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 课件_第1页
辛亥革命 课件_第2页
辛亥革命 课件_第3页
辛亥革命 课件_第4页
辛亥革命 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课辛亥革命组别:第2组序号:04从淮畔风雷看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前后,革命思想在安徽积极传播,进步组织先后成立。武昌起义后,安徽各地迅速响应。11月5日,寿州起义胜利,8日安徽宣布独立。安徽人民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谱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包含从历史的长时段看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剧变、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1.革命志士的奋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上承下启教什么怎么教教学反思教材分析2.武昌起义递进关系教什么怎么教教学反思从现时段看新课标要求了解武昌起义的史事,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单元核心内容:民主共和教材分析梳理革命党人的奋斗历程,体会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引导学生感知并学习革命精神。教什么怎么教教学反思缔造民主共和熟悉:革命实践的内涵和过程陌生:民主共和在近代史的重要地位既定思维:民主共和由革命缔造辩证思维:革命成功是偶然还是必然?革命带来的是困局还是变局?教学重难点重点:武昌起义;革命精神的内涵。难点:辛亥革命成功的原因;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学情分析教什么怎么教教学反思唯物史观了解革命志士的奋斗历程以及他们的英雄事迹时空观念观察、分析起义的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史料实证通过对史料的研读、辨析,了解辛亥革命的具体进程历史解释在辨析史料的基础上,对革命的发生以及影响表达自己的看法家国情怀体会革命成果的来之不易;传承革命志士的精神品质启发式互动教学设计问题链引导探究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什么怎么教教学反思设计意图:引出线索,留作悬念;点明主题,自然导入新课。教学过程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李鸿章确实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但敏锐的李还没有预料到他过世后十余年发生的变化,竟至于“天崩地解”。——迟云飞从淮畔风雷看辛亥革命教什么怎么教教学反思从淮畔风雷看辛亥革命一、暗潮涌动:乱象与危机的地火蔓延革命志士的奋斗二、平地惊雷:偶然与必然的交相辉映武昌起义三、风雷激荡:变局与困局的客观并存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主题)(线索)教学过程教什么怎么教教学反思教学过程材料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代。——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材料三要革命的,这时可以革了,过了这时没有命了。——陈天华《警示钟》材料二自1906年以来,安徽的灾情更加严重。水旱灾害连年发生,几乎遍及全境。1911年,全省几皆被水患,饿死者七八十万。——张南《简明安徽通史》设计意图:让学生清晰地感知清政府统治的江河日下,将起义置于历史大背景下,感知革命形势的发展,为理解武昌起义的背景奠定基础。暗潮涌动:乱象与危机的地火蔓延教什么怎么教教学反思教学过程材料四1904年,《安徽俗话报》在安庆创刊,陈独秀是该报主编,也是主要撰稿人。(该报)成为传播革命思想的一个重要阵地。——操建华《安庆辛亥革命遗迹》材料五我此来安庆,专为救国,并非为功名富贵至此。诸位也总要不忘救国二字。——1907年徐锡麟在巡警学堂的讲话教什么怎么教教学反思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以安徽地图为线索讲解安庆、绍兴起义,让学生感受革命志士英勇奋进的革命精神,落实家国情怀。安庆地图徐锡麟秋瑾暗潮涌动:乱象与危机的地火蔓延暗潮涌动:乱象与危机的地火蔓延教什么怎么教教学反思教学过程材料六斩首成一快,莫负少年头。富贵利禄岂能动?生死绝不变初衷。——宋玉琳烈士家书材料七清水师提督李准严刑逼讯程良,程良英勇不屈,大骂道:“吾与满奴无可言者。”再三问讯,终不答话。被称为“哑党人”。——操建华《走向共和的足迹》教什么怎么教教学反思教学过程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讲述以及文字材料的补充,学生对黄花岗起义有清晰的了解。突破教学重点,提升史料实证。蚌埠地图宋玉琳程良暗潮涌动:乱象与危机的地火蔓延教什么怎么教教学反思教学过程设计意图:通过地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当时武装起义的特点,地火蔓延、暗潮涌动,起义已成燎原之势。落实时空观念。同盟会两广地区:同盟会岳王会光复会思考:这些武装起义有何特点?1.发生在中国南方地区;2.由会党发动。起义名称时间领导者结果萍浏醴起义1906年刘道一、蔡绍南失败(同盟会成立后第一次武装起义)安庆、绍兴起义1907年徐锡麟、秋瑾失败广西起义1907年孙中山、黄兴失败黄花岗起义1911年孙中山、黄兴失败(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教什么怎么教教学反思教学过程设计意图:通过《纽约时报》的记录,引出这场革命风暴,将中国的变局放入世界的视角审视,多角度、多方位考察历史事件,强化时空观念。自然过渡到第二篇章。左为革命军军旗,右为设计的中华民国新国旗。(《纽约时报》原文插图)材料八1911年10月15日,《纽约时报》醒目地刊出了“中华民国”的国旗,报道题名为:中华民国国旗上没有龙。潜台词即为黄色青龙旗已不再,中华民国的新生成为这次革命的最有力佐证。——师永刚《图说20世纪中国》平地惊雷:偶然与必然的交相辉映教什么怎么教教学反思教学过程爆发:1911年10月10日,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结果:起义军控制武汉三镇,成立湖北军政府。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14省和上海纷纷独立。从打响第一枪到占领湖广总督署只用了8小时;从武昌首义到中华民国正式建立只用了80天;从起义爆发到清帝退位只用了123天。——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设计意图:通过辛亥革命“低烈度”的表现,让学生清楚“低烈度”的革命也缔造了“大业绩”。平地惊雷:偶然与必然的交相辉映平地惊雷:偶然与必然的交相辉映教什么怎么教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位于蚌埠南山公园的淮上军纪念碑廊材料九民国元年,孙中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柏文蔚请准抚恤阻击张勋阵亡的烈士。历史和蚌埠人民从未忘记过在这场战斗中壮烈牺牲的88名烈士。——操建华《走向共和的足迹》教什么怎么教教学反思教学过程材料十武昌发生的那些事,是一场意外,意外里的意外。这场意外,毁了一个王朝,像扳道岔一样,把古老的中国,扳到了另一个轨道上。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材料十一革命不会无缘无故的发生,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多年郁积的愤怒的大爆发。——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思考:革命的成功是偶然还是必然?设计意图:通过对此问题的思考,对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行梳理和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平地惊雷:偶然与必然的交相辉映教什么怎么教教学反思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在湖北,新军成为革命的主力,成为清政府的“掘墓人”。提升史料实证。材料十二湖北“铁矿林立,兵工比肩”,经济现代化进程的速度和整体水平仅次于上海而居全国第二位。而湖北枪炮厂制造的枪炮,是全国最优良的。这不仅使起义的新军有良好的装备,而且由于工人的支持,可以就地取得充足的供应。

——陈小京《武昌首义的偶然和必然》材料十三湖北革命党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将自己的成员以当兵为掩护,长期潜伏于新军,使革命党人充实于新军的各基层骨干之中。到武昌起义前夕,在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已为湖北新军总数的三分之一,为武昌起义的发动和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蒋元重《辛亥革命是历史的必然》平地惊雷:偶然与必然的交相辉映教什么怎么教教学反思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拓宽史学视野,从令人眼花缭乱的1911年往前推,用广角镜头去搜索,瞬间爆发出来的革命能量究竟是如何累积起来的?材料十四1911年5月9日,清政府宣布将铁路干线收归国有,并将粤汉、川汉铁路拱手出卖给帝国主义列强。此行径引起全国公愤。保路运动首先在湖南兴起,尤以四川最为壮烈。湖北新军被调入川,造成武汉空虚,给革命党人起义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李殿元《四川保路运动对辛亥革命的催化》平地惊雷:偶然与必然的交相辉映偶然的辛亥必然的革命教什么怎么教教学反思教学过程材料十五从帝制到共和,辛亥人铸造了千年壮举,开启的是亚洲先河。……辛亥革命胜利了,它终结了千年不变的王朝轮回,埋葬了腐朽没落的专制皇权,建立了模式一新的中华民国,开创了顺应潮流的共和时代,在政治、文化、经济、社会等领域谱写了辉煌业绩,从思想意识、制度模式、经济发展和国家走向等诸多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后世留下了非常宝贵的经验教训和思考启迪。由此而言,它不只是打落了一顶皇冠,而且开辟了中华民族振兴有为的希望之路。

——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总结:辛亥革命的历史进步性风雷激荡:变局与困局的客观并存教什么怎么教教学反思教学过程宋玉琳程良吴家泰风雷激荡:变局与困局的客观并存教什么怎么教教学反思教学过程材料十六辛亥革命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功,但没有从根本上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统治,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并没有改变。孙中山先生也总是强调“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金冲及《<铁血雄风——辛亥革命在安徽>总序》材料十七在我看来,辛亥革命带给中国人的,其实是持久的制度的困扰和变革的焦虑。革命给了国人一个世界上最先进的制度,但却没有像魔棒一样,给中国带来立竿见影的变化。中国不仅没有因此走向富强,反而更易混乱。——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设计意图:汇集各视角的史料,互相补证,通过对辛亥革命的不同评价认识其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与不足之处。提升历史解释的能力,进一步突破教学难点。思考:辛亥革命带给近代中国的是变局还是困局?真正的革命是极其深刻的,因为它导致人们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并最终塑造和改进一个民族的精神。——(法)古斯塔夫《革命心理学》风雷激荡:变局与困局的客观并存教什么怎么教教学反思设计意图:最后留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的辩证关系,将群体合力与国家命运结合起来,感受时人心态的变化,这就是历史解释对于价值观形成的意义。教学过程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李鸿章确实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但敏锐的李还没有预料到他过世后十余年发生的变化,竟至于“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