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系统6--体育动作解剖学分析_第1页
运动系统6--体育动作解剖学分析_第2页
运动系统6--体育动作解剖学分析_第3页
运动系统6--体育动作解剖学分析_第4页
运动系统6--体育动作解剖学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提要

一.

动作分析的基本理论

※(一)肌群的分工与协作

※(二)肌肉工作形式分类

※(三)多关节肌的工作特点

(四)肌肉工作的杠杆原理

(五)肌肉力量性和伸展性练习的解剖学依据二.动作分析的内容和方法※三.动力性动作分析

※四.静力性动作分析

第一页,共69页。第六章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第一节动作分析的基本理论

※一.肌群的分工与协作

人体动作,即使是最简单的体育动作,也是许多肌肉在神经系统支配下共同活动的结果。

根据肌肉在同一活动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把它分为

原动肌对抗肌固定肌中和肌第二页,共69页。(一)原动肌定义:

以主动收缩直接完成动作的肌肉。按原动肌在完成动作中效率的不同,主动肌又可将原动肌分为副动肌例如,握哑铃或负重弯举中的肱肌、肱二头肌为主动肌,肱桡肌、旋前圆肌为副动肌(图6~1)。第三页,共69页。(二)对抗肌定义: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肉。例如“弯举”动作中,肱三头肌。第四页,共69页。在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是原动肌和拮抗肌共同参与的结果原动肌拮抗肌原动肌拮抗肌第五页,共69页。(三)固定肌定义:将原动肌定点骨加以固定的肌肉。如上述动作中的三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等肌肉。第六页,共69页。(四)中和肌1.当原动肌对动点骨有两种以上的功能时:

为了有效地发挥其中一种功能,需借助其他肌肉抑制另外的功能,这里其他肌肉就叫中和肌。起着抵消(中和)某种功能的作用。如上述动作中,旋前圆肌“紧张”起着抵消肱二头肌屈肘同时使前臂旋后的作用。2.在完成一个动作时:

不同的肌肉起着不同的作用,这就是分工:(1)参与工作的肌肉所起的作用都不可能单独存在,而只能在互相配合中表现出来,这就是协作。离开或缺乏这种协作关系,体育动作将很难完成,或者极不协调。(2)肌肉的分工和协作的关系不是固定不变。随着动作的变,也是会引起变化的。例如:屈腕动作时,屈肌是原动肌,伸肌是对抗肌;内收动作时,尺侧肌是原动肌,桡侧肌是对抗肌。第七页,共69页。※二.肌肉工作形式分类根据肌肉用力方式和效果的不同,可将肌肉工作动力工作分静力工作(一)动力工作或等张收缩肌肉收缩产生的力使环节位置改变,肌肉长度有变化,这类工作称为动力工作。又分向心和离心工作。第八页,共69页。1.向心工作(又叫克制工作)

肌力矩大于阻力矩;环节朝肌拉力方向运动;肌肉变短、变粗(肌腹隆起)、变硬。如握哑铃弯举中肱二头肌、肱肌所做的工作(图6~2),又如仰卧举腿,腹直肌做向心工作。第九页,共69页。2.离心工作(又叫退让工作)

肌力矩小于阻力矩;环节朝肌拉力相反方向运动;肌肉变长、变细、变硬。如握哑铃前臂弯举结束后缓慢放下动作中肱二头肌、肱肌所做的工作(图6~3)。第十页,共69页。※(二)静力工作或等长收缩

肌肉持续收缩,长度不变,使环节在某种位置上固定,维持一定姿势,称为静力工作。支持工作它又可分为加固工作固定工作1.支持工作

指位于关节某一侧的肌肉持续收缩,以平衡阻力矩,使环节保持一定姿势工作。如肋木悬垂举腿动作中腹肌、骼腰肌所做的工作。第十一页,共69页。2.加固工作:指位于关节周围的肌肉同时持续收缩,以对抗关节由于外力牵拉作用而分离的工作。如肋木悬垂时肩、肘、腕关节周围肌肉所做的工作。3.固定工作:指关节运动轴两侧相互对抗的肌肉同时持续收缩,使环节保持固定的工作。如手倒立时,屈肘肌群和伸肘肌群所做的工作。第十二页,共69页。※三.多关节肌的工作特点1.仅跨过一个关节的肌肉叫做单关节肌。如喙肱肌、肘肌等。

2.跨过两个或更多关节的肌肉叫做多关肌。如肱二头肌、股直肌、股二头肌等。

3.多关节肌由于跨过多个关节,多关节肌工作时有功能性“主动不足”和“被动不足”工作特点。第十三页,共69页。(一)多关节肌“主动不足”

多关节肌在一个环节运动时已经缩短,在另一个环节运动时,再继续缩短有困难称之。如伸大腿以后,再屈小腿感到费力的原用之一,是股后肌群出现功能性“主动不”(图6~5)。第十四页,共69页。(二)多关节肌“被动不足”

多关节肌在一个环节运动时已经被拉长,在另一个环节运动时不能再继续拉长,这种现象称之。如伸直膝关节后再屈髋(直膝前摆),腿难以摆得高,这就是股后肌群“被动不足”现象(图6~6)。第十五页,共69页。针对多关节肌工作特点

1.在运动实践中加以利用。例如,调整身体位置,避免出现“主动不足”或“被动不足”;2.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助练习。加强肌肉力量发展,以克服或减轻“主动不足”;3.加强肌肉伸展性练习。可避免或减轻多关节肌的“被动不足”。例如,在武术的擒拿术中,可用力弯曲对手的腕节,使其握不紧手中器物,被迫放下武器,就是利用伸肌的“被动不足”;又如踢定位球时,为便于小腿发力,支撑腿脚应落在球横轴稍前方,以避免股直肌出现“主动不足”。第十六页,共69页。四.肌肉工作的杠杆原理人体在运动中的动作,都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肌肉收缩为动力来完成的。从力学的角度说,肌肉工作是完全遵循杠杆原理的.(一)肌力矩和阻力矩

1.人体杠杆具有三个点支点:关节中心(O)是支点;力点:作用肌在骨上附着面的中心(F)是力点(图6~78);阻力点:环节与重物的总重心作用点是(R)阻力点。第十七页,共69页。2.由支点至肌拉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OA)称拉力臂。支点至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OR)为阻力臂。3.肌拉力与拉力臂的乘积为肌力矩;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为阻力矩。4.肌力矩和阻力矩分别表示肌力和阻力对骨杠杆所产生转动作用的大小。5.在肌肉工作中,肌力矩和阻力矩的关系大致有了3种情况:①.肌力矩等于阻力矩——肌肉做静力工作;②.肌力矩大于阻力矩——肌肉做向心工作;③.肌力矩小于阻力矩——肌肉做离心工作。第十八页,共69页。

(二)骨杠杆类别

按照支点、力点和阻力点在杠杆上位置的不同,可将骨杠杆区分为3种类型:平衡杠、省力杠杆、速度杠杆1.第一类杠杆——平衡杠杆平衡杠杆的特点:

支点在力点和阻力点之间。例如头在颈部的平衡动作。

原理:①支点位于颅与脊柱的连结处——寰枕关节;②力点(使头伸的斜方肌等的作用点)在支点冠状轴的后方;③阻力点(头的重心)位于支点冠状轴的前方。

作用:主要是保持平衡、维持姿势。人体内很少。第十九页,共69页。2.第二类杠杆——省力杠杆特点:阻力点在支点和力点之间。例如,直立提踵动作(6~10)

原理:①人体重力作用线通过距骨,跖趾关节为支点;②力点则为小腿三头肌附着处——跟结节。

作用:阻力臂小于力臂,用较小的肌拉力就能克服很大的阻力故省力。第二十页,共69页。3.第三类杠杆——速度杠杆特点:力点在支点和阻力点之间。例如负重弯举动作。原理:①此时屈肘肌拉力点在肘关节冠轴前,前臂骨近端;②肘关节中心为支点,阻力点为重物的重力作用点。③当杠杆绕轴转动时,杠杆上各点均作圆弧运动,各点移动的速度同该点到轴心距离成正比,即杠杆各点的转动速度,离轴越远者越快。第二十一页,共69页。(三)杠杆原理的应用1.省力当阻力一定时通过缩短阻力臂来减少阻力矩,可以达到省力的目的。例如,提拉杠铃时(图6~12),若想省力,杠铃尽量贴近身体。又例如,弯举时两个人屈肘肌相同,但其中一个人前臂较长,另一人前臂较短,那么前臂短者阻力臂较短,可比前臂长者举起更大的重量。可见.前臂和小腿相对较短的运动员,在举重时身体的杠杆效率占有一定优势。第二十二页,共69页。2.增速(1)在做投掷或击打动作时:为了提高肢体未端的运动速度,应当尽量伸展肢体(图6~13)。通过增大阻力臂来增加肢端速度。(2)当杠杆转动角速度一定时:

离转动中心越远处,线速度(V=WR)越大在棒垒球、曲棍球、网球、冰球等运动中,球棒、球杆、球拍等都起着增长阻力臂的作用。第二十三页,共69页。3.发展肌力在发展肌肉力量的练习中,为增大肌肉所承受的负荷,既可用增加阻力(负荷重量)的方法,也可用延长阻力臂的手段。比如在“仰卧起坐”锻炼腹肌力量的练习中(图6~14),将手臂放在不同位置,腹肌承受的负荷是不同的。第二十四页,共69页。五.肌肉力量性和伸展性练习的解剖学依据(一)肛肉力量性练习的解剖学原理原则和方法

肌肉的生理特性: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力一般均表现为肌肉收缩——肌肉附着点彼此接近或有接近趋势。动力性力量:肌肉克服阻力并引起环节运动的能力;静力性力量:肌肉以持续性收缩,承受或对抗外力作用保持环节静止不动的能力;

爆发力量:肌肉在一瞬间突然、快速发挥最大收缩能量,并引起环节快速运动的能力。1.练习的原则

(1)超负荷原则;

(2)强度原则;

(3)频率原则;

(4)渐进原则第二十五页,共69页。2.练习方法

发展肌肉力量的练习方法甚多,若以解剖学角度。基本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近固定练习与远固定练习(2)动力性练习与静力性练习(3)向心收缩练习与离心收缩练习。(4)大肌肉力量练习与小肌肉力量练习。(5)等动练习(图6~15)。(6)超等长练习。(7)全幅练习(图6~16)。第二十六页,共69页。(二)肌肉伸展练习的解剖学原理原则和方法

肌肉的伸展性:就是肌肉(包括肌腹、肌腱)及肌肉周围的筋膜、韧带及软组织被拉长的能力。

1.练习原则(1)幅度、力度和持续时间结合(2)主动、被动相结合2.练习方法(1)静力拉伸法:是指通过缓慢的动作,并较长时间使某些环节固定于一种姿势,拉伸肌腹、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的练习方法。(2)动力拉伸法:是指依靠练习者自身动作,原动肌有节奏地、较块并多次重复的收缩,使与环节运动相反一侧的对抗肌反复被拉伸的练习方法。第二十七页,共69页。复习思考题1.解释原动肌、对抗肌、固定肌、中和肌,并举例说明。2.肌肉做向心工作和离心工作时各有何特点?并举例说明。3.什么叫肌肉的支持工作、加固工作和固定工作?并举例说明。4.什么叫多关节肌?举例说明多关节肌的“主动不足”和“被动不足”现象。5.什么是肌力矩和阻力矩?举例说明杠杆原理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6.肌肉力量性练习的解剖学原理和原则是什么?有哪几种基本练习方法?各举例说明。7.肌肉伸展性练习的解剖学原理和原则是什么?有哪几种练习方法?各举例说明。第二十八页,共69页。教学内容:第二节动作分析的内容和方法一.动作分析的内容二.动作分析的方法

第三节动力动作分析一.动力性动作的分析

二.动力性动作分析示例

第四节静力性动作分析一.静力性动作分析步骤二.静力性动作分析示教学重点:1.动作分析的内容

2.动作分析的方法

3.动作划分阶段

4.动作分析举例第二十九页,共69页。第二节动作分析的内容和方法一.动作分析的内容(一)分析运动动作的发展变化

1.人体内众多肌肉以复杂的协同工作使环节构成不同的运动,而众多环节运动又以复杂的排列组合使人体运动形式千变万化,并在速度、幅度、力量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运动特征。例如,分析跑步时下肢“后蹬”动作。2.对运动动作进行解剖学分析,不仅仅局限于找出环节运动的作用肌,而应该更全面地分析作用肌的工作形式、工作状态、工作条件。对环节运动则应更多地了解其运动形式(动态或静态)等情况。例如,推铅球的“最后用力”动作前,人体是否巳做”超越器械”动作。第三十页,共69页。(二)判定动作技术的质量水平

1对动作技术进行解剖学析,也可判定动作技术的质量或指导纠正错误动作。例如,评定踢足球动作,对于“踢”动作之前踢球……

(三)评定运动动作的练习效果

在体育实践中,常见的是为增强某块(群)肌肉力量而做某种练习。应对练习动作解析清楚:有三种情况……(四)设计动作技术的学习方法

体育运动中一套完整的运动动作基本上都是由若干个动作部分(动作单位)组成,即可分为几个动作阶段。例如,急行跳远运动可分为助跑、起跳、腾空、着地4个阶段。第三十一页,共69页。二.动作分析的方法

1.在动力性动作分析中,找出完成动作的原动肌;

2.在静力性动作分析中,找出完成支特工作的原动肌外,还要找出完成加固,固定工作的作用肌。(一)环节运动方向与重力矩方向相反特点:重力矩为阻力矩,肌力矩为动力矩。在运动过程中,肌力矩大于重力矩,使环节运动方向与重力矩方向相反。在这种运动中,环节绕支点关节轴作何种运动,其作用肌也就是该关节处具有这种运动功能的肌肉(群)亦即为原动肌。例如,侧平举动作…第三十二页,共69页。(二)环节运动方向与重力矩方向相同当环节运动方向与重力矩方向相同时,环节的运

环节自然运动动可有3种状态环节快速运动环节慢速运动。(三)环节运动趋势与重力矩方向相同

此类动作为静力性动作。在这种情况下,人体环节位置虽然不变,但重外力矩欲使其运动,即有运动趋势且与重力矩同向。因此,作用肌的拉力矩与重力矩平衡来维持环节位置的稳定状态。这些作用肌基本上都是做支持工作的原动肌。第三十三页,共69页。

第三节动力性动作分析

动力性动作:是指人体整体或局部肢体在空间内其位置连续变化的运动动作。

动力性动作的运动特点:1.若干环节可同时或依次地绕关节轴转动,环节运动的方向或组合形式复杂多变;2.作用肌的数量较多,工作条件和工作形式多变,从而影响动作的运动效果;3.整套动作可分为若干个动作阶段;动作可分为周期性动作和非周期性动作。周期性动作:为某一动作单位周面复始地连续出现,如跑步时.非周期性动作:在整套动作中无重复动作单位,如立定跳远动作。第三十四页,共69页。一.动力性动作的分析

动力性动作的分析包括:动作要点描述、动作划分阶段、动作分析制表、动作综合评价。(一)动作要点描述在正式动作分析之前,为使动作分析、评价过程更加明朗,先简要介绍该动作的运动功能,对发展身体素质所具有的作用。或是动作在完成过程中应注意的特殊要求.(二)动作划分阶段在动作的解剖学分析中,必须将完整连贯的动作还原为若干个动作单位进行分析。

划分动作阶段的原则:以整套动作中各动作单位不同的运动能(特点)为分解依据。例如,原地纵跳,按各个动作单位功能特点可分为预备姿势、起跳、腾空和着地4个动作阶段。

第三十五页,共69页。(三)动作分析制表

要进行完整、准确的动作分析,必须要识别每个动作阶段中各环节的活动状态。在此基础上,才能判定关节活动形式和原动肌的工作。这一步骤是动作分析的核心环节。如表6-1将有关材料填写在表格中即完成了环节运动的原动肌分析过程。第三十六页,共69页。(四)动作综合评价

对动力性动作进行解剖学分析,在形式上主要是剖析动作结构和确定原动肌。但动作分析的隐含意义或真正的目的在于对动作的综合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动作的合理性、影响动作质量的因素、动作的练习效果、改变练习难度的途径、教学和训练方法等。第三十七页,共69页。二.动力性动作分析示例※(一)俯卧撑动作要点描述:俯卧(图66~17)是一种常见的发展上肢肌肉力量的练习方法,也是推铅球、体操等项目专项素质的练习方法。准备阶段1.动作划分阶段下降阶段、撑起阶段。

第三十八页,共69页。

2.环节运动情况:3确定环节运动原动肌

(1)下降阶段(表6-2)

第三十九页,共69页。(2)撑起阶段(表6-3)第四十页,共69页。4.动作评价结论:(1)俯卧撑练习发展上肢肌肉力量:此练习可以发展前锯肌、胸大肌、三角肌前部和肱三头肌等上肢肌的力量。对于不同训练者,可根据上肢力量的强弱情况,改变俯卧撑手与脚位置的高低,以调整练习的难易程度。(2)俯卧撑练习用于训练肌肉控制能力:一方面要求上肢克服负荷而运动,另一方面还要保持身体的伸直状态。(3)俯卧撑练习用于改善身体姿态:可增强肩胛骨前伸肌力量,拉长其后缩肌的长度。第四十一页,共69页。(二)立定跳远动作要点描述:立定跳远是一种发展下肢弹跳力的重要练习,也是常用于测定下肢肌肉力量的项目之一。1.动作划分阶段:预备姿势、起跳、腾空和着地4个阶段。第四十二页,共69页。2.环节运动情况:3、确定环节运动原动肌

(1)快速下蹲阶段(表6-4):此阶段动作中,肌力矩与重力矩同向,同为动力矩,环节快速向下运动.原动肌在环节运动方向一侧。第四十三页,共69页。(2)减速制动阶段(表6-5):由人体快速下蹲到蹬伸起跳动作,必然有一减速制动的过渡动作将快速下蹲运动停止。此阶段重力矩为动力矩(上肢除外),与环运动方向相同,肌力矩为阻力矩。原动肌在环节运动方向反侧。第四十四页,共69页。(3)蹬伸阶段(表6-6):当人体下蹲动作中务环节制动后随即转为蹬伸起跳动作。此阶段重力矩为阻力矩,与环节运动方向相反;肌力矩为动力矩大于重力矩,方向同环节运动方向。原动肌在环节运动向一侧。第四十五页,共69页。4.动作综合评价(1)立定跳远的练习需在短时间内完成起跳动作,因此可发展髋关节和膝关节伸肌群、踝关节屈肌群的爆发力。其主要作用为臀大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等。经常做此练习,可增大上述肌肉的力量、速度和弹跳素质。(2)立业跳远时,需要关注上肢和下肢动作的配合,上肢摆动方向、速度和幅度对下肢运动具有很大的影响。(3)立定跳远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锻炼作用。在直动作中,两臂上摆时能使肋上提,增大吸气的深度和胸廓活动的幅度;腾空时间内,呼吸屏住,着地后呼气。第四十六页,共69页。(三)原地侧向推铅球1.动作要点描述:属于田径运动中的投掷项目.常作为发展和检测上肢肌肉力量及全身肌肉协调工作能力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2.动作划分阶段:原地侧向推铅球动作(图6-20)可划分为:预备姿势、最后用力和维持平衡3个阶段.第四十七页,共69页。3.动作分析制表(最后用力阶段,表6-7)第四十八页,共69页。第四十九页,共69页。4.动作综合评价1.原地侧向推铅球动作,是推铅球的基本技术,也是学习侧向或背向滑步推铅球的动作基础。2.要获得铅球好成绩,是上下肢、躯干的肌肉力量是关键因素。3.全身动作的协调性、预备姿势时“超越器械”动作的质量也有很大的影响。4.发展胸大肌、三角肌、肱三头肌、臀大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和竖脊肌等肌肉的爆发力及收缩幅度,又要重视全身动作的协调性。第五十页,共69页。(四)排球正面屈体扣球1.动作要点描述正面屈体扣球(图6-21)是排球项目中一种重要的进攻技术,也是得分或获得发球的有效手段。正面屈体扣球的完整动作是:助跑、起跳、腾空、击球、落地五个阶段。第五十一页,共69页。2.动作划分阶段:排球正面屈体扣球可划分为:助跑、起跳、空中击球和落地4个阶段。(1)助跑(2)起跳(蹬伸阶段,表6-8)第五十二页,共69页。(3)空中击球:本阶段分为击球前(表6-9)和击球(表6-10)两个动作部分。第五十三页,共69页。(4)落地(表6-11):

击球后,人体由空中落地.本动作阶段中,重力矩为动力矩,与环节运动方向相同;肌力矩为阻力矩,使环节向下运动减速制动。原动在环节运动反侧。第五十四页,共69页。3.动作综合评价

(1)肌肉训练:正面屈体扣球的关键动作为起跳,起跳能力决定扣球点的高度和进攻的有效性。与起跳有关的下肢肌肉,如臀大肌、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等。是扣球运动员必须要注意发展的肌肉。肌肉的训练要考虑:静止或行进间突然起跳、连续起跳和较长时间内的间歇起跳的能力。(2)动作配合:空中击球时,躯干和下肢的运动对挥臂扣球有极大的影响。要注意训练腰、腹肌的快速伸展与收缩能力,特别要注意胸大肌和三角肌前部的大幅度、快速收缩的能力。此对击球效果尤为重要。(3)着地姿势:考虑到下落着地应保持进攻或防守的姿势,所以,要注意对着地姿势稳定性的训练。第五十五页,共69页。

第四节静力性动作分析静力性动作:一般指人体各部在某段时间内位置不发生变化的动作。静力性动作的特点:

1.人体在静力性动作中,全身肌肉较长时间内保持紧张状态,易使人体呼吸、血液循环成一定的困难。同时,也易导致肌肉连续工作能力下降。

2.静力性动作为人体非习惯性动作,如体操运动中的“下桥”、“手倒立”等。

3.为完成这些动作,不仅需要特殊姿态下的肌肉工作能力也需要各关节能有大幅度的运动范围或特定形式的稳定支撑能力。第五十六页,共69页。一.静力性动作分析步骤静力性动作分析包括:动作姿态描述、动作分析制表、动作综合评价。(一)动作姿态描述

描述某一静力性动作,需准确指明各环节的相对位置,即各关节所处的运动位置(如屈、伸),人体或环节的有关支点等。例如,“马步”动作描述为:(二)环节运动情况:确定环节运动原动肌

静力动作肌肉分析:主要是确定维持各环节稳定的各作用肌及其工作性质和工作类型。通常,静力动作中肌肉工作包括支持工作、固定工作、加固工作。

1.肌肉支持工作的特点

2.肌肉固定工作的特点

3.肌肉加固工作的特点(三)动作综合评价

第五十七页,共69页。(一)燕式平衡1.动作姿势描述燕式平衡(图6-22)动作是以单脚支撑、身体其余部分均处于水平位的平衡动作。以支撑腿为右腿的燕式平衡动作:右腿伸直支撑于地面,骨盆绕髋关节前倾,左腿于髋关节处伸呈水平位;头与脊柱伸并保持头和躯干近于水平位,两臂伸直于肩关节处水平伸,肩胛骨后缩。第五十八页,共69页。2.动作分析制表(表6-13)第五十九页,共69页。3.动作综合评价(1)在燕式平衡动作中:因躯干、头及上肢质量大于左腿质量,人体总重心投影点易向前超出右脚支撑面。因此,为维持人体平衡,须使水平位的身体向后移,以减小右髋关节伸肌、右膝关节屈肌的工作强度。(2)燕式平衡动作的作用肌多为支持工作:尤其是躯干、头及手部和左腿的重力矩较大。因此,两髋关节伸肌工作强度大、易疲劳,应加强其力量训练。(3)左腿伸及上肢水平伸运动:分别与左侧髂腰肌、股直肌和两侧胸大肌、肱二头肌、三角肌前部等肌的抻展性有关。如伸展性好,不但动作美观,而且减小上述作用肌的负担,有利于维持身体平衡。应加强其伸展性的训练。第六十页,共69页。(二)双杠直角支撑1.动作姿势描述:双杠直角支撑(图6-23)动作为两手握杠,肘关节伸,人体撑于杠上;头与颈正直,躯干垂直于双杠;骨盆近于水平位,两髋关节屈约90度,膝关节伸直,足关节屈。第六十一页,共69页。2.确定环节运动的原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