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15.1《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15.1《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诤臣与良臣——一生直谏的魏徵——《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读全文,在读准词句的基础上,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章意思,把握文章内容。2.分析内容,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领会“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深刻道理,思考“十思”的重要意义及其背后蕴藏的作者的情感。3.品味语言,通过反复诵读,明确作者的论证方法及其特点作用,体味作者高超的讽谏艺术。教学设计:【导入】提问:在之前的学习和阅读中,大家对魏徵有什么印象?明确:学生可能会提到唐太宗的“以铜为镜”这一段话,也可能会提到魏徵多次劝谏唐太宗的故事,最终都可以总结为:诤臣。提问:何为“诤臣”?明确:能够直言规劝国君缺失的臣子。提问:本文的题目中有一个字能够体现魏徵的“直言规劝”,是哪个字?明确:“谏”,意为下级对上级的直言规劝。【提出问题】在《旧唐书》中,记载了魏徵与唐太宗的一段对话:徵再拜曰:“愿陛下使臣为良臣,勿使臣为忠臣。”帝曰:“忠、良有异乎?”徵曰:“良臣,稷、契、咎陶是也。忠臣,龙逢、比干是也。良臣使身获美名,君受显号,子孙传世,福禄无疆。忠臣身受诛夷,君陷大恶,家国并丧,空有其名。以此而言,相去远矣。”帝深纳其言,赐绢五百匹。在这段对话中,我们能看到,魏徵愿做“良臣”,而何谓“良臣”?明确:良臣使自身获得美名,君主得到光耀的称号,子孙世代相传,福禄无边。而通过与“忠臣”的比较,能知道做良臣还有一个前提——保全自身。问题:“诤臣”要求臣子直言进谏,而“良臣”又需要臣子保全自身,在皇权至上的封建社会,要做到二者兼具是有极高难度的,但是在魏徵身上,我们能看到“诤臣”与“良臣”的完美融合。请细读本文,思考做“诤臣”需要什么品质,做“良臣”又需要什么能力。请用文中原句回答,并简单翻译。【文本探究】明确:愿做诤臣,说明臣子有直言的勇气、舍命的决心;想为良臣,臣子需要有深刻的政治思想,也要有高超的说话技巧,如此才能在皇权高压下保全性命,才能“使身获美名,君受显号”。而既能做好“诤臣”,又能成为“良臣”,这都源于魏徵他为君为国为民奉献的拳拳之心。1.做诤臣,要敢于直言。提问:作者指出了唐太宗的哪些问题?他是如何说明的?魏徵直言唐太宗骄奢。“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一句,从反面论述,言明唐太宗此时的心境:自满放纵,骄奢忘本。“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一句,运用对比手法,言明唐太宗轻视百姓,将失民心。“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一句,运用反问,加强语气,诘问唐太宗为何不明白浅显的道理,以略带挑衅的口吻,提出自己的质疑,最能够体现“诤臣”魏徵的气魄。探究方法:诵读相关语段,体会魏徵写下这些文字时的哀痛与不满、失望之情。2.做良臣,要言之有理。提问:作者提出了哪些深刻道理?他是如何论证的?文章第一段,提出君主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思想,用“固本浚源”作比喻,点明“居安思危”的重要性,引起唐太宗反思。文章第二段,总结历史的普遍现象,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并引用古人名句,有理有据地说明君主竭诚待下、拥有民心的重要性,进一步引导唐太宗“深思”。文章第三段,提出“居安思危”切实可行的方法政策,并描绘“垂拱而治”的政治蓝图。提出“十思”,希望唐太宗能正己安人,戒奢、戒骄、戒欲、戒轻人言、戒赏罚不公。“十思”,不仅有思想还有具体做法,简明深刻。最后从正面论证做到“十思”的好处,描绘“鸣琴垂拱,不言而化”的美好画面。探究方法:细读文本,语言与内容结合,体悟作者政治思想的深刻性。3.做良臣,还需善于直言。任务:总结魏徵在劝谏时所用的论证方法。明确:比喻论证,用浅显的比喻引出观点。正反对比论证,第一段中,从正面论述“固本浚源”的重要性,再从反面论述不这样做的危害;将“殷忧”与“功成”对比,“竭诚”与“傲物”对比。引用论证,“载舟覆舟”语出《荀子》,引用先哲观点,使论证深刻有力。任务:善于直言,要求臣子不仅有说话技巧,还需在进言时进退有据、把握分寸,敢为但不莽撞。阅读全文,找出你认为能够体现魏徵说话智慧的词句,仔细品读。明确:①“臣闻求木之长者”一句,“臣闻”一词,以较委婉的语气展开论述,不会引起读者的强烈反感。②“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称自己为“下愚”,体现魏徵的谦逊,称唐太宗为“明哲”,体现魏徵对他的尊敬。③“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与“承天景命”。都表达了对唐太宗的尊敬,以及点明作为君主应有的重大责任和崇高使命,既能使唐太宗感到愉悦,又能让他意识到君主之重要,从而深刻反思,醒悟改正。④“诚能见可欲”一句,“诚能”意为如果能,在提意见时,也较为委婉,以商量的口吻提出“十思”。探究方法:细读文本,反复诵读,体味作者的语言艺术与魅力。分析完全文,我们能发现魏徵不仅有敢于直言、做诤臣的勇气,又有善于直言、做良臣的智慧。而之所以能如此,是因为魏徵有为君为国为民奉献的拳拳之心。唐太宗最终猛然醒悟,深感惭愧,大概也是从奏疏中读懂了魏徵的恳切与担忧,为他真挚的情感所打动。【总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是唐太宗对魏徵的高度评价。为何唐太宗会在魏徵去世后如此悲恸?为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