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土地利用总体方案的编制_第1页
第七章土地利用总体方案的编制_第2页
第七章土地利用总体方案的编制_第3页
第七章土地利用总体方案的编制_第4页
第七章土地利用总体方案的编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的编制

第一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和任务

一、土地利用问题分析

土地利用问题分析是确定土地利用目标和任务的前提条件之一,通过对规划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现状、土地生产潜力和土地需求量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对照本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找出当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规划期间可能发生的问题。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是指通过规划的实施,在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方面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目标的确定是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问题,直接关系到今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方向、途径和土地利用管理的措施。

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是指在规划期间,通过规划的实施所要达到的土地利用预期指标,包括用地数量、规模、结构、布局以及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第二节土地利用战略研究

一、社会经济发展计划

(一)计划的类型(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目标:城市和农村的小康量化标准详见表。指标全国城市农村宏观经济条件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⑵第三产业比重⑶贫困人口比重⑷吉尼系数②2400元36%5%以下0.3~0.355000元④40%0.26~0.300.3~0.4生活质量⑸人均收入⑹人均热能摄入量⑺人均蛋白质摄入量⑻人均居住面积⑼文化用品及生活服务支出比重1400元2600千卡75克15.5m247~49%16%2380⑤2600千卡80克8~10m244~46%22%1100元⑥2600千卡75克18m240~50%10%以上生活效果⑽平均期望寿命⑾中学入学率70岁55~60%70岁90%70岁小康的指标体系和量化标准二、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内容

(一)明确规划解决的问题(二)分析土地供需基本状况(三)土地利用战略重点分析(四)确定土地利用的战略目标(五)确定土地利用基本方针(六)土地利用战略布局研究(七)制定实施土地利用战略的途径、步骤、政策与措施三、层次分析法在土地利用战略研究中的应用

(一)规划战略的层次分解1.战略目标(O)2.规划战略(S)

3.制约因素(C)4.对策措施(P)(二)战略研究的层次结构如图(简单)所示(三)规划战略研究的层次分析总目标o1o2s2s3s1c1c2c3p1p2p3

战略目标利用战略制约因素

政策措施图7-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战略研究结构模型四、土地利用战略研究报告

土地利用战略研究完成以后,要编写出土地利用战略研究报告,作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纲领性文件,报告编写的主要内容包括:(一)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目标及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二)土地资源和土地利用的历史与现状;(三)土地资源的供需状况;(四)规划期间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五)土地利用的战略重点、目标与布局;(六)实现土地利用战略重点、目标和布局可能采取的政策与措施。第三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编制的

指导思想、原则和依据

一、指导思想二、原则

(一)“公众参与”的原则(二)农业优先的原则(三)坚持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四)综合平衡的原则(五)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统一的原则三、依据

(一)与土地利用有关的法律、法规依据(二)有关计划、规划方面的依据(三)土地利用专题研究第四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概念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是为了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和任务,依据土地利用战略目标和规划前的各项基础工作,选取不同的投入水平和产出水平,选用不同的计算参数值,具体确定和调整各类用地的规模和结构。它包括规划期各类用地的规模和规划期内各类用地以及未利用土地增减变化的调整指标两方面。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方法

(一)常规方法

综合平衡法的重点应放在土地利用类型结构上。各类用地规模和结构调整方法是:1.各类用地增减量确定;2.土地利用平衡表的编制(二)模型化方法

依据调查提供的资料建立数学模型,反映土地利用活动与其它经济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借助于计算机技术进行求解,获得多个可供选择的土地利用结构方案。土地类型规划基期面积调整后地类期内减少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土地耕地20151120.50.55园地109.50.50.5林地500.5450.52115牧草地550居民点及独立工矿7252交通用地3121水域15121114未利用土地4041523122218规划目标年面积22.511.5548115.51423.5期内增加7.529363.531.5增(+)减(-)相抵2.51.54342.5-1-16.5表7—2

土地利用平衡表

单位:公顷三、山西省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实例(一)选定决策变量(二)目标函数的选择及期望值的确定

经专家评议,确定四项目标的优先顺序为:

P1:耕地保有量P2:粮食生产量最大

P3:森林覆盖率最大P4:投资最省、经济效益最高(1)第1目标:耕地保有量:(2)第2目标:社会需求(3)第3目标:生态效益(4)第4目标:经济效益(三)目标函数中系数的确定

(1)粮、棉、油系数的确定;(2)水果;(3)水产品;4)资金投入系数(四)构造约束条件(五)建立达成函数(六)规划供选方案的选定(七)结果分析第五节土地利用布局一、土地利用布局的概念土地利用布局是指各类用地的空间再分布,是规划中设想的未来用地空间形式,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结果之一。

二、农业生产用地的配置(一)蔬菜地的配置(二)大田作物用地的配置(三)园地用地的配置

1.果园用地配置;2.桑园用地配置;3.茶园用地配置(四)林业用地的配置

1.木本油料树种用地配置;2.水土保持林用地配置(五)人工饲料地配置(六)农副业用地配置

1.养蜂场选址

2.养蚕室选址

3.养鱼池用地选择三、建设用地的配置(一)居民点用地布局一般来说居民点的用地选择应满足下列要求:

1.有利生产方便生活2.宜于建筑3.土质条件4.安全与环境卫生条件(二)工业用地配置(三)公路用地配置

1.现有公路网的调查

2.确定主干公路的走向

3.公路选线的原则(1)选线应贯彻工程经济与运营经济相结合的原则。(2)充分利用现有道路及其各种附属建筑物(3)道路与林带结合布置时,为了保证路面的干燥。应把道路设在林带南面、西面或东南面。(4)主干道路最大纵坡不应大于8%,最小曲线半径,在平原微丘区不应小于50米,山岭、重山区不应小于15m。(5)主干道路应远离人口密集的居民点和大型畜牧场,以保证居民区的安静、卫生条件和牧畜的兽医防疫条件。渠道级别适宜纵比降1、干渠(1)地形较陡1/2000~1/5000(2)地形平坦1/5000~1/100002、支渠1/1000~1/30003、斗、农渠1/200~1/1000

(四)灌溉渠道配置

1.灌溉排水渠道在水源和容泄区水位既定的条件下,尽可能获得最大的自流灌溉和排水面积,灌溉干渠应尽可能布置在灌区的最高地带或沿着分水岭

2.渠道布置应保证工程费用少和渠道输水损失小

3.渠道选线应尽量少占或不占耕地

4.上级渠道的布置应为下级渠道规划、土地规划以及其它项目规划创造良好的条件,各级渠道纵比降参考数值见表7~6。表7—6各级渠道比降参考数值第六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评价一、方案评价的原则

(一)规划方案的评价,必须正确处理控制与协调的关系。(二)要按照土地既是一个自然综合体,又是一个生态综合体的观点,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进行评价(三)要尽可能按照经济目标与生态目标、社会目标统一要求进行规划方案的评价。

二、规划方案评价指标的确定

(一)经济效益评价和指标

1.经济效益的评价:主要是指规划方案满足物质效果和经济利益的程度。

2.经济效益指标(二)生态效益评价和指标生态效益评价主要指生态环境效益,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生态效益评价包含内容较多,应主要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提供优良的生活环境和社会所需要的林副产品等方面进行评价。经常采用的评价指标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涵养水源产生的生态经济效益分析。②森林防止水土流失,固土能力增加,产生的生态经济效益分析。③保持土壤肥力,减少肥料损失的效益分析④防护林网产生生态经济效益分析⑤为社会提供丰富的林副产品效益分析⑥森林抗洪能力效益分析⑦森林能够美化环境,给人们提供优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场所(三)社会效益评价和指标1.社会效益的评价

主要是指规划方案满足社会各部门对土地需要的程度。首先是评价方案对粮食生产满足的程度;其次是评价方案对外向型经济、城镇、工矿、能源、交通、乡镇企业等建设用地的保证程度;三是从相应的满足创汇农业和国计民生所需农副产品的用地满足程度。

2.社会效益指标包括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人均粮食产量、人均纯收入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可见图7—2。

土地利用构成结构指标劳动力构成资金投资构成经济效益指标产值(收入)构成总价值投入产出比效益指标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人均产值

农林牧如渔各业结构比土地利用总结构指标种植业结构体规划方案养殖业结构综合评价指已整治土地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百分数标体系生态效益指标森林覆盖率的变化效益指标水土流失的变化秸杆循环利用率抗御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人均粮食产量社会效益指标人均禽畜产量人均纯收入各业用地的满足程度图7—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评价指标体系三、土地利用总体方案评价方法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的评价实际上是多目标决策的过程。目前在方案评价中,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定性评价法,另一种是数学模型法。数学模型中应用最多的方法是层次分析法,它是一种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决策方法。应用该方法,决策者通过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和若干因素,在各因素之间进行简单地判断、比较和计算,就可得出不同方案的权重,为最佳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四、山西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供选方案的评价实例

(1)明确问题,建立层次结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评价层次结构(如图7~3)图7—3山西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评价层次结构图方案评价B1社会经济效益B2生态效益B3可行性人均耕地面积人均占有粮食林地占比重粮食占耕地比例农业总产值农业产出投入比可能保持的耕地人口递增率粮食亩产农业投入资金人均居民占用地牧草地占比重方案Ⅰ方案Ⅱ方案Ⅲ方案Ⅳ(2)构造判断矩阵在本规划方案评价中,判断矩阵的数值是根据专家意见和数据资料分析平衡给出的:①就准则层对目标层进行重要性比较,建立A—B判断矩阵后进行计算;②就各指标(指标层)分别对准则层进行重要性比较,分别构造出B1—C、B2—C和三个判断矩阵并进行计算;③就各方案(方案层)分别对每一指标(指标层)进行重要性比较,构造出判断矩阵C—P(12个),并计算。(3)进行层次排序(4)评价结果分析第七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措施的制定一、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强化管理。二、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管理。三、改革和完善土地利用的经济运行机制。

四、普及全民国土教育,提高土地管理干部队伍的素质。五、加强土地法制建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土地利用与管理新秩序。六、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土地遥感动态监测,建立土地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提高规划管理水平。第八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1、作为管理制度:

其内涵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由当地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具有一定资质的专业机构,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实施后,对规划区域的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作用进行审视与评估,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改进规划编制、实施与管理的建议。

2、学术的角度:

其内涵是:根据一定的标准,运用一定的方法,对土地利用规划执行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与综合后所做出的一种价值判断。内涵概括:规划目标的直接评估、规划实施环境保障度和规划实施管理有效性评估、规划实施的综合效益评估以及规划实施社会影响评估。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的内涵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类型

1、按规划实施评价对象及其行政等级划分:可分为:全国规划实施评估;省级规划实施评估;市(地)级规划实施评估;县(市)级规划实施评估。

2、按照规划实施目的划分:可分为:实施结果评价和实施过程评估;

3、按规划实施流程与时序划分:

可分为:规划实施之前、规划实施过程、规划实施结果评估三大类;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的内容根据规划实施评估目的,可将规划实施评估的内容分为:

1、两分法:将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