二的论述,并指出在历史研究中应该如何正确使用历史地图。(8分)【答

案】(14分)

(1)现象:欧洲宗教改革后教派林立。(2分,意思相近亦可得分)

理由:地图显示的时空是1560年的欧洲,并且有路德教、加尔文教、英国国教、天主教等信息,可见是宗教改革后欧洲教派林立,打破天主教一统天下的局面。(4分,2分1个信息点,任意2个信息点4分,其他言之有理亦可给分)

(2)信息:从图2得知苏格兰地区主要分布的是加尔文教可印证材料二中

“新教在苏格兰等农业国赢得信徒

”;从图2得知北德意志地区主要分布的是路德教,可印证材料二中新教也在经济停滞的北德意志地区发展更为顺利

”;从图2得知加尔文教在法国不占优势(法国主要分布的是罗马天主教),可印证材料二中“巴黎和许多其他城镇仍坚定地信仰天主教

”。(4分,2分一点,任意2点4分,其他言之有理亦可给分)

如何使用:对历史地图的来源及其所含信息注意甄别考辨;关注历史地图中的标题、时间、地点、图示、标注等内容,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把历史地图定位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查;图文互证(以文补图),将历史地图和历史文献相互印证。(4分)(2023·江苏徐州高三上期末·1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南海I号”发现于1987年,是一条满载各类货物的南宋沉船,到2019年12月为止,经过统计文物总量达到18万件以上。以下是部分文物简介。船载货物为陶瓷和金属两大类,陶瓷器为数最多。从器型来看,一般为碗、盘、碟、壶、盅、瓶、盒、罐等,主要是福建德化窑、浙江龙泉窑、江西景德镇窑三大窑口的产品,其中不乏精品。如,德化窑青白釉刻花鼓钉纹四系兽纽盖罐,造型精巧,在东南亚发现较多,可能用作盛放香料或药物,也有可能用作祭祀容器。歙石雕瓶纹砚,墨池近似高脚杯形状,脚杯底部呈现出“鸡冠花”形状的纹饰。专家分析,这个砚台具有红海地区阿拉伯文化的特征。此外,还出水铜钱达上万枚。其中年代最老的是汉代的五铢钱,年代最晚的是南宋高宗时期的绍兴元宝。也有很多生活用品,如石雕观音、佛像、铜镜、秤杆、木梳、砚台、木锤之类等。——摘编自林唐欧《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南海I号”》(1)根据材料,简要说明“南海I号”考古发现的史料价值。(10分)(2)“南海一号”在诸如船主身份、当时船上生活如何、木质船为何长年不腐等方面仍存在谜团。如果继续深入研究,你认为应从哪些方面入手?(4分)【答

案】(14分)(1)史料价值:为研究当时我国南北方窑业生产情况提供的实物史料;(2分)为研究海上丝绸之路、航海史和贸易史都提供了新的实物史料;(2分)可用于研究中外文化交流、文化融合的情况;(2分)可以勾勒出当时社会生活的面貌和精神风貌;(2分)为研究我国古代造船工艺、航海技术提供了典型标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