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法治疗感冒_第1页
拔罐法治疗感冒_第2页
拔罐法治疗感冒_第3页
拔罐法治疗感冒_第4页
拔罐法治疗感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拔罐法治疗感冒第1页,共1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感冒是常见的外感疾病,四时均可发生,尤以冬、春季气候骤变时为多。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本病的发生是因病邪侵入人体肌表所致,邪气乘虚由皮毛、口鼻而入,偏寒者,则致寒邪束表,肺气不宣,阳气郁阻,毛窍闭塞;偏热者,则热邪灼肺,腠理疏泄,肺失清肃。第2页,共1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治法:取背部督脉和膀胱经穴为主。走罐及留灌法。第3页,共1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督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阴部,向后行于腰背正中至尾骶部的长强穴,沿脊柱上行,经项后部至风府,进入脑内,沿头部正中线,上行至巅顶百会穴,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髎穴,过人中,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督脉督一身之阳气,只要是阳气衰弱都可以在督脉上找到合适的穴位进行治疗第4页,共1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足太阳膀胱经循行部位起于目内眦(睛明穴),上达额部,左右交会于头顶部(百会穴)。本经脉分支从头顶部分出,到耳上角部。直行本脉从头顶部分别向后行至枕骨处,进入颅腔,络脑,回出分别下行到项部(天柱穴),下行交会于大椎穴,再分左右沿肩胛内侧,脊柱两旁(一寸五分),到达腰部(肾俞穴),进入脊柱两旁的肌肉,深入体腔,络肾,属膀胱。

……第5页,共1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操作步骤:患者取俯卧位,暴露背部,在督脉和膀胱经上均匀涂抹液体石蜡等润滑剂,用闪火法拔罐,将火罐扣在督脉上,然后医者用右手握罐,以左手扶住并拉紧皮肤,上下往返推罐3~5次,待皮肤潮红,再将火罐分别移至两侧的膀胱经,用同样的方法在两侧膀胱经上各走罐3~5次,最后将火罐停于大椎、风门、肺俞等穴,留罐10分钟后起罐。起罐后,擦净润滑剂。第6页,共1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大椎

【定位】: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解表清热,疏风散寒,熄风止痉,肃肺宁心。

【主治】:①热病,疟疾,骨蒸盗汗。②周身畏寒,感冒,目赤肿痛,头项强痛。③癫痫。④咳喘。

【归经】:督脉穴第7页,共1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风门[经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二胸推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宣肺解表,疏风清热。

【主治】:①伤风,咳嗽。②发热,头痛,项强,胸背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足太阳经与督脉交会穴第8页,共1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肺俞[经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养阴清热,调理肺气。

【主治】:①发热,咳嗽,咳血,盗汗,鼻塞。②毛发脱落,痘,疹,疮,癣。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肺的背俞穴第9页,共1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特别提示:此法选用的火罐不要过大,操作时应注意轻吸,勿刺激过强,皮肤潮红即可。操作完毕后,嘱患者注意覆盖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