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殇》教案、反思_第1页
《国殇》教案、反思_第2页
《国殇》教案、反思_第3页
《国殇》教案、反思_第4页
《国殇》教案、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备者

课题

《国殇》教授者

年级

授课备课时间

及学高二授课时数1课时

班级

科上课时间

知识

目标了解楚辞的一般特点;学习本文刚健质朴的语言。

维能力

通过朗读和意境的分析来把握诗歌内涵。

目目标

情感

目标体会战士们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

教学

重点诗歌第一段战斗的激烈场面。

教学

屈原对战士的高度评价,并上升到爱国主义精神的高度。

难点

教学

诵读法、讲授法、归纳法

方法

国殇

屈原

叙述一场激战

战前:“吴戈”、“犀甲”(衬托)

战中:“士争先”、“击鸣鼓”(夸张、比喻)

板书

战后:“天时怼”、“威灵怒”、“尽原野”(渲染)

赞颂英勇无畏

简接抒情

直接抒情

这节课基本上完成了所设计的教学目标,但任然存在问题,主要表

现在了解诗歌的内容和朗读之间的平衡融合的把握上:在指导学生朗读

时,应着重体会的重音、节奏,时间分配不足;在诗歌内容的分析理解

教学

上,没有做到深入浅出的点拨。

反思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课时1、诗歌第一段战斗的激烈场面。

重、难

2、屈原对战士的高度评价,并上升到爱国主义精神的高度。

集体备课二次备课

一、导入

在中国漫长的五千年历史中,涌现了

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志士,屈原就是其中

最早最著名的一位代表;在群星闪烁的中

国文学长河中,有着无数歌颂爱国主义、

歌颂牺牲精神的光辉诗篇,《国殇》就是

其中最早,最著名的一篇。

二、学习新课

1、学生初读《九歌·国殇》

屈原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2、解题

《国殇》是《九歌》中的一篇。《楚

辞》是很有楚国的地方特点的诗歌。在诗

句中大量使用楚地方言,诗行中大量使用

“兮”字。“九歌”是战国时期楚国的民

间祭歌,屈原将其加工后,改造用来祭悼

为国捐躯的楚国将士,殇,指夭折或在外

而死。国殇,指为国战死的将士。楚国的

年轻战士们为保卫祖国死在野外,所以称

之为“国殇”。

3、分析诗歌内容

(一)、全诗可以分几层?(赞叙结

合的手法)

叙述:1--10句

赞颂:11--18句

(二)、叙述了什么内容?赞颂的又

是什么?

叙述:激战的过程。

赞颂:对阵亡将士表示深切的哀悼,

同时赞颂他们的英勇刚强、爱国主义精

神。

(三)、作者是分几个层次来描写这

场激烈的战斗的?(战前、战中、战后)

1、分析“战中”部分①找出描写楚

军将士行为的词或句子。(士争先)

②楚军将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士争

先”的?

提示:敌我悬殊、“箭雨”

③楚军将士又是在一种怎样的情况

下“援玉桴兮击鸣鼓”的?

提示:战阵被冲乱,行列被冲垮,驾

车的战马或死或伤。

④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作用:烘托、渲染了楚国将士的英勇

无畏。

2、分析“战后”部分

最后写战斗结束了,作者用“天时怼

兮威灵怒”的诗句来渲染战场上的惊天

地、泣鬼神的悲壮气氛。后面一句“严杀

尽兮弃原野”点名伤亡惨重,从而突出了

战士们的牺牲精神。

3、分析“战前”部分

作者在这里借用“吴戈”、“犀甲”

二词,是不是要说明楚军装备的精良?

提示:是为了描绘出楚国将士的雄姿,为

下文牺牲之壮烈打基础。

4、请学生用散文化的语言改写这首

诗的前半部分。

教师改写前半部分示例:一场大战即

将来临,楚国的将士啊,早已穿好犀牛皮

做的盔甲,手持吴戈,严阵以待。敌人的

旌旗遮天蔽日,他们人数众多,远远超出

了我军,像是被狂风驱赶的满天乌云,黑

压压地向我方阵地涌了过来,天昏地暗,

日月无光。面对着强大的敌人,楚国的将

士们仍旧奋勇争先,冒着飞蝗般的箭雨,

冲上前去,和敌人展开了一场短兵相接的

战斗,我的耳中仿佛听到了沉闷的战车相

撞声,戈剑相击的叮当声,战士们嘶哑的

呐喊声……真是“主客相搏,山川震眩,

声析江河,势崩雷电”(李华《吊古战场

文》)一场多么惊心动魄的厮杀呵!但是,

毕竟敌我力量悬殊,楚国的将士渐渐力不

能支了,战阵被冲乱了,行列被冲垮了,

驾车的战马或死或伤,为国家献身的时刻

到了!将士们将剩余战车的两轮埋入土

中,用绳索将驾车的战马羁绊在一起——

这就是古代车战中所谓“方马埋轮”的战

术。尽管这种战术“未足恃也”(《孙子。

九地》),但将士们此刻正是运用这一战

术行动,来表示他们必死的决心。而作为

楚军统帅的将领呵,则拼尽全力,擂响了

最后的战鼓。这震天撼地的鼓声,向敌人

威严地宣告:楚国的将士个个都是英雄,

他们至死也不会在敌人面前表现出丝毫

的怯懦和恐惧!但是不久,鼓声终于沉寂

了,楚军将士们的尸体横陈在广阔的原野

上,他们全体为国捐躯了!祖国的英雄们

呵,你们一去不复返了……在那遥远的旷

野里,你们安息了,永远地安息了!

(四)作者对牺牲将士的赞扬是从哪

两个角度展开的?

间接抒情

①将士出发前的雄心壮志--“出不

入”、“往不反”

②将士牺牲后的姿势--首身分离、剑

弓依然在手

①的作用:写出了楚国将士受命忘

身,义无返顾的英雄形象。

②的作用:将士死后仍保持着战斗的

雄姿,加深文章的悲壮气氛。

作者又是怎样直接颂扬楚国将士

的?

直接抒情

“出不入兮往不反”歌颂了战士们视

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平原忽兮路超远”,

对烈士牺牲在遥远的地方表示钦佩和悼

念。中间四句写楚军将士首身分离,剑弓

依然在手,这样的战士既勇敢又威武,他

们的气概凛然,始终不可冒犯。高度赞扬

了他们宁死不屈的的战斗精神。最后两句

表示对烈士们的无限景仰和热情赞颂。他

们虽死犹生,他们的精神永垂不朽。

颂扬他们生前的勇武刚强,凛不可

犯;更颂扬他们死后威灵显赫,永为鬼雄。

(《九歌》中大多祭山神、河神等自

然神祗,唯独这篇用来祭悼为国捐躯的将

士们。)

5、教师小结:

全诗通过对激烈悲壮战斗场面的描

述,歌颂了为国捐躯的将士们的英雄气概

和英勇牺牲精神,表达了楚国人民对烈士

的崇高敬意,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的爱国主

义精神。

6、教师范读后学生带着感情再读这

首诗。

三、总结

2017年七月和2018年一月有两部电

影热映,它们分别是《战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