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张力卷绕控制系统设计_第1页
恒张力卷绕控制系统设计_第2页
恒张力卷绕控制系统设计_第3页
恒张力卷绕控制系统设计_第4页
恒张力卷绕控制系统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与PLC的恒张力卷绕系统设计摘要卷绕系统是一种常用的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塑料收卷、钢铁、包装、造纸、印刷、染织等生产过程中。本设计介绍了一种常见的卷绕生产线计算机控制系统,阐述了系统的构成、主要功能和实现方法。该生产线系统具有性能稳定可靠,操作简单,维修方便,应用领域广等特点。早期的张力控制,绝大多数借助于模拟电子器件来实现,一般控制精度低,稳定性差,效果欠佳。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和集成电子技术的发展,用简便化得数字电路和控制芯片取代了原来的模拟电路,是张力控制系统向着多功能,数字化,高精度的方向迈进。由于我国的纺织机械落后于国际水平,由此造成了纺织、造纸产品的质量差、成本高、生产率低等问题。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纺织品在卷绕过程中织物的张力、速度控制技术已经很成熟。国内也有这方面的研究,但并没有完全解决卷绕过程中保持恒张力问题。本论文具体针对卷绕运转过程中的收卷张力控制进行讨论与研究。本系统主要以PLC为控制核心,组态软件作为监控层,对系统的信号进行采集和控制。放卷采用磁粉离合器的被动放卷张力控制方式,主牵引采用三菱FR-A540-1.5K变频器控制交流电动机进行牵引驱动,收卷采用常州宏大HVS–G三相直流可控硅调速装置驱动直流电机进行主动收卷张力控制方式。在放卷和收卷中均使用三菱LE-40MTA-E张力控制器产品对张力进行检测和控制。在生产运行过程中为了防止产品在卷绕过程中产生偏移,放卷时利用气动――液压自动纠偏装置,收卷时应用光电纠偏装置对其进行调整。这样使得生产工艺更完善,产品质量更好。关键词:恒张力卷绕;张力控制;磁粉离合器;组态软件

BasewiththePLCConstanttensionwindingsystemdesignAbstractThewindingsystemisacommoncontrolsystem,widelyusedintheproductionprocessoftheplasticwinding,steel,packaging,paper,printing,dyeing,etc..Thisdesignintroducesacommonwindingproductionlinecomputercontrolsystem,describesthestructureofthesystem,themainfunctionandimplementationmethods.Theproductionlinesystemhasstableandreliableperformance,simpleoperation,easymaintenance,andwideapplicationareas.

Earlytensioncontrol,thevastmajoritybymeansofanalogelectronicstoachievethegeneralcontrolofthelowprecision,poorstability,isineffective.Modernpowerelectronictechnologyandintegrateddevelopmentofelectronictechnology,withasimpledigitalcircuitsandcontrolchiptoreplacetheoriginalanalogcircuit,tensioncontrolsystemtowardthemulti-function,digital,high-precisiondirection.AsChina'stextilemachinerybehindtheinternationallevel,theresultingtextile,paperproducts,poorquality,highcosts,lowproductivityandotherproblems.Someforeigncountriesontextilefabrictensionduringthewinding,speedcontroltechnologyhasbeenverymature.Therearealsoaresearchinthisarea,butdidnotcompletelysolvethewindingprocesstomaintainconstanttension.Thisthesisisspecificforrewindingtensioncontrolwindingduringoperationfordiscussionandresearch.

ThissystemismainlytothePLCasthecontrolcenter,configurationsoftwareasthemonitoringlayer,systemsignalacquisitionandcontrol.Unwindingadoptsmagneticclutchpassiveunwindingtensioncontrolmode,themaintractionMitsubishiFR-A540-1.5KinvertercontrolACmotortractiondrive,windingChangzhougrandHVS-Gthree-phaseDCSCRspeeddevicedriversDCmotoractivewindingtensioncontrolmode.MitsubishitheLE-40MTA-Eunwindingandwindingtensioncontrollertensiondetectionandcontrol.Productionisrunninginordertopreventtheoffsetduringthewinding,unwindingtheuseofpneumatic-hydraulicautomaticcorrectiondevice,windingapplicationofopticalcorrectiondevicestoadjust.Thismakestheproductionprocessbetterandbetterproductquality.Keywords:constanttension;tensionclosed-loopcontrol;anti-jamming;Configurationsoftware目录6687摘要 I9744Abstract II252051绪论 1110861.1课题背景、目的与意义 1150021.1.1课题背景 1254401.1.2课题研究目的 1267521.1.3课题研究意义 142191.2国内外张力控制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244551.3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3211211.4本章小结 3264122恒张力控制系统方案选择 439652.1张力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4178552.1.1间接法张力控制原理 4119702.1.2直接法张力控制原理 5174232.2张力控制的实现方式 6307482.2.1手动控制方式 644282.2.2卷径控制方式 6128342.2.4收卷方式的选用 894992.2.5全自动张力控制 8152802.3.1系统简介 865652.3.2系统构成与原理 925833恒张力控制硬件系统设计 1129453.1控制系统的组成 11312243.2硬件介绍 11219203.2.1磁粉离合器 1140793.2.2压力传感器 14291513.2.3压力传感器信号放大电路 16285193.2.4压力传感器的电压频率转换电路 16191863.2.5磁粉离合器的输出控制电路 18167313.3主牵引设计 19293673.4收卷驱动设计 21209393.5纠偏装置设计 2221163.5.1放卷纠偏 2287493.5.2收卷纠偏 23130893.6本章小结 23246204生产线电气设计 2414184.1电气原理图设计 24274894.2PLC程序设计 27260444.3组态软件设计 28107435结论 3024208致谢 3111098参考文献 3231210附录A 3320828附录B 3632157附录C 381绪论1.1课题背景、目的与意义1.1.1课题背景在工业生产的诸多行业,如金属加工、纺织、造纸、橡胶、化工与电线电缆等,经常遇到卷绕控制问题。它们通常要将产品卷绕在卷筒盘上,带料或线材的收放卷张力对产品的质量至关重要,所以如何在卷筒直径从开始阶段到最后阶段逐渐增大的整个过程中张力变化保持在所允许范围内的问题是一个经常面对的问题。传统的收卷都是采用机械传动,这种方式不仅张力不易控制,而且机械的同轴传动对机械的磨损是非常严重的。据了解,用于同轴传动部分的机械基本上是一年,而且经常要维护,维护的时候也是非常麻烦的,不仅浪费人力而且维护费用很高,给很多客户带来不便。尤其是纺织设备基本上是开机后不允许中途停车,如发生意外情况停车会造成很大的浪费,在这种情况下,急需研制出一种张力控制卷绕装置来取代传统的机械传动。张力控制是指能够持久的控制带材设备卷绕时的张力的能力。这种控制对机器的任何运行速度都必须保持有效,包括机器的加速、减速和匀速。即使在紧急停车情况下,它也有能力保证材料不产生丝毫破损。卷绕机的张力控制可以说是整机的核心,只要张力控制稳定,张力变化小,卷绕材料的卷绕精度和破损率就很容易控制。张力的波动和变化对卷绕材料的影响很大,尤其是设备的卷绕速度越高,张力控制就显得越重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多在机械结构上增添各种辅助设备或采用其他传动系统以求实现。但其效果通常不太理想,同时还存在着设备复杂、费用大、使用维护困难等问题。随着我国现代化工业的飞速发展,对精度、速度和自动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的恒张力控制问题也变得更为突出。现在,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各类张力控制变频技术日趋成熟且在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各类变频器的出现使得工业控制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张力控制手段也因此得到发展。目前,恒张力的控制手段就成了卷绕装置张力控制系统研究的重点。1.1.2课题研究目的本论文以在卷绕过程中收卷部分实现恒张力控制为目标,提高卷筒卷绕过程中的被卷物品质量,确保卷筒材料的合格与优良性。张力控制精度对卷筒材料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张力过大会造成加工材料的拉伸变形;张力过小会使卷取的材料的层与层之间的应力变形,造成收卷不整齐,或者处理尺寸不准等弊病,影响加工质量;张力大小不稳定会使带材跳动,导致材料不平整重叠等卷绕故障。因此,为了保证生产的品质、效率与可靠性,必需要有一套功能完备的张力控制系统来引导产品加工过程。因而,收卷作业的张力控制,便成为通用的基础技术。张力控制的作用就是在卷材处于动态处理过程中时,使卷材保持恒定的张力,抑制外来干扰引起的张力抖动。1.1.3课题研究意义在众多涉与卷绕装置的工业生产中,以纺织工业为例来说明它的意义。我国的纺织工业规模宏大,单是被誉为“中国轻纺城”的绍兴就有足够的说服力。据资料显示,到2003年底,绍兴全市有纺织单位5.66万家,从业人员59.2万人,其中纺织企业3200余家,从业人员38.2万人,个体纺织单位5.34万家,从业人员21万人。按统计部门统计,全市国有与年销售500万元以上的纺织工业企业以下简称“纺织规模企业”共有1099家,占全市国有与年销售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总数的44.9%,纺织规模企业2003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19.2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完成销售收入906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实现利润44.5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出口交货值313.2亿元,比上年增长39.9%。产、销、利、出口交货值实绩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的48.5%、49.0%、38.1%和62.6%。如此庞大的产业群体,对纺织设备的需求无疑是巨大的,据不完全统计,绍兴现有的织造前道设备在1000套以上,这些老的织造前道设备(整经机、并轴机)等均生产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其机械性能尚且良好,但张力控制系统较落后。由于没有张力控制系统或虽有但采用手动调节等落后的方式,控制精度不高,无法实现并丝的恒张力控制,造成并丝张力不均匀,布面起皱,不平整,印染后有色差等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目前,只有德国、日本、韩国产的卷绕机上配有先进张力控制系统,全套流水线价格在人民币300-500万元之间,而张力控制系统部分约在15-20万元之间,而本国开发的恒张力控制系统性如能达到上述进口设备的指标要求,则预计售价只有进口的三分之一,即五万元左右。此外,绍兴现有的织造前道设备预计有1000余台,这些产品均为上世纪九十年代生产,机械部分性能已完全能和进口的相媲美,只要对张力控制系统加以改造,就能达到提高设备性能,提升产品质量的目的。如果保守估计,30%进行张力控制系统改造,则预计产值将达到1500万元(1000*30%*5万元),另外,如每年新增200台的市场销售量,则年产值可达1000万元(200*5万元),合计年新增产值2500万元,利税可达750万元。总之,该系统的开发和项目产品的生产,社会效益明显。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仅在绍兴织造前道应用项目产品,年产值可达2500万元以上,如果扩大应用范围和应用地区,项目产品应用于本地或者全国其他地区的卷绕机以外的印刷、包装、橡胶制带等行业,市场容量更大,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1.2国内外张力控制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国内外早期卷绕生产中的张力控制是采用单纯的加重锤法,此方法不能根据张力的实际情况调节运行速度,速度大小对张力影响极大,调节精度很差。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具有有限反馈调节功能的机械式卷筒导开装置,此装置在卷筒辊后部增加了一个摩擦片,通过调节摩擦力大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整卷材张力。但其反应不灵敏,调节范围有限,控制精度也不太高,而且随卷筒直径大小的改变,张力大小也不断改变。以上这些装置都无法满足生产高质量、高性能同步带的要求。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实时控制技术、检测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微处理器技术的不断成熟,很多企业将数字技术引入到张力控制系统中,于是出现了模拟-数字混合张力控制系统,并从单纯的单机单路控制转向一机多路控制,全面采用单板机、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采用的控制方法都是外环(位置环或张力环)结合速度环和电流环,对于要求不高的系统,有时只需要外环即可。另外,随着控制理论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控制思想和控制手段也被引入到张力控制系统中,这使控制系统的精度愈来愈高,控制方式也更加灵活多变。根据控制系统输出的控制对象分,目前市场上主要有以下几种张力控制系统:一种是以磁粉制动器(离合器)为主要执行部件的张力控制设备,由于磁粉制动器的的输出转矩与通过其电感线圈的电流具有优良的线性关系,因而只要通过相应的压力检测器件检测现场的压力值,对应此输出相应的通过磁粉制动器的激励电流就能实现动态控制,保持现场张力的恒定。这类张力控制系统主要用于低张力控制的造纸、纺织等行业;另外一种就是以变频电机为执行部件的张力控制系统,其主要特点是通过控制变频器的激励电流或者激励电压来实现电机转速的控制,从而实现现场压力的恒定,该类系统主要应用于对速度和张力都有较高要求的大规模工业系统中,如钢铁工业、电缆制造业等。近年来,张力控制系统结合了最新的电力电子技术,检测技术,数字控制技术于一身,向着多功能,一体化,产品系列化的方向发展。相对来说,国内外控制系统设备不仅对于卷取过程中张力有严格精确的控制,而且对于初始建立张力、卷取过程张力都有较好的控制,并且有友好的人机界面,完善的功能,如缓冲启动、防松卷功能、手动/自动控制、模式选取、控制参数的保存和调用、自诊断模式、多种通讯接口等,但价格却相对昂贵。国内的张力控制系统基本停留在手动随机、随时控制的水平上,有部分采用模拟检测、模拟放大控制输出的产品,可控性和人机界面差,控制精度不高,迫切需要更新换代。1.3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在借鉴前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是:通过研究,寻求一种适合卷绕系统恒张力控制的控制策略,并设计一种基于PLC的磁粉离合器的功能简单但力求实用的恒张力卷绕控制系统,并对控制系统进行调试。本论文研究的具体工作步骤有: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张力控制的发展史,了解恒张力卷绕的概念,深入研究收卷过程的特性,找出与张力控制相关的参数。根据相关参数,讨论了张力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与控制原理。根据控制策略,对卷绕过程中的参数变化进行分析,从而找出适用于恒张力卷绕控制过程的算法控制方案和参数整定方案。在以上准备工作的基础上,给出用PLC磁粉离合器实现卷绕系统恒张力的系统框图。最后,完成恒张力控制系统的软件编写。1.4本章小结本章首先介绍了课题的背景、目的和研究意义,并对国内外张力控制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概况进行了综述,最后对论文研究得主要工作和具体工作步骤做了一个简要的介绍。第二章恒张力控制系统方案选择2.1张力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图2-1卷绕装置简图图2-1所示为一卷绕系统。假设M1为一稳速单元,M2为一典型卷绕系统。设卷材张力为T,卷辊直径为D0,卷棍满轴时直径为Dm,D为卷绕过程中某一时刻的直径。卷绕前一喂布单元M1运行中卷材的线速度为V1,卷绕单元M2运行的线速度为V2.如果V2>V1,则卷材将被拉伸,卷材张力变大;如果V2<V1,则卷材将收缩,内应力变小,卷材变得松弛。所以,速度V2和V1与张力有密切关系。根据胡克定律,卷材内的张力T为:式中:ε为卷材的弹性模量;σ为卷材截面积;L为传动点之间距离;t为机器启动时间.由上式可见,卷材作为张力调节对象时,是一个积分环节。控制张力实际就是在控制线速度差V2-V1,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张力控制系统实际上就是一种线速度跟踪系统。卷绕系统在开始运行时,总是控制V2〉V1,以使卷材内产生一定的张力,当卷材达到合适张力后,应该与时调节动力机构使V2稳定,这样,卷材就在此张力下稳定进给、收卷。目前应用的恒张力卷绕系统,根据其测量控制的原理结构,主要有以下三种:(1)间接法张力控制系统。(2)直接法张力控制系统。(3)兼有直接法和间接法的复合张力控制系统。2.1.1间接法张力控制原理间接张力控制的实质是通过电气传动理论对恒张力卷绕的物理方程进行静态的和动态的分析,从中找出影响张力的所有电气物理量,从而分别对他们进行控制。根据控制要求的不同可采取不同的方法,其中包括功率反馈、电流反馈、卷径反馈等。由于间接张力控制常涉与几个参数的自动控制,一般需采用多闭环的控制系统实现,在系统结构和理论上较为复杂。2.1.2直接法张力控制原理间接法张力控制系统,是通过针对现场的各种干扰因素,改变电动机的电气参数来达到张力恒定的目的的。然而实际运用环境中,张力控制的现场是十分恶劣的,各种干扰因素对系统的影响比较严重,因而就造成了间接张力控制不能对这些干扰要素动态的做出补偿,调整输出转矩,从而控制精度不高,系统构建也显得复杂,昂贵。相比之下,采用直接进行控制,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控制效果。应用到张力控制中,就是通过张力检测元件,将现场的张力转化与之相应的电信号,并作为反馈信号接入到输入端,与设定的张力信号进行比较,运算,调节张力执行部件,从而构成张力闭环的控制系统,这样能够对现场总的干扰因数做出电气上的补偿,因而这类张力控制系统能够运行稳定,控制精度高,能够显著提高织物产品的质量,在现实的工业生产中,此类控制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图是直接法张力控制系统的典型框架,该系统利用张力传感器直接测量现场织物的承受张力,输入到控制器中,进行PID运算,直接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磁粉离合器,调节转动力矩,从而实现张力的恒值控制。图2-2直接张力系统的典型应用系统的总体原理框图如下:1#1#张力传感器磁粉离合器功率放大张力信号处理PLC压力转换磁粉离合器功率放大张力信号处理PLC压力转换相关放大设定值2#张力传感器设定值2#张力传感器图2-3直接张力控制系统的原理框图2.2张力控制的实现方式在织物加工过程中,张力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织物加工对卷绕张力的控制,主要是为了防止织物过长,同时在卷绕过程,由于张力恒定与否对卷绕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所以要求张力尽可能不变。为了达到使卷绕紧凑,保证产品的质量,都要求在卷绕过程中,在织物上建立一定的张力,并保持张力为一恒定值,能够实现这一功能的系统,就叫做张力控制系统。目前市面上有各式各样的张力控制方案。从控制方式上分类,张力控制一般可以分为手动、半自动、全自动三类。2.2.1手动控制方式机械卷进卷出一次就要进行几次的调节才能得到满意的张力。由可变电阻器,调压器等可变电压调整器对执行机构进行控制的。在卷径比较小的卷进卷出时,仅需要设定初始张力,多数是实现定转矩控制。2.2.2卷径控制方式卷径控制方式也称为半自动控制方式,卷径控制方式的突出特点就是省去了价格相对昂贵的张力传感器,安装简单,而且能很方便的获得锥度张力控制。特别适用于印刷、包装、印染等行业的分切与收卷机器设备,图2-4为收放卷的原理图。 R1 R0 V 收卷轴 放卷轴 图2-4收卷和放卷原理图图中,RO为放卷轴半径,凡放卷材料半径,Rl为收卷驱动轴半径,V为卷材运行的线速度。当卷料轴转速恒定时,张力产生的转矩*FR,与磁粉制动器产生的制动力矩相等。因此如维持F恒定不变,则只需检测放卷轴与驱动主轴的转动角速度,计算出R,,通过控制磁粉制动器的制动电流,便可以实现放卷轴的恒张力控制。其中,脉冲信号是通过安装于旋转轴上的接近开关或者是旋转编码器获得,单片机通过计数这一脉冲信号的频率就可以准确的计算出需要检测轴的角速度,由于两滚动轴上线速度的相等,因此可以求得:其中W1-为收卷驱动轴的角速度;W0-为放卷轴的角速度;K-为磁粉离合器的特性系数。2.2.3放卷方式的选用磁粉离合器是利用电磁效应下的磁粉来传递转矩的,具有激磁电流和传递转矩基成线性关系、响应速度快、结构简单、无冲击、无振动、无噪音、无污染等优点,是一种多用途性能优越的自动控制元件。应用示意图(用于张力控制)如图2-5所示。图2-5应用示意图放卷的张力由放卷装置中的磁粉离合器的制动转矩控制,随着卷绕物的卷径的不断减小必须不断减小制动转矩,图中用张力检测器来检测卷绕物的张力,由张力控制仪自动控制磁粉离合器的转矩,使张力恒定。当激磁电流保持不变时,转矩将会稳定的传递,不受滑差的影响。因此,只要控制电流,即能控制转矩的大小。可用很小的激磁电流控制很大的传递功率。在转矩超载情况下,自动滑差运行起到过载保护作用。所以,本设计选用磁粉离合器的被动防卷方式。2.2.4收卷方式的选用根据电机转矩的变化与卷材卷径成正比的原理来实现恒张力控制。可以不需要磁粉制动器磁粉离合器,直接通过张力控制仪与张力传感器调节直流调速器控制直流电机,就可以实现恒张力控制。在保证设计要求的条件下,具有经济、可靠、运行平稳、负载能力强、维修成本低的特点。故本设计采用经济实用的直流电机收卷方式。2.2.5全自动张力控制全自动恒张力是采用张力传感器直接测定卷料的张力,根据实测张力与设定目标张力的差值按照PID运算之后自动改变磁粉离合器或者磁粉制动器的激励电流,从而获得所需要的张力。2.3自动卷绕生产线设计概况2.3.1系统简介本系统为计算机控制的收放卷生产线系统,该系统由机械装置、PC机、PLC、张力控制器、变频器、直流调速机、纠偏控制器等组成。可以通过自动操作和手动操作控制生产线的运行。系统的侧视图和俯视图如下图2-6所示。图2-6侧视图和俯视图2.3.2系统构成与原理卷绕系统是一种常用的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造纸,印刷,染织等生产过程中。本系统运用PLC为控制核心,PLC不仅具有较强的开关处理能力,还具有模拟量处理能力。但PLC本身的监控能力较差,将计算机与PLC结合使用,既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强大的人机对话功能,提高PLC的控制能力和范围,又可以简化控制系统的结构。同时PLC具有体积小,编程简单,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卷绕生产线系统由一台交流电机和一台直流电机驱动,交流电机转速由变频器控制,为了控制前后张力,采用放卷张力控制器和收卷张力控制器各一台,放卷张力控制器控制磁粉离合器,从而调节放卷辊的转速。收卷张力控制器控制直流电机的转速,当交流电动机转速增加时,前后张力控制器分别控制磁粉离合器和直流电动机,使前后张力趋于平衡。为防止所卷产品纵向偏移,在前后各安装气动纠偏装置和光电纠偏装置。图2-2为系统原理图。图2-7系统原理图根据系统的功能要求,我们采用三菱公司FX2N-64MR、FX2N-4DA、FX2N-4AD分别作为下位机、数模转换模块、模数转换模块。PLC是本系统的核心,负责现场信号采集和处理,对于各种开关量来说,较简单的控制采用PLC直接驱动,对于功率较大和复杂的控制,则由PLC与控制器一起来控制,整个系统可以采用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两种工作方式。检测信号由变送器送入PLC的A/D模块,参数设定值通过D/A送入目标控制器,控制变频器和张力控制器的给定值,达到控制张力和电动机转速的目的。A/D,D/A模块均是4通道模块,4个A/D通道用来转换交、直流电动机的转速与放卷辊与收卷辊的半径,变送器把转速和卷径信号送入A/D,再从上位机上读出。4个D/A通道用来把上位机设定的交、直流电动机与前后张力控制器的参数设定值转换成控制信号,分别控制转速和张力。上位机采用组态王6.5作为生产线的监控层,用可视化界面,实时动态的显示生产线各个环节的工作状态,并可配打印进行瞬时和定时报表打印,还可在设备出现故障或被控量超出控制范围时发出声光报警,对现场生产过程进行适时监控和操作。第三章恒张力控制硬件系统设计3.1控制系统的组成图3-1恒张力控制系统结构图上图所示为本论文设计的恒张力控制系统结构图。工作原理: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的张力信号经信号调理电路放大,其电压经AD654转换成相应的频率,该频率被单片机计数器检测得出此时的张力,单片机将该张力与指定张力进行比较,求出输出电压,后通过功率放大电路实现对磁粉离合器的控制,该系统为了操作方便,加入了键盘输入和数码显示功能,使系统趋于完善。3.2硬件介绍3.2.1磁粉离合器:如图3-2所示为磁粉离合器的结构框图,它是一种新型的转矩调节元件,在其公称转矩10%—120%的范围内,转矩和励磁电流成正比,可以看做是一种线性调节元件。磁粉离合器有两种使用方式:供制动用的离合器和在连续滑差状态下做加载装置用的离合器,张力控制系统用的离合器属于后者工况使用的典型例子,在这种工况下可以通过两个原则来选择离合器的规格。首先,按张力F确定离合器所需的额定转矩Mr,Mr≥kFDmax/2,Dmax为最大料卷直径(m),k为安全系数,取1—1.2;然后,对允许滑差功率p进行验算,p≥FV,V为线速度(m/s),F为张力(N)。图3-2磁粉离合器的结构框图磁粉离合器的工作原理:磁粉离合器的结构如图3-3所示。嵌装着线圈的主动件与被动件之间装有轴承。两者之间形成一个同心的圆柱形气隙。在此气隙中放入导磁率高、耐热性好的不锈钢磁粉当主动件回转而线圈不通电励磁时,气隙中的磁粉由于离心力的作用而被压在主动件的内壁上,因此被动件处于完全脱离状态。当线圈通电的时侯,线圈中就产生了电流,随后就在磁路中建立了磁场,主动件与从动件之间的磁粉就连成链状,这时由于磁粉间的连接力与主动件、从动件和磁粉之间的摩擦等,就可以传动转矩。主动件旋转的时候,磁粉链倾斜成一个角度,电磁吸力分成法向力和切向力两个分力,各磁路链的切向力之和形成总的切向力,该切向力作用于从动转子的半径就产生了传递力矩。激励电流越大,则工作间隙的磁感应强度增大,电磁吸力加大,传递的转矩变大;反之,激励电流减小,则传递的转矩变小。调节励磁电流的大小,则能调节传递转矩的大小。当激励电流断开时,则磁粉迅速恢复为无激励状态,脱离对离合器的控制。图3-3磁粉离合器原理图直流电源2.磁通3.隔磁杯4.从动转子5.输出轴6.磁轭7.线圈8.磁粉9.主动转子10.输入轴I(S)__________励磁电流M(S)__________磁粉离合器转矩τ__________磁粉离合器滞后时间常数T0__________时间常数K0__________磁粉离合器增益磁粉离合器的机械特性:图3-4图3-5分别为磁粉离合器的静特性和动特性,其励磁电流(If)和转矩(M)在一定范围内成线性关系,当励磁电流不变,转矩会稳定输出,不受滑差速度(v)的影响。图3-4磁粉离合器的静特性图3-5磁粉离合器的动特性3.2.2压力传感器:压力的精确测量是实现恒张力卷绕控制系统的关键,对于压力这种非电量测量的基本思路就是将现场由压力引起的电气或物理参数的变化转变为与之对应的电信号的输出,从而实现对现场压力值的测量。在纺织、造纸等工业恒张力控制中,通常有以下几种类型的压力传感器。(1)参数型压力传感器。这种类型的压力传感器主要有:电阻式压力传感器、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电感式压力传感器等。(2)压电式传感器。它是基于压电效应原理制作而成的,我们比较熟悉的一种是光纤型压力传感器,一般地,光纤传感器的调制方式主要分为光强调制、光相位调制、光偏振调制、光频率调制四种。此外,应用于压力检测的传感器还有热电式、磁电式、数字式等。未来的传感器随着科技的发展,向着更加小型化、智能化、系列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张力的检测:在目前的张力检测中,广泛应用的是一种三辊式的测量结构。其中一个叫测量辊,另外两个叫做辅助辊,被测量的织物绕于三辊之上,如图3-6所示。图3-6三辊张力测量结构图中,G为测量辊自重,T为缠绕于辊上织物的张力,F为测量期间总的合力,由图我们可以得到F=G+2Fcosθ其中测量辊的自重我们可以通过压力传感器的调零功能加以消除,因而当θ=600的时候F=T。将张力转化为压力,我们便可完成对张力的测量。在本设计中,我们采用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可以采用恒压和恒流两种方式。其一般的测量原理如图所示,即惠斯通电桥。图3-7,E为电桥的供电电压,电桥桥臂上的电阻在没有受到压力的情况下都相等,因而电桥桥臂的输出都相等,电压输出信号为0V。当受到压力时,其中两个电阻值增加,而两外两个电阻值减小,减小值和增加值都为△R。由于惠斯通电桥可以采用恒压和恒流两种供电方式,因而我们可以得到:恒压时V=E·(△R/R+△RT)输出电压V与温度有关,且非线性,所以恒压源供电的时候,不能消除温度的影响。恒流时V=I△R,输出电压信号V与温度无关,消除了温度对传感器的影响。然而,一般的应用中,考虑到产品的生产成本问题,在张力控制精度要求不高的场合下,一般都使用恒电压供电。图3-7惠斯通电桥原理图3.2.3压力传感器信号放大电路:压力信号从传感器输出经过一个信号调理放大之后输入到VF变换芯片AD654中,信号调理电路如图所示:图3-8压力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图3-8中,signal+和signal-分别对应着压力传感器信号输出的正端和负端,信号经过处理之后,输出电压信号接到AD654的输入引脚。有以上的电路图,根据运算放大器虚短虚断的原理,可以得到信号最后的输出关系如下:其中该电路具有很高的输入阻抗、共模抑制比和开关增益,前级电路A1,A2左右对称,漂移和失调能够相互抵消,并且具有抑制共模信号干扰能力。A3和A4构成二级信号放大电路,提供信号的基本参考电压值,实现在零压力值时输出为零。由上式我们可以看到,只要调整电位器VR1既可实现对输入信号不同放大能力的目的,调整电位器VR2即可实现不同的零压力值参考电压输入。3.2.4压力传感器的电压频率转换电路:这里我们使用的电压频率转换电路是,对于不同的电压输入,输出不同的频率值,调制之后的脉冲方波信号接入到单片机的定时器计数引脚,实现对频率的计数,从而一级一级反推,根据压力与电压良好的线性关系,来求得现场的压力值。电路原理图如图所示:图3-9电压频率转换电路图3-10中,压力传感器输出的电压信号经过信号放大电路调理后输入到AD654电压频率转换模块的第4个引脚,经过AD654的转换之后,输出方波信号。由于输出方波信号的电压不符合单片机的电平要求,因而在外电路上加上电平转换电路使信号输出之后变成0-5V脉冲信号,接入到单片机的定时器计数器引脚进行计数。图3-10AD654结构框图AD654是美国模拟器件公司的一种低成本,8脚封装的电压频率转换器(V/F),它既可单电源供电,又可双电源供电工作电压范围很宽输出频率受控于输入电压的数值可用于信号源、信号调制解调和A/D转换等。其主要参数如下:单电源供电电压:4.5—36v双电源供电电压:5—18v输出频率范围:0—500khz线性误差:0.06%(250khz时)输入阻抗:250M输入电压范围:单电源0—Vs-4v双电源-Vs—Vs-4v静态电流:2.0mA(Vs=30v时)封装形式:8DIP和8SOIC两种引脚功能:+VIN为输入放大器的同向输入引脚,当模拟输入为正电压时从该引脚接入。RT为输入放大器的反向输入引脚,接定时电阻。CT为定时电容引脚,两个CT间接定时电容,与定时电阻一起确定输出频率。FOUT为振荡信号输出引脚。LOGICCOMMON为逻辑地引脚,AD654的逻辑电平可取在-Vs与+Vs-4V之间,-Vs与+Vs分别为正负电源引脚。输出频率与对应的输入电压满足以下关系:从式子中可以看到,针对不同的R1、R2、CT,便会有不同斜率的电压频率线性对应曲线。3.2.5磁粉离合器的输出控制电路:本课题中,采用的控制方式是仿照PWM控制的原理,通过改变单片机的某一I/O口输出的脉冲方波的频率,来改变单位周期之内功率放大MOS管的导通和关断的时间比例,从而实现磁粉离合器励磁电流值大小的改变。信号输出的驱动放大电路如图所示:图3-11输出信号驱动放大电路PWM(PulseWidthModulation)控制就是对脉冲的宽度进行调制的技术,即通过对一系列脉冲的宽度进行调制,来等效地获得所需的波形。PWM控制技术最主要的理论基础是:冲量相等但是形状不同的窄脉冲加在具有惯性的环节上,其效果基本相同。这里冲量就是指窄脉冲的面积,效果基本相同就是指环节的输出响应波形基本相同。如果把环节的输出波形进行傅里叶变换的话,其低频段非常接近,高频段略有小差异。PWM控制技术就是利用半导体器件的开通或者关断把直流电压变成一定形状的脉冲方波序列,并通过控制电压方波的宽度或周期来达到变压的目的,或者通过控制电压脉冲宽度和脉冲列的周期以达到变压变频控制和消除谐波的一门技术。本项目中,我们简化了PWM方波信号的发生电路,直接通过单片机的某一I/O口控制输出脉宽可变的方波信号来达到占空比可变的目的。单片机的P1.2口输出一周期恒定,占空比可变的方波信号,当P1.2为高电平时,U3光耦导通,光耦的右边电位降为0,因而IRF740阻断,当P1.2输出为低电平时,光耦不导通,光耦的右边呈现高电平,因而IRF740导通,实现对磁粉线圈负载的供电。只要适当的改变单位周期内IRF740MOS管导通和关断的时间比例,既可以动态的调整磁粉线圈两端的电压值,既可以改变通过磁粉线圈的电流。由于磁粉线圈为低电阻高感抗的负载,当磁粉线圈从导通到关断的时候,磁粉线圈中就存储了一定的电能,在电路中,加入一个反向的二极管,目的就是在IRF740关断的时候实现线圈储能的释放,该二极管也叫做续流二极管。由于大感性负载通过他的电流不能实现突变的,又由于续流二极管的存在,只要当MOS管导通和关断的频率超过一定数值的时候,虽然IRF740在频繁的关断和导通,磁粉线圈上的电流也能实现比较平稳的过渡。3.3主牵引设计牵引的目的是提供动力给放卷,因此就应满足运行平稳,调速范围广等特点。本设计采用交流变频调速,运用三菱公司的FR—A540—1.5K变频器来驱动三相交流电机。该产品功率可达1.5kw,采用先进磁通矢量控制方式,实现自动调整功能,可拆御接线端子,维护方便;内含柔性PWM,实现更低噪音运行;内置RS485通信口,PID等多种先进功能。2和5是速度给定,可由上位机组态软件通过PLC的DA模快给定,AM和5号端口接至PLC的AD模块上由组态软件的界面显示,通过改变变频器的频率改变交流电机的转速。同时还有报警输出,一旦出现故障,立即发出信号。图3-12变频器电气原理图注意:安装时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上正确接线、拆卸。在详细了解产品性能的条件下,认真阅读操作说明书才使用。非专业人士不得随便拆卸。

3.4收卷驱动设计我们将采用常州宏大HVS–G系列三相直流可控硅调速装置,它广泛吸收了德国西门子公司、AEG公司、英国BBC公司同类产品的特点,是国产新一代的性能调速装置,并通过省级鉴定(鉴定号:941203),用于直流电单机或多机联动调速,可直接替代进口产品,广泛用于纺织、印染、化纤、造纸、冶金、煤矿、电线、电缆、塑料机械等领域。原理图如下。图3-13直流控制器原理图1、主要特点调速范围:电枢电压反馈为1:20测速反馈为1:100构成多单元同步传动系统为1:10静差调速精度:测速反馈≤±0.2%电压反馈≤±0.2%2、技术参数三闭环系统即位置环、速度(电压)环、电流环、调速范围宽,动态响应快,可直接组成同步系统、恒张力系统等。集成化、模块化结构,强、弱电完全隔离,采用分层布置结构,体积小,运行安全可靠。全系列控制板通用性强,维护调试方便。自动保护功能完善,抗干扰能力强。3、工作环境海拔高度:<1000m环境温度:10-45℃相对温湿:不大于85%(无露凝)室内安装,通风条件良好,无剧烈振动与冲击。无导电粉尘。3.5纠偏装置设计自动纠偏装置又称卷筒纸(薄带)边缘位置控制器,简称EPC。根据感受边缘位置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气动-液压自动纠偏装置和光电-液压自动纠偏装置。它们分别采用微气流放大原理与光电转化放大原理。而执行部分都是应用液压伺候控制技术,从而对卷筒的基材进行自动导向和纠偏。广泛应用于各种金属薄膜、塑料薄膜以与其他卷筒材料的生产过程(如造纸、制箔、塑料复合印刷、塑料印刷、涂布机、分切机、印染、胶卷、钢带轧制等行业)中自动导向与纠偏控制。本系统采用了两种类型的纠偏装置,放卷纠偏采用气液纠偏控制器,收卷纠偏采用光电纠偏控制器。3.5.1放卷纠偏1、工作原理气动液压自动纠偏装置由边缘位置监测器(又称气流喷嘴)微差压放大器、液压伺服控制器与液压油缸所组成。检测器检测薄膜的边缘位置,薄膜边缘的左右移动引起气流喷嘴压力大小的变化,经过微气流差动放大,推动伺服阀使液压油缸动作,达到自动控制的目的。控制器将先进的微气流放大原理与液压伺服技术综合在一起,由一个微型电动机油泵和恒压风机,产生液压能源与自动控制。用的气源,缩小了体积,节约了能源,控制器采用一对上下气流喷嘴检测薄膜边缘的横向位移,具有抗干扰能力强灵敏度高和线性度好等特点。微气流放大器采用差动放大原理,提高了放大倍数,增加了灵敏度与稳定性。当电网电压发生波动以与气流变化时都不会影响控制器的控制精度。经过调试能够满足工艺要求。技术性能指标电动机功率0.75千瓦,电压380伏,转速2950转/分油泵流量8升/分(也可12升/分)工作压力2.5mpa一般用0.8-1.4mpa

恒压风机风压200毫米水柱高,风量38升/分

油缸行程150~250毫米(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最大推力600kgf(5880N)调节速度范围0~120毫米/秒(油缸速度)重复精度0.1毫米~0.3毫

3.5.2收卷纠偏1、工作原理在物料卷绕过程中,由光电传感器检测边或线的位置,以拾取边或线位置偏差信号。再将位置偏差信号传递给光电纠偏仪进行逻辑运算,向机械执行机构发出控制信号,驱动机械执行机构,修正物料运行时的蛇形偏差,保证物料直线运动。左、右限位开关防止系统失控。2、技术指标跟踪标志宽度:①对线工作标志线宽度>2mm②对边工作边标志侧保持5mm以上同色区光电传感器与物料的距离:12mm+2mm响应时间:10ms灵敏度:+0.1mm纠偏速度:15~30mm/s输出容量:由电机的输出功率决定光电传感器的位置安装在收卷车上,随车移动,距离卷轴距离大于2倍料宽。光电纠偏控制器驱动“步进电机+滚珠丝杠”,使收卷车跟踪物料,始终保持料边与卷轴垂直,最终使收料卷整齐。3.6本章小结在这一章给出了方案的具体结构图,使整个系统更直观,便于了解系统的运动过程。并根据设计的系统分别介绍了各部分的相关特性,给出了信号放大、频率转换、输出控制的电路图。第四章生产线电气设计4.1电气原理图设计电气设计是本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设计需保证产品工作安全、走线合理、易于安装、方便维护和检修的原则进行。其中包括电气原理图、控制面板、元件布置的设计。(控制面板图和元件布置)图4-1控制面板图图4-2原件布置图图4-3电气原理图

4.2PLC程序设计PLC程序设计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确定被控系统必须完成的动作与完成这些动作的顺序。(2)分配输入/输出设备,即哪些外围设备是送信号到PLC的,哪些外围设备是接收来自PLC信号的,并将PLC的输入、输出口与之对应进行分配。(3)程序框图设计。根据工艺要求,绘制出程序流程图与各功能单元的详细功能框图。(4)应用程序的编写。先画出梯形图,梯形图能体现出按照正确的顺序所要求的全部功能与其相互关系,比直接设计语句表更方便快捷。(5)程序调试。在计算机上对PLC的梯形图用软件直接转换成对应的语句表,打印出完整程序。若没有转换软件,可对梯形图进行人工转换。然后将语句表输入PLC,对程序进行调试。(6)存已完成的程序,编写程序说明书。以上六步中,前两步属程序设计前的准备工作。编程准备工作包括对整个系统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和理解,弄清楚系统要求的全部控制功能,以硬件设计为基础,确定出软件的功能和作用。显然,在建立一个PLC控制系统时,必须首先把需要的I/O数量确定下来,然后按需要确定各种控制动作的顺序和各个控制装置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控制上的相互关系之后,就可进行编程的第二步——分配输入/输出设备。在分配了PLC的输入/输出点、内部辅助继电器、定时器、计数器之后,就可以设计程序框图了。系统的PLC部分程序采用三菱公司提供的GX编程软件编程。程序的主要功能是:控制整机联动、张力系统、变频牵引与收放卷纠偏系统。程序功能分手动和自动两部分。检测工艺设备是否有故障,现场控制条件是否满足。一切正常后,即可启动设备,上位机将设定的参数经PLC的D/A传送给变频器,张力控制器,并将变送器传来的电压信号经PLC传给上位机显示。图4-4中的D0~D3为四个模拟量检测值,经过A/D转换后,送入计算机。D4~D7为四个模拟量输出值,是由上位机设定的参数,经D/A转变而来,去控制张力的大小和电动机转速的值。D5和D7经过比例积分后,限值输出。图4-4部分梯形图3组态软件设计系统选用亚控公司开发的组态王软件。该软件为通用型工业控制软件,对每个控制项目采用人机对话方式进行二次开发,具有开发方式简单,直观高效,运行可靠等诸多优点。其主要开发步骤有:创建工程:为工程创建一个目录以存放与工程有关的文件创建设备并编辑数据库:根据实际工程使用的采集设备建立设备,并在相应的设备中编辑与当前设备有关的变量(1)制作监控画面:制作与工艺过程相象的虚拟现实场景(2)动画连接:以多媒体的形式表达设备的状态(3)编写后台语言:用系统内部程序来完成对被控设备的监控(4)配置系统:设置工程运行时的初始画面、连接采集设备、设置后台命令语言的更新时间(5)保存工程并对其进行编译组态监控画面图4-5系统运行图第五章结论目前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愈来愈追求美的享受,这也促使了国内包装业的迅猛发展。与国外价格昂贵的包装产品相比,国产品的不足点主要体现在成品质量过关率低,生产过程中浪费严重,这与张力控制是密切相关的。本文首先结合国内外张力控制技术发展的现状,以纺织业为例,阐述了研制开发张力控制系统对其产生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再次,根据现有的控制方案,通过对比它们的优缺点,对于张力控制系统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策略,确定能够克服缺点的新型恒张力控制系统。本文的特色:论文在全自动张力控制的理论基础上,采用压阻式压力传感器作为张力检测元件,并采用AD654作为相应的电压频率转换器件,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控制精度;采用PLC作为控制器,使系统方便、灵巧,且价格相对低廉;采用磁粉离合器作驱动元件,使系统控制方便,且控制精度进一步提高。整个系统简单易操作。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小组(三人)不但分工,而且互相配合,互相帮助,在原理一致的基础上,三人就具体的部件,设计出各自不同的方案,在每个人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得到了李老师的指点并解决了许多存在的问题,使系统更趋完善,更加简单、可靠、更加经济。以上是我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对本专业的具体认识和升华,使我真正感到一名设计师或工程师,不但要使系统可靠运行,而且更要如何简单和经济。即将离开这里的我,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保持知难而上的精神。在本次设计中,由于时间短暂,仓促,各种预备工作不完全到位,再加上临场经验与知识水平有限,本系统存在许多有待改进之处,我诚恳地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和修改建议,以便提高我的设计水平。致谢春去秋来,寒来暑往,转眼间在大学的四年就要匆匆而过,在论文完成之际,付出了汗水,也收获了果实。本文的撰写是在刘晖老师的悉心指导和热诚关怀下完成的。刘晖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学识、丰富的科研经验以与对我们无限的关怀,对我顺利地完成论文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也时刻督促我们去学习、去探索。在近一段时间的课题研究工作中,刘老师对我严格要求、悉心教导,这些都将使我终生难忘。在此,向我尊敬的导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四年的大学生活也即将结束了。在这段难忘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我接受了许多老师的悉心教育和同学的极大帮助。我所取得的成绩都与老师的教诲和同学们的帮助分不开的,在此对所有曾经给予我关心和帮助的老师和同学们以与参考文献的作者表示诚挚的谢意。感谢为我毕业论文评阅的各位老师!最后,衷心地感谢各位老师在百忙之中参加我论文的评审工作!参考文献[1]张磊.复合机生产线中的恒张力控制系统.电气自动化2003.(6):23-25[2]陈振翼等.张力控制系统.第1版.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1988[3]王钦若等.推理控制与其在自动卷绕机张力控制中的应用.电气自动化.1999(7):38-41[4]崔红,陈殿青.开卷机的恒张力控制.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6(4):57-132[5]童朝南,纪智,彭开香,董洁.卷取张力控制新方法.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2(8):118-183[6]刘亭.薄膜卷取恒线速度与恒张力控制系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1(4):57-108[7]王春香、王永章、贾延林、黄开榜.精密张力控制系统研制中的几个问题[J].黑龙江自动化技术与应用,1999,4:20-22.[8]沈国红.恒转矩张力控制器在包装机械上的应用[J].包装机械,2002.9:48.[9]黄炯、杨嗣芳、陈振翼.纺织电气自动控制系统[M],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1982.[10]魏中文、张义有.新一代张力控制器[J].中国包装,1998,4(18):68.[11]李福刚、岳佩麟.纺织检测技术与仪表[M].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1992.[12]白旭.压阻式传感器原理与应用[J].仪器仪表用户,2004,5(11):80.[13]黄中原、李青山.张力控制系统中的张力检测技术[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1996,1:29-31.附录ABackground,purposeandsignificanceofthe1.1topics1.1.1subjectbackground

Inindustrialproductioninmanyindustries,suchasmetalprocessing,textile,paper,rubber,chemicalandwireandcableandotherfrequentlyencounteredthewindingcontrolproblems.Theyareusuallytothewoundonthereeldisk,withthematerialorwireunwindingandrewindingtensioncrucialforthequalityoftheproduct,sothetensionintherolldiameterincreasesgraduallyfromthebeginningstagetothefinalstageofthewholeprocessofhowchangetheextentallowedbyaregularface.Thetraditionalwindingmechanicaltransmission,inthiswaynotonlytensionisnoteasytocontrol,andcoaxialtransmissionofthemechanicalwearandtearonthemachineryisveryserious.Itisunderstoodthatforcoaxialtransmissionpartofthemechanicalbasicallyayear,andoftenhadtomaintenance,maintenanceisverytroublesome,notonlyawasteofmanpowerandhighmaintenancecostsandinconveniencetomanycustomers.Especiallyinthetextileequipmentisbasicallyabootmiddleoftheparkingisnotallowed,suchasparkingwillcauseagreatwasteofanaccident,inthiscase,thereisanurgentneedtodevelopatensioncontrolwindingdevicetoreplacethetraditionalmechanicaltransmission.

Tensioncontrolmeanstotensiontheabilitytocontrolwhenthewindingofthestripdevicetobedurable.Thiscontrolanymachinerunningspeedmustbekept,includingacceleration,decelerationandconstantspeedofthemachine.Eveninthecaseofanemergencystop,italsohastheabilitytoensurethatthematerialdoesnothavetheslightestdamage.Thetensioncontrolofthewindingmachinecanbesaidthatthecoreofthemachine,aslongasthestabletensioncontrol,thetensionchangeissmall,itiseasytocontroltheaccuracyofwindingofthewindingmaterialandthebreakagerate.Tensionfluctuationsandchangesthewindingmaterial,especiallythewindingspeedofthedevice,tensioncontrolismoreimportant.Tosolvethisproblem,mostofthemechanicalstructuretoaddavarietyofauxiliaryequipmentortheuseofothertransmissionsysteminordertoachieve.Butitseffectisoftenlessdesirable,buttherearestillequipmentcomplex,costly,difficulttomaintain.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China'smodernindustry,theincreasinglyhighdemandonaccuracy,speedanddegreeofautomation,oneoftheconstanttensioncontrolissueshavebecomemoreprominent.

Now,withthedevelopmentofpowerelectronicstechnology,allkindsoftensioncontrolinvertertechnologyismorematureandhasbeenwidelyusedintheindustrialfield.Duetotheemergenceofvarioustypesofconvertermakesthefieldofindustrialcontrolhasundergoneatremendouschange.Tensioncontrolmeanshasthusbeendeveloped.Atpresent,theconstanttensioncontrolmeansthewindingdevicetensioncontrolsystembecamethefocusofthestudy.

1.1.2researchpurposes

Thepaperwindingpartoftheconstanttensioncontrolduringwindingreelwindingprocessisrolledthequalityofgoods,toensurethatthereelofqualifiedandexcellent.Tensioncontrolaccuracyhasagreatinfluenceonthequalityoftherollmaterial,tensionovertheGeneralAssemblytensiledeformationcausedbyprocessingmaterials;coilingtensionistoosmallwillmakethematerialbetweenthelayersofstressanddeformation,resultinginirregularwindingorsizearenotallowedillsaffectingtheprocessingquality;makethesizeofthetensioninstabilitystripbeating,leadingtounevenmaterialoverlapwindingfailure.Accordingly,inordertoguaranteethequality,efficiencyandreliabilityofproduction,necessarytocompleteasetoffeaturesonthetensioncontrolsystemtoguidetheproductduringprocessing.Thus,tensioncontrol,windingjobhasbecomeacommonunderlyingtechnology.Theroleofthetensioncontrolinthewebisadynamicprocess,tomaintainaconstantwebtensioninhibitiontensionjittercausedbyexternalinterference.

1.1.3researchsignificance

Inmanyindustrialproductionrelatestoawindingapparatus,thetextileindustry,forexampletoillustrateitsmeaning.ThescaleofChina'stextileindustry,isknownasthe"ChinaTextileCity,Shaoxingthereisaconvincingenoughalone.Accordingtostatistics,bytheendof2003,thecityofShaoxingtextileunits56,600,employing59.2millionpeople,includingmorethan3,200textileenterprises,employing38.2millionpeople,53,400individualtextileunits,employing21people.Bythestatisticaldepartment,textileandindustrialenterprisesinth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