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的的企业组织模式变革的理论研究_第1页
基于信息技术的的企业组织模式变革的理论研究_第2页
基于信息技术的的企业组织模式变革的理论研究_第3页
基于信息技术的的企业组织模式变革的理论研究_第4页
基于信息技术的的企业组织模式变革的理论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组织模式变革的理论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组织模式变革的理论研究姓名:王智慧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指导教师:蒋馥20020601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组织模式变革的理论研究摘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得企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方面,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使得企业所面对的市场逐步网络化和全球化另一方面,方兴未艾的企业信息技术投资使得企业组织的内部环境日益信息化。面对波澜壮阔的信息技术革命,企业必须适时进行企业管理模式创新以适应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企业组织模式作为企业管理模式的重要内容,在信息技术进步的背景下已经产生了许多创新的形式,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这机遇和挑战并存之际,需要从理论上探讨企业组织模式进行全面变革的

动因和发展创新的方向。本文研究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组织模式变革,就是试图为信息技术时代的企业组织模式变革和创新提供理论的指导。本文在全面总结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全新的企业组织模式分析框架,运用最优化理论、微分技术、博弈论以及仿真软件等定量分析方法和工具,并辅以定性的管理分析,对信息技术进步背景下企业组织模式变革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一在全面总结国内外有关企业组织模式研究的基础上,将企业组织模式分为微观组织模式和宏观组织模式两个范畴,从微观和宏观两个维度建立起企业组织模式的多层次分析框架,使得企业组织模式的内涵更加丰富具体,从而为企业组织模式变革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也奠定了本文研究的逻辑基础。二从企业组织的信息处理属性出发,建立了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层级组织结构模型,定量分析了信息技术对于有限层级的企业组织中管理幅度和知识分布的影响,解释了“中层革命”现象产生的根源在于信息技术改变了企业层级组织结构中的知识分布。同时,以底层员工层级为例,建立了基于信息技术的单一层级的团队生产模型,摘要巴巴巴巴巴巴巴竺巴巴巴巴巴巴巴巴二巴二巴巴巴巴巴巴巴巴巴巴巴巴巴巴竺巴巴巴巴巴巴巴巴二巴二巴巴巴巴巴巴巴巴巴巴巴巴巴巴竺巴巴巴巴巴巴巴巴巴巴巴巴巴巴巴巴巴巴巴巴巴巴今巴巴巴巴分别研究了底层员工层级作为单个团队和进行团队分组时信息技术对团队组织设计的影响。三在企业组织的委托代理属性的基础上,将信息技术系数纳入到委托人对于代理人努力水平观察量的方差项中,建立了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组织激励模型,并分简单组织结构和复杂组织结构两种情形,研究了员工的报酬合同参数和领导的努力水平随着监督系统的信息技术水平而变化的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组织应根据信息技术水平调整员工的报酬合同通过简单和复杂组织结构的比较研究,分析了三种不同组织结构中总代理成本和总产出关于信息技术水平的变化特征,分析表明不同的组织结构在不同的信息技术条件下具有相对的激励优势。四在企业组织的委托代理和信息处理两种属性的基础上,建立了企业组织中决策权分配的数学模型,根据决策成本的不同特点将决策分为信息敏感型决策、一般型决策和代理敏感型决策三种类型。比较了相同信息技术条件下不同类型决策权的最优分配位置,定量分析了信息技术对不同类型决策权的最优分配位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信息技术条件下,信息敏感型决策应比较分权,代理敏感型决策应比较集权相同程度的信息技术进步使得信息敏感型决策趋向于集权,而代理敏感型决策趋向于分权。五分析了企业组织规模和组织边界的内涵及界定标准,讨论了其各自的影响因素。分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来分析企业组织规模的特性,从理论上研究了信息技术影响企业组织规模和组织边界的作用机理,并辅以案例分析。以我国部分上市公司为样本企业实证研究了信息技术水平对于企业组织规模和组织内外部协调成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信息技术进步显著促进了企业平均组织规模的上升,同时信息技术投资对于企业组织内外部协调成本的改善则会有一个滞后期。六在产业组织理论框架内,以跨组织信息系统为例,建立了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组织间关系的分析模型,并分别就简单和复杂市场结构两种情形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简单市场结构的单次博弈情形,企业组织间关系的博弈均衡为上游厂商决定市场中的应用水平,下游厂商跟随上游厂商的应用水平并在产品市场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上进行合作在复杂市场结构的单次博弈情形,无论采取何种应用水平的决策方式,下游厂商都选择在产品市场上合作。在两种市场结构中,就无限次重复博弈的单个博弈循环而言,下游厂商都存在背叛合作的动机而下游厂商在整个无限次重复博弈中保持永久合作的条件是单个博弈循环的贴现率不超过相应的最大值。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论文从理论上探讨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组织模式变革的创新之处体现在一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来展开的企业组织模式变革分析框架为全面反映信息技术进步背景下的企业组织模式变革,论文创新地建立起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来展开的企业组织模式分析框架。该分析框架使得关于企业组织模式的研究更加全面和系统化,弥补了目前相关研究比较零散、片面的不足。二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层级组织变革分析框架和数理模型论文从不同层级之间关系和单一层级内部生产组织设计两方面来分析信息技术对于企业层级组织结构变革的影响。在这一分析框架中,分别建立起数理模型来研究信息技术对不同层级之间关系和单一层级内部生产组织设计的影响机理。三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组织中决策权分配模型研究论文创新地建立了企业组织中决策权分配的数理模型,实现了对企业组织中决策权最优分配的定量研究。根据决策成本特点的不同对决策进行分类。利用所建立的决策权分配模型,比较研究了信息技术对于不同类型决策权的最优分配位置的影响。研究结果比现有文献中的定性描述更加具体和细化。四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组织间关系分析模型在产业组织理论的框架内,创新地建立了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组织间关系分析模型。模型中,通过的市场交易成本降低效应来描述信息技术对于厂商博弈均衡利润的影响。博弈分析结果对于企业组织选择产品市场上的竞争或者合作关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关键词信息技术,企业组织模式,组织激励,决策权分配,组织规模,组织边界,组织间关系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摘要巴二二竺竺巴巴巴巴二二巴二二二巴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上海交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保密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学位论文属于不保密口。请在以上方框内打“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日期年月了日日期‘”‘“乡日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上日期,价‘月少日符号说明符号说明本论文各章内容相对独立、自成体系,因此按照各章研究所使用的符号分别给出符号说明”。同时,由于本文研究主要侧重于理论分析,所有的符号变量都采用无量纲。、第二章符号说明企业组织中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知识企业组织的总产出组织中除底层外的层级数目底层员工团队的总规模。员工用以处理来自团队同事的单位信息组织中第层员工人数占组织总人数的时间的比例员工用来全部投入生产的时间比例组织中第层员工所掌握的知识集合底层员工团队的总产出,知识集合祷的度量。组织中从第。层到第层所拥有的知底层员工团队中的团队分组小组的规模识总量底层员工团队分组后,员工用来全部投第层级员工从事生产的时间比例入生产的时间比例底层团队分组时员工处理来自团队小小第层级员工帮助低层级员工的时间组外的单位信息所需时间比例组织员工的单位知识的学习成本底层员工团队分组时,团队小组外的信息报告产生的频率组织员工的单位知识的交流成本底层员工团队分组时,获取一份来自团队小组外的信息报告所需的时间企业层级组织的管理幅度、第三章符号说明简单组织结构中的企业员工总数。复杂组织中中层管理者数量复杂组织中每位中层管理者监督的底层简单组织中员工的努力水平员工数量气复杂组织中中层管理者的努力水平,简单组织中领导对于,的观察量与复杂组织中底层员工的努力水平小的方差项气由于领导监督人数上升而导致的监督复杂组织中中层管理者的固定收入失效系数几复杂组织中中层管理者的风险分担比例监督努力的收益系数第五章没有建立定量模型,因而没有使用符号同一符号在各章同时出现时,以不同的意义在各章模型中分别存在,投有关联关系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企业组织的监督系统的信息技术系数复杂组织中领导对于口。的观察量工作厌恶系数、复杂组织中中层管理者对于气的观察量员工的绝对风险规避度量复杂组织中底层员工的固定收入企业组织中领导的努力水平几复杂组织中底层员工的风险分担比例简单组织中员工的固定收入复杂组织中中层管理者的保留收入水平刀简单组织中员工的风险分担比例复杂组织中底层员工的保留收入水平简单组织中员工的保留收入水平中层管理者行为相关的复杂组织中,中层管理者努力水平的相关系数凡中层管理者行为相关的复杂组织中,中层管理者的相关工资系数东第四章符号说明决策权分配的信息传递成本完全分权时的代理成本决策权分配位置决策权分配的代理成本、信息传递成本曲线的弹性系数代理敏感型决策的决策权最优分配位置。代理成本曲线的弹性系数撼一般型决策的决策权最优分配位置完全分权时的信息传递成本石信息敏感型决策的决策权最优分配位置、第六章符号说明最终产品的逆需求函数参数气下游厂商的应用水平供应商的单位中间产品生产成本上游厂商在建立之前的单位产品的市场交易成本兄中间产品价格与下游厂商在建立之前的单位产品的市场交易成本单个博弈循环的贴现率二市场中上游厂商的利润的应用难度系数或成本系数一市场中下游厂商的利润的市场交易成本降低系数二下游厂商在产品市场上与其他下游厂商合作时的利润,下游厂商的最终产品产量二下游厂商在产品市场上背叛合作时的利润上游厂商的应用水平嵘下游厂商,在产品市场上因背叛合作而受到其它厂商惩罚时的利润上海交通大学博十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论文的研究背景近年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兴起使得整个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变革,我们正在经历一场信息革命,并将进入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细胞,在这场信息革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企业组织模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企业在特定生存环境下的内部组织构架和外在组织表现,是企业与变化的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因此会受到信息技术发展的深刻影响。企业组织模式在企业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许多有效的甚至是创新的形式,然而,在信息技术发展一日千里的今天,这些已有的组织模式都存在着与信息化的内外部环境不适应的地方,因此,必须在信息技术背景下进行重新审视和全面变革。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生存环境信息技术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智能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现代的信息技术以微电子为基础,以计算机为核心,以光纤和卫星通信为先导,形成了一个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激光技术、光电子技术、光导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于一体的高技术群信息技术改变了企业的生存能力和生存环境,这主要是通过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实现的。企业信息化?信息化的企业组织内部环境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部署。这表明,信息化已经被提升到战略发展高度,企业信息化将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信息化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越来越广泛、深入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科学方法来开发和利用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并以此为手段进一步开发和有效利用物资、能源、人力等资源,从而形成一个崭新的先进的社会生产力以及相应的生活方式,推动社会往更高级的阶段或形态发展的过程。企业信息化作为整个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主要有司幻生产自动化、柔性化和产品智能化,即综合地、战略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或重建企业的生产技术系统,设计开发智能含量高的、附加值大的产品管理一体化,即在企业信息基础设施或企业内部网和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上,从科学及时决策和最优控制的高度把信息作为战略资源加以利用,进而有机地集成诸多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和手段,以实现系统内的人、资源、信息等要素的综合优化管理组织有机化,即构建或重组一个有限刚性和有限柔性相济的、具有适应环境所需应变能力的优化组织结构,同时优化在一定组织结构框架内的管理业务活动和流程。显然,企业信息化大大提高了在企业内部利用各种资源组织经济活动的能力。电子商务?网络化的企业商业运作环境电子商务是从美国兴起,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发展起来。年美国电子商务的交第一章绪论易量高达亿美元。为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美国企业将继续大量使用电子商务来进行采购、销售和其他商务活动。预计到年关国贸易的交易量将达到万千亿美元美国制造者协会的调查表明,的美国制造商已经拥有自己的网站,电子商务交易的使用率为。采购商的电子商务利用率为,在尚未使用电子交易的企业中,的企业计划在一年内使用,的企业考虑在未来三年内使用,仅有企业表示没有考虑使用互联网进行采购可见,随着以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新舞台。电子商务不仅仅是在上建立一个本企业的网站,宜传企业形象,或通过网络进行商业买卖操作,真正意义的电子商务是利用以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进行商务活动和企业资源管理,它的核心是高效率地管理企业的所有信息,帮助企业创建一条畅通于客户、企业内部和供应商之间的信息流,并通过高效率的管理、增值和应用,帮助企业准确地定位市场、扩展市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不断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促使企业采购过程科学化,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产品销售量,降低成本,获得更大的效益。电子商务带来了一场史无前例的革命,创造了全新的网络化的企业商业运作环境,对企业如何利用新的市场条件来完成资源的配置和协调企业内部生产会产生重大影响。夸企业组织模式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遍及全球的今天,企业组织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组织模式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呈金字塔状,随着企业规模的壮大,在组织中出现了一支庞大的中层管理人员队伍,而中层管理人员在企业中对信息的上传下达、层层过滤是造成企业信息严重扭曲、变形、阻滞的根本原因。现在,由于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实际上扩展了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中层管理人员开始让位于信息系统,中层管理人员在组织结构图上的消逝或人员规模的萎缩,使得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②企业职能部门弱化。由于高效信息网络的支持,企业有条件对客户需求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这也正符合激烈市场竞争的需要。因此,企业组织必将抛弃限制信息有效流通的职能部门边界,以各种围绕最终客户需求的业务过程为基本运行单位,并通过企业信息网络实现任意企业组织两点之间的直接沟通,这将促使企业组织过程的网络化③动态联盟大量出现。动态联盟是指在先进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许多企业为对特定的市场机遇做出快速、有效的反应而相互联合形成的一种面向市场机遇的合作组织形式。成员企业往往是各自专业领域里相对卓越的领导者,它们为了共同的利益而强强联合,通过跨组织的信息技术联结成一个网络。动态联盟的出现,反应了在信息技术条件下企业组织的“法定”界限已被打破,企业组织之间需要寻求新的合作方式和合作理念火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的生存能力和生存环境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而企业组织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则是企业在新环境中成功的荃础和保障。因此,研究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组织模式,探索隐藏在组织模式演变背后的内在变革动力和机制对于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企业组织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企业组织模式的相关研究进展综述盯企业组织模式概念的界定企业组织模式的含义。目前国内外的文献中存在多种不同的理解,综合起来主要是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来开展研究。鉴于此,本文将企业组织模式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维度,在一个新的概念架构下,分别研究企业微观组织模式和企业宏观组织模式。企业微观组织模式企业微观组织模式从企业或层级制的内部来分析实现经济活动的具体技术、结构、产品、目标和人员等因素以及整合这些因素的组织措施或组织制度。从企业组织的内部来解析企业组织的特性,是企业微观组织模式分析的立足点。因此,企业微观组织模式的内涵主要包括组织结构类型、决策权的分配方式、组织员工激励等。应该指出的是,这几个方面在逻辑上并非相互独立和排斥的,而是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的。但是,在本文的研究中,对于每一个主题的研究都没有考虑同其它因素的相互作用,之所以这样处理是为了在不失一般性的基础上使得研究更加简单明了。企业宏观组织模式企业宏观组织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企业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它从企业组织的外部来刻画企业组织经济活动的总体特性。由于企业组织的总体特性往往是在与市场的比较、权衡中确定,因此,企业宏观组织模式描述的是企业组织在与市场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不断适应市场变化所形成的整体形态,包括企业组织规模、组织边界以及不同企业组织相互之间的关系等。企业组织规模和组织边界描述的是企业组织个体在市场环境中所形成的宏观组织属性,企业组织间关系则是多个关联的企业组织之间相互作用所表现出的宏观组织特征。企业宏观组织模式受到企业所处的行业、技术条件、市场需求、市场结构以及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那企业微观组织模式研究进展企业微观组织模式的发展历程现代企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现代企业也不存在着任何完美的、永恒不变的组织模式。企业必须在各个不同的阶段,随着业务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选择不同的组织模式,以适应进一步成长的需要‘。一般说来,企业的发展过程可分成四个阶段,每一阶段企业的内外环境都有其特点,企业必须根据这种特点选择其相应的微观组织模式而每一种微观组织模式也有其优点和缺陷,在每一阶段的初期,这种模式因为适应于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企业发展阶段的演变。原来的微观组织模式将逐渐无法适应企业内外环境的变革,以至酿成危机。这种危机只有通过微观组织模式的重新选择和构建才能得到解决,企业才能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图描述了企业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相应微观组织模式的选择第一章绪论多元产品跨地区市场简单德定复杂多变企业经营外部环境图企业微观组织模式的发展过程①创立阶段无结构、不规范的微观组织模式在企业创立的初期,其目标是开发一种产品或服务以求得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企业创建者主要致力于生产与市场的技术活动,企业往往选择一种自然形成的简单而灵活的微观组织模式,即非正规化和没有权力等级的模式。创立阶段,企业微观组织模式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组织结构简单、集权程度高、组织规模小。随着业务的快速增长和员工的增多,企业进入发展阶段,管理、组织和协调的工作量剧增。这时,这种无结构、不规范的微观组织模式所带来的内部秩序危机将日益显现出来。②发展阶段规范的、职能型微观组织模式为了进一步发展,渡过第一次危机,企业需要选择建立起一个规范的功能性微观组织模式。它的基本特征是企业内部按照职能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部门,如生产、销售、开发、财会等。各部门建立起一套规范的规章制度和工作秩序。在发展阶段,组织结构多为型,集权程度依然很高,组织规模仍较小。由于功能型模式各部门间的沟通都要通过专制的最高管理层,因而处理速度慢,不能对市场、生产及其它领域的事务做出快速的反应。当企业向多系列、多领域发展,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时,就会面临新的危机,即专制的危机。③成熟阶段分权的、事业部型微观组织模式在企业的成熟阶段,选择合适的微观组织模式以克服专制危机的策略是高层管理者增强“分权”意识,即采用分权管理的事业部型模式。事业部往往是一个利润中心或投资中心,而最高管理者则更多地关注企业的发展方向及总体战略。分权制给事业部带来了灵活性,同时也调动了下层经理和员工的积极性,推动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模拟事业部制及超事业部制是事业部制的变形。超事业部制就是在事业部的上面,最高管理者的下面,增加一级管理机构,即超事业部。超事业部分别领导若千个事业部,最高管理者只是直接领导超事业部。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模拟事业部制是针对规模庞大,但由于生产过程具有完整性等原因,而无法划分成若干个独立的事业部的企业,它的重要组成单位不是事业部,而是由模拟事业部而产生的生产阶段。④再兴阶段虚拟模式及网络模式随着企业规模和经营领域的继续扩大、企业经营和竞争环境变化的加剧以及新技术的应用,企业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一些历史较久的大公司,因过分注重整合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甚至有“组织过多”的现象。也就是说,随着企业事业部的繁殖、派生,企业的分支和层次越来越多,企业组织变得复杂、庞大。官僚的程序、大量文书性计划和报告严重挫伤了下层经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虚拟企业和网络组织等近年才兴起的新型微观组织模式在解决组织机构过于庞大臃肿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企业组织结构的相关研究企业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型组织结构型结构是直线职能制的组织结构,它将某种或某类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部过程纳入企业管理之下。型结构的基本特征是企业内部按职能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部门,如生产、销售、开发、财务等。企业的最高领导及机构负责策划和运筹,直接领导和指挥各个部门开展业务活动并进行经营管理。型结构的优点是集中统一,能保证各个部门之间良好的协调,企业最高领导直接控制和调动资源,能够节约使用有限的资源,集中优势成功实施若干效益好的项目。但型结构也存在明显的缺点,如高度集中带来经营决策缺乏灵活性和敏感性,中层管理者因权限微弱缺乏积极性,而高层管理者因埋头于经营决策而无暇顾及战略决策。型组织结构为了适应现代企业经营活动的多样性,年通用汽车公司的总裁阿尔弗雷德斯隆率先创立了新型的多部门组织结构一型结构。型结构的基本特征是经营决策与战略决策的分离,即按产品、技术、销售、地域设立半自主性的经营事业部,公司的经营决策由不同的事业部负责,而让公司最高领导从经营决策中脱离出来,从事企业战略决策并对各事业部进行评价、监控。因此,型结构实际上是由一个总办事处将若干个型结构组合为一个整体而形成的,即型结构包含于型结构之中。型组织结构有利于改善企业信息机制及激励机制,也有利于加强协调和控制。正是由于这些优点,型结构先后在美国和西欧成为基本的企业组织形式。当然,型结构的治理机制与控制、激励机制并不完善,容易产生事业部经理从局部利益考虑问题而忽视公司整体利益的缺陷,同时型结构中机构重复,造成管理费用的增加等。型组织结构型组织结构主要运用于控股公司,与型结构的不同在于事业部门由独立的子公司、分公司代替,其成员是法人单位,企业总部只持有子公司或分公司的部分或全部股份。一方面,企业的各个子公司或分公司具有更大的经营独立性,另一方面企业总部只对子公司、分公司的部分或全部投资承担有限责任。因此,型组织结构具有分散经营风险的功能,但同时也应注意这类企业往往缺乏战略优势和凝聚力。企业组织结构的创新形式第一章绪论企业组织结构是企业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为实现其经济利益而采取的组织安排形式。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和市场需求的急剧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产生了一些创新形式。①虚拟公司虚拟公司指公司总部仅保留最关键的职能,如研发和营销等,其它职能通过外包或协作方式借助外部力量完成。这样的模式被称为“虚拟”,是因为整个产销网络体系中,众多的企业与人员虽然遵从同一个决策体系,执行其政策和战略,但它们却不必同属一家公司。这一点使虚拟公司能够自由地选择合作伙伴。这种组织弹性对公司的生存与发展很重要,因为它体现了公司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特别是,虚拟公司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吸纳最优秀人才、资源和知识,从而获得强大的可持续发展潜力。目前,美国己出现了这种形式的企业,如微波通信公司由于与其它公司结盟,使它能够在多达家其他公司的人才、技术和资金的基础上,向顾客提供硬件、服务等综合业务,公司总裁丹尼尔?埃克森说“如果我们一切依靠自身力量来干,那么我们一年至少要额外开支亿美元。”络型组织网络型组织结构是日本学者山田荣作通过对多国籍企业结构的研究而发现的新形式。这种形式由许许多多个组织单元构成,组织单元之间运用先进的通讯技术,依靠共同的价值观念,形成有机的网络化结构。组织单元具有规模小、灵活性高、财务相对独立等特点。组织单元充分有效地运营将使企业具有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网络型模式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实行内部封闭制度,组织单元虽然拥有高度自治权,但它仍面临着优胜劣汰的命运。组织单元不仅与企业内其它组织单元有业务往来,还可直接与其他企业开展业务。从而把市场机制全面引入到企业组织内部,组织单元之间也形成了服务与被服务者、供应商与顾客间的关系。在日本,日本电气、富士通等高技术产业都以组织单纯化及单层化为目标,采用了网络型模式。企业组织结构的模型研究企业组织结构的模型研究受到许多研究人员的关注,他们的研究各有特色,下面分别简要介绍,并在表中加以比较。表企业组织结构模型研究的比较研究者研究内容方法定量分析时间侧重点组织结构八十年代中后物流、信息流理论数学模型解析期?今九十年代初期组织结构信息流、决策统计。仿至今真年虚拟组织协调手段实证研究统计年组织信息流对组织连续与离散仿统计的影响真年至今组织结构比较信息、激励理论数学模型解析①以为代表的组织结构理论模型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麻省理工学院的等研究者对组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织结构相继提出了一系列理论模型,从层级制和市场的不同区分组织结构是他们研究的主耍特点之一,同时他们以这两种协调机制的不同为基础提出了有关虚拟组织的一些概念。工依层级与市场的不同提出了职能层级制、产品层级制、集中市场和非集中市场四类组织结构,并利用排队论模型给出了诸如成本等一些因素的定量分析。②的组织仿真研究在管理学的定量研究方面与一样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自九十年代初以来,以为代表的研究人员相继在面向决策的组织结构仿真研究中得到了一系列成果。他们的仿真研究从分类任务表述、组织内部信息流模式及个体决策行为角度给出了范例,同时他们的研究也是从统计角度来验证一些定性的命题。面向虚拟企业组织的实证研究年以为首的研究人员从调查数据统计的角度提出了有关虚拟组织的一些有意思的观点,如电子网络的使用无法替代人员接触,两者相辅相成电子网络的使用会减少企业将业务外包出去的程度,电子网络的使用会降低企业之间的合同完成质量等。这些都与传统的虚拟组织理论〔包括的中的一些观点相悖。他们的研究是虚拟组织研究领域少有的有实际数据的实证研究。的组织离散仿真研究的文章收录于论文集中,其模型在组织内部信息流与物流的结合方面有一定的尝试,他的建模方法结合了系统动力学与排队论的思想与理论,结合了信息流的连续情况和业务流的离散情况,对信息流他采用了一些模型函数关系,而具体的物流则是用排队论描述,他主要分析的是信息流对业务流程的影响作用,而并不完全强调组织结构本身。⑤钱颖一等的组织结构比较研究组织结构的比较研究主要以型和型为对象。一般认为,在型组织中,会过多地埋头于日常事务性决策,而不能集中精力于重要的战略决策而在型组织中,较为分散的决策缓解了过重的决策负担。同时,型组织在协调财务投资决策方面以及鼓励管理主动性方面型组织有优势。当然,型组织由于将同种类型的工作集中在同一个部门处理,能取得比型组织更好的规模经济性。钱颖一等〕将组织内部分工的任务之间的协调看成是属性匹配的过程,建立起理论数学模型,研究在外生的变化因素下两种组织结构的效率。在其分析框架中,组织结构影响组织的信息结构,从而影响组织协调变化的方式。钱颖一等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型组织相比,型组织能实现更好的协调,但必须付出由于牺牲了规模经济性而导致的更高的成本。型组织的独特优势在于其更适合于在组织内部进行实验,这能给组织带来更好的柔性,便于在组织中实行更多的创新和改革。同时,不同的组织结构会产生不同的有关经理业绩的信息,从而提供了不同的激励机制。由于型组织有利于实行标尺竞争,因而比型组织提供了更好的激励机制。相关研究的评述上述介绍的关于企业组织结构方面的研究利用定量工具和经济理论从组织结构内部效第一章绪论率和不同组织结构比较的角度研究组织结构的特点,较好地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然而目前己有的相关研究也存在一个共同的不足之处,就是没有考虑信息技术对于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实际上,企业组织结构作为企业组织的管理架构,与企业组织所运用的信息技术密切相关,信息技术的进步也会使得企业组织结构发生变革。因此,这一方面将会是企业组织结构研究的一个发展方向。企业组织激励研究企业组织激励的基本概念一个人之所以加入到企业组织,是因为他预期到,通过他与组织中其他人的合作及自身的努力可满足自己的必要需求,这些需求是无法自己单独实现的,另一方面,一个企业组织之所以能够存在并且发展壮大,是因为它能够为其员工提供他们所需的必要满足,由此获得组织成员对实现组织目标的贡献。所谓组织激励,就是在给定的组织内,各行为主体相互提供诱因以换取其他行为主体为其目标实现提供贡献的行动过程。企业作为一种特定的组织形式,其组织激励的效率与效果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活力。组织激励机制则是组织为达到激励效果而设计的规定、方法的总称。一般而言,组织激励机制由激励源、激励对象、激励信号、激励方式、激励环境等要素组成气企业组织激励的研究现状企业组织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是企业组织激励问题产生的根源,因此企业组织激励问题一直是信息经济学和组织理论的重要研究分支。激励问题的相关研究涉及主题较多,按照激励对象可分为经营者激励、一般管理者激励和普通员工激励,按照激励形式可以分为薪酬激励、股权激励、职位激励、精神激励等,相关的研究文献非常丰富。限于篇幅原因,这里仅介绍与企业组织结构相联系的激励问题的研究现状。企业采取某种组织结构的同时,也就明确了组织中各个层次员工的岗位职责划分和权力分配。组织激励是在既定的组织结构中完成的,因此组织结构是设计企业员工薪酬激励方案的基础,组织结构的不同会给薪酬激励方案带来变化。和研究了只有两个层级的简单组织的最优激励合同。研究表明,在信息对称时最优风险分担与员工激励是一致的,风险分担的最优可以实现而在信息不对称时,员工的激励相容约束使得最优风险分担合同不能实现,最优风险分担与员工激励是不一致的。和的研究中考虑到员工被监督到的概率会随着员工人数与监督管理人人数之比上升而下降,但是其研究结果表明最优的组织结构中应有一个委托人或无限层监督代理人,这一结果不具备实际意义。理论上对于监督人的作用没有明确的结论,并且许多研究表明雇佣监督人会带来更大的风险,有些文献甚至认为应该在契约中引入防止监督代理人共谋行为的约束条件文献的研究则从相反的角度论证了防止共谋行为只会导致激励失效、组织效率下降,在许多情况下并不改善组织效率,因而采用监督人进行信息报告总是有利的。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属性就是改菩了应用者的信息获取能力以及信息在不同主体之间的传递和处理的效率。因此,信息技术在企业组织中的应用会降低企业组织中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影响企业组织激励问题。研究了信息技术对于管理过程监控的帮助,并卡车制造业为例,利用实际数据分析了信息技术如何影响和促进中层管理者对于生产线上的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底层员一的管理相关研究的评述虽然有关企业组织激励方面的研究非常多,涉及的主题也非常丰富。但是,不同类型组织结构中的激励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而针对不同企业组织结构中员工激励的比较研究尚不多见同时,信息技术对于组织激励的影响虽然得到认可,然而如何将信息技术纳入到已有的成熟模型中,来研究信息技术对于企业组织激励的影响方面的工作还比较缺乏,这样就导致对于信息技术如何影响组织激励的理解也缺乏深度。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企业组织结构不断创新的今天,这两方面的研究对于进一步完善企业组织激励机制、更充分地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是有益的补充。企业组织中决策权分配的研究研究现状图描述了一个企业组织的金字塔状层级制,在金字塔的项端是高层管理者,底部则是员一。显然,底层的员工更便于接触到分散信传的局部信息。分散的局部信息一般都随着市场递成本环境、技术条件、生产状况等而发生变化,如果所有的决策都由高层管理者来完成,必须不分散的局部信息断地将分散的局部信息从金字塔底层向上传图决策权分配的成本变化趋势递,这将会导致一系列与信息处理有关的成本。这些成本总称为信息传递成本,具体包括信息处理成本、信息传递延误造成的机会成本等随着决策权在金字塔中分配位置的上升,信息传递成本亦上升。另一方面,由于高层管理者与底层员工之间是委托代理关系,因而他们之间存在着目标的偏差,这将带来决策的代理成本。代理成本包括监督成本、签约成本和剩余损失,其大小会随着决策权在金字塔中的下放而增加。信息传递成本与代理成本一起构成了企业组织的内部协调成本,决策权的分配应根据总的内部协调成本而定。关于企业组织中决策权的最优分配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但比较统一的观点是,决策权的最优分配位置因行业不同而不同。在对于实时信息处理要求较高的行业,如证券交易中,最优的决策权分配会比较分权而在外界环境相对稳定的情形,则会相对比较集权。在分权的场合,由于代理成本的存在和信息不对称问题,会使得分权管理的激励机制效率受到损害。从信息的决策价值角度来讲,企业高层经理和其下属管理人员之间的信息越不对称,即相对于高层管理经理,低层管理人员掌握的信息越精确,将相关的决策权下放到低层管理人员的分权管理就越能体现出充分利用决策信息价值。因而,企业的外部环境越不稳定,其分权程度就应越高,以便应对不稳定的环境做出迅速的反应,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反之,外部环境较稳定的企业,分权程度也就越低。分权以后,由于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必须同时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控制机制以实现对代理人的激励,从而减少委托人的利益损失。实践中通常是通过契约的形式,让代理人对他的决策所产生的贡献承担责任,即所谓的分权部门的“独立核算、分担部门利润”机制,以使代理人采取“正确”决策。一般,这种第一章绪论激励契约是通过让代理人承担一定的企业经营风险来实现的。设对于代理人的利益分配方案为渭,即代理人的收入中除了固定部分外,另一部分为代理人对企业整体利益的贡献二与比例刀的乘积脚,则企业环境不确定性越大,利益分配方案中的刀就应越小,反之则刀应越大。因此,在实施分权管理的同时还应设计出合理的激励机制以加强管理控制,减少代理人的败德行为给委托人带来的损失。相关研究的评述目前关于企业组织中决策权分配的研究都是将企业组织中决策权的委派看成是一条委托代理链,采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集权与分权的相对优势和劣势,并且一般都只能给出定性的分析结果。实际上,决策权分配过程不仅涉及委托代理问题,而且也是一个信息传递过程,如何建立一个综合考虑委托代理和信息传递的定量模型,来分析决策权分配问题,应是比较有价值的研究方向。企业宏观组织模式研究进展企业宏观组织模式确立的前提?组织经济活动的制度形式组织经济活动的制度形式是指社会经济中的经济个体采用何种方式来实现生产和提供服务,并且这种方式以某种制度的形式存在。在确定组织经济活动的制度形式的过程中,企业组织既是作为主体的经济个体,同时也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客体?制度形式。只有组织经济活动的制度形式确定后,企业组织的全部生产和服务功能才得以明确,企业组织才能具有整体性。因此,组织经济活动的制度形式是确定企业宏观组织模式的前提。同时,由于企业组织的主客体双重属性,企业的宏观组织模式也是在与其他经济个体的制度形式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组织经济活动的制度形式的分类①新制度经济学企业理论关于组织经济活动制度形式的两分法在比较制度研究的基础上,新制度经济学派认为市场和企业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两种主要制度形式。市场是由价格机制指导的资源配置的自动协调,而企业则是利用组织内部指令性的管理行为进行资源的配置。企业组织之所以能够替代市场来进行资源的配置与协调,是由于组织内部的资源配置方式能够比市场的价格机制节约交易费用。这就产生了新制度经济学关于组织经济活动制度形式的企业与市场两分法。②网络组织理论关于组织经济活动制度形式的三分法网络组织理论认为,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机制,不只是基于价格机制等市场原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以组织原则为基础的,是一种“有组织结构的市场”,市场本身也是一种网络构造。反之。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除了基于科层组织原则,市场原则也在发挥作用。因此,无论是在市场中,还是企业内,市场原则和组织原则共存,也就是市场与企业相互渗透。正是市场与企业之间的相互渗透产生了企业间复杂多样制度安排的网络组织模式。网络组织理论用市场、网络组织和科层的三极制度框架替代传统的市场与科层两极制度框架。遵循亚当?斯密和钱德勒把市场和企业科层分别称作“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的比喻,他形象地把组织间协调,即网络组织模式称作是“握手”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影响组织经济活动的制度形式选择的因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