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瘟病的发生与防治_第1页
稻瘟病的发生与防治_第2页
稻瘟病的发生与防治_第3页
稻瘟病的发生与防治_第4页
稻瘟病的发生与防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稻瘟病的发生与防治一、发生概况二、症状识别三、发生规律四、防治方法一、发生概况稻瘟病是水稻的重要真菌病害,在西南、华南、江南、长江中游和东北大部的常发区发生较为普遍,流行风险较大。2014年稻瘟病在江苏省偏重至大流行,自然发生程度为近30年最重,病穗率20%以上的重发面积达54万亩。二、症状识别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为害水稻的各个部位。按发生时期和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叶枕瘟、穗颈瘟、枝梗瘟和谷粒瘟等。以叶瘟、穗颈瘟最为常见,危害较大。1.苗瘟一般在三叶期前发生。初在芽和芽鞘上出现水渍状斑点;后基部变成黑褐色,并卷缩枯死。发生在秧苗和成株期的叶片上。病斑随品种和气候条件不同而异,可分为4种类型:慢性型、急性型、白点型、褐点型。2.叶瘟1~2.急性型病斑;3.慢性型病斑中期;4.慢性型病斑后期;5.白点型病斑;6.褐点型病斑慢性型两端有沿叶脉延伸的褐色坏死线。潮湿时,病斑背面有灰绿色霉层。病斑梭形淡黄色晕圈中毒部褐色坏死部灰白色崩溃部急性型病斑暗绿色,水渍状,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正反两面密生灰绿色霉层。白点型病斑白色或灰白色,圆形,较小,不产生分生孢子。褐点型为褐色小斑点,局限于叶脉之间,不产生分生孢子。3.节瘟病节凹陷缢缩,变黑褐色,易折断。潮湿时其上长灰绿色霉层,常发生于穗颈下第一、二节。4.叶枕瘟常发生于剑叶的叶耳、叶舌、叶环上,并逐步向叶鞘、叶片扩展,形成不规则斑块。病斑初为暗绿色,后呈灰白色至灰褐色,潮湿时病部产生灰绿色霉层。穗颈瘟5.穗颈瘟和枝梗瘟初期出现小的淡褐色病斑,逐渐围绕穗颈、穗轴和枝梗及向上下扩展,最后变黑折断。穗颈瘟枝梗瘟谷粒瘟6.谷粒瘟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斑块,外缘褐色或黑褐色,中央灰白色。三、发生规律病菌以分生孢子或菌丝体在病谷和病稻草上越冬。病谷播种后引起苗瘟,露天堆放的病稻草为第二年发病的主要侵染源。温湿度适宜时,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引起再侵染。侵染循环感病品种,且处于感病生育期——四叶期、分蘖盛期和抽穗初期最感病适温高湿——气温在20~30℃,尤其在24~28℃,阴雨多雾,露水重,田间高湿,易引起稻瘟病严重发生;抽穗期如遇到20℃以下持续低温7d或者17℃以下持续低温3d,常造成穗瘟流行肥水并重——偏施迟施氮肥、长期深灌或烤田过度都会诱发稻瘟病的严重发生发生条件四、防治方法

应采取以种植高产抗病品种为基础,加强肥水管理为中心,辅以适时施药防治的综合措施。1.选用高产抗病品种要注意品种的合理布局,防止单一化种植,并注意品种的轮换、更新。2.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用氮肥,多施有机肥,配施磷、钾肥,根据不同地区土壤肥力状况,适当施用含硅酸的肥料。合理排灌,以水调肥,促控结合,分蘖后期适度搁田,抽穗期不断水,后期干干湿湿。3.减少菌源浸种24~48h也可用浸种灵、咪鲜胺等浸种80%乙蒜素(抗菌剂402)乳油8000倍液不用带菌种子及时处理病稻草种子消毒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4.药剂防治--坚持“主动预防”策略,重点把握好破口抽穗期预防。穗颈瘟应在破口至始穗期施第一次药,然后根据天气情况在齐穗期施第二次药

苗瘟或叶瘟掌握在发病初期防治适期40%稻瘟灵(富士1号)乳油1125~1500mL/h㎡选用药剂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12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