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红烛》优秀学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诗中的具体意象,理解“红烛”这一意象的精神内涵。
2.了解学习诗中的比喻、拟人、象征的修辞手法。
3.能够通过阅读诗歌理解诗人献身祖国、甘愿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
一、情景导入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初读李商隐“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诗句时,可曾引发你的思考?可曾被诗句
所描写的“蜡烛”所触动?那么,你曾经想到的,可以用蜡烛来形容的人,包括
谁?我想,这些问题,在懵懂时期的我们,都或多或少的经历过。今天,就让我
们走近一位诗人—闻一多,看看他是怎么写“烛”的。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1.作者简介
闻一多(1899--1946):原名,改名多,字友三,又改名一多。现代
诗人,学者,战士。自幼喜爱古典诗歌、绘画和戏曲。五四运动后开始发
表新诗。曾留学美国。先后在中山大学、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西南
联大任教。1946年7月15日发表了著名的,当日下午即遭到
国民党特务的杀害。早年参加,提倡新格律体诗。他的诗具有极强的
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代表作《红烛》、具有沉郁奇丽的艺术风格,
整齐、和谐的艺术表现,影响颇大。新月派代表闻一多提出了“新诗格律化”的
主张,提倡诗歌创作“三美”——“”“”“”。
答案:闻家骅爱国《最后的一次演讲》新月社《死水》音乐美建筑
美绘画美
2.创作背景
1922年闻一多赴美国留学,他不堪忍受受到的歧视,写过许多爱国诗篇。1926
年从美国归来,但看到的是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经济凋弊的黑
暗现实,极为失望。正是这种为现实所冷却了的爱和期望,成为了其诗的深层根
基。诗集《红烛》由诗人在清华和美国两个时期的作品组成。不但以浓烈的色彩
独树一帜,而且还以丰富的想象、精炼的语言、典型的东方风格,形成了自己的
独特个性。这首与诗集同名的诗篇,就是诗集《红烛》的序诗。
三、朗读指导
1.吟咏提示
通过吟咏诵读寻找准确表达作品情感和自己阅读感受的声音形式,在诗歌鉴赏中
十分重要。请说说吟诵这首诗歌要注意哪些要领?吟咏时要注意情感的表达、节
奏停顿、重音轻音、抑扬顿挫、语气语调等,比如:
红烛啊!(语调深沉,饱满,上扬)
不误,不误!(两个相同的句式读出区别,后一个要更强调)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断在“要”字后面,“烧”与“光”为重音)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正是”后断开,重音强调)
既制了,便烧着!(坚定而有力,“烧”字重音)
烧吧!烧吧!(渐高,第二个“烧”字加强重读)
烧沸/世人的血——(“血”字拉长音)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语气坚定而有力)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读出决绝果敢的语气)
2.吟诵比拼
(1)小组互相讨论,在书上标记,互相听读。
(2)各小组派代表上台朗读,其他同学互相评议。
四、问题探究
1.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1)从诗歌题材的特点来看,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这种诗有什么特点?
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对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
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
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2)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放在开头,有什么作用?
“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全诗的引子,诗的主体部分就是扣住“灰”与“泪”(“自
焚”与“流泪”)分两层来展开抒情的。
(3)诗歌以问答的形式展开抒情,一共有几处问?问什么?
三处问:第1节为第一问:红烛为什么这样红?
第2节为第二问:红烛为什么要自焚?
第6节为第三问:红烛为什么要流泪?
全诗以诗人对“红烛”的心迹交流为线索,用问答的形式展开诗意,抒发诗情,
显示了诗人对人生真谛、对诗歌创作宗旨的求索过程和结果。
2.分析语言,品味形象。
全班分为五个小组,分别探究第一节、第二三节、第四节、第五六七节、第八九
节。要求:小组分工合作,讨论交流。在书上圈点标注,然后派代表交流分享。
围绕下面几个主问题展开探讨:(不必面面俱到,可侧重其中的一辆各方面)每
组派1-2名代表,上台分享自己的研究心得和收获。
①这一(几)节写了什么内容?
②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③诗人有哪些困惑?有哪些感悟?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感悟?
④语言上有哪些特色?哪些词用得比较好?
讨论探究的主要要点:
①第一小节:诗人怀着敬慕的心情赞叹荧荧的红烛。
“红”是赤诚的象征。红烛,在诗人眼里,是理想的人格的化身。在这样的红烛
面前,他提出了自我要求:“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诗
人的心应该也这样的红,否则就不配做诗人。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那颗心,
真是一颗赤子之心,是那么纯洁率真,晶明透亮,灼灼发热。在这首诗中,可以
说红烛就是诗人,诗人就是红烛,“人与物化,意与境融”。一个“吐”字;逼真
的描状了诗人那种火热的爱国情感不吐不快的神态。
“这样”是指示代词,这里指性质,用“这样红”,表明诗人凝视着红烛,也能
唤起读者对红烛的印象,想到烛火照得红亮的样子,“这样红”远比“鲜红”的
形象丰富得多。“吐”字,逼真地描状了诗人那种火热的爱国情感,不吐不快的
神态,远比“掏”字爽快率直。
②第二、三节:对红烛自我牺牲精神的讴歌。
这两节诗用设问手法,自问自答,生动的表现了一个思考觉悟的过程。前后两
种截然相反的回答;表明了诗人的醒悟,同时也更有力的表现了红烛精神的可贵。
诗人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蜡比作躯体,把火比做灵魂。作者认为,躯体和灵魂
应该是互相依存的,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
出?”起初觉得这是大惑不解的,认为红烛自己“一误再误”,诗人认为这真“矛
盾”,自相冲突,不可理解。但诗人最终理解了红烛,彻悟了,对先前的认识来
了一个彻底的自我否定。诗人理解了红烛,由衷的赞美红烛的奉献精神。
上一节说“一误再误”,错怪红烛的语气很强烈,又包含着自作聪明的意味;下
一节说“不误,不误”,用了反复手法,否定语气更加强烈。一反一正两种回答,
相形之下,更强烈的表现了认识的根本转变,包含着对先前自作聪明的惭愧,由
顿悟而对红烛产生了深为敬仰的感情。诗人悟彻了,光是要“烧”出来的,只有
自我燃烧,只有无私奉献,才能放出光芒。这正是与利已主义哲学完全对立的一
种新的人生观。“烧”字不加引号,就不能着重标明它的特殊含义。加上引号,
引人注目,字义丰富而又突出。
诗人的思考,实际上反映了那个时代进步青年在探索人生真谛的思想历程中所遇
到的矛盾和获得的觉悟。
③第四节:诗人对红烛的殷殷寄语,也是诗人的自勉自励。
“既制了,便烧着”,便要燃烧不息,“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人生的天职也在
于奉献,活着就要让生命之火熊熊燃烧,让智慧和才能放也灿烂的火光。诗人借
着红烛的形象激励自己,表达自己的信念和心愿。
“烧罢!烧罢!……监狱!”当时,民众深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思想文化的毒害,
如沉睡梦中尚未觉醒,血性犹存然而麻木不仁,有如身陷囵圄受着禁锢。诗人认
为:自己的职责,就在于从梦中唤醒世人、救治世人的灵魂。使民众觉悟,使民
众奋起,使民众热血沸腾,使民众走向光明,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所设置的精神
监狱中解放出来。
诗人爱国的赤诚之心是与祖国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
④第五至第七节:诗人对烛泪的思考、对红烛的劝慰。
使用拟人手法,一开始,首先揭示了一种很矛盾的现象:“你心火发光之期,正
是泪流开始之日。”诗人的注意力转到烛泪上面,矛盾的现象已经包含着疑问。
这一节开头的呼唤,是同情的呼唤,是惊疑的呼唤。
第六节诗人驰骋想象,亲切的问讯红烛:“何苦伤心流泪?”诗人同情,惊疑,
思索。这里抒发的正是诗人在现实生活的漩涡中,内心所涌现的矛盾,痛苦和挣
扎。诗人经过一番求索,他恍然大悟:“哦,我知道了!”他寻求到的答案,是还
有“残风”的存在。(用叹号:经过思考找到答案后的快感显得很强烈。改用逗
号,语气不强,感情色彩淡薄。)红烛“心火发光”,自身“烧蜡成灰”,世上并
非都像诗人自己那样怀着敬意,那种邪恶的势力不但毫无敬意,相反“来侵你的
光芒”。红烛流泪,是为烧得不稳而急得流泪。红烛不怕牺牲自己,相反,他要
充分的牺牲自己,为世人创造光明,他“急”的只是不能给世人带来更多的光明。
诗人自己怀着拯救祖国文明的美好意愿,不是同样受到黑暗丑恶势力的干扰和阻
挠,感到壮志难酬,为此而痛哭流涕么?冷酷的现实就是这样,你要创造光明,
不但要牺牲了自己,还要“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第七小节托物言志,以烛泪比喻自己带泪的诗行,这些诗行中有诗人爱国之情,
忧国之心,它能慰藉人间,使痛苦而麻木的世人感到欣慰,唤起他们的爱国之情,
使祖国走向光明。
用“侵”字性质明确,红烛创造光明,残风却容不得这片光明,残风是一种邪恶
的势力,它的行径完全是邪恶的行径。此其一。其二,“侵”字的适用范围大,
因而给人以丰富的想象,风有大有小,而烛火在或大或小的风中也程度不同的摇
曳晃动。用“着急”更能表现出红烛一心为人世间创造光明,唯恐不能为人世间
创造光明,以无私奉献为天职的灵魂。
用叹号着急的心情表达得很强烈,改用句号,就失去了强烈的感情色彩
⑤第八、九节:深情呼唤,一声是同情的呼唤,一声是劝导鼓励的呼唤。
“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这样的因果关系是多么不公平,不合理,
为着“创造光明”,结果只落得“灰心流泪”,但这是社会使然。在这样的社会中
生活,只有作不屈的奉献,诗人劝勉红烛,也就是劝勉自己:“红烛啊!/‘莫问
收获,但问耕耘’。”收束得精警有力,诗情得到了凝聚与升华。人们常说,“一
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本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在不合理的社会里,耕耘者需
要更高的思想品格,只要创造光明,个人的得失荣辱一切在所不计。这正是闻一
多人格美的集中体现。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毫不顾惜个人的得失荣辱,那是
极其伟大崇高的献身精神。
3.感悟情感,理解主旨。
作者用问答的形式抒发诗情,那么诗人在问问答答中,情感经历哪些变化?
全诗情感经历了七次变化,四扬三抑的情绪起落:
第1节:赞叹红烛的“红”——扬
第2节:困惑于红烛的自焚——抑
第3节:振奋于红烛的创造能量——扬
第4节:追问红烛的伤心流泪——抑
第5-7节:欣喜于红烛的伟绩——扬
第8节:掂量“灰心”与“创造”的份量——抑
第9节:红烛精神的总结——扬
诗人面对红烛,心绪起伏,或惊叹赞美,或惊疑发问,或自求解答,诗情的流动
形成起伏的波澜,诗篇的节奏抑扬顿挫,形象鲜明而又饱含哲理。
五、巩固训练
阅读下面的短文,从形式上入手,将它改写成一首诗。
奉献的青春
我的青春啊,可有足够的赤诚?可愿意奉献此生?生命,从何而来?为何而来?
一定要在奉献中毁灭吗?我想不明白。在思想斗争中,我坚定了信念,活着,就
要向着光明的理想前行。在思想斗争中,我坚定了信念,活着,就要向着光明的
理想前行。活着,就是要奉献。活着,就是为了别人。活着,就是要拯救世人。
活着,救赎他们的灵魂。全身心地为了别人,不要顾念自己的日子。生命的价值
在于奉献,奉献中,不要伤心。世道艰难,理想遥远,我的心神片刻难安。我要
把我的身躯,全部奉献给这世间。用我的生命,创造安慰,创造欢乐。苦难是生
命的底色。奉献是生命的价值。光明是生命的追求。去拥抱奉献的生命吧!
(《奉献的青春》是备课人对诗作《红烛》每一节内容的直接译写,目的在于给
学生提供一个比较的依凭,更便于达成《红烛》表达层面的领悟。)
参考答案:
我的青春啊,
可有足够的赤诚?
可愿意奉献此生?
生命,
从何而来?
为何而来?
一定要在奉献中毁灭吗?
我想不明白。
在思想斗争中,
我坚定了信念,
活着,
就要向着光明的理想前行。
活着,就是要奉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子产品质量保证措施方案
- 2024年塑料制品印刷订购协议
- 2024年居民借款+信用担保协议书
- 2024年工程分包合同文本
- 2024年合作伙伴业务合同
- 2024年城市公园维护分包协议
- 2024年委托创作合同
- 2024年修订:木工工程分项作业合同
- 2024年办公空间租赁权转让合同
- 2024年会议场地布置与租赁合同
- 职业卫生检测考试题库(400题)
- 硫系玻璃和红外玻璃的区别
- 画法几何及水利土建制图习题答案
- 《合并同类项》赛课一等奖教学课件
- RITTAL威图空调中文说明书
- 12富起来到强起来 第一课时教案 道德与法治
- 生物质能发电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方案
- 下颌磨牙髓腔解剖及开髓
- 2021年上半年《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真题
- GB/T 706-2008热轧型钢
- GB/T 25032-2010生活垃圾焚烧炉渣集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