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因式分解与方程竞赛_第1页
专题四因式分解与方程竞赛_第2页
专题四因式分解与方程竞赛_第3页
专题四因式分解与方程竞赛_第4页
专题四因式分解与方程竞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四因式分解与方程一、基本知识和方法1.因式分解将一个多项式写成一个或几个多项式相乘的形式,称为因式分解。习惯上,我们要求因式分解的结果中的多项式为既约多项式。既约多项式也称为不可约多项式,不能分解为次数更低的多项式的乘积。如果一个多项式能够分解为次数更低的多项式的乘积,那么这个多项式称为可约多项式1。即约多项式的判定依赖于多项式所在的数集。在较小的数集上既约的多项式,在较大的数集上可能是可约的。例如,多项式(x2-2)在整数上是既约的,但是在实数上可以分解为(x+、/2)J/2);多项式(x2+2)在整数与实数上都是既约的,但是在复数上可以分解为(x+i姮)(一*2)。有理系数多项式可以通过提取适当的有理数转化为整系数多项式。在有理数上分解因式,本质上与在整数上分解因式是一样的。在上一节,我们提到了多项式在运算上与整数的相似之处。多项式的因式分解与整数的质因数分解也是非常相似的。多项式中既约多项式的地位与整数中质数的地位是相似的,多项式的因式分解与整数的质因数分解也非常相似。更进一步,整数的质因数分解是唯一的;类似地,在相差一个数的倍数的意义下,多项式的因式分解也是唯一的。上述事实被称为因式分解唯一定理。利用这一定理,我们可以处理一些不太容易处理的问题。考虑多项式(x6-1)的因式分解。先利用立方差公式,然后利用平方差公式,可得:但是如果先利用平方差公式,然后利用立方差与立方和公式,可得:为什么两种方式分解出来的结果不一样呢?如果掌握了因式分解唯一定理,我们就可以确信:X4+X2+1=Q2+X+1)[2一X+1),多项式乘法显然可以验证这一等式,我们也可以通过“拆添项”的技巧来达到同样的目标: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更复杂的例子,考虑多项式115-1)的因式分解。一方面,我们有: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得出:又一次地,我们得出了两个不同的结果。不过根据前面的知识与经验,我们可以确信,Q2+X+1)(X12+X9+X6+X3+1)=Q4+X3+X2+X+1)(X10+X5+1),利用多项式的除法,我们可以算出:与X10+X5+1=(x2+X+1)(X8—X7+X5—X4+X3—X+1),这样我们最终殊途同归:X15一1=(X-1)Q2+X+1)Q4+X3+X2+X+1)Q8一X7+X5一X4+X3一X+1)。这里忽略系数含有公因子的整系数多项式。习惯上,这类多项式的因式分解要求提取系数的公因数。这是1978年全国数学联赛的一道赛题,后来又被一位教授用作对研究生的考题i。得出最后的结果,一方面需要因式分解唯一定理这一知识,另一方面还需要证明多项式Q8—x7+x5—x4+x3-X+1)是既约的2,这是不太容易的。因式分解的理论就介绍到这里,下面我们来重点介绍因式分解的方法。除了在中学课本中介绍的方法之外,因式分解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十字相乘法;其中,又以含有字母系数的十字相乘法最易被忽视,而这一方法在初等数学问题中有非常广泛与重要的应用。整数系数的二次三项式的十字相乘,在求解一元二次方程中使用频率非常高,这里我们就不赘述了。下面,我们从二元二次六项式开始。考虑多项式x2+2xy-3y2+3x+y+2的因式分解,基本的方法分为三个步骤:首先选取主元x,将多项式整理为关于x降幕排列的形式:x2+(2y+3)x-Qy2-y-2),然后分解“常数项”:x2+(2y+3)x-(3y+2)(y-1),最后利用十字相乘进行分解,得:(x+3y+2)[x-(y-1)],即(x+3y+2)(x—y+1)。这一方法同样适用于三元齐二次多项式。例如:x2-6xy+9y2-5xz+15yz+6z2。首先关于x降幕排列:x2-(6y+5z)x+(9y2+15yz+6z2),然后分解“常数项”:x2-(6y+5z)x+3(3y+2z)(y+z),最后十字相乘:(x-3y-2z)(x-3y-3z)。即使多项式的次数超过二次,但是只要有一个字母的最高次数恰好为二次,这一方法就很有可能成功。下面我们再来看两个较复杂的例子。考虑多项式(a2b-ab2+a2c-ac2-3abc+b2c+bc2)的因式分解。这个三元多项式并不是齐二次的,但是其中每一个字母的次数都不超过二次,因此可以选择a作为主元进行降幕排列,然后分解:再看一个例子:(ax+by+ay)2+(bx-ay)(ax+by+ay)+(bx-ay)2再看一个例子:这是一个更复杂的四元四次多项式,但是将其中的a与b看作是字母系数,将这个多项式整理为关于x与y的齐二次多项式,十字相乘的方法仍然奏效:.因式定理因式分解与方程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利用因式分解来解一元二次方程是使用频率非常高的解法。反过来,利用方程也可以帮助因式分解。事实上,我们有:因式定理:设f(x)是一个多项式,x=a是方程以x)=0的一个解,那么多项式f(x)有因式何以利用爱森斯坦(Eisenstein)判别法来证明这一多项式是既约多项式;另外,这一多项式是分圆多项式而分圆多项式在有理数范围内都是既约的。

(x-a)下面,我们用两种方法来证明这一定理。设f设f(x)=xaxi=axn+axn-1+L+ax+ai n n-1i=0。,其中n“+,an,Ka「a。都是预先给定的数,贝Uf(a)=aan+aan-1+L+aa+a。n n-1因为f(a)=0,所以根据公式an—bn=(a—b)^an-1+an-2b+L+abn-2+bn-1),对于每一个i=1..n,axi-aai=a(x-a)(xi-1+xi-2a+...+xai-2+ai-1),ii即(x-a)|(axi-aai),因此(x-a)即f即f(x)有因式i(x-a)我们用多项式的带余除法给出另一种证明。设多项式 f(x)除以(x-a)的商式为g(x),余式为Nx),即f(x)=(x-a)g(x)+Nx),则多项式“x)的次数低于除式(x-a)的次数,即心)实际上是一个数,设为u。因此f(x)=(x-a)g(x)+u,在上式中代入x=a,得f(a)=(a-a)g(a)+u=u,因此有f(x)=(x-a)g(x)+f(a),而f(a)=0,所以f(x)=(x-a)g(x),即〃x)有因式(x-a)。根据这一证明,我们可以得到因式定理的一个推广:余数定理多项式f(x)除以(x-a)所得的余数等于f(a)。当我们需要计算一元多项式中,一个多项式除以一个一次多项式的余式时,余数定理提供了可能更为快捷的计算方法。因式定理用于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有两个比较重要的应用:一个是进行高次多项式——特别是三次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另一个是对称多项式的因式分解。下面我们通过几个例子,主要介绍利用因式定理因式分解一元三次方程。多项式Q+2x—1)在整数范围内是既约的,但是在实数范围内可以分解。一种方式是利用因式定理,先求解一元二次方程x2+2x-1二0的两根分别为x=-1+2,x=-1- \.' 2,因此x2+2x-1= Cx +1+42)C+1-<2);另一种方式就是利用配方与平方差公式:x2+2x-1=(x+1)2-2=(x+1+姮)x+1-<2)。当多项式的次数增加到三次时,配方的方法就无法奏效了。例如多项式x3-7x-6,我们无法进行配方以利用平方差公式,但是此时因式定理仍然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当x--1时,多项式的值为零,因此(x+1)是这个多项式的一个因式,即x3-7x-6=(x+1)Q-x-6)=(x+1)(x+2)(x-3)。在这里,观察到x=-1是这个多项式的一根并不完全依靠运气。事实上,我们有:定理(多项式的有理根)设有理数q=L其中/eZ、keZ+、(l,k)=1;k多项式f(x)=£axi-axn+axn-1+L+ax+a,其中neZ+,a,Ka,a都是整数。i n n-1i=0如果f(q)=0,那么l|a。且k\an。这一定理说的是,如果一个整系数多项式有有理根,那么将这个有理数写成既约分数的形式后,分子一定整除常数项,分母一定整除多项式最高次项的系数。对多项式Q―7x-6)应用这一定理,可以得出:使这个多项式的值为零的有理数,其分母一定整除最高次项系数1,其分子一定整除常数项。即这些有理数一定都是整数,并且都是-6的因数,因此可能的数只有±1、±2、±3与±6。根据这一定理,任意给定一个整系数多项式,可以列出这个多项式所有可能的有理根,然后依次进行验证。一旦确定一根,根据因式定理,就可以确定一个一次因式。继而利用多项式除法确定另一个因式,然后继续分解这个因式即可。试有理根的这个方法,能够解决相当数量的一元整系数高次多项式的因式分解问题。但是,当多项式没有有理根时,这一方法就无能为力了。例如上一节给出的多项式Q+x2+1)。这个多项式的有理根只可能是1或-1,分别代入验证,可以确认都不是多项式的根。结论就是这个多项式没有有理根,因此在有理数范围内也没有一次因式。事实上,x4+x2+1=Q+x+1)Q-x+1),在整数范围内,它恰有两个二次因式。当多项式的系数与常数项中含有无理数时,上面所说的试有理根的方法就不存在了。但是只要我们能够找到多项式的无理根,一样可以利用因式定理来分解因式。例如多项式Q+3x-8\;5),观察到当x=行时,多项式的值为零,因此(八5)。+3x-8V5),利用多项式的除法可得x3+3x-8芯=Q-0)(2+<5x+8),其中,二次三项式Q+芯x+8)的判别式小于零,在实数上是既约的。在这个例子中,运用“拆添项”的技巧,也不是不能直接进行因式

分解:但是观察出多项式Q+3x-8石)有一根<5应该比找到上述的“拆添项”容易一些。F面我们来看一个复杂一点的例子,考虑多项式

x3+Q+")x2-(4-5")x+7-V7。现在,需要有欧拉一般的直觉,才能找到正确的“拆添项”;似乎需要比欧拉更敏锐的直觉,才能找到多项式的一根,以便因式定理能够发挥作用。在这里,试有理根的方法通过另一种方式发挥作用,提供一些找到无理根的可能。注意到多项式的系数与常数项,都具有m+n币的形式,其中m,neZ。我们将这类数全体构成的集合记为Z[3],Z[6]具有与整数类似的性质。类比对整系数多项式试有理根的方法,我们先将常数项7r7在z[%7]上分解:±1、±x-'17、±(.7±1、±x-'17、±(.7-1)与这样我们得到7-6在Z[C7]中共有八个因数:±(7八万)。依次试算,当x二1仆7时,多项式的值为零,因此有(-1+7))[x3+Q+7))x2-(4—5s)x+7-币]利用多项式除法可以算出一元二次方程x2+4x+6=0的两解为L2土"'7x3=-2士空士因此x33+Q+7))x2-(4-5<7)x+7-、7

=(.i+耳:x+4+亭+应卜+4-丹+"1i2人2 ).韦达定理韦达定理是描述一元方程根与系数关系的定理。考虑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设这个方程有两个实数根a与P,那么根据因式定理,可以得出ax2+bx+c=a(x-a)(x-P),b将等式右边乘开,比较两边系数,可得Ja+P=-—将等式右边乘开,比较两边系数,可得Jap=-a这个关系就是一元二次方程韦达定理的内容3。进一步地,考虑一元三次方程ax3+bx2+cx+d=0,设这个方程有三个实数根a、P与y,根据因式定理可以得出ax3+bx2+cx+d=a(x-a)(x-P)(x-y),ba+P+y=--a比较两边系数,可得!比较两边系数,可得!aP+Py+ya=—aaPy=-—a这就是一元三次方程的韦达定理。类似地,可以得到一元〃次方程的韦达定理。利用韦达定理,我们可以简化一些问题的计算。例如,已知方程3x2+5x-4k=0的一根是-2,求k的值与另一根。我们可以先将-2带回方程中,解出k,然后再求解一元二次方程得到另一根。但是利用韦达定理,我们可以直接得出另一根为1,继而得3出k=1,计算简便许多。23事实上,当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解时,韦达定理对于两个复数根仍然成立。又例如,已知a与P是一元二次方程2x2r.5=0的两根,求a3+P3值。如果先求解方程得出a,匹产,再代入a3+P3中,计算将非常麻烦。但是利用韦达定理,我们有a3+p3=(a+B)-3aB(a+0)5i(1i242J31韦达定理的逆定理也是成立的:定理(韦达定理逆定理)当实数a与0满足a+0=p且ap=q时,a与0是方程x2-px+q二0的两根。将a+0=p与ap=q代入方程x2-px+q=0中,有x2-(a+0)x+a0=0,分解因式(x-a)(x-0)=0,因此a与0是方程x2-px+q=0的两根。相对于韦达定理,其逆定理更常用。例如,已知实a、b与c满足a+b+c=ab+bc+ca=3,我们可以得到a+b=3—c,ab=3一(a+b)c=c2-3c+3,因此,a与b是一元二次方程x2-(3-c)x+(c2-3c+3)=0的两根,因此这个方程的判别式a必然大于零。然而,所以A=0,即c=1,继而可以求得a=b=c=1。二、典型例题:例1.4(2006复旦保送推优)下列各式能否在实属范围内分解因式?若能,请做出分解;若不能,请说明理由.(1)x+1(2)x2+x+1(3)x3+x2+x+1(4)x4+x3+x2+x+1例2.已知x=-一二,求。x3+4x2+x+9的值2+*:3例3.(2008浙江)设a,b,c,d为非负实数,满足--a--=——---=——c--=一:——,b+c+da+c+da+b+da+b+c4此题背景参见阅读材料一一分圆多项式。

a+bb+cc+dd+a则 7+ 7+ 7+ =。c+da+da+bb+c例4.(2003北京市高一竞赛题)已知正整数x,J满足町+x+>=71,x2y+町2=880,求x2+y2的值。例5.解方程4;XZ7+4;』=3。例6.已知a,b,ceR,求方程3x+a+《x+b+3x+c=0的实数解例7例7.求值:3:1+233.1二「33\333丫3aa2+2a-1)=0例8.当实数a取何值时,关于x的方程x3-(a+7)x2+(9a+5)x—(1)没有实数解;(2)有且仅有一个实数解;(3)有且仅有两个实数解;(4)有三个实数解。例9.已知x3+ax2+bx+c=0的三个根分别为a,b,c,并且a,b,c是不全为零的有理数,求a,b,c的值.8(x3+y3+z3)=73,例10.解方程组<2(x2+y2+z2)=3(xy+yz+zx),xyz=1.习题.解方程%:x+9-x--4-13.(06年上海交大)设k>0,解方程x3+2kx2+k2x+9k+27-0..(复旦)在实数范围内求方程410+x+4,7―x-3.x2+y2-a2+2.已知方程组1 11 恰有两组解,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一十—二aI xy5.(2007浙江)设a,b,c为方程x3-kj-k2-0的根(勺+k2丰1),.(用/勺表示结果)x+y+z-0,的有理数解(x,y,z)的个数为.方程组<xyz+z-0,xy+yz的有理数解(x,y,z)的个数为xy=2x+y-1.解方程组<yz=2z+3y-8zx=4z+3x-8xy=z-x-y.求所有满足方程组<xz=y—x—z的三元实数组(x,y,z).yz=x-y-z阅读材料:分圆多项式。在复数域内,方程x=1的根称为n次单位根,其中n£Z+。设己n为一个n次单位根,则有&n=r(cos0+isin0)o根据棣莫弗公式,有工:r根据棣莫弗公式,有工:rn(cosn0+isinn0),即rn(cosn0+isinn0)=1,因此r=1且n0一定是2人的整数倍。2k冗设n0=2k兀,其中k£Z,则0= n2k兀,..2k兀因此有s=cos +isin ,其中k£Zonn n容易看出,由上式表示的不同的&容易看出,由上式表示的不同的&n的值只有n个,即复数域上,恰有n个n次单位根。设2 ,2兀..,2兀mk=cosk——+isink——5,其中k=0,1,..,n—1,己k恰为辐角在[0,2冗)中的n个n次单位根,它们的辐角都是——的整数倍。在复平面上,它们构成单位圆的内接正n边形。nn个n次单位根关于乘法构成n元循环群。其中,有一些单位根是这个循环群的一个生成元,但是另一些不是。例如,x3=1的复根有三个,分别为530=1,53=-2+i¥与与厂-2-i彳,(33=习惯上«(33==1=S30,因此,自1是三次单位根循环群的生成元。同理可以验证,自2也是三次单位根循环群的生成元,但是自不是。自k中的k表示上标,而不是乘方。n又例如,X4=1的复根有四个,分别为自0—1,己1=i,己2=-1,自3——i,

4 4 4 4其中,i1=i,i2=-1,i3=-i,i4=1,(-i)=-i,(-i»=-1,(-i)3=i,(-i)4=1,因此己1与己3都是四次单位根循环群的生成元;但是,44(-1)=-1,(-1>=1,(-1)=-1,(-1%=1,因此己2不是四次单位根循环群的生成元,己0也不是。44n次单位根循环群的生成元称为本原n次单位根(n£Z+)。TOC\o"1-5"\h\z形式上,如果记己n=己0―1,那么,&k是本原n次单位根当且仅当(k,n)=1。例如,在四次单nn n位根中,己1=i,彳2=-1,自3=-i,彳4=彳0—1,

4 4 4 4 4=1,(2,4)=2,(2,4)=1,(4,4)=4,所以己2与己4不是本原四次单位根,己1与己3是本原四次单位根。44 44直观上,n次单位根是本原n次单位根,当且仅当它不是任意低于n次单位根。还是以四次单位根为例,&0—1是方程X1=1的解是一次单位根,&2=-1是方程X2=1的解是二次单位根,因此它们都不44是本原四次单位根。在这里我们可以注意到,形式上,n次单位根的上标与下标约去一个公因子后,得到的新单位根跟原单位根相等。例如,&1=-1=&2。2 4根据上面的讨论,本原n次单位根共有平(n)6个,分别记为令多项式,,6①(n)是欧拉函数,表示与n互质的不超过n的正整数的个数。

①n(x)称为n次分圆多项式,其中n是不小于2的整数;特别地,①]"X—1。①n(X)的任何一个复数根,都是n次单位根循环群的生成元,通过乘方就可以在复平面上n等分单位圆。注意,n次分圆多项式不一定是n次的。形式上,,则①(x)=n(x3)TOC\o"1-5"\h\zn n(j,n)=1我们可以求得一些分圆多项式:当n=1时,,11,,1。是本原1次单位根,①1二X-1;当n=2时,&1=-1,51是本原2次单位根,①=x+1;2 2 2,—° ,匕 1,…3一匕—1 .V3口一L一。斗,、皿当n—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