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三篇_第1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三篇_第2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三篇_第3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三篇_第4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三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三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字词意思及诗句的意思;

2.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4.感受诗句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

教学重点

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和亲人伴侣分别的经受?分别时心情怎样?

2、是啊,分别是伤感的,可是宏大诗人王维为了去京城学习,考取功名,17岁就离开了家乡,告辞了亲人。他在京城特别思念自己的亲人,于是挥笔写下了一首千古名诗。

3、齐读课题。

二、理解题意

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或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结合课文下面的解释来说。

(1)理解“九月九日”

(2)理解“忆”

(3)理解“山东”

2、你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

过渡:是啊,在重阳节这天特别惦念自己的亲人,那让我们一起到诗中去感受王维的思念之情。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放课文录音,可以闭上眼睛去感受。

2、这首诗感情真实,是抒发思乡之情的千古名诗,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学习全诗。听清要求:

(1)读准生字的字音并能给生字找个伴侣。

(2)想一想,从哪些诗句可以体会到的思念之情。

3、沟通(1)出示生字(指名带读、齐读)

(2)指名给生字找伴侣。齐读

(3)生字躲在了诗句中,你们还会读吗?齐读古诗。

四、品读诗句,了解诗意

1、你觉得哪句诗可以体会到深切的思念之情?指多名同学读

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大家都说这句可以看出王维的思乡之情,请你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同桌争论一下。

(2)指名说。

(3)这里的佳节指的是――-那么,同学们,除了重阳节可以称为佳节,还有哪些节日可以称为佳节呢?那不是佳节的时候,诗人思念自己的亲人吗?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倍”是什么意思?

(4)是啊,每当遇到美妙节日的时候,诗人就更加思念亲人,可见诗人平常也――――,

(5)谁能把这种深厚的思念之情用朗读表现出来呢?

(6)诗人为什么会平常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呢?由于“独在异乡为异客”。(板书:独、异。)释:独,异客。这句话是说。(句意让同学说。)

(7)导:“是啊,诗人所处的环境是生疏的,观察的全部的面孔也是生疏的,怎能不感到孤独、孤独     呢?怎么不思念自己的亲人呢?(指名读→评:突出独、异、倍→范读→指名读、评议)

过渡:(填空:由于诗人――,所以诗人平常――每逢佳节就――:看到长安菊花开,他会想到――的菊花盛开的样子;看到长安的亲人团聚,他会想到(谁干什么);看到长安的人们重阳登高,他会想到(谁干什么)。)

2、教学三、四行

出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同桌争论诗句的意思。指名说

(2)诗人在家时,总和兄弟们一起登高,可见独拘束外,多么圆满啊。他知道家乡的兄弟们此时此刻也肯定在思念着诗人呢。现在,就请你们做诗人的弟弟妹妹,说说家乡的兄弟们会怎么想,怎么说?

(3)朗读指导,并背诵。

①点拨:这首诗感情真挚,语言朴实无华,让我们再有感情地读这首诗,想象诗中的意境,体会的感情

②配乐范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③练习背诵。(师生接龙背→指名背)

师:这首古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指导描红“佳”、“倍”。

3、能凭借详细的语言材料,初步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句大意。

4、了解文包诗的题材特点,以及大致阅读方法。

教学重难点:

使同学正确区分多音字,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句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爱好。

1、同学们,时间已经进入12月了,我们很快就要迎接好几个节日的到来,圣诞节、元旦还有春节。同学们喜爱过节吗?为什么呢?(同学自由回答)看来大家在过节时都是开快乐心的,节日如此美妙,难怪被人们称为“佳节”呢。(板书:佳节),指导书写“佳”。不过,唐朝有位诗人在节日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每逢佳节倍思亲。谁来读一读?指导正音。

2、这句话出自——(出示诗)指导朗读

3、你能读懂这句话吗?(“倍”是什么意思?“逢”是什么意思?)指导感情朗读。

二、了解文包诗,通过读文,理解诗句意思

1、你是怎么知道的?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庆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了。

(1)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重阳节是一个美妙的节日的?(指名读)

(2)“扶老携幼”是什么意思?你们有过全家人扶老携幼外出的时候吗?当时你的心情怎样?

(3)“兴高采烈”能换个词吗?(兴致勃勃欣喜若狂欢天喜地喜笑颜开)

(4)是呀,这重阳佳节的大街上可真喧闹呀,谁能通过朗读把咱们也带到喧闹的大街上去?指名读,齐读。

2、大街上这么喧闹,王维应当快乐才对,他为什么会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呢?独在异乡为异客

(1)指名读句,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呢?你从哪里知道的?

2)前两句都能从文章中找到意思,后两句,能不能找到呢?课文哪里说了他们的意思?

3)发觉有没有课文和诗句的关系啊?简洁介绍文包诗以及阅读方法

3、出示: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2)异乡指的是——?(板书:异)

(师作简介,将诗题中的“山东”与现在的山东省加以区分,王维的家乡在蒲州,在华山以东,所以诗题称“忆山东兄弟”。)

(3)体会:“独”。(板书:独)独仅仅是指独自一人吗?

你考试得了100分,最想告知谁?受了委屈呢?作为孩子,我们的喜怒哀乐最想的就是和爸爸妈妈共享,王维离开家时,也才15岁,还是个孩子呢,小小年纪,独自一人在异地求学,两年没有见到亲人了,他是多么的——孤独啊!谁再来读一读诗句,想象自己就是王维,孤孤独单一个人,在异乡做客。(指导读)

(再出示其次段)体会:”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的“又”。别人欢高兴喜,而此时的王维独自一人身在他乡,他当然就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板书:倍)

4、他会想些什么呢?王维主要思念了哪些亲人?又想起了哪些事?自由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同桌沟通沟通。

▲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兴奋啊!

(1)指名读句谈体会

(2)同学们,让我们也来插插茱萸、挽上手、登高远眺,感受王维和兄弟登高的喜悦吧。齐读。

(3)他“思亲”思的仅仅是兄弟吗?或许,他还会思念——

他思念的其实是他全部的亲人,和他的家乡啊!

欢乐的.时间总是令人难以忘记。然而如今,王维只身一人身处长安,他在山的这头,而家乡和亲人却在山的那头,那么遥远的。这就是——天各一方,不能相见。

▲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见……此时此刻,兄弟们肯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

(1)王维想到了过去和兄弟登高的欢快,想到了现在独自一人的孤独,内心是百感交集。这里的省略号就像一声长长的叹息,唉——从这声长长的叹息中,你们品出了什么?

(2)看,王维的兄弟们真的插上了茱萸,正登高西望呢。假如你是王维的兄弟,此时此刻,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指导书写“独”、“忆”。

2、同学描红。

板书:

扶老携幼兴高采烈

佳节倍思亲

异独

教后反思:

本课是一篇“文包诗”,而且是同学初次接触到“文包诗”这种体裁的课文,课文中生字比较简洁,同学也已经有了预习的习惯。所以我在本课设计时,尝试使用随文识字的方法,生字教学以检查为主,留出时间让同学通过老师帮一帮、扶一扶,明白“文包诗”的体裁特点,以及阅读方法,这样以后遇到“文包诗”体裁文章时,同学就把握来了肯定的学习方法。愿望是美妙的,不过由于推翻了已经定稿的教案,时间紧迫下,新的教案思索并不完善,在实施时,消失了一些问题。

1、随文识字并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有些段落的生字遗忘了强调。

2、作为了解“文包诗”体裁特点的一种手段,对诗句的理解应当点到为止,我挖掘过深,一方面失去了本意,二来也使得耗时过长,使得后面的写字任务没有了时间完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篇3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句意思。

3.体会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恋之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句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古诗。

1.同学们,今日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出示古诗。

2.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诗人王维。王维是唐代闻名的诗人,他的家住在华山以东的地方,所以诗中称之为山东。并不是指今日的山东省。这一点请大家留意。写这首诗的时候,王维只有十七岁,当时他一个人离开家乡在长安读书,求取功名。

二、解题:

1.下面我们来学习这首诗。首先请同学们想一想这首诗的题目《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什么意思?

01.、同学读题,思索问题,然后指明回答问题。

02、老师指导:

九月九日指的就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忆:思念,惦念。

山东:华山以东,指诗人的家乡。

兄弟:哥哥和弟弟,在诗中指家乡的亲人。

03、那么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指名回答问题。

04、老师强调:

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独自一人在长安读书,求取功名,恰逢重阳节,诗人无比思念家乡的亲人,就写下了这首诗。

2、请大家自读这首诗,留意诗中的生字,在查字表中找到生字的读音,并写到课文里来。

3、老师出示生字卡,指导同学认读生字。

4、老师范读古诗,同学齐读古诗。

三、理解诗句意思,体会情感。

1、齐读诗的第一行。

01.解释词语:

独:独自一人。

异乡:他乡,家乡以外的地方。在诗中指的就是长安。

为异客:做他乡的客人。

02、思索这一行诗的意思。并指名回答。

03、老师指导:

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举目无亲,做外乡的客人。

2、齐读诗的其次行。

01、解释词语意思:

每:每逢。

每逢:每次遇到。

佳节:

节日。诗中指重阳节。

倍:加倍,更加。

思:思念,惦念。

亲:家乡的亲人。

02、思索这一行诗的意思。并指名回答。

03、老师指导:

每当遇到节日我就加倍的思念家乡的亲人。

04、诗人为什么每逢遇到节日就加倍的思念亲人?请用诗中的一句诗来回答。然后再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05、老师小结诗的前两行:

06、齐读诗的前两行。

3、齐读诗的第三、四行。

01、解释词语;

遥知:在遥远的地方猜想。

登高:登上高处。古时候有一种习俗,就是在重阳节这天,人们都要登高。

遍插:都插上了。

茱萸:一种有香味的草。古时候有这样一种习俗,就是在重阳节这天大家在头上插上茱萸,登上高处,据说可以避邪,肖灾。

02、诗中说遍插茱萸少一人,请大家想一想,究竟少了哪一个人呢?并指名回答。

03、请同学们依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词语的解释,想想这两行诗的意思。同坐间争论。

04、指名回答。

05、老师指导:

我在遥远的地方猜想,家里的亲人们肯定都头插茱萸登上了高处,可是单单少了我一个人。

06、老师小结诗的后两行:

07、齐读诗的后两行。

4、老师总结全诗意思:

这首诗可以分两层意思来理解,诗的前两行写诗人身在外地,每逢遇到节日就更加思念亲人。诗的后两行写诗人在遥远的外地想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