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学案_第1页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学案_第2页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学案_第3页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学案_第4页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标解读】1.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及主要观点。2.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3.感受明清时期儒学思想中“提倡个性”、“批判专制”等积极精神的价值。【重难点】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难点:通过对这些思想家主张的学习,分析明清之际儒学发展的特征及主要原因【学习过程】一、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背景政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李贽:(1)思想:①对___________发出挑战,认为存在百姓生活中;②不是“万世之至论”,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写作风格上主张“”。(2)著作:、。(3)评价: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选择题】1、明末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思想核心是:A.维护封建礼教B.主张学以致用C.反对迷信崇拜D.抨击腐朽统治2、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杆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B.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3、李贽反对“存天理,灭人欲”,主张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这从根本上放映A.李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B.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传统道德观念受到冲击C.封建专制统治走向衰落D.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思想已经产生三、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共同生活背景政治:经济:思想:共同政治经历思想批判_____________,主张限制____________,________是决定是非最高机构;反对___________,主张____________。批判_________,提出_________。改革弊政,拨乱反正。提倡。主旨:_________;抨击“________”“__________”;提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是杰出的________思想家。共同之处:共同经济思想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代表作《明夷待访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船山遗书》共同学说清初经世致用之学的推动者历史作用4、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点是:①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②反封建专制③反传统反教条④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5、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的解释正确的是A.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6、宋代的朱熹和明清之际的王夫之在哲学观点上都主张“理”“气”说,他们的根本区别是A.对“理”“气”的解释不同;B.出发点不同;C.指出的社会背景不同;D.世界观不同;四、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及其原因时代思想内容地位原因春秋仁、礼、为政以德要求恢复周礼有保守的一面。战国仁政、舍利取义强调秩序和仁义,在战国大动乱的时代不可能获得重视。秦/秦崇尚法家,实行暴政西汉天人感应、君权神授西汉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经过改造的新儒学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强化中央集权魏晋南北/危机社会动荡;受佛教和道教的冲击宋明理是万物本原、格物致知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儒学家将儒学改造为完备的思想体系,更好地适应统治需要。明清儒学呈现守旧、陈腐的习气;商品经济发展,人们追求个性企图冲破传统儒学的束缚。7、下列反映中华民族写照的言论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②“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A.①②③④B.③②④①C.②①③④D.①②④③8、关于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和明清之际对君主专制的批判思想的评述,正确的是A、都是从本质上否定君主专制B、维护的阶级利益相同C、产生的历史条件相同D、都具有一定的进步性【阅读与思考】(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材料2: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材料3: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南宋)朱熹《行宫便殿奏札》材料4: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明)李贽《藏书卷》(1)据材料1、2,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及其原因。(2)据材料3、4,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二)、材料一: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贡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于虎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

——《礼记·檀弓下》材料二:“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之畜,无失其时,七十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材料三:“天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符),以类合一,天人一也。”“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妾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其尊皆天也”——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四:“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古者天下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1)依据材料一、二说明,两段材料反映了孔子、孟子怎样的政治主张?这些主张为什么在春秋战国时期未被统治者重视?(2)依据材料三、四,两段材料对君主统治的看法有何不同?导致两者看法不同的主要历史原因是什么?(3)中国古代思想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批判地继承,是我们对待古代思想遗产的正确态度。上述材料中所体现的观点,对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借鉴意义?答案:君主专制的强化,封建制度趋于衰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理学、理、儒家经典、孔子不是天生圣人、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真心”、《藏书》、《焚书》、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正统思想,要求平等,发展个性,具有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民主性表格:阶级和民族矛盾尖锐,封建社会危机加深。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自然科学有一定发展,西学东渐,近代科技传入中国。参加过反清斗争君主专制、君权、学校、重农抑商、工商皆本。君主专制、众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循天下之公、孤秦、陋宋、尊重物质运动规律和气一理二学说,唯物共同之处: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强调经世致用;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日知录、历史作用:继承晚明进步思想传统,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专制主义,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创立、发展、受压制、独尊、复兴重新确立正统、受批判批判君主专制、工商皆本、学以致用选择题:CBBDBDBD一(1)孔子主张“以德治民”,在当时诸侯争霸、兼并战争的背景下不可能实现;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2)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李贽提出不以孔子的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认为时代不同了,是非观念也应该发生变化。说明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怀疑和挑战。(3)从西汉到南宋,儒家思想不断丰富完善,逐步确立起统治地位,对维护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起了重要的作用。自明朝以后,逐渐僵化保守,禁锢了人民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二、(1)孔子反对苛政,体现了“以德治民”的政治主张;孟子强调统治者应不夺农时,鼓励农民发展生产,体现了“政在得民”的政治主张。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政局动荡,儒家的这些政治主张不利于争霸的需要,也无助于实现统一,所以被统治者所冷落。(2)董仲舒从“天人感应”的认识出发,主张人民要绝对服从君主专制统治,而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统治极端腐败,猛烈抨击君主专制统治。西汉汉武帝时期,为了适应解决王国问题、巩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必须加强思想统一,所以,董仲舒对儒家学说进行发挥,以其“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的思想为君主专制统治制造理论根据。明末清初,由于封建专制统治的腐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