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昆虫预计预报生态学定义
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1858年,Thoreau在书信中用到生态学这一名词(Ecology),但没有下一明确定义。1869年,德国生物科学家Haeckel首次在其著《普通生物形态学中》提出并定义:生态学是研究动物与有机和无机环境的全部关系的科学。Ecology来源于希腊文Oikos,为“居处〞、“栖息地〞之义。Ecology与Economic有同一词源,因此两学科关系密切。
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马世骏,1979)生态学定义的理解:
研究的内容为:各种关系
研究的对象为:所有生物及无机环境
研究的领域极其广泛:行为生态学、生理生态学、进化生态学、分子生态学生态学与其它生物科学的关系:涉及生物体的各个层次水平分子-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全球
景观landscape:生态学上的景观是指一定空间范围内,由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具有重复性格局的异质性地域单元(Forman1986)。
生态学发展的新特点
从描述生态向试验生态和定量化方向发展
19世纪前:野外调查—描述动、植物的组成及变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试验生态,逐渐量化21世纪:数字化(定量)
从个体生态向复合生态系统的广度发展(宏观生态学,应用生态学)
系统system:由大量相互作用又相互联系的物质单元或成分组成的集合体。害虫治理的IPM自然保护区
系统的反馈机制feedback:系统的某一输出变量反过来又变为输入变量而影响系统状态的动态。
系统的生产力:是指系统能生产的有机体的生物量大小。生态学引进了协同进化论的观点
协同进化Coevolution:一个物种的个体行为受另一物种的个体行为的影响而产生的两个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生的变化。(Janzen,1980)
Gilbert捕食、竞争、寄生、共生(生物因子)密度制约因子和非密度制约因子:食物、天敌、气候和土壤等。
条件因子和资源因子:有机体能否消耗?能被有机体消耗的为资源因子,不能消耗的为条件因子。
有机体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
1作用、反作用及相互作用2各因子的联合作用3直接和间接的作用4环境因子对昆虫不同种或同种不同发育阶段的作用不同温区的划分:致死低温区(45℃)。
最高有效温度:是指昆虫虽不死亡,但发育速度减缓、寿命缩短、繁殖降低时的温度。低于此温度昆虫开始正常发育。
发育起点温:是指昆虫发育中止,体内代谢慢到最低限度,但不死亡时的温度。高于此温度昆虫开始发育。又称最低有效温度。非生物环境因子对昆虫个体的影响一、温度对昆虫个体的影响二、湿度对昆虫个体的影响
三、光照对昆虫个体的影响四、其它非生物环境因子对昆虫个体的影响一、温度对昆虫个体的影响
1、影响昆虫的生长发育2、影响昆虫的存活3、影响昆虫的繁力4、影响昆虫体型和行为1.温度影响昆虫的生长发育
有效积温法则: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从外界摄取热量,而完成其生长发育所需的总热量为一个常数。
K=N(T-C)
K为有效积温,单位为日度;N为发育历期,单位为天;T为环境温度;C为发育起点温度。
该法测由Reaum,1936年提出。有效积温法则在害虫测报上的应用
1、发生世代的预计2、发生期的预计3、昆虫分布区域的预计4、昆虫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5、最适温区的直线关系T=C+KV6、适温区内的规律斯蒂曲线关系V=Vmax/(1+e^(a-bT))。(其中,V为发育速率;Vmax为昆虫的最大发育速率;T为温度;a和b为常数。)2.温度影响昆虫的存活
高温致死昆虫及昆虫的耐热对策
致死原因:蛋白质变性;酶系和线粒体破坏;生理过程受阻(呼吸或排泄受阻造成代谢紊乱而中毒);神经系统麻痹。
耐热对策:体内水分蒸发降温。高湿条件下昆虫体表水分蒸发受阻,其对高温环境的耐受性变差。社会性昆虫能通过个体分散、扇风、采水等方法降温。低温致死与昆虫的耐寒对策
低温致死原因0℃以上低温:体内能量过度消耗,体质虚弱,生理失调而死亡。0℃以下低温:原生质和体液结冰而脱水,或细胞组织破碎而死。
过冷却现象:昆虫体液下降到0℃仍不结冰的现象。过冷却点:昆虫体液开始结冰时的体温。结冰点:昆虫体液大量结冰时的体温。
昆虫的越冬对策
耐冻对策:通过提高过冷却点来诱导胞外结冰,使胞内亚细胞结构免受损伤.避冻对策:通过降低过冷却点来增加抗寒力。影响昆虫过冷却点的因子
1、昆虫的发育阶段2、昆虫的体重3、昆虫体内水分、脂肪、糖分及多元醇的含量4、昆虫所处的生理状态5、昆虫体内的冰核蛋白(INPs)、脂蛋白(LPs)、耐冻蛋白昆虫抗寒的行为对策;加速运动3温度影响昆虫的繁殖
昆虫繁殖对温度的要求较为严格,不适温度范围均会降低昆虫的繁殖能力。4温度影响昆虫的体型和行为
温度能引起昆虫体色和大小的变化
季节改变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节律性波动,从而表现出体型上变异。温度影响昆虫的行为
非生物环境因子对昆虫个体的影响
一、温度对昆虫个体的影响二、湿度对昆虫个体的影响
三、光照对昆虫个体的影响四、其它非生物环境因子对昆虫个体的影响一、湿度对昆虫个体的影响
1、湿度能影响昆虫的生长发育、生存和繁殖。2、湿度多与温度共同联合影响昆虫。昆虫水分获得与失去的主要途径
获水:饮水、食物、陈新代谢、空气中水分。失水:排泄、蒸发
与昆虫水分损失有关的因素:所处生境;表皮碳水化合物二、光影响昆虫的行为和生理特性:波长、光强、光周期
光周期是昆虫对外界条件发生变化而产生反应的信号趋光性、起飞、滞育、生物钟、定向行为三、气流和风影响昆虫的存活与扩散迁飞行为
1、强风致死。2、风有利于昆虫迁飞3、我国处于东亚季风环流地区,春夏季盛行西南季风,携带昆虫由西南向东北方向迁移;秋冬盛行强东北风,又携带昆虫由北向南回迁。5、上升气流促进起飞、下沉气流促进下降。6、气流有利于幼虫飘移。四、土壤因素对昆虫的影响
影响地下害虫及有部分生活史在土中进行的昆虫。土温、土湿、土壤类型、PH值五、昆虫所处的小气候Micro-climate
小气候是指近地面大气层约1.5m范围内的微细气候。如植物生长及昆虫生存地范围内的气候。
小气候与大气候(Macro-climate)相差较大。如盛夏大气温度达38℃时,稻田褐飞虱所处的小气候温度仍可保持在28℃或以下。
不同地段、作物种类和长势影响小气候。
昆虫直接生活在小气候环境中。农田小气候直接影响昆虫的生存、发育、繁殖、种群密度及寄生物与寄主关系。
在害虫管理和测报中应依害虫小气候的差异作出不同的决策。
生物环境因子对昆虫个体的影响
食物链与食物网生物间关系竞争关系一、食物链与食物网
Foodchain:是指各生物之间通过取食与被取食所形成的彼此相连的关系。链节数最少是3个,最多可达5-6个。
Foodweb:是指由大量彼此有共同食物节点的食物链所组成的食物网络。食物网是物质循环与能量滚动的方式。理想的食物网应当是一封闭的环状。研究食物网的主要方法直接观测法(摄像机);人为供饵法;田间采集、室内饲养法;肠胃解剖法;捕食痕迹观察法;免疫学法和标记示踪法。
研究食物网的意义:1、合理地利用生态系统中的物质与能量,并使之流向于对人类有利的方向。达到资源的有效应用。2、指导生物防治3、指导农作物布局4、指导动植物的保护二、生物关系
生物关系的类型:种间种内基本特征
竞争竞争利用一致有限资源,降低各自适合度捕食自残消耗其它个体的全部或部分寄生-缓慢消耗其它个体
共生共生个体间生活紧凑,互惠互利两物种间的互作类型:
作用类型A物种B物种事例
竞争作用Comptition--棉铃虫-棉红铃虫捕食作用Predation+-草蛉-棉蚜
寄生作用Parasitism+-稻黄赤眼蜂-二化螟中性作用Neutral00蜻蜓-稻纵卷叶螟偏害作用Amensualism0-蚜虫-红蜘蛛偏利作用Commensualism0+蚜虫-蚂蚁
+表示对该种群有利,-表示对该种群不利,0表示无影响。三、竞争关系
利用一致有限资源的个体间发生的相互作用关系。发生于利用一致资源的种间和种内个体之间
竞争的最终结果是:一方灭亡而另一方存活,或者是生态位发生分开。
生态位Niche;是指一种生物在环境中的功能地位,包括它所占有的物理空间、能利用的资源及所发生时间等。
生境Habitat:是指生物生活的物理环境,如稻田、草原等。生境包括有大量生态位。生态位的多维性:有机体所利用的每一资源及影响有机体的条件,称为生态位的维。竞争、捕食、寄生、共生等均会影响有机体的实际生态位。
种内竞争Intraspecificcompetition发生在一致物种的不同个体间。拥挤、资源短缺时常发生。结果种群死亡率增高,繁殖力降低,或者发生迁移和领域的扩张。在植物间则出现个体
自身疏化(Self-thinning)。
密度制约效应:指种群的实际增长率随种群密度增大而下降的现象。
种间竞争不同物种利用一致的有限资源时所发生的种间相互作用。
昆虫种群生态学
种群特性
种群具有个体的生物学特性
种群特有的特性:种群密度、种群数量;种群数量动态;种群空间分布;密度制约机制;地理种群、寄主种群、生物型
地理种群geographicrace:生物种群在地理隔离条件下经长期适应产生的种内分化类群。寄主种群hostrace:由寄主植物隔离而引起的昆虫种型分化,长期生活在不同寄主上的同种昆虫,形成嗜好不同寄主的种群类型。
生物型biotype:种内个体或种群长期适应某种生存条件(如食物)而产生的种内类群。它们在形态上区别不大,在生理、生态特性上有一定差异。
种群结构:指种群内某些生物特性互不一致的各类个体群在总体内所占的比例的分派状况。种群结构的表现型式
性比sexratio年龄组配age-distribution:生理年龄:生殖前期pre-reproduction,生殖期reproduction和生殖后期post-reproduction年龄金字塔多态现象种群的空间分布:种群在栖息地内因生物的和非生物的环境间相互作用,造成种群在一定空间内个体扩散分布的一定形式。空间分布型:统计模型
空间分布由生物因子(物种特性、种内和种间关系)和非生物因子(气象、作物、水肥、农事管理等)所决定。
空间分布因物种、虫龄、虫态、种群密度和环境条件的不同可能不同。昆虫种群空间分布类型
随机分布:样本方差与平均数差异微小,一般认为方差/平均数在1~1.5之间就符合随机分布。如螟虫卵块
聚集分布:方差大于平均数。一般认为比值在1.5-3.0之间。大多数昆虫的各虫态属聚集分布,如螟虫幼虫、褐飞虱
均匀分布:样本方差小于平均数。个体与个体间的距离相等。符合均匀分布的昆虫种群较少。短翅型白背虱种群空间分布的检测方法
全体调查:空间图式抽样调查
抽样方法: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按品种、长势、生长期等的不同划分区组,区组内划分面积一致的小区,在小区内进行随机抽样。
两级顺序抽样: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田块,每田块进行顺序屡屡抽样。间分布的判定方法
频次法:检验各样方虫数出现的理论频次与实际频次间差异的显著性。假使差异不显著,则判定符合该理论分布,否则就不符合该理论分布。
指数法(1)扩散系数C
注意之点:C随种群密度变化时不能用C值大小来判断分布型。
(2)K值法K>8种群迫近随机分布,K越小聚集程度越高。
K与虫口密度无关,但受样方大小影响,比较不同处理害虫聚集程度时,最好用相同大小的样方进行调查取样。
(3)CA值法CA=1/K
CA=0随机分布CA>0聚集分布CA2时,其聚集是昆虫本身行为和环境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5)平均拥挤度指标:平均拥挤度是指每个个体在一个样方中的平均他个体数,即每个个体的平均邻居数。
判断标准I:
平均拥挤度/平均数=1时,为随机分布;平均拥挤度/平均数1时,为聚集分布。判断标准II(Iwao法):
假使建立的直线回归关系成立时可用a,b值进行判断。a说明种群中个体的分布性质
当a=0时,种群分布的基本成分是单个个体;
当a>0时,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当a1时为聚集分布当b1种群无限增长;R01时,下代种群数量将增加:I进化的机制
变异、遗传和自然选择是导致生物进化的三要素。哈伯定律(Hardy-Weiinberglaw)及其五条件
定律:理想种群内各基因频率能达到及维持平衡状态。五条件:(1)种群是极大的。(2)种群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3)无突变发生。(4)无迁移或新基因的参与或迁出。(5)无自然选择
在自然界中要维持哈伯平衡是较难的。
自然选择:定向性选择;中断性选择;稳定性选择协同进化:是一个物种的行为受到另一个物种的行为的影响而产生的两个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特别性:一个物种各方面特征的进化是由另一个物种所引起的。相互性:两个物种的特性都是进化的。同时性:两个物种的特性必需同时进化。
协同进化主要发生在一些共生、寄生和共栖的物种间。协同进化的类型
对抗性协同进化:如害虫与植物
共生性协同进化:如微生物与昆虫,开花植物与传粉昆虫;蚂蚁和植物主要应用前景
指导抗虫育种
进行害虫种群中生物型的监测,指导种植品种的选择与更换。
改良害虫体内的共生菌,从而降低害虫的适应性或失去某些致害能力。群落的概念与命名生物群落bioticcommunity:是指一定地域或生境内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它强调生物种群间的相互作用
群落的命名:无严格规定
根据群落中的主要优势种命名:马尾松林群落,昆虫群落根据群落所居的自然环境命名:山涧溪流群落、海滩群落根据优势种的主要生活型命名:热带雨林群落、草甸群落群落的基本特征
相互联系性:群落中所有生物是相互联系的。成员的重要性不同
重要性可用某物种的迁出所导致其他物种从该群落中丧失的百分率表示。
优势种dominantspecies:是指群落中对其他物种发生明显的控制作用的物种。表现出个体数量多、体积大或生物量大、生活力强等特征。
关键种:是它们的消失或减弱能引起整个群落和生态系统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的物种。关键种的个体数量可能稀少,但也可能多,其功能或是专一的也可能是多样的。
冗余种redundancyspecies:是指这些种的去除不会引起生态系统内其他物种的丢失,同时对整个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的物种。这说明群落中的物种在生态功能上有相当程度的重叠性。
群落与其环境不可分割:生物群落影响环境的变化,环境的变化又引起生物群落的变化。
群落具有一定的结构
垂直结构:群落具有垂直分层现象,不同垂直高度上物种不同。
水平结构:出现繁杂的镶嵌性。植物的斑块状镶嵌结构是常见的水平格局。时间结构:是群落的动态特征,群落结构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
由自然环境因素的时间节律引起群落各物种在时间上相应的周期变化。
是群落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一种类型转变为另一类型的顺序过程(演替)。营养结构:可用食物链、食物网和生态锥体来表征。数量锥体(各相继营养级别的个体数)
生物量锥体(各相继营养级别生物的总干重)能量锥体(各相继营养级别生物的能量或生产力)
边际效应edgeeffect:在群落交织区中生物种类增加和某些种类密度加大的现象。群落结构松散,边界模糊:两种群落无明显的边界,多为彼此交织形成过渡地带,即群落交织区。群落具有演替特性
群落演替communitysuccession: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群落随时间而变化,由一种类型转变成另一种类型的生态过程。群落内种间关系的测定关连系数法1.样方取样2.无样方取样法
对群落中研究的两种的邻居进行调查,即每查到一个A物种或物种B,则查其最近的邻居是A还是B,然后调查下一个A或B,最终按下表进行数据统计。种间关系判断标准:
假使ad>bc,说明两物种是分散的,反之两物种是关系紧凑。也可用关连系数来衡量。相像性测度
相像性指数S=2C/(a+b)
C:为两群落均具有的物种数;a:为A群落中的物种数;b:为B群落中具有的物种数。也可用群落各物种的生物量或频率来计算,即C为两群落共有种中较小一方的生物量的和,a为A群落总生物量;b为B群落总生物量。百分率相像性指数
PS=100-0.5Σ│ai-bi│
ai为A群落中第i种个体所占百分率;bi为B群落中第i种个体所占百分率。或PS=Σ(两群落中各物种最低百分率)群落特征分析
丰富度Abundance:群落中所包含的物种数。
多样性:物种数;各物种的数量;所有物种所占住的面积;每个个体所占有的面积。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eaver多样指数)
H'=-Σ(pilnpi);Pi为群落中第i个物种的个体数占整个群落的总个体数的比例均匀度EvennessE=H'/lnS;H'为多样性指数;S为总物种数
优势度B=nmax/N;nmax为群落数量最多物种的数量;N为群落的总个体数。优势集中性指数C=Σ(pi)^2群落的稳定性
抗争力:表示群落抗争扰动和维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恢复力:表示群落在遭遇扰动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稳定性与多样性的关系:一般认为多样性越高,稳定性越好群落生态学的应用利用群落的边际效应,发展立体农业。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
害虫防治时要注意害虫之间及害虫与天敌和植物间的相互作用,从群落水平上进行治理。多样性高的群稳定性相对较高,农田群落越稳定则害虫不易迸发成灾。因此要保持农田的多样性。害虫预计预报方法
一、适用于县市级基层植保站的测报工作
基层测报站的工作主要是了解把握管辖区域内病虫害的实际发生状况,做好详细的记载,根据病虫害发生的生物学和生态学原理,做出短中期的预计,并发出情报,指导农户进行防治,将病虫害的为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内。工作要求:病虫草害种类的普查
主要病虫害的系统调查与测报:
系统调查方法:选取当地有代表性的田块(品种、肥力、种植时间等具有普遍性)3-4亩,作物种植后定期进行特定害虫和其天敌的调查,取样方法和样方数每次最好一致,便于数据统计和比较。系统田除不用药外,其它管理方法均与大田一致。
普查方法:在系统调查的基础上每月和施药前、后对管辖区域的大田进行全面调查,调查要涉及全部地区和类型田,了解大田害虫发生状况、防治效果、损失程度等,以指导要否要用药或补防。这类工作可布置或监视乡农技站农技员进行,但必需抽查,以防虚报,造成工作失职。
系统和普查资料的整理和保存:虫情资料是测报工作的根本。同点多年的资料可总结出当地害虫的发生时间和发生量的变化趋势,为趋势预报的确凿性提供保证。整理数据可按下表进行。
测报工作中的原始的和整理的资料要分开保存,原始资料归档待查,整理后的资料随时参考。依据调查数据进行发生期和发生量的预计,确定防治对象和防治时间。
根据测报结果,组织基层农技员交流各地的病虫发生状况,探讨具体防治措施,编写病虫害情报,并分发到乡村,实施全面防治。防治后进行防效调查。
年终进行全年度病虫害发生状况汇总分析,预计下年度各害虫的发生趋势,做好下年度的准备工作。
适用于部省级测报点的工作要点
部省级测报点主要是把握全国或全省病虫草害的总体发生状况,为病虫害的发生做出中长期的预计预报,并发送各地,监视各地植保部门重视并实施。
及时汇总分析各地传送的病虫测报数据,对重大病虫害的发生作出最快的反应与决策,将病虫害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定期进行田间现场调查与访问,了解病虫发生的具体状况。
组织召开全省或全国测报会议,研讨主要害虫的对策,特别是新上升或可能成灾难虫。全国或省测报网点的维护与运营。
1984年全国共有专业性病虫测报站1701个,其中农牧渔部病虫测报站1个,省站14个,地(市)站125个,县站1561个,从事测报专业人员8660人。1999年已建设区域性测报站361个。
地方数据上传系统的开发。
省级测报决策系统的开发与运行。全国病虫测报网络的建设与维护。其它常规性工作。
害虫测报类型
一、按测报内容划分
发生期预计:确定防治时间发生量预计:确定防治对象田迁飞害虫预计
为害程度与产量损失预计
二、按测报时间划分
短期预计:
D.低温致死昆虫都是由于昆虫体液结冰,发生细胞破碎所致3以下有关有效积温法则正确的说法有
A.有效积温法则是指昆虫完成一定的生长发育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B.昆虫的发育起点温柔有效积温具有一致的单位℃
C.昆虫在某地发生代次的多少是由当地气候的总有效积温高低所决定的D.有效积温法则表现出昆虫发育的历期与温度呈一直线关系,温度高历期长4下面有关过冷却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有
A.昆虫的过冷却现象是指昆虫在过冷的环境下也不结冰的现象B.昆虫达到过冷却点时的体温明显低于结冰点时的体温C.昆虫在过冷却点时仍不会死亡,而达到结冰点后则很快死亡D.避冻越冬的昆虫往往是通提高其过冷却点来应对严冬5以下有关湿度影响昆虫的描述正确的有
A.湿度主要影响昆虫的存活和繁殖,而对生长发育无影响
B.持续的高温高湿简单致死昆虫,这主要是由于昆虫失水太多所致
C.温湿系数表征温度和湿度的联合作用,得到的一个温湿系数指标能用于所有地区D.昆虫繁殖所要求的温湿度范围寻常比存活所要求的要窄得多6昆虫产生竞争关系正确的说法有A.同一物种内也会出现竞争关系
B.大量物种共同处于同一生境时也可能没有竞争关系的产生C.利用一致资源的物种间时时存在竞争
D.只有在资源短缺时,同时利用该资源的物种间才会产生竞争7种间竞争产生后的最终结局是A.同时灭亡
B.一方存活,另一方灭亡
C.竞争双方共存,形成共生关系D.竞争双方共存,但生态位分开8以下有关生态位的描述正确的有A.一个生境中可包含多个生态位B.温度因素属于甜菜夜蛾的一维生态位
C.对某种昆虫而言,其生态位宽度是稳定不变的D.竞争关系存在时,竞争双方的实际生态位均会缩小9以下哪些属于密度制约效应
A.褐飞虱种群的实际增长率随密度增大而下降B.昆虫种群的数量增长至某一限度后,其繁殖率下降C.木槿上棉蚜数量增多时产生有翅蚜迁飞D.同一棉株上蚜虫的数量增多时体形变小10昆虫在时空上对不良环境条件的适应对策有A.休眠和滞育B.扩散与迁飞C.生物钟D.学习行为
11以下对休眠和滞育正确的有
A.二者的表现形式一致,均表现为不吃不动、生长发育中止、新陈代谢缓慢B.二者均是昆虫系统发育过程中产生的
C.二者解除的条件一致
D.滞育对昆虫是有利的而休眠是不利的12可用于判断昆虫是否迁飞的方法有A.成虫卵巢解剖
B.突增突减现象的观测C.高山网捕和雷达观测D.飞行能力测定
13昆虫迁飞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有A.起飞、运行和下降均有昆虫的主动性B.运行过程中具有成层现象
C.迁飞速度为昆虫飞行速度与风速的矢量和,但风速起决定作用D.下降区域受地形、降雨等因子的影响14我国属于迁飞性昆虫的有A.二化螟和三化螟B.褐飞虱和白背飞虱C.稻纵卷叶螟和小地老虎D.粘虫和玉米螟
15有关昆虫生物钟的说法正确的有A.生物钟是昆虫长期对环境条件适应的结果B.生物钟受外界环境条件(如温度)的影响C.生物钟的周期多接近24h
D.生物钟由遗传基因控制,因此是不能改变的16可用于害虫发生量预计的方法或指标有A.气候图法B.聚点图法C.水分积分指数D.滞育特征
17以下哪种集团可称为一个种群A.一块稻田中的所有飞虱B.棉株上的红铃虫和棉铃虫C.南京稻田的所有螟虫
D.校园内木槿和石榴树上的棉蚜18以下有关种群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有
A.种群内具有不同特性的个体所占比例的分派状态即为种群的结构B.种群结构包括性比、年龄组配、存活率C.种群结构是种群个体特性的统计量D.种群结构与种群的个体数量多少有关19有关种群的空间分布描述正确的有A.种群的空间分布因物种的不同而存在差异B.空间分布不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
C.昆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可用频次法进行拟合
D.昆虫的空间分布一般有随机分布、聚集分布和均匀分布三种,并且聚集分布的较多20假使对三种密度的小菜蛾幼虫种群进行1m2样方取样的数量调查,得到各自的平均数与方差:m1=3.2s12=4.9;m2=6.4s22=7.2;m3=5.1,s32=8.4。试问哪些指数可判断出该种群
的空间分布。A.扩散指数CB.CA值C.K指数D.聚集度均数
21调查了五块地中花生蚜在不同样方中的数量,并分别计算出五块地中花生蚜在各样方中的平均拥挤度及平均数,用直线回归方法拟合得到平均数m和平均拥挤度m*的关系为:m*=9.7998+7.3571m。试问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花生蚜呈聚集分布B.花生蚜呈随机分布C.花生蚜个体间相互吸引D.以上均不对
22昆虫种群的数量波动可表现为A.在不同地理环境中存在波动B.在同一环境不同季节存在波动
C.在不同年际间存在周期性、非周性和较稳定性波动D.在同一年份不同季节间存在波动
23昆虫种群在地理上的数量波动表现为A.周期性、非周期性和相对稳定性
B.高密度稳定型、低密度稳定型和随机波动型C.主要害虫、次要害虫和偶发害虫D.以上均不对
24影响种群数量波动的因子有A.食料条件B.气候条件C.天敌
D.种群的遗传基础
25雌雄配对成10对饲养和单对饲养的棉铃虫分别产卵2000粒和100粒,则两者的净增殖率分别为A.200和100B.100和50C.200和50D.1000和50
26种群指数增长型和规律斯谛增长型间种群数量的差异代表A.环境最大饱和容量B.种群内禀增长率C.种群净增殖率D.环境阻力
27以下有关生命表的描述正确的有A.生命表中的时间项是必不可少
B.生命表中的各项都必需通过观测直接得来
C.每天记录棉铃虫各龄幼虫的死亡数直至化蛹所得的表格,即为棉铃虫的一个生命表D.生命表反应了各环境因素对种群的综合影响28以下有关特定年龄生命表的描述正确的有
A.记录棉铃虫幼虫期的存活状况的表格即为一个特定年龄生命表B.特定年龄生命表可记录种群的死亡原因C.特定年龄生命表可记录种群的繁殖能力
D.利用特定年龄生命表无法得到种群的趋势指数I29有关生存曲线的描述正确的有
A.种群生存曲线反映了种群在不同时期的存活率
B.生存曲线属于I型的种群表现为幼龄阶段死亡高,而老龄阶段死亡低C.生存曲线是确定害虫防治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智能数显计数器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年单星盆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安徽省舒城一中2025届高考压轴卷数学试卷含解析
- 2025届辽源市重点中学高考英语押题试卷含解析
- 广东省广州越秀区培正中学2025届高考全国统考预测密卷数学试卷含解析
- 甘肃省白银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三第三次测评英语试卷含解析
- 2025届山东省德州市平原中英文实验高级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英语试卷含解析
- 2025届海南省海口市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英语试卷含解析
- 山东省枣庄八中东校2025届高考全国统考预测密卷数学试卷含解析
- 2025届广东省普宁市新世界中英文学校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数学试卷含解析
- 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报告
- 19-24个月婴儿亲子活动设计与指导(上)
- 2024年中国邮政中邮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路面塌陷路基处理施工方案
- 2024年广东省高三一模英语试题答案讲评词汇积累课件
- 《视听语言》课程标准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脱式计算400题及答案
- 成人失禁相关性皮炎的预防与护理-护理团标
- 配网规划方案
- 空调制冷设备配件课件
- 新媒体对农产品推广的影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