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区块新建、更新集气、注水管线工程生态环境影响专题报告_第1页
安塞区块新建、更新集气、注水管线工程生态环境影响专题报告_第2页
安塞区块新建、更新集气、注水管线工程生态环境影响专题报告_第3页
安塞区块新建、更新集气、注水管线工程生态环境影响专题报告_第4页
安塞区块新建、更新集气、注水管线工程生态环境影响专题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安塞区块新建、更新集气、注水管线工程生态环境影响专题报告(报批稿)建设单位: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编制单位:核工业二〇三研究所二○二○年十月安塞区块新建、更新集气、注水管线工程生态环境影响专题报告⑩依据生态修复机制中谁破坏谁补偿的原则,建设单位有义务对其施工过程中占用的湿地进行生态经济补偿。总之,在落实环评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后,项目施工期对延河湿地影响较小。4.1.5施工期水土流失影响分析施工期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分析(1)主体工程主要产生水土流失时段为土建施工期间,土建期工程主要包括管沟开挖,管道敷设等工程。根据施工特点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将造成对原地表开挖、扰动和再塑,使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失去原有固土和防冲能力,易造成水土流失。(2)道路本项目不新建施工道路,依托油区现有道路,路面宽度为4.0m~6.0m。(3)施工设施施工设施在场区施工过程中,对占地范围内的植被和地表土壤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为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加剧创造条件。(4)临时堆土区在主体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建筑材料及土方需要临时堆放,对原地表进行了扰动。对于临时堆放的土体如不采取临时性的水土流失防护措施,在回填以前将会发生较大的水土流失。表层土单独堆放,施工完成后将表层土用于土壤恢复。自然恢复期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分析水土保持工程设计与施工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进行,主体工程建设实施后,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也将一同完成。对于采用植被恢复措施的一些工程,在自然恢复期初期植物措施尚未完全发挥其水土保持生态效益之前,受降雨和径流冲刷,仍会有轻度的水土流失发生。但随着植物生长,植被覆盖度的增加,水土流失将会逐渐得到控制,并降低到允许水土流失范围内。造成项目所在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为正常侵蚀,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为加速侵蚀。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分析见表4-1。表4-1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分析影响因素影响因子水土流失影响分析自然因素降水降水是该地区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动力。地形随着坡度和坡长的增加,径流量和土壤的冲刷量也随之加大。土壤特征地表为黄绵土和风沙土,如不做好防排水措施,将产生严重流失。植被自然生长的植被人为因素地基开挖由于建设开挖基础,扰动地表,从而产生新的水土流失。4.2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区现状为占用土地植被类型以农作物和草丛、乔木、农作物、灌丛为主;草丛为长芒草、铁杆蒿杂类草丛;农作物主要为玉米等旱作物;乔木为杨树、刺槐阔叶林及油松、侧柏针叶林;灌丛为沙棘、酸枣灌丛及虎榛子、黄刺玫灌丛。评价区植被覆盖度较高,生物量总体较大。本项目的建设只在短期内对区域植被的生态环境产生较小的影响,植被措施完成后,区域植被生物量会不断增加,生态系统组成不发生变化其生态服务功能也不发生变化,随着保护力度的加强,可能有利于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本项目建设对生态系统组成及生态服务功能基本不产生变化影响。4.3生态保护措施的可行性分析4.3.1项目设计阶段应完善的生态保护措施植被保护措施(1)在管沟开挖、管道敷设、堆土时,应尽量避开有植被的地方,减少植被生态环境破坏;对无法避让的尽量采取异地种植,以减少对植被的砍伐、损坏。本项目为管线项目,要求管线两侧5m范围内不能种植根深植物。(2)在项目的设计过程中应精心安排规划用地,合理安排施工,尽量减少施工开挖面积和临时占地面积,减少植被的破坏。(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严禁施工人员随意砍伐树木。对于施工中必须破坏的树木,要制定补偿措施,按照“损失多少补偿多少”的原则,进行原地恢复或异地补偿。制定详细的植被恢复方案,在施工作业完成后,应种植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灌草植被,及时进行植被恢复。(4)耕地土壤的保护和利用。耕地地表层土壤是经过多年物理、化学、生物作用而形成的熟化土壤,具有较高的养分和有机质,对于植物生长发育有着重要作用,是深层生土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在施工前,要保护利用好表层的熟化土壤(主要为0~30cm的土层)。首先要把表层的熟化土壤尽可能地集中堆放,施工结束后再进行熟土回填,使其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5)对穿越林区局部林木稠密地段,尽量采用弹性敷设避绕,并控制施工带宽度;加强施工人员安全防火教育,注意林区防火;规范施工人员的行为,爱护花草树木,严禁砍伐、破坏施工区以外的作物和植被;施工结束后,应进行生态重建,同时收集、处理施工场地及周围因施工而产生的垃圾与各种废弃物。(6)合理组织土方调配、及时填平压实。在工程建设期,应首先计划安排好挖方量和填方量,以免发生风蚀、水蚀。(7)在项目设计中管理区除考虑选择适合当地适生速成树种外,在绿化布局上还应考虑多树种的交错分布,以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绿化树种选择是应避免采用对当地植被和作物产生生态入侵危害的树种。动物保护措施评价区无国家级野生保护动物,不需要采取特殊的保护措施,但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严禁对野生动物滥捕滥杀,同时严禁对周围林、灌木进行滥砍滥伐、破坏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4.3.2施工期生态保护措施植被保护措施工程措施临时措施4.4植被恢复措施为弥补工程引起的土地占用和植被破坏导致的生态损失,评价要求对项目区进行植被恢复,植被恢复措施要在紧邻施工完成的生长季节进行。(1)植被种类选择根据评价区的环境特征,当地条件、气候等限制因素,结合类比工程资料,项目植被恢复拟选择当地易生长的植物种类。(2)植被恢复方法项目位于黄土丘陵沟壑水土流失控制生态功能区。因此项目建成后,需对管线沿线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可在管线周围种植当地事宜植物,以防强暴雨天气时暴雨冲刷地面造成水土流失。项目运营后,对于管线两侧,应加强植被的恢复,宜栽种低矮灌木、草坪等,两侧5m范围内不能种植根深植物,最好选择当地广泛存在的植物种类。4.5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建设单位已委托有资质单位开展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本次评价参照同类工程水土保持相关内容,提出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4.5.1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和总体布局项目区水土保持措施布设总的指导思想为:以植物措施为主,工程措施和临时措施为辅,植物措施、工程措施和临时措施有机结合,临时性措施与永久性措施相结合。充分发挥工程措施的护岸护坡作用,保证遏制或减少水土流失,利用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的蓄水保土作用,保护新生地表,达到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并绿化美化环境。措施的基本布设为:施工过程中需认真做好土石方开挖、临时堆放工作,使项目建设中出现的弃渣在“点”上集中拦蓄;如过河流冲沟的大开挖、围堰截流,导管导流施工中形成的新生面(如开挖管沟、河岸、路基、边坡)采取排水沟和护坡等措施加以防护,彩条布遮盖使水土流失在“线”上有效控制,减少地表径流冲刷;同时在施工场地、站场、裸露地表进行土地整治(即进行土地的平整、改造、修复、种植水保林草),形成“面”的防治。这样通过点、线、面的综合防治措施有机结合、相互作用,形成立体的综合防治体系,达到保护地表,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见表4-2。表4-2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管线防治区管道穿越河流、冲沟防治区工程措施浆砌石护坡、挡土墙临时措施施工围堰、草袋挡土墙管道穿越道路防治区工程措施恢复路面原貌临时措施临时堆土拦挡管道穿越山地坡面防治区工程措施护坡截水墙、浆砌石(草袋)护坎、护坡、截水墙、排水沟临时措施临时堆土区草袋挡土墙植物措施坡面植树种草管道穿越农耕地防治区工程措施表土剥离,土地整治、复垦培肥临时措施临时堆土区草袋挡土墙管道穿越林地防治区植物措施作业带范围内植树种草道路防治区工程措施土质排水沟表土剥离植物措施便道路面、坡面植树种草临时措施临时堆土区草袋防护、苫布遮盖堆管场地区工程措施表土剥离与土地整治临时措施临时堆土区草袋防护、苫布遮盖4.5.2分区防治措施=1\*GB2⑴管道穿越情况及河流防治措施本项目穿跨越情况见表4-3。表4-3管线穿越工程一览表序号项目名称穿越地点及次数长度/m穿越方式备注1王窑采油作业区王二注大口径蓄水池集水管线穿路套管保护,砂石路1次。5大开挖穿越王窑作业区穿越长尾河4次,套管保护,采用压配重块的方式。25大开挖穿越2王二十转回注站供水管线穿路套管保护,砂石路1次。5大开挖穿越3桥36-9井组出注水管线穿路套管保护,砂石路2次。8大开挖穿越4王37-0015井组注水管线穿路套管保护,砂石路1次。5大开挖穿越5化子坪2口新建大口径蓄水池至坪三供集水管线穿路套管保护,柏油路3次。15顶管穿越坪桥作业区穿路套管保护,水泥路1次,砂石路5次30大开挖穿越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工保护措施为:两岸采用M10水泥砂浆砌石护坡和挡土墙对岸坡进行防护,护岸工程基础底面嵌入砂岩内不应小于500mm,管沟内挡墙基础应砌筑至浇筑混凝土顶面。河流岸坡护坡、挡土墙的基底应埋设在最大冲刷深度以下不小于1m。稳管方式为:基岩内管段采用管沟内自管底至管顶以上500mm范围内浇筑C20混凝土,然后回填原开挖土至河床顶面。管沟回填要求:石方段应超挖200mm,在管段入沟前,沟底应先填200mm厚的细砂垫层,平整后方可吊管下沟;经探伤、防腐、沟底标高等验收合格后,方可回填。由于穿越河段以上积水面积大,汛期上游来水量大,不利于管道敷设施工,应该合理调整工期,将河流穿越工程施工工期安排在秋末冬初的枯水季节。开挖施工前,为了防治水流对施工造成影响,在管沟开挖线上下游修筑施工围堰,采取临时拦挡措施,围截河水,导流排水,围堰用管沟开挖的临时堆土修筑,四周用草袋装土防护。大开挖方式穿越河流,一般采用围堰导流方式,会有暂时阻隔河流流水,增加河水中泥沙含量,产生水土流失问题。但是这种影响只是暂时的,在河水流过一段距离后,由于泥沙的重新沉积会使河水的水质恢复到原有状况。大开挖穿越河流会扰动水体,穿越点一般选在河道较窄处,影响面积相对较小。此外,施工活动产生的车辆冲洗水、冷却水,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可能会影响河流水质。若施工中加强管理,注意不要将施工中洒落的机油流入河中,施工结束后,做好河床、河堤的恢复工作,可以说对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暂时的,而且影响较小。=2\*GB2⑵管线穿越山地丘陵地段水工保护管线穿越山地丘陵地段坡地的水工保护设计采用20年一遇6小时最大降雨量作为防护标准。基本类型主要有管线顺坡敷设、横坡敷设的水工保护。①截水墙:根据山地地形、地质情况及山坡汇流情况等确定截水墙型式、截水墙断面和截水墙设置的间距。截水墙材料一般采用浆砌块石、灰土草袋等材质。②护坡:对于坡长小于10m的山坡坡地,坡度15°~35°时采用灰土草袋护坡;坡度35°~50°时采用浆砌片石护坡。③挡土墙:坡度大于50°的山坡,采用挡土墙结构防护。高度0.8m~2.0m时采用灰土草袋挡土墙;高度大于2.0m时采用浆砌块石挡土墙。④截、排水沟:对于管线所经山坡坡度较陡、山坡坡顶汇流面积较大、洪水宣泄较集中的复杂部位,进行相应的边坡排水设计和综合治理措施。可适当在管沟护面两侧设置截、排水沟等导水、排水设施。⑤护坡、挡土墙、截水墙等水工保护防护结构的基础底部不能置于未经处理的松散回填土和软土地基上,应置于未被扰动的稳定土层或基岩上。=3\*GB2⑶管线穿越田埂、田坎、水渠及路堤、路堑的水工保护=1\*GB3①管线穿越田埂、田坎,施工完成后采用浆砌片石护坡、挡土墙、灰土草袋等方式恢复田埂,避免耕作土壤的流失。=2\*GB3②管线穿越水渠,施工完成后应按原水渠断面尺寸及结构形式进行恢复。=3\*GB3③对受到开挖管沟影响的路堤、路堑,有防护结构的按原结构恢复路堤、路堑;无防护结构的,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加设砌石挡土墙、护坡路堤、路堑,以确保管道及穿越处道路的安全。=4\*GB3④护坡、挡土墙等水工保护防护结构的基础底部不能置于未经处理的松散回填土和软土地基上,应置于未被扰动的稳定土层或基岩层上。=4\*GB2⑷黄土崾岘治理首先要根据腰岘地形做好截、排水处理,采用蓄排结合、固沟护坡的方式综合治理,将山梁两侧的流水引至远离腰岘的沟底稳定位置。腰岘顶部荒坡可采用鱼鳞坑、水平沟整地种植草灌进行拦蓄径流,或进一步采用截排水沟将水流导致合理位置下泄,并适当考虑沟底泄水的消能防冲。腰岘两侧边坡陡峭,可根据腰岘特点在两侧进行填筑,保证管线敷设宽度并理坡,对于两侧坡面存在的陷坑、漏斗均采用灰土(2:8,3:7灰土)分层夯实填埋,坡面可采用浆砌石护墙、浆砌石、灰土(灰土草袋)挡土墙、浆砌石骨架护坡等方法进行坡面防护,若采用骨架护坡,骨架内铺垫一层不小于250mm的素土,并播撒草种,提高植被护坡效果,另外根据腰岘特点设置在两侧、坡顶、坡面、马道处设置截排水沟,做好坡面截排水措施,截排水系统可采用浆砌石、现浇混凝土等形式。4.5环境管理本项目施工期环境管理要求见下表4-4。表4-4本项目环境管理要求内容管理要求生态环境①严格控制施工范围,减少临时占地面积②分层开挖,合理保存表土,进行植被恢复③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开雨季、大风时间④易引起水土流失的土石方堆放点采取土工布覆盖等措施⑤施工结束后按评价提出的生态保护及恢复措施进行植被恢复或土地复垦5生态环境专项评价结论5.1结论本工程的建设采取优化施工方式,减少对植物的破坏。施工期加强环境管理,限定施工期作业带范围,减少施工临时占地,施工结束后对临时占地及时恢复,合理绿化。本工程拟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相结合控制项目区水土流失量。在采取措施后,会使项目区的水土流失量减少,临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