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塞腰鼓》教案范文十篇
《安塞腰鼓》教案篇1
教学目标:
(一)学科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重要词语,掌握排比、反复句式的特点及表达效
果。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学会从修辞等角度品味句子,提
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
考。
(二)法制渗透目标:渗透《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
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是教学的难点;
2.引导学生品读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排比句,从不同角度、
侧面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通过联系生活,加深对
生命的思考认识即教学的重点。
教学方法:
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语言的节奏、气势与激
情,感受腰鼓表演中的生命律动。
2.讨论品味法:对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关键语句,仔细揣
摩品味。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安塞腰鼓表演视频,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对文中的重点词和喜欢的句、
段进行勾划和标注,并标出段落序号。
2.多媒体出示重点词语及读音,积累词语。
3.说说初读感受。
你认为作者为我们描绘了的安塞腰鼓,请在横线上填上合
适的词语。
(二)再读课文,领悟情感。
1.听读课文选段,点燃学生朗读课文的激情。
2.分组朗读。前后桌四人一组,相互听读、交流、朗读。
朗读指导:根据课文内容,把握好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
注意词
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停顿;注意语音的轻重,一般
情况下,动词和形容词要重读。
3.代表选读:选读你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
(三)三读课文,品味语言。
1.请在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品味品味它表现
了安塞腰
鼓的什么特点,这种特点是通过什么表现的。先在文中标注,
然后自由表达。
2.可以用这样的句式说话:“我喜欢句子,因为它通过表
现了。”
学生品味、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引导。
3.学生展示对语言的品味。
4.强调排比、反复两种修辞的特点及表达效果。并通过具体
例子加强理解。
(四)拓展延伸,渗透法制。
1.介绍安塞腰鼓,渗透法制教育。
安塞腰鼓是我国北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民间舞蹈之一,有
20__多年的悠久历史。表演可以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其磅
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国家非常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并依据《保护世界文化与自
然遗产公约》和《中国文物保护法》制定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
管理办法》。其中第七条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都有依
法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义务;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
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国家文物局、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
文物主管部门应当对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组
织或者个人给予奖励;省级文物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世界文化遗产
保护志愿者工作制度,开展志愿者的组织、指导和培训工作。
2.发掘家乡文化,保护文化遗产。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适
当补充。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文化遗产概念的理解和保护意识。
三、小结
四、作业布置:
1.请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写一段话,描述一个表演场面。(课
外完成)。
2.积累词语,收集文中好字好词。
3.背诵你认为精彩的语句,并摘抄笔记本上。
《安塞腰鼓》教案篇2
【教学思想】
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
和浓郁的气息,生活在现代都市的青少年,大都对其缺乏形象的
直接的感受。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效果会好些。
这篇__气势恢宏,每个词语都简洁有力,每个句子都铿锵激
越,对于这样的__,一要指导学生多诵读,从朗读中体味它的气
势,感受其中的生命律动;二是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包孕的情
感的深意。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抓住重点句子赏析
2.体会__对人的旺盛的生命力的赞颂,对中华民族的旺盛
的生命力的赞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教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多媒体片断黄土风情,给学生以形象的感受,并调
动沉重的情绪。
导语:安塞位于黄土高原上,延安以北。厚重的土地,简朴
的窑洞,咆哮的黄河,养育了朴实豪放的陕北人。安塞有腰鼓之
乡的美誉,安塞腰鼓被称为中华第一鼓。瞧,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打着富有节奏的鼓点,迈着富有特色的舞步向我们走来了。同学
看后有什么感受?这酣畅淋漓、富有动感的艺术,如何用无声无
色的文字把它写的有声有色有气势,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陕北
作家刘成章写的《安塞腰鼓》,看他用怎样的妙笔,将这一民间
艺术的奇葩展现出来的,让我们去欣赏、去感悟。
二.整体感知
听录音范读,学生感受__的感情基调,并思考,作者四叹好
一个安塞腰鼓,各好在哪儿?
:屏幕显示板书:
亢奋容不得羁绊
好沉重严峻的思索力
震撼释放出能量
颤栗浓烈的享受
三.朗读训练
教师指导:第一部分是鼓声响起之前,用中速,也不乏力量。
中间部分是鼓声响起来,语调就应该激越、高昂。鼓声落,要读
出悠远寂静、若有所思的情绪,语速稍慢。
学生分组自己朗读,体验作品的情感、气势,然后推荐代表,
比赛朗读。朗读内容为中间部分,将其分成五小节,第5-第13
段,14段-17段,18段-22段,23段-24段,这四部分由各
组代表朗读,25段-27段由全班同学集体朗读。(在朗读的同
时,播放多媒体片段腰鼓英姿,以鼓声伴读,创设情境,加强学
生对生命律动的感受,进而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包含的对人的
旺盛的生命力的赞美之情。同时,用比赛的形式来培养他们的参
与意识,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
《安塞腰鼓》教案篇3
教材分析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继续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按照
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版块组织单元。第四单元是
以文化艺术为主题,所选课文都表现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安
塞腰鼓》的作者刘成章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来表现腰鼓这门独特
的民族艺术,尽可能地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使读者发挥
自己的想象力。既是对安塞腰鼓的热切的赞美,更是对陕北人民
蓬勃生命力的赞美。学习本课要积极投入放声朗读,体会课文的
思想内容,品味有张力的语言,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
情趣。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自主阅读感悟能力,但有些感悟层次
尚浅,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点拨、培养,特别是与学生的实际
生活联系不是很紧密的__,学习起来更是有一定难度。因此有意
识地扩大他们的学习课堂,尽可能地引导他们在广阔的社会生活
中了解相关的知识,培养其能力,这是至关重要的。鼓励学生在
学习中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对文化艺术有一定程度
的认识,这是作为一个教师应该做的。我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
学情特点,让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大胆想象,并指导他们
充满激情地大声朗读,通过诵读来体会这篇__的气势和主旨。
教学理念
__因其独特的句式特点而极具音乐美,同时还有丰富的画面
美,以及充塞于全文的力量美。本设计旨在抓住朗读这一环节,
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指导,让学生感受__之美,并掌握基本的朗
读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表现出来的生命中奔腾的力
量和阳刚之美。
(2)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感受铿锵有力、
富有节奏感的语言。
2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课文对生命的热烈赞美,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律
动和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3过程与方法
深入诵读课文,运用多媒体课件,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合
作学习。
教学重点
从不同角度、层面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加深
对生命的思考认识。
教学难点
品味语言,能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
教学方法
1、多媒体助学。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让学生形象感知的
同时加深对__的理解,拓宽课堂的广度。
2、诵读导学。指导学生从朗读中感受音美、形美、意美。
又从更深的感悟中,准确掌握朗读的语速、停顿、重音,更能传
情达意。
3、讨论合作学习与点拨结合。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合
作学习法,让学生既向别人表述自己的观点,又能从别人那得到
不同的信息,共同完成一定的目标。懂得与人合作的意义,体验
群体合作的成功感。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安塞腰鼓》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2、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__的美。
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
生命力量。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__的美。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
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见过“摇滚”和“劲舞”吗?其实,在我们中国古老
的黄土地上,早就有我们自己的摇滚和劲舞。它就是融摇滚和劲
舞为一体的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奇葩——安塞腰鼓。
1、演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画面,学生欣赏。
2、师问:你看了这些画面,此时内心洋溢着怎样的感情?
(学生自由回答,谈一谈观后感,可以从声响、画面等方面
谈。)
2、导入:俗语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
风情。”产生于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粗犷、雄浑、动力十足。
今天我们就一起跨越时空,走进黄土高原,走近安塞腰鼓,去感
受一下它的风采和魅力。
(本课导入的设计,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兴趣是最
好的老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
(1)教师范读或放录音,学生听读,感受__的感情基调。
(铿锵激越的朗读能深深感染学生,许多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感情可通过读来悟出。)
(2)指导朗读。
例段一:第5自然段
明确:本段描写安塞腰鼓表演开始时那种壮阔、豪放、火烈
的场面、赞颂了那股喷涌而出的、不可扼制的生命力。因此,“发
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三个短句要读得简洁有力;“骤雨一样……
强健的风姿”这组排比句要用急促的、富有跳跃性的节奏,来表
现腰鼓场面的火烈、豪放、动力十足;最后,“多么壮阔、多么
豪放、多么火烈”,要读出对腰鼓场面,对人的生命力的赞美之
情。
(第一部分是鼓声响起之前,用中速,也不乏力量。中间部
分是鼓声响起来,语调就应该激越、高昂。鼓声落,要读出悠远
寂静、若有所思的情绪,语速稍慢。)
(3)学生组内自主朗读,然后推荐代表,比赛朗读。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这一环节就是让学生在主动
积极的朗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有所感悟,享受到审美乐趣。同
时,用比赛来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
2、知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好一个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
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用文中的内容。
(学生各抒己见,可能有如下一些答案:“壮阔”、“豪放”、
“火烈”、“有力”、“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等等。)
3、明结构。
说明:__按“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可分成3大部分。
第二部分为__的主体部分。
“好一个安塞腰鼓!”反复出现,怎么读?
(美读时感情要炽热、饱满、声调要高亢激越,充分表达__
对人的旺盛的生命力的赞颂之情。)
三、作业
1、摘抄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
2、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二、设疑过渡
三、精读__,品味语言
1、寻美点。
A、从语句上看
布置分组朗读,分组进行寻找美点比赛。用“美,你看
(听)….”的句式或用“好,好在”这一句式进行评点。
可能出现的答案有:
①蓄而待发的后生美,你看,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梁地。他
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梁。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梁叶子,也吹动
了他们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②火烈的舞蹈场面美,你看,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
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
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
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③激越的鼓声美,你听,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
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④击鼓的后生美,你看,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
搏击着,疚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⑤变幻的舞姿美,你看,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
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
B、从用词方面说:
(1)“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
响过”一句中“呆呆地”用得好,好在它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
了安静时安塞腰鼓的状态。
(2)“茂腾腾的后生”“咝溜溜的南风”中的“茂腾腾”“咝
溜溜”用得好,好在叠词的运用使语言亲切富有韵味。
(3)“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
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中反义词用
得好,好在它们对比强烈,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点。
C、从修辞上说:
(1)__中排比用得好,好在形式多样的排比增强了语势,更
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磅礴的气势。
(2)“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
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
是强健的风姿”写得好,好在比喻使对象更加形象具体,从而铺
排出一系列异彩纷呈的画面。
(3)文中的反复用得好,好在使语言节奏明快,形象深刻清
晰。
D、从写法上说:
(1)“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写得好,好在“以声写静”,
更加突出了鼓声止后的寂静。
(2)文中开头的静态描写好,好在它为__后面写动设下铺垫,
使__静中蕴动,动静结合,充满画面美。
2、进一步美读训练。
可以模仿合唱的形式。1—4自然段由女生读,5—17自然段
由男生读。18—20自然段老师朗读。
(目的:指导学生多美读,从美读中体味它的气势,感觉其
中的生命律动,进而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包孕的对人的旺盛的
生产力的赞美之情。)
四、布置作业
1、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熟读成诵。
2、任意找出一段你喜欢的课文,试着仿写一段话。
3、读后感。
五、结束语
有人这样形容道:“安塞腰鼓表演起来有股能劲,挥槌有股
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跳跃有股虎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
一股牛劲,看了叫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足劲!”刘
成章写的《安塞腰鼓》这篇__是一首生命的和力量的赞歌。
在《黄土高坡》的歌声中结束本课学习。
板书设计
痛快了山河
好一个——安塞腰鼓
蓬勃了想象力
《安塞腰鼓》教案篇5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朗读课文,理解__内容。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过程与方法: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
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理解__内容。
2、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教学难点:
1.理解排比的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在这篇__中的作用。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朗读.品味
媒体设计:
1.腰鼓表演的片断。
2.课文朗读录音。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安塞,位于陕北高原,那里的腰鼓历史悠久,具有
20__年以上的历史。人们在欢度节日、庆祝丰收的时候都要演出
腰鼓助兴。腰鼓手们由青年农民组成,在表演时,穿着古代将士
的便服,或黄或红包头,素色衣服,显得整齐壮观。安塞腰鼓融
舞蹈,歌曲、武术于一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
可由几人或几千人一同进行,气势磅礴,独具魅力。
特别是1992年北京亚运会上一展风采,便令无数人为之倾
倒,为之魂牵梦绕。
今天,你们想不想领略它的风采?感受它的魅力?
播放安塞腰鼓表演的片段后,学生谈感受。引入刘成章的《安
塞腰鼓》。
二、检查预习。
联系课文,体会下列词语的意思:
忘情:不能节制自己的感情。
狂舞:纵情的跳舞。
闪射:闪耀,放出(光芒)
火烈:像火一样热烈。
亢奋(kàng):极度兴奋。
晦暗(huì):昏暗,不明显。
羁绊(jībàn):缠住了不能脱身,束缚。
碰撞:运动着的物体与别的物体突然接触。
搏击:奋力斗争和冲击。
烧灼(zhuó):烧、烫,使受伤。
奔突:横冲直撞;奔弛。
辐射(fú):从中心向各个方面沿着直线伸展出去。
翻飞:上下或内外交换位置。
淋漓(línlí):①形容湿淋淋往下滴。②形容畅快。
三、朗读、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用“——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
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是文中内容。
(明确:“壮阔”“豪放”“火烈”“有力”“元气淋漓”
“惊心动魄”“奇伟磅礴”“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就忘情了,没
命了”、“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每一个
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好一个
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等等。)
2.师生齐读:
(1)(1——4)一女,轻缓陈述。
(2)(5——7中“狂舞中你的面前”)一男,短促有力。
(3)(第七节中“骤雨一样……是强健的风姿”)男女轮读,
急速高昂。
(4)(第7节末句——8节)男齐,深情赞颂。
(5)(9——11)女齐,抒情而变短促再变一字一顿。
(6)(12节)男齐,急促有力。
(7)(13节)男女齐,慢、顿、响,重音在“好”。
(8)(14节)女齐,常速。
(9)(15节)男齐,常速。
(10)(16节)女齐,常速。
(11)(17节)男女齐,低缓,重音在“好”。
(12)(18节)男女齐,有力赞美。
(13)(19——21)女齐,深情,中速。
(14)(22节)男女齐,渐高。
(15)(23节)女齐,抒情。
(16)(24节)男女齐,有力短促。
(17)(25——27)男女轮读,重音在“愈捶愈烈”。
(18)(28——30)一女,轻缓。
3.划分结构:(__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可
分成三大部分。)
一(1——4)安静的腰鼓。
二(5——12)激昂的腰鼓。
三(28——30)静寂的腰鼓。
第二部分为__的主体分别从4个角度来展示腰鼓的艺术魅
力,这4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好一个安塞腰鼓”,这
是__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
①(5——13)宏伟的场面。
②(14——17)雄壮的声响。
③(18——22)击鼓的后生。
④(23——27)奇丽的舞姿。
4.寻美点。
布置分组朗读,分组进行寻美点比赛。用“……美,你看
(听)……”的句式叙述出来。
①蓄而待发的后生美,你看,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梁地。他
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梁。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梁叶子,也吹动
了他们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②火烈的舞蹈场面美,你看,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
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有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
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
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③激越的鼓声美,你听,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
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
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④击鼓的后生美,你看,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
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
⑤变幻的舞姿美,你看,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
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
四.朗读、品味。
1、品读,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
①让学生齐读第6段。
②教师示读(将大家刚读的内容改成另一种文学式样——
诗)
骤雨一样
是急促的鼓点
旋风一样
是飞扬的流苏
乱蛙一样
是蹦跳的脚步
火花一样
是闪射的瞳仁
斗虎一样
是强健的风姿
③学生仿照以上形式,加工另外的__的内容。
愈捶愈烈
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愈捶愈烈
思绪中不存在任何隐秘
愈捶愈烈
痛苦和欢乐
生活和梦幻
摆脱和追求
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
交织!
旋转!
凝聚!
奔突!
辐射!
翻飞!
升华!
④分小组反复替换朗读。
2、评点式朗读,理解__语言的意蕴美、情味美。
师:安塞腰鼓是一曲生命与力量的礼赞,为了表现生命挣脱
束缚、冲破羁绊、挣开闭塞的雄浑粗犷的力量,作者十分注意形
式与内容的合谐。我们重点品读一个片断,感受作者是怎样造成
一种快速跃动的节奏,排山倒气势来与所要歌颂的生命力量相辅
相成的。
①划出文中明确提示安塞腰鼓文化内涵和生命意识的一句
话。
明确:“容不得……一股劲”。
②从句式特点和思想内涵两方面品评这句话。
句式特点:排比,一气呵成,气势磅礴,表现安塞腰鼓冲破
一切障碍的强大力量。
前后呼应,“挣脱”“冲破”“撞开”力量急速递增,使人
联想到爆发生命力、排山倒海的社会变革。
思想内涵:这里写出了陕北高原人们性格特征是粗犷、豪放
的。
③学生任意寻找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朗读3遍,要求用
“——好,好在——”这一句式进行评点。(可从词、句式、修
辞、写法、结构等各方面进行评点,说得越多越好。)
(1)从用词方面说:
A、“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
曾响过”一句中“呆呆地”用得好,好在它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
出了安静时安塞腰鼓的状态。
B、“茂腾腾的后生”“咝溜溜的南风”中的“茂腾腾”“咝
溜溜”用得好,好在叠词的运用使语言亲切富有韵味。
C、“这腰鼓励,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
阳光变得亢奋了”中反义词用得好,好在它们对比强烈,更能突
出安塞腰鼓的特点。
(2)从句式上说:
A、“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中“发狠”“忘
情”“没命”用得好,好中它们语意层层递进,语势步步增强。
B、“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这
些句子用得好,好在这们使__语句铿锵,气势强劲,突出了安塞
腰鼓的豪放美。
C、“但是”与“看”独立成段好,好在它们特别引人注目,
自然完成画面中由静到动的急转。
(3)从修辞上说:
A、__中排比用得好,好在形式多样的排比增强了语势,更
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的气势。
B、“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
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
样,是强健的风姿”写得好,好在比喻使对象更加形象具体,从
而铺排出一系列异彩纷呈的画面。
C、文中的反复用得好,好在使语言节奏明快,形象深刻清
晰。
(4)从写法上说:
A、“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
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
乐后最终永远明晰的大彻大悟!”写得好,好在它使人产生了丰
富的联想和想像,增加了__内涵。
B、“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鸣”写得好,好在“以声写静”,
更加突出了鼓励声止后的寂静。
C、文中开头的表态描写好,好在它为__后面写动设下铺垫,
使__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充满画面美。
3、小结:安塞腰鼓带给我们视觉上的刺激,更带来思想上
的震撼。看来艺术欣赏不仅要察其形,更要重其意。(如骤雨,
如旋风,如火花,如斗虎——这是安塞腰鼓的“形”;挣脱了束
缚,冲破了羁绊,撞开了闭塞——这是安塞腰鼓的“意”;“使
人想起……使人想起……使人想起……”——联想和想象是联结
“形”与“意”的纽带。
五、
第二课时
一、分析课文内容:
1、提问:__怎样写表演前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提示:从背景、从性格、从人物、从神情、从腰鼓等方面去
考虑。
好处:为下文写腰鼓表演蓄势。
2、提问:阅读第7段,安塞腰鼓的舞姿有什么特点?作者
是怎样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A、先用排比: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B、再用比喻从舞蹈的后生的舞姿写:如强震起的石头的狂
舞。
C、再用排比、连续比喻:写急促的鼓点像骤雨,飞扬的流
苏像旋风,蹦跳的脚步像乱蛙,闪射的瞳仁像火花,强健的风姿
像斗虎。
好处:运用比喻使描写的对象更加形象生动具体。运用排比
使__的气势更加恢宏、雄浑有力,用来描写安塞腰鼓很适当。
3、提问:“这腰鼓”这一段用了那些反义词?运用反义词
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空气(冰冷一燥热),阳光(恬静一飞溅),世界(困
倦一亢奋)
好处:用反义词对比强烈,写出安塞腰鼓的特点。
4、提问:如果说上面是实写,那么,“使人想起”三段是
虚写,用虚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好处:用虚写使人产生联想想象,增加了__的内涵
5、提问:作者联想到什么?
明确:联想到落日古战场,电闪雷鸣和人的大彻大悟。
6、提问:__第二段的第二层怎样写安塞腰舞的响声的?这
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安塞腰鼓声音的回响。
第一句写声音撞击在山崖上,山崖发出回响;第二句写声音撞击
在观众的心里,观众的心里发出共鸣。第三句写声音引起的豪壮
的抒情、严峻的思考、犁尖翻起的上浪、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好处: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安塞腰鼓的沉重的
响声,气势不同反响。
7、提问:“黄土高原啊”这一段写了什么?
明确:写只有黄土高原这么深厚的土层,才生养了这些元气
淋漓的后生,才能有这么惊天动地的安塞腰鼓。
8、提问:为什么说“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里打
不得这样的腰鼓。”?
明确:这里用比喻说明江南人性格柔弱,只能唱一些江南小
调,打不得这样气势澎湃的腰鼓。
9、提问:倒数第四段中的“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
射!翻飞!升华!”这几个词能不能对调?为什么?
明确:不能。因为这几个词的排列按一定的顺序。从小到大,
从低到高,从中心到四周。
10、提问:为什么说“当它更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
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
明确:这是人对闹声的一种感受,当闹声突然停止的时候,
会感到特别的静。其次,这里用静来反衬闹,可收到更好的艺术
效果。
11、提问;怎样理解“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声”?
明确:鸡声是天亮的标志,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是希望的象
征。有这种安塞腰鼓所喷发出来的力量,一定会带动生命的奔腾
升华,一定会创造出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正是希望所在。
12、提问:__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
之间的排比。试举例说明这样的写法,对表现__的思想感情起什
么作用?
(l)句内部的排比:“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
了!”
(2)句与句之间的排比:“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
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
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3)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
流做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
明晰了又晦暗、而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这些排比句使
__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钱钻,能表达出强烈的
思想感情。
二、归纳__的中心思想。
讨论并归纳:__通过对安塞腰鼓的描写,赞美了安塞腰鼓强
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
豪放、火烈的特点。
三、小结
这篇__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写出了安塞腰鼓壮
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表达出作者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
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赞美陕北高原人
们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特征。__多处运用排比、比喻,使__
气势恢宏,节奏明快,每个词语都简洁有力,每个句子都罂群激
越,增强了__感人力量。
四、作业
1.__以什么作为线索?
2.安塞腰鼓的特点是什么?
3.“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
冲破了、撞开了的一股劲!”这句话运用了什么类型的排比?你
怎么理解这句话?
4.清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写一段话。
《安塞腰鼓》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整体感悟,发表见解。
2、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感受“安塞腰鼓”
所宣泄的生命力量。
3、学习__由写实到写意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理解__内容。
2、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教学难点:
1、理解排比的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在这篇__中的作用。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一、课前三分钟
二、导入新课
安塞腰鼓是我国北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民间舞蹈之一。有人
这样形容道:“安塞腰鼓表演起来有股能劲,挥槌有股狠劲,踢
腿有股蛮劲,跳跃有股虎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
看了叫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足劲!”今天我们学习
陕北作家刘成章写的《安塞腰鼓》这篇__,借助作者的生动描摹,
跟着安塞腰鼓的节奏,体会它的气势,感受其中的生命律动。
三、研习课文
(一)首先请大家欣赏全文朗读,在整体感知的同时,根据
板书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1、看表演片断,听全文朗读(配乐、配画面)。
2、请大家自由高声地朗读,朗读前标上序号,并思考问题:
(1)这篇__要表达什么?
A、这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__。
B、歌颂阳刚之美。
C、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
D、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地生活、表现。
(二)品读,重点突破。
过渡:安塞腰鼓是一曲生命与力量的礼赞,为了表现生命挣
脱束缚、冲破羁绊、撞开闭塞的雄浑粗犷的力量,作者十分注意
形式与内容的和谐。我们重点品读其中一个片断,感受作者是怎
样造成一种快速跃动的节奏、排山倒海的气势,来与所要歌颂的
生命的力量相辅相承的。
1、精读第二部分第一层次。
①播放范读片断(配乐、配画面)。
②指导朗读,结合具体语境感受分析排比修辞的表达效果。
问:__段突出地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种手法有什么表达
效果?
(排比。给人一气呵成之感,语言畅达,节奏感强,有气势,
能增强__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请同学朗读__段的排比句,要求读准重音,读出节奏、气势。
A、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增强气势)
B、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
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
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节奏感强,渲染动感形象)
C、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
的舞蹈哇——安塞腰鼓!(感情充沛,富有感染力)
D、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
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
晰了的大彻大悟!(层层推进,一气呵成)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
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排山倒海,气势磅礴)
小结:__段使用排比,将安塞腰鼓的力与美推到极致。
③配合音乐、画面齐声朗读。
④安塞腰鼓不仅带给我们视觉形象上的刺激,更带来思想情
感上的震撼。看来艺术欣赏不仅要察其形,更要重其意。我们再
来探究一下作者是如何将写形与写意结合起来,从不同角度、侧
面展示安塞腰鼓的美的。
如骤雨,如旋风,如乱蛙,如火花,如斗虎——这是安塞腰
鼓的“形”;
挣脱了束缚、冲破了羁绊、撞开了闭塞——这是安塞腰鼓的
“意”;
“使人想起……使人想起……使人想起……”——联想和想
象是联结“形”与“意”的纽带。
2、小结:作者利用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再现“安
塞腰鼓”的恢弘气势,又运用由写实到写意的艺术描摹手法,揭
示了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现在请大家快读__其他部分,
品味精彩语句,说说自己对安塞腰鼓的感受。
3、仿写(可让同学按此句式仿写,并让他们互猜自己所写
的事物)
4、感受后请写一句话:__________的安塞腰鼓。
四、结束语
《安塞腰鼓》既是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也是民族魂魄的诗
性礼赞。它以诗一般凝炼而又富有动感的语言,谱写了一曲慷慨
昂奋、气壮山河的时代之歌。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二题
《安塞腰鼓》教案篇7
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我从三个维度出发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掌握排比、反复修辞及短句在中的
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并综合运用其他语言品味的方法,
让学生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
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过程
一、听读,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生思考:这是一个___的安塞腰鼓(用课文
中的词语回答)
(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对课文的情感基调就有直接的
感知,并为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起了很好的榜样作用,同时通过
问题的思考,让学生对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用文中的词语
回答更是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二、美读,赏析品味
1、通过听读,学生已经知道了这是个壮阔、豪放、火烈的腰
鼓,师提问这篇应该用什么样的基调来朗读?根据学生的回答师
总结是豪迈、激昂的基调。接着就请学生带着这种基调,放声、
纵情地朗读这篇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怎样来写出这壮阔、豪
放、火烈的腰鼓的?要求: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提示:可从修
辞、句式、字词、结构、写法等考虑。
(这个环节我只设计了一个能牵动全文的的主问题,通过这
个问题简化教学头绪,更好地帮助学生理清思路,避免传统教学
中的碎问碎答,一问到底的弊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
动性。可重点引导学生品读以下几个句子:
1.“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
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
是强健的风姿。”改成“急促的鼓点像骤雨一样;飞扬的流苏像
旋风一样;蹦跳的脚步像乱蛙一样;闪射的瞳仁像火花一样;强
健的风姿像斗虎一样。”效果有何不一样?(原句是短句,使语
言铿锵,节奏急促,气势强劲;原句喻体提前,起强调作用,突
出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
2.“……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
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
想象力的安塞腰鼓!”(这几个句子采用反复的修辞,使形成回
环往复的气势,在结构上又是层次的分界点,能使脉络清晰,同
时推动情节和感情达到高潮。)
3.“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
晰了的大彻大悟!”
(这句话采用排比的修辞使气势恢弘,雄浑有力,表现出安
塞腰鼓气吞山河的场面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指导学生品读这段话时可采用想象法,让学生想象“落日照
大旗,马鸣风萧萧”,“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的情景,从而让
学生体会打腰鼓时的场景。
指导学生朗读时可采用两重读,即把学生分成三大组,当第
一组的同学读到第一句话最后两个字的时候第二组的同学开始
读第二句,当第二组的同学读到第二句的末两个字的时候第三组
的同学开始读第三句,这样就能产生此起彼伏的效果,犹如一个
个念头在脑海浮现。
(在这一环节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个别读、齐读、两重读、叠
加读等不同的朗读方法,并综合运用句式比较法、字词替换法等
让学生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让学生掌握排比、反复、短句
的运用使显得气势非凡,从而使学生明白安塞腰鼓的内容与语言
相一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圈点勾画
法。我在这里只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真正体现了新课
标中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只是课堂活动
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个环节具有很强的不可预见性。)
三、默读,探究主题
1.默读后,请生回答作者借安塞腰鼓想要表达什么?
(的主题可以多角度去理解,如:“歌颂阳刚之美”;“歌
颂民族艺术”;“表现西北人想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愿
望”……)
2.那么这篇对你有什么启示呢?
交流后师打出自己对此文的感悟:
人,活得要有一股劲!
这劲,是生命力,是上进心,是坚忍不拔的意志,是不屈不
挠的精神!
学习上,要有一股猛劲;
事业上,要有一股牛劲!
有劲的生活,才是最有希望的生活!
四、延伸课外,创意展示
一起来看新浪上的一则消息:
“安塞腰鼓”将成注册保护品牌。
闻名国内外的腰鼓之乡安塞县,近日向有关部门申报注册
“安塞腰鼓”的知识产权。
届时,“安塞腰鼓”将成为安塞县新的经济产业。安塞县是
全国有名的文化大县,安塞腰鼓更是闻名天下。全县有5万多农
民会打腰鼓,有20__多农民靠外出打腰鼓赚了钱,年创收入百
万余元。为了将这项民间产业做强,安塞县政府投资将腰鼓这项
艺术在国际互联上滚动宣传,提高知名度。目前该县已准备好有
关材料,近日内将上北京申报注册知识产权。
(看后)为了提高安塞腰鼓的知名度,能成功注册知识产权,
请同学们为“安塞腰鼓”拟一则广告词为其做宣传,如果你的创
意被采纳,我想,安塞县文化局将会发给你请柬,特邀你亲临黄
土高原,现场观看安塞腰鼓的表演。要求运用排比、反复等修辞。
(先在四人小组内交流,再把本小组内最有实力的一则作品在全
班交流。)
五.作业设计
1、收集有关描写声音的文字。
2、调查一下本地具有特色、具有文化内涵的民间艺术,写
一篇。(选做,体现作业的层次性。)
《安塞腰鼓》教案篇8
一、思想主题
作者以激情四溢的笔墨,描写了安塞腰鼓的热烈、豪放、激
越,以及它所蕴含的蓬勃的生命力。生命因力量而得到渲泄出来,
力量又带生命奔腾升华,__赞美了安塞腰鼓,也赞美了黄土高原,
赞美了朴实、坚韧的劳动人民,更赞美了一种自由、坦诚、热烈
奔放,豪放洒脱,坚韧顽强的生命状态。
二、结构内容
__在结构上较为鲜明,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前四个自然段,主要写敲鼓前的预备阶段。这一
部分首先概括描写了“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的外貌、神态,并以
静衬动,蓄势待发,为下文安塞腰鼓的响起做好了铺垫。
第二部分从“但是”到“成了茫茫的一片……”,写安塞腰
鼓演奏的阶段。这一部分可以再分为几层,这里运用了一种反复
的修辞手法——“好一个安塞腰鼓”,文中出现了四次,可以自
然分为五层。第一层,写场面和感受,突出了安塞腰鼓气势的壮
阔和豪放;第二层,写鼓声,并且写与观者产生共鸣,突出这力
量给人的震撼和鼓舞;第三层,写后生们的动作,突出这力最体
现了生命力的奇伟磅礴;第四层,写舞姿,极赞安塞腰鼓所显示
的力量之美;最后,写节奏,它是生命的渲泄、升华的体现,更
使人产生一种崇高、向上的精神境界。
第三部分即最后三个自然段,写鼓声的戛然而止。这一部分
与__开头相照应,以静衬动,写人们被深深吸引,并沉醉其中,
进入到安塞腰鼓所带进的心境、意境之中,突出了它的感染力之
强。
三、激昂的排比
__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
不仅交错出现,而且一连许多,如“使人想起……”“愈捶愈烈”,
都是一连用三个排比段落,犹如江河一泄千里不可遏止。许多排
比,对仗工整,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
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
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一段,气势昂扬;还有的排比层层递
进,如“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排山倒海般让人
透不过气来。
四、铿锵的节奏
课文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如“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简洁
地表现了年轻生命的热烈奔放;“忘情了,没命了”,有力地表
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止的情景;其他如“落日照大旗”
“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愈捶愈烈”等句,无不铿锵激
昂。
课文自始至终.一直保持着快速的节奏。一个排比接一个排
比,一个高潮接一个高潮,不让人有半点喘息的机会。快节奏使
得内容表达得更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
神韵。
五、关于抓住中心进行教学的建议
指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要抓住生命和力量的宣泄这一中心
点,让学生深入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要围绕生命的勃发
来理解作者对黄土高原和江南的议论,不要作无谓的争执。
六、指导学生诵读的教学建议
根据__特点,让每个学生都读,以一组的学生为一单位,分
角色读或分段读等,多种形式的阅读,让学生觉得读乐无穷。《安
塞腰鼓》是篇铿锵激越的散文诗,可让小组先讨论,揣摩该如何
表现__激越、疾猛的节奏,然后要求每小组朗读一节,另让四组
男生读四段构成排比的反复句。这样在无形中又形成了一种比较
和竞争气氛。
《安塞腰鼓》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__的激情与气
势。背诵课文第十二至十六自然段。
2、反复品读课文,体会安塞腰鼓的特点,感受安塞腰鼓的
气势与生命力。
3、感受铿锵有力、富有节奏感的语言,了解比喻、排比及
反复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反复品读课文,体会安塞腰鼓的特点,感受安
塞腰鼓的气势与生命力。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走进安塞腰鼓
1、60周年国庆大典上一场充满民族风格的腰鼓表演,令无
数人为之倾倒,为之喝彩,这就是产生于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
它粗犷、雄浑、动力十足,它是激荡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象征。
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去领略它的风采和魅力吧。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一定有许多的猜想
和疑问,说说看!
二、自主学习,感知安塞腰鼓
1、这篇课文围绕安塞腰鼓写了哪些内容?这又是一种怎样的
民间艺术?同学们是不是很想读课文了?打开课文,根据学案“自
主预习”要求自学课文。(具体内容见学案“自主预习”部分)
2、学生自学预习课文,教师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3、小组交流展示学生自学成果。
4、全班交流展示学生自学成果。
★交流课文的表达顺序,教师相机板书:鼓响之前、腰鼓表
演、鼓声止息。
★分节朗读课文,教师相机纠正字音与停顿,联系上下文理
解有关词语的意思。(加点字的读音:高粱、、骤、雨、枣、树、
战栗、、陌、生、蓦、然;相机理解词语的意思:恬静、威逼、
渺远、奇伟磅礴、元气淋漓)
★再读读课文的第二部分内容,“好一个安塞腰鼓!”“好
一个安塞腰鼓!”这样的句子出现几次?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
安塞腰鼓的?
★指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方法是把段意连起来说,
注意衔接与连贯)
★说说安塞腰鼓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壮阔、豪放、火烈、
惊心动魄、奇伟磅礴等)设计点评:学案中“自主预习”部分的
设计,要求清楚,层次分明,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理解词语,扫除阅读的障碍;二读课文,理清__的脉络,了解__
的重点段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三读课文,整体感知安塞腰
鼓的特点。围绕这样的要求自学课文,学生学有路子,学有层次,
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给足学生自学的时间,并为学生营造交流
的机会,让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全班交流展示的
时候,教师把握要点,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互动探究,品味安塞腰鼓
1、“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样的句子
在文中反复出现,这是作者对安塞腰鼓的由衷赞美,请细细品读
课文,体会安塞腰鼓到底好在哪儿。学法指导:读课文5~17
自然段,画出描写安塞腰鼓的句子,学会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读。
小组交流,先读读自己印象最深的句子,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2、学生研读课文。
3、小组进行交流,老师走进小组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四、交流展示,感悟安塞腰鼓
感受豪放火烈的场面
1、“这是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这
是一句总结句,写出了舞蹈场面的壮阔、豪放、火烈)
2、品读第六自然段。
◆“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你感受到了
这群后生击鼓时的力度,这样的力量才有这般豪放的场面)
◆“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
头,狂舞在你的面前。”(这哪里是百十个后生,分明就是百十
块强而硬的石头,就把后生们那种发狠、忘情、没命写得更具体
了)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
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
是强健的风姿。”
①作者把鼓点比作像骤雨一样急促,非常具体,让我们感觉
到场面的壮阔、豪放、火烈。同学们见过骤雨吗?听到什么?雨点
急促有力,读出这急促来,读书就要像这样,抓住关键词联系生
活实际,想象着读。我们在打比方时往往是说“鼓点像骤雨一样
急促”,可作者为什么把“骤雨一样”放在前面呢?(突出腰鼓特
点,增加语势)
②作者还用了排比的方法,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弘磅礴的气
势。作者借助比喻和短句式的排比,把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
场面写得具体、形象,别致感人,使我们如临其境。读出这种气
势。
③欣赏录像:一起欣赏这气势磅礴的舞蹈场景,读出这种气
势。(齐读第六节)
3、“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
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如果说第六节是对舞蹈场面的具体描写,那第七节是写的
是作者感受。这腰鼓舞太热烈奔放了,让我们感觉到周围的一切
都受它感染,阳光活力四射,整个世界都极度地兴奋。所以说这
里的飞溅并不是真的飞溅起来,而是被着火烈、豪放的腰鼓感染
的。
△同学们再读读这一节,你还发现什么了吗?(几组词语对比
着写,冰冷对燥热,恬静对飞溅,困倦对亢奋)又让你感觉到了
什么?(更突出了安塞腰鼓的热烈奔放)作者用这样三组对比的词
语,让我们感受到安塞腰鼓的雄浑、激越,激动人心。难怪作者
会发出强烈的赞叹:好一个安塞腰鼓!设计点评:紧扣课文的内
容,让学生找出有关语句,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体验安塞腰鼓壮
阔、豪放的场面。设计非常关注__的语言表达,把语言表达与感
悟理解紧密地结合起来,感悟后又回到__的中心句,收放自如。
感受撼人心弦的鼓声
1、文中第二次出现“好一个安塞腰鼓”又好在哪儿呢?(通
过交流,让学生明白好在鼓声的响亮)
2、这是怎样的鼓声呀?作者为什么为鼓声而赞叹?(鼓声很
大,整个山崖和观众的心都浸润在这鼓声里,也都变成牛皮鼓面
了,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
3、读出这种震撼,隆隆的鼓声感染了山崖,震撼了观众,
就连你们的朗读也与这鼓声、山崖、观众的心融为一体了,真不
愧是“好一个安塞腰鼓!”设计点评:阅读不仅要读懂文字表面
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要读懂文字的内蕴。在设计中,由表及里、
由浅入深不断地追问,不断地启发,再加上预设跟进的语言,让
学生感受到这憾人心弦的鼓声。
感受元气淋漓的后生
1、豪放火烈的舞蹈场面,沉重响亮的鼓声强烈震撼着我们,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2~14自然段,看看这一部分安塞腰鼓又好
在哪儿?(好在这群冒腾腾的后生们充满活力,元气淋漓)
2、“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促地搏
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鼓用敲击就好,为什么要用搏击?第一层次感受,后生们
在用力量、用生命敲击。请你读出这种用生命敲击的力量。
☆老师建议同学们再小声读读这一节后面的几个句子,你也
许会对搏击有新的感受?细细谈谈你是怎么体会到的?(后生们与
恶劣的环境在搏击,与艰苦的生活条件搏击,与自己的命运搏击。
他们并没有因为生活的贫苦和封闭而丧失希望,韧性和坚强是他
们力量的源泉。从“居然”一词,要体会出惊奇,震撼!)
3、播放黄土高原画面,配上解说词:这就是常年风沙肆虐,
干旱无雨的黄土高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人类无法生存土
地的黄土高原,这群土生土长的后生们就在这片黄土地上搏击着
腰鼓,每一个鼓点,每一个舞姿都在倾诉着他们的心声。
4、句式训练:每一个鼓点,都在倾诉:;,都在呐喊:;
都在
5、“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从这烧灼、威
逼中你体会到什么?你觉得这几个词语能调换位置吗?(震撼、烧
灼、威逼我们的不仅仅是舞蹈的场面、鼓声,更是后生们搏击的
精神、顽强地与生命抗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读出你的感觉)
怎能不赞叹:好一个黄土高原,指读板书“好一个安塞腰鼓!”设
计点评:应该说这部分的理解是教学的难点,抓住“搏击”这个
词语进行玩味,联系后生们生存的环境,再加上播放黄土高原的
画面,让学生感受到这搏击的含义。在学生充分感悟的基础上设
计了一个语言训练,让学生倾诉与呐喊,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
感受变幻莫测的舞姿
1、急促的鼓点倾诉着他们的心声,飞扬的流苏展现着他们
的希望,变幻的舞姿也是一种语言,师引读:每一个舞姿每一个
舞姿每一个舞姿每一个舞姿
2、引读完课本内容后,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继续说下去。确
如作者所叹: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3、
体会反复句的妙用:课文完全可以用一句“好一个安塞腰鼓”作
总结,而这句话却是反复出现了四次,为什么要这样写呢?(着力
强调,充分感叹,从火烈的舞蹈场景到声音的震撼,再到心灵的
搏击,层层深入,写出了安塞腰鼓激荡人心的力量)
五、拓展延伸,升华安塞腰鼓
1、同学们听,(师范读)“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现实和梦
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升华!人成
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2、同学们读读,联系上文的内容看看你能读出什么?(他们
努力摆脱的是沉重的负担、贫困的生活追求富裕、美好的新生活
三组对比的词语写出了这里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只
要生命还在,他们就不会停止搏击)
3、师简述背景:“安塞腰鼓”是西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
现象,西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曾有过秦、汉、唐的强盛,
拥有雄睨世界的辉煌文明。后来,这凝重的土地,贫困的生活,
西北好像落伍了,而这片土地上的汉子们并没有因生活的贫苦和
封闭而丧失希望,他们顽强地与命运搏击着,20世纪80年代祖
国改革开放,处处呈现出日新月异的景象,土生土长在这片土地
上的刘成章先生为之怦然心动,他以安塞腰鼓为题,谱写了一曲
慷慨昂奋、气壮山河的时代之歌。
4、看这每个词语的后面都是感叹号,标点符号可是会说话
的,你是怎么理解这四个感叹号的?(四个感叹号表达了强烈的情
感,用在这递进的词语后面,情感层层递升)
5、体会首尾的表达效果:课文写到这儿应该是完整具体了,
可__的开头结尾都写了“静态”的腰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安塞腰鼓》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__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
气势。
2.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__的节奏美、诗意
美。
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
生命力量。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__的节奏美、诗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项目启动会议记录与下一步行动计划
- 教育专题演讲材料
- 2025年度智能电话通讯系统升级改造合同
- 季度项目执行与时间表安排方案
- 2025年洗涤剂用4A沸石合作协议书
- 电梯电机控制系统故障诊断及排除方案
- 关于办公室搬迁的详细安排及注意事项通知
- 电影剪辑艺术如何让故事更流畅
- 科技企业电商平台的技术架构选择
- 高端餐饮品牌商业计划书范文
- 《服装品牌策划》课件
- 个人应聘简历电工
- 高血压的用药指导任务三高血压的药物治疗讲解
- 近五年陕西中考数学真题及答案2024
- 美国药典-USP-561-植物源性物质
- 廉洁应征承诺书
- 次声波在临床医学及麻醉中的作用 次声波在临床麻醉中的作用
- 2022年云南省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 TS16949五大工具:SPC
-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案
- 贵州出版社小学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全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