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精神药物常见不良反应_第1页
抗精神药物常见不良反应_第2页
抗精神药物常见不良反应_第3页
抗精神药物常见不良反应_第4页
抗精神药物常见不良反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抗精神药物常见不良反应第1页/共18页抗精神药物常见不良反应第2页/共18页抗精神病药物分类传统抗精神病药非经典抗精神病药一、抗精神病类药物的分类氯丙嗪、氟哌啶醇等第一代:氯氮平第二代: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舍吲哚、齐哌西酮、舒必利、阿立哌唑、和佐替平等第3页/共18页二、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有多重分类方法,通常按其与药理作用有无关联而分为两类;A型药物不良反应又称为剂量相关的不良反应(量变型异常)。和B型是与正常药理作用完全无关的一种异常反应,难以预测,发生率很低,但死亡率高(质变型异常)在药物不良反应中,副作用、毒性反应、过度效应属于A型不良反应。首剂效应、撤药反应、继发反应等,由于与药理作用有关也属A型反应范畴。药物变态反应和异质反应属B型反应。此外,药物过敏反应、致癌和致畸作用也属于B型不良反应

第4页/共18页是药物本身所固有的效应,不可预知,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可能给病人带来不舒适甚至痛苦,是可以恢复的功能性变化指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或机体对药物过于敏感而产生的对机体有损害的反应,一般较严重。大多是可以预知的。肝肾神经血液1.副作用2.毒性反应第5页/共18页指停药以后血浆药物浓度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加重(药物依赖性),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后,药物作用于机体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药物依赖性一旦形成,将迫使患者继续使用该药,以满足药物带来的精神欢快和避免停药出现的机体不适反应。3.后遗效应4.停药反应又称回跃反应第6页/共18页5.变态反应指药物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亦称过敏反应。变态反应,常见的表现为皮疹、荨麻疹、皮炎、发热、血管性水肿、哮喘、过敏性休克等。6.继发反应继药物治疗作用之后出现的一种反应,也称为治疗矛盾。例如长期应用一种药后,由于改变N递质。7.特异质反应主要与病人特异性遗传素质有关,属遗传性病理反应。第7页/共18页三、狭义抗精神病的常见药物第一代抗精神病药:舒必利氟哌啶醇奋乃静氯丙嗪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奥氮平阿立哌唑喹硫平齐拉西酮利培酮氯氮平第8页/共18页四、抗精神病药作用机制【DA神经元包体主要位于中脑,在中枢有4条通道】:1.黑质—纹状体通路,主要调节锥体外系功能,管理运动→EPS发生有关。2.中脑—皮质系统,与高级神经活动有关。3.中脑—边缘系统,与情绪、本能活动有关4.结节—漏斗通路,主要调节垂体内分泌功能椎体外系不良反应EPS机制:阻断DA受体,使DA受体和Ach失去平衡(2)5—羟色胺5-HT能受体:参与多重行为、情绪活动的调节,尤其对心境抑郁,自杀行为有密切关系。尤其是睡眠调节,控制觉醒水平和睡眠—觉醒周期(1)多巴胺DA能系统第9页/共18页【主要是H1受体】H1受体与过敏反应,食欲有关。H2受体与胃酸分泌有关。【主要是a1受体】:广泛作用于不同的脑区调控觉醒和应激反射。基本功能是通过对新奇环境刺激和觉醒状态的注意来平衡警醒和观察行为。中枢去甲肾上腺素系统实质与应激反应系统相关,而焦虑和抑郁的发病机制也涉及去甲肾上腺素系统的失调。(3)去甲肾上腺素NE能系统:(4)组织胺能系统:第10页/共18页五、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1.精神方面:过度镇静和嗜睡2.椎体外系反应3.神经内分泌系统不良反应4.代谢综合征等不良反应5.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6.植物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7.其他的不良反应8.严重的不良反应(粒细胞减少,恶性综合症,药物性惊厥{癫痫发作},5-羟色胺综合征,药源性的精神障碍,猝死)9.过量中毒第11页/共18页六、精神方面的不良反应1.过度镇静,嗜睡。氯丙嗪和氯氮平常见。2.药源性哌嗪类吩噻嗪、苯甲酰胺类和利培酮有轻度激活或振奋作用,可以产生焦虑、激越、抑郁、紧张等。第12页/共18页椎体外系不良反应机制:抗精神病药物对黑质纹状体DA受体阻断作用,使DA,Ach失去平衡。1.帕金森症:最为常见。治疗的最初1~2月发生,发生率可达56%。老年痴呆者常见并因淡漠、抑郁或痴呆而误诊。表现可归纳为①运动不能(启动困难,慌张步态,行走时前冲,双手不摆动,面具脸,流延)②肌张力高、肌强直(铅管样和齿轮样)③静止性震颤④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处理:服用抗胆碱能药物盐酸苯海索,如给予抗胆碱能药物,应在2~3个月后逐渐停用2.急性肌张力障碍:出现最早,呈不由自主的、奇特的表现,包括眼上翻,斜颈,面部怪相和扭曲等,处理:肌注东莨菪碱0.3mg可即时缓解3.静坐不能:在在骨料1~2周后最为常见,发生率约20%,表现为不能静坐,反复走动或原地踏步,处理:苯二氮类药和b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等有效,而抗胆碱能药通常无效,有时需减少抗经生病药剂量,或选用锥体外系反应低的药物4.迟发型运动障碍:多见于持续用药几年后,用药时间越长,发生率越高,女性稍高于男性,尚无有效治疗药物第13页/共18页神经内分泌系统不良反应机制:催乳素分泌增加。女性常见泌乳、闭经、月经紊乱、吩噻嗪可以产生妊娠试验假阳性。代谢综系统不良反应代谢综合征:糖代谢异常,脂代谢异常,血压升高,腹型肥胖等。机制:阻断肾上腺素能受体体位性低血压,窦性心动过速心血管的不良反应第14页/共18页其他不良反应1.对肝脏的影响严重的不良反应1.血象变化:粒细胞缺乏罕见,氯氮平发生率较高,氯丙嗪有偶发病病例,哌嗪类吩噻嗪未见报道,如果白细胞计数低,应避免使用氯氮平,氯丙嗪等,并且应用这些药物时应常规定期检测血象,氯氮平合用卡马西平加大风险药物性惊厥(诱发癫痫发作)抗精神病药物能降低抽搐阈值而诱发癫痫,多见于氯氮平、氯丙嗪恶性综合征5-羟色胺综合征5.猝死第15页/共18页过量中毒过量中毒抗精神病药物的毒性比巴比妥和三环类抗抑郁剂低,死亡率低,过量的最早征象是激越或意识浑浊,可见肌张力障碍,抽搐和癫痫发作,脑电图显示突出的曼波,常有严重低血压以及心律失常,低体温,抗胆碱能作用,可使预后恶化,毒扁豆碱可作解毒药,由于过量药物本身的抗胆碱能作用,椎体外系反应通常不明显。治疗基本上是洗胃导泻,支持对症性,促进意识恢复,大量输液,应用抗癫痫药物控制癫痫。第16页/共18页抗抑郁药—副作用困倦、口干、视物模糊、便秘、心跳加快、排尿困难和体位性低血压,这类副作用一般不影响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可逐渐适应;严重的心血管副作用、尿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