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庆168中学2011419,20课件_第1页
何家庆168中学2011419,20课件_第2页
何家庆168中学2011419,20课件_第3页
何家庆168中学2011419,20课件_第4页
何家庆168中学2011419,20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草本植物根初生结构比较图片识别维管形成层的产生和活动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之间的薄壁细胞初生木质部脊正对的中柱鞘细胞维管形成层片段维管形成层片段维管形成层环(波浪状→圆环)次生木质部次生韧皮部维管形成层环平周分裂(外)垂周分裂平周分裂(内)单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双子叶植物茎

次生结构

由外向内依次观察双子叶植物木本茎的次生结构。

表皮基本脱落,仅留下部分残片。代之起保护作用的是周皮。C4植物叶片横切C3植物叶片横切豆类瓜类苹果、橘石竹类菊科瑞香类苹果果实的发育:假果萼筒聚合果:

1朵花多雌蕊聚花果:整个花序成果花程式中字母及数字的意义表示花各部分的代号,一般是每一轮花部拉丁名词的第一个字母通常用:P--花被K--花萼C--花冠A--雄蕊群G--雌蕊群

数字用阿拉伯数字“0,1,2,3,……10”以及“∞”或“x”来表示,“∞”表示多数,不定数;“x”则表示少数,不定数;通常写在花部各轮每一字母的右下角,表示其实际数目。如果缺少某一轮,可记下“0”如果数目极多,可用“∞”表示如果某一部分的各单位互相联合,可在数字外加上“()”的符号如果某一部分不止一轮,而有二轮或三轮,可在各轮的数字间加上“+”号。花程式中其他常用符号整齐花或辐射对称花用“*”表示不整齐花或两侧对称花用“↑”来表示;“♂”表示雄花,“♀”表示雌花,如果表示花的某一部分互相连合,则在其数字外加上“()”号如果是子房上位,可在G字下加上一划--G子房下位,则在G字上加一划周位子房,则在G字上下各加一划。在G字右下角写上一个数字,可以表示心皮的数目,数字后再加上一个数字,可代表子房的室数,二数字间可用“:”号相连,第三个数字表示胚珠数。花程式↑♀↑K(5)C1+2+2A(9)+1G(1:1:∞)白菜:♀↑﹡K4C4A4+2G(2:2:∞)刺槐:十字花科*

K2+2C2+2A2+4G

(2:1)茄科*K5C(5)A5G

(2:2)百合科*P3+3A3+3G

(3)菊科↑K0∞C(5)A(5)-G(2:1)花图式与花程式图解↑K(5)C5A(9)+1G1:1:∞壳斗囊状,外被多刺。A花序基部为雌花序上部为雄花序B壳斗横切,示一个雌花序内含3朵雌花C一朵雌花D一朵雄花

1.柱头2.壳斗纵切3.壳斗壁大戟属花序图式角叉菜褐藻门杉藻科角叉菜属藻体红紫色,软骨质,强韧。丛生,高5-12cm,基部椭圆柱形,逐渐向上压扁成楔形,上部叉状分枝2-7次,腋角宽圆,扇形,扁平,顶端舌状或二裂浅凹,钝形,边全缘略厚,或有简单分叉、楔形、舌状、短或长的小育枝。髓部由许多纵走与表皮平行排列的长形藻丝组成。子囊散布于分枝上部的两面,呈不规则的圆点状。成熟的囊果椭圆形,于藻体的一面突出;另一面凹陷。固着器壳状。生于高潮带到低潮带岩石上或风浪较平静的中潮带石沼中。食品方面可用于制取果冻、巧克力,以及用作乳制品的稳定剂。

多年生褐藻,藻体直立,高30~60cm,最高可达1m,褐色。固着器盘状或钝圆锥状,直径1~2cm.主干圆柱形,多为单生,直径2~7mm,小叶互生,冬春凋落后于主干上残留圆锥状残迹。单叶、互生、叶形变异甚大,初生叶倒卵形、披针形、长20~70mm,宽3~12mm,全缘,具中肋;次生叶较狭小,为线形至披针形,有时浅羽裂或具疏锯齿,较薄,中肋不明显。腋出侧枝上生狭线形叶,其叶腋间又长出具丝状叶的小枝,小枝末端常有气囊,圆球形,直径2~5mm.生殖托单生或成总状排列于生殖小枝上,长卵形至棍棒状,长3~15mm,直径1~2mm.雌雄异株。成熟期9~12月。生于大干潮线下1~4m深海水激荡处岩石上。本种是北太平洋西部特有的暖温带性海藻,我国黄海、渤海沿岸甚为常见。全草入药,性寒,味咸。。夏、秋采割,冼净晒干。褐藻门马尾藻科马尾藻属海蒿子

Sargassum

pallidum(Turn.)C.

Ag.

裸藻门Euglenophyta

形态和结构为无细胞壁的单细胞植物,具有1到3条鞭毛,含叶绿素a,b,β-胡萝卜素,叶黄素,贮存的食物为副淀粉;无色种类为动物式营养。同化产物是裸藻淀粉和油。裸藻淀粉是裸藻特有的产物,只存在细胞质中,绝不在载色体中。

繁殖裸藻以细胞纵裂方式进行繁殖。

绝大多数为淡水产,极少数为海产。特别在有机质丰富的水中,是水质污染的指示植物。夏季大量繁殖,浮在水面上形成水华。绿藻纲Chlorophyceae

团藻目Volvocales

衣藻属Chlamydomonas形态:单细胞绿藻。细胞壁内有一杯状的叶绿体,叶绿体中有蛋白核,杯腔悬有一细胞核,具眼点,伸缩泡,有2条等长的鞭毛。生殖:无性生殖产生游动和静孢子;有性多为同配生殖分布:生于含氮的小型积水中,

约100多种。硅藻门Bacillariophyta特征1、植物体为单细胞、也可连接成丝状或其他形状的群体;2、有细胞壁,细胞壁由两个半片(上壳、下壳),由果胶质和硅质组成,没有纤维素;3、营养体无运动细胞,仅精子具鞭毛(茸鞭型);4、有细胞核,有载色体,含叶绿素a和c,a,β—胡萝卜素,叶黄素;5、产物:金藻昆布糖(β-1,3-葡聚糖)和油滴;6、繁殖:细胞分裂进行繁殖;有性生殖少,为同配和异配、卵配生殖;7、分布:分布广泛,在淡水,海水,陆地上都有分布;8、代表植物:16000余种真核藻类的生活史----合子减数分裂(核相交替)真核藻类的生活史----配子减数分裂(核相交替)真核藻类的生活史----孢子减数分裂(世代交替)藻类的主要门类及其分门的依据门藻体细胞壁光合器光合色素贮赃物鞭毛生殖结构生境蓝藻门单细胞,非丝状群体,丝状体壁为肽聚糖色素体叶绿素a、蓝藻黄素,藻胆素蓝藻淀粉、脂质颗粒无异形胞淡水、海水绿藻门单细胞、群体或丝状体、叶状体纤维素质细胞壁叶绿体叶绿素a、b,叶黄素淀粉2、4条顶生等长单细胞多淡水褐藻门多细胞体含纤维素褐藻胶色素体叶绿素a、c,墨角藻黄素褐藻淀粉、甘露醇2条侧生不等长单细胞、多细胞多海产红藻门多为多细胞体含纤维素褐藻胶色素体叶绿素a、d,藻胆素红藻淀粉无单细胞多海产菌类的主要门类及其分门的依据门藻体细胞壁成分光合器光合色素贮赃物鞭毛生殖结构生境细菌门单细胞壁为粘质复合物寄生、腐生无,稀光感320-380nm异养有裂殖,无有性水土气黏菌门变形体无胞壁,生殖煲有腐生无叶绿体异养有2条孢子囊有机物处真菌门分枝菌丝体几丁质寄生、腐生老化呈色肝糖、少蛋白质有孢子多海产接合菌亚门接合菌纲毛霉目毛霉科毛霉属。又叫黑霉、长毛霉。真菌中的一个大。以孢囊孢子和接合孢子繁殖。菌丝无隔、多核、分枝状,在基物内外能广泛蔓延,无假根或匍匐菌丝。不产生定形菌落。菌丝体上直接生出单生、总状分枝或假轴状分枝的孢囊梗。各分枝顶端着生球形孢子囊,内有形状各异的囊轴,但无囊托。囊内产大量球形、椭圆形、壁薄、光滑的孢囊孢子。孢子成熟后孢子囊即破裂并释放孢子。有性生殖借异宗配合或同宗配合,形成一个接合孢子。某些种产生厚垣孢子。毛霉菌丝初期白色,后灰白色至黑色,这说明孢子囊大量成熟。

毛霉在土壤、粪便、禾草及空气等环境中存在。在高温、高湿度以及通风不良的条件下生长良好。毛霉的用途很广,我国多用来做豆腐乳、豆豉。子囊菌纲(Ascomycetes)麦角属(Claviceps)麦角菌(C.purpurea),子囊壳为瓶状,主要寄生于麦类的子房中,形成黑色坚硬的菌核,状似角,称为麦角。青霉属(Penicillium)以分生孢子繁殖,菌丝体上生有许多分生孢子梗,梗的先端分枝数次,呈扫帚状,最后的分枝叫小梗。小梗上生有一串分生孢子,青绿色,20世纪医学上一大发现的盘尼西林主要是从黄青霉(P.chrysogenum)和点青霉(P.notatum)中提取的。酵母菌属(Saccharomyces)植物体为单细胞,卵形,有一大液泡,核小,出芽繁殖。首先在母细胞一端形成小芽,核分裂移入其中一个,也叫芽生孢子。长大后脱离母体,形成新酵母菌。能将糖类在无氧条件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即发酵,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伞菌子实体可分为----菌盖:在担子果顶端形成的伞状或帽状结构,腹面或表面具子实层;

菌柄:菌盖基部的结构;

菌褶:菌盖腹面的辐射式片状结构,子实层生于片状体的两面;

菌环:菌盖发育,内菌幕破裂,在菌柄上残留的环状物;

菌托:菌柄伸长时,外菌幕破裂后在菌柄基部的残留物。

子实层的构造主要为担子和侧丝,有些种的子实层中还有少数比担子长和粗的细胞,称囊状体。担子为单细胞,无隔,棒状,通常具4个小梗,每支小梗顶端有1个担孢子。

伞菌绝大部分为腐生菌,生于林地、草地、园地、粪土、树木以及植物死体上。多数伞菌是可食的或常食的食用菌,其中有少数是珍贵的食用菌。

莱尼蕨Rhyma,最早的原始陆生植物之一。产地:苏格兰,莱尼,碎石层。时代:早泥盆世。裸蕨植物的一属.出现于晚志留世,到晚泥盆世早期绝灭。莱尼蕨的结构非常简单,根和叶尚未分化出来,整个植物体为一分叉不多的轴状结构。轴相当于茎,有直立和横走两型,细弱,直立者高约18~50厘米,直径2~3毫米,等二歧式分叉。实心的原生中柱,皮层很厚,表皮具气孔,外侧具角质层,能适应陆地生活。孢子囊椭圆形,生于轴的顶端,横走轴匍匐生长,内部结构与直立的相同,但腹面有毛发状的假根。可能起源于光蕨,演化为裸蕨,再向前发展为真蕨和前裸子植物。

苔纲和藓纲的主要特征列表区别如下苔

纲Hepaticae藓

纲Musci配子体多为扁平的叶状体,有背腹之分,两侧对称;体内无维管组织;根由单细胞组成的假根有茎、叶的分化,辐射对称,茎内具中轴,但无维管组织;根由单列细胞组成的分枝假根孢子体由基足、短缩而柔软的蒴柄和孢蒴组成,孢蒴无蒴齿、蒴轴、蒴帽,孢蒴内有孢子及弹丝,成熟时在顶部呈不规则开裂由基足、蒴柄坚挺和孢蒴三部分组成,蒴柄较长,孢蒴顶部有蒴盖及蒴齿,中央为蒴轴,孢蒴内有孢子,无弹丝,成熟时盖裂原丝体孢子萌发时产生原丝体,原丝体不发达,不产生芽体,每一个原丝体只形成一个新植物体(配子体)原丝体发达,在原丝体上产生多个芽体,每个芽体形成一个新的植物体(配子体)生境多生于阴湿的土地、岩石和潮湿的树干上比苔类植物耐低温,在温带、寒带、高山冻原、森林、沼泽、常能形成大片群落

苔-藓类植物生活史比较苔类植物生活史藓类植物生活史蕨类植物生活史

孢子体孢子囊孢子母细胞孢子配子体(原叶体)颈卵器精子器卵精子合子胚减数分裂孢子体世代2n配子体世代2n

1、生活史有明显世代交替,孢子体发达,配子体退化,两者都能独立生活。2、精子具鞭毛,受精作用离不开水。蕨类植物的亚门检索表1.植物体无真根,仅具假根,2~3个孢子囊形成聚囊……松叶蕨亚门

Psilophytina1.植物体均具真根,不形成聚囊,孢子囊单生,或聚集成孢子囊群。2.植物体具明显的节和节间,叶退化成鳞片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孢子具弹丝.……...楔叶亚门Sphenophytina

2.植物体非如上状,叶绿色,小型叶或大型叶,可进行光合作用,孢子均不具弹丝。3.小型叶,幼叶无拳曲现象。4.茎多为二叉分支,叶小形、鳞片状,孢子叶在枝顶端聚集成孢子叶穗,孢子同型或异型,..…....…..…石松亚门Lycophytina4.茎粗壮似块茎,叶长条形似韭菜叶,不形成孢子叶穗,孢子异型,精子

具多鞭毛………………….…..水韭亚门Isoephytina3.大型叶,幼叶有拳曲现象,孢子囊在于孢子叶的背面或边缘

聚集成孢子囊群………………………….…真蕨亚门Filicophytina蕨类植物的孢子叶紫萁营养叶与孢子叶局部比较紫萁根茎囊群小孢子叶球→小孢子叶→小孢子囊→小孢子母细胞→小孢母细胞(小孢子)↓大孢子叶球→珠鳞→胚珠→大孢子母细胞4个细胞配植株子体↓(花粉粒)大孢子散布↓(种子)2N↓N珠孔雌配子体传粉滴↓↓珠心上方颈卵器↓胚↓雄配子卵↓裂生多胚原胚(游离核时期)精卵结合精子裸子植物(Pinus)的生活史多胚现象裸子植物的分类世界现存共有5纲、9目、12科,约800种;我国有5纲、8目、11科,236种裸子植物门通常分为5纲,即:铁树纲(Cycadopsida)银杏纲(Ginkgopsida)松柏纲(Coniferopsida)红豆杉纲(Taxopsida)买麻藤纲(Gnetopsida)

木兰科*P6-15A∞G∞

主要特征1.木本。树皮、叶和花有香气。2.单叶互生,全缘或浅裂;托叶大,包被幼芽,早落,在节上留有托叶环。3.花大型,单生,两性,偶单性,整齐,下位;花托伸长或突出;4.花被呈花瓣状,多少可区分为花萼及花冠;5.雄蕊多数,分离,螺旋状排列在伸长的花托的下半部;花丝短,花药长,药2室,纵裂;6.雌蕊多数,稀少数,分离,螺旋状排列于伸长花托的上半部7.花粉具单沟(远极沟),较大,左右对称,外壁较薄;8.每心皮含胚珠1-2(或多数)9.蓇葖果,稀不裂,或为带翅的坚果,聚合成球果状。10.种子具小胚,胚乳丰富。木兰科植物花解剖结构毛茛科花纵切一朵花:示离生多雌蕊,雄蕊蔷薇科四亚科比较亚科绣线菊亚科蔷薇亚科苹果亚科李亚科

亚科托叶花托或托杯雄蕊心皮数子房位置果实代表种类绣线菊亚科多无浅托杯心皮常5分离上位聚合蓇葖果绣线菊蔷薇亚科有壶状或中央隆起心皮多数分离上位聚合瘦果蔷薇果月季苹果亚科有壶状心皮2-5与托杯愈合下位梨果苹果李亚科有杯状心皮1上位核果桃梅花蔷薇科四亚科各项特征菊科特征

♀﹡,↑K0-∞C(5)A(5)G(2:1:1)多为草本.叶常互生,无托叶.头状花序单生或再排成各式花序,外具1至多层苞片组成的总苞.花两性,稀单性或中性,极少雌雄异株.花萼退化,常变态为毛状、刺毛状、鳞片状,称为冠毛;花冠合瓣,管状,舌状或唇形;雄蕊5,着生于花冠筒上;花药合生成筒状,称聚药雄蕊;雌蕊心皮2,合生,子房下位,1室,1胚珠;花柱细长,柱头2裂.果为连萼瘦果,顶端常具有宿存的冠毛.种子无胚乳.禾本科

♀P2~3A3,6G(2~3:1:1)形态特征:一年生、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少亦有木本。茎常称为禾秆,圆柱形,节与节间区别明显,节间常中空。常于基部分枝,称为分蘖。单叶互生,成2列,叶鞘包围秆,边缘常分离而覆盖,少有闭合。叶舌膜质或退化为一圈毛状物,很少没有。叶耳位于叶片基部的两侧或没有。叶片常狭长,叶脉平行。花序种种,由多数小穗组成。小穗的结构:

1至数朵小花

2个颖片

小穗轴

花两性,少单性。小花的结构:外稃具芒(相当于苞片)内稃无芒(相当于小苞片)外稃内方有浆片2个,少有3个(相当于花被)雄蕊3个,少有1,2或6个柱头2个,多羽毛状子房1室,上位,内有1个弯生胚珠

果实为颖果粮食及其他禾本科作物百合科特征

♀﹡P3+3A3+3G(3:3:∞)通常草本.底下有根状茎,鳞茎,块茎或球茎.叶通常为单叶,互生或基生,少数轮生或对生.花大而显著,总状,穗状,圆锥状或伞形花序.花两性,辐射对称,花被6,2轮,花瓣状;雄蕊6,2轮;心皮3,合生,子房上位,3室,中轴胎座,每室具多数胚珠.蒴果或浆果.种子有胚乳.染色体:X=3~27.兰科Orchidaceae

↑P3+3A2-1G(3:1)

重点特征草本,花两侧对称,花被内轮1片特化成唇瓣,能育雄蕊1或2(稀3),花粉结合成花粉块,雄蕊和花柱结合成合蕊柱,子房下位,侧膜胎座,种子微小。a一朵花b花冠C子房横切d花药E花粉块f蕊柱G花柱h柱头I子房蒸腾作用是指植物地上部分以气体状态(的水)向外界散失水分的过程。部位:皮孔蒸腾

约0.1%植物的蒸腾作用绝大部分是经过叶片进行的,称叶片的蒸腾。

叶片的蒸腾:角质层蒸腾;气孔蒸腾。一般植物的成长叶片其角质层蒸腾仅占总蒸腾量的5-10%。气孔蒸腾90-95%。气孔蒸腾

气孔——气体和水分交换的主要通道。马铃薯叶片表皮气孔长7-40μm(H2O-0.54nm;CO2-0.46nm)通常,气孔总面积为叶面积的1%

~2%气孔的大小和分布气孔主要分布于叶片,另也存在于花序、果实、叶柄、卷须及幼茎。上表皮型:浮水植物——睡莲等;下表皮型:许多陆生双子叶植物,如:苹果、桃、珊瑚树、梨子等;上下表皮型: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禾谷类上下表皮的气孔数较为接近;双子叶植物气孔多半分布于叶片的下表皮。扩散水的速率:气孔>相同面积的自由水面叶面积:气孔/叶面积=1~2/100蒸腾(发)量:气孔/相同于叶面积的自由水面>80/100即:某叶片(通过气孔)的蒸腾量为相同面积自由水面蒸发量的40~100倍小孔扩散原理

1、水分从大表面上蒸发时,蒸发速率与表面积成正比

2、水分从很小表面上蒸发时,蒸发速率与表面的直径或周长成正比

3、叶片上众多气孔增加了扩散水分的总的周长

气孔复合体的结构

气孔复合体——保卫细胞与邻近细胞或副卫细胞共同组成。维纤丝定向图保卫细胞副卫细胞保卫细胞运动的结构基础1、(肾型)外壁薄,内壁厚2、壁中存在径向排列的微纤丝微纤丝难以伸长。以气孔口为中心,限制了保卫细胞沿短轴方向直径的扩大吸水后,作用于外壁上的(净)压力通过微纤丝传到内壁,成为作用于内壁、背离气孔口方向的拉力。气孔运动调节蒸腾

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口张开

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口关闭气孔运动的机理

三种学说:(1)淀粉—糖转化学说(2)无机离子吸收学说(3)苹果酸生成学说淀粉—糖转化学说

淀粉磷酸化酶合成活性↑气孔关闭黑暗保卫细胞呼吸作用产生CO2,细胞内pH↓G-1-P合成为淀粉水势升高保卫细胞失水膨压↓气孔开放光照保卫细胞光合作用消耗CO2,细胞内pH↑淀粉磷酸化酶水解活性↑淀粉水解为G-1-P水势下降保卫细胞吸水膨压↑但这个学说也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光合时保卫细胞合成的糖能否使水势变到足以引起气孔开张的程度;

第二,有些植物的保卫细胞中无叶绿体,如洋葱等,在光下保卫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气孔照样张开;

第三,具有CAM代谢途径的植物在暗中气孔也能开放。无机离子吸收学说

以张开过程为例

1、光等条件使质膜上H+-ATP酶被激活,运出H+,产生跨膜H+梯度;

2、跨膜H+梯度驱动K+透过质膜和液泡膜进入液泡中(K+通道〕;

3、细胞内由淀粉经代谢产生苹果酸,并从胞外运入Cl-,与液泡内K+保持电化学平衡;

4、液泡内K+

浓度达0.5Mol,ψ降低至-2MPa左右,保卫细胞吸水张开。无机离子吸收学说

气孔开放和关闭时的保卫细胞的副卫细胞K+和pH变化示意图保卫细胞气孔开气孔闭外副卫细胞

内副卫细胞0.160.290.20.10pH5.78pH5.560.10.45pH5.60pH5.19水势值叶片下表皮K+浓度,ψπ和气孔开度关系

K+浓度/(mol.L-1)渗透势/MPa开度/μm光照424X10-14-3.512黑暗20X10-14-1.92苹果酸生成学说

保卫细胞中有PEP羧化酶,该酶最适pH8.0~8.5。在照光下,保卫细胞内的CO2一部分用于光合碳循环,使pH升高,导致淀粉磷酸化酶催化淀粉水解成磷酸葡萄糖(淀粉-糖假说),葡萄糖经糖酵解途径转变PEP。随着保卫细胞中CO2的进一步消耗,pH逐渐上升至8.2~8.5,这时PEP羧化酶的活性增高,催化PEP与CO2反应,生成草酰乙酸,后者在苹果酸脱氢酶作用下生成苹果酸,苹果酸解离成酸根和H+,H+与K+进行交换,促使气孔开放(无机离子学说)。而苹果酸根离子则留在保卫细胞内,一是用于平衡进来的K+,二是用于降低保卫细胞的水势。所以K+的进入和苹果酸的形成共同造成保卫细胞水势的下降,导致气孔张开。影响蒸腾作用的外、内条件(图解)气孔蒸腾本质上是一个蒸发过程。气孔蒸腾的第一步是位于气孔下腔周围的叶肉细胞的细胞壁中的水分变成水蒸气,然后经过气孔下腔和气孔扩散到叶面的扩散层,再由扩散层扩散到空气中去。

蒸腾速率与水蒸气由气孔向外的扩散力成正比,而与扩散途径的阻力成反比。扩散力大小决定于气孔下腔蒸气压与叶外蒸气压之差,即蒸气压梯度。蒸气压差愈大,蒸腾速率愈快;反之,则慢。扩散阻力包括气孔阻力和扩散层阻力,其中气孔阻力主要受气孔开度制约,扩散层阻力主要决定于扩散层的厚薄。气孔阻力大,扩散层厚,蒸腾慢;反之则快。

影响蒸腾作用的外、内条件(分析)

蒸腾速率=扩散力————————————————————————扩散途径的阻力=—————————————

气孔下腔蒸汽压-叶外蒸汽压气孔阻力+扩散层阻力(一)外界条件对蒸腾作用的影响凡是影响叶片内外蒸气压差和扩散途径阻力的外界条件,都会影响蒸腾速率的高低。(1)光照:光照↑,蒸腾速率↑。气孔开度↑,气孔阻力↓;气温和叶温↑;叶内外的蒸汽压梯度↓。(2)温度:一定范围,温度↑,蒸腾↑。温度过高,蒸腾↓。(3)湿度:

湿度↓,蒸腾大↑;湿度太低,气孔关闭,蒸腾反而又下降。(4)风速:微风促进蒸腾。强风可能会引起气孔关闭或开度减小,内部阻力加大,蒸腾减弱。(二)内部因素对蒸腾作用的影响(1)气孔频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