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学习资料:传染病复习资料_第1页
传染病学学习资料:传染病复习资料_第2页
传染病学学习资料:传染病复习资料_第3页
传染病学学习资料:传染病复习资料_第4页
传染病学学习资料:传染病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染病复习资讯——笔试攻略(by倩仔)一、名解1、新发感染性疾病(emerginginfectiousdiseases,EID):新发感染性疾病是指最近20年在人类中的发生已明显增多,或它们的发生在不久的将来会威胁人类健康的新发现的、重新肆虐的或药物抗性所致的感染性疾病。特点:动物源性、急性起、高病死率、针对性治疗手段有限、传染性等。2、复发(relapse):是指有些传染病患者进入恢复期彳爰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初发病的症状再度出现.机理为潜伏于组织内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至一定程度,见于伤寒,疟疾,细菌性痢疾等。3、再燃(recrudescence):是指有些传染病患者已进入恢复期体温尚未稳定下降至正常,又再发热,初发病的症状与体征再度出现,称为再燃.机理为病原体暂时受抑制而未被消灭,得以重新生长繁殖之故。4、后遗症(sequela)一恢复期结束后,某些器官功能仍长期未能恢复正常,称后遗症.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脊髓灰质炎,脑炎,脑膜脑炎等。5、毒血症状(toxemicsymptoms):病原体的各种代谢产物,包括细菌毒素在内,可引起除发热以外的多种症状,如疲乏,全身不适,厌食,头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疼痛等。严重者可有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呼吸衰竭及休克等表现,有时还可引起肝、肾损害。6、cccDNA:细胞外乙型肝炎病毒DNA是一种松弛环状的双链DNA分子。cccDNA是乙肝病毒前基因组RNA复制的原始模板,虽然其含量较少,每个肝细胞内只有约5〜50个拷贝,但对乙肝病毒的复制以及感染状态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清除了细胞核内的cccDNA,才能彻底消除乙肝患者病毒携带状态,是抗病毒治疗的目标。7、干性霍乱(Cholerasicca):为一种罕见的爆发型或成中毒型霍乱,起病急骤,发展迅速,尚未出现吐泻症状即进入中毒性休克而死亡。8、霍乱肠毒素(choleratoxin,CT):系霍乱弧菌的外毒素,可作用于小肠黏膜细胞,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激活腺昔环化酶,使细胞内三磷酸腺昔变成环磷酸腺甘。由于细胞内环磷酸腺甘浓度增高,使肠细胞分泌功能增强,水分和电解质从小肠上皮细胞中大量丢失,即出现其特有的剧烈水样腹泻。9、机会性感染:指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原本已经寄生在人体中一些非致病菌所造成的疾病,或者是对致病菌的易感性增加所造成的感染,而这种感染对具有正常免疫功能的人不会造成疾病状态。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是HIV相关症状,可见于艾滋病期,其特点为:①除腹股沟以外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位的淋巴结肿大;②淋巴结直径大于等于1cm,无压痛,无粘连;③持续时间3个月以上。肺胞子菌肺炎(PCP):是由卡氏肺抱子虫引起的间质性浆细胞性肺炎,是艾滋病患者最重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表现为:慢性咳嗽、发热、发绢、血氧分压降低。很少有肺部啰音。胸部X线显示为间质性肺炎。卡波西肉瘤:是一种少见的多中心性血管肿瘤,是艾滋病患者最重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皮损初起为红色或紫红色斑疹或丘疹,周围有苍白晕,以后增大为结节或斑块。皮损常呈多发性,主要分布在躯干、头面和上肢,口腔、胃肠道和眼结膜亦可受累。黑尿热(blackwaterfever):亦称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emolyticsyndrome),是指大量被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在血管内破裂,可引起高血红蛋白血症,出现腰痛、酱油色尿,严重者可出现中度以上贫血、黄疸,甚至发生急性肾衰竭。赫克反应(herxheimer!reatoon):在注射首剂青霉素或其它杀菌类抗生素0.5-4h发生,多在2h内突然出现寒战、高热、头痛、全身痛、心率和呼吸加快,原有症状加重,部分病人出现体温骤降、四肢厥冷,重者可发生低血压或休克。一般持续30m至lh。可诱发肺弥漫性出血。内基小体(Negribody):为狂犬病特征性病理改变,狂犬病病毒在中枢神经细胞中增殖时,可在胞质内形成嗜酸性、圆形或椭圆形的包涵体,称内基小体,有诊断价值。伤寒小结(Typhoidnodule):伤寒杆菌引起的炎症是以巨噬细胞增生为特征的急性增生性炎。增生活跃时巨噬细胞浆内吞噬有伤寒杆菌、红细胞和细胞碎片。这种巨噬细胞称伤寒细胞。伤寒细胞常聚集成团,形成小结节称伤寒小结,是伤寒的特征性病变,具有病理诊断价值。玫瑰疹(rosespots):为伤寒或副伤寒的临床表现,大半以上患者在病程7-14天可出现淡红色的小斑丘疹,即玫瑰疹。直径2-4mm,压之退色,多在10个以下,主要分布在胸、腹及肩背部,四肢罕见,一般在2-4天内变暗、消失,可分批出现。肥达试验(Widaltest):伤寒沙门菌“0”、“H”抗原和副伤寒甲、乙、丙鞭毛抗原通过凝集反应检测患者血清中相应的抗体,对伤寒与副伤寒有辅助诊断价值。对未经免疫者,“0”抗体的凝集效价在1:80及“H”抗体在1:160或以上时,可确定为阳性,有辅助诊断价值。19>外斐试验(WeiLFelixReaction):斑疹伤寒立克次体与变形杆菌某些X菌株有共同的耐热多糖类抗原。利用这些变形杆菌菌株代替立克次体抗原,进行交叉凝集反应,检测人或动物血清中的相应抗体。可协助诊断斑疹伤寒、恙虫病等。线状疹(Pasitialine):麻疹严重的患者可出现出血性皮疹。线状疹是指在皮肤皱褶,皮疹密集或由于摩擦出血呈紫色线状的皮疹。二、填空1、发热的热型(P9):①稽留热(伤寒、斑疹伤寒)②弛张热(流行性出血热)③间歇热(疟疾)©0归热⑤不规则热2、流行过程基本条件:1)传染源:病人、病原携带者、隐性感染、动物源性;2)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血液、体液传播、垂直传播;3)人群易感性:对某种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为易感者(婴幼儿、青壮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者)3、病原体致病与毒力、数量、人体免疫状态有关4、传染病的基本特征:病原体(pathogen)、传染性(infectivity)、流行病学特征、感染后免疫。5、病程发展的阶段性:潜伏期一前驱期一症状明显期f恢复期6、常见的症状与体征:龙热、龙疹、毒血症状、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反应。7、病原学检查:直接检查病原体、分离培养病原体、检测特异性抗原、检测特异性核酸。8、传染病的预防:1)管理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人群9、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理变化小血管内皮细胞水肿(肿胀)、变性、坏死。乙肝复制标志:双股DNA、HBsAg.DNA聚合酶、核心蛋白。乙肝病毒复制和传染性最直接的标记为HBVDNA。HCVRNA阳性是病毒感染和复制的直接标志霍乱恢复期1/3病人发热原因为循环改善,肠毒素吸收增加。AIDS分期急性期、无症状期、艾滋病期。HIV传播方式:性接触传播、经血液和血制品传播、母婴传播艾滋病常见机会性感染举例:肺抱子菌肺炎(PCP)、卡波西肉瘤、弓形虫脑病、恶性淋巴瘤、带状疱疹、鹅口疮等。阿米巴依据寄生部位分为肠阿米巴病和肠外阿米巴病。中毒性菌痢分为休克型和脑型。疟疾病人发病严重程度与感染疟原虫的种类有关。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间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流行性乙型脑炎有初期、极期、恢复期、后遗症期。流行性乙型脑炎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传染源:道乙脑极期严重症状为呼吸衰竭、循环衰竭、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狂犬病与破伤风、病毒性脑膜脑炎、脊髓灰质炎鉴别°伤寒杆菌有菌体抗原(O抗原)、鞭毛抗原(H抗原)、多糖毒力抗原(Vi抗原)o伤寒的其他类型分为:分轻型、暴发型、迁延型、逍遥型。没有腮腺肿大的脑炎、脑膜炎和睾丸炎等,应依靠血清学检查、病毒分离确诊。猩红热的病原体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腮腺炎的病理特征是腮腺非化脓性炎症。水痘出疹可见斑疹、丘疹、水疱、结痂同时存在。三、简答题1、传染病与感染性疾病的区别:传染病(communicabledisease):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原虫和蠕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可造成流行的疾病。感染性染病(infectiousdisease):指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2、病原体感染过程的表现:1)清除病原体(eliminationofpathogen):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可被处于机体防御第一线的非特异性免疫屏障所清除。2)隐性感染(covertinfection):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3)显性感染(overtinfection):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4)病原携带状态(carrierstate):无明显临床症状而携带病原体,常为重要的传染源。5)潜伏性感染(latentinfection):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于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则可引起显性感染。潜伏性感染期间,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外,可不是传染源。3、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1)侵袭力(invasiveness):是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在机体内生长、繁殖的能力。2)毒力(virulence):包括毒素和其他毒力因子(穿透能力、侵袭能力、溶组织能力)。3)数量(quantity):同一种传染病中,入侵病原体的数量一般与致病能力成正比。在不同传染病中,能引起疾病的最低病原体数量可有较大差异。4)变异性(variability):病原体因环境、药物与遗传等因素而发生变异。4、传染病分类:3类39种甲类(2种:鼠疫、霍乱)乙类(26种,其中甲类管理的有:SARS、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AFP)丙类(11种)5、传染病出疹类型及典型疾病举例1)斑丘疹:斑疹一一斑疹伤寒、猩红热;丘疹一一麻疹;玫瑰疹一一伤寒;斑丘疹一一麻疹、风疹、伤寒、猩红热2)出血疹:瘀点、瘀斑一一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疱疹:水痘、带状疱疹等4)等麻疹:病毒性肝炎、丝虫病等6、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期主要症状发热:急骤起病,以弛张热多见;热程多数为3—7d;热退后病情反而加重。全身中毒症状:①三痛一一头痛、腰痛、眼眶痛;②胃肠症状;③神经精神症状。毛细血管损害:厂①充血:三红——颜面、颈部、上胸部充血潮红呈酒醉貌;②出血:粘膜出血-软腭呈针尖样出血点,眼结膜呈片状出血;《皮肤出血-腋下和胸背部,常呈条索点状或搔抓样瘀斑;其他部位-少数患者有鼻出血、咯血、黑便或血尿;J③渗出:眼睑和颜面浮肿、球结膜水肿(金鱼眼)、腹水。肾损害:蛋白尿和管型等。7、肾综合症出血热“三痛”的发病机制三痛是指头痛、腰痛和眼眶痛,是全身中毒症状的表现,主要原因为周围组织充血、水肿。①头痛为脑血管扩张充血所致②腰痛与肾周围组织充血、水肿以及腹膜后水肿有关;③眼眶痛是眼球周围组织水肿所致,重者可伴有眼压增高和视力模糊。8、肾综合征出血热休克的原因1)原发性休克:病程的3-7天发生—由于全身小血管广泛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血容量减低;—血浆外渗使血液浓缩,血液黏稠度升高,促进DIC的发生,导致血液循环淤滞,血流受阻,使有效血容量进一步降低。2)继发性休克:少尿期以后发生一大出血一多尿期水电解质补充不足所致一继发感染9、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重型肝炎最严重的一种类型,所有肝炎病毒均可引起,但甲型、丙型少见。(1)急性肝衰竭(ALF):又称暴发型肝炎,2周内出现肝功衰竭,严重消化道症状,迅速出现神经、精神症状,肝性脑病H度以上,黄疸急剧加深,肝浊音界进行性缩小,有出血倾向,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活动度PTA<40%(2)亚急性肝衰竭(SALF):又称亚急性肝坏死,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15天至24周出现肝衰,极度乏力,食欲缺乏,频繁呕吐,腹水征(+),黄疸进行性加深,胆红素每天上升217.lumol/L或大于正常值10倍,肝性脑病H度以上,有明显出血倾向,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活动度PTAV40%,晚期可有难治性并发症(3)慢性肝衰竭(CLF):临床表现同亚急性,但有以下发病基础:a.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病史b.慢性HBV携带病史c.无肝病史及无HBsAg携带史,但有慢性肝病体征、影像学改变及生化检测改变d.肝穿刺检查支持慢性肝炎e.慢性乙型或丙型肝炎、或慢性HBsAg携带者重叠其他肝炎病毒感染(4)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实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的急性肝功能失代偿。10、细菌性痢疾与阿米巴痢疾的鉴别阿米巴痢疾阿米巴痢疾阿米巴痢疾阿米巴痢疾阿米巴痢疾阿米巴痢疾阿米巴痢疾阿米巴痢疾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病原病原病原病原阿米巴痢疾病原病原病原病原病原志贺菌阿米巴原虫流行病学散发或流行散发病原志贺菌阿米巴原虫流行病学散发或流行散发潜伏期临床表现起病急,多有发热等毒血症,腹痛、腹泻较重,便次频繁,里急后重明显。左下腹压痛明显。缓起,多无发热。腹痛轻,便次少,里急后重不明显。右下腹轻度压痛。粪便检查外观多呈粘液脓血便,量少。量多,呈暗红色果酱样,有特殊臭味。乙状结肠镜检可见大量脓细胞、少量红细胞及巨噬细胞。主要为肠粘膜弥漫性充血、水肿、浅表溃疡。红细胞多于白细胞,可见夏科雷登结晶,可找到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散发性、潜行性溃疡,溃疡间肠粘膜大多正常。潜伏期临床表现起病急,多有发热等毒血症,腹痛、腹泻较重,便次频繁,里急后重明显。左下腹压痛明显。缓起,多无发热。腹痛轻,便次少,里急后重不明显。右下腹轻度压痛。粪便检查外观多呈粘液脓血便,量少。量多,呈暗红色果酱样,有特殊臭味。乙状结肠镜检可见大量脓细胞、少量红细胞及巨噬细胞。主要为肠粘膜弥漫性充血、水肿、浅表溃疡。红细胞多于白细胞,可见夏科雷登结晶,可找到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散发性、潜行性溃疡,溃疡间肠粘膜大多正常。数周至数月11、钩端螺旋体病感染中毒型的临床表现发热:约为7天,多为稽留热头痛全身酸痛:腓肠肌明显一乏力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压痛:腹股沟群多见其它:咽、扁桃体,消化道,皮肤12、乙脑极期的主要表现1)高热:是乙脑的必有症状。稽留热,热度高低与病情成正比平均持续时间为770日。2)意识障碍:昏迷的深浅、持续时间的长短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呈正相关。3)惊厥或抽搐:发生机制主要是高热,脑实质炎症,脑缺氧,脑水肿。抽搐是病情严重的表现,呈阵发性或强直性,数分钟,均伴有意识障碍,重者可有呼吸暂停和紫组。4)呼吸衰竭:是本病最严重的临床表现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主要为呼吸节律的改变。5)其他神经系统症状: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等6)循环衰竭:血压下降、脉搏细速、休克。13、普通型流脑临床表现1)前驱期:表现不特异,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低热、鼻塞、咽痛等,持续1-2天,发病急,进展快。2)败血症期:高热、寒战等感染中毒症状;皮肤黏膜出现瘀点瘀斑。2)脑膜脑炎期:颅压升高表现一一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烦躁不安;体征:脑膜刺激征(+)。4)恢复期:体温下降、瘀点瘀斑消失、症状好转、神经系统检查正常、10%口唇疱疹(回忆性诊断)14、乙脑与流脑的鉴别种类传染源媒介主要临床表现免疫力种类传染源媒介主要临床表现免疫力种类传染源媒介主要临床表现免疫力种类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