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育产业创新发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模板】_第1页
托育产业创新发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模板】_第2页
托育产业创新发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模板】_第3页
托育产业创新发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模板】_第4页
托育产业创新发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模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泓域咨询/托育产业创新发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告说明托育产业创新发展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3638.39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305.6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3.37%;建设期利息30.0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83%;流动资金1302.6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5.80%。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162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12933.70万元,净利润2395.06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51.50%,财务净现值6604.63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3.64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经初步分析评价,项目不仅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其社会救益、生态效益非常显著,项目的建设对提高农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项目在社会经济、自然条件及投资等方面建设条件较好,项目的实施不但是可行而且是十分必要的。本期项目是基于公开的产业信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等信息,并依托行业分析模型而进行的模板化设计,其数据参数符合行业基本情况。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学习参考模板用途。目录第一章项目总论 6一、项目名称及投资人 6二、结论分析 6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7第二章市场营销 10一、托育行业的市场需求分析 10二、托育服务主要目标 11三、托育行业市场概况 11四、普惠托育服务内涵 13五、托育服务面临的形势 15六、托育服务基本原则 17七、托育行业的市场需求分析 18八、创建学习型企业 20九、托育服务主要目标 24十、以利益相关者和社会整体利益为中心的观念 25十一、托育行业市场概况 26十二、普惠托育服务内涵 28十三、制订计划和实施、控制营销活动 30十四、托育服务面临的形势 31十五、托育服务基本原则 33十六、估计当前市场需求 35十七、组织市场的特点 37十八、市场定位战略 41第三章企业文化管理 47一、技术创新与自主品牌 47二、企业文化理念的定格设计 48三、企业文化管理的基本功能与基本价值 54四、企业文化的选择与创新 63五、企业文化管理与制度管理的关系 67六、企业价值观的构成 71第四章经营战略 82一、企业经营战略控制的含义与必要性 82二、企业经营战略环境的特点 83三、企业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85四、企业与经营战略环境的关系 87五、差异化战略的基本含义 89六、企业财务战略的作用 89七、企业使命决策应考虑的因素和重要问题 91第五章人力资源管理 94一、制订绩效改善计划的程序 94二、人力资源配置的基本概念和种类 95三、审核人工成本预算的方法 96四、人员招聘数量与质量评估 99五、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原则 100六、企业培训制度的基本结构 100第六章运营管理 102一、公司经营宗旨 102二、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 102三、各部门职责及权限 103四、财务会计制度 106第七章财务管理 114一、短期融资的概念和特征 114二、营运资金的特点 115三、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主要内容 117四、存货管理决策 119五、流动资金的概念 120六、财务可行性评价指标的类型 121七、资本成本 123第八章经济效益评价 133一、经济评价财务测算 133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133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134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135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 136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137二、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138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140三、偿债能力分析 141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142第九章投资方案 144一、建设投资估算 144建设投资估算表 145二、建设期利息 145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146三、流动资金 147流动资金估算表 147四、项目总投资 148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 148五、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 149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 149项目总论项目名称及投资人(一)项目名称托育产业创新发展项目(二)项目投资人xxx有限责任公司(三)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结论分析(一)项目实施进度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二)投资估算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3638.39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305.6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3.37%;建设期利息30.0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83%;流动资金1302.6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5.80%。(三)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3638.39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x有限责任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2410.36万元。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1228.03万元。(四)经济评价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162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12933.70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2395.06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51.50%。5、全部投资回收期(Pt):3.64年(含建设期12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5134.93万元(产值)。(五)社会效益本期项目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投资方向正确,资本结构合理,技术方案设计优良。本期项目的投资建设和实施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都是积极可行的。(六)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总投资万元3638.391.1建设投资万元2305.621.1.1工程费用万元1700.091.1.2其他费用万元556.401.1.3预备费万元49.131.2建设期利息万元30.091.3流动资金万元1302.682资金筹措万元3638.392.1自筹资金万元2410.362.2银行贷款万元1228.033营业收入万元16200.00正常运营年份4总成本费用万元12933.70""5利润总额万元3193.42""6净利润万元2395.06""7所得税万元798.36""8增值税万元607.28""9税金及附加万元72.88""10纳税总额万元1478.52""11盈亏平衡点万元5134.93产值12回收期年3.6413内部收益率51.50%所得税后14财务净现值万元6604.63所得税后市场营销托育行业的市场需求分析(一)市场规模通过对过去连续五年中国市场行业消费规模及同比增速的分析,判断行业的市场潜力与成长性,并对未来五年的消费规模增长趋势做出预测。(二)产品结构从多个角度,行业的产品进行分类,给出不同种类、不同档次、不同区域、不同应用领域的产品的消费规模及占比,并深入调研各类细分产品的市场容量、需求特征、主要竞争厂商等,有助于客户在整体上把握行业的产品结构及各类细分产品的市场需求。(三)市场分布从用户的地域分布和消费能力等因素,来分析行业的市场分布情况,并对消费规模较大的重点区域市场进行深入调研,具体包括该地区的消费规模及占比、需求特征、需求趋势。(四)用户研究通过产品的用户群体进行划分,给出不同用户群体产品的消费规模及占比,同时深入调研各类用户群体购买产品的购买力、价格敏感度、品牌偏好、采购渠道、采购频率等,分析各类用户群体产品的关注因素以及未满足的需求,并对未来几年各类用户群体产品的消费规模及增长趋势做出预测,从而有助于厂商把握各类用户群体产品的需求现状和需求趋势。托育服务主要目标到2025年,全省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4.5个,托育服务的政策法规体系、标准规范体系、监督管理体系、支持保障体系基本健全,主体多元、依托社区、普惠安全、覆盖城乡的托育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公益化指导、普惠性服务、社会化运营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基本普及,托育人才培养培训数量和质量双提升,托育服务管理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托育服务水平整体提升,人民群众的托育服务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托育行业市场概况(一)公办民办不平衡一方面民办托育机构存在学位过剩,另一方面公办托育机构存在供不应求,大部分家庭倾向于选择公办托育机构,而市场上,民办机构占据市场主流,这就导致市场失衡。(二)规范化发展有短板通过备案的托育机构仅在少数。而家长对托育服务的认识不够全面,送托行为很容易受负面消息影响,备案率低导致托育市场更加低迷,安全保障、硬件、师资配备上的短板,更加加剧家长们的担忧。(三)政策落实与监管存在差距在奖励补贴和优惠政策落实方面,很多托育机构表示从未享受过任何奖励补贴或优惠政策。备案率低和优惠政策落实难是托育机构争取优惠政策面临的两大困难,托育机构关停风险、失信风险,执行标准不明确、申领补贴流程多等多方面因素,造成补贴难拿的局面。(四)监管不明确在行业监管方面,按照属地管理和分工负责的原则,民政、市场监管、教育等部门依据各自职责监管,导致行业监管责权不清晰,综合监管机制到落实有差距,部门协同监管以及业务指导、督促检查、安全保障和责任追究等制度有待健全。(五)资源难整合,供求矛盾整合现有资源,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在生育率逐年下降不增加托位的情况下,托位建设的需求会一定程度上自然缓解,幼儿园学位过剩的情况会逐渐显现,部分幼儿园开设低龄化托班,避免资源浪费。(六)优先满足刚性需求针对因双职工家庭返岗无人照护、希望长辈能安享晚年的刚性需求,扩大以安全照护为主的普惠托位供给。发展优质的托育资源,激发市场活力。扶持优质托育品牌机构,满足科学养育、系统早教、幼儿园过渡等专业化、优质化照护需求。(七)人才支撑,提升服务质量倡导职业院校和高校要根据需求开设婴幼儿照护服务等相关专业,加快培育育婴师和保育员等相关专业人才,为托育机构输送兼具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复合型托育师资人才。而不是进入社会后再由相关职能部门或机构进行再次培训。普惠托育服务内涵普惠托育是一种新型发展服务体系,文件指出要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目标是到2025年,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从1.8个增至4.5个。当前学术界对普惠托育服务尚无明确定义,普惠托育机构也没有官方标准,可以从普惠性和托育服务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普惠性普惠性这一概念实际上最初出现在发达国家对我国出口商品实行的一种关税优惠制度上,因此普惠性更多的是一种经济学上的释义,经济学中将普惠性的特征严格归纳为三点:普遍性、非歧视性和非互惠性。普遍性说明了普惠政策的覆盖对象是社会大众,而不是某一部分特殊群体或者小众阶层。非歧视性体现了公平相待每一个人,不论性别、年龄、种族、民族、家庭出身、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等。非互惠性是指双方不具有相互补给性,给予方为被给予方提供的人力、财力、物力支持都是单方面的,不图回报的,被给予方在使用之后无需偿还。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取得的成就显著,除了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之外,还建立了各级教育资助体系,以及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大大推进了社会公平与社会和谐,但由于我国特殊的先富带动后富的发展模式以及长期以来城乡二元体制的存在,阻碍了东西部地区、城乡地区教育公平的发展,因此实现教育公平,建设普惠性、平等性教育是全社会、全中国的朴素追求。(二)托育服务我国托育服务发展的早期记载,多现于各种慈幼和育婴政策中。新中国建政后,在妇女解放和社会大生产运动推动下,女性劳动力迅速充斥市场,婴儿照护服务供给成为政策选择。到20世纪70年代,具有福利性质的托育服务覆盖了大部分地区。80年代受市场经济冲击,我国托育服务体系慢慢解体。21世纪后,新人口政策实施使社会托育需求再次激增,关于建设托育服务的声音越来越多。有学者认为,托育服务是专门为支援家庭照顾儿童功能而设的支持系统,是儿童福利服务中重要一环,包括机构式托育(幼稚园和托儿所),家庭式托育(保姆人员)。上海市《关于促进和加强本市3岁以下幼儿托育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托育服务是为3岁以下幼儿及其家长提供幼儿保育和科学育儿指导的服务。(三)普惠性幼儿园普惠性幼儿园是一个全新概念,是为了突破学前教育发展困境所提出的新定义,其基本含义是面向大众、收费合理的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其中面向大众是指给广大适龄幼儿提供均等的入园机会,不因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社会关系的不同而区别对待;收费合理不仅仅指入园时收取的学杂费合理,更强调在学前教育的过程中不收取任何早教费、择园费、赞助费等。优质是指普惠性性幼儿园要求有良好的办园质量,优秀的师资和教育质量的质量。托育服务面临的形势十四五时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的关键阶段,也是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三孩生育政策落地实施,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支持托育服务发展的政策法规制度和发展环境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民生投入不断加大,社会力量踊跃参与,市场活力有效激发,托育机构数量快速增长。十四五时期促进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从需求侧看,我省生育水平持续较低,家庭规模日益小型化,家庭抚幼功能趋向弱化,广大家庭对方便可及、优质普惠、安全放心的托育服务需求不断增长。据调查,1/3的婴幼儿家庭有较强的托育需求,但实际入托率仅为6%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35%左右的平均水平,托育服务存在较大缺口,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需求不相匹配。十四五时期,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深入实施,科学育儿理念不断普及,婴幼儿家庭托育需求将持续释放,发展托育服务有利于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减轻家庭养育负担、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托育服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从供给侧看,托育服务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基础薄弱,面临总量短缺与结构矛盾等诸多挑战。供给总量明显不足,民办托育机构占比90%以上,优质普惠的托育服务资源稀缺,支持政策有限,托育服务法规制度和标准规范还不健全,专业人才和专业培训缺乏,综合监管机制不够完善,地区、城乡服务资源分布不均衡,再加上新冠疫情的不利影响,托育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突出,不能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及群众对托育服务的需求,距离缓解群众生育养育后顾之忧、实现幼有所育、幼有善育任重道远。十四五时期是加快发展托育服务的关键时期,必须充分认识发展托育服务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坚持目标导向、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坚持统筹规划和系统推进,深化托育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抢抓重大机遇,积极应对挑战,采取务实创新举措,强化要素供给保障,补齐民生服务短板,建立健全普惠安全的托育服务体系,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托育服务基本原则(一)坚持政策引导,多方参与托育服务强化投入保障、监督管理等责任,发挥政策统筹引领作用,综合采取规划、土地、住房、财政、金融、人才等措施,完善支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积极性。(二)坚持普惠优先,提质扩容托育服务拓宽普惠服务渠道,鼓励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提供普惠性服务,支持公办托育机构建设,鼓励采取公建民营、购买服务等方式运营。实施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持续推动扩大服务供给,提供方便可及、价格可接受、质量有保障的普惠托育服务。(三)坚持安全健康,医育结合按照儿童优先的原则,把婴幼儿的安全健康放在首要位置。充分发挥卫生健康资源优势,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对托育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业务指导、咨询服务、人员培训。遵循婴幼儿成长特点和规律,促进婴幼儿在身体发育、动作、语言、认知、情感与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保障和促进婴幼儿身心健康。(四)坚持示范引领,整体推动托育服务积极开展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创建活动,推动创新创优,树立行业标杆,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和政策举措。建设一批示范性托育机构,培育各种类型的普惠托育示范点,做优做强连锁化、专业化托育机构,打造江苏特色品牌,全面提升托育服务质量水平。(五)坚持统筹发展,共建共享托育服务综合考虑城乡、区域发展特点,发挥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的托育服务功能,注重科学布局,统筹推动城乡、区域托育服务均衡发展,提高婴幼儿家庭获得托育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努力实现让全体婴幼儿及其家庭共享普惠安全的托育服务。托育行业的市场需求分析(一)市场规模通过对过去连续五年中国市场行业消费规模及同比增速的分析,判断行业的市场潜力与成长性,并对未来五年的消费规模增长趋势做出预测。(二)产品结构从多个角度,行业的产品进行分类,给出不同种类、不同档次、不同区域、不同应用领域的产品的消费规模及占比,并深入调研各类细分产品的市场容量、需求特征、主要竞争厂商等,有助于客户在整体上把握行业的产品结构及各类细分产品的市场需求。(三)市场分布从用户的地域分布和消费能力等因素,来分析行业的市场分布情况,并对消费规模较大的重点区域市场进行深入调研,具体包括该地区的消费规模及占比、需求特征、需求趋势。(四)用户研究通过产品的用户群体进行划分,给出不同用户群体产品的消费规模及占比,同时深入调研各类用户群体购买产品的购买力、价格敏感度、品牌偏好、采购渠道、采购频率等,分析各类用户群体产品的关注因素以及未满足的需求,并对未来几年各类用户群体产品的消费规模及增长趋势做出预测,从而有助于厂商把握各类用户群体产品的需求现状和需求趋势。创建学习型企业彼得˙德鲁克在1988年就指出:“我们正在进入变革的第三阶段:从命令一控制型组织、分成许多部门与科室的组织,转变为以信息为基础、由知识专家组成的组织……但是,我们还远没有做到真正建立起以信息为基础的组织—这是将来会遇到的管理上的挑战。”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企业必须以知识作为决策及决策之后的资源分配工作的根据和基础。也就是说,企业要建立新的组织机制,使之懂得如何倾听市场的条件信号,从所听到的内容及其经验中学习,然后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其自身能力,以其创造并满足顾客的产品和服务领先于他人。企业对倾听、学习和领先这三项挑战性工作做得如何,将决定其业务经营的成功或失败程度。(一)倾听倾听,或称探察,是指企业感知外部世界的所有活动。企业倾听有明确的目的性,就是建立知识基础,以便作出面向市场的决策。市场调研一直是企业常用的感知手段。但过分依赖市场调研部门,乃至完全依赖营销部门来倾听,并不能保证企业通过有效的倾听达到成功决策。通过相当狭小的感知渠道寻求众多对象的反映,调研机构和信息处理人员对信息的控制、保管和理解,都会成为企业有效倾听的障碍。要克服这些障碍,企业需要建立跨职能决策体系,设计出能促进信任、共享信息、积累知识和建立学习制度的各种决策方法。有效倾听必须保证企业能听取多种声音。这些声音主要来自与企业决策休戚相关的三,组群体:顾客、社区和企业。其中,顾客包括消费者和相关销售系统中的个人;社区包括政府有关部门、特殊利益集团和竞争者;企业除自身外,也包括供应商和投资者。倾听多种声音的目的是协调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多种声音往往会互相冲突,如洗衣粉生产商可能发现顾客想要含磷的洗衣粉洗出“更加洁白”的效果,而社区则要求禁止磷化物污染公共水源,使水“更加干净”。这时,企业(股东和员工)则要求生产一种既令顾客满意,又符合企业对环保的责任感,而且还能盈利的产品。企业的责任是,充分听取三大群体的意见,了解和分析它们之间存在的进行合作和造成冲突的可能性和条件,以作出面向市场的决策。(二)学习通过倾听取得的信息,需要转化为进行决策所需要的情报、知识、理解和智慧,否则就不会使企业得到任何改善。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建立企业的学习体系。企业欲在快速变化的复杂环境中获得成功,必须要求其每一个成员不断地学习、快速地学习,同时也必须要求这些个人学习有益于强化企业对内部和外部环境所拥有的共同知识(即组织知识),促进个人行为与建立在组织知识之上的集体行动保持一致。组织知识是每一个组织成员在解决具体问题时,与集体相关的知识中得到一致认可、共同拥有的那部分知识。组织知识不是所有人知识的总和,而是相关的和共同的知识,是个人知识的有机综合。它比任何个人知识丰富得多,而且为所有与之相关的人深刻理解和内部化。企业学习系统不仅要重视解决将个人学习和建立的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共识)问题,而且要解决彼此独立的职能部门的组织知识与其他组织成员的共享问题,亦即将部门相对福狭的各自“共识”,转化为企业组织知识问题。为此,加强各职能部门的沟通和相互学习,就显得十分重要。企业还必须将每一项业务程序视为学习过程,明确地将业务程序设计成鼓励学习并从中获得知识的程序。完成一项业务程序要求具备一定的知识状态。例如,在开发和设计一种新型汽车时,来自销售和服务、生产工艺、工程制造等部门和设计室的人需要有共同知识,以便能够共同明确规定设计过程所需要的信息和要求。这个共享知识的过程应当使他们每个人都能充分利用各自的知识状态,包括其根据经验获得的信息。这些人一致同意共享的信息就是该业务程序的组织知识状态。企业可以通过连续执行共同业务过程,不断地学习和更新组织知识状态,提高适应市场的能力。(三)领先倾听和学习的结果,必须落实到做出更好的决策而实现“领先”上。这里的领先是指通过决策过程而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许多企业都有领先的追求。实践证明,达到领先不易,保持领先更难。能持续领先的企业,大都具有下列共性。(1)系统地倾听顾客和社区、竞争对手及企业内部的声音;(2)系统地学习上述声音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道理,以及把这些声音综合起来的方法;(3)拥有促进倾听和学习以及对变化做出快速反应的共同业务程序;(4)企业要具备这些领先要素,就必须建立一个决策网络,把组织的战略方针同资源分配和许多为实行该方针必须做出的决策紧密地结合起来。企业的这种决策网络的主要特征有下面两点。(1)以资源分配来定义决策。即认为决策实质上是决定如何分配资金、信息、人员、时间及其他企业资源。这一认识将有利于决策的执行和分清责任。如提高市场占有率决策就是用具体的资源分配来降低价格、加强促销、改进产品特性等。这样定义决策,有利于经理执行并对其执行结果负责。另外,也有利于决策者明确地解决相关的各种冲突。如决定提高市场份额,就意味着用于其他业务单位的资源有可能减少。决策者必须预先解决这些冲突,否则,决策的执行就会受到干扰。(2)建立以市场为依据的决策方法。这种方法是组织负责做决策和负责执行决策的两组人员进行有条理的对话。这两组人员共同学习、工作,建立起决策所依据的知识,在决策过程的四个阶段(即确定问题、提出备选方案、分析和建立联系)充分对话。企业决策网络最终使组织知识得以不断增加,并以此加强了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保证了企业能更好地实施市场(顾客)导向的营销观念。托育服务主要目标到2025年,全省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4.5个,托育服务的政策法规体系、标准规范体系、监督管理体系、支持保障体系基本健全,主体多元、依托社区、普惠安全、覆盖城乡的托育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公益化指导、普惠性服务、社会化运营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基本普及,托育人才培养培训数量和质量双提升,托育服务管理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托育服务水平整体提升,人民群众的托育服务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以利益相关者和社会整体利益为中心的观念从20世纪70年代起,随着经济全球化、相关群体利益多元化、环境破坏、资源短缺、人口爆炸、通货膨胀和忽视社会服务等问题日益突出,要求企业顾及消费者和利益相关者的整体与长远利益,即社会整体利益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西方市场营销学界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念,如人类观念、理智消费观念、生态准则观念、绩效营销观念等。其共同点是认为企业生产经营不仅要考虑消费者需要,而且要考虑消费者、利益相关者和整个社会的长远利益。这类观念可统称为全方位营销观念或社会营销观念。全方位营销观念认为,所有事物都与营销相关,企业和组织应该以对营销项目、过程和活动的开发、设计及实施的范围和相关关系的了解为基础,实施更加整体化、更具一致性的策略,以维护与增进顾客和社会的福利。全方位营销主要包括关系营销、整合营销、内部营销和绩效营销四个部分。其中,关系营销要求企业与重要团体—一顾客、供应商、分销商和其他营销伙伴建立长期、互惠的满意关系,形成营销网络,以获得并保持长期的业绩和业务。整合营销要求通过设计营销活动并整合营销项目,使为顾客创造、传播和传递价值的能力最大化。内部营销要求成功地雇用、培训和激励有能力的员工,使之更好地为顾客服务。绩效营销要求审视营销获得的商业回报,并更广泛地关注营销对法律、伦理、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和效应。全方位营销观念是对市场营销观念的深化与发展。市场营销观念的中心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进而实现企业的利润目标。但往往出现这样的现象,即在满足个人需求时,与社会公众的利益发生矛盾,企业的营销努力可能不自觉地造成社会的损失。市场营销观念虽也强调消费者的利益,不过它认为谋求消费者的利益必须符合企业的利润目标,当两者发生冲突时,保障企业的利润要放在第一位。全方位营销观念则强调,要以实现消费者满意以及企业内外经营者和社会公众的长期福利作为企业的根本目的与责任。理想的市场营销决策应同时考虑到:消费者的需求与愿望;消费者和社会的长远利益;企业及其营销伙伴的营销效益。树立并全面贯彻适应现代市场环境要求的新观念,包括营销观念和全方位营销观念,建立真正面向市场的企业,是企业成功经营的关键。托育行业市场概况(一)公办民办不平衡一方面民办托育机构存在学位过剩,另一方面公办托育机构存在供不应求,大部分家庭倾向于选择公办托育机构,而市场上,民办机构占据市场主流,这就导致市场失衡。(二)规范化发展有短板通过备案的托育机构仅在少数。而家长对托育服务的认识不够全面,送托行为很容易受负面消息影响,备案率低导致托育市场更加低迷,安全保障、硬件、师资配备上的短板,更加加剧家长们的担忧。(三)政策落实与监管存在差距在奖励补贴和优惠政策落实方面,很多托育机构表示从未享受过任何奖励补贴或优惠政策。备案率低和优惠政策落实难是托育机构争取优惠政策面临的两大困难,托育机构关停风险、失信风险,执行标准不明确、申领补贴流程多等多方面因素,造成补贴难拿的局面。(四)监管不明确在行业监管方面,按照属地管理和分工负责的原则,民政、市场监管、教育等部门依据各自职责监管,导致行业监管责权不清晰,综合监管机制到落实有差距,部门协同监管以及业务指导、督促检查、安全保障和责任追究等制度有待健全。(五)资源难整合,供求矛盾整合现有资源,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在生育率逐年下降不增加托位的情况下,托位建设的需求会一定程度上自然缓解,幼儿园学位过剩的情况会逐渐显现,部分幼儿园开设低龄化托班,避免资源浪费。(六)优先满足刚性需求针对因双职工家庭返岗无人照护、希望长辈能安享晚年的刚性需求,扩大以安全照护为主的普惠托位供给。发展优质的托育资源,激发市场活力。扶持优质托育品牌机构,满足科学养育、系统早教、幼儿园过渡等专业化、优质化照护需求。(七)人才支撑,提升服务质量倡导职业院校和高校要根据需求开设婴幼儿照护服务等相关专业,加快培育育婴师和保育员等相关专业人才,为托育机构输送兼具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复合型托育师资人才。而不是进入社会后再由相关职能部门或机构进行再次培训。普惠托育服务内涵普惠托育是一种新型发展服务体系,文件指出要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目标是到2025年,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从1.8个增至4.5个。当前学术界对普惠托育服务尚无明确定义,普惠托育机构也没有官方标准,可以从普惠性和托育服务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普惠性普惠性这一概念实际上最初出现在发达国家对我国出口商品实行的一种关税优惠制度上,因此普惠性更多的是一种经济学上的释义,经济学中将普惠性的特征严格归纳为三点:普遍性、非歧视性和非互惠性。普遍性说明了普惠政策的覆盖对象是社会大众,而不是某一部分特殊群体或者小众阶层。非歧视性体现了公平相待每一个人,不论性别、年龄、种族、民族、家庭出身、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等。非互惠性是指双方不具有相互补给性,给予方为被给予方提供的人力、财力、物力支持都是单方面的,不图回报的,被给予方在使用之后无需偿还。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取得的成就显著,除了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之外,还建立了各级教育资助体系,以及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大大推进了社会公平与社会和谐,但由于我国特殊的先富带动后富的发展模式以及长期以来城乡二元体制的存在,阻碍了东西部地区、城乡地区教育公平的发展,因此实现教育公平,建设普惠性、平等性教育是全社会、全中国的朴素追求。(二)托育服务我国托育服务发展的早期记载,多现于各种慈幼和育婴政策中。新中国建政后,在妇女解放和社会大生产运动推动下,女性劳动力迅速充斥市场,婴儿照护服务供给成为政策选择。到20世纪70年代,具有福利性质的托育服务覆盖了大部分地区。80年代受市场经济冲击,我国托育服务体系慢慢解体。21世纪后,新人口政策实施使社会托育需求再次激增,关于建设托育服务的声音越来越多。有学者认为,托育服务是专门为支援家庭照顾儿童功能而设的支持系统,是儿童福利服务中重要一环,包括机构式托育(幼稚园和托儿所),家庭式托育(保姆人员)。上海市《关于促进和加强本市3岁以下幼儿托育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托育服务是为3岁以下幼儿及其家长提供幼儿保育和科学育儿指导的服务。(三)普惠性幼儿园普惠性幼儿园是一个全新概念,是为了突破学前教育发展困境所提出的新定义,其基本含义是面向大众、收费合理的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其中面向大众是指给广大适龄幼儿提供均等的入园机会,不因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社会关系的不同而区别对待;收费合理不仅仅指入园时收取的学杂费合理,更强调在学前教育的过程中不收取任何早教费、择园费、赞助费等。优质是指普惠性性幼儿园要求有良好的办园质量,优秀的师资和教育质量的质量。制订计划和实施、控制营销活动对目标市场、定位和营销组合的思考与决策,最后要形成营销计划,作为营销行动的依据。“营销计划”是一个统称,一般分为品牌营销计划,即关于单个品牌的营销计划;产品类别营销计划,关于一类产品、产品线的营销计划,已经完成、认可的品牌计划应纳入其中;新产品计划,在现有产品线增加新产品项目、进行开发和推广活动的营销计划;细分市场计划,面向特定细分市场、顾客群的营销计划;区域市场计划,面向不同国家、地区、城市等的营销计划;客户计划,是针对特定的主要顾客的营销计划。这些不同层面的营销计划,相互之间需要协调、整合。从时间跨度看,营销计划可分长期的战略性计划和年度营销计划。战略性计划要考虑哪些因素会成为今后驱动市场的力量,可能发生的不同情境,企业希望在未来市场占有的地位及应采取的措施。它是一个基本框架,由年度营销计划使之具体化。必要时,企业需要每年对战略性计划进行审计和修订。制订营销计划之后,企业或战略业务单位需组织力量落实,并对营销进程进行控制,以保证达成预定的营销目标。托育服务面临的形势十四五时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的关键阶段,也是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三孩生育政策落地实施,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支持托育服务发展的政策法规制度和发展环境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民生投入不断加大,社会力量踊跃参与,市场活力有效激发,托育机构数量快速增长。十四五时期促进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从需求侧看,我省生育水平持续较低,家庭规模日益小型化,家庭抚幼功能趋向弱化,广大家庭对方便可及、优质普惠、安全放心的托育服务需求不断增长。据调查,1/3的婴幼儿家庭有较强的托育需求,但实际入托率仅为6%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35%左右的平均水平,托育服务存在较大缺口,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需求不相匹配。十四五时期,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深入实施,科学育儿理念不断普及,婴幼儿家庭托育需求将持续释放,发展托育服务有利于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减轻家庭养育负担、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托育服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从供给侧看,托育服务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基础薄弱,面临总量短缺与结构矛盾等诸多挑战。供给总量明显不足,民办托育机构占比90%以上,优质普惠的托育服务资源稀缺,支持政策有限,托育服务法规制度和标准规范还不健全,专业人才和专业培训缺乏,综合监管机制不够完善,地区、城乡服务资源分布不均衡,再加上新冠疫情的不利影响,托育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突出,不能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及群众对托育服务的需求,距离缓解群众生育养育后顾之忧、实现幼有所育、幼有善育任重道远。十四五时期是加快发展托育服务的关键时期,必须充分认识发展托育服务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坚持目标导向、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坚持统筹规划和系统推进,深化托育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抢抓重大机遇,积极应对挑战,采取务实创新举措,强化要素供给保障,补齐民生服务短板,建立健全普惠安全的托育服务体系,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托育服务基本原则(一)坚持政策引导,多方参与托育服务强化投入保障、监督管理等责任,发挥政策统筹引领作用,综合采取规划、土地、住房、财政、金融、人才等措施,完善支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积极性。(二)坚持普惠优先,提质扩容托育服务拓宽普惠服务渠道,鼓励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提供普惠性服务,支持公办托育机构建设,鼓励采取公建民营、购买服务等方式运营。实施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持续推动扩大服务供给,提供方便可及、价格可接受、质量有保障的普惠托育服务。(三)坚持安全健康,医育结合按照儿童优先的原则,把婴幼儿的安全健康放在首要位置。充分发挥卫生健康资源优势,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对托育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业务指导、咨询服务、人员培训。遵循婴幼儿成长特点和规律,促进婴幼儿在身体发育、动作、语言、认知、情感与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保障和促进婴幼儿身心健康。(四)坚持示范引领,整体推动托育服务积极开展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创建活动,推动创新创优,树立行业标杆,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和政策举措。建设一批示范性托育机构,培育各种类型的普惠托育示范点,做优做强连锁化、专业化托育机构,打造江苏特色品牌,全面提升托育服务质量水平。(五)坚持统筹发展,共建共享托育服务综合考虑城乡、区域发展特点,发挥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的托育服务功能,注重科学布局,统筹推动城乡、区域托育服务均衡发展,提高婴幼儿家庭获得托育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努力实现让全体婴幼儿及其家庭共享普惠安全的托育服务。估计当前市场需求(一)总市场潜量总市场潜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环境条件和一定行业营销努力水平下,一个行业中所有企业可能达到的最大销售量。(二)区域市场潜量企业在测量市场潜量后,为选择拟进入的最佳区域,合理分配营销资源,还应测量各地区的市场潜量。较为普遍的有两种方法:市场累加法和购买力指数法。前者多为工业品生产企业采用,后者多为消费品生产企业采用。1、市场累加法先识别某一地区市场的所有潜在顾客并估计每个潜在顾客的购买量,然后计算得出地区市场潜量。如果公司能列出潜在买主,并能准确估计每个买主将要购买的数量,则此法无疑是简单而又准确的。问题是获得所需要的资料难度很大,花费也较高。目前我们可以利用的资料,主要有全国或地方的各类统计资料、行业年鉴、工商企业名录等。2、多因素指数法借助与区域购买力有关的各种指数以估算其市场潜量。例如,药品制造商假定药品市场与人口直接相关,某地区人口占全国人口的2%,则该地区的药品市场潜量也占全国市场的2%。这是因为消费品市场上顾客很多,不可能采用市场累加法。但这个例子仅包含人口因素,而现实中影响需求的因素很多,且各因素影响程度不同,因此,通常采用多因素指数法。美国《销售与市场营销管理》杂志每年都公布全美各地和大城市的购买力指数。(三)行业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企业为识别竞争对手并估计它们的销售额,同时正确估量自己的市场地位,以利在竞争中知己知彼,正确制定营销战略,有必要了解全行业的销售额和本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状况。企业一般通过国家统计部门公布的统计数字、新闻媒介公布的数字、行业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所收集和公布的数字,以此来了解全行业的销售额。通过对比分析,可计算本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还可将本企业市场占有率与主要竞争对手比较并计算相对市场占有率。例如,全行业和主要竞争对手的增长率为8%,本企业增长率为6%,则表明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已被削弱。为分析企业市场占有率增减变化的原因,通常要剖析以下几个重要因素:产品本身因素,如质量、装潢、造型等;价格差别因素;营销努力与费用因素;营销组合策略差别因素;资金使用效率因素等。组织市场的特点1、购买者比较少发电设备生产者的顾客是各地极其有限的发电厂,大型采煤设备生产者的顾客是少数,大型煤矿,某轮胎厂的命运可能仅仅取决于能否得到某家汽车厂的订单。2、购买数量大组织市场的顾客每次购买数量都比较大,有时一位买主就能买下一个企业较长时期内的全部产量,有时一张订单的金额就能达到数千万元甚至数亿元。3、供需双方关系密切组织市场的购买者需要有源源不断的货源,供应商需要有长期稳定的销路,每一方对另一方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供需双方互相保持着密切的关系。有些买主常常在产品的花色品种、技术规格、质量、交货期、服务项目等方面提出特殊要求,供应商应经常与买方沟通,详细了解其需求并尽最大努力予以满足。4、购买者的地理位置相对集中组织市场的购买者往往集中在某些区域,以至于这些区域的业务用品购买量占据全国市场的很大比重。例如,我国的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沈阳、哈尔滨、武汉、大庆、鞍山等城市和苏南、浙江等地的业务用品购买量就比较集中。5、派生需求派生需求也称为引申需求或衍生需求。组织市场的顾客购买商品或服务是为了给自己的服务对象提供所需的商品或服务,因此,业务用品需求由消费品需求派生出来,并且随着消费品需求的变化而变化。例如,消费者的饮酒需求引起酒厂对粮食、酒瓶和酿酒设备的需求,连锁引起有关企业和部门对化肥、农资、玻璃、钢材等产品的需求。派生需求往往是多层次的,形成一环扣一环的链条,消费者需求是这个链条的起点,是原生需求,是组织市场需求的动力和源泉。6、需求弹性小组织市场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总量受价格变动的影响较小。一般规律是:在需求链条上距离消费者越远的产品,价格的波动越大,需求弹性越小。例如,在酒类需求总量不变的情况下,粮食价格下降,酒厂未必就会大量购买,除非粮食是酒成分中的主要部分且酒厂有大量的存放场所;粮食价格上升,酒厂未必会减少购买,除非酒厂找到了其他替代品或发现了节约原料的方法。原材料的价值越低或原材料成本在制成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越小,其需求弹性就越小。组织市场的需求在短期内特别无弹性,因为企业不可能临时改变产品的原材料和生产方式。7、需求波动大组织市场需求的波动幅度大于消费者市场需求的波动幅度,一些新企业和新设备尤其如此。如果消费品需求增加某一百分比,为了生产出满足这一追加需求的产品,工厂的设备和原材料会以更大的百分比增长,经济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加速原理。当消费需求不变时,企业用原有设备就可生产出所需的产量,仅需支出更新折旧费,原材料购买量也不增加;消费需求增加时,许多企业要增加机器设备,这笔费用远大于单纯的更新折旧费,原材料购买也会大幅度增加。有时消费品需求仅上升10%,下一阶段工业需求就会上升200%;消费品需求下跌10%,就可能导致工业需求全面暴跌。组织市场需求的这种波动性使得许多企业向经营多元化发展,以避免风险。8、专业人员采购组织市场的采购人员大都经过专业训练,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清楚地了解产品的性能、质量、规格和有关技术要求。供应商应从技术的角度说明本企业产品和服务的优点,并向他们提供详细的技术资料和特殊的服务。9、影响购买的人多与消费者市场相比,影响组织市场购买决策的人多。大多数企业有专门的采购组织,重要的购买决策往往由技术专家和高级管理人员共同做出,其他人员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这些组织和人员形成事实上的“采购中心”。供应商应当派出训练有素的、有专业知识和人际交往能力的销售代表与买方的采购人员和采购决策参与人员打交道。10、销售访问多由于需求方参与购买过程的人较多,供应者也较多,竞争激烈,因此需要更多的销售,访问来获得商业订单,有时销售周期可达数年。调查表明,工业销售平均需要4~4.5次访问,从报价到产品发送通常以年为单位。11、直接采购组织市场的购买者往往向供应方直接采购,而不经过中间商环节,价格昂贵或技术复杂的项目更是如此。12、互惠购买组织市场的购买者往往这样选择供应商:“你买我的产品,我就买你的产品”,即买卖双方经常互换角色,互为买方和卖方。互惠购买有时表现为三角形或多角形。13、租赁组织市场往往通过租赁方式取得所需产品。对于机器设备、车辆等昂贵产品,许多企业无力购买或需要融资购买,采用租赁的方式可以节约成本。市场定位战略差别化是市场定位的根本战略,差异化需要对消费者有吸引力并与这种产品和服务有关。例如,斯沃琪的手表以鲜艳、时尚吸引了年轻消费群体的眼球;赛百味推出健康的三明治而使自己区别于其他快餐。然而在有竞争的市场内,公司可能需要超越这些,另外一些途径还包括向市场提供有差异化的员工、渠道以及形象等等,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产品差别化战略产品差别化战略是从产品质量、产品款式等方面实现差别。寻求产品特征是产品差别化战略经常使用的手段。在全球通信产品市场上,苹果、摩托罗拉、诺基亚、西门子、飞利浦等颇具实力的跨国公司,通过实行强有力的技术领先战略,在手机、IP电话等领域不断地为自己的产品注入新的特性,走在市场的前列,吸引顾客,赢得竞争优势,实践证明,某些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如果某一企业掌握了最尖端的技术,率先推出具有较高价值和创新特征的产品,它就能够拥有一种十分有利的竞争优势地位。产品质量是指产品的有效性、耐用性和可靠程度等。比如,A品牌的止痛片比B品牌疗效更高,副作用更小,顾客通常会选择A品牌。但是,这里又带来新的问题,A产品的质量、价格、利润三者是否完全呈正比例关系呢?一项研究表明:产品质量与投资报酬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的关系,即高质量产品的盈利率高于低质量和……般质量的产品,但质量超过一定的限度时,顾客需求量开始递减。显然,顾客认为过高的质量,需要支付超出其质量需求的额外的价值(即使在没有让顾客付出相应价格的情况下可能也是如此).产品款式是产品差别化的一个有效工具,对汽车、服装、房屋等产品尤为重要。日本汽车行业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丰田的安装,本田的外形,日产的价格,三菱的发动机。”这体现了日本四家主要汽车公司的核心专长,而“本田”的外形(款式)设计优美入时,受到消费者青睐,成为其一大优势。(二)服务差别化战略服务差别化战略是向目标市场提供与竞争者不同的优质服务。企业的竞争力越能体现在顾客服务水平上,市场差别化就越容易实现。如果企业把服务要素融入产品的支撑体系,就可以在许多领域建立针对其他企业的“进入障碍”。因为服务差别化战略能够提高顾客购买总价值,保持牢固的顾客关系,从而击败竞争对手。服务战略在各种市场状况下都有用武之地,尤其在饱和的市场上。对于技术精密产品,如汽车、计算机、复印机等服务战略的运用更为有效。强调服务战略并没有贬低技术质量战略的重要作用。如果产品或服务中的技术占据了价值的主要部分,则技术质量战略是行之有效的。但是竞争者之间技术差别越小,这种战略作用的空间也越小。一旦众多的厂商掌握了相似的技术,技术领先就难以在市场上有所作为。(三)人员差别化战略人员差异化战略是通过聘用和培训比竞争者更为优秀的人员以获取差别优势。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新加坡航空公司之所以享誉全球,就是因为其拥有一批美丽高雅的空中小姐;麦当劳的员工以彬彬有礼著称;IMB公司的员工以专业知识充分而出名;迪士尼乐园的员工无论何时见到都精神饱满。人员差别化战略对于零售商而言尤其重要,可以利用前线营业员作为差异化和确定其产品定位的有效方法。美国最大的零售书店巴诺书店与伯德书店,从外观上看没有什么不同:红木书架,大而舒适的椅子,雅致的装饰和飘散的咖啡香味,但是两家经营理念却有很大不同。巴诺书店看中的是雇员对顾客服务的激情以及对书籍的挚爱,他们的雇员通常穿着干净和有领子的衬衫,把书放进顾客的手中并且迅速地收款。而相反,伯德的雇员可能有纹身,公司以他的雇员差异为豪并且雇佣那些能对特别的书和音乐散发出兴奋感的人们,依赖他们向顾客推荐而不是仅为用户找到想要的书。一个受过良好训练的员工应具有以下基本的素质和能力:(1)能力。具有产品知识和技能。(2)礼貌。友好对待顾客,尊重和善于体谅他人。(3)诚实。使人感到坦诚和可以信赖。(4)可靠。强烈的责任心,保证准确无误地完成工作。(5)反应敏锐。对顾客的要求和困难能迅速反应。(6)善于交流。尽力了解顾客,并将有关信息准确传达给顾客。(四)形象差异化战略形象差异化战略是在产品的核心部分与竞争者类同的情况下塑造不同的产品形象以获取差别优势。对个性和形象进行区分是很重要的,个性是公司确定或定位自身或产品的一种方法。形象则是公众对公司和它的产品的认知方法。企业或产品想要成功地塑造形象,需要着重考虑三个方面,一是企业必须通过一种与众不同的途径传递这一特点,从而使其与竞争者区分;二是企业必须产生某种感染力,从而触动顾客的内心感觉;三是企业必须利用可以利用的每一种传播手段和品牌接触。具有创意的标志融人某一文化的气氛,也是实现形象差别化的重要途径。麦当劳的金色模型“M”标志,与其独特文化气氛相融合,使人无论在美国纽约、日本东京还是中国北京,只要一见到这个标志马上会联想到麦当劳舒适宽敞的店堂、优质的服务和新鲜可口的汉堡和薯条,这样的形象设计就是非常成功的。(五)促销方式差异化促销方式差异化战略是在试图采取不同的广告宣传方式,以求占领不同的细分市场。企业想要持续的保持促销方式的差异化,就需要不断抓住客户需求,并恰当的利用先进技术手段。例如对于超市而言,中午的人流量和销售量总是很低,韩国Emart超市利用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在户外设置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创意QR二维码装置,只有在正午时分,当阳光照射到它上面的产生相应投影之后,这个二维码才会正常显现。此时用智能手机扫描这个二维码,就可以获得超市的优惠券,如果在线购买产品,只需要等超市的物流人员送到用户方便的地址即可。通过这种结合电子商务技术的别致促销方式,使得Emart大大提升了中午时段的销售量。企业文化管理技术创新与自主品牌(一)面向未来的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从微观层面看已经并正在被企业发展实践所证实,在新的世纪将得到更充分的证实。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新技术不断涌现,产品的生命周期不断缩短,企业未来成长对技术创新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技术创新是新技术研究、开发、生产到首次实现商业化全过程的经济技术活动,这种经济技术活动的本质是实现企业的科技创造与市场高新技术需求的结合。未来企业的竞争力从一定意义上讲取决于技术创新的能力大小和技术管理水平的优劣。因此,有竞争意识的企业都在努力增加自己的研究与开发费用,面向现实的、尤其是潜在的市场需求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世界上不少知名公司的研究开发费用已经超过营业收入的10%,不少公司一年创新产品已经达到50%以上。微软公司把“不断淘汰自己的产品”作为公司口号,柯达公司则提出“站在传统与未来之间”的开发技术方案。不少企业还通过征取“风险资金”来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美国20世纪90年代所创造的经济持续增长的神话,主要是企业技术创新带来的。(二)技术创新是永恒主题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不是一时之举,它应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因此对企业文化的影响是持久的。企业只有树立持续创新理念,完善技术创新机制,推动技术合作与交流,善于借鉴和“综合”,才能用较小代价实现技术不断创新;只有树立产业化和商品化意识,面向市场需要,明确重点,才能逐渐形成独特技术和核心技术,才能使创新的技术有生命力。同时,把技术创新作为永恒主题,也要求企业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视人才为最佳资产、最大投资,坚守能力本位的用人文化,建立完善的人才招聘、选拔、培养、使用与激励机制,形成技术创新的人才高地。(三)创造自主品牌在品牌经济时代,只有加大科技投入与自主创新,把技术创新的成果应用于品牌当中,创造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自主品牌,企业才能赢得持久的竞争力和附加利益。就我国企业来讲,创造自主品牌是分享经济全球化成果的重要筹码,是未来经营战略的必然选择。企业文化理念的定格设计(一)企业文化理念定格设计的内容企业文化理念的定格设计,是指根据企业文化管理规划的要求,在分析、总结和评价企业现有文化状况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企业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市场及科学技术等变化趋势,找准企业文化的原点、特点和生长点,用确切的文字语言,把主导的企业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等表述出来,形成完整的文化理念体系的过程。企业文化理念的定格设计大体包括以下内容:(1)企业的事业领域及市场定位;(2)企业使命、愿景和战略目标;(3)企业核心价值观;(4)企业伦理道德和职业道德;(5)企业精神和企业风尚;(6)企业经营理念和经营方针;(7)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方针;(8)企业服务理念和服务规范;(9)企业人才、质量、安全、廉政等理念;(10)领导层、管理层及员工层的基本行为准则;(11)企业的主打宣传用语及文化形象定位。不同的企业因规模、性质、行业、历史、组织层次、作业集中度等不同,企业理念的内容(即条目)多少有很大差别,条目表述方法和形式也不一样。(二)企业文化理念定格设计的原则1、从实际出发,继承传统与积极创新相结合企业文化理念的定格不能脱离实际,只有使定格后的文化理念与企业内外环境、员工现有的素质及心态相适应,体现企业的优良传统,才能被企业多数员工所认同和接受,才能逐渐扎根于群体意识之中。但定格后的文化理念不是对现有文化和传统的简单总结、归纳和凝练,而要充分考虑未来市场的竞争特点和发展趋势对企业的影响,适合企业未来发展和提升管理水平的需要,进行一定的升华和创新,反映一定的前瞻性,从而使企业文化保持先进性,体现新文化的导向力、牵引力和促进作用。2、体现共性与创造个性相结合企业文化有个性而无共性不能融于社会,有共性而无个性缺乏生命和活力。企业文化的定格无疑应该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即反映企业独特的文化信仰和追求。具有个性才能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但也应注意到,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市场条件和人文环境中发育成长的企业文化具有很多共性,如市场经济这个共同的大环境就塑造出企业共同的创新观念、竞争观念和顾客观念等;社会主义制度这一大环境就塑造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集体主义精神和奉献意识等。因此,在创造个性的同时,应注重体现共性,注重从社会文化和其他企业文化中吸收有益的文化成分。3、领导组织、专家帮助与群众参与相结合企业文化理念的定格一般由企业文化管理领导机构或企业主要领导者发动,执行部门组织实施,经过广泛发动群众,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地反复酝酿、讨论,企业文化专家帮助进行提炼概括,然后经企业领导者和企业员工共同研讨确认,再最后确定下来。企业文化理念的定格过程既是员工参与讨论和决策的过程,也是员工自我启发、自我教育及对新文化认同的过程,还是企业领导者、外部专家、企业员工之间价值观念的沟通、融合的过程。所以,企业文化理念的定格设计不能由企业领导者个人完成,应由企业全体干部员工参与及外部专家帮助共同完成。4、理念概括的系统性、科学性与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相结合好的企业文化理念,作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体系,应该是内容完整、特色鲜明、含义明确、表述科学的;文字表达应力求严谨,有哲理,同时大气、时尚,符合。潮流,对员工和社会公众具有理性感染力和亲和力。但对企业文化理念的定格形式没有严格的规范,既可以像多数企业那样分条目概括,最后形成一个完整体系,也可以像华为公司创造“华为基本法”那样,用一种企业根本大法的形式加以概括。概括的内容和表述方式要力求有专属性,避免与其他企业雷同。同时也要注意,文化理念要能延展和细化,派生出具体可操作可执行的任务、标准和规范等,避免空洞无物,好看而无用。(三)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建设中应该避免的问题当前,我国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应该避免如下问题:(1)企业文化理念的“老板化”。不少企业在建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时,以老板的个人意志、观念取代全员的意志、观念,用一个人的大脑代替所有人的大脑,把老板这一个特殊文化因子的作用无限放大,排斥其他文化因子的作用,企业文化完全变成了“老板文化”,变为老板个人的价值观、追求、素质、能力、作风以及个性和品格等的体现。这种现象在民营企业比较普遍地存在。(2)企业文化理念的“任期化”。在我国目前体制下,国有企业领导者有任期,频繁更迭,三五年换一任,多数企业领导者又不太注重文化的传承,各说各话,各唱各调,导致企业文化理念随着企业领导者的更迭而变轨,导致优秀文化流失、中断,不能持续积累并一以贯之。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呈现明显的“任期化”短视症。(3)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普适化”。在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建设实践中,部分企业只关注文化共性,忽视个性,企业文化理念不能反映企业特有的历史、传统、经验、价值,千篇一律,甲企业的文化理念搬到乙企业照样适用,企业文化理念成了普适的“真理”,缺乏特色,没有感召力、亲和力、吸引力和冲击力。(4)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口号化”。不少企业请了专业公司或文人墨客精心策划、提炼所推出的文化理念,从表面上看非常富有哲理,文辞也很讲究,但仔细考量就会发现其没有实在的内涵,不能延伸成具体的目标、任务,不能变为制度、规范加以执行,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不能“落地”。口号式的企业文化理念就像一件漂亮的外衣,仅仅给企业一个好看的包装,企业文化成了一种装饰文化,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建设自然流于形式。(5)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一元化”。有些规模很大的集团公司,在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建设中,出于一种良好的愿望,试图把全集团几十甚至上百家下属企业,几万甚至十几万员工的思想全部统一起来,用一套文化理念体系和行为准则规范大家的行动,忽视了下属企业的经营管理特点和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