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山市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_第1页
吉林省白山市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_第2页
吉林省白山市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_第3页
吉林省白山市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_第4页
吉林省白山市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一、积累与运用(19

分)1.根据原文默写(1)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2)

,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3)陶渊明《饮酒》中将幽美恬静的景象与惬意闲适的情怀相互交融的诗句是

。(4)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中从声和色两个方面勾画了一幅激烈的战斗场面,渲染了沉重,紧张,肃杀的氛围的诗句是:

。(5)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思乡之愁的句子是: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翘首

qiáo 屏息

bĭng 悄然

qiǎo)不逊

xùn狼藉

jí 婆娑

suó 诘

jié 辍学

chuò秀颀

qí 丘壑

hè 嶙峋

línxún 佃农

diàn镌刻

juān 妯娌

zhóuli 踌躇

chú 差使

chāi3.下列成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坦荡如砥:宽广平坦得像磨刀石。砥,质地较细的磨刀石。B.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C.摧枯拉朽:是摧折枯朽的草木,比喻摧毁腐朽势力的强大气势。D.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了极点。疾,疾病。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为期三个月的市容环境整治,使老城区的面貌焕然一新。B.李丽的这篇作文构思新颖,语言流畅,在全校作文比赛中把它评为一等奖。C.作为一种新媒介,微博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D.能否杜绝“到此一游”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是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①静,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修养。②心浮气燥,是成不了大气候的。③静是要经过锻炼的,古人叫做“习静”。④唐人诗云

(,

:)“山中习静朝观槿,松下清斋折露葵。”⑤静,不是一味地孤寂,不闻世事,( )用智慧来寻找。⑥宋儒有诗:“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⑦唯静,才能观照万物,对于人间生活充满盎然的兴致。(1)②句中有一处错别字,它是“

”,应改为“

”。(2)④句中“松下清斋”中“斋”字的读音是

。(3)给④句选择正确的标点是

。(4)在⑤句补上恰当的关联词语是

。(5)依照文中画线的句子,再续写一个句子。二、阅读(41

分)阅读下文,完成(1)-(5)题。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6.本文的作者是

,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素湍绿潭(

)属引凄异(

)8.说说第一段中三峡的“山”有什么特点?9.作者以生动凝练的文笔,写出了三峡的壮丽美景,抒发了怎样的情感?10.作者在描写秋天的三峡时,引用了渔歌,请说说引用渔歌的作用。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3)题。陶公①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其意。后正会②,值积雪始晴,听事③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④,积之如山。后桓宣武⑤伐蜀,装船,悉以作钉。又云,尝发所在竹篙,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乃超两阶用之。(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朝鄱阳人,曾任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②正会,元旦集会。③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④厚头:剩余的比较大的竹块。⑤桓宣武:桓温,曾任大将军、大司马。1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①皆令录厚头(

)②尝发所在竹篙(

)1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3.从文中可以看出,陶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阅读下文文章,完成(1)-(4)题。①我静静地看着他,他静静地看着书。②而他,一名年轻的菜农,却在一片喧闹中、一堆蔬菜前埋着头安静地看着摊开于膝头的一本厚厚的书。只有在有人跟他买菜时,他才会走出书外,招呼来人。③看他一张黝黑的面庞,一副健硕的臂膀,一双粗糙的大手——完全就是一副典型的农民模样。若是硬要找出他的与众不同之处,便是他那身整洁的衣裳——为他增添了几分读书人的精致。他专注地盯着膝上的书,有如圣徒阅读《圣经》,双唇翕动,似在默诵。我俯身看了看书名:嗬,一本《陶渊明集》,差点跌破了我的眼镜!一个菜农,你不看致富指南,不看通俗小说,竟然看起了这高大上的古诗文?是精神出了问题,还是在虚伪扮酷?④一连几天,我的脑海里都徘徊着他在菜摊前埋头读书的神态;而每次想到这一画面,都会被我不无讥讽地贴上“虚伪”的标签。⑤直到那个傍晚,我们又一次相遇——⑥那天,我散步经过一个公园的广场。广场上一片喧闹,那是广场舞的常客在挥霍着他们剩余的精力。大家踩着同一个鼓点,扭着同一个舞姿,陶醉在同一个旋律里。这时,我在广场边看到了一个与画面很不协调的身影:他一手拎着一只水桶,一手提着一只拖把,正走向广场一角的一小块空地——巧了,原来就是那个“虚伪”的人!他又要干什么?⑦我好奇地观察着:他放下沉重的水桶,沾湿了拖把,水淋淋地拎出,地上留下了一片水渍。我正准备上前阻止他,只见他单手握住拖把柄,在地面上挥动起来。他臂膀上的肌肉块块绽出,拖把在地面嗖嗖游走,干热的地面上留下了一行龙飞凤舞的水痕。我走上前去,地面上“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几行大字还未风干——我这才明白,原来他在练字!地面上的字,个个遒劲有力,刚柔兼济,圆滑顺畅,发力处如蛟龙升空,恢弘大气;收笔处如彩凤展翅,飘逸自然。在这样的地方欣赏到这样的“墨宝”,我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双眼!

⑧回到家,我依然心境难平。我愧疚地收起了那枚“虚伪”的标签,找出一份我珍藏已久的西安碑林的拓本,准备明天送给他——就算是表达我的歉意与敬意。⑨第二天我去了菜场。菜场一如往日一样的喧闹,他也如往日一样在静静地看书,自顾自地默诵着。他左右的商贩,玩手机的,拉家常的,东张西望的……应有尽有,而他则如一泓清泉,静静地流淌在山林深处。纵使身边蝉噪蛙鸣,鸟语花香,他丝毫不为所动,静静地淡定地朝着既定的方向流淌。很难了,能有这样一个人,在充斥着利益与欲望的世间,坚守着心中的一份宁静,一心一意地守着他的书,守着他的书法。当我恭敬地把拓本递给他时,他一脸憨笑,犹如春日的暖阳,明媚了整个世界……⑩他执意要回送我些什么,便随他来到他的出租屋。路上他告诉我,他是个孤儿,在郊区租了块地,种菜卖菜维持生计,而书法给了他别样的生活。他住的屋子,只有一张床铺、一套桌椅;墙上贴满了他的书法,床头堆满了书籍和字帖。屋角处堆放着一堆奖牌奖杯获奖证书——这一定是他的奖品了。屋外,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屋内,他铺开宣纸研起墨来。我环视左右,一下子明白过来:他种菜卖菜,为的是生存;他读书练字,才是真正的生活。他读古诗古文,是为了增加自己的文化积淀,更是为了培养自己“心远地自偏”的定力。⑪他送我的是一幅书法,上面是大大的十个字——⑫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选自《意林》有改动)14.在本文中我对他的态度发生了非常大的转变。请按文意的理解和提示来完成下列填空内容。(

)→不屑→(

)→(

)15.请从修辞角度,赏析语段⑦中画线的句子。他臂膀上的肌肉块块绽出,拖把在地面嗖嗖游走,干热的地面上留下了一行龙飞凤舞的水痕。16.本文中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17.如果让你为本文拟个标题,是用“心远地自偏”还是用“菜农”好呢?为什么?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你了解空气清新剂吗?①据报道,河南长垣县一家歌舞厅发生火灾,造成

11

人死亡

24

人受伤,起火原因竟是电热器烘烤空气清新剂,使其

1

分钟内连爆近

10

次。此事引发人们对常用空气清新剂的重新认识。②很少有人想到,空气清新剂会是一种易燃易爆物品。液体空气清新剂其实是一种气雾剂,其中的抛射剂,包括不燃性和可燃性两类。此外,也有使用压缩性气体增加气雾剂罐中的压力的产品。由于许多气雾剂和喷雾剂原液中含有可燃性物质,无论在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都可能发生爆炸。③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庭为了防止居室产生污浊空气,往往用“香”来除臭。单从名字上看,空气清新剂应该能使空气清洁、气味清新。其实不然,空气清新剂名不符实,释放到空气中,本身就是一种污染物质,会在去除某种污染物或多或少的同时引入新的污染物(如氟利昂等)。④研究发现,带有某种馨香气体的挥发性溶剂被人体吸入后,会很快被吸收并侵入神经系统,使人产生“镇静”感。专家分析,这种药效与中枢神经镇静剂相近,当嗅者体验到某种感受后,会产生精神依赖。成瘾者选择自己喜欢的溶剂,强制性的每日重复吸入,结果引起慢性中毒。⑤因此,专家建议,除非特殊需要,应尽量减少空气清新剂的使用。尤其在日照强烈,易于生成臭氧的夏秋季节。当然,专家也特别强调,并不是市面上所有的空气清新剂都有毒害作用。如果选择较为知名的空气清新剂品牌,其成分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不含氯氟烃,或许会可靠一些。18.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说明顺序是什么?19.选文第①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0.选文第⑤段中加点的词能否去掉?为什么?其成分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不含氯氟烃,或许会可靠一些。21.名著阅读阅读下面语段,然后回答问题。农夫们看见它半身直起,立在太阳灼烧的青草上,态度很庄严,宽阔的、轻纱般的薄翼,如面膜似的拖曳着,前腿形状如臂,伸向半空,好像是在祈祷,在无知识的农夫看来,它好像是一个女尼,所以后来,就有人称呼它为祈祷的螳螂了。(1)本段文字选自法国昆虫学家

(人名)的《昆虫记》。(2)本段文字用词巧妙,写得绘声绘色,请为这段写上一句点评的话。(3)读了《昆虫记》这本书后,你最喜欢的昆虫是什么?为什么喜欢?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

分)22.综合性学习学校八年级开展“人无信不立”主题语文实践活动。请你根据提示,完成下面任务。(1)【先贤谈信】古代先哲在思考“信”这一道德规范时,留下了很多精彩论述。下面的先贤名言中,属于“信”这一主题的是()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B.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C.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D.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2)【生活与信】下面是八年(1)班小辉同学撰写的一封感谢信,请你仔细阅读,并完成下面任务。感谢信XXX:①我是来自

XX

学校八(1)班的小辉,于今年

11

5

日乘坐校车前往学校。②下车时将书包落在车上,包内有教材、作业、钱包等重要物品。③多亏您在众目睽睽之下将书包送还给我。④您这种精神特别令我感到十分感动。在此向您表示感谢。此致敬礼小辉2021

11

6

日感谢信中第

句用词不准确,这个词是

。感谢信中

句出现语病,这个句子可以改为:

(3)【我说诚信】阅读下面一则故事:一架运输机在沙漠里遇到沙尘暴而迫降,但飞机已经无法恢复起飞,且与外界通讯联络中断。9

名乘客和1

名驾驶员陷于绝望之中。求生的本能使他们为争夺有限的干粮和水而动起干戈。紧急关头,一位临时搭乘飞机的乘客站了出来说:“我是飞机设计师,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听我指挥,就能够修好飞机。”这好比一针强心剂,稳定了大家的情绪。十几天过去了,一队往返沙漠里的商人驼队经过那里,搭救了他们。这时,人们才发现,那位临时乘客根本就不是什么飞机设计师,他是一位对飞机一无所知的小学教师。小学教师的做法是否有违“诚信”?请写出你的观点。(不少于

80

字)23.写作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作文⑴:陪伴作文⑵:阅读下面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汪国真《山高路远》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名言警句富有哲理,耐人寻味,发人深省,是人们思想智慧的结晶。读了上面这些句子,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自选一个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作文。作文要求:⑴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⑵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及学校名。⑶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1)长河落日圆(2)烽火连三月(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4)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解析】【分析】本题需要重点识记和正确书写的字词有:落、烽、篱、塞、燕脂。故答案为:(1)长河落日圆烽火连三月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点评】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和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记忆,背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2.【答案】B【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形近字字音【解析】【分析】

ACD.正确。B.有误,“婆娑”的“娑”应读作“suō”。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音。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字音是基础部分常考的知识点之一,平时要做好字词积累,答题时认真辨析。3.【答案】D【知识点】词义理解【解析】【分析】ABC.正确;D.有误,疾,深切地憎恨。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我们平时要积累大量的成语,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4.【答案】C【知识点】成分残缺;前后不一致;前后矛盾【解析】【分析】A.成分残缺,无主语,可以删掉“通过”;B.中途易辙,前后主语不一致,前面是“作文”,后面是的主语是“评委”。C

无误D.两面对一面,逻辑不对应,删去“能否”。故答案为:C【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与修改病句的能力。了解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的应对策略。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5.【答案】(1)燥;噪(2)zhāi(3):(4)而是(5)静,是一种愉悦,也是一种从容。(仅供参考)【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并列关系;续写式仿写;冒号【解析】【分析】(1)心气浮躁:

形容人性情浮躁,做事不踏实。

这里的“躁”从“足”部,而不是从“火”的干燥的“燥”。(2)“斋”读着

zhāi。(3)横线前面是“唐人诗云”,其中“云”表示“说”“道”之类,故用冒号。(4)第⑤句前面是“不是一味地……”,故后面搭配关联词“而是……”(5)原句的结构是“是……也是……”表并列,同时围绕的话题是“静”,根据自己对“静”的理解来续写即可。注意文脉、语言风格的要相近。故答案为:(1)燥噪(2)zhāi(3):(4)而是(5)静,是一种愉悦,也是一种从容。【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能力。做这种题的关键是平时多积累,更要善于从词义和具体的语境角度去辨析。(2)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汉字字音的识别能力。平时要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方案,正确拼读、勤查工具书。(3)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常见标点符号的能力。标点符号分为两大类:标号和点号。要识记逗号、句号、问号等常见标点符号的通常用法。(4)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关联词搭配的能力。平时要记背一些关联词语的固定搭配,明确关联词内部的逻辑关系等等。(5)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续写能力。要观察例句或原句的句式特征,从形式上模仿,内容上基本一致的角度去思考作答。【答案】6.郦道元7.急流;接连不断8.山的特点是连绵不断,遮天蔽日。(意对即可)9.作者通过对三峡景色的描写,抒发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10.作用:猿的叫声使人进一步感受三峡独特的地理特征——山高、岭长、峡窄、水长。通过对猿的凄惨叫声的侧面描写,渲染秋天悲凉、萧瑟的气氛。【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根据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常用文言实词;引用【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及相关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做这种题重在平时的积累和及时巩固。(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做这种题的关键是平时熟读课文,进而做好词义的归纳整理能力。(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信息的归纳整合能力。做这种题要在整体把握文本的基础上进行筛选归纳。(4)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本情感态度的能力,要善于从字里行间或写作背景等角度去分析和归纳作者的情感。(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手法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引用民谚往往能够增加说服力,也能给文本增添一定的文学色彩。6.《三峡》的作者是北魏的郦道元,他是著名的地理学家,课文出自他的《水经注》。故答案为:郦道元。7.湍:在句中是名词,意思是“急流”;“属引”,同义复词,表示连绵不断。故答案为:急流;接连不断。8.从文本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可看出三峡的山的特点是山高峻、连绵不断,有遮天蔽日之感。故答案为:山的特点是连绵不断,遮天蔽日。9.本文要求概括作者的情感,从“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等语句看出作者对祖国的大好河山是赞美的,慨叹山水的雄奇险峻、奔腾或清丽,一个“趣味”,足见作者对山水的喜爱之情。故答案为:作者通过对三峡景色的描写,抒发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10.文末最后一段写道——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佐证了作者的观察见闻的真实性,正如文中所说“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引用的作用除了印证作者的见闻外,也证明了三峡的秋天,秋风萧瑟、山高岭长给人一种肃杀冷寂之感。故答案为:作用:猿的叫声使人进一步感受三峡独特的地理特征——山高、岭长、峡窄、水长。通过对猿的凄惨叫声的侧面描写,渲染秋天悲凉、萧瑟的气氛。【答案】11.收集;曾经12.凡公家用竹,(陶侃)都命令把锯下的竹头收集起来,堆积如山。(意对即可)13.陶公是一个节俭、勤勉的人。【知识点】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掌握能力。做这种题的关键是平时要多积累,考试时联系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即可。(2)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要善于抓住重点字词,即有无通假、活用、古今异义词等等。(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中重要人物的形象的分析和归纳能力。做这种题的关键是整体阅读的基础上从人物的事迹中去归纳概括。11.皆令录厚头的“录”,动词,记录、收集。尝发所在竹篙

的“尝”,副词,曾经。12.“官用”公家、朝廷;“皆”,都;“录”,收集。故答案为:凡公家用竹,(陶侃)都命令把锯下的竹头收集起来,堆积如山。13.从文中“

性检厉,勤于事

”“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等语句看出陶侃非常节约,而且很有防患于未然的意识。厉行节约的同时,善于变废为宝,择机而用。故答案为:陶公是一个节俭、勤勉的人。【答案】14.怀疑、误解、讽刺;歉意、敬意,理解;赞美、赞赏。(意思对即可)15.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他写字的力度之强、写字的速度之快,表现出了他娴熟的写字技巧。16.憨厚朴实;热爱生活;做事专注认真;追求内心的宁静,不为名利所累。(意对答出三点即可)17.答案不唯一。选择“心远地自偏”好,因为它是文章的行文线索;揭示文章主旨(点明文章中心)——要在世俗的喧嚣中保持内心的宁静;抒发了作者对他的欣赏与敬佩之情;新颖独特,富有诗意;吸引读者阅读(激发读者阅读兴趣)。选择“菜农”好,因为它交代了文中“他”的身份,更符合人物形象;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表达了对菜农的赞赏之情;题目运用的直截了当等等。【知识点】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析人物行为思想变化原因;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人物情感梳理。要善于整体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文脉的梳理,对于人物的态度,要善于从相关的事迹角度去分析和概括。(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中关键语句的能力。赏析句子要善于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人物形象,要善于从文本中人物的言行事迹等角度去分析和归纳。要善于用四字短语或形容词组织答案。(4)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标题及其妙处的能力。要从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主旨等两个方面去思考标题的作用或妙处。14.结合“一个菜农,你不看致富指南,不看通俗小说,竟然看起了这高大上的古诗文?是精神出了问题,还是在虚伪扮酷”,第一空概括为:怀疑;结合“回到家,我依然心境难平。我愧疚地收起了那枚‘虚伪’的标签,找出一份我珍藏已久的西安碑林的拓本,准备明天送给他——就算是表达我的歉意与敬意”,第二空概括为:愧疚、敬佩;结合“我环视左右,一下子明白过来:他种菜卖菜,为的是生存;他读书练字,才是真正的生活。他读古诗古文,是为了增加自己的文化积淀,更是为了培养自己‘心远地自偏’的定力”,第三空概括为:欣赏(赞赏)。故答案为:1、怀疑、误解、讽刺2、歉意、敬意,理解3、赞美、赞赏。15.“嗖嗖”是叠词(拟声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菜农写字的速度之快,写字时挥酒自如的样子,表现了他写字技巧的娴熟。故答案为: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他写字的力度之强、写字的速度之快,表现出了他娴熟的写字技巧。16.憨厚朴实,如“我”送他西安碑林拓本,他憨笑并执意回赠“我”一幅书法,做事专注认真,他在喧闹的菜市场中专注地读《陶渊明集》;追求内心的宁静,如他在世俗的喧嚣中,依旧读古诗古文、勤练书法。故答案为:憨厚朴实;热爱生活;做事专注认真;追求内心的宁静,不为名利所累。(意对答出三点即可)17.心远地自偏,点明文章中心,要在世俗的喧嚣中保持内心的宁静,抒发了作者对菜农的欣赏与敬佩之情;借用诗句,富有诗意;新颖独特,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故答案为:答案不唯一。选择“心远地自偏”好,因为它是文章的行文线索;揭示文章主旨(点明文章中心)——要在世俗的喧嚣中保持内心的宁静;抒发了作者对他的欣赏与敬佩之情;新颖独特,富有诗意;吸引读者阅读(激发读者阅读兴趣)。选择“菜农”好,因为它交代了文中“他”的身份,更符合人物形象;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表达了对菜农的赞赏之情;题目运用的直截了当等等。【答案】18.空气清新剂;逻辑顺序。19.列数字,准确客观的反映了火灾中死伤的人数情况,还反映了短时间爆炸得很频繁,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20.“或许”不能去掉。“或许”表示可能,准确地说明即使是较为知名的名牌,也不是绝对的安全的。【知识点】把握说明对象;说明文语言分析;列数字【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说明的顺序。说明文的常见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要善于从文本具体的内容入手进行判断。(2)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平时要积累常见的说明方法,比如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等,明确它们的各自功用等等。(3)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无论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都提倡的是用语严谨、平实而客观。要从文本的角度具体分析,看作者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密的。18.本文引出说明对象空气清新剂后,介绍其会爆炸的特点、危害,最后对正确使用的方法作了说明,可见用的是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故答案为:空气清新剂;逻辑顺序。19.第①段画线句子,“造成

11

人死亡

24

人受伤““1

分钟内连爆近

10

次”是列数字,用具体的数字,科学准确地说明了火灾中死伤的人数情况,“1

分钟内连爆近

10

次"说明了短时间爆炸得很频繁。故答案为:列数字,准确客观的反映了火灾中死伤的人数情况,还反映了短时间爆炸得很频繁,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20.“或许"表示可能,准确地说明即使是较为知名的品牌,也不是绝对安全的。这个词语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故答案为:“或许”不能去掉。“或许”表示可能,准确地说明即使是较为知名的名牌,也不是绝对的安全的。21.【答案】(1)法布尔(2)略(3)(例一)我最喜欢的昆虫是:螳螂

喜欢的理由:它凶残但机警,生活能力强。(例二)我最喜欢的昆虫是:蟋蟀

喜欢的理由:蟋蟀善于建造巢穴,管理家务。【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对作品的体验感受;《昆虫记》【解析】【分析】(1)从文段的内容描写螳螂,可以联系课本所学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是这方面的专家,而且他的著述名字叫《昆虫记》。(2)从“态度很庄严”“宽阔的、轻纱般的薄翼,如面膜似的拖曳着,前腿形状如臂,伸向半空,好像是在祈祷”,可以看出描写是细腻生动的,多用比喻,如“面膜似的”“前腿形状如臂”等,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记。(3)要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昆虫,可以选择自己阅读之后感悟最深的点来写。比如蝉虫,在地下的修炼是地狱般的生活,它们的努力只是为了在夏天尽情的鸣唱。故答案为:(1)法布尔(2)形象生动,善于取譬,贴切精妙。(3)(例一)我最喜欢的昆虫是:螳螂

喜欢的理由:它凶残但机警,生活能力强。(例二)我最喜欢的昆虫是:蟋蟀

喜欢的理由:蟋蟀善于建造巢穴,管理家务。【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掌握能力。平时要多积累和及时巩固记忆。(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语言特色的分析和点评能力。鉴赏文本的语言,中肯的评价要善于用比较严谨的属于,从修辞手法、炼字、描写的角度等方面作答。(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中重要问题的探究和分析能力。做这种题的关键是整体阅读名著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解读。22.【答案】(1)B(2)3;众目睽睽;4;您这种精神(特别)令我感动;或您这种精神令我(十分)感动。(3)小学教师的做法不违背“诚信”的原则,小学教师的谎言是善意的。诚信与说谎是水火不容的,做诚信的人就不应该撒谎。然而,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中,有时需要我们隐瞒事情的真相,说些“善意的谎言”。但这不是出于个人的私利,而恰恰是维护对方利益的需要。“善意的谎言”与诚信做人并不矛盾,真诚善意的掩饰也能体现对他人的关爱。【知识点】材料探究;见解表述;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句式杂糅【解析】【分析】(1)A.主要谈的是修身节俭;B.谈的是“说话必须诚信”,做到“言必行,行必果”;C.“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谈的是奉献和牺牲;D.谈的是勤学苦练的问题。(2)众目睽睽:

大家的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