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复习提纲_第1页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复习提纲_第2页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复习提纲_第3页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复习提纲_第4页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复习提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复习提纲《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大合集

一、下图是一条等温管路原设计的纵断面图和水力坡降线,管内径为d0,按泵到泵方式运动,若在第一个站间新铺设一段长为L1的副管,副管内径为df。

(1)用H-Q曲线图定性表示出铺副管前后输量与全线所需的压头,并说明所画曲线的意义。

(2)用解析法判断各站进出站压力的变化趋势,并说明所用符号的意义。(3)在题给的纵断面图上画出铺副管后的水力坡降线。

H

L1L二、某Φ325×7的等温输油管线有两座泵站,每座泵站有两台同型号的泵串联工作,线路上几个测点所对应的里程和高程如下所示。问该管线的输量可达多少?当其次站停运后,该管线的输量又可达到多少?

已知:流态为水力光滑区,首站进站压头为20m,各站单泵特性方程为H=280.2-2030q1.75(q:m3/s;H:m),油品的计算粘度υ=2.2×10-6m2/s,站内局部阻力和干线局部阻力均不计。

测点里程(Km)高程(m)100232493502347416058661三、某等温输油管道,地形平坦沿线高程均相等,三个泵站等间距布置,每站二台一致型号的离心泵并联工作,输量为Q;现由于油田来油量减少,输量降为Q/2,问可对运行的泵组合及泵站出口阀进行哪些调理?哪种方案最好?说明理由(已知管线流态均为水力光滑区)。

管输工艺考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分,每题╳╳分)1可行性研究:是一种分析、评价各种建设方案和生产经营决策的一种科学方法。2等温输送:管道输送原油过程中,假使不人为地向原油增加热量,提高原油的温度,而是使原油输送过程中基本保持接近管道周边土壤的温度,这种输送方式称为等温输送。3原油凝固点:它是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当原油在试管中被冷却到某一温度,将试管倾斜45℃,经一分钟后,液面未见有位置移动,此种现象即称为凝固,产生此现象的最高温度称为原油凝固点。4、线路纵断面图:在直角坐标上表示管道长度与沿线高程变化的图形称为线路纵断面图。5、管路工作特性:是指管长、管内径和粘度等一定时,管路能量损失H与流量Q之间的关系。6、泵站工作特性:是指泵站提供的扬程H和排量Q之间的相互关系。7、工作点:管路特性曲线与泵站特性曲线的交点,称为工作点。8、水力坡降:管道单位长度上的水力摩阻损失,叫做水力坡降。9、水力坡降线:就斜率为水力坡降数值的直线。10、翻越点:在地形起伏变化较大的管道线路上,从线路上某一凸起高点,管道中的原油假使能按设计量自流到达管道的终点,这个凸起高点就是管道的翻越点。11、计算长度:从管道起点到翻越点的线路长度叫做计算长度。12、总传热系数K:指油流与周边介质温差为1℃时,单位时间内通过管道单位传热表面所传递的热量。13、析蜡点:蜡晶开始析出的温度,称为析蜡点。14、反常点:牛顿流体转变为非牛顿流体的温度,称为反常点。15、结蜡:是指在管道内壁上逐渐沉积了某一厚度的石蜡、胶质、凝油、砂和其它机械杂质的混合物。16、失流点:含蜡原油形成网络结构,出现屈服值的温度。17、含蜡原油的热处理:是将原油加热到一定温度,使原油中的石蜡、胶质和沥青质溶解,分散在原由中,再以一定的温降速率和方式冷却,以改变析出的蜡晶形态和强度,改善原油的低温滚动性。18、热处理输送:利用原油热处理实现含蜡原油的常温输送或延长输送距离。19、顺序输送:在一条管道内,依照一定批量和次序,连续地输送不同种类油品的输送方法。20、压力越站:指油流不经过输油泵流程。21、热力越站:指油流不经过加热炉的流程。22、水悬浮输送:是将高凝点的原油注入温度比凝点低得多的水中,在一定的混合条件下,凝成大小不同的冻油粒,形成油粒是分散项、水是连续项的悬浮液。23、液环输送:是利用稀的高聚物粘弹性水溶液在管道中形成壁面水环,高粘原油在管中心部分滚动,使原油与管壁隔开。24、纵向紊流扩散:紊流速度场内局部流速不均匀,紊流脉动以及在浓度差推动下沿管长方向的分子扩散而造成混油的原因,统称为纵向紊流扩散。25.混油长度:混油段所占管道的长度。26.起始接触面:前后两种(或A、B)油品开始接触且垂直于管轴的平面。27、动水压力:油流沿管道滚动过程中各点的剩余压力。28、相对混油量:混油量与管道容积之比。二、填空题1、由于在层流状态时,两种油品在管道内交替所形成的混油量比紊流时大得多,因而顺序输送管道运行时,一般应控制在紊流状态下运行。2、采用顺序输送时,在层流流态下,管道截面上流速分布的不均匀时造成混油的主要原因。3、石油运输包括水运、马路、铁路、管道等几种方式。4、输油管道由输油站和线路两部分组成。5、原油管道勘察工作一般按踏堪、初步勘察与详细勘察三个阶段进行。6、在纵断面图上,其横坐标表示管道的实际长度,纵坐标为线路的海拔高程。8、雷诺数标志着油流中惯性力与粘滞力之比,雷诺数小时粘滞阻力起主要作用;雷诺数大时,惯性损失起主要作用。9、管路特性曲线反映了当管长L,管内径D和粘度μ一定,Q与Hz的关系。10、若管路的管径D增加,特性曲线变得较为平缓,并且下移;管长、粘度增加,特性曲线变陡,并且上升。11、线路上有没有翻越点,除了与地形起伏有关,还取决于水力坡降的大小,水力坡降愈小,愈易出现翻越点。12、泵站总的特性曲线都是站内各泵的特性曲线叠加起来的,方法是:并联时,把一致扬程下的流量相加;串联时,把一致流量下的扬程相加。13、短期停输后管内油温计算公式TL??TO?(TR?TO)e(?aL?b?)中的b?K2DD124Cy?y?2D2?D124Cg?g,a?K?D。GC14、加热站加热原油所用设备有加热炉和换热器两类。15、泵站-管道系统的工作点是指在压力供需平衡条件下,管道流量与泵站进、出站压力等参数之间的关系。16、有多个泵站的长输管道,中间站C停运后的工况变化具体状况是:在C以前各站的进出站压力均上升,在C以后各站的进出站压力均下降,且距C站愈远,变化幅度愈小。17、在长输管道中C点漏油后,漏油前的泵站的进出站压力都下降,漏点后面各站的进出站压力也都下降,且距漏点愈近的站,压力下降幅度愈大。18、热油管道中,对温降影响较大的两个参数是总传热系数K和流量G,K值增大,温降将加快,随着流量减小,温降将加快。?6219、某油品20℃的粘度为25?10ms,粘温指数u?0.04,则出站温度TR?60℃,进站温度TZ?30℃时,热油管道中的平均粘度为11.23?10ms。20、顺序输送时,循环周期越长,产生的混油量越少,所需要的油罐容量越大。21、热油管道中,在m=0.25的紊流状况下,可能出现不稳定区的条件是μ(TR-T0)>20;在层流状况下,可能出现不稳定区的条件是μ(TR-T0)>3。22、由于粘度对摩阻的影响,当Lc/C>L/N时,由最大粘度确定允许最小进站压头;由最小粘度确定允许最大进站压头。三、证明题及分析1、设全线N座泵站,长为L,输量为Q,在C+1站入口处漏油,漏量为q,漏点前面流量为Q*,漏点后面流量为Q*-q。试证明漏点前的输量大于正常输量,漏点以后的输量小于正常输量(即Q*>Q>Q*-q)。证明:从首站至漏油点的管段压降平衡式为:2?mHS1?C(A?BQ?2?m)?fLCQ???Z(C?1,1)?Hs?(c?1)(1)?62从漏油点至末站油罐液面的压降平衡式为:Hs?(c?1)?(N?C)A?B(Q??q)2?m?f(L?Lc)(Q??q)2?m??ZK,c?1(2)将(1)+(2)可得??HS1?NA??Z?(CB?fLC)Q?2?m??(N?C)B?f(L?LC)?(Q??q)2?m(3)正常状况下全线的呀降平衡式为:HS1?N(A?BQ2?m)?fLQ2?m??Z整理为HS1?NA??Z?(NB?fL)Q2?m(4)对比(3)和(4)可知Q??Q?Q??q证毕2、设某管线长为L,有N座泵站,输量为Q(提高输量后为Q1)。提高管路输送能力的方法寻常有倍增泵站、铺设副管和变径管,假使要求提高的输送能力大于22?m倍,则可以采用既倍增泵L2站又铺设副管的综合方法,试证明此时所需要的副管长度为x?1?。(其中:???(1??2?m)1Q1,Q??ifi)。证明:倍增泵站并铺副管前的能量平衡式为:N(HC?hm)?fQ2?mL(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