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_第1页
(8)-3-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_第2页
(8)-3-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_第3页
(8)-3-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_第4页
(8)-3-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腹(fu))满寒疝(sha)宿食病脉证治第十同学们,大家好!今天咱们要学习的内容是《金匮要略》的《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本篇论述腹满、寒疝、宿食的病因、病机、脉证和治疗。我们主要讲述腹满和寒疝,宿食是自学内容。腹满是以腹部胀满为主要症状,临床上由于常常是腹满和疼痛并见,原文也强调腹痛,所以腹满应当包括腹痛在内。由于腹满可以是许多疾病过程中的一个共同见症,常见于以脾胃病为代表的多种疾病的病变过程中,所以它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伤寒论》中腹满多见于阳明病和太阴病,所以可以用“实则阳明,虚则太阴”对腹满的病机加以概括。按照《素问·太阴阳明论》“阳道实,阴道虚”的理论,本篇腹满可概括为两类:属于实证、热证的病变多与胃肠有关;属于虚证、寒证的,多与脾肾有关。一般实热腹满用泄热攻下法治疗,虚寒腹满用温中散寒法治疗,如属寒实内结,则有温下治法。什么是寒疝呢?寒疝是指因寒气攻冲而引起的以腹中拘急疼痛为特征的一种病症,与后世所说的疝气病不同。其病除少数属于表里俱寒外,多数属于里寒,因有虚实之分,故治法有温散和温养的不同。宿(su)食即伤食,又称食积,是因脾胃功能失常或暴饮暴食致使食物滞留于胃肠,经宿不化而引起的一种疾病。为什么张仲景将这三个病合在一篇呢?因为三病的病位、症状、治法有相类似的地方,即病位涉及胃肠,症状多为腹满或疼痛,治法可以互参,所以合为一篇讨论。概述的内容我们就学到这里,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张仲景对腹满的论述。同学们好!上节课我们对腹满、寒疝、宿食三病的病名及合篇意义进行了学习,下面我们接着学习第一个病-腹满,首先看它的辩证与治则:【原文1】趺(fu)阳脉微弦(xian),法当腹满,不满者必便难,两胠(qū区)疼痛,此虚寒从下上也,当以温药服之。【原文3】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解析】这两条原文论述虚寒性腹满的病机、辨证和治则。趺阳脉指在足背上五寸,骨间动脉处,即足阳明胃经冲阳穴。两胠(qū区):指胸胁两旁当臂之处。趺阳脉候脾胃。脉微为中阳不足,脾胃虚寒;脉弦为下焦肝寒或肾寒之气上逆于中焦,所谓“此虚寒从下上也”。脾虚失运、寒气壅逆则腹满,升降失司、传导不利则便难,肝失疏泄、气机上逆则胁痛。故治疗“当以温药服之”。需要指出的是,应将“不满”看作腹满较轻,才符合实际。又因便难、胁痛可为腹满和寒疝病的共同伴见症状,故有些注家认为本条乃总论虚寒性腹满和寒疝的病机。原文第3条所述症状“腹满时减,复如故”是虚寒性腹满的一大临床特征。“此为寒”点出了病机的关键是寒,是由脾胃虚寒,运化功能减退所致,所谓“脏寒生满病”。由于寒气时聚时散,故腹满时而减轻,时复如故,如尤在泾所说“腹中寒气得阳而暂开,得阴而复合也“。虚寒性腹满当用温药治疗,是因为虚寒性腹满由脾胃运化功能减退,中焦虚寒所致,治疗无疑当用温药散寒补虚,具体方药可参考理中汤或附子理中汤等。用好这两条条文要注意以下两点:(1)虚寒性腹满的辨证要点是“趺阳脉微弦”和“腹满时减,复如故”。临床可见舌质淡、多齿痕、苔薄白,怯冷,吐涎,喜热饮和喜覆(fu)衣被等症。(2)治疗虚寒性腹满,当辨清证候兼夹,分别而治。本证乃“虚寒从下上也”,何不言“当以温药补之”?因临床可能兼有痰凝、血瘀、气滞等,这就需要在温补的基础上分证治之。今天我们就学到这里。腹满的虚证和实证有什么样的区别,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再讲。同学们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腹满的辨证与治则,下面请看【原文2】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解析】本条论述腹满的虚实辨证和实证的治法。先看实热腹满的治法。

一般说来,腹满之属于实证者,多由宿食停滞于胃,或燥屎积于肠道所引起,内有实积,故按之多痛,积滞在里,故胀痛常无轻减之时。腹满之属虚者,多为脾胃虚寒,气滞不运,多无实邪,故按之不痛,或喜按,且胀满时轻时重,原文从按之痛与不痛,用对举的方式来辨别腹满的虚实,虚实有时也可以从有形无形的角度理解。实证腹满可下,但仅仅根据“按之痛”还不够全面,故后面又补一句“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提示我们还应结合舌诊全面观察。舌黄可下,当指实热积滞,其苔不仅黄且厚而燥,黄亦为老黄、焦黄,甚或苔中有裂纹。如此可以用苦寒攻下法,里热除而黄苔可退。注意舌黄未下才可用下法,即舌黄固然是可下条件之一,假如已经攻下,而舌黄仍在,就应从多方面来考虑。一是湿温病,舌苔虽黄,但尚未化燥成实,或实证转虚,舌黄仍在,这些都不能攻下;另一种是病重药轻,未达到泻下作用,或下后余邪未尽,所以舌黄未去,则当再下,以尽去其邪。此外,如阳明热结津枯,燥屎不行,当“增水行舟”,邪正兼顾,若单用寒下,则大便难通,舌黄难去,此亦为用下法不当之例。我们还应注意,这里指出的只是可下之证的一个部分,也有一些可下之证未必苔都黄,如桃核承气汤等祛瘀之剂和十枣汤等逐水之剂。

由此可见,这一条文对腹满进行了虚实鉴别,强调了腹诊、舌诊的重要性。根据腹诊按压疼痛与否分虚实,痛者多为实证,拒按;不痛者多为虚证,喜按。根据舌苔黄与否分虚实,苔黄者为有形或无形实邪化热之象,属实热证,用下法。唯苔黄未下者,才能用下法,这时苔黄一般都可因积滞排出而得消除。张仲景对腹满的辩证与治则我们就学到这里,下次课我们讲腹满的证治。同学们好!上次课我们学习了腹满的辩证与治则,今天开始学习腹满的证治,我们分实证、虚证来讲解,首先看厚朴七物汤证和厚朴三物汤证。【原文9】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解析】本条论述腹满里实兼表证的证治。病腹满,发热十日,说明腹满出现在发热之后。病十日,脉不浮紧而浮数,腹部又见胀满,可见病情不完全在表,已趋向于里,并且里证重于表证。饮食如故,表示病变重点不在胃,而在肠。证系太阳表证未解,兼见阳明腑实,故用表里双解的厚朴七物汤治疗。厚朴七物汤即桂枝汤去芍药合厚朴三物汤而成。方中桂枝汤解表而和营卫;厚朴三物汤行气除满以去里实;去酸敛之芍药,是因其证但满不痛,并避免敛邪。临床常用该方治疗寒实内结与寒热错杂性腹满。从该条文可以看出,表里同病,当根据其证候的不同分别确定治法。一为表重里轻者,先解表后治里;二为表轻里重者,先救里后解表;三为表里并重者,表里同治。接下来我们学习厚朴三物汤证。【原文11】痛而闭者,厚朴三物汤主之。【解析】本条论述腹满胀重于积的证治。闭:指大便秘结不通。“痛而闭”,即腹满胀痛而大便秘结,其病机是实热内积,气滞不行,且气滞重于实积,治宜行气除满,通便泻热,用厚朴三物汤。方中重用厚朴行气除满,大黄、枳实通腑去积泄热,诸药相合,则腹满痛闭皆除。本方证与厚朴七物汤证相比,此属里实证较重,主要用于以脐腹痞满胀痛、便秘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彼属里实证较轻兼表寒。本方与小承气汤组成药物相同,仅因各药用量不同而使功效、主治有差异。临证应根据用药后的反应决定疗程的长短。本条方后“以利为度”,其用意在于攻下之后,腑气得通,中病即止。好,同学们,我们本次课学习掌握了腹满厚朴七物汤证和厚朴三物汤证,厚朴七物汤证是太阳阳明同病,下次课我们将要学习少阳与阳明同病的大柴胡汤证。同学们好!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腹满少阳与阳明同病的大柴胡汤证。【原文12】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解析】本条论述里实兼少阳证的心下满痛证治。“按之心下满痛”,是辨证的重点。这里的心下,包括胃脘及两胁部位。心下痞满,又按之作痛,可知内有实邪。实者当下,但由于病位较高,邪在少阳、阳明,病虽在里,而连及于表,故用大柴胡汤双解表里。论述满痛在心下,病属少阳、阳明的证治。按之心下满痛者,多表现为胸腹部满痛,旁及两胁,可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大便秘结,舌苔黄,脉弦数。病位较高,邪在少阳阳明,治以大柴胡汤和解少阳,攻下阳明。大柴胡汤是由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枳实、芍药、大黄,并重用生姜而成。方中以柴胡、芍药、黄芩、半夏、生姜和解少阳,大黄、枳实攻逐阳明热结,大枣安中。诸药相合,表里兼治。本方用芍药是所治腹满为痛满并见,前述厚朴七物汤去芍药所治腹满为但满不痛,可见仲景取舍芍药的根据乃在于腹满的疼痛有无。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大承气汤证。【原文13】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宜大承气汤。【解析】本条论述腹满积胀俱重的证治。“腹满不减,减不足言”,是指腹部持续胀满,没有减轻之时。此为腹满里实证的重要特征,实由燥屎内结与腑气壅滞引起;如腹满有时减轻,则属虚证,因为虚证里无实邪,故其满时减时增,与实证截然不同。本条的主症是腹满持续不减,属里热实证。推之当有腹胀痛,按之坚硬痛甚,便秘或下利秽臭,舌苔老黄或起芒刺,脉沉实等。同学们,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腹满的证治。同学们好!我们已经学完了腹满病属实证四个方证:厚朴七物汤证、厚朴三物汤证、大柴胡汤证、大承气汤证,今天我们开始学习腹满病虚证的论治,附子粳米汤证和大建中汤证。先看【原文10】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解析】本条论述中焦虚寒并水饮内停的腹满证治。雷鸣切痛:形容肠鸣重,如同雷鸣;腹痛剧,如刀切之状。本条证候的病位在腹中,主症为腹痛肠鸣。病因脾胃阳虚,不能运化水湿,寒饮留滞肠胃,所以雷鸣切痛;寒气上逆,则胸胁逆满,呕吐。治以附子粳米汤散寒降逆,温中止痛。附子温中散寒以止腹痛,半夏化湿降逆以止呕吐,粳米、甘草、大枣扶益脾胃以缓急。该方附子大辛大热,粳米、甘草、大枣补中缓急,两者相合,既能温中散寒、止痛缓急,又能防止附子辛热太过。这是仲景药物配伍特点之一。本方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386条所出理中汤主治中焦虚寒之证相比较,此侧重于散寒降逆,多用于腹痛、肠鸣、呕吐并见之证;本条文侧重于健脾补气,多用于腹满、呕吐、下利并见之证。在临床应用中我们要注意附子粳米汤证主症是:腹中冷痛、呕吐、肠鸣漉漉、苔白滑、脉沉迟等。再看大建中汤证:【原文14】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1],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解析】本条论述虚寒性腹满痛的证治。“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是指腹内因寒气攻冲而出现犹如头、足般的块状肠型在起伏蠕动。心胸中大寒痛,言其痛势十分剧烈,部位相当广泛。当寒气冲逆时,腹部上冲皮起,似有头足的块状物上下攻冲作痛,且不可以手触近;又因寒气上冲,故呕吐不能饮食。病由脾胃阳虚、中焦寒甚引起,故用大建中汤。方中蜀椒、干姜温中散寒,人参、饴糖补气缓中。诸药相协,大建中气,温阳助运,则阴寒自散,诸症悉除。四诊合参,透过现象看本质,是保证辨证准确的基本方法。本条腹满痛“不可触近”、“呕不能食”,看似实证,实为脾胃阳虚、阴寒内盛之重证。据大建中汤推论,当有腹痛点不固定,腹满时减,兼手足逆冷、苔薄白、脉沉伏等症。好,同学,本次课到此结束,请你课后注意复习。同学们好!我们本次课学习张仲景治疗腹满温下的代表方证——大黄附子汤证。【原文15】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解析】本条论述寒实内结的腹满痛证治。这里“胁下”是包括两胁及腹部而言。胁下偏痛,谓一侧胁下痛,而非两侧胁下俱痛。紧弦脉主寒主痛,是寒实内结之征。发热,因其脉不浮不滑,可知既非阴盛阳浮之兆,也非外感表邪之象,更非阳明腑实之征,而是阴寒内盛,阳气被遏,营卫失调的反映。本证虽具大便不通,胁下偏痛,但却有别于第1条所述“不满者必便难,两胠疼痛”。其区别在于:前者为虚寒,当温补,故曰“虚寒从下上也,当以温药服之”;本条为实寒,当温下,故曰“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温通大便而泻内结寒实,为后世温下剂的祖方。好,腹满病的条文我们就学到这里。下面对张仲景治疗该病进行一个归纳总结:腹满作为病证,其实也是常见于多种疾病过程中的症状,临床上腹满和疼痛多并见,《金匮要略)中提出的治法方药至今仍然为临证常用。实热性腹满,由于病机和病位之不同,而有厚朴七物汤、大柴胡汤厚朴三物汤、大承气汤等方治。其中泄热攻下的大承气汤,是治疗实热腹满的代表方,其症见满痛在于脐周,由燥屎结滞于肠道所致。以此为基础而临证变化,如厚朴三物汤行气除满,其证以实热内积,气机壅滞为甚;厚朴七物汤表里双解,证属表邪未解而病人阳明,积滞壅阻肠道;大柴胡汤和表攻里,证属病在里而连及少阳,满痛偏于心下与两胁。以上所述的实热腹满,尽管邪气盛而症情剧,但正气未衰,故治疗较易取效,预后般良好。对于虚寒性腹满胀痛者,篇中有附子粳米汤、大建中汤之设。如脾胃虚寒而水湿内停,以雷鸣切痛为主的腹满,用附子粳米汤化湿降逆,散寒止痛。如脾胃阳微,中焦寒盛,出现腹痛攻冲,上下痛不可触近者,用大建中汤温中补虚,散寒止痛。篇中大黄附子汤温下寒实,其证属邪实正虚,由阳气不运,积滯内停所致。腹满病的学习到此结束,下次课我们学习寒疝。四、寒疝同学们好!我们本次课学习张仲景对寒疝的治疗。一起温习一下什么是寒疝?寒疝是指因寒气攻冲而引起的以腹中拘急疼痛为特征的一种病症,由阴寒内结,阳气虚衰所致。治疗以散寒止痛缓急为主。寒疝,“寒”言其因,“疝”言其症。《说文解字》是这样解释:“疝,腹痛也。”《释名》认为:“心痛曰疝。”《诸病源候论》说:“疝者痛也,此由阴气积于内,寒气搏结而不散,脏腑虚弱,风冷邪气相击,则腹痛里急,故云寒疝腹痛也。”可见寒疝是由寒邪凝滞所导致,以急性腹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本篇所言寒疝与后世的疝气完全不同。《金匮要略》中的阴狐疝,为我们现在所称小肠气(腹股沟斜疝)。二者均称为疝,但含义不同,不可相混。仲景是如何论治寒疝呢?带着这一问题我们一起学习仲景对寒疝的证治。1.阴寒痼结证【原文17】腹痛,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紧则不欲食,邪正相搏,即为寒疝。绕脐痛,若发则白汗出,手足厥冷,其脉沉弦者,大乌头煎主之。【解析】本条论述寒疝的病机和阴寒痼结证的证治。原文的前半部分讲病机,首先强调腹痛是寒疝的主症。弦、紧之脉,主寒主痛,均属阴脉。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卫气不行即阳气不能行于外,阳气不能卫外,故恶寒。“紧则不欲食”,寒盛于内,脾胃阳气虚衰,不能运化,故不欲食。寒气内结与阳气相搏,则绕脐部位发生剧痛,可见寒疝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寒气内结,阳气虚弱,内外寒甚,出现一派寒象。应指出的是寒疝的阳虚只是相对而言,恶寒主要是阳气与寒邪相争于内而不行于外,重点是内寒。绕脐痛是寒疝的主症,且有发作性,若发则白汗出,白汗指因剧痛而出的冷汗。“白汗”二字形容疼痛剧烈的程度,也有断句为“发则白,汗出”。“手足厥冷”是阳气不行于外,与前面讲的“卫气不行”同义。由于疼痛相当剧烈,故脉象也由前面的弦紧而变为沉紧。寒疝由寒气内结而作痛,治疗应散寒止痛,大乌头煎仅乌头一味,其性大热,临床上常用以治沉寒痼冷,在寒疝证急性发作之时,见腹痛肢冷,脉沉紧者,能够祛寒助阳,缓和疼痛,加白蜜,主要是制约乌头的毒性,并可延长其药效,因乌头药力峻猛,故体质强弱服用的药量也不同,且强调一日不可再服。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寒疝的论治。同学,你好,这节课我们学习当归生姜羊肉汤证和乌头桂枝汤证。首先,我们学习寒疝的论治当归生姜羊肉汤证。【原文18】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解析】本条论述血虚内寒的寒疝证治。原文提出血虚内寒的寒疝证治。寒疝腹中痛,腹痛是寒疝的主症,但本条又有“胁痛里急”,与前面单纯的绕脐痛不同,两胁属肝,肝主藏血,血不足则气亦虚.气虚则寒自内生,胁腹部位失去气的温煦和血的濡养,因而经脉拘急,发生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这种血虚疼痛-般多为痛势较缓得按或得温则减,脉弦带涩或微紧无力。本条的病机特点是血虚而兼寒。当归生姜羊肉汤,方中以当归生姜温血散寒,羊肉补虚生血,所谓“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本方即体现了这一精神。本方亦体现了药疗与食疗相结合的精神。《医宗金鉴》认为本方为“治寒疝之和剂也,服乌头煎病势退者,亦当与之”。临床上本方可用于寒疝发作后的调理。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