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系课程申请书_第1页
中文系课程申请书_第2页
中文系课程申请书_第3页
中文系课程申请书_第4页
中文系课程申请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3.z...附3: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建立申报书推荐单位**省教育厅申报学校**师*学院课程名称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课程类型专业根底课所属一级学科名称教育学所属二级学科名称中学教师培养课程负责人伊漪填报日期2012年12月18日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二○一二年十一月填写要求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围公开的内容不可作为申报内容填写。推荐单位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课程团队的每个成员都须在“2.课程团队〞表格中签字。“8.承诺与责任〞需要课程负责人本人签字,课程建立学校盖章。课程负责人情况基本情况姓名伊漪性别女出生年月1956.7最终学历大学本科专业技术职务教授学位学士行政职务中文系主任所在院系**省**师*学院中文系通信地址〔〕**省**师*学院中文系〔352100〕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育教学情况课程负责人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学生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任务〔含教育实习、毕业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省部级及以上规划教材、获奖教材〔不超过五项〕:一、主要课程近年来主要负责?中学语文新课程研究?、?中学语文教材教法?等专业根底课程的教学,每学年第二学期开课,每周每班4学时,五届学生总人数为1200人左右。还承担?中国现代散文史?、?中学语文美育学?〔选修课〕、?中国文化概论?等课程。二、实践性教学1、承担历届中文系语文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实习总体筹划、课程设计及具体指导任务〔包括校内学生备课、试讲指导,校外实习巡视、听课等〕。2、组织2008—2012届学生开展“走进新课程、学习语文教育改革新理念〞讨论会,指导学生写语文教学论文,并推荐学生论文在?闽东论丛?、**晚报等刊物发表。3、以08-12届语文教育专业学生为实验对象,参与全国中语会“十五〞重点课题:“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工程实验,指导学生写作实践,取得一定成果。学生习作在?闽东日报?、?**晚报?等报刊发表,?**晚报?设专版,推介学生习作。中文系创办了?在路上?刊物,作为学生习作园地。4、加强“卓越教师〞和“拔尖人才〞班建立,带着学生深入闽东畲村和各县市实训基地,于实践中感受与学习,提高学生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水平。教学情况三、近五年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2、现代语文教育视野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省教育厅人文社科A类研究工程,2007年结题,本人独立完成。3、全国中学语文研究会“十一五〞重点课题“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本人担任实验基地学校课题组组长,2009年结题。4、闽东畲族文化与海西教育均衡开展探索:**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课题〕,2010年已结题,本人独立完成。5、“语文教育教学实验探究〞,2011年校教学质量工程〔重点工程〕,本人为课题组组长。四、近五年发表与教学相关论文:1、著作?传承与超越——现代语文教育视野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文史,2007年8月出版,36.4万字。2、立足于学生身心全面开展的立体教育,?教学月刊?,2008年第七期。3、说明文中描写的作用,?中学语文?,2007年第七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7年第九期。4、美在平实浅近中,?中学语文教与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9年第十二期。5、开拓赏心悦目的审美空间,?**师*学院学报?,2010年第十一期。五、获得的教学表彰1、2002、2006、2010年连续三届分别获市社科成果二等奖、一等奖〔市委、市政府〕。2、2011年**省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省人民政府〕。3、2010年获**市根底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市政府〕。4、2010年全国中学语文研究会“十一五〞重点课题,“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综合成果一等奖〔中国教育学会、全国中语会〕。5、2010年获校教学质量工程教改优秀成果一等奖。六、主编、参编教材1、主编?大学语文教程?〔南开大学2012年12月〕。2、副主编?语文教学艺术导论?〔**大学2007年2月〕。3、副主编?语文美育学?〔中国工人2008年4月〕。4、编委?语文立体教学艺术论?〔中国致公2007年4月〕。学术研究课程负责人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1〕畲族文化与现代文明,**省社科研究工程,2007年结题,本人独立完成。〔2〕畲族村落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工程,2010年已结题,独立完成。〔3〕闽东畲族文化传承与海西社会开展探索,闽东畲族文化研究所专项课题〔课题组组长〕,2012年已结题。〔4〕闽东民俗文化研究,**师*学院2010-2013年重点课题,课题主持人。〔5〕“语文教育文化研究〞,校级重点课题工程,2009年已结题,独立完成。2、发表其他学术论文等:〔1〕著作?畲族文化与现代文明?,民族,2009年1月,55万字,独立完成。〔2〕从文化背景看中西师承模式的差异,?**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四期。〔3〕纯洁美丽的精灵——泰戈尔?新月集?的童真美,?东方艺术?,2009年第一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复印〕。〔4〕神性英雄群像——谈中国悲剧神话到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影响,?雁北师学报*学院?,2006年4期。〔5〕诗集?雨季里的思念?〔中国作家2008年10月出版〕,近年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发表诗歌散文百余首〔篇〕。3、获得学术研究表彰:〔1〕2007年教育部、全国妇联评为“全国家庭教育先进个人〞。〔2〕2007年评为市优秀人民教师、评为校教学名师。〔3〕2008年评为市“十大出色女性〞、“三八红旗手标兵〞。〔4〕2009年获市文学创作与研究百花奖〔市委、市政府〕。〔5〕2005、2008、2010年连续评为市首届、第二届、第三届专业优秀技术拔尖人才〔市委、市政府〕。〔6〕2010年全国中学语文研究会“十一五〞重点课题,“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综合成果一等奖〔中国教育学会、全国中语会〕。2.课程团队**性别学科专业在本课程中承担的工作签字伊漪女1956、7教授语文教育课堂教学与设计陈丽冰女1967、3副教授语文教育根底知识与技能应永恒男1958、6省特级教师中学语文教育实训与教学李晖男1969、5中学高级教师中学语文教育实训与教学李益长男1970、1讲师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案编写与写作*晓春男1973、6讲师中学语文教育课堂教学课程团队整体素质及青年教师培养课程团队的知识构造、年龄构造、学缘构造、师资配置情况、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1、从年龄上看,本课程团队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具有充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时间和精力;2、从教学经历上看,80%以上的成员从事过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担任过中学语文教学骨干教师,具有丰富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经历,所有的成员都曾受过专门培训或正在承受重点培养;3、从职称构造来看,团队成员的组合较理想,课程负责人一直是本地区语文教学与研究的带头人,具有较高的实践水平和理论水平,团队之间配合默契,知识与专业间科学互补,十分胜任于本课题的教学与研究,此外,在教授的带着下,成员们彼此之间还注重整个学科知识体系的综合交流与把握;4、吸纳中学教育专家参加课程建立,时时把握当前我国中学教育的新动态,保证了研究的时代性和与时俱进特色,如应永恒教师和李晖教师,前者是全国语文学习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省语文学会理事、2005年高考**省语文命题组成员、2006年高考**省语文专家组成员、2008年为高考语文审题组长、**省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后者曾获得全国模*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全国高中语文百佳教师、**市十大出色青年、**市管优秀青年人才、**市十佳青年教师、**市优秀教师、全国中语会十佳教改新星、**省优秀语文教师等称号。近五年来,注重培养青年教师,经常利用学生实习的时间派青年教师到各中学从事中学教学实践工作,加强和深化青年教师的中学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水平,鼓励青年教师在学历层次上提高自己,在职攻读教育硕士等等。更重要的是,本课程工程为**省培养了温文荣、石修银等特级教师,培养了石文美、*小曼、陈光武、苏秀扬、*开松等省语文学科带头人。教学改革与研究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1、以课程标准为指导推动教学改革努力建立课程体系,完成教研工程的同时拓宽研究视野,切实加强课程的改革与建立。近年来,课程组成员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在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同时,积极开展了教学研究活动,在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培养方案、精品课程建立等方面进展了深入探讨,并在课程教学中进展了大胆尝试。2、积极指导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为提升学生动手实践与创新能力,强化课堂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每学年定期和不定期举办教学实践能力大赛,利用好“后山夜校〞的教学平台,加强与各实训基地的联系,组织学生深入到中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去,不断提高实际教学能力。3、教学方法创新课程组的全体教师一律采用电化教学,并且在课件中穿插声像资料、音乐、录像光盘,向真正的多媒体教学方式转变。课程组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不是单纯地用PPT课件代替传统的板书,而是以教学手段的创新为突破口,全面转变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式学习的根本性变革。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课外作业、小组互相观摩借鉴等形式,实现参与式、体验式等教育模式的转变。4、改革考核考试方法〔1〕提高课外作业、课堂发言、小组活动等表达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成绩比例,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能力;〔2〕调整期末考试的内容和题型,大幅度增加情境模拟题以考察学生对具体情况的判断能力;〔3〕增加案例形式的题型;〔4〕考试题尽可能结合专业实际,有一定的拓展空间,以防止死记硬背的复习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5、局部教学成果〔1〕伊漪的**省教育厅人文社科A类研究工程“传承超越——现代语文教育视野中的中国传统文化〞〔2008年〕;2009年作为课题组组长参与全国中学语文研究会“十五〞重点课题“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的研究;独立承担校级课题“教师情商与素质教育〞的研究工作;2011年完成课题“语文教育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超越〞等。〔2〕应永恒:?学古文写作文?〔2009年再版〕、“学古文写作文的研究与实践〞〔“**省根底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2010、6〕;2009年设立了“应永恒名师工作室〞等;2010年,现场展示课?泪珠与珍珠?、教学案例?胡同文化?获全国一等奖;2011年,负责**教育学院第一次面对**教师的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培训,获得成功。〔3〕李晖:“?把语基教学放到较大的背景中去?〞获2009年第一届中华圣陶杯中青年教师论文大赛一等奖;说课获2010年**省中学语文教师说课比赛一等奖;教学案例和教学课件获教育部语用司一等奖;5年来,指导近百名学生在国家、省、市级征文竞赛中获奖或发表习作;作文指导获“语文报杯〞中学生作文大赛、全国中小学师生作品大赛、**省中学生作文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3.工程设计工程根本描述〔包括建立目标、建立内容、与?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对应关系、进度安排、创新点、工程成果、团队合作方式、组织使用与后期维护方案〕一、建立目标:?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重在研究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是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要求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掌握本课程的理论与根底知识和技能,从而适应中学语文、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根本知识,承受专业课程的训练,具备良好的专业根底;引导学生将专业课程与教育理论课程、新课程标准等相结合,掌握语文教育的先进理论,培养全新的语文教育理念,初步形成中学语文教学的理论体系和知识技能体系,为今后从事中学语文和对外汉语教学打下坚实的根底。二、建立内容本课程安排在学生参加教育实习的前一学年,即三年级下学期,教学时数为七十课时,〔大约每周四课时〕,包括理论课、教学观摩和课堂试讲等,另外,教育见习1周、实习8周。?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与文学、语言学、文学理论、美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有密切的关系,涉及面广。所以,课程有关的知识都应加以适当介绍。作为教学重点,应全面建立好以下各局部内容:1、深入学习语文新课标和新课标指导下的教育教学理论、根本原则及教学分析等,重视新课标理念下的能力评价理论和方法。

2、紧扣新课程标准,掌握语文课程中相关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课外语文的教学特点和规律,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过程及其特点,并且能将其应用于实际的教学实践中。3、让学生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理解语文教育深刻的文化内涵,同时掌握教学法的根本知识和学习策略,并学会灵活将其应用于语文教育的实践中。

4、介绍当前新课标推行后根底教育的实际情况,严格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了解最新版本的语文教材,跟踪最新语文教改动向,学会中小学语文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的根本技能,及时更新语文教育理念,以适应语文教学开展的要求。三、与?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对应关系?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坚持育人为本,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将教师教育的课程大致分为三大目标领域:教育信念与责任、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实践与体验,确立了三级教师教育的六大学习领域,其中中学教师教育为:1、学生身心开展与学习,2、中学教育根底,3、中学学科教育与活动指导,4、心理安康与道德教育,5、职业道德与专业开展,6、教育实践。这些方面与本课程教学根本一致,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章主要对应第2、3点;第十一章主要对应第1、4点;第十二章主要对应第5点。可见,本课程严格按照?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教育教学要求,能科学充分有效地加强对学生进展全面性教育,适合当前教学实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本工程与对中学各年级教材课程的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破解、知识点的把握、三维目标的实现等内容是一致的,但在具体教学中应针对不同授课对象,加强*些方面的教学力度。四、教学进度周次教学内容讲授时数实训时数1导言中学语文与中学语文教材研究22第一章中学语文学科课程与新课程标准解读2+23第二章中学语文教法与学法研究2+24第三章中学语文根底知识教学2+25第四章阅读教学2+26第五章作文教学2+27第六章口语交际教学2+28第七章语文综合性知识教学2+29观摩及讨论2+210第八章新课程标准理念下语文综合能力培养2+211第九章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集成与开发2+212教学录像及讨论2+213第十章中学语文教学现代化手段2+214教案写作2+215第十一章语文教学评价与反思2+216试讲2+217第十二章语文教师论2+218专题讲座219课堂教学组织技巧2五、创新点1、文化引领——研究和实践理念创新以新课标为教学改革总的指导方针,站在教学改革的最前沿,及时把新的教育思想转化为即将走上讲台的学生实际教学行为,以适应根底教育改革对新一代语文教师的需求;注重吸取根底教育改革最新理念,探讨语文课程建立新思路,遵循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开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指导他们写新课标改革小论文,并推荐其论文在报刊上发表;让学生关心、思考、参与到当前根底教育改革队伍中,及时承受、了解语文教育第一线的最新改革与开展信息。实践性——推进策略创新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所以在教学中注重探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学用结合,例如:历年来,我们设计了“中学语文教师根本素质系列训练〞,从朗读、板书、听话、说话等方面进展根底强化训练。利用“教学质量月〞活动、系刊等积极创造学生能力训练的时机。教学过程中,尤其注重学生分析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训练,让学生紧紧针对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自身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创造积极性。3、立体性——研究模式创新本课程是专业性较强的教育学科,采用“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强化实训和实习等实践环节,注重课堂与实训地点的一体化,将理论环节与实践环节相融合。六、工程成果1、应永恒以本工程课程理念为指导,教出清华北大学生数十名,为国家培养人才数千名;五年来,积极做好传帮带工作,他带出的石修银教师近几年发表新课程教学论文或总结50余篇;开新课标省级讲座20余场;走遍9地市,面对师生开设讲座和公开课近百场次;在“**省中小学名师培养对象首期通识研修〞报告会上作为学员的唯一报告者,作题为?名师要求新、**?的报告,获重大成功。2、李晖一直潜心于中学语文语文新课标教育科学研究。近年来,参加各类竞赛市级以上获奖40余次。获教育教学论文获教育部语用司、中国教育学会、全国中语会、**省语文学会一等奖;获**省中学语文教师说课比赛一等奖;教学案例、教学课件获教育部语用司一等奖;教学优质课、课堂教学设计、教育叙事征文评比均获**市一等奖;在?高中语文教与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学语文??**教育?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在报纸上发表论文〔〕60余篇;参编高中语文版第一册?教师用书?,参编教辅10余本。七、团队合作方式1、研讨交流性学习活动。在交流活动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对平时在教学碰到的难题,积累的教学经历,归纳的教学反思、心得进展讨论并分享。

2、自主性学习与反应。为激发团队学习的自主性,从制度入手,要求团队成员每月1书阅读教育教学理论,摘抄读书笔记,以及每月1篇读后感,拓宽教师的知识视野,提高教师教育理论水平,转变教育理念,力求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3、集体备课与集中研讨。工程组成员对教材进展讨论,确定教学中较难局部内容开展集体备课,教师群策群力,分工完成教学主讲教案初稿,其他教师共同修改、补充,形成初步指导性教案,然后各位成员根据学生特点形成自己教案,再进展一对一教学,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调整、改良。

4、教学管理的合作研讨。

在共同参与各种类型的教学研讨活动中,加强教学管理的合作探讨,共同交流、研讨学习,获得问题与疑惑的解决,获得方法的借鉴,共同分享经历。

5、以“同课异构〞的模式进展比照与合作研讨。

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同教材同内容但不同教师的同步会教,工程组全员参与听课和评课活动,在研讨中畅所欲言,在相互比拟中理解新课程理念,找自己差距,学习他人长处,提高教学技能。6、以优秀课例为样本开展合作研讨。

以课堂教学的展示与研讨为主开展的合作教研,使各成员养成学习和反思的习惯,增强教学研究的意识,开场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去进展教学设计、备课,然后再到课堂中去尝试验证。八、组织使用与后期维护方案1、完善工程推进路径。首先,明确工程制度建立推进的路径:工程组布置任务——工程组以要求方式提供做法指导——学校实践——学校总结并提交成果——工程组发布学习案例——发布优秀成果;其次,明确教研模式改革推进路径:任务驱动——工程执行者尝试新模式——校际观摩互动——专家参与——专家现场培训各层面人员——工程组总结反思——感受、认同并学习新做法;最后,明确了教研团队建立推进路径:工程骨干集中培训先行——回校实践学习培训——校际互动现场培训——形成团队成果〔活动方案、教学设计、观察量表、反思〕——工程组发布教学案例。2、有效改良工程管理方法的。如开展教研活动的程序、方法的改良,尽可能打破“开展集体备课研究策略——上课并观课——课后检测——集体研讨反思——再设计〞的模式,尝试新的教研程序和方法。3、增强校本教研活动的丰富性和影响性,调动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和制度建立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和创新本工程的各个环节教学,使本工程的研究经历及时推广,把本工程打造成学校最有特色的课程。4、继续采取专家参与学校研究方式,组织开展校际互动,培育骨干,把提升各成员能力的专题活动开展得更加有声有色。4.课程内容课程的内容、构造、知识点、课时等方面的组织安排:?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课程包括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及语文学习方法指导、阅读教学、口语交际、写作教学、语文能力与教学效果评价与语文课程资源的集成与开发等内容,吸收了长期以来中学语文的教学实践和科研成果,内容富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1、课程内容〔1〕确立了中学语文教学的性质、目的、原则和方法,贯彻“一切为了学生〞的“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目标最终指向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开展;〔2〕从教法与学法两个维度对师*生进展有针对的训练,目的在于提高本科生分析教材、把握教法和学法的实际能力;〔3〕注重语文教学效果分析和现代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语文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和中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全面开展;〔4〕透彻解读新课程标准,不断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2、课程构造和知识点。〔1〕课程目录:导言中学语文与中学语文教材研究第一章中学语文学科课程与新课程标准解读第二章中学语文教法与学法研究第三章中学语文根底知识教学第四章阅读教学第五章作文教学第六章口语交际教学第七章语文综合性知识教学观摩及讨论第八章新课程标准理念下语文综合能力培养第九章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集成与开发教学录像及讨论第十章中学语文教学现代化手段课程理念下教案写作与试讲第十一章语文教学评价与反思第十二章语文教师论课堂教学组织技巧〔2〕构造序列的综合安排按照学生知识与能力形成的规律,从理论到实践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建立了教与学能力训练的横向与纵向联系,初步形成以理论教学为根底,以能力训练为中心的多层次、立体型的动态构造,教学目标明确,体例编排合理,。〔3〕知识点的分布与综合本教学法注重理论水平和能力水平的综合培养。在深化理论方面,重视更新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的成果,力求切合当前中学语文教学实际,注重精选典型的教例,到达理论与现实教学实践的契合,所以第七章的“语文综合性知识教学〞、第十一章的“语文教学评价与反思〞的教学尤为重要;在强化能力方面,注意改革教学方法,针对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课型,重视个别教育和考试评价、反思,重视课堂中的自由讨论等教学环节,有条理地组织师*生见习、试讲、电化教学、微格教学、实习和其他实践环节的教学工作。3、学时和课型〔1〕学时:课内外学时共70课时〔其中授课50,实践20〕;〔2〕课型:讲授、讨论课、*例教学等;〔3〕实训:观摩、见习、评课、试讲、说课、片段教学、实习、编写教案、教学论文等。本课程注重师*生的语文教学根本功训练,如普通话水平、板书设计和书写、教案的编写能力、说课能力等。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务必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微格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5.课程资源资源特色传统的语文课程教学研究只注重教法与学法的研究,对课程本身的特点和课程与教学实践的联系则比拟少。如朱绍禹的?中学语文教育学概说?,*鸿苓等人的?语文教学方法论?、?语文教育学?,于亚中主编的?中学语文教育学?,阎立钦主编的?语文教育学引论?,于满川等人的?语文教学论?等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教学新理念的不断推行,课程教材的编写也出现了新的特点,注重了对语文课程和语文教育学的研究,如阎立钦主编的?语文教育学引论?,王文彦、蔡明主编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李瑛、黄麟生等人的?中学语文教学论?,王世堪主编的?中学语文教学法?,苏立康主编的?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等等。本课程在教材的使用上,将采用能表达语文新课程理念的相关教材。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大性资料使用上,充分利用语文报刊资料,收集优秀案例,能对其作一定的教学分析,不仅充分利用图书馆、阅览室查阅资料,而且引导学生自觉地学习当前最新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学论、课程论等相关书籍,自觉地调整、补充、优化自己的知识构造。在实践性教学环境的创设上,课程组尽量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参与实践教学的环境和条件,开展试讲试教活动,让他们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特别在教育见习实习中,让学生深入到中学语文课堂,感受真实的语文课堂教学环境;在网络教学环境方面,依托本校现代教育技术的设备,如微格教学设备、制作CAI教学课件、电化教学设备,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教学水平。概括而言,本工程的课程资源有以下特色:对同类课程建立具有积极引导意义和实际借鉴作用2、进一步对课程标准、授课方案、课程整体设计、课程教学单元设计以及考评体系等进展不断总结、完善和修订。3、进一步加强图片资源、技术视频及岗位学习视频等根本教学资源的完善和补充,进一步开发特色学习资源,使课程网络教学资源更加丰富。4、建立了科学的动态考评体系。本课程创立在线测试等科学的考评体系,课程上建有在线测试系统,知识应用能力测试采用在线测试的方式进展;工程技能考核在校内实训室内或校外实训基地完成,全面科学地考察学生综合职业能力。5、创立资源丰富的课程。本课程将创立资源丰富的课程,资源包含课程标准、授课方案、课程整体设计、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技能考核方案与评分标准、校本特色教材、实训指导教材、电子课件等丰富的根本教学资源和网络课堂软件、岗位现场学习视频、技术示*视频、虚拟现场教学、Flash动画、图片资源、在线测试系统等特色学习资源,所有资源实行共享,为工程成员的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优质的平台。根本资源清单一、课程介绍:课程目标、课程性质与定位、教学方法及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计思路、学习情境设计、与前后课程的关系、课程特色、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训条件等。

二、教学大纲:包括各课时的教学目标、课时安排、教法与学法等。三、教学日历:教学进度、各章节考核时间、讲授与复习的具体安排等。四、教学要求:包括教与学双方的要求。五、知识点:包括根底知识、根本技能、拓展延伸等方面。六、名词术语:对各门类名词术语进展分类,使其易于理解和记忆。七、相关人物:建立人物资料资源库。八、教学设计:尽可能提供多样的教学设计,供实际教学选用,收集那些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的教学设计,表达“同质异构〞理念的资源应优先收集。九、重点难点指导:最为关键的是一些。十、教学课件:要规*PPT的内容,按一定的方法分类,使其易于查找使用;讲学生制作的课件及时充实到资料库。十一、电子教材:如音频、磁带等。十二、学生学习工作单:包括学习规划、笔记、单元成绩记录等。十三、演示文稿:收集学生和教师的教学PPT等。十四、习题作业:不要过分拘泥于标准答案,将每道作业题的可能答案最大限度地均列入资料库。十五、学生作品:教案、说课稿、案例教学等。十六、试题库:试题要分类别,规*试题内容,所建立的资源可与其他学校一样专业同学共享。十七、参考资料目录。十八、课堂教学录像。十八、实训指导:实训过程的记录、心得体会、实训反思等。十九、教学论文:包括校内外师生的教学论文。二十、实训基地建立:各县市的实训基地建立。二十一、教学设备和教学环境建立。拓展资源清单及建立根底一、拓展资源清单为加强各内容与学习环节的教学,全面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并到达学习过程的目标,应建立的拓展资源必须成熟多样,具体包括:1、教学案例库,包括尽可能多的教学设计,经典课堂教学实录等;2、专题讲座库,全国专家和本校名师课讲座集锦;3、素材资源库;4、学科专业知识检索系统;5、演示;7、实训;8、实习系统;9、试题库系统;10、作业系统,包括常见错误分析;11、在线自测,题型多样化,重点收集有代表性的题目;12、考试系统;13、课程教学;14、学习和交流工具;15、综合应用多媒体技术建立的网络课程等。本课程的拓展资源充分反映了本课程教学特点、建立优势和特色,具有通用性、易用性、交互性、科学性和可扩展性。二、主要建立根底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把资源建立作为实施开放教育的根底工程来抓,有针对性地对资源建立实行了政策倾斜,把课件开发、实训基地建立等作为科研课题工程立项,给予专项资金支持,2007年以来累计支持资源建立专项资金六百多万元。2、采取多种措施,推进资源建立,努力提升资源质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