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疗用血存在的_第1页
我国医疗用血存在的_第2页
我国医疗用血存在的_第3页
我国医疗用血存在的_第4页
我国医疗用血存在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医疗用血存在的第1页/共31页2我国医疗用血存在的

问题及对策

第2页/共31页3

一、临床输血存在的问题

㈠输血指征偏宽

⒈国外报道,择期手术不必要的输血

达25%;

*美国各医院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用血

量差异很大:

平均用量为2.9单位;

最高用量为6.3单位;

最低用量仅0.4单位。

第3页/共31页4

有人对50多万例手术患者回顾性调

查发现:

女患者术中用血量明显高于男性;

原因是未考虑女性HCT基线本来就

低。

国人HCT男性0.42~0.49;女性

0.37~0.43。

第4页/共31页5⒉国内情况

*术前无贫血的手术失血600ml以下不输血

有顾虑;

*明知术中失血不多也要输几百毫升血以

保病人“平安”;

*健康报1996年7月2日报道:严格控制输

血指征,临床总用血量将可减少一半;

第5页/共31页6北京阜外医院自1995年实施血液保护以

来,以Hb100g/L,HCT0.30为输血指征:

手术量逐年上升,输血量连年下降,

平均每例手术用血量减少528ml;

连续5年不输血心血管手术已达1336例。

第6页/共31页7广州中医药大学附一院血液保护3年减少

输血64万ml。

*专家们强调在血液保护的基础上制定比

较保守的输血方案。

第7页/共31页8⒊输血指征:国内外尚有争议

*10/30指征(Hb100g/L,HCT0.30)是

1941年由美国提出并被长期遵循。

有人认为达不到10/30就不能接受麻醉。

目前NIH推荐的输血阈值为70g/L;

AABB则建议Hb<80g/L作为输血阈值。

第8页/共31页9事实上,制定一个统一的输血指征用于

所有病人并不合理。

有人认为低危病人Hb以70g/L~90g/L为宜,

高危病人Hb最好维持在100~120g/L。

第9页/共31页10㈡术前备血带有随意性

*少数医生用等量的全血补充所估计的失

血量;

*个别医生对出血不多的中、小手术也习

惯备几个单位的全血;

*备血不用造成配血用的血标本越来越少,

甚至无标本配血。

第10页/共31页11㈢滥用血浆补充血容量和营养

⒈血浆不宜用于补充血容量

原因是血浆未常规灭活病毒,血浆还能

引起过敏反应;

人造胶体溶液和白蛋白补充血容量则比

较安全。

第11页/共31页12⒉血浆不宜用于补充营养

因为输入的异体蛋白质必须先分解成氨

基酸才能参与机体组织蛋白质合成;

血浆白蛋白的半衰期约为20天;

所含氨基酸释放缓慢;

必需氨基酸中的色氨酸及亮氨酸含量较

低;

所以营养学上作为合成机体蛋白质所需

的氮源补给价值不大。

第12页/共31页13㈣血液输注和保存方法不当

⒈搭配性输血

*每输几个单位红细胞就搭配性输注血小

板和血浆不可取。

*目前认为这种搭配性输注是不必要的,

反而增加传播疾病的机会。

第13页/共31页14*对于严重创伤、出血未被控制的病人,

有人主张每输10~12单位红细胞(450ml

全血制备为1个单位),搭配性输注2单

位FFP和8单位血小板(手工法)。

*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9/L并有微血管出

血表现是输注血小板指征;

*PT和APTT大于正常对照1.5倍并有微血

管出血表现应输注FFP。

第14页/共31页15⒉“冷链”保护意识差

*血液成分有各自最适合的保存条件,从

血液采出到输入病人体内的各个工作环

节应尽可能满足这些条件。

*血液在8℃以上时间过长会使保存液中的

葡萄糖消耗速度过快,导致溶血;

*血液在8℃以上时间过长可使被污染的细

菌繁殖增快,导致污染血用于临床。

*一般认为血液离开冰箱的时间不得超过

30分钟。

第15页/共31页16⒊成分血输注前要充分混匀;

⒋血小板、冷沉淀要以病人可以耐受的最

快速度输入。

⒌大量输血要给血液加温。

第16页/共31页17二、血液安全形势严峻

㈠可经输血传播的病原微生物

细菌、病毒、寄生虫、螺旋体均可经输

血传播。

㈡输血传播的病毒性疾病日益增多第17页/共31页18⒈艾滋病病毒(HIV)

*全世界有5%~10%HIV感染者是经输血

传播;

*我国HIV感染者每年以20%~30%的速度

增加;

*估计我国实际HIV感染者已超过60万;

*估计我国性病人数达600万,吸毒者达

400万;

*我国因输血而感染HIV者已有数例报告

并已告上法庭。第18页/共31页19⒉肝炎病毒

HBV在我国人群中的感染率为10%左右;

HCV在我国人群中有相当高的感染率;

*天津调查表明:

市区无偿献血者抗-HCV阳性率为1.29%;

郊区无偿献血者抗-HCV阳性率为1.29%;

大学生无偿献血者抗-HCV阳性率为

1.21%。

第19页/共31页20广州无偿献血者抗-HCV阳性率仅0.33%。

*上海调查输血后丙肝发生率为4‰

(2/500)。

输血传播的肝炎病例多数为丙肝,丙肝更

容易慢性化,对健康危害大。HBV对血

液安全威胁也较大,HDV和HEV也可经

血液传播。

⒊其它病毒:HTLV、CMV、细小病毒B19、

新克-雅氏病(疯牛病病原体)也可经

输血传播。

第20页/共31页21㈢“窗口期”一时难以解决。

感染上HIV和HCV与产生抗体之间存在

着一段时间,即为“窗口期”。

*处于窗口期的血液检测结果为阴性,实

际血中含有病毒。

*我国血液检测已达到很高的水平,但仍

存在漏检的可能,主要漏检原因是窗口

期。

*欧美国家直接检测病毒核酸,试图缩短

窗口期,但仍不能达到“零风险”。

第21页/共31页22㈣输血不良反应达2%~10%。

⒈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最为常见;

⒉过敏反应的发生率达1%~3%;

⒊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已罕见,但迟发性

溶血反应易漏诊;

⒋由于血小板在22℃保存,细菌污染反应

不容忽视;

⒌输血引起的急性肺损伤(非心源性肺水

肿)未引起足够重视;

⒍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

是致死性输血并发症,不易诊断,重在

预防。

第22页/共31页23三、对策

㈠2000年4月7日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

“血液安全,从我做起”;

㈡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血液安全三大战略:

⒈无偿献血,这是保证血液安全的前提和基础。

*建立一支低危献血者骨干队伍是我们努力奋斗

的目标;

至少献过三次血并保持每年至少献一次血的人

被看作是低危献血者。

*当前要力争医疗用血全部来自无偿献血者。

无偿献血者的血液的安全性高于有偿血液的

5~10倍第23页/共31页24⒉严格筛查血液

*我国已规定对每单位血液进行抗-HIV、

抗-HCV、HBsAg、ALT和梅毒检测,

且要检测两遍;

*各血站均建立了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以

确保检测结果可靠准确;

*现在医疗用血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安全,

但“绝对安全”的血液不存在。

第24页/共31页25⒊临床合理用血

⑴避免一切不必要的输血

不该输血的病人接受输血,未能从输血

得到治疗效益,却冒了输血传播疾病的

风险。

*限制慢性病人的输血:

原发病治疗比输血更重要;

不存在血容量不足的问题,有输血指征

者只能输红细胞,无须输全血。

第25页/共31页26限制急性失血病人的输血

治疗原则应是在晶体液、胶体液扩容的基础上,

合理输血(主要是输红细胞)。

治疗方案是:

失血量不超过血容量的20%,原则上不输血;

失血量超过血容量的20%,补液加输红细胞;

失血量过大、仍有持续活动性出血伴休克者,

除了输液加红细胞,亦可输部分全血(不是非

用不可)。

*心肺功能正常时,机体对贫血有相当强的耐受

力:通过氧摄取率增加、心输出量增加、氧

离曲线右移来代偿。第26页/共31页27⑵减少医源性失血

这是因诊断疾病而反复做各种化验所引

起的血液丢失;

医源性失血多见于婴幼儿;

住在重症监护病房的成年病人有时也会

频繁采集血样而导致过多失血。

⑶术中彻底止血

第27页/共31页28⑷用药物替代输血

*血浆容量扩充剂(血浆代用品)

*能促使血液成分生成的药物:铁剂、造

血生长因子(EPO、G-CSF、GM-CSF等)。

第28页/共31页29⑸血液保护APC

A:自身输血

B:血液麻醉:手术前使用抗纤溶药,可逆性血小板抑制剂或凝血酶抑制剂,以抑制某些血液成分的最初反应,使不能激活或处于“冬眠状态”,手术结束后再恢复或“苏醒”。

*据报道,氨甲环酸和氨甲苯酸可减少失血30%。

C:控制性低血压:

*足够的麻醉深度和控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