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航测技术在铁路中的应用-论文_第1页
遥感航测技术在铁路中的应用-论文_第2页
遥感航测技术在铁路中的应用-论文_第3页
遥感航测技术在铁路中的应用-论文_第4页
遥感航测技术在铁路中的应用-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选线设计与线路CAD》答卷本人承诺:本试卷确为本人独立完成,若有违反愿意接受处理。签名孙莉学号14031030016049专业土木工程(铁道工程方向)学习中心太原学习中心一、主观题题目:航测遥感技术在铁路设计中的应用学生姓名:孙莉学号:14031030016049专业:土木工程(铁道工程方向)2015年11月20日摘要:笔者用实例阐述了航测遥感技术在铁路选线中的应用,并提出未来铁路新线勘测、旧线改造、施工预测、病害整治等方面,应充分发挥航测遥感技术的作用。关键词:航测遥感技术、铁路选线、应用概述铁路选线要穿越不同的地貌单元及地质构造单元。在50年代进行铁路选线,由于缺乏先进的宏观手段,所以仅凭勘测人员的地貌调查,从事设计资料的搜集工作,无论如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到了施工阶段,发现了一些原来未曾发现的问题,不得不进行改线,甚至铁路建成通车后,才逐步显露出不良地质的危害,如崩坍、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严重影响了铁路运输的畅通。自从运用航测、遥感新技术后,对铁路选线多了一个宏观手段,则能发现许多不良地质现象,从而大大提高了铁路选线质量,加速了铁路勘测设计的进程,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相当显著的。航测、遥感技术在铁路选线中的应用我国在航测、遥感技术方面应用已经进50年,航测、遥感技术在铁路选线方面获得了显著的成效,今特阐述如下:1.航测技术在兰新线铁路选线中的应用建国初期,随着社会主意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原来采用花杆、板尺一套原始测绘方法,越来越不适应需要。因此,急待采用新的勘测方法和新的技术措施。1954年,为了把铁路修到新疆,开发大西北,决定修建一条长达两千余公里的兰(州)--新(疆)铁路。当时在一无地形资料,二无地质资料的情况下,如何能够快速地完成铁路勘测选线工作,确实是一个困难的问题,尤其是兰新铁路东段,地形、地质条件相当复杂,铁路穿越兰州、新疆交界的龙首山山脉。星星峡垭口处,在1:20万日本军用草图上仅能概略地设计出七处垭口可以通过分水岭,但是用人力全部测绘出绵延百余里的七处垭口地形,显然是不可能的。铁路究竟从哪个垭口通过最好,确实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此外兰新铁路穿越沙漠、沼泽、盐湖、碱滩等不良地质区域,线路从何处穿越更经济合理,首先应将不良地质的分布范围测绘出来,然后才能进行选线。当时地质人员采用竹竿插旗的方法,测绘出沙漠的分布范围,地质人员将整汽车的竹竿,插在茫茫无际的沙漠中,犹如沧海一粟,采用此种方法测绘不良地质界线,显然是难以达到目的的。当时地质、地形两大问题,使兰新铁路选线工作几乎难以进展。1955年,铁道部确定在兰新线采用航空勘测方法,以解决兰新铁路选线困难的问题。原计划航空摄影后,先拿到莫斯科制图,制完图后,再进行选线。1955年航空摄影后,在立体镜下,选择了两处分水岭垭口,测量队上去很快测绘了地形,地形问题很快便解决了。地质人员应用像片判释沙漠、沼泽、盐湖、碱滩等不良地质分布,效果很好,地质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航测之后未曾拿到国外制图,兰新铁路便选出了经济合理的线路方案,这就大大加快了兰新铁路勘测设计进程。2.张(家口)--白(城子)铁路选线1965年采用多倍仪进行了铁路选线的科研试点。就是利用了航空像片在室内进行判释、制图、选线工作。1965年选择张--白线狮子沟一段线路做实验。通过实验,优化了线路方案,显示了航测选线的优越性。焦(作)--枝(州)线北段铁路选线1965年航测处与铁四院配合焦作--枝州线北段,月山车站至黄河边进行航测内也选线。当时公选了两条线路方案,即大沟河东方案和大沟河西方案两大线路方案,当时通过航测内业选线,大沟河西方案虽然线路位置较好,但位于黄土地区,滑坡甚多,因而采用了大沟河东的方案,而用航摄像片地质判释,对大沟河东方案进行了多处改善,查明了沁河大桥古河道、洪积扇、泥石流、滑坡群、丹河泥石流、采空区等不良地质现象。大大改善了线路方案。铁四院开始以大沟河西方案为主要方案,经三个月的勘测钻探,发现此方案滑坡甚多,故将此方案放弃,而从新选用了航测内业选的大沟河东的线路方案。4.昆(明)--思(茅)铁路选线1974年铁二院同航测处配合,对昆思铁路进行选线。当时昆思铁路线中段穿越横断山脉,线路在纸上定线时,选用了景星坡方案,线路甚为优越,就想把次要方案龙镇方案取消。可是地质专业通过航空像片判释,发现在景星坡线路穿越一座5km的长隧道地段,有一条大断层斜穿隧道,断层破碎带宽300m,5km长隧道即有2.5km隧道洞身位于断层破碎带。因此马上取消了景星坡线路方案,而以龙镇为主要线路方案,应用航测新技术将主次两大线路方案作了颠倒,又一次显示了航测选线的优越性。5.大(同)--秦(皇岛)铁路选线大同--秦皇岛铁路,西起煤都大同东抵渤海之滨的秦皇岛,全长653km。这条铁路的建设,对开发山西能源基地,缓解东北、华北、华东煤炭供应的紧张局面,推动对外贸易和发展国民经济都具有重要作用。在铁路勘测选线阶段,大秦铁路要穿过桑干河峡谷,由于燕山山脉层峦叠嶂,地形地质条件均甚为复杂。经过勘测认为,桑干河峡谷是不可通过地段,因而选择了绕避桑干河峡谷的其他线路方案,使线路延长40余公里。后来采用航测遥感技术进行选线研究,从宏观上评价了桑干河峡谷的稳定情况。那里虽然地质地形条件复杂,但是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岩体具有坚实的稳定性。最后,经过充分的研究论证,终于采用了原来放弃的桑干河峡谷线路方案,缩短了线路。这不仅少占了数千亩农田,而且每缩短1km线路,节约投资900万元。40余公里线路共节约4亿多元,远期经济效益则更为可观。航测、遥感技术在桥渡选择中的应用京(北京)--山(海关)铁路改线,主要为开发唐山煤炭资源,需将现行的京山铁路向北改移。滦河大桥是该段线路上的重点工程。1976年,唐山地震后,为了保证铁路运输的安全,在高烈度地震地区,如何选择滦河大桥的桥位,却是一项重点工作。1977年经外业勘测,在京--山铁路改线跨越滦河、青龙河时,共选了三个桥位方案(图1),即石梯子桥位、粉子营桥位及大横河桥位。其中以石梯子桥位为推荐方案。应用卫星像片判释研究后,对桥位评价如下(图2):石梯子桥位该桥位于NNE、NE、NW三组断裂的交汇处,而且又在卢龙环状构造与NNE大断裂的相切部位,无论从断裂构造及地震方面,该处均系薄弱环节,对桥位的稳定是甚为不利的。粉子营桥位该桥位于NNE、EW、SN三组断裂的交汇处,河道不稳定,据现场调查资料,青龙河在粉子营附近,50年就向西迁移约1km。断裂通过桥位,距卢龙震中较近,对桥位造成不利影响。大横河桥位该桥位附近,虽有NNE向大断裂,但已偏离桥位。NE向断裂由位于桥位的下游方向,河道变迁小、距卢龙震中稍远,该桥位比较稳定,是三个桥位比较好的一个。最后,大横河桥位虽然长了3km,仍然采用了大横河桥位。图1京山铁路改线桥位图图2京山铁路改线卫星判释图航测、遥感技术在长隧道勘测中的应用大瑶山隧道长14.295km,位于广东省北部,坪石至乐昌之间(图3),是京(北京)--广(州)铁路改建中的重点工程。大瑶山隧道穿越南岭山脉的瑶山地区,地形起伏,丛林密布、覆盖层厚、人烟稀少。由于植被茂密、大部地质形迹被掩盖,给勘测带来了一定困难。1979年完成勘测后,1981年正式施工,1988年建成通车。为了检验遥感技术在我国南方密林地区的应用效果,特选定大瑶山隧道作为遥感试验区。通过实验为隧道施工提供了预报性信息,并获得了显著的效果。隧道竖井涌水预测当大瑶山地面勘测完成后,经过钻探没有发现大的地下水,但应用多种航空,航天遥感图像判释,认为大瑶山隧道中部的班古坳槽谷,为一向斜构造,岩溶发育,九峰断裂穿过隧道后,又穿越湖洞、罗群寨两个向斜构图3大瑶山隧道位置及地质构造图造盆地,因而预测隧道中可能发生较大涌水。1985年4月11日在遥感判释的RF16线性构造附近在平行导洞施工中,掌子面突然发生涌水4175t/d,430m深的竖井,被地下水涌升405m,机械全部被淹停工。大瑶山隧道共有6处较大集中涌水地段,其中4处都在遥感范围内,见附表。线性构造预测此次航测遥感实验,在大瑶山隧道武水峡谷地区420km2范围内,应用遥感图像共判释出300余条线性构造,岩隧道5km宽的带状范围内就判释出线性构造40余条其中28条穿越隧道。最后对穿越隧道的28条线性构造做施工验证,其中有16条与实际相符合,5条虽然与预测点距离稍远,但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7条是洞内没有显示的。其符合率达57%~75%。从此次判释的线性构造验证来看,我们发现遥感判释的线性构造,并非全为断层。其中除断层外,还有节理、裂隙密集带、挤压破碎带、软岩夹层等。这些构造上的薄弱环节,在施工中常发生坍方、涌水等情况,给施工带来了一系列的困难,甚至严重的影响着施工的正常进展。从这次遥感实验中,使我们体会到,在以往铁路勘测过程中,对于断层十分重视,而对于其他节理、裂隙密集带、加压破碎带、软岩夹层等软弱结构面,常常被忽略。其原因是这些软弱结构面,在常规的地质测绘中是难以识别的。如果在植被茂密,覆盖层厚的情况下,测绘工作则更加困难。但是应用遥感图像的宏观特征,则能直接或间接地把那些地质构造上的薄弱环节识别出来,从而提高工程地质测绘的质量和提高勘测设计的水平,为施工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提高了对富水构造的认识大瑶山隧道较大的集中涌水地段,有6处都集中在隧道中部班古坳槽谷东侧约1km的范围。这是因为九峰断裂(遥感判释的RF15的构造带)是一阻水断裂带。因此,隧道涌水都集中在断裂带的上盘。这是我国长大隧道施工中,所遇到的一处典型的上盘富水带,也是今后长隧道修建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图4)。图4大瑶山隧道班古坳槽谷地质剖面图航测、遥感技术在铁道病害治理方面的应用自从建国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修建了许多山区铁路。这对国家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这么多年来,铁路存在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在建成的铁路线上,工程病害甚多,如崩坍、滑坡、泥石流等。据统计仅宝(鸡)--成(都)铁路北段,就有工程病害884处。治理工程病害费用已耗资七亿多元。这些工程病害破坏铁路,中断行车,严重影响着铁路运输的畅通。以往在缺乏先进手段的情况下,对铁路病害的调查,仅限于铁路两侧狭窄的带状范围,总是难以查清铁路病害产生的根本原因,因而也就很难进行彻底的根治。宝成铁路是1956年建成通车的,该铁路线穿越秦岭山区,14次跨越嘉陵江,地形、地质条件多样复杂。建国初期由于我们对对于在地质复杂的山区修建铁路尚缺乏经验,所以铁路建成通车后,发生滑坡、崩坍病害甚多。虽然经过长期的治理,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每年一到雨季,滑坡、崩坍仍然不断发生,严重的影响了铁路正常运营。在治理宝成铁路病害过程中,对发生病害的认识过去只是归结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而未能进一步究其病害发生的根源,因而在治理方面也只能采用“塌一处,治一处”的被动局面。例如,宝成铁路的北段,凤州至略阳区间,在长124km的铁路线上,崩坍。滑坡达165处之多。应用航天遥感图像进行区域分析之后,才发现嘉陵江位于断裂构造和换装构造的边缘部位。而沿嘉陵江河谷行进的宝成铁路,恰恰修建在区域地质构造的薄弱环节,并且又在设计上适宜的采用了高边坡,施工中采用了大爆破,造成了工程病害的不断发生。这样,我们就找到了宝成铁路产生工程病害的根本原因,因而在治理方面也就有了全面的规划、逐步实施的方针,即在不稳定的高边坡地段加修明洞;在不稳定的滑坡地段进行改线,从而为宝成铁路的改建提供了科学依据,目前宝成铁路通过全面改建,已大大提高了运输能力。总之,由于早起我们缺乏获取设计资料的先进手段,所以大批设计人员不得不长期深入现场进行设计资料的搜集工作。而在今天的信息时代,航空、航天技术是获取信息的有效手段,今后在铁路新线勘测、旧线改建、施工预测、病害整治、监测管理等方面,充分运用航天遥感技术,则是改变铁路勘测面貌的关键。因此,大力普及和提高航空遥感技术的应用,把这门先进的科学技术,更好的运用到今后的铁路选线和建设中,加速提高我国铁路建设蓬勃发展。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航测遥感技术也在日益进步着,从最初的模拟测绘阶段,到80年代的解析测绘阶段,再到我们今天的数字化测绘阶段,从过去的像片成像到现在的数字化成像技术。可以说航测遥感技术在是伴随着新中国铁路选线一直发展到今天的,广大铁路航测遥感科技工作者,在铁路航测遥感生产实践中,结合新线铁路勘测设计和铁路线的综合管理,对航测遥感技术进行了进一步的开发利用,取得了多项重大研究成果,为推动航测遥感技术在铁路选线中的运用做出了重要作用。展望未来,随着航测遥感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航测遥感技术在铁路选线中的运用也需要不断进去、不断创新、不断开发、更好的结合各项科技条件,为我国现代化铁路建设做出贡献。论述题为了提高既有铁路的输送能力,可以采取那些措施?答:铁路运输能力是铁路通过能力和铁路输送能力的总称。通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