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绪论我国拥有世界排名第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在这幅员辽阔的国土面积上,也一直在不断的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每一次自然灾害的发生都会给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在自然灾害发生后,如何对受灾人民进行第一时间有效的救援一直是我们所要研究的课题之一。而在诸多的救灾物资中,应急粮食也一直是重中之重。(一)研究背景近年来,我国发生了诸多自然灾害,给人民和国家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损失。在灾害发生时,我国的应急粮食系统起到了巨大作用,最大限度的保证了受灾民众的粮食需求,尽可能的减少了自然灾害所带来的损失。但同时,我国的应急粮食库存控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在应急粮食的储备中会出现大量的自然损耗,另一方面,我国幅员辽阔的基本国情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的救援速度。所以研究出应急粮食物流库存控制的一般规律能促进我国紧急事件发生时粮食应急物流的顺利实现,从而有效减轻灾害程度、减少灾害影响范围、缩短灾害持续时间。(二)研究目的及意义1.研究目的应急粮食库存控制系统在灾害发生时起到了无可比拟的作用,极大的减少了自然灾害给人民和国家带来的损失。但同时,我国幅员辽阔的基本国情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应急粮食的救援速度。本文针对此问题做了研究,以求在无法改变国情的前提下,通过综合应急粮食物流库存控制的一般规律,使应急粮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而达到应急粮食的有效运用、保有最小库存量、保证应急预案能顺利进行、使应急粮食库存量达到不致存量不足的最小限度,避免积压资金、降低库存水平的目的。2.研究意义(1)现实意义在自然灾害频发的大环境下,对应急粮食库存控制的研究可以极大的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受灾民众的生存空间,从而促进紧急事件发生时粮食应急物流的顺利实现,有效减轻灾害程度、减少灾害影响范围、缩短灾害持续时间。同时,研究应急粮食库存控制的一般规律也可以减少应急粮食在储存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自然损耗,降低损失,对建设节约型社会有着重大现实意义。(2)理论意义深化此课题的研究对于国内外自然灾害发生时应急粮食的有效运用具有非常大的价值。同时,结合应急粮食物流库存控制的相关理论,从新的视角切入研究,使应急粮食物流库存控制的一般规律为粮食应急物流体系,包括指挥子体系、应急粮食的获取、仓储、运输、配送以及信息子体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对我国物流库存控制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也丰富了相关课题的研究。(三)文献综述1.国外文献综述Cottrill在《fortheWorst[J].TrafficWorld》中借用风险管理中的阶段定义,将应急物流划分为计划、减灾、预警、反应和恢复五个阶段[1]。Lee等在《M.Marringlogisticsand
TechnologyforeffectiveRelief》中针对应急物流信息系统运行状态的变化,对Cottrilln的阶段划分理论进行了修改,将应急物流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准备阶段、处理阶段和后处理阶段。不同阶段转换的时点分别为事件爆发前、事件爆发后以及开始重建工作[2]。DouglasAlem,AlistairClark,AlfredoMoreno在《Stochasticnetworkmodelsforlogisticsplanningindisasterrelief》中提出两阶段启发式解决方案,在合理的计算时间内解决问题[3]。TimRussell通过广泛的问卷调查,在《HumanitarianReliefSupplyChain:Analysisofthe2004SouthEastAsia
Earthquakeand
Tsunami[A]》中提出在印度洋地震以及海啸的救援物资供应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供应无用或者不合适的物资,例如在当地自来水供应恢复之后,依然向当地运输大批量的瓶装水,运输到受灾地区的救援物资包括冬天使用棉夹克、帐篷,过期的鱼罐头以及古龙香水等,这些不合适的救援物资无疑浪费了大量的应急物资供应链的资源以及时间。灾害的破坏作用加重了当地原本就不完善的基础设施的负担,由此导致了救援物资供应的瓶颈。使许多救援物资积压在了港口、机场和边境上,没有及时运输到物资需求地。缺乏及时、准确的灾后受损和物资需求的评估。另外,在政治压力下,各个国家独立的救援物资供应链之间不但缺乏合作,而且还存在着激烈的竞争[4]。ShivaZokaee,AliBozorgi-Amiri,SeyedJafarSadjadi.在《ARobustOptimizationModelforHumanitarianReliefChainDesignunderUncertainty》中提出一种由供应商、救济配送中心以及受影响地区组成的三级救援链模型[5]。2.国内文献综述韩景倜等(2005)在《非定常态供应链集成模式--应急物流体分析》中提出了应急物流供应链的概念,研究了由于战争或者各种自然灾害等突发情况下,非定常态物流供应链模式[6]。王旭坪等(2005)在《基于突发事件的物流配送过程建模构想》中研究了应急物流的快速反应机制[7]。高慧,蒲云虎(2007)在《救灾应急物资的道路车辆配送调度模型研究》中建立了救灾应急物资道路车辆调度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并对模型求解[8]。翟志宏(2008)在《应急物流的差异性分析与其在突发事件中的体系构架》中认为应急物流体系的建立主要在于两个方面:应急物流指挥体系的建立;应急物流配送体系的建立。他同时强调有效的应急物流体系的建立需要将指挥和配送主体逐渐向企业转业[9]。邹晓美(2008)等人在《论《突发事件应对法》与应急物流研究》中认为应急物流的有效实施主要在于两个方面:首先是基础设施的建设,这是作为物资运输通道在空间和时间上及时转换的必要条件。物流基础设施包括通信系统、交通运输网络、物资储备设施和物流信息网络等;其次在于加强法律法规保障机制建设。立法保证了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必要的征用行为有了可以依照的法律保障。应急物流系统立法。应急物流系统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10]。吴依伟(2008)在《应急物流网络弹性初探》中从弹性的定义和内涵出发,结合应急物流的特性,将应急物流网络弹性分为柔性和可靠性两方面来研究。提出了一些研究物流网络弹性的研究方向和方法[11]。王永健在《应对自然灾害应急粮食的库存控制研究》中,通过对我国近年发生的灾害及救灾措施的研究,总结了国内外救灾经验后提出了多受灾点多库存点模型的构建[12]。李雪微,逄艳波在《粮食应急物流库存控制的经验借鉴》中认为,因为我国自然灾害频发,研究相应的应对措施很有必要[13]。孙丹,宋继华,张晓东等人在《重大自然灾害下黑龙江省粮食应急物流的库存控制研究》中提出从粮食应急物流的概念、特征及库存控制定义和内容出发,对黑龙江省粮食应急物流库存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探讨针对性的改进对策,以确保粮食应急物流得到有效控制[14]。王琳在《粮食应急储备网络运作机理及模型优化研究》中认为由于我国粮食应急储备起步较晚,粮食应急储备网络建设不够完善,对粮食应急储备网络的研究缺乏科学系统的分析,只有把握住粮食应急储备网络运作机理才能确定最优的粮食储备网络空间布局、库存策略及配送策略,实现粮食应急储备网络的优化配置[15]。杨绪涛在《叙永县地方粮食储备轮换机制研究》中认为相比于完善的地方储备粮管理制度,地方储备粮的管理制度还存在很多不足:体系建设不完善,整体协调机制不健全,费用补贴低,仓储资源利用不足,轮换风险大等。这些问题不仅给应急需要带来了隐忧,危机到了粮食安全,同时也使承储企业面临亏损的风险[16]。强春发在《应对自然灾害应急粮食需求预测研究》中提出了自然灾害应急地区系数计算模型[17]。毛家慧在《粮食安全监管的特殊程序问题研讨》中提出了比较完整的粮食应急预案的制定程序和全国粮食安全预警程序的建构[18]。(四)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论述了我国题目来源、研究背景、研究目的、选题的实践意义与理论意义,提出了应急粮食物流库存控制系统在自然灾害发生时有着重大的作用。第二部分讲述了应急粮食物流库存控制的相关概述,介绍了应急粮食的概念,应急物流个概念以及应急物流突发性和不可预知性、随机性、峰值性等特点,也简单介绍了我国应急物资储备制度。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我国近年来发生的自然灾害以及自然灾害给我国带来的损失。进而引出了应急粮食物流库存控制在自然灾害发生时的作用和意义。第四部分介绍了国内外在应对自然灾害时,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分别分析了国内和国外在应急物流库存控制方面的机制。第五部分在总结前文所介绍的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应急粮食物流管理体系、完善应急粮食物流库存控制预案、建立应急粮食库存储备等建议。二、应急粮食物流库存控制的相关概述(一)应急粮食物流库存控制概述1、应急粮食概念应急粮食是指为应对严重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及军事冲突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所必需的保障性食物。从广义上概括,凡是在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的过程中所用的食物都可以称为应急粮食。应急物流概述(1)应急物流概念应急物流是指为应对严重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及军事冲突等突发事件而对物资、人员、资金的需求进行紧急保障的一种特殊物流活动。应急物流与普通物流一样,由流体、载体、流向、流程、流量等要素构成,具有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和形质效用。应急物流可分为灾害应急物流和疫情应急物流;灾害应急物流又可以分为自然灾害应急物流和人为灾害应急物流。同时,应急物流系统体系由应急物流指挥中心,物资供应端,物流中心以及物资需求端组成。应急物流多数情况下通过物流效率实现其物流效益。3.应急粮食物流的概念及特点应急粮食物流目前国内外没有给出具体定义,通过应急物流概念描述,应急粮食物流概念可以理解为为应对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及军事冲突等突发事件而供人食用或者饮用,满足人员基本生理需求而进行紧急保障与给予的一种特殊粮食物流活动。应急物流还具备以下特点:(1)突发性和不可预知性这是应急粮食物流区别于一般物流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应急粮食物流需求的随机性应急粮食物流是针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粮食物流需求,其需求的随机性主要是由于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时间约束的紧迫性灾害发生往往是不可预知的,在灾害发生后对于物资的需求是急迫的,所以要求应急物流具有时间约束的紧迫性;峰值性灾害发生后,往往会带来应急物流运行的峰值期;(5)弱经济性普通物流既强调物流的效率,又强调物流的效益,而应急粮食物流在许多情况下是通过物流效率的实现来完成其粮食物流效益的实现;(6)非常规性应急物流的运行往往是和常规物流的运行有所区别的;(7)政府与市场的共同参与性应急物流的运行需要政府与市场的共同参与;4、应急粮食物流库存控制概念应急粮食物流库存控制是应对自然灾害等紧急突发事件全过程的各种食品、饮用品、粮食成品及半成品进行管理和控制,使其储备保持在经济合理的水平上。(二)应急粮食储备管理制度应急储备粮食主要包括应急期间需要的处置突发事件基本生活食品。1、应急粮食储备的管理(1)日常管理专业应急粮食、基本生活粮食的日常管理由各相关职能部门通过建立相应的储备粮食管理制度自行管理。应急粮食使用后应尽快补充,实行动态管理。(2)数据管理由应急办会同各相关职能部门将全院专业应急粮食、基本生活粮食及建立台帐,动态更新,以便应急办在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时及时、准确调用各类食物、饮用品。(3)调度管理应急粮食调用根据先近后远,满足急需,先主后次的原则进行。一般情况下,由各职能部门自行制定调用制度。发生需调用多个职能部门储备的应急食物,或需要由应急办统一处置并动用的应急事项时,由应急办提出调用需求。(4)征用管理在应急储备粮食不足的紧急情况下,可实行“先征用、后结算”的办法。应急物资使用后,由应急粮食储备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落实结算资金。2、应急粮食储备制度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维护稳定原则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稳定为宗旨,通过建立健全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物资保障机制,确保突发事件发生后物资准备充足,及时到位。(2)统筹协调、相互调剂原则应急物资储备要统筹规划,统一调配,资源共享。要紧密结合实际,针对常发的、影响大的灾种确定物资储备的种类,先急后缓,保证重点。(3)拓展形式、提高效能原则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利用市场资源,积极探索政府储备与企业储备相结合、实物储备和生产能力储备相结合等多样化的应急物资储备方式。充分发挥投入资金的放大效应,提高资金的使用效能(4)法律、行政、市场手段相结合原则对应急物资的储备、管理、调拨和征用,采用法律、行政和市场等手段相结合的方式,以确保关键时期储备物资能调得出、用得上。三、应急粮食库存控制的作用与意义(一)近年来发生的自然灾害及损失2014年发生的自然灾害主要有①云南鲁甸6.5级地震灾害。②“威马逊”超强台风灾害。③7月中旬南方洪涝灾害。④5月中下旬长江以南洪涝灾害。⑤6-8月东北黄淮等地旱灾。⑥6月中下旬南方洪涝灾害。⑦9月中上旬华西洪涝灾害。⑧9月上旬重庆洪涝灾害。⑨7月上旬云南洪涝泥石流害。⑩新疆于田7.3级地震灾害。2015年发生的自然灾害主要有2016年发生了①“4·25”西藏地震灾害。②“7•3”新疆皮山6.5级地震灾害。③"3.1"南沧源5.5级地震。④6月湘鄂川黔南方地区洪涝风雹灾害。⑤7-8月北方地区夏伏灾害。⑥8·8台风“苏迪罗”福建登陆。2016年全国灾情时空分布不均衡。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800余个县(市、区)不同程度受到自然灾害影响,与前几年以来同期相比,死亡失踪人口略偏高,其余灾情指标均偏轻2成以上。①1月2日黑龙江林口县6.4级地震(深源地震)和21日青海门源县6.4级地震,5级以上地震发生省份涉及黑龙江、云南、西藏、青海、新疆5省(自治区),西藏发生次数最多(4次)②南方暴雨洪涝灾害频发,灾情“南重北轻”格局明显。3月21日入汛以来,全国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2成以上。6月份洪涝、风雹和地质灾害突发连发,时段相对集中,灾情发展极为迅猛。④6月下旬新疆和兵团风雹灾害造成约10万公顷农作物受灾(其中绝收3万公顷),经济损失严重。经核定,2015年全国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2700多亿,北京1月11日电
(记者潘跃)记者今天从民政部、国家减灾委办公室获悉:经核定,2015年,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18620.3万人次受灾,819人死亡,148人失踪,644.4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181.7万人次需紧急生活救助;24.8万间房屋倒塌,250.5万间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21769.8千公顷,其中绝收2232.7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704.1亿元。据了解,2015年全国灾情总体偏轻。与2014年相比,因灾死亡失踪人口、倒塌房屋数量偏少四成以上;与2000—2014年均值(不含2008年)相比,倒塌房屋数量偏少八成以上、因灾死亡失踪人口偏少六成以上。记者从民政部获悉,2016年中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台风、风雹和地质灾害为主,旱灾、地震、低温冷冻、雪灾和森林火灾等灾害也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近1.9亿人次受灾,1432人因灾死亡,274人失踪,1608人因灾住院治疗,910.1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52.1万间房屋倒塌,334万间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2622万公顷,其中绝收290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5032.9亿元。总的看,2016年灾情与“十二五”时期均值相比基本持平(因灾死亡失踪人口、直接经济损失分别增加11%、31%,受灾人口、倒塌房屋数量分别减少39%、24%),与2015年相比明显偏重。2016年,全国自然灾害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全国灾情时空分布不均。二是暴雨洪涝灾害南北齐发。三是极端强对流天气频发。四是台风登陆强度强、影响大。五是地震活动水平总体较弱。六是干旱、低温冷冻和雪灾影响有限。(二)应急粮食库存控制的意义每一次的灾害给人民带来了巨大损失,但是,也突显出了应急粮食在灾害发生时所起到的作用。在地震灾害中,应急粮食的作用尤为明显。仅以汶川地震为例:灾害发生后,政府第一时间向受灾地区给予了粮食的救助,因地形原因,救援部队无法第一时间到达受灾地区,政府采取空投的方式向受灾地区投放了大量的以食物为主的救援物资,极大的缓解了受灾人民对食物的大量需求。在后续的救援工作中,食物的支援也一直是救援工作的重中之重,毕竟“民以食为天”只有保证了受灾人民能够吃的饱、吃的好,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受灾人民的生命安全。由此可见,应急粮食在灾害发生时所能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是无可比拟的。1.应急粮食库存控制对国家的意义应急粮食的储存对国家有着重大意义,毕竟国家有义务保证人民的生命安全。一但有灾害突发事件发生,国家需要对受灾民众进行食物以及其他资源的支援与救助,应急粮食的库存控制合理性也变得尤为重要。长期的应急粮食储存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自然损耗,在基数极大的情况下,这样的自然损耗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如果应急粮食库存在一定的合理地控制范围之内,对国家而言,不仅可以减少由自然消耗等因素带来的经济损失,也可以为国家在突发灾害发生时有充足的粮食供给。2.应急粮食库存控制对社会的意义应急粮食库存控制对社会的意义在于可以促进社会的平稳发展,在应急粮食的储存以及库存控制中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控制和降低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对建设节约型社会也有着很大的推进作用,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3.应急粮食库存控制对人民的意义民以食为天,应急粮食的库存可以极大的提升人们的安全感和幸福指数。在食物有保证的前提下,人们才会无后顾之忧。在灾害发生时,应急粮食的库存也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受灾人民的食物需求,提供粮食的充足供给,应急粮食对人民来说是生命存活最基本的保障。可见应急粮食库存控制的重要性。四、国内外粮食应急物流库存控制的机制分析(一)国内应急粮食物流库存控制机制分析近年来国家进一步加强应急粮食市场调控,不断健全粮食储备制度。完善粮食省长负责制,强化了省级人民政府在粮食生产、流通、调控方面的责任。加强对玉米、大豆加工业调控,制止玉米深加工和大豆压榨产能盲目扩张。加强粮食进出口品种调剂,促进粮食供需总量平衡。建立健全中央和地方粮食储备制度,完善中央储备粮垂直管理体系,充实储备库存。2009年开展的全国粮食清仓查库,进一步摸清了粮食库存家底。国家粮食储备体系逐步完善、库存充裕,在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国际农产品市场出现大幅波动的情况下,为保持国内粮食供求平衡和价格基本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国家还将加强和改善粮食市场调控。具体做法是:1、健全储备调控机制要按照粮食应急预案有关要求,高度重视粮食应急工作指挥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建设,规范工作制度,明确部门和人员职责、应急处置的方法和工作程序。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粮食应急工作协调机制,加强与各成员单位之间的沟通协调,明确和强化部门责任,搞好成员单位之间的衔接和配合,及时协调解决出现的问题。完善政策性粮油收储办法,健全收储产品拍卖机制,防止谷贱伤农,保证市场供应。进一步完善粮油储备体系,优化中央和地方储备粮油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健全中央储备粮吞吐轮换机制,提高储备调控效率。2、完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认真落实《国家粮食应急预案》各项要求,形成布局合理、运转高效的粮食应急网络。粮食应急预案是粮食应急管理工作的依据。要结合当地粮食应急工作实际,制定具体的配套办法或实施细则。要督促指导承担粮食应急任务的企业建立和完善具体应急预案和实施办法。预案重在应急处置,职责、措施、程序要明确,越具体越好;核心是要明确突发事件的事前、事发、事中、事后各进程中,谁来做,怎样做,何时做以及用什么资源做。要继续抓好粮食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扩大应急预案覆盖面,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对大中城市及其他重点地区的粮食应急加工、储运和供应等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完善对特殊群体的粮食供应保障制度。同时要做好成品粮油应急储备管理和粮食应急工作,必须把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增强应急保障能力作为重点,切实把各项基础性工作抓牢、抓实,要加强对粮食市场的跟踪监测,出现前兆及时预报,提前做好应对准备,防患于未然。要深入细致地做好应对突发事件和市场异常波动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物质和技术准备,进一步完善应急工作机制,做到预防与处置相结合,常态和非常态相结合,不断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经过我国国家和社会以及人民的长期摸索和实验,我国已经建立了具有我国特色,符合我国国情的专项粮食储备制度以及储备粮垂直管理体系。极大的完善了我国的应急粮食储备体系,减少应急粮食在储备管理过程中的自然损耗,加快了灾害发生时应急粮食从储备点到达受灾地区的速度。使得应急粮食的作用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3、健全粮食市场调控机制完善粮食生产、流通、消费统计监测制度,改进统计调查手段,健全粮食监测预警体系和市场信息会商发布机制。加快粮食应急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实现准确监测及时反应。要继续加强对本地区粮食生产、需求、库存、价格及市场动态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并按照国家粮食局、省粮食局要求,指导督促有关企业及时报送市场价格监测情况。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价格信息监测资源,加强对区域内外以及国内外粮食市场供求形势的研究分析,及时发布信息,实现信息共享,切实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持和依据。要进一步健全粮油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加强对各级粮油市场信息监测点的业务指导,加大对重点区域和重要粮油品种的监测力度,继续做好粮油价格监测周报工作。要密切关注本地区粮油市场供求和价格变化情况,加强实时监测和预警分析,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市场动态,切实做到心中有数。要加强对重大自然灾害和其他突发公共事件的跟踪监测,对辖区范围内发生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引起的粮食市场价格波动情况,应在第一时间组织力量进行调查核实,并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及时向当地政府和上级粮食部门报告情况,提出应对的意见和建议。对因迟报、漏报、虚报、瞒报等行为造成重大损失和决策失误的要依法追究其责任。4、引导科学节粮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强化从收获、运输、储存、加工和消费全过程的节粮措施,减少粮食浪费和损耗。5、提高粮食应急处置能力预案管不管用,是否符合实际,需要通过演练和实战来验证,各县(市、区)要积极向当地政府报告请示,组织粮食应急演练活动,检验《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锻炼粮食应急队伍,提高粮食应急处置能力。通过演练,查找不足,落实职责,加强配合,及时完善,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实用性。要结合工作实际,抓好粮食应急预案的学习培训,增强粮食系统干部职工的应急意识。同时要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尽快形成一支熟悉日常业务管理、能够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训练有素的专业化队伍,保障各项应急措施的贯彻落实。(二)国外应急粮食物流库存控制机制分析美、日、欧等世界主要国家经过多年探索和发展,大都形成了运行良好的应急粮食物流库存控制管理体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应急粮食库存控制系统,并且逐渐向标准化方向发展,使得包括应急物流在内的整个应急库存控制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和高效。(1)美国常设应急粮食库存控制专门机构经过多年的努力,针对各种自然灾害,美国建立了完备的应急体系与库存控制体系,形成了以“行政首长领导,中央协调,地方负责”为特征的应急管理模式。在地震、飓风、火山、洪水等可能造成重大伤亡的自然活动发生时。美国政府就会立即宣布进入联邦紧急状态,并启动应急计划,所有防救灾事务由联邦应急管理署(FederalEmergencyManagementAgency,FEMA)实行集权化和专业化管理,统一应对和处置。(2)日本对应急粮食库存储备分阶段管理众所周知,由于日本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地质条件,经常遭受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的侵袭。根据救灾物资性质分送不同的仓库,对社会捐赠灾区的必需物资,经过交叉转运站(Cross-docking)分类后直送灾民点,对社会捐赠的非必需物资或超过灾区需要的物资,则送到储存仓库,留待日后使用。日本的应急粮食储备充分利用了现代商业的物流发展成果。特别值得称道的是。日本非常重视应急粮食库存储备,基本形成了从国家到家庭各个层面的储备体系,对应急粮食库存储备方面得到很大的控制。SowinskiL.L.(2003)在《TheLean,MeanSupplyChainanditsHumanCounterpart》中通过研究应急物资的分发问题,提出对不同的应急物资用不同的标签来进行标识,解决应急物资迅速分发比较困难的问题,并且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应急物资的库存问题[19]。BenitaM.B(2004)在《ReliefChains:IssuesandChallenges[A].34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omputersandIndustrial
EngineeringSanFrancisco》中提出目前救援物资供应问题的重要性与其所受到的关注度不相称。对比分析了救援物资供应链与商业物资供应链差别,提出救援物资供应链区别于商业物资供应链的主要差异点是:需求由无法预测的突发事件引起,救援物资需求的时间、规模、种类等数据需要在事件爆发后通过评估才能得到物资订货提前期为零;延期交付的成本非常高,经常会关系到受灾群众的生死;不稳定与不充分的物资需求与运输条件的信息;缺乏有效的性能评价系统;没有足够的技术支撑。目前救援物资供应链研究的主要方向在于供应链体系结构设计;物资分发与配送方案的设计,包括仓储设施的选址、存货水平、以及在基础设施可能损坏情况下车辆路径选择等;存货控制问题,包;设计完善、全面的监控系统,以便于在灾后尽快评估救援物资的需求,在救援组织之间的协调问题以及救援物资供应系统的性能衡量问题等[20]。Hoffman在《LogisticsDisasters[N].TrafficWorld》中提出救援物资供应链是最动态的供应链,在突发事件爆发后,救援物资供应所使用的车辆独立于实际的需求,可以在网络中任意一点征集使用,由此导致运输车辆没有任何特别的终点,而是根据任务的不同在灾区内循环使用[21]。五、应急粮食库存控制的一般规律内外应急粮食物流库存管理控制机制的现状、目前在库存控制方面产生的问题以及针对问题所采取的措施的分析。经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国内与国外为应对自然灾害的发生,对应急粮食的库存控制方面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从而我们可以判定出应急粮食物流库存控制的一般规律为以下几点:(一)建立应急粮食物流管理体系法律建立立体化、网络化的应急粮食物流管理体系,从上到下的常设专职机构,及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抢险救援队伍,严格而高效的政府信息发布系统及明确的政府职能和部门合作,超前的灾害研究和事故预防机制,普遍的灾害意识培养和全社会的应急培训,充足的应急准备和可靠的信息网络保障。(二)完善应急粮食物流库存控制预案负责人员统一负责指挥应急粮食物流的所有工作,包括运输、配送、存储、库存管理等,预案还应根据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事先规划陆、海、空运输替代路线,如在地震灾害中,会伴随发生道路阻断、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常规道路交通将难以发挥机动灵活、“门到门”的优势,这时需要选择空运或海运等适宜的替代运输方案,实现救灾粮食的及时运送(三)建立应急粮食库存储备可能发生的不同灾情,对各类救灾粮食的需求进行科学预测,依此建立规模适中、布局合理的应急救援粮食库,这些应急救援粮食库平时储放应急粮食,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则由专业的物流公司迅速从应急救援粮食库提取救灾物资,送往灾区;灾害发生后,社会采购或捐赠的救灾粮食需要汇集至应急救援粮食库,在应急救援粮食库分类拣选后统一配送至灾区。(四)运用现代库存控制管理理论现代物流知识及库存管理理论充分运用到自然灾害应急粮食物流管理中。自然灾害发生前,通过预测救灾粮食需求量和实施救灾粮食库存的动态检测,避免了过高的库存水平和较高的储存成本;自然灾害发生后,根据灾害实际,适时地选用粮食供应的供应推动方式或需求拉动方式。(五)设置专门机构,达到分阶段管理借鉴其他国家经验,设置应急粮食库存控制专门机构,建立完备的应急体系和库存控制体系。在灾害发生后,政府和社会立即进入紧急状态,由政府设立临时专门救灾机构,对救灾事宜进行统一应对和处置。同时,对救灾事宜进行分阶段管理,在各个管理阶层逐层储备并管理救灾物资,相互独立并相互配合。在效仿其他国家应对应急物资的方式方法上,建立健全符合我国国情,具有我国特色的应急粮食储备和应用体系。通过设置专门机构,分阶段管理的方法,使应急物资得到有效利用。(六)科学节粮,建设节约社会减少应急粮食在日常储存过程中的损耗,采取科学方法,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强化从收获、运输、储存、加工和消费全过程的节粮措施,减少粮食浪费和损耗。健全粮食调控机制,在粮食即将无法继续长时间储存时,通过市场的调节作用,使粮食得到有效利用。(七)提高粮食应急处置能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这个理论下,只有通过以演习的实践形式检验制定的预案是不是合理,是不是可以在现有条件下,发挥应急预案所预想的效果。可以发现应急预案所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提高粮食应急处置能力。结论本文在结合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灾害频发的基本国情下提出“粮食物流库存控制的一般规律”的研究方向,旨在研究我国应急粮食在库存管理方面目前所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并且在查阅资料和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国内外在应急粮食库存管理方面所采取的策略和模式。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将国际和国内的在应对自然灾害时所采用的方式方法进行有机结合,将美国的“常设专门机构”和日本的“分阶段管理”等方法在经过适应我国国情后,和我国基本情况相结合,总结出适合和有利于我国情况的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本文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提出的所有建议都是建立于理论基础上,并没有实践经验。所以,也就决定了本文提出的建议并不能肯定适用于我国个别地区的特殊情况。本文认为未来研究方向应主要集中在对自然灾害的救灾速度、救灾程度以及救灾深度,救灾速度在于在灾害发生的第一时间将应急物资运输至救灾第一线,救灾程度在于在进行救灾工作时,救灾的工作持续到什么时段,不能只是将人救出,简单安置。而更应该保证受灾人民受救后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救灾深度在于我们的救灾人员,救灾物资能够运输至哪一范围,争取救灾物资可以运输至受灾地区的任何地区。在救灾事宜上,没有最好,最快,只有更好,更快。致谢本文是在导师逄艳波副教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的,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佳木斯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同学以及学校知网资源的热心支持,在此一并表示真诚的感谢。参考文献【1】CottrillK.Preparing
fortheWorst[J].TrafficWorld,2002,266(40):15.【2】LeeHW,Zbinden
M.Marringlogisticsand
TechnologyforeffectiveRelief[J].ForcedMigrationReview,2003,18:34-35.【3】DouglasAlem,AlistairClark,AlfredoMoreno.Stochasticnetworkmodelsforlogisticsplanningindisaste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