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四川省绵阳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1-2022学年四川省绵阳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1-2022学年四川省绵阳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1-2022学年四川省绵阳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1-2022学年四川省绵阳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四川省绵阳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50题)1.下述国家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是()。A.中国B.印度C.美国D.俄罗斯

2.在南美洲的一种没有自卫能力的文鸟,选择最凶狠、最有毒的黄蜂为其邻居,借以保护自己,二者之间属于()。A.原始合作B.互利共生C.偏利共生D.寄生

3.板状根现象常见于()。A.北方针叶林B.落叶阔叶林C.针阔混交林D.热带雨林

4.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包括生物组分和非生物环境组分,下列属于非生物环境组分的是()。A.植物B.动物C.微生物D.太阳辐射

5.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

A.结构简单B.组成复杂C.生物量高D.以腐屑食物链占优势

6.下列环境中的生物群,可以称为群落的是()。

A.一个池塘里的鱼B.一座山上的菜粉蝶C.一个牧场里的奶牛D.一个蜂巢里的蜂

7.下列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是()

A.养鱼池B.农田C.荒漠D.城市

8.r对策生物种群容易发生()。A.r对策B.K对策C.S对策D.J对策

9.难降解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传递,其浓度将()。A.维持恒定B.产生波动C.逐级降低D.逐级升高

10.低温期(),植物受害越重。

A.温度越高B.越短C.越长D.有间隔

11.下列直接影响或参与生物新陈代谢的因子是()

A.光照B.坡向C.海拔D.坡度

12.热带雨林的分布区域是()

A.亚热带B.热带C.温带D.寒带

13.人类对作物补加能源的作用主要是()。A.改善环境B.消灭竞争者C.增加总生产量D.增加净生产量

14.下列有关砂土类土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土壤中以粗砂和细砂为主B.土壤黏性大C.土壤孔隙多D.土壤通气透水性好

15.为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减排”成为近年来全世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下列属于“减排”对象的是()。A.氧气B.氢气C.氮气D.二氧化碳

16.当潮湿气团越过大型山脉时,在迎风侧形成降水,而在背风侧形成干热气候,使山脉的两侧分布着截然不同的植被类型,这称为()

A.焚风效应B.山风效应C.谷风效应D.陆风效应

17.在典型的水生演替中,湿生草本植物的前一个阶段是()A.自由漂浮植物阶段B.沉水植物阶段C.浮叶根生植物阶段D.直立水生植物阶段

18.从土壤质地来看,对作物生长最有利的土壤是()

A.黏土B.壤土C.粉砂土D.砂土

19.引起种群数量非周期波动的主要原因是()。A.水因子B.光因子C.气候因子D.土壤因子

20.关于热力学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又称能量守恒定律B.能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时无损失C.又称能量衰变定律D.光合作用不适用于热力学第一定律

21.农田弃耕后的演替,按演替发生的时间为()

A.世纪演替B.长期演替C.快速演替D.以上三者都不是

22.全球水循环的关键是()。

A.海洋B.大气C.陆地D.森林

23.下列选项中是群落发育过程中良好发育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志的是()。A.优势种B.亚优势种C.建群种D.伴生种

24.下列群落中,植物物种组成最简单的是()。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热带雨林D.荒漠生物群落

25.当种群长久处于不利条件下,其种群数量会出现持久性下降,即种群衰落,甚至出现种群灭亡。最易出现这种情形的生物类型是()的种群。

A.出生率高B.生长快C.成熟晚D.个体小

26.在种群指数增长模型Nt=N0·ert中,N0为()

A.种群初始数量B.环境容量C.种群增长率D.增长时间

27.农田作物的生长和土壤养分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产量往往受土壤中供应最不足的营养元素所制约。这是()

A.李比希最小因子定律B.谢尔福德耐性定律C.阿伦法则D.贝格曼法则

28.下列群落中,动物种类最少的是()

A.北方针叶林B.草原C.苔原D.荒漠

29.下列生物中,属于K对策者的是()

A.大熊猫B.虎皮鹦鹉C.狗尾草D.蓝藻

30.我国东部地区成为湿润森林区,主要受()

A.山风影响B.季风影响C.谷风影响D.海洋风影响

31.与昼夜变化相适应,动植物常常表现出节奏行为,由于这个节奏大体上是24小时的周期,又称为()A.似昼夜节律B.光周期现象C.温周期D.光周期

32.下列群落中,动物种类最丰富的是()

A.热带雨林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D.草原

33.下列生态因子中,属于间接因子的是()

A.温度B.光照C.水分D.海拔

34.群落与环境的关系为()。A.环境促成群落的形成B.群落造成了环境C.相互影响和制约D.无关

35.生物对高温适应的特点是()。A.降低细胞含水量,增加可溶性糖

B.降低细胞含水量,减少可溶性糖

C.增加细胞含水量,增加可溶性糖

D.增加细胞含水量,减少可溶性糖

36.食物网结构比较简单的生态系统是()。A.落叶阔叶林B.温带草原C.淡水湖泊D.极地冻原

3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对策者是以提高增殖能力和扩散能力取得生存机会的

B.K对策者个体小、寿命短、存活率低,但增殖率高

C.K对策者适应于多变的栖息环境

D.K对策者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38.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表现在()。

A.由于温度的影响,蜗牛不能在华北平原生长

B.土壤富含石灰质,云杉的数量会增多

C.由于森林能够阻碍气流,所以能改变风速但不能改变风向

D.由于光的作用,高山上只生长着矮小的植物

39.单位面积上的生物个体数属于群落数量特征中的()。A.频度B.密度C.多度D.优势度

40.根据食物链富集原理,DDT在体内浓度最高的是()。A.浮游生物B.小鱼C.食小鱼的大鱼D.食大鱼的水鸟

41.旱生植物不具备的特征是()。A.根系发达B.肉质茎肥厚C.角质层厚D.叶面积大

42.牛与瘤胃中的微生物的关系属于()

A.偏利共生B.原始合作C.寄生D.互利共生

43.有效积温法则公式K=N(T-C)中,N为()。A.发育历期B.生物学零度C.有效积温D.平均温度

44.首次提出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是()。A.奥德姆B.林德曼C.达尔文D.坦斯利

45.个体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

A.生物种群B.生物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个体

46.r对策生物种群容易发生

A.生态入侵B.种群爆发C.种群衰退D.种群平衡

47.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人适宜于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

A.种群衰退B.种群平衡C.种群爆发D.生态入侵

48.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居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

A.多种生物个体B.多种生物类型C.多种生物种群D.多种生物群落

49.下列哪种关系属于互利共生关系()。A.鸟与树的关系B.豆科植物与根瘤菌C.豆科植物与禾本科植物D.青蛙与水稻的关系

50.生态位是一个既抽象含义又十分丰富的生态学专有名词,它的主要内涵是()。

A.生态环境B.生物单位适应性的总和C.生物在群落中的功能和作用D.生物单位生存条件的总集合

二、填空题(20题)51.某种群在一个有限环境中所能稳定达到的最大数量或最大密度,即为该环境对该种群的______。

52.生物随着生态因子的周期性变化,表现出一定的节律现象,我们把这种节律现象称为______。

53.在群落调查中,某物种出现的样方数占调查总样方数的百分比,即为该物种在该群落中的______。

54.根据土壤质地组成,可以把土壤划分为砂土、壤土和______。

55.根据人口增长公式,如果B—D是正值,人口数量就会不断______。

56.现代生态学和传统生态学的最大区别,就是______的变化。

57.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研究中的______。

58.人在突然遇冷时起鸡皮疙瘩,而在炎热时会出汗,这是人对“极端”温度的一种______。

59.短日照植物由北向南移时,则往往出现生育期______的现象。

60.群落外貌常常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这是群落结构的另一重要特征。随着气候季节性交替,群落呈现不同的外貌,这就是______。

61.当建立了稳定的年龄分布时,其稳定的相对增长率叫做______率。

62.种群的分布状态及其形式,称为______或内分布型。

63.光合作用生成的有机物正好抵偿呼吸作用的消耗,这时的光照强度称为______。

64.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主要是______,也包括一些微生物。

65.根据阿伦定律,通常生活在寒冷地带的哺育动物,其四肢、尾和耳朵有趋于缩短的现象,这是对___________因子的适应。

66.种群密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出生率、死亡率、______、______四个基本参数。

67.热带雨林分布区的土壤是()。

68.一般来讲,土壤的质地可分为沙土、黏土和_______三大类。

69.种群中各年龄段的个体数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或配置情况即为种群的——。

70.仅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无利也无害的种间共生关系称为______共生。

三、判断题(10题)71.绿色植物并没有被吃尽的主要原因是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发展了防卫机制。()

A.正确B.错误

72.由于冬季寒冷,夏绿林内乔木的树干均有厚而粗糙的树皮,冬芽具鳞片,有时还有树脂的保护。()

A.正确B.错误

73.蝗灾是由于蝗虫数量的季节消长引起的。[]

A.正确B.错误

74.耐受性定律也叫贝格曼定律。()

A.正确B.错误

75.哺乳动物大多属于r对策生物。()

76.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是营养物质循环变慢。()

A.正确B.错误

77.不管外来干扰有多大,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总能通过自我调控机制来维持其稳定。()

78.在群落的自然分类系统中,有的以群落区系组成为分类基础,有的以其生态外貌为基础,还有的以其动态特征为基础。()

A.正确B.错误

79.趋同适应的结果是使同种生物形成多种生态型。

A.正确B.错误

80.生态系统与生物地理群落是同义词。()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5题)81.热带雨林植被有哪些主要特点?

82.物种间竞争的特点是什么?

83.丹麦植物学家饶基耶尔(ChristenRaunkiaer)按照更新芽或休眠芽的位置,把高等植物分为哪几种主要的生活型?

84.从湖泊裸底到森林的水生演替系列大体要经历哪些阶段?

85.简述自然选择的含义及其类型。

五、论述题(2题)86.论述与传统农业比较生态农业的优点有哪些。

87.论述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传递与转化的规律。

六、单选题(0题)88.按瑙基耶尔的生活型分类,当年完成生活史并以种子的形式度过不利时期的植物是()。A.一年生植物B.地面芽植物C.地上芽植物D.高位芽植物

参考答案

1.A

2.C

3.D

4.D

5.A

6.A

7.C

8.B

9.D难降解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传递,其浓度将逐及升高,属于有毒物质的富集。

10.C

11.A

12.B

13.D

14.D

15.D

16.A

17.D

18.B

19.C

20.C

21.C

22.B解析:水循环的关键是大气,从降水到蒸发进入大气都离不开大气运动,故选B。

23.C生物群落中的优势层的优势种起着构建群落的作用。

24.D

25.C

26.A

27.A

28.C

29.A

30.B

31.A

32.A

33.D

34.C

35.A

36.D

37.D

38.D

39.A频度是指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发现的频度,即指某物种在样本总体中的出现率。

40.D

41.D

42.D

43.A

44.D

45.D

46.B

47.D

48.C

49.B

50.B

51.环境容量环境容量

52.生物种生物种

53.频度

54.黏土黏土

55.上升

56.眼界眼界

57.基本功能单元基本功能单元

58.生理适应生理适应

59.缩短缩短

60.季相季相

61.内禀增长内禀增长

62.种群空间格局种群空间格局

63.光补偿点光补偿点

64.绿色植物绿色植物

65.【正确答案】:

温度

66.迁入率,迁出率

67.群丛

68.壤土壤土

69.年龄结构年龄结构

70.偏利偏利

71.A

72.A

73.B

74.B

75.N

76.A

77.N生态系统稳定的条件:系统的多样性、干扰、生态系统的演化阶段、环境影响。

78.A

79.B

80.A

81.(1)种类组成极为丰富;(2)群落结构复杂生态位分化极为明显;(3)无明显季相交替;(4)乔木具有板根、茎花等与环境相适应的特化结构。(1)种类组成极为丰富;(2)群落结构复杂,生态位分化极为明显;(3)无明显季相交替;(4)乔木具有板根、茎花等与环境相适应的特化结构。

82.种间竞争的一个特点是不对称性。不对称性是指竞争各方影响的大小和后果不同即竞争后果的不等性。种间竞争的另一个特点是对一种资源的竞争能影响到对另一种资源的竞争。种间竞争的一个特点是不对称性。不对称性是指竞争各方影响的大小和后果不同,即竞争后果的不等性。种间竞争的另一个特点是对一种资源的竞争能影响到对另一种资源的竞争。

83.(1)一年生植物。(2)隐芽植物或地下芽植物。(3)地面芽植物。(4)地上芽植物。(5)高位芽植物。(1)一年生植物。(2)隐芽植物或地下芽植物。(3)地面芽植物。(4)地上芽植物。(5)高位芽植物。

84.(1)沉水植物阶段;(2)浮叶根生植物阶段;(3)挺水植物阶段;(4)湿生草本阶段。(1)沉水植物阶段;(2)浮叶根生植物阶段;(3)挺水植物阶段;(4)湿生草本阶段。

85.自然选择就是生物在其进化过程中,以各种方式消除那些不适应环境的类型,而将那些适应环境的类型加以保留。自然选择的类型有:(1)稳定性选择:环境条件对靠近种群数量性状正态分布线中间的那些个体有利,而淘汰两侧的极端个体;(2)定性选择:选择对正态分布线一侧“极端”的个体有利,使种的平均值向这一侧移动;(3)分裂性选择:选择对正态分布线两侧“极端”的个体有利,而不利于中间个体,使种群分成两部分。

86.生态农业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的方法,把现代科技成果与传统农业技术精华结合起来而建立的具有高功能、高效益的农业系统。生态农业的优点如下:①生态农业按照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农业生产,大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②有利于保护和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生态农业通过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农业生物,既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又注意保护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物排放,使自然资源得到永续利用。③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生态农业实行多种经营,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既为社会生产了数量多、质量好的农产品,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不断增长的需要,又有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发展农村经济。④有利于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和提高农民素质。生态农业是技术密集型农业,进行生态农业建设,发展多种经营,不仅可以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而且能够促进他们学习更多的科学技术知识,提高文化素质。

87.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生命的各种表现都依赖于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与转化没有能量流动和转化也就没有生命和生态系统。能量在生态系统的流动和转化都是严格服从着热力学的两个基本定律的。(1)热力学第一定律又称能量守恒定律它指出:“在自然界的一切现象中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消灭而只能以严格当量的比例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对于生态系统来说也是如此。由生产者所固定的生物化学潜能经过自身呼吸消耗消费者的呼吸消耗等作用大部分转变为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而一小部分保留在生物体内可以用简单的形式表示如下:植物固化的日光能=植物组织的化学能+植物呼吸消耗的能动物摄取的食物能=动物组织的化学能+动物呼吸消耗能+排泄物能(2)热力学第二定律又称能量衰变定律或熵定律。作为衰变定律可描述为:“能量在转换过程中总存在衰变现象即总有一部分能量从浓缩的较有序的形态变为稀释的不能利用的形态”。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经食物链的各个营养级时其利用转化效率也不可能是百分之百如植物的太阳能利用率只有千分之几甚至万分之几;动物同化植物能的效率也只有10%~20%其余未被利用的能则散逸到环境中不能再被生物所利用也就是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也是单向的不可逆的。作为熵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可描述为:“世界及其任一部分总是趋向于最大限度的无序状态或最大的熵”。对一个封闭系统来讲总是趋向于使有效能即自由能减少而使熵增加最后导致一切过程的终止。水总是由高处向低处流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低温物体扩散等等。但是对于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来说可以通过自身复杂的生物结构而保持有序状态同时通过生物群落的呼吸作用排除无效能即热能因而排除了无序只要有物质和能量的不断输入生物体就会通过自组织和建立新结构保持系统处于一种低熵的稳定和平衡状态。如果生态系统的熵能增加过大组织失调系统就要受到影响和破坏如太阳能的消失、森林火灾、乱砍滥伐、草原过牧、水产超捕、掠夺式经营等都会导致生态系统熵能或无序性增大直至整个系统破坏。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生命的各种表现都依赖于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与转化,没有能量流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