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大纲_第1页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大纲_第2页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大纲_第3页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大纲_第4页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大纲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大纲(供三年制临床、全科、麻醉专业使用)前言课程目标:《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是临床医学、全科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通过免疫学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免疫应答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与免疫有关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免疫诊断和疾病的特异性防治等;通过医学微生物学和人体寄生虫学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常见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实验室检查法以及防治原则.同时,使学生认识人体与病原生物、感染与免疫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无菌观念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为学习有关医学基础课、临床医学及预防医学课程打下基础。考核内容与方式:考核内容主要涉及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内容中要求掌握和熟悉的内容(占90%以上)。理论考试占总评成绩80%(闭卷、笔试);实验考查占10%(考勤、实验报告);平时考查占10%(考勤、课堂提问、作业).教学要求:本大纲教学内容按三级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教师应精讲,使学生理解、牢记,并能联系实际加以应用;熟悉的内容,教师应重点讲授,使学生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抓住重点;了解的内容,教师可概括讲解,使学生有一般理解和认识。本大纲按新修订教学计划及新版专科教材编写,总学时为9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72学时,实验教学18学时。教学内容绪论(2学时)教学目标1.掌握现代免疫的概念、免疫的基本功能;微生物的概念与分类。2.熟悉免疫系统组成;免疫器官的组成与功能。3.了解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与与人体寄生虫学发展简史;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免疫与医学免疫学概述(0.5学时)第二节病原生物学概述(0.5学时)附:免疫学讲授内容简介;免疫器官(1学时)第一篇免疫学基础第一章抗原(2学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抗原的概念、特性;抗原特异性;医学上重要的抗原及其意义。2.熟悉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抗原的分类。3.了解共同抗原与交叉反应;超抗原的概念及意义。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抗原的概念与分类(0.5学时)第二节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0.5学时)第三节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1学时)第二章免疫球蛋白与抗体(2学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抗体、免疫球蛋白的概念;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2.熟悉免疫球蛋白基本结构、功能区及其功能;各类免疫球蛋白特性及免疫功能。3.了解免疫球蛋白的抗原特异性;人工制备抗体的类型.二、教学内容概述:抗体、免疫球蛋白的概念(0.2学时)第一节免疫球蛋白的结构与类型(0。5学时)第二节各类免疫球蛋白特性及功能(0.5学时)第三节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0。5学时)第四节免疫球蛋白的抗原特异性(0.3学时)第五节人工制备抗体的类型第三章补体系统(2学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补体的概念及生物学功能。2.熟悉补体的组成、命名及理化性质;补体两条激活途径及特点。3。了解补体的异常。二、教学内容第一节补体系统概述(0.5学时)第二节补体系统的激活与调节(1学时)第三节补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0.5学时)第四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2学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概念。2.熟悉HLA复合体的基因组成及遗传特征;HLA的结构、分布与功能。3.了解HLA在医学上的意义。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0。5学时)HLA的结构、分布与功能(1学时)HLA的遗传特征HLA在医学上的意义(0。5学时)HLA的鉴定第五章免疫系统——免疫细胞(2学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T细胞、B细胞主要特点及功能;细胞因子的概念及种类。2。熟悉免疫细胞的概念及种类;T细胞的亚群及功能;NK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的特点及功能;细胞因子的生物学功能。3。了解T细胞、B细胞来源、分化与分布;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免疫细胞(1。5学时)细胞因子(0.5学时)第六章免疫应答(4学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及其意义。2.熟悉免疫应答的概念、类型及基本过程;体液免疫的概念及其生物学效应;细胞免疫的概念及生物学效应。3.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的过程;免疫耐受的概念及意义;免疫应答的调节。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0。5学时)第二节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1。5学时)第三节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1。5学时)第四节免疫耐受(0.5学时)第五节免疫调节第七章超敏反应(4学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超敏反应的概念与分型;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及防治原则。2.熟悉Ⅱ、Ⅲ、Ⅳ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及各型超敏反应的常见疾病.3.了解其他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二、教学内容超敏反应的概念与分型(0。5学时)第一节I型超敏反应(1学时)第二节Ⅱ型超敏反应(0.5学时)第三节Ⅲ型超敏反应(1学时)第四节Ⅳ型超敏反应(0.5学时)第五节四种类型超敏反应的比较(0.5学时)第九章免疫学的临床应用(理论2学时,实验4学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人工自动和人工被动免疫法的概念、特点、用途;计划免疫的概念、程序、常用生物制品及注意事项。2.熟悉凝集反应、沉淀反应、免疫标记技术的概念,常用方法及用途;细胞免疫检测的原理及方法。3.了解过继免疫法的特点与制剂;免疫增强剂和免疫抑制剂。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免疫学防治(1学时)第二节免疫学诊断(1学时)实验内容实验一免疫学实验(一)(2学时)1.免疫器官(胎儿胸腺、腔上囊、淋巴结)展示2.补体溶血试验(操作)3.豚鼠过敏试验(示教或观看电教片)实验二免疫学实验(二)(2学时)凝集试验:玻片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操作、示教)沉淀试验:双向琼脂扩散试验、单向琼脂扩散试验(、示教)3.免疫标记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胶体金标记技术(操作、示教)4.细胞免疫的测定: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E—花环试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示教)5.常用生物制品展示第二篇医学微生物学第十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理论2学时,实验2学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结构的不同及其意义;荚膜、芽胞、鞭毛、菌毛的概念及其医学意义。2.熟悉细菌的大小和基本形态;细胞壁的功能;细菌核蛋白体、质粒的特性及功能。3.了解细菌细胞膜的特性与功能;细菌的形态检查法。二、教学内容细菌的大小与形态(0.5学时)细菌的结构(1学时)细菌的形态检查法(0.5学时)实验内容实验三细菌形态学检查(2学时)1。油镜的使用与保护(操作)2.细菌的基本形态、特殊结构观察(示教)3.细菌涂抹标本的制作(操作)4.革兰染色法(操作)第十一章细菌的生理(2学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细菌合成代谢产物及其在医学上的重要意义。2.熟悉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现象;细菌分解代谢产物及其检查法(糖发酵试验、靛基质试验、硫化氢试验).3。了解细菌的繁殖方式和速度;常用培养基种类、人工培养的细菌的意义。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细菌的生长繁殖(0。5学时)第二节细菌的人工培养(0。5学时)第三节细菌的代谢产物及意义(1学时)第十二章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理论2学时,实验2学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消毒、灭菌、防腐、无菌及无菌操作的概念.2。熟悉热力杀菌法、紫外线及电离辐射杀菌法、滤过除菌法;常用消毒剂的种类及其对微生物的作用,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3.了解细菌在自然界(土壤、水、空气)的分布及意义。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细菌的分布(0.5学时)消毒与灭菌(1。5学时)三、实验内容实验四细菌人工培养、细菌分布检查及消毒灭菌法(2学时)1.常用培养基制备及培养基种类(示教)2.常用培养基的接种法与培养(示教、操作)3.细菌培养物性状观察(示教)4.细菌分解代谢产物的检查法(细菌生化反应检查法)(示教)5.细菌分布检查(空气、水、土壤、手指皮肤、咽喉部等处)(操作)6.消毒与灭菌法(紫外线杀菌试验、化学消毒剂抑菌试验、抗生素敏感试验、煮沸消毒试验、高压灭菌器简介)(示教)第十三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1学时)一、教学目标1.熟悉L型细菌、毒力变异、耐药性变异;细菌变异的物质基础;细菌变异的实际意义。2.了解细菌的变异机制。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细菌的变异现象(0。5学时)第二节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第四节细菌变异的机制第五节细菌遗传变异的实际应用(0.5学时)第十四章细菌的感染和免疫(3学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毒力的概念、侵袭力的概念,细菌内毒素和外毒素的主要区别.2.熟悉构成毒力、侵袭力的因素;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特点及其组成;特异性免疫的概念、特点及其组成(细胞外菌感染的免疫,对外毒素的免疫,胞内菌感染的免疫);菌血症,毒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的概念.3.了解侵入的数量、侵入的门户;感染的概念、感染的来源、感染途径、感染的类型。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细菌的致病性(2学时)第二节机体的抗菌免疫(0.5学时)第三节感染的来源与类型(0.5学时)第十五章球菌(2学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葡萄球菌、链球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2。熟悉葡萄球菌、链球菌形态、染色及分类;葡萄球菌肠毒素及其所致食物中毒的特点;抗“O”试验原理及意义;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的形态、染色及所致疾病;淋病奈瑟菌的形态染色、传播途径及所致疾病。3。了解病原性球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二、教学内容第一节葡萄球菌属(0.8学时)第二节链球菌属(0.5学时)第三节肺炎链球菌(0.2学时)第四节奈瑟菌属(0.5学时)第十六章肠道杆菌(理论2学时,实验2学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志贺菌属、沙门菌属的致病因素和所致疾病;肥达反应的原理及结果分析。2.熟悉肠道杆菌的共同特性;大肠杆菌、志贺菌属、沙门菌属在肠道鉴别培养基上菌落的性状;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致病因素及所致疾病;肠道致病菌分离鉴定程序。3.了解肠道杆菌的微生物检查标本采取及其注意事项;肠道杆菌所致疾病的防治原则;变形杆菌特性、致病性。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0.5学时)第二节埃希菌属(0.2学时)第三节志贺菌属(0.3学时)第四节沙门菌属(1学时)第五节其他肠道杆菌三、实验内容实验五病原性球菌及肠道杆菌检查(2学时)1.病原性球菌检查(球菌形态观察、葡萄球菌和乙型链球菌培养物观察、血浆凝固酶试验、抗“O”试验)2.肠道杆菌检查(观察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革兰染色标本;肠道杆菌分离鉴定程序;肠道杆菌生化试验结果;肥达反应结果示教)第十七章弧菌属与弯曲菌属(1学时)一、教学目标熟悉霍乱弧菌的生物学特性、分型、致病因素、所致疾病、标本采集及防治原则;副溶血性弧菌的分布、培养特性及所致疾病;空肠弯曲菌、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性。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弧菌属(0.5学时)第二节弯曲菌属(0。5学时)第十八章厌氧性细菌(1学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破伤风杆菌的感染条件、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破伤风的特异性防治原则。2.熟悉破伤风杆菌和肉毒杆菌的生物学特性;产气荚膜杆菌形态、染色性、特殊结构、培养特性、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肉毒毒素引起食物中毒的特点及防治原则。3.了解无芽胞厌氧菌的种类、分布、特点。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厌氧芽胞梭菌属(1学时)第二节无芽胞厌氧菌第十九章分枝杆菌属与放线菌(2学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核分枝杆菌致病因素与所致疾病,原发感染与继发感染的特点.2.熟悉机体对结核杆菌的免疫特点;结核菌素试验(OT试验)的原理及用途,结核病的特异性预防方法。麻风分枝杆菌的形态染色性、所致疾病。3.了解分枝杆菌的实验室检查方法。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结核分枝杆菌(1学时)麻风分枝杆菌(0.5学时)放线菌属(0。5学时)第二十章动物源性细菌(1学时)一、教学目标1.熟悉布氏菌的形态、染色性、培养特性,致病因素、所致疾病及特异性防治原则;炭疽杆菌的形态、特殊结构、染色性、培养特性,致病因素、所致疾病及特异性防治原则;鼠疫耶尔森菌的形态、染色特性,致病因素、所致疾病及特异性防治原则。2.了解动物源性细菌的实验室检查方法.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布鲁菌属(0.5学时)第二节耶尔森菌属第三节炭疽芽胞杆菌(0.5学时)第二十一章其他致病菌(理论1学时,实验2学时)一、教学目标1.熟悉白喉棒状杆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因素及所致疾病,免疫特点、锡克试验的原理及用途,白喉的特异性防治原则。2。了解流感嗜血杆菌形态、染色性、培养特性及致病性;百日咳鲍特菌形态、染色性、致病性及特异性预防;铜绿假单胞菌形态、染色性、色素、致病性;嗜肺军团菌的致病性。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白喉棒状杆菌(0。5学时)第二节流感嗜血杆菌(0.5学时)第三节百日咳鲍特菌第四节铜绿假单胞菌第五节嗜肺军团菌三、实验内容实验六其他病原性细菌的检查(2学时)1。镜下观察下列细菌形态及染色性(霍乱弧菌、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布鲁菌、鼠疫耶尔森菌、炭疽杆菌、白喉棒状杆菌、百日咳鲍特菌等)(示教)2.结核病人痰标本直接涂片抗酸染色法查抗酸菌(操作)第二十二~二十三章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和螺旋体(2学时)一、教学目的1。掌握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的定义。2.熟悉钩端螺旋体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3.了解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的生物学特性、主要种类及所致疾病。二、教学内容第二十二章支原体(0。5学时)第二十三章立克次体(0。5学时)第二十四章衣原体(0。5学时)第二十五章螺旋体(重点介绍钩端螺旋体和梅毒螺旋体)(0.5学时)第二十四章真菌(2学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真菌的定义。2.熟悉真菌的生物学特性、主要致病性真菌和所致疾病.3.了解常见污染性真菌的的种类,真菌毒素与食物中毒;真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真菌的生物学特性(0.5学时)致病性与免疫性(0。5学时)常见病原性真菌(1学时)实验室检查及防治原则第二十五章病毒的生物学特性(2学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病毒的概念及基本特性;病毒的结构、化学组成及其作用。2。熟悉病毒的大小与形态,病毒的增殖方式及过程,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3.了解病毒生物合成的基本步骤、病毒复制的异常现象,病毒的干扰现象及其意义,病毒的变异现象,病毒的分类。二、教学内容病毒概述:病毒的概念及特点(0.5学时)第一节病毒形态与结构(0。5学时)第二节病毒的增殖(0.5学时)第三节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0。5学时)第四节病毒的变异第五节病毒的分类第二十六章病毒感染与免疫(1学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干扰素的概念、种类及其生物学活性。2.熟悉病毒的感染方式与途径;病毒的感染类型;抗病毒免疫(细胞免疫保护作用,体液免疫的保护作用)。3.了解病毒的致病机制。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病毒的感染方式(0.5学时)第二节病毒致病机制第三节病毒感染类型(0。5学时)第四节抗病毒免疫第二十七章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1学时)一、教学目标1.熟悉病毒标本的采集与送检原则;双份血清测定特异性抗体的临床意义;病毒感染的特异性预防。2.了解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病毒的分离培养与鉴定。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0.5学时)第二节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0。5学时)第二十八章呼吸道病毒(1学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流行性感冒病毒分型、分亚型的依据,抗原性变异与流感流行的关系。2.熟悉流行性感冒病毒、麻疹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特异性预防。3.了解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冠状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流行性感冒病毒(0.5学时)第二节麻疹病毒(0。3学时)第三节冠状病毒(0.2学时)第四节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第二十九章肠道病毒(1学时)一、教学目标1。熟悉肠道病毒共同特性;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致病性、免疫性及特异性预防.2.了解肠道病毒的种类;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致病性;腹泻病毒致病性。二、教学内容第一节脊髓灰质炎病毒(0.5学时)第二节柯萨奇病毒与埃可病毒(0.5学时)第三节轮状病毒第三十章肝炎病毒(2学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乙型肝炎病毒的三种抗原成分,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系统检测在临床诊断上的意义.2.熟悉甲型和乙型肝炎病毒的形态、大小、核酸类型、传染源、传播途径、致病性及防治原则。3.了解机体对乙型肝炎病毒的免疫性、乙型肝炎病毒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致病性。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甲型肝炎病毒(0。5学时)第二节乙型肝炎病毒(1学时)第三节丙型肝炎病毒(0.5学时)第四节其他肝炎病毒第三十一~三十二章逆转录病毒、虫媒病毒(2学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传播媒介、传染源、传播途径及特异性预防。2.熟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汉坦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3.了解登革热病毒、新疆出血热病毒的传播途径和致病性,二、教学内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学时)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0.5学时)登革病毒汉坦病毒(0。5学时)第三十三~三十四章疱疹病毒、其他病毒(理论2学时,实验2学时)一、教学目标熟悉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致病性;狂犬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及防治原则。了解疱疹病毒共同特性、实验室检查和防治原则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单纯疱疹病毒(1学时)第二节EB病毒(0.5学时)第三节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其他病毒第四节巨细胞病毒狂犬病毒(0.5学时)人乳头瘤病毒三、实验内容实验七病毒及其他微生物实验(2学时)1.病毒电镜照片(流感病毒、腺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轮状病毒、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传染性软疣病毒、乳多空病毒)2.镜下示教(狂犬病毒包涵体、回归热螺旋体、梅毒螺旋体、钩端螺旋体、白假丝酵母菌、新生隐球菌、青霉菌菌丝和孢子等)3.流感病毒的分离培养与鉴定(示教)4.鸡胚各部位的观察及鸡胚尿囊腔接种法(示教)5.病毒的细胞培养管观察(示教)6.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测定(操作)第三篇人体寄生虫学第三十五章总论(2学时)一、教学目的1、掌握寄生虫学的基本概念;寄生虫与宿主相互关系。2、熟悉寄生虫病实验诊断;流行环节;防治原则.3、了解机体对寄生虫感染的免疫特点。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寄生虫与宿主(1学时)第二节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0.5学时)第三节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0.5学时)第三十六章线虫(4学时)一、教学目的1、掌握似蚓蛔线虫形态、致病、流行、防治;蠕形住肠线虫形态、致病、流行、防治;两种钩虫形态、致病、流行、防治。2、熟悉似蚓蛔线虫、蠕形住肠线虫、钩虫、毛首鞭形线虫、丝虫生活史;毛首鞭形线虫形态、致病、流行、防治;两种丝虫形态、致病、流行、防治。3、了解似蚓蛔线虫、蠕形住肠线虫、钩虫、毛首鞭形线虫、丝虫、旋毛形线虫的实验诊断。二、教学内容概述(0.5学时)似蚓蛔线虫(1学时)毛首鞭形线虫(0。5学时)蠕形住肠线虫(0.5学时)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1学时)班氏吴策线虫和马来布鲁线虫(0。5学时)第三十八章吸虫(理论2学时,实验2学时)一、教学目的熟悉华支睾吸虫、布氏姜片吸虫、卫氏并殖吸虫、斯氏狸殖吸虫、日本血吸虫形态、致病、流行、防治。了解华支睾吸虫、布氏姜片吸虫、卫氏并殖吸虫、斯氏狸殖吸虫、日本血吸虫生活史及实验诊断。二、教学内容概述(0。5学时)华支睾吸虫(0.5学时)布氏姜片吸虫并殖吸虫(0.5学时)日本血吸虫(0。5学时)三、实验内容实验一线虫、吸虫(2学时)1。镜下观察蛔虫卵、钩虫卵、蛲虫卵、鞭虫卵、华支睾吸虫虫卵、布氏姜片吸虫虫卵、卫氏并殖吸虫虫卵、日本血吸虫虫卵的形态。(示教)2。镜下观察蛔虫唇瓣、两种钩虫口囊及交合伞、蛲虫成虫染色标本、两种丝虫微丝蚴染色标本、旋毛虫幼虫囊包染色标本、卫氏并殖吸虫囊蚴、日本血吸虫毛蚴及尾蚴的形态。(示教)3。用放大镜观察华支睾吸虫、布氏姜片吸虫、卫氏并殖吸虫、斯氏狸殖吸虫、日本血吸虫成虫卡红染色标本(注意口、腹吸盘的大小、位置及距离,子宫、卵巢、睾丸的位置、排列及分支特点)。(示教)4.用肉眼观察似蚓蛔线虫、钩虫、蠕形住肠线虫、毛首鞭形线虫成虫及病变瓶装标本;华支睾吸虫、布氏姜片吸虫、卫氏并殖吸虫、日本血吸虫成虫、中间宿主及病变标本。(示教)5.观看寄生虫教学光盘(线虫、吸虫部分).第三十九章绦虫(2学时)一、教学目的1、掌握链状带绦虫形态、致病、流行、防治;棘球蚴的形态结构、致病。2、熟悉肥胖带吻绦虫形态、致病;链状带绦虫、肥胖带吻绦虫、细粒棘球绦虫生活史。3、了解链状带绦虫、肥胖带吻绦虫、细粒棘球绦虫的实验诊断。二、教学内容概述链状带绦虫(1学时)肥胖带绦虫(0.5学时)细粒棘球绦虫(0.5学时)第四十~四十二章医学原虫概述、阿米巴、鞭毛虫(2学时)一、教学目的掌握溶组织内阿米巴、阴道毛滴虫形态、致病、流行、防治。熟悉杜氏利什曼原虫、蓝氏贾第鞭毛虫形态、致病、流行、防治.结肠内阿米巴形态;溶组织内阿米巴、阴道毛滴虫、杜氏利什曼原虫、蓝氏贾第鞭毛虫生活史。3、了解溶组织内阿米巴、阴道毛滴虫、杜氏利什曼原虫、蓝氏贾第鞭毛虫的实验诊断。二、教学内容第四十章概述(0。5学时)第四十一章阿米巴(溶组织内阿米巴)(1学时)第四十二章鞭毛虫(0.5学时)杜氏利什曼原虫阴道毛滴虫蓝氏贾第鞭毛虫第四十三章孢子虫(理论2学时,实验2学时)一、教学目的1、掌握间日疟原虫形态、致病、流行、防治.2、熟悉间日疟原虫生活史,实验诊断。恶性疟原虫形态。3、了解弓形虫、隐孢子虫、卡氏肺孢子虫形态、生活史、致病、实验诊断、流行、防治。二、教学内容疟原虫(1学时)弓形虫(0.5学时)隐孢子虫卡氏肺孢子虫(0。5学时)三、实验内容实验二绦虫、医学原虫、医学节肢动物(2学时)镜下观察带绦虫卵、溶组织内阿米巴大滋养体及包囊、阴道毛滴虫滋养体、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及无鞭毛体、蓝氏贾第鞭毛虫包囊、间日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各期形态(环状体、晚期滋养体、裂殖体、雌雄配子体)、弓形虫滋养体形态。(示教)镜下观察三种带绦虫头节染色标本、原头蚴及常见医学节肢动物的形态结构.(示教)用肉眼观察链状带绦虫、肥胖带吻绦虫成虫及病变瓶装标本;常见医学节肢动物的模型标本。(示教)4.观看寄生虫教学光盘(绦虫、医学原虫部分)。第四十五~四十七章医学节肢动物(自学)理论及实验教学内容学时分配表篇章节内容理论学时实验学时小计绪论22一一抗原22二免疫球蛋白与抗体22三补体系统22四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22五免疫系统22六免疫应答44七超敏反应44八免疫缺陷病与自身免疫病九免疫学的临床应用246小计22426二十细菌的形态与结构224十一细菌的生理222十二细菌分布与消毒灭菌24十三细菌的遗传与变异11十四细菌的感染和免疫33十五球菌222十六肠道杆菌24十七弧菌属与弯曲菌属121十八厌氧性细菌11十九分枝杆菌与放线菌22二十动物源性细菌11二十一其他致病菌13二十二二十三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222二十四真菌22二十五病毒的生物学特性22二十六病毒的感染与免疫22二十七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二十八呼吸道病毒22二十九肠道病毒三十肝炎病毒22三十一逆转录病毒22三十二虫媒病毒三十三疱疹病毒24三十四其他病毒及朊粒小计361046三三十五人体寄生虫学总论22三十六线虫424三十七棘头虫(自学)三十八吸虫24三十九绦虫222四十医学原虫概述22四十一阿米巴四十二鞭毛虫四十三孢子虫22四十四纤毛虫(自学)四十五医学节肢动物概述(自学)四十六昆虫纲(自学)四十七蛛形纲(自学)2小计14418合计721890微免教研室2004.9.1三年制临床教改班病原生物学教学大纲前言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以问题为中心》教改班第一学期基础阶段教学所使用,《病原生物学》是研究引起传染病和各种感染性疾病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实验室检查法以及防治原则的医学主干入门课程。其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常见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标本的采集与检查、疾病的防治原则,消毒灭菌的概念及基本方法等。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闭卷、笔试。在试卷中对能力层次要求的比例是:掌握内容70%,熟悉内容25%,了解内容5%.教学时数:病原生物学30学时(理论22学时,实验8学时)。教学内容第一篇医学微生物学第一章绪言教学目的1.掌握微生物的概念、种类2.熟悉病原生物学在医学中的应用3.了解病原生物学的基本内容及发展史教学内容(1学时)1.微生物的概念、种类2.病原生物学在医学中的应用3.病原生物学的基本内容及发展史第二章细菌学概论(理论4学时,实验2学时)一、教学目的1.掌握细菌的基本结构、特殊结构及其医学意义;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细菌毒力的概念;细菌内、外毒素的致病机制及特点;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毒血症的概念2.熟悉细菌的大小与基本形态;革兰染色法、抗酸染色法及其实际意义;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细菌的繁殖方式与速度;细菌的致病因素;感染的概念;感染的来源、传播途径及感染类型3。了解细菌的人工培养;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学时)1.细菌的大小与基本形态2.细菌的基本结构及特殊结构(1)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结构特点及其医学意义(2)核蛋白体及其医学意义(3)质粒及其医学意义(4)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医学意义3.革兰染色法、抗酸染色法及其实际意义第二节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代谢(1学时)1.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2.细菌的繁殖方式与速度3。细菌的代谢产物及意义4.细菌的人工培养第三节细菌的致病因素(1.5学时)1.细菌毒力:侵袭力、毒素;内、外毒素的致病机制及特点2.侵入数量3.侵入途径第四节传染概述(0。5学时)1.感染的概念2.感染的来源外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3。传播途径4。感染类型隐性感染、显性感染和带菌状态三、实验内容实验一细菌的形态检查法(2学时)1.镜下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特殊结构(示教)2.细菌涂抹标本的制备(操作)3。革兰染色法(操作)4.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保护方法(操作)第三章病毒学概论(2学时)教学目的1.掌握病毒的概念;病毒的结构、化学组成及作用;病毒的抵抗力特点;干扰素的抗病毒机制及特点2.熟悉病毒的增殖过程;病毒感染的方式、途径与类型;病毒的致病机制3.了解病毒的变异现象及机制;病毒的分类教学内容第一节病毒的基本特征(1学时)第二节病毒的致病性(1学时)第四章其他病原微生物概论(2学时)教学目的1.熟悉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真菌特点及致病性2。了解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真菌性疾病的检查和防治原则教学内容第一节支原体概念、特点、常见种类及致病性第二节衣原体概念、特点、常见种类及致病性第三节立克次体概念、特点、常见种类及致病性第四节螺旋体概念、特点、常见种类及致病性第五节真菌概念、特点、常见种类及致病性第五章微生物的分布与消毒灭菌(理论自学,实验2学时)教学目的1.掌握消毒、灭菌、防腐、无菌、无菌操作及医院内感染的概念2。熟悉细菌在自然界、正常人体的分布及意义;常用消毒灭菌方法3.了解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教学内容第一节微生物的分布第二节消毒与灭菌1.消毒、灭菌、防腐、无菌及无菌操作的概念2。常用的物理消毒灭菌法3.常用的化学消毒剂种类、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三、实验内容实验二细菌的分布及消毒灭菌(2学时)1.空气、土壤、水及人体体表、咽喉部细菌分布的检查方法(操作)2.皮肤消毒试验(操作)3。紫外线杀菌试验(结果示教)4.煮沸消毒试验(结果示教)5。抗生素敏感试验(操作)6.常用消毒灭菌器(实物展示)第六章常见病原菌的主要特性比较(4学时)教学目的1.掌握病原性球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志贺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破伤风梭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2.熟悉其他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3.了解常见病原菌感染的标本采集、微生物学检查原则及防治原则教学内容1.病原性球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2.常见革兰阳性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等3.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志贺菌、绿脓杆菌、布鲁菌、鼠疫耶尔森菌、军团菌等4.常见螺形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幽门螺杆菌、弯曲菌等三、实验内容实验三常见病原菌的形态及染色特性(2学时)镜下观察常见病原菌的形态、结构及染色性:常见病原性球菌、革兰阳性杆菌、革兰阴性杆菌、螺形菌(结果示教)常见病原菌的培养物观察(结果示教)结核病人痰标本涂片、抗酸染色法(操作)第七章常见病毒的主要特性比较(4学时)教学目的1.掌握流感病毒、肠道病毒、疱疹病毒、肝炎病毒、虫媒病毒、出血热病毒、狂犬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生物学性状及致病性2.熟悉常见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3.了解其他病毒的生物学性状及致病性;常见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方法教学内容1.常见呼吸道病毒的生物学性状及致病性2。常见肠道病毒的生物学性状及致病性3。常见疱疹病毒的生物学性状及致病性4.肝炎病毒的生物学性状及致病性5。常见虫媒病毒的生物学性状及致病性6。出血热病毒、狂犬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的生物学性状及致病性第二篇人体寄生虫学第八章寄生虫学总论(2学时)教学目的1.掌握寄生生活、寄生虫、宿主、生活史、感染阶段的概念;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2.熟悉寄生虫病的流行环节、特点及防治原则3。了解我国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寄生虫学的定义及研究范畴教学内容1.寄生虫学的定义及研究范畴2.寄生生活、寄生虫、宿主、生活史、感染阶段的概念3。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4.寄生虫病的流行环节、特点及防治原则5.我国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第九章人体寄生虫学各论(理论2学时,实验2学时)教学目的1.掌握蛔虫、钩虫、溶组织内阿米巴、阴道毛滴虫、疟原虫形态、生活史、致病性2.熟悉蛲虫、弓形虫的形态、生活史及致病性3.了解常见寄生虫的实验室诊断及防治原则;常见节肢动物与疾病的关系教学内容1.常见的肠管内寄生蠕虫(1)蛔虫的形态、生活史及致病性(2)钩虫的形态、生活史及致病性(3)蛲虫的形态、生活史及致病性(4)猪带绦虫的形态、生活史及致病性2。常见的腔道内寄生原虫(1)溶组织内阿米巴的形态、生活史及致病性(2)阴道毛滴虫的形态、生活史及致病性3.常见的组织或血液内寄生原虫(1)疟原虫的形态、生活史及致病性(2)弓形虫的形态、生活史及致病性三、实验内容实验四常见人体寄生虫的形态观察(2学时)1。观看教学光盘:常见人体寄生虫的形态和生活史2.观察常见医学蠕虫的大体形态(示教)3。观察常见医学蠕虫的病变标本(示教)4.镜下观察常见医学原虫的形态(示教)5.观察常见医学节肢动物的形态(示教)病原学理论及实验教学内容学时分配表章节内容理论学时实验学时小计一绪言二细菌学概论426三病毒学概论22四其他病原微生物概论22五微生物分布与消毒灭菌(自学)22六常见病原菌的特性比较426七常见病毒的特性比较44八寄生虫学总论22九人体寄生虫学各论224合计20828三年制临床教改班免疫学基础教学大纲前言本专题主要内容涉及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免疫应答发生发展的规律,抗感染免疫的机制及免疫学防治原则,超敏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常用的免疫学诊断原理、方法及用途等。通过学习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为学习其他学科打下必要基础。本教学大纲要求掌握内容,教师须精讲,使学生理解、牢记,并能联系实际加以应用:熟悉的内容教师应重点讲授,使学生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抓住重点;了解的内容,教师可概括讲解,使学生有一般理解和认识。病例讨论要求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专题教学安排:总学时为3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6学时,实验教学4学时。考核方式为考试。第一章概述免疫器官(2学时)教学目的1.掌握免疫的概念和功能2。熟悉免疫学在医学中的应用;中枢和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与功能3。了解免疫学的基本内容及发展史;淋巴细胞再循环的作用教学内容1。免疫的概念与基本功能2.免疫学在医学中的应用3.免疫学的发展史及其研究的基本内容4.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2)免疫细胞(3)免疫分子5.免疫器官的结构与功能(1)中枢免疫器官:胸腺、骨髓(2)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第二章抗原(2学时)一、教学目的1.掌握抗原、完全抗原、半抗原的概念及特性;抗原的特异性及抗原决定基的概念;胸腺依赖性抗原与胸腺非依赖性抗原的概念及特性;医学上重要的抗原及意义2。熟悉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抗原的分类3.了解超抗原的概念、种类及意义;佐剂的概念及作用二、教学内容1.抗原的基本概念及特性2.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3。抗原的特异性与抗原决定基4.共同抗原与交叉反应5.胸腺依赖性抗原与胸腺非依赖性抗原的概念及特性6。医学上重要的抗原及其意义7.佐剂的概念及作用第三章免疫球蛋白(2学时)教学目的1.掌握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概念及二者的关系;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及功能2.熟悉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免疫球蛋白的种类及生物学活性3.了解单克隆抗体的概念、特点及应用;基因工程抗体的概念、特性教学内容1.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概念2.免疫球蛋白的结构3.免疫球蛋白的种类及生物学活性4.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及功能5.人工制备抗体的类型第四章补体系统(2学时)教学目的1.掌握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2.熟悉补体系统的概念、组成及命名;补体系统的两条激活途径及特点比较3.了解补体的异常与临床疾病的关系教学内容1.补体系统的概念、组成及命名2.补体系统的两条激活途径及特点(1)补体的经典激活途径(2)补体的旁路激活途径(3)补体两条激活途径的特点比较3.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4.补体的异常与临床疾病第五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2学时)教学目的1.掌握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及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概念2.熟悉HLA的分子结构、分布与功能;HLA在医学上的意义3.了解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基因组成及遗传特点教学内容1.基本概念(1)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2)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2.HLA复合体的基因组成及遗传特点3.HLA的分子结构、组织分布与功能4.HLA在医学上的意义第六章免疫细胞细胞因子(4学时)教学目的1.掌握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细胞的概念及种类;T细胞和B细胞的免疫功能;NK细胞的特征及功能;单核吞噬细胞的主要功能2.熟悉分化抗原的概念及意义;T细胞和B细胞的主要表面分子;T细胞亚群及功能3。了解细胞因子的概念、种类及生物学活性教学内容1.免疫细胞(1)免疫细胞、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细胞的概念及种类(2)T细胞和B细胞:主要表面分子、T细胞亚群及功能(3)NK细胞的特征及功能(4)单核吞噬细胞的主要特征及功能2。免疫分子:重点介绍细胞因子第七章免疫应答(4学时)教学目的1.掌握免疫应答的概念和基本过程;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及意义;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生物学效应2.熟悉免疫应答的类型及特点;B细胞对TD抗原和TI抗原的免疫应答;CD4+Th1和CD8+Tc的作用机制3.了解免疫耐受的概念、机制及意义;免疫应答的调节教学内容1.免疫应答概述:概念、类型、基本过程、场所及特点2。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1)体液免疫的概念(2)体液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3)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及意义(4)体液免疫的生物学效应3。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1)细胞免疫的概念(2)细胞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3)细胞免疫的生物学效应4.免疫调节5.免疫耐受第八章抗感染免疫(2学时)教学目的1.掌握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组成、特点及其在抗感染免疫中的作用2.熟悉机体特异性免疫力获得方式;人工主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的特点及实际应用;常用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制剂3.了解抗菌免疫和抗病毒免疫的主要机制.教学内容1.非特异性免疫2.特异性免疫3.机体抗菌免疫的主要机制(1)抗毒素免疫(2)抗细胞外寄生菌免疫(3)抗细胞内寄生菌免疫4。机体抗病毒免疫的主要机制3.增强机体特异性免疫力的方法(1)人工免疫的概念、种类、特点及实际应用(2)计划免疫的概念及常用生物制品第九章超敏反应(6学时)教学目的1.掌握超敏反应的概念及分型;Ⅰ型和Ⅲ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特点及临床常见疾病;Ⅰ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2。熟悉Ⅱ型和Ⅳ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特点及临床常见疾病3.了解其他类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教学内容1.超敏反应的概念及分型2.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特点及常见疾病3.Ⅱ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特点及常见疾病4.Ⅲ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特点及常见疾病5.Ⅳ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特点及常见疾病6.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7.讨论临床病例1~4第十章免疫学诊断(6学时,理论2学时,实验4学时)教学目的1。掌握凝集反应、沉淀反应、免疫标记技术的概念2.熟悉凝集反应、沉淀反应、免疫标记技术的常用方法及实际应用3。了解细胞免疫检测法的基本原理及实际应用教学内容1.抗原、抗体的检测(1)凝集反应的常用方法及实际应用(2)沉淀反应的常用方法及实际应用(3)免疫标记技术的常用方法及实际应用2。细胞免疫的检测(1)T细胞总数、T细胞亚群的检测方法及用途(2)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及实际应用(3)PHA皮肤试验的原理及实际应用三、实验内容实验一免疫学实验(一)(2学时)1.免疫器官(胎儿胸腺、腔上囊、淋巴结)展示2.补体溶血试验(操作)3.豚鼠过敏试验(示教或观看电教片)实验二免疫学实验(二)(2学时)1.抗原抗体的检测(1)玻片凝集反应(操作)(2)试管凝集反应(结果示教)(3)单向琼脂扩散试验(结果示教)(4)ELISA法测AFP或HBsAg(操作)(5)胶体金标记技术(早孕诊断—层析法或渗滤法)(示教)2.细胞免疫检测法(结果示教)理论及实验教学内容学时分配表章节内容理论学时实验学时小计一概述免疫器官22二抗原22三免疫球蛋白22四补体系统24五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22六免疫细胞、细胞因子44七免疫应答44八抗感染免疫免疫学预防22九超敏反应66十免疫学检测248合计28432微免教研室2004。3.16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大纲(供三年制预防专业使用)前言课程目标:《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是预防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通过免疫学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免疫应答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与免疫有关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免疫诊断和疾病的特异性防治等;通过医学微生物学和人体寄生虫学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常见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实验室检查法以及防治原则。同时,使学生认识人体与病原生物、感染与免疫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无菌观念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为学习有关临床医学课及预防医学课程打下基础.考核内容与方式:考核内容主要涉及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内容中要求掌握和熟悉的内容(占90%以上)。理论考试占总评成绩80%(闭卷、笔试);实验考查占10%(考勤、实验报告);平时考查占10%(考勤、课堂提问、作业).教学要求:本大纲教学内容按三级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教师应精讲,使学生理解、牢记,并能联系实际加以应用;熟悉的内容,教师应重点讲授,使学生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抓住重点;了解的内容,教师可概括讲解,使学生有一般理解和认识。本大纲按新修订教学计划及新版专科教材编写,总学时为81学时,其中理论教学64学时,实验教学17学时。教学内容绪论(1学时)教学目标1.掌握现代免疫的概念、免疫的基本功能;微生物的概念与分类.2.熟悉免疫系统组成;免疫器官的组成与功能。3.了解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与与人体寄生虫学发展简史;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免疫与医学免疫学概述(0。5学时)第二节病原生物学概述(0.5学时)第一篇免疫学基础第一章抗原(3学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抗原的概念、特性;抗原特异性;医学上重要的抗原及其意义.2.熟悉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抗原的分类;MHC、HLA的概念及意义。3.了解共同抗原与交叉反应;超抗原的概念及意义。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抗原的概念与分类(0.5学时)第二节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0.5学时)第三节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1学时)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1学时)第二章免疫球蛋白与抗体(2学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抗体、免疫球蛋白的概念;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2。熟悉免疫球蛋白基本结构、功能区及其功能;各类免疫球蛋白特性及免疫功能。3。了解免疫球蛋白的抗原特异性;人工制备抗体的类型。二、教学内容概述:抗体、免疫球蛋白的概念(0.2学时)第一节免疫球蛋白的结构与类型(0。5学时)第二节各类免疫球蛋白特性及功能(0.5学时)第三节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0.5学时)第四节免疫球蛋白的抗原特异性(0。3学时)第五节人工制备抗体的类型第三章补体系统(2学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补体的概念及生物学功能。2.熟悉补体的组成、命名及理化性质;补体两条激活途径及特点。3.了解补体的异常。二、教学内容第一节补体系统概述(0.5学时)第二节补体系统的激活与调节(1学时)第三节补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0。5学时)第五章免疫系统——免疫细胞(2学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T细胞、B细胞主要特点及功能;细胞因子的概念及种类。2.熟悉免疫细胞的概念及种类;T细胞的亚群及功能;NK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的特点及功能;细胞因子的生物学功能。3.了解T细胞、B细胞来源、分化与分布;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免疫细胞(1。5学时)细胞因子(0。5学时)第六章免疫应答(3学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及其意义。2.熟悉免疫应答的概念、类型及基本过程;体液免疫的概念及其生物学效应;细胞免疫的概念及生物学效应。3.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的过程;免疫耐受的概念及意义;免疫应答的调节。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0.5学时)第二节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1.5学时)第三节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0.5学时)第四节免疫耐受(0.5学时)第五节免疫调节第七章超敏反应(3学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超敏反应的概念与分型;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及防治原则。2.熟悉Ⅱ、Ⅲ、Ⅳ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及各型超敏反应的常见疾病。3.了解其他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二、教学内容超敏反应的概念与分型(0.5学时)第一节I型超敏反应(1学时)第二节Ⅱ型超敏反应(0.5学时)第三节Ⅲ型超敏反应(0.5学时)第四节Ⅳ型超敏反应(0。5学时)第五节四种类型超敏反应的比较第九章免疫学的临床应用(理论2学时,实验4学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人工自动和人工被动免疫法的概念、特点、用途;计划免疫的概念、程序、常用生物制品及注意事项。2.熟悉凝集反应、沉淀反应、免疫标记技术的概念,常用方法及用途;细胞免疫检测的原理及方法。3.了解过继免疫法的特点与制剂;免疫增强剂和免疫抑制剂。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免疫学防治(1学时)第二节免疫学诊断(1学时)三、实验内容实验一免疫学实验(一)(2学时)1.免疫器官(胎儿胸腺、腔上囊、淋巴结)展示2.补体溶血试验(操作)3.豚鼠过敏试验(示教或观看电教片)实验二免疫学实验(二)(2学时)凝集试验:玻片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操作、示教)沉淀试验:双向琼脂扩散试验、单向琼脂扩散试验(、示教)3。免疫标记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胶体金标记技术(操作、示教)4.细胞免疫的测定: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E—花环试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示教)5.常用生物制品展示第二篇医学微生物学第十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理论2学时,实验2学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结构的不同及其意义;荚膜、芽胞、鞭毛、菌毛的概念及其医学意义.2.熟悉细菌的大小和基本形态;细胞壁的功能;细菌核蛋白体、质粒的特性及功能。3.了解细菌细胞膜的特性与功能;细菌的形态检查法。二、教学内容细菌的大小与形态(0.5学时)细菌的结构(1学时)细菌的形态检查法(0.5学时)实验内容实验三细菌形态学检查(2学时)1.油镜的使用与保护(操作)2。细菌的基本形态、特殊结构观察(示教)3.细菌涂抹标本的制作(操作)4.革兰染色法(操作)第十一章细菌的生理(2学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细菌合成代谢产物及其在医学上的重要意义.2。熟悉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现象;细菌分解代谢产物及其检查法(IMViC、糖发酵试验、硫化氢试验)。3.了解细菌的繁殖方式和速度;常用培养基种类、人工培养的细菌的意义。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细菌的生长繁殖(0.5学时)第二节细菌的人工培养(0。5学时)第三节细菌的代谢产物及意义(1学时)第十二章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理论2学时,实验2学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消毒、灭菌、防腐、无菌及无菌操作的概念;细菌在自然界(土壤、水、空气)的分布及意义.2.熟悉热力杀菌法、紫外线及电离辐射杀菌法;常用消毒剂的种类及其对微生物的作用,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3.了解其他消毒灭菌法。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细菌的分布(0.5学时)消毒与灭菌(1。5学时)三、实验内容实验四细菌人工培养、细菌分布检查及消毒灭菌法(2学时)1.常用培养基制备及培养基种类(示教)2。常用培养基的接种法与培养(示教、操作)3.细菌培养物性状观察(示教)4.细菌分解代谢产物的检查法(细菌生化反应检查法)(示教)5。细菌分布检查(空气、水、土壤、手指皮肤、咽喉部等处)(操作)6。消毒与灭菌法(紫外线杀菌试验、化学消毒剂抑菌试验、抗生素敏感试验、煮沸消毒试验、高压灭菌器简介)(示教)第十三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1学时)一、教学目标1.熟悉L型细菌、毒力变异、耐药性变异;细菌变异的物质基础;细菌变异的实际意义。2.了解细菌的变异机制。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细菌的变异现象(0.5学时)第二节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第四节细菌变异的机制第五节细菌遗传变异的实际应用(0。5学时)第十四章细菌的感染和免疫(3学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毒力的概念、侵袭力的概念,细菌内毒素和外毒素的主要区别。2。熟悉构成毒力、侵袭力的因素;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特点及其组成;特异性免疫的概念、特点及其组成(细胞外菌感染的免疫,对外毒素的免疫,胞内菌感染的免疫);细菌侵入的数量、侵入的门户;感染的概念、感染的来源、感染途径、感染的类型(隐性感染、显性感染、带菌状态).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细菌的致病性(2学时)第二节机体的抗菌免疫(0.5学时)第三节感染的来源与类型(0。5学时)第十五章球菌(2学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葡萄球菌、链球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葡萄球菌肠毒素及其所致食物中毒的特点。2.熟悉葡萄球菌、链球菌形态、染色、分类,抗“O"试验原理及意义;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的形态、染色、特殊结构及所致疾病;淋病奈瑟菌的形态染色、传播途径及所致疾病。3.了解病原性球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二、教学内容第一节葡萄球菌属(0.8学时)第二节链球菌属(0。5学时)第三节肺炎链球菌(0.2学时)第四节奈瑟菌属(0.5学时)第十六章肠道杆菌(理论2学时,实验2学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大肠杆菌的典型生化反应及其在卫生细菌学检查中的意义;志贺菌属、沙门菌属的致病因素和所致疾病;肥达氏反应的原理及结果分析.2.熟悉肠道杆菌的共同特性;大肠杆菌、志贺菌属、沙门菌属在肠道鉴别培养基上菌落的性状;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致病因素及所致疾病;肠道致病菌分离鉴定程序。3.了解肠道杆菌的微生物检查标本采取及其注意事项;肠道杆菌所致疾病的防治原则;变形杆菌特性、致病性。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0.5学时)第二节埃希菌属(0.2学时)第三节志贺菌属(0.3学时)第四节沙门菌属(1学时)第五节其他肠道杆菌三、实验内容实验五病原性球菌及肠道杆菌检查(2学时)1。病原性球菌检查(球菌形态观察、葡萄球菌和乙型链球菌培养物观察、血浆凝固酶试验、抗“O"试验)2。肠道杆菌检查(观察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革兰染色标本;肠道杆菌分离鉴定程序;肠道杆菌生化试验结果;肥达反应结果示教)第十七章弧菌属与弯曲菌属(1学时)一、教学目标熟悉霍乱弧菌的生物学特性、分型、致病因素、所致疾病、标本采集及防治原则;副溶血性弧菌的分布、培养特性及所致疾病;空肠弯曲菌、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性.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弧菌属(0.5学时)第二节弯曲菌属(0.5学时)第十八章厌氧性细菌(1学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破伤风的特异性防治原则;肉毒毒素引起食物中毒的特点及防治原则。2。熟悉破伤风杆菌和肉毒杆菌的形态、染色性、特殊结构、培养特性;破伤风杆菌的感染条件、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产气荚膜杆菌形态、染色性、特殊结构、培养特性、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3.了解无芽胞厌氧菌的种类、分布、特点。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厌氧芽胞梭菌属(1学时)第二节无芽胞厌氧菌第十九章分枝杆菌属(2学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核菌素试验(OT试验)的原理及用途,结核病的特异性预防方法.2.熟悉结核分枝杆菌致病因素与所致疾病,原发感染与继发感染的特点;机体对结核杆菌的免疫特点;麻风分枝杆菌的形态染色性、所致疾病。3.了解分枝杆菌的实验室检查方法.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结核分枝杆菌(1.5学时)麻风分枝杆菌(0.5学时)第二十章动物源性细菌(1学时)一、教学目标1.熟悉布氏菌的形态、染色性、培养特性,致病因素、所致疾病及特异性防治原则;炭疽杆菌的形态、特殊结构、染色性、培养特性,致病因素、所致疾病及特异性防治原则;鼠疫耶尔森菌的形态、染色特性,致病因素、所致疾病及特异性防治原则。2。了解动物源性细菌的实验室检查方法。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布鲁菌属(0。5学时)第二节耶尔森菌属第三节炭疽芽胞杆菌(0。5学时)第二十一章其他致病菌(理论1学时,实验2学时)一、教学目标1.熟悉白喉棒状杆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因素及所致疾病,免疫特点、锡克试验的原理及用途,白喉的特异性防治原则。2.了解流感嗜血杆菌形态、染色性、培养特性及致病性;百日咳鲍特菌形态、染色性、致病性及特异性预防;铜绿假单胞菌形态、染色性、色素、致病性;嗜肺军团菌的致病性。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白喉棒状杆菌(0.5学时)第二节流感嗜血杆菌(0。5学时)第三节百日咳鲍特菌第四节铜绿假单胞菌第五节嗜肺军团菌三、实验内容实验六其他病原性细菌的检查(2学时)1.镜下观察下列细菌形态及染色性(霍乱弧菌、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布鲁菌、鼠疫耶尔森菌、炭疽杆菌、白喉棒状杆菌、百日咳鲍特菌等)(示教)2。结核病人痰标本直接涂片抗酸染色法查抗酸菌(操作)第二十二~二十三章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和螺旋体(2学时)一、教学目的1.掌握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的定义。2.熟悉钩端螺旋体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3.了解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的生物学特性、主要种类及所致疾病.二、教学内容第二十二章支原体(0.5学时)第二十三章立克次体(0.5学时)第二十四章衣原体(0.5学时)第二十五章螺旋体(重点介绍钩端螺旋体和梅毒螺旋体)(0。5学时)第二十四章真菌(2学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真菌的定义。2。熟悉常见污染性真菌的的种类,真菌毒素与食物中毒。3。了解真菌的生物学特性、主要致病性真菌和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真菌的生物学特性(0。5学时)致病性与免疫性(0.5学时)常见病原性真菌(1学时)实验室检查及防治原则第二十五章病毒的生物学特性(1学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病毒的概念及基本特性;病毒的结构、化学组成及其作用.2。熟悉病毒的大小与形态,病毒的增殖方式及过程,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3.了解病毒生物合成的基本步骤、病毒复制的异常现象,病毒的干扰现象及其意义,病毒的变异现象,病毒的分类。二、教学内容病毒概述:病毒的概念及特点(0。5学时)第一节病毒形态与结构(0.5学时)第二节病毒的增殖(0.5学时)第三节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0.5学时)第四节病毒的变异第五节病毒的分类第二十六章病毒感染与免疫(0.5学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病毒的感染方式与途径。2.熟悉病毒的感染类型;抗病毒免疫(细胞免疫保护作用,体液免疫的保护作用)。3.了解病毒的致病机制;干扰素的概念、种类及其生物学活性.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病毒的感染方式(0。5学时)第二节病毒致病机制第三节病毒感染类型第四节抗病毒免疫第二十七章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0。5学时)一、教学目标1。熟悉病毒标本的采集与送检原则;双份血清测定特异性抗体的临床意义;病毒感染的特异性预防。2.了解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病毒的分离培养与鉴定。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第二节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0。5学时)第二十八章呼吸道病毒(1学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流行性感冒病毒分型、分亚型的依据,抗原性变异与流感流行的关系,红细胞凝集试验与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的原理及用途.2.熟悉流行性感冒病毒、麻疹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特异性预防。3.了解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冠状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流行性感冒病毒(0.5学时)第二节麻疹病毒(0.3学时)第三节冠状病毒(0。2学时)第四节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第二十九章肠道病毒(1学时)一、教学目标1.熟悉肠道病毒共同特性;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致病性、免疫性及特异性预防。2。了解肠道病毒的种类;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致病性;腹泻病毒致病性.二、教学内容第一节脊髓灰质炎病毒(0。5学时)第二节柯萨奇病毒与埃可病毒(0.5学时)第三节轮状病毒第三十章肝炎病毒(2学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乙型肝炎病毒的三种抗原成分,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系统检测在临床诊断上的意义。2。熟悉甲型和乙型肝炎病毒的形态、大小、核酸类型、传染源、传播途径、致病性及防治原则.3。了解机体对乙型肝炎病毒的免疫性、乙型肝炎病毒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致病性。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甲型肝炎病毒(0。5学时)第二节乙型肝炎病毒(1学时)第三节丙型肝炎病毒(0.5学时)第四节其他肝炎病毒第三十一~三十二章逆转录病毒、虫媒病毒(2学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传播媒介、传染源、传播途径及特异性预防。2.熟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汉坦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3.了解登革热病毒、新疆出血热病毒的传播途径和致病性,二、教学内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学时)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0。5学时)登革病毒汉坦病毒(0。5学时)第三十三~三十四章疱疹病毒、其他病毒(理论2学时,实验1学时)一、教学目标熟悉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致病性;狂犬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及防治原则。了解疱疹病毒共同特性、实验室检查和防治原则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单纯疱疹病毒(1学时)第二节EB病毒(0.5学时)第三节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其他病毒第四节巨细胞病毒狂犬病毒(0.5学时)人乳头瘤病毒三、实验内容实验七病毒及其他微生物实验(1学时)1.病毒电镜照片(流感病毒、腺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轮状病毒、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传染性软疣病毒、乳多空病毒)2.镜下示教(狂犬病毒包涵体、回归热螺旋体、梅毒螺旋体、钩端螺旋体、白假丝酵母菌、新生隐球菌、青霉菌菌丝和孢子等)3.流感病毒的分离培养与鉴定程序(示教)4.鸡胚各部位的观察及鸡胚尿囊腔接种法(示教)5.病毒的细胞培养管观察(示教)第三篇人体寄生虫学第三十五章总论(2学时)一、教学目的1、掌握寄生虫学的基本概念;寄生虫与宿主相互关系。2、熟悉寄生虫病实验诊断;流行环节;防治原则。3、了解机体对寄生虫感染的免疫特点。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寄生虫与宿主(1学时)第二节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0。5学时)第三节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0.5学时)第三十六章线虫(2学时)一、教学目的1、掌握似蚓蛔线虫形态、致病、流行、防治;蠕形住肠线虫形态、致病、流行、防治;两种钩虫形态、致病、流行、防治。2、熟悉似蚓蛔线虫、蠕形住肠线虫、钩虫、毛首鞭形线虫、丝虫生活史;毛首鞭形线虫形态、致病、流行、防治;两种丝虫形态、致病、流行、防治。3、了解似蚓蛔线虫、蠕形住肠线虫、钩虫、毛首鞭形线虫、丝虫、旋毛形线虫的实验诊断。二、教学内容概述(0.5学时)似蚓蛔线虫(0.5学时)毛首鞭形线虫(自学)蠕形住肠线虫(自学)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0.5学时)班氏吴策线虫和马来布鲁线虫(0。5学时)第三十八章吸虫(理论2学时,实验2学时)一、教学目的熟悉华支睾吸虫、布氏姜片吸虫、卫氏并殖吸虫、斯氏狸殖吸虫、日本血吸虫形态、致病、流行、防治。了解华支睾吸虫、布氏姜片吸虫、卫氏并殖吸虫、斯氏狸殖吸虫、日本血吸虫生活史及实验诊断。二、教学内容概述(0.5学时)华支睾吸虫(0.5学时)布氏姜片吸虫并殖吸虫(0.5学时)日本血吸虫(0.5学时)三、实验内容实验八线虫、吸虫(2学时)1.镜下观察蛔虫卵、钩虫卵、蛲虫卵、鞭虫卵、华支睾吸虫虫卵、布氏姜片吸虫虫卵、卫氏并殖吸虫虫卵、日本血吸虫虫卵的形态。(示教)2.镜下观察蛔虫唇瓣、两种钩虫口囊及交合伞、蛲虫成虫染色标本、两种丝虫微丝蚴染色标本、旋毛虫幼虫囊包染色标本、卫氏并殖吸虫囊蚴、日本血吸虫毛蚴及尾蚴的形态。(示教)3.用放大镜观察华支睾吸虫、布氏姜片吸虫、卫氏并殖吸虫、斯氏狸殖吸虫、日本血吸虫成虫卡红染色标本(注意口、腹吸盘的大小、位置及距离,子宫、卵巢、睾丸的位置、排列及分支特点)。(示教)4。用肉眼观察似蚓蛔线虫、钩虫、蠕形住肠线虫、毛首鞭形线虫成虫及病变瓶装标本;华支睾吸虫、布氏姜片吸虫、卫氏并殖吸虫、日本血吸虫成虫、中间宿主及病变标本。(示教)5.观看寄生虫教学光盘(线虫、吸虫部分)。第三十九章绦虫(2学时)一、教学目的1、掌握链状带绦虫形态、致病、流行、防治;棘球蚴的形态结构、致病.2、熟悉肥胖带吻绦虫形态、致病;链状带绦虫、肥胖带吻绦虫、细粒棘球绦虫生活史.3、了解链状带绦虫、肥胖带吻绦虫、细粒棘球绦虫的实验诊断。二、教学内容概述链状带绦虫(1学时)肥胖带绦虫(0.5学时)细粒棘球绦虫(0。5学时)第四十~四十二章医学原虫概述、阿米巴、鞭毛虫(2学时)一、教学目的掌握溶组织内阿米巴、阴道毛滴虫形态、致病、流行、防治.熟悉杜氏利什曼原虫、蓝氏贾第鞭毛虫形态、致病、流行、防治。结肠内阿米巴形态;溶组织内阿米巴、阴道毛滴虫、杜氏利什曼原虫、蓝氏贾第鞭毛虫生活史。3、了解溶组织内阿米巴、阴道毛滴虫、杜氏利什曼原虫、蓝氏贾第鞭毛虫的实验诊断.二、教学内容第四十章概述(0.5学时)第四十一章阿米巴(溶组织内阿米巴)(1学时)第四十二章鞭毛虫(0.5学时)杜氏利什曼原虫阴道毛滴虫蓝氏贾第鞭毛虫第四十三章孢子虫(2学时)一、教学目的1、掌握间日疟原虫形态、致病、流行、防治。2、熟悉间日疟原虫生活史,实验诊断.恶性疟原虫形态.3、了解弓形虫、隐孢子虫、卡氏肺孢子虫形态、生活史、致病、实验诊断、流行、防治。二、教学内容疟原虫(1学时)弓形虫(0.5学时)隐孢子虫卡氏肺孢子虫(0.5学时)第四十五~四十七章医学节肢动物(理论2学时,实验2学时)一、教学目的1、掌握间日疟原虫形态、致病、流行、防治。2、熟悉间日疟原虫生活史,实验诊断。恶性疟原虫形态。3、了解弓形虫、隐孢子虫、卡氏肺孢子虫形态、生活史、致病、实验诊断、流行、防治.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昆虫纲(1学时)第二节蛛形纲(1学时)三、实验内容实验九绦虫、医学原虫、医学节肢动物(2学时)镜下观察带绦虫卵、溶组织内阿米巴大滋养体及包囊、阴道毛滴虫滋养体、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及无鞭毛体、蓝氏贾第鞭毛虫包囊、间日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各期形态(环状体、晚期滋养体、裂殖体、雌雄配子体)、弓形虫滋养体形态。(示教)镜下观察三种带绦虫头节染色标本、原头蚴及常见医学节肢动物的形态结构.(示教)用肉眼观察链状带绦虫、肥胖带吻绦虫成虫及病变瓶装标本;常见医学节肢动物的模型标本。(示教)4.观看寄生虫教学光盘(绦虫、医学原虫部分)。理论及实验教学内容学时分配表篇章节内容理论学时实验学时小计绪论11一一抗原(含HLA)33二免疫球蛋白与抗体22三补体系统22五免疫系统22六免疫应答33七超敏反应33八免疫缺陷病与自身免疫病九免疫学的临床应用246小计18422二十细菌的形态与结构224十一细菌的生理222十二细菌分布与消毒灭菌24十三细菌的遗传与变异11十四细菌的感染和免疫33十五球菌222十六肠道杆菌24十七弧菌属与弯曲菌属121十八厌氧性细菌11十九分枝杆菌22二十动物源性细菌11二十一其他致病菌13二十二二十三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111二十四真菌11二十五病毒的生物学特性11二十六病毒的感染与免疫11二十七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