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全)_第1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全)_第2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全)_第3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全)_第4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多彩的生活

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略读课文《槐乡的孩子》以及语

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本单元的36个生字,要求会认、会写、会用;能正确认读本单元的13个认读字。能正

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习运用批注的方法理解文章内容,学习通过抓景物特点、人物言行的方法理解文章

思想感情,体会生活的丰富多彩。

3.积累本组课文中的优美句、段,并试着背下来。

4.通过“记录自己课余生活”的综合性学习激发写作欲望,学会整理运用资料。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的理解,了解文章的主旨。

2.通过阅读让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难点:

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及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课件、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5——17课时

1.我们的民族小学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

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

3.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

教育。

4.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展开想象。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词语,初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坝、傣”等4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

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培养质疑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语,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难点:

掌握文章脉络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或CD碟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

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

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范读。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

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第一自然段:坪坝(ba)绒球花傣(ddi)族景颇(po)族阿昌(chdng)族德昂(dng)

族绚丽多彩

第三自然段:蝴蝶孔雀舞摔跤(jiao)山狸

第四自然段:凤尾竹摇晃(hudng)

四、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戴”,半包围结构,右

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J)要长些。

“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板书设计:

1.我们的民族小学

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汉族……

第二课时总第(2)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坝、傣”等4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

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4.培养学生画批的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展开想象。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

要急需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

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教师评点后再指

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

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

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

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

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

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

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3.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

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抒情地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

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板书设计:

1.我们的民族小学

去学校

上课、下课

课堂检测:

1、听写词语

标本、坪坝、傣族、昌盛、昂贵、爱戴、绚丽、蝴蝶、跳舞、摔跤、铜钟、尾巴、打扮、欢

唱、飘扬、敬礼、好奇、游戏、招引、热闹、古老、粗壮、洁白、摇晃

2、多音字

好hfio()hao()干gdn()gan()

3、形近字组词

戴()傣()绚()铜()跤()

栽()泰()询()洞()较()

4、在()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服装()的老师()的国旗()的铜钟

()的枝干()的粉墙

阅读题设计:

读课文的第3、4自然段,回答问题。

1、找出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画“一一”

2、“这就是我们民族小学”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课后反思:

2.金色的草地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假装、引人注目”

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

4.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重点:

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3)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假装、引人注

目”等词语。

2.正确地朗读课文。

3.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4.培养质疑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理清脉络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脉络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1.同学们,草地是什么颜色的?你见过其他颜色的草地吗?

2.出示课题:金色的草地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

3.好,带着你心中的疑问来读课文,并找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跟它交朋友。

二、分小组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

2.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

一读:扫读(扫除障碍读)。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

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

二读:连读。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

三读:想读。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四读:选读。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3.检查自学情况

(1)(板书生字)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理解”

开心、一本正经、揪掉、合拢“,可让学生做一做相应的动作,重点理解“合拢”。在自学生

字时,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诉同学们?

重点指导学生区别“近和进”、“反和返”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说说哪些内容比较吸引你的注意。通过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

题。

检查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蒲公英的资料,先让他们说一说,然后对照课文的描写和课文中

的插图,让学生进行比较、观察,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花是什么颜色的?有什么不同之处。

教师简单介绍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外皮黄棕色,叶根生,花为头状花序。

(4)完成“语文天地”抄一抄2

三、回顾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学了哪些知识,并带领学生复习一下重点的内容。

通过学生自学,既加深了印象,同时在介绍的过程中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

力,反复联系,加深印象扩大学生接受知识的面。

板书设计:

2.金色的草地

?蒲公英

第二课时总第(4)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蒲公英一天的变化。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

4.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5.培养画批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蒲公英一天的变化。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整体感知

1.读过课文之后,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

2.把你见过的蒲公英的样子讲给同学听听。

出示蒲公英的图片(蒲公英开放,学生描述。)

二、品味课文,体会感情

1.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2.从读课文中你体会到了“我”的什么感情?(用课文中的话来说)

3.“我”和弟弟为什么那么开心啊?

4.那“我”和弟弟是不是一直都在做这个游戏啊?我们来看后面的课文

5.指导学生读课文第2部分(第3、4自然段)

6.作者有什么新发现?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什么变化?指导(学生完成语文天地中“图

示蒲公英的变化”)

7.“我们”为什么不再随意揪它?引导:喜爱金色的草地f

为什么是金色的~不再随意揪~金色的草地

8.若“我”没有发现蒲公英的变化,后果会怎样?

三、思考交流

1.指导学生再读课文

2.说说自己是如何观察喜爱的花草的?。

3.从课文中找出描写颜色的词语,填到语文天地中

四、课后延伸

请学生用刚学会的观察方法观察自己喜爱的事物,并描述出来。

小组内说颜色在生活中的特殊作用。

五、作业:

仔细观察生活中的色彩,仿写一首诗歌。

板书设计:

2.金色的草地

新发现:蒲公英一天的变化

新发现前:我和弟弟揪它们做游戏

新发现后:我们不再揪它,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

课堂检测:

1、听写词语

蒲公英、玩耍、绒毛、假装、朝向、这些、钓鱼、观察、花瓣、合拢、手掌、有趣、盛开、

使劲、一本正经、引人注目

2、多音字

假jid()朝chdo()盛sh6ng()

jia()zhao()cheng()

3、辨字组词

耍()钓()瓣()掌()扰()

要()钩()辫()赏()拢()

4、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并能用它们分别说一句话

一本正经:

引人注目:

阅读题设计:读课文回答问题

1、早上和中午草地有什么变化?这是为什么?

2、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

课后反思:

3.爬天都峰

教学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

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弄清“我”登天都峰后的思想变化。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结尾的一句话。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5)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教学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

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初步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培养质疑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生自学生字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

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

2.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

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

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b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三、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

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

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3.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四、布置作业

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生字、词。

3.把课文第2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板书设计:

3.爬天都峰

笔陡一陡峭似乎白发苍苍鼓舞一鼓励

第二课时总第(6)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L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3.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4.培养画批的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课前准备:

课件、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教学过程

一、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

“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

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

“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3.“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

学生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b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3、4自然段。

4.“我”是怎么爬的?

a学生读书圈划。

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b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从“攀着铁链”、

“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c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d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

5.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a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

b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

c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

顶的。指导朗读。

三、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四、课外延伸,交流课余生活

这几天,你是不是把自己课余生活记录下来了呢?请你把一周学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

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

板书设计:

3.爬天都峰

学习、鼓励、进步、一一成功

课堂检测:

1、听写词语

山峰、陡峭、铁链、似乎、苍白、仰望、咱们、奋力、辫子、笑呵呵、勇气、居然、忽然、

终于、决心、力量、白发苍苍

2、多音字

发fa()相xiang()似si()

fa()xiang()shl()

3、形近字

峰()连()勇()陡()仰()

蜂()链()涌()徒()昂()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居然()似乎()忽然()

汲取()鼓舞()笔陡()奋力()

阅读题设计:

读课文回答问题

1、课文第2自然段主要写的是什么?(正确率:)

2、老爷爷和我爬上天都峰后,为什么要道谢呢?(正确率:)

课后反思:

4.槐乡的孩子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4.培养画批的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

课前准备:

查找槐树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7)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4.培养画批的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

课前准备:

查找槐树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乐趣。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

钱交学费,体会到了种种劳动的乐趣。他们就是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

二、初步阅读,通读课文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比较长的句子,一下子读不通顺的,

可以反复读几遍。

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每个成员在小组里朗读一遍课文出现问题互相帮助纠正,评

选最佳选手。

三、再读课文感知理解

1.师生出示图片,结合科文介绍槐树槐花,

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和果实可以制作黄色燃料。花、

果实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药。

2.读读议议,感知理解

a槐树什么时候开花?那花苞是什么样的?稳中还把槐花称做什么?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

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b槐米有什么作用?

C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

d八月份天很热,这炎热的天气大家都经历过,谁能描述一下这种情景?描述后朗读课文有

关的句子。

e虽然天气炎热,勤劳的槐孩子决不会错过槐树开花的季节。他们是怎样分工合作割槐花的?

练习分角色朗读。

四、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你喜欢课文中的那些句子?用笔画出来,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指名交流朗读并且

说说自己朗读的句子写了什么内容,自己为什么喜欢。

通过课文的朗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五、小结

快乐不止来自于休闲享乐,劳动中也有无穷的乐趣。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那

样去品尝劳动的乐趣吧。

板书设计

4.槐乡的孩子

劳动一一快乐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向

课余生活安排比较好的同学学习,安排好今后的课余生活。

2.把自己的课余生活写下来,写好后读给父母听,与他们分享写作快乐。

3.发现一些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准确区别。

4.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认识9个生字。

5.熟读背诵古诗《小儿垂钓》。

6.积极参与展示活动,精心准备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课余生活。

教学重点:

字词的积累。

教学难点:

习作,写一段完整的话。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8)课时

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向

课余生活安排比较好的同学学习,安排好今后的课余生活。

2.积极参与展示活动,精心准备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课余生活。

教学重点:

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教学难点:

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这一组语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民族小学的孩子的课余生活,与苏联小朋友一起发现了

蒲公英的秘密,目睹了槐乡孩子爬上了高高的槐树割槐花挣学费的情景;我们也记录了自己

的课余生活,这一阶段大家的课余生活充实而又有乐趣。今天我们就通过交流,共同分享课

余生活的乐趣。板书:我们的课余生活

二、小组同学展示生活记录本互相交流:

自己在课余都作了什么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

1.可讲讲课间课后同学间开展游戏,娱乐活动。

2.可讲讲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小制作,小发明,调查考察活动。

3.可讲讲自己读了什么好书,又何收获

4.可讲讲在兴趣爱好、个人特长项目上花了多少功夫,有哪些长劲

5.可讲讲自己与家人的一次外出游览的新发现或增长的知识。

三、全班交流:

每组选出一位代表进行交流。

四、共同评议

1.就刚才几位同学的交流来看,他们的课余生活安排的有何不同?议一议谁的课余生活安排

得好。

2.评选“课余生活之星”奖

3.谈谈听了他人的介绍之后,自己对课余生活的打算。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

课堂之外

课余生活校内或是校外

有趣丰富

第二课时总第(9)课时

教学内容:

习作

教学目标:

L把自己的课余生活写下来,写好后读给父母听,与他们分享写作快乐。

2.积极参与展示活动,精心准备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课余生活。

教学重点:

把自己的课余生活写清楚。

教学难点:

习作,写一段完整的话。

课前准备:

同学们平日搜集的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

在口语交际中我们交流了自己的课余生活,许多同学的课余生活很丰富,再起那一阶段

的课余生活中也有许多值得回忆的事。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一些自己的课余生活。

二、在大家会议介绍的课余生活中,我们可以选择那些课余生活来写?

学生讨论,老师归纳。

1.课间娱乐活动,如踢穰……

2.课余辅导VI练如网页制作、科技小发明、绘画写生、足球比赛、乒乓球训练……

3.个人爱好如集邮、养鱼、种花、练琴……

4.家务劳动

三、你准备怎么写?学过的课文会给你带来什么启发?

讨论明确在这篇文章里只需写一件事叙述好。

四、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五、利用投影学生交流,同学评议

六、各自修改。

可放声朗读,想象词语是否用的恰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交待清楚。

七、正式写作文。

老师交待格式和书写要求。

板书设计:、

1、课间娱乐活动,

2、课余辅导训练>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交待清楚。

3、个人爱好

4、家务劳动

第三课时总第(10)课时

教学内容:

习作评价

教学目标:

L把自己的课余生活写下来,写好后读给父母听,与他们分享写作快乐。

2.积极参与展示活动,精心准备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课余生活。

教学重点:会欣赏优秀片段,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教学难点:修改一段完整的话。

教学过程:

一、朗读展示优秀习作

全班评议,交流那些方面值得学习。

以下几方面:

1.是否写了课余生活中的情景;

2.是否把事情说清;

3.语句是否通顺;

二、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三、修改作文,张贴展览。

板书设计:

1.是否写了课余生活中的情景;

2.是否把事情说清;

3.语句是否通顺;

第四课时总第(11)课时

教学内容:

我的发现

教学目标:

1.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认识9个生字。

2.发现一些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准确区别。

3.熟读背诵古诗《小儿垂钓》。

教学重点:

字词的积累。

教学难点:

字词的积累。

课前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各自轻声读课本中的词语,注意带点字,有什么发现。

2.指名朗读,要求横着逐行读。

3.交流各自发现。

每一行两个词语中带点字字形相同,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引导说出字义。

二、读读背背

1.古代的孩子玩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读一首唐代诗人胡令能写的《小儿垂钓》。教师范读

2.短短四行二十八个字把一位垂钓孩子的外貌、姿势、环境、神情勾勒的生动传神,跃然纸

上。请大家自读,读出诗韵。

3.朗读比赛。

4.师生合作,表演古诗短剧。

5.练习背诵

三、读读认认

1.读字,可借助拼音

2.比赛:读的正确流利。

3.谈谈这一题中美一组字有什么共同之处。

每组的两个字读音相同或相似。每组右边的字是左边字的一部分。

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认识9个生字。

4.齐读巩固

5.单读检查

四、展示台

1.观察图片,小组确定展示内容,怎样展示,搞出特色。

同学分头准备,班长或学习委员巡视。

2.举行“多彩的课余生活”展示会。轮流介绍学习参观

板书设计: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第二单元名人故事

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略读课文《我不能失信》以及语文

园地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本组教学,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

的优秀品质,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2.培养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

3.学会并牢固掌握本组课文的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

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

课前准备:

课件以及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3------15课时

5.灰雀

教学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

胸脯”等14个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

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教学难点:

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

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4)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

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

4.培养质疑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掌握文章大意,理清脉络。

教学难点:

掌握文章大意,理清脉络。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学生互相交流

2.学生交流,教师小结后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伟大领袖列宁和一个孩子

的故事。

3.板书课题。

二、通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重点读准“散步、胸脯、白桦树、面包渣。”

3.比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比赛,互相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课文那几个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找灰雀,灰雀灰到林中得事?

第二自然段到最后。

那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呢?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一段说说了解到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指灰雀的?找出来读读。

说说那个词用的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读书中体会用词的好

3.教师引读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巧妙结尾,设置悬念

第二天,那置深红胸脯的灰雀却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这只灰

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自学生字,观察本课生字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形的。

3.提示雀,步,者等字

4.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

5.灰雀

白桦树婉转惹人喜爱欢蹦乱跳

第二课时总第(15)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1.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

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培养画批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教学难点:

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

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课前准备:

灰雀的资料、列宁的故事等

教学过程

一、贴图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2.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的歌唱,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和他们打招

呼问候他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去了呢?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读课文3—10段,看哪几段是列宁说的,那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出来读读。

2.屏幕出示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体会深的句子,也可读读。

B讨论:列宁的着急、担心、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

什么?板书爱

C读后体会这时小男孩在想什么?

D男孩为什么要去追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与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司?

小结:列宁的爱鸟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是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3.分角色朗读3—10段

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森林,看他们又在欢唱了。多媒体投影显示:列

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习课文1—13段。自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么?

学生交流提出疑问

小组讨论解答

列宁尊重孩子,不愿伤害孩子,这就是他爱孩子。

(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

得之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4.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回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读课文后3个自然段。

四、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片课文你有什么发现?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故事读读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哪去了?你是从课文咧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明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直到加强

语气。

板书设计

5.灰雀

知错就改一诚实

课堂检测:

1、听写词语

搜集、郊区、散步、桦树、胸脯、饭渣、遍地、勇敢、可惜、低头

2、辨字组词

郊()惜()低()渣()

校()借()底()查()

3、近义词

可惜一一肯定一一严寒一一

4、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我从这句话中读出-------------------------------

我能用上面带点的词语说一说我平时喜欢做的事:-------------------------

阅读题设计:

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对列宁或小男孩儿说些什么呢?请写下来。

1、我真想对你说:""

2、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去了?”列宁为什么

不问男孩儿问灰雀?

3、把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抄下来。

课后反思:

6.小摄影师

教学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

人行道”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

备至的感情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

至的感情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6)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

人行道”等12个词语。

2.正确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掌握文章内容。

4.培养质疑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

课前准备:

高尔基的资料、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上节课大家学习了一篇有关列宁的文章。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篇前苏联作家高尔基和一个小

男孩的故事,这个小男孩是一个小摄影师。

2.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怎么回事?“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

学生根据自己所知解释。

3.出示教学挂图,学生交流高尔基的生平。教师补充讲解。

二、检查读书情况

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便。

2.在学习小组内份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小组内互相正音。

3.画出不理解的字词,通过读句子、联系生活实际、同伴讨论等方法初步理解。

4.投影出示本课生字,指名认读。

学生自己找方法

这篇文章写的是谁与谁的事?什么事?

教师监控:

高尔基:基地基点

突然:什么叫突然?在短时间里发生,出乎意料

突出突如其来突变突起

换个词:忽然

摆弄:用词说一句话战士搬弄枪栓

准备:造句

侧过脸:换个词歪

三、学生分角色朗读

你发现对话在书写上有什么与平时不同的?

有的没有介绍语

介绍语在不同的位置上

四、提出不懂的问题

老师指导

板书设计:

6.小摄影师

高尔基摄影师摄?

第二课时总第(17)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

备至的感情。

3.培养画批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

至的感情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

2.用这些词语说说本文主要内容

二、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作动作边朗读。

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课文1—11自然段。

2.教师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重点指导

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理解鞠躬、打量、摆弄、赶紧站起来等词语。

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重点词语,语句。

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声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的心情是怎样的?

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慈爱和关怀。

D引读第10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

儿有很多胶卷。”反复读,体会高尔基向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愿

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

三、巧设疑问,升华情感

1.小男孩会回来么?

2.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看法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孩子再来么?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前后态度上

的转变,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四、课外延伸,续编故事

如果小男孩再次来到高尔基的办公室,见面后他们会说些什么?作些什么呢?请你展开

想象,接着往下编这个故事,同学件相互交流。

“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高尔基对记者和

小男孩的态度上形成了宣明的对比。联系上文,小男孩好不容易进了高尔基的办公室,高尔

基又是那么地配合他的拍照,可万事俱备,他却忘了带胶卷,所以他哭了,这是懊悔,这是

自责。对这一点,高尔基是完全能体会到的。因此高尔基希望小男孩再来。小男孩还会再来

吗?讨论中让学生联系全文,找出自己的看法的依据,并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板书设计:

6.小摄影师

小男孩崇敬热爱

高尔基关爱慈爱

课堂检测

1、听写词语

基本、突然、按照、吩咐、摆弄、准备、胶卷、车辆、杂志、社会

2、多音字

卷juan()当dang()

jufln()dang()

3、组词

校()期()安()罢()

胶()基()按()摆()

4、近义词

突然---吩咐----准备----转告----

5、给下面句子加标点

1)小男孩儿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

2)来吧我让他们放你进来高尔基说

3)是的小男孩儿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

阅读题设计

高尔基走到窗口,大声喊道:“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

从这句话我知道高尔基()。在朗读这句话时我应该用()的语气来读。

课后反思:

7.奇怪的大石头

教学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

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

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

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课前准备:

课件以及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8)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

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

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学生生字词语,掌握文章大意

教学难点:

掌握文章大意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查字典找资料;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版画激趣,谈话导入

你见过一块大石头么,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随手在黑板上画一块大石头)你是

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一《奇怪的大石头》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三、检查预习,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李四光

2.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解词: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的或全部

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突兀:高耸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

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

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

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分布有冰

川槽谷、角峰等。

3.齐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应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臧:17画

卧:左臣右卜注意臣字笔顺

旅:注意左下部分的笔顺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

7.奇怪的大石头

陨石地质专家突兀第四第四纪冰川秦岭

第二课时总第(19)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1.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

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画批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

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大石头的来历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新词。

二、感知巨石形象

1.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的时候的是,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这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

们去看一看这是怎样的一块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这块巨石捉迷藏的。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

第二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讨论

A这是怎样的大石头?巨石孤零零

B李四光和小伙伴是怎样围着这巨石捉迷藏的?

C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这是为什么?

三、感受好问精神

1.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是怎么问的?

老师知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石头大便于躲藏

2.同桌读演后挑选同学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老师问李四光的表演者,听了老师的答,你的疑问解决了么?为什么?

四、解决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请大家读最后两各

自然段。

读后讨论

A李四光是怎么揭开巨石之谜的?

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使李四光取得了什么重大的发现?

五、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的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我们来交流一下。

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的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看似

平常的事件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涵着大价值愿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

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迷,为国家为人类做贡献。

板书设计:

7.奇怪的大石头

好奇心

课堂检测:

1、听写词语

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历史、平整、

推动、旅行、专门、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

2、形近字组词

坑()推()秦()域()纪()遗()震()

抗()堆()泰()城()记()贵()振()

3、照样子写词语

严严实实:密密()、()、()

很深很深的大坑:很滑很滑的()、()、()

突兀的大石头:平整的()、()、()

阅读题设计:

阅读课文,按要求完成。

1、一听到脚步声,他就悄悄地围着大石头躲闪。(用带点的词语说一句话)

2、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说说突兀是什么意思)

3、这块大石头是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把这句话换成“把”字句)

课后反思:

8.我不能失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4.培养画批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宋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的原因。

教学难点:

如何使学生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寻找搜集与宋庆龄有关的课外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20)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