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金融转型促经济转型增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_第1页
以金融转型促经济转型增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_第2页
以金融转型促经济转型增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_第3页
以金融转型促经济转型增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_第4页
以金融转型促经济转型增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金融转型促经济转型,增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中央进一步提出要注重推进结构调整,加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转型必定引致金融转型。如何更好地通过金融转型来促进经济转型,值得认真研究。带着这个问题,调研组一行赴上海、浙江两地调研,了解两地政府、企业和银行在经济和金融“双转型”中的具体做法和实践经验。鉴于这两地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同时,上海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较为迅速的地区,浙江是民营经济、小企业发达的省份,选择这两个地方具有较强代表性。一、通过金融转型推动经济转型的必要性(一)从经济角度看,应对本轮全球经济危机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和信贷高额投放,不具有可持续性2009年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5万亿元,同比增长33.4%,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6.4个百分点。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度迅速提高到87.6%。投资的快速增长,主要依靠货币信贷的大量投放。前三季度,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8.67万亿元,同比增长34.16%,同比多增5.19万亿元,创历史天量。其中公司类中长期贷款增加4.3万亿元,信贷资金大量投入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项目。依靠高信贷投放、高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所积累的风险不容忽视。一是经济增长更加倚重投资。大量投资短期创造需求,长期扩大供给,在内需扩大有限、外需不足的情况下,产能过剩问题更加突出。民间投资尚未能很好地跟进,政府财力有限,不可能长期持续高投入。同时,政府投资领域渐趋饱和,部分省份基础设施已超前建设,继续投入的空间有限。过度超前也是过剩,政府主导的投资模式难以长期维持。二是投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部分资金流入过剩行业问题仍然较为突出,甚至部分新兴行业也出现盲目投资现象;大企业、大项目过度占用资金,对小企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三是地方政府隐性负债快速增长。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国有3000家以上的各级政府投融资平台,其中70%以上为县区级平台公司。各级地方政府负债大幅增加,其中绝大部分来自于银行贷款。四是银行资产质量面临考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周期长,风险较大。部分项目收益不足以偿还银行贷款,最终依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以及土地出让收入。一旦经济下行,土地价格下跌,很容易出现坏账,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五是造成资产价格泡沫。在外部需求不旺、投资信心不足的情况下,部分信贷资金流入房市、股市,容易形成房价、股价泡沫,影响了“扩内需”政策的效果,增加了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的难度。(二)从金融角度看,服务经济和自身经营需要进一步加快转型金融转型是商业银行自身发展的需要。2009年以来,高额的货币投放支撑了银行利润的增长,但这种依靠规模扩张和垄断存贷利差的增长模式不可持续。一是信贷规模扩张受到资本金约束。经过上半年的快速扩张,部分银行资本充足率已接近警戒水平,进一步放贷能力受到限制。更重要的是,规模扩张必须与风险管理相匹配,商业银行大量的信贷投放尚未经受经济周期波动的考验。二是利率市场化将导致利差大幅收窄。我国商业银行近90%的利润来自存贷利差,而国际大型银行不到50%。利率市场化对国内银行利润增长冲击较大。从国际经验看,利率市场化后存贷利差都会缩小,日本从2.0%缩小到1.6%,韩国从7%缩小到4.5%。三是金融脱媒不断发展。优质客户通过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企业债、公司债等直接融资工具筹资,对银行信贷的依赖大大降低。2009年上半年,企业直接发债总额’7692亿元,同比增长281%。四是同业竞争日趋激烈。传统存贷款产品同质化严重,迫使商业银行不断通过创新转型,拓展新领域与新市场。金融转型是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一是经济结构调整要求银行调整信贷结构。原有产业不断升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兴起;民营经济快速成长,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银行仍存在对大企业、大项目以及传统制造类行业的偏爱,新兴经济、民营企业和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既不利于经济效率的提升,也不利于银行的持续发展。二是我国经济梯次发展要求银行调整区域发展战略。制造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由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塘区域向中西部、东北等地转移;国家支持的重点也由大城市向县域经济拓展。但各大商业银行区域战略定位趋同,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仍是金融服务的薄弱点。三是社会财富积累为金融转型创造了条件。2008年,我国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大关,居民财富不断积累,为银行大力发展零售业务、推动居民消费结构向更高层次转化奠定了良好基础。四是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要求金融转型。2009年上半年,我国间接融资比重为86.9%,而发达国家一般为30%—50%。银行信贷是我国经济调控的主渠道。大量由经济长期高速增长所引致的风险聚积在银行体系内部,系统性风险较高。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是大趋势。金融转型是应对全球竞争的需要。一是我国经济不断融入世界经济、贸易大体系,要求国内金融也融入世界金融大体系。我国大型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要求银行推进国际化战略,发展海外机构,为优质大客户提供本外币、全方位服务。同时,大型外资企业拓展中国市场,也要求国内银行提升国际化服务水平。二是人民币国际化势不可挡,要求银行逐步创新与人民币相关的衍生产品,储备专业人才,增强风险管理能力。三是尽管发生金融危机,但欧美发达国家的银行经营管理能力、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处于领先地位,而且主导制定商业银行各条标准,我国需借鉴和提升。二、通过金融转型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加快我国经济和金融“双转型”,既是外部经济形势所迫,更是我国经济持续多年“高积累、高投资、高增长”到一定阶段的内在要求。我国经济30年的高速增长,以及近25年银行业的改革发展,为“双转型”积累了雄厚的人、财、物基础。同时,长期高速增长积累起来的国民经济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和金融业发展的不平衡,为转型提供了动力。(一)金融转型促进经济转型的内涵主要是通过全面调整经营结构,加快金融创新,改变目前依靠高信贷投放为主的增长模式和以存贷利差为主的收益模式,推动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由以规模扩张为主向以质量效益为主转变,进一步提升服务经济和客户的能力。金融转型推进经济转型,根本目的是培育、推动我国经济的三个转型。一是经济引擎转型。即改变过度依赖投资与出口的经济增长模式,充分发挥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引擎作用。二是产业结构转型。一方面是推进制造业由资源资本依赖型向技术创新驱动型转型,大量从事简单加工装配的企业要向“微笑曲线”的上下端延伸,提高产品附加价值和盈利水平。另一方面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型服务业,持续提升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三是市场主体转型。各级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在“保增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龙头作用,下一阶段,“调结构”成为宏观政策的主要着眼点,政府主导型投资应随之逐步淡出,民间投资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要激活民间投资,重点是要加快以小企业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发展,提升民营企业竞争力,支持民营企业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二)以金融转型促进经济转型的实现途径金融是现代经济的一面镜子。经济、金融转型并不是割裂的,而恰恰是相辅相成的。经济转型势必要求金融转型,并与之相适应、相匹配。但金融转型并不是被动的、滞后的。金融的主动转型也会促进、推动、加速经济的转型。结合本次调研中了解的商业银行经营转型实践,我们归纳途径如下:1.通过银行信贷结构和模式转型,推动产业升级换代,提高我国产业发展层级和核心竞争力。今后一段时期,信贷业务仍是商业银行支持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动力。目前,上海、浙江等经济发达省市都提出把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作为经济转型的主方向。银行作为全国资金配置的主渠道,必将发挥重要的杠杆调节作用。一是大力支持制造业的升级换代。重点支持现代制造业、现代装备业,对于过剩行业,坚持优胜劣汰;推行绿色信贷,对于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实行一票否决;围绕制造企业向高附加值两端延伸的转型升级方向,支持制造企业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支持优势企业的重组并购和行业整合;支持大型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发展全球现金管理、内保外贷、国际银团、出口信贷等方式,为中国企业国际化提供有力支撑。二是支持加工贸易企业的升级转型。以出口信贷为推手,促进加工贸易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关键零部件的加工制造能力。采取有保有压信贷政策,支持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发展,由单纯加工向设计、研发、品牌、服务等内容延伸。三是积极探索新经济领域的信贷经营规律。主要是以核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以生物、医药、微电子、通讯为代表的新技术,以IT产业、生物工程、新材料、节能环保为代表的新产业的信贷投放通道。四是服务业兴旺发达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标志,也是吸纳新增劳动力的主要渠道,要积极探索商贸物流、信息服务、旅游以及影视制作、网络出版、动漫网游等文化创意产业的信贷发展新途径,与各地发展现代服务业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五是结合企业运营模式变化,围绕龙头企业的供应链、贸易链、产业链,大力发展“链式”融资业务,实现由单一企业融资向产业供应链融资转变,支持块状经济加速向现代产业集群提升。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支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最重要的是研究行业发展规律,制定与之相适应的信贷政策、客户准入标准、风险控制方式。同时,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尤其对于现代服务业,要转变过去银行倚重于抵押品的融资模式,探索收费权、知识产权质押等方式,在合理分散、化解风险的基础上推进新经济发展。例如,工行浙江分行成立网络融资部,发展网贷通、易融通等网络贸易融资产品,既拓展了客户资源,又降低了自身经营成本。又如,工行上海分行积极探索与麦德龙、家乐福等大型连锁超市,与红星美凯龙、宜家家居等国际采购中心,与如家、汉庭、锦江之星等经济型连锁酒店合作,积极支持包括新闻出版业和影视、动漫网游在内的文化创意产业,取得良好效果。2.通过银行客户结构转型,支持小企业、民营经济和消费信贷增长,为经济打造新的增长动力。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已成为经济增长和效率提升的主要动力,居民消费升级发展也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就商业银行而言,必须适应外部经济环境变化,调整自身客户结构,实现从以大客户为主向大中小客户并举,从以国有企业为主向国有、民营经济并举,从对公客户为主向对公对私客户并举转变。一是加大对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要改变目前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一方面要解决好中小银行、区域性银行“垒大户”、与大银行客户定位趋同问题;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大型银行经营小企业的模式。大银行必须有专营机构、专门产品、专门流程、专门授权、专门拨备制度和专门队伍面向小企业服务。例如,工行浙江分行构建“专业化经营、系统化管理、立体化营销、个性化考核、最优化流程”等“五化”模式,探索出一条大型银行的小企业专营之路。该行在全行建立100家小企业专营机构;在省、市分行成立“小企业金融业务中心”,实行类事业部制的直线管理系统;对小企业业务实行独立模拟考核和2人调查、2人双签的“2+2”最短审批流程。截至2009年9月末,该行小企业贷款余额706亿元,户数8912户,不良率仅为1.08%;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个人经营性贷款225.4亿元;两者合计950亿元,占全部法人贷款比例超过30%,成为重要利润来源。二是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在我国,民营经济与小企业有天然联系,支持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方式同样适合民营经济。商业银行必须摒弃谈“私”色变、唯所有制论的传统思维,创新融资方式,适应民营经济特点。部分银行对小型民营经济贷款建立自然人连带责任担保制度,有效规避了道德风险。三是大力发展个人信贷业务,促进居民消费升级。积极推进零售贷款业务柜面化,促进个贷标准化建设;根据居民个人消费意识、消费行为、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等变化,加强消费信贷创新与推广,开发多样化的消费信贷产品,拓展消费信贷供给渠道;以信用卡刷卡消费、信用卡分期付款等为手段,积极支持居民多样化消费融资需求。3.通过银行盈利结构调整,提高中间业务收入比重,促进直接融资市场发展,为实体经济提供多层次金融支持。中间业务领域是商业银行创新最多、最活跃的领域,也是最能创造客户需求、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领域。从发展趋势看,要实现商业银行盈利结构的根本转变,摆脱目前以存贷利差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盈利模式,根本还在于通过创新,突破传统业务领域边界,为实体经济提供更为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满足客户一揽子金融需求。中间业务收入比重的提升,是银行转型成功与否的标志,也是一个国家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层次,与虚拟经济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一是拓展新市场。主要是围绕资本市场的创新发展,大力发展全球资产管理、证券投资、资金营运、金融产品交易、离岸金融交易、基金业务等新兴业务,突破传统业务饱和对金融机构发展的制约。二是创新产品。主要是创造能够连接信贷、货币和资本市场的理财产品,贯通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渠道,实现表内业务向表外业务的转化,疏导流动性;培育和壮大信贷资产转让市场,开发信贷资产证券化等新产品,发展公司和私人理财增值服务,拓展利润增长空间;探索进行股权投资、产业投资基金、OTC市场等投行融资产品创新。三是大力发展新业务。重点承销短期融资券、中票、企业债发行等与企业直接融资相关的业务,并积极为企业提供上市顾问、债务重组服务等;发展金融租赁、企业年金、资产托管等新业务。4.通过银行区域结构调整,结合经济区域化发展战略,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金融梯次发展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的是先沿海后内地的梯度发展战略,由此形成了“东强西弱、南快北慢”的区域经济格局。银行也将资源集中在东部沿海区域,加剧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性。目前,国家推行统筹协调发展的区域发展战略,推进产业由东部沿海发达区域向中、西部梯次转移,大力发展县域经济,重点支持“三农”建设,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与之相适应,银行需积极调整区域发展战略。一是支持中西部区域发展。上海、浙江等东部发达区域银行,提高业务和收益综合化水平,减少对信贷的依赖,提高中间业务收入比重,加快转型;中部地区的银行则要把握区域加速产业升级与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机遇,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西部欠发达区域银行,在重点做好传统业务基础上,通过创新培育特色,打造亮点。二是积极探索县域尤其是百强县的金融业务。三是采取多种形式发展农村金融,培育多层次金融体系,支持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三、以金融转型促进经济转型的政策建议实现经济、金融的良性互动发展,关键在于政府从经济长远发展的层面加以规划和研究。结合调研中地方政府和企业反映的情况,借鉴两地成功经验和做法,我们建议重点研究和采取以下五个方面的措施:(一)支持小企业、民营企业和新兴产业发展一是扩大小企业、民营资本进入行业范围。以法律形式进一步完善对私有产权的保护,规范市场竞争秩序,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拓宽民营企业投资范围,逐步降低民营资本进入石油、铁路、电力、电信、市政公用设施等行业的门槛,优化民营企业投资结构,提高社会整体投资效率。二是为民营企业、小企业融资创造良好的环境。完善信用担保体系,组建国家级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为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提供再担保,多渠道补充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建立担保机构的准入、信用评估和风险控制制度;建立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对小企业贷款按一定比例给予坏账补贴,允许银行对小企业不良贷款自主核销,对银行服务于小企业获得的营业收入免征营业税;拓展动产抵押范围,我国法律仅承认“抵押人所有的机器、交通运输工具和其他财产”等动产作为抵押物,建议扩大用于设定担保物权的物的范围,包括知识产权、收费权、存货、仓单、农村宅基地、林业经营权等多种方式;加快小企业征信体系建设,以人行个人和企业信用基础数据库为基础,增加来自工商、税务、质检、司法、海关、产权登记机关、公用事业单位和婚姻登记机关的信息,形成统一征信平台,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三是进一步减轻小企业税费负担,包括减免管理类、证照类、登记类等行政事业性收费;在一定时限内减免企业所得税;出台鼓励企业兼并重组、产业整合与技术创新的税收政策。四是政府制定新能源、新技术和新产业发展规划,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采取市场化方式,而非直接补贴,引导民间资本推进高新技术产业比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二)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壮大基础金融产品领域一是加快企业债券市场发展步伐,力争三年内直接融资比重提高到25%。改变目前由发改委、证监会和人行分管企业债、公司债和短期融资券的模式,统一债券发行制度,推行市场化审批,创造条件向注册制过渡,减少企业债规模控制;放宽企业债发行主体的行业限制,改变目前以大型垄断企业为主的格局;简化审批程序,降低企业发行成本;建立做市商制度,统一托管和清算,提高二级市场流动性;探索发展高收益债券市场,为小企业和中低信用等级企业创造债券融资渠道。二是大力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稳步发展股票市场,积极培育蓝筹股市场,吸引优质红筹股回归;以推出创业板为契机,为自主创新和成长型创业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加快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的筹建。三是推进股权融资、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等金融形态建设,为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供多元化渠道。(三)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一是逐步放开对银行分业经营的限制。鼓励治理规范、经营良好的银行拓展业务边界,通过控股公司模式,发展保险、基金、租赁和信托业务。同时,加强对各类业务“防火墙”的监管,防范道德风险。二是鼓励银行进行金融创新。本次金融危机,凸显了西方发达国家金融创新过度,尤其是非标准衍生产品的过度繁殖,脱离了实体经济需求。而我国情况恰恰相反,表现为创新不足,尤其在基础金融市场建设和标准衍生产品方面发展严重滞后。要加快建立标准衍生产品市场,鼓励商业银行参与、设计、使用衍生产品,为微观主体提供多层次金融产品;鼓励商业银行推行优质信贷资产证券化,增强银行信贷资产的流动性;监管部门出台资产转让、交易的指导性意见,探索建立全国性或各省的信贷资产转让平台;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探索由商业银行创设股权私募基金,打通银行资金与产业资本的融资渠道;探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