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顶板模板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_第1页
隧道工程顶板模板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_第2页
隧道工程顶板模板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_第3页
隧道工程顶板模板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_第4页
隧道工程顶板模板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XXXX隧道工程高支模方案编制依据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2、《广东省建设工程高支撑模板系统施工安全管理办法》3、《木结构设计规程》GB50005-2003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5、《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DB13(J)53-20056、《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7、《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8、《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3)9、本工程有关施工图纸工程概况XXX隧道,全长4XXm,结构净宽9m,其中暗埋段长度1XXm,敞开段长度3XXm,该工程暗埋段顶板模板支撑系统属于高支模。暗埋段隧道箱长151米,采用单箱单孔形式,单孔净宽9米,净高5.8米。顶板厚为90cm,底板厚为90cm,顶板与侧墙设置150×30倒角。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40。高支模施工前底板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75%以上。高支模方案设计材料模板:采用915mm×1830mm×18mm酚醛模板。木枋:采用100mm×100mm木枋。钢管:采用Φ48×3.0钢管。支撑系统:选用Φ48×3.0钢管及其配件。纵横水平拉杆:选用Φ48×3.0钢管及其配件。纵横向剪刀撑:选用Φ48×3.0钢管及其配件。垫脚:采用脚手架配套下托(100mm×100mm)。(二)方案设计顶板厚0.9米,净空高为5.8米。选用Φ48×3.0钢管及其配件支撑体系,板底高支模搭设高度为5.8米,满堂布置,立杆横向间距为600mm,两边最外跨间距采用500mm,纵向间距600mm,纵横水平杆步距为1.5m,顶托采用脚手架配套可调顶托,顶托螺杆伸出小于200mm。模板采用915mm×1830mm×18mm酚醛模板,第一层龙骨采用100mm×100mm木枋间距250mm,第二层龙骨采用双排Φ48×3.0钢管间距随托。横向水平拉杆端部抵住已完成的侧墙。在支架四边及中间每隔4.5m设置一道纵向剪刀撑,每隔4.8m设置一道横向剪刀撑。在顶层、中间及离地面200mm处各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离地面200mm设置扫地杆一道,以保证支撑体系的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正确,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高支模体系搭设侧正面图高支模体系搭设侧立面图高支模体系搭设平面图高支模方案计算(一)计算参数结构板厚900mm,顶板与侧墙设置150×30倒角,计算采用倒角处最厚板厚1200mm,层高6.70m,结构表面考虑外露;模板材料为:夹板底模厚度18mm;木材弹性模量E=9000N/mm2,抗弯强度fm=12.00N/mm2,顺纹抗剪强度fv=1.40N/mm2;支撑采用Φ48×3.0mm钢管:横向间距600mm,纵向间距600mm,支撑立杆的步距h=1.50m;钢管直径48mm,壁厚3.0mm,截面积4.24cm2,回转半径i=1.59cm;钢材弹性模量E=206000N/mm2,抗弯强度f=205.00N/mm2,抗剪强度fv=125.00N/mm2。(二)顶板底模验算(1)底模及支架荷载计算荷载类型标准值单位计算宽度(m)板厚(m)系数设计值①底模自重0.30kN/m2×1.0×1.2=0.36kN/m②砼自重24.00kN/m3×1.0×1.20×1.2=34.56kN/m③钢筋荷载2.00kN/m3×1.0×1.20×1.2=2.88kN/m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荷载④2.50kN/m2×1.0×1.4=3.50kN/m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荷载底模和支架承载力计算组合①+②+③+④q1=41.30kN/m底模和龙骨挠度验算计算组合(①+②+③)q2=37.80kN/m(2)顶板底模板验算第一层龙骨间距L=250mm,计算跨数5跨。底模厚度18mm,板模宽度=1000mm;W=bh2/6=1000×182/6=54000mm3,I=bh3/12=1000×183/12=486000mm4。1)内力及挠度计算a.①+②+③+④荷载支座弯矩系数KM=-0.105M1=KMq1L2=-0.105×41.30×2502=-271031N.mm剪力系数KV=0.606V1=KVq1L=0.606×41.30×250=6257Nb.①+②+③荷载支座弯矩系数KM=-0.105M2=KMq2L2=-0.105×37.80×2502=-248063N.mm跨中弯矩系数KM=0.078M3=KMq2L2=0.078×37.80×2502=184275N.mm剪力系数KV=0.606V2=KVq2L=0.606×37.80×250=5727N挠度系数Kυ=0.644υ2=Kυq2L4/(100EI)=0.644×(37.80/1.2)×2504/(100×9000×486000)=0.18mmC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荷载按2.50kN(按作用在边跨跨中计算)计算荷载P=1.4×2.50=3.50kN,计算简图如下图所示。跨中弯矩系数KM=0.200M4=KM×PL=0.200×3.50×1000×250=175000N.mm支座弯矩系数KM=-0.100M5=KM×PL=-0.100×3.50×1000×250=-87500N.mm剪力系数KV=0.600V3=KVP=0.600×3.50=2.10kN挠度系数Kυ=1.456υ3=KυPL3/(100EI)=1.456×(3.50/1.4)×1000×2503/(100×9000×486000)=0.13mm2)抗弯强度验算M1=-271031N.mmM2+M5=-335563N.mmM3+M4=359275N.mm比较M1、M2+M5、M3+M4,取其绝对值大的作为抗弯强度验算的弯矩。Mmax=σ=Mmax/W=359275/54000=6.65N/mm2顶板底模抗弯强度σ=6.65N/mm2<fm=12.00N/mm2,满足要求。3)抗剪强度验算V1=6257NV2+V3=5727+2100=7827N比较V1、V2+V3,取其绝对值大的作为抗剪强度验算的剪力:Vmax=7827N=7.83kNτ=3Vmax/(2bh)=3×7827/(2×600×18)=1.09N/mm2顶板底模抗剪强度τ=1.09N/mm2<fv=1.40N/mm2,满足要求。4)挠度验算υmax=0.18+0.13=0.31mm[υ]=250/400=0.63mm顶板底模挠度υmax=0.31mm<[υ]=0.63mm,满足要求。计算简图及内力图如下图。(3)第一层龙骨验算钢管横向间距600mm,第一层龙骨间距250mm,计算跨数3跨;第一层龙骨采用木枋b=100mm,h=100mm;W=bh2/6=100×1002/6=166667mm3,I=bh3/12=100×1003/12=8333333mm4。1)抗弯强度验算第一层龙骨受均布荷载q=q1×第一层龙骨间距/计算宽度=41.30×250/1000=10.33kN/m弯矩系数KM=-0.100Mmax=KMqL2=-0.100×10.33×6002σ=Mmax/W=371880/166667=2.23N/mm2第一层龙骨抗弯强度σ=2.23N/mm2<fm=12.00N/mm2,满足要求。2)抗剪强度验算剪力系数KV=0.600Vmax=KVqL=0.600×10.33×600=3719N=3.72kNτ=3Vmax//(2bh)=3×37719/((2×1000×1000)=00.56NN/mm22第一层龙骨抗剪剪强度τ=0.556N/mmm2<fv=1.440N/mmm2,满足要求求。3)挠度验算q’=q2×第一层层龙骨间距距/计算宽度=37.880/1..2×2550/10000=77.88kkN/m==7.888N/mmm,挠度系数Kυ=0.6777υmax=Kυυq’L4/(1000EI))=0.6677×77.88××60044/(1000×90000×883333333)==0.099mm[υ]=600/4400=11.50mmm第一层龙骨挠度度υmax=00.09mmm<[υ]=1..50mmm,满足要求求。计算简图及内力力图如下图图。(4)第二层龙骨验算算钢管纵向间距6600mmm,计算跨数数5跨。第二二层龙骨采采用双钢管A=8448mm22;W=8980mmm3,I==2156600mmm4,1)抗弯承载力验算算P=1.1000×10..33×6600=66818NN=6.882kN弯矩系数KM==0.2779Mmax=KMPPL=0..279××68188×6000=114413333N.mmm=1.114kN..mσ=Mmax/WW=114413333/89880=1227.100N/mmm2第二层龙骨抗弯弯强度σ=1277.10NN/mm22<fm=2055.00NN/mm22,满足要求求。2)抗剪强度验算剪力系数KV==1.6448Vmax=KVPP=1.6648×66.82××10000=112239N==11.224kNτ=3Vmax//(2bhh)=3××112339/(22×2×4424)==19.888N/mmm2第二层龙骨抗剪剪强度τ=19..88N//mm2<fv=1255.00NN/mm22,满足要求求。3)挠度验算P,=1.100×77.88××600==52011N=5..20kNN挠度系数Kυ==3.0221υmax=KυPP,L3/(1000EI))=3.0021×55201××60033/(1000×20060000×2155600))=0.338mm[υ]=600/4400=11.50mmm第二层龙骨挠度度υmax=00.38mmm<[υ]=1..50mmm,满足要求求。计算简图及内力力图如下图图。(三)支撑强度度验算传至每根立柱的的最大支座座力的系数数=2.8336每根钢管承载NNQK1=2.8336×6..82×11000==193442N每根钢管承载活活荷载(1.0kkN/m22):NQK22=0.600×0.660×1××10000=3600N每根钢管承载荷荷载NQK=NNQK1+NQK2=193442+3660=199702NN钢管重量0.00333kkN/m,,立杆重量=5.500×0.00333××10000=1833N水平拉杆5层,,拉杆重量=5×(00.60++0.600)×0..03333×10000=2000N扣件单位重量114.600N/个,扣件重量=5×144.6=773N支撑重量NGKK=立杆重量量+水平拉拉杆重量++扣件重=183++200++73=4456N钢管轴向力N==1.2NNGK+NQK=1.2××456++197002=200249NNLO=h+2a=11.50++2×0.2=190.000cm,钢管的i=1.559cmλ=LO/i==190.000/1.559=1119.500杆件长细比1119.500<150..0,满足要求求。查表得:=0..458P=N/(A)=202449/(00.4588×4244.00))=1044.27//mm2立杆稳定性1004.277N/mmm2<205NN/mm22,满足要求求。(四)支撑支承承面验算立杆设配套底座座100××100mmm,支承面为为混凝土底底板(按C40考虑)支承底板厚9000mm,,上部荷载载为:F=200249//10000=20..25kNN.(1)支承面受冲切承承载力验算算βs=2.000,ft=1.711N/mmm2,hO=900--20=8880mmm,η=0.4+1.2/βs=1.000σpc,m=1..00N//mm2,Um=4×1000=4000mm,βh=1..00(0.7βhftt+0.15σpc,mm)ηUmhO=[(0.7×11×1.771+0..15×11)×1..00×4400×8880]//10000=4744.14kkN受冲切承载力4474.114kN>F=200.25kkN,满足要求求。(2)支承面局部受压压承载力验验算Ab=(0.10××3)×((0.100×3)==0.099m2,Al=0.110×0..10=00.01mm2βl=(Ab/All)0.5=33,fccc=0.885×199100==162335kN//m2,ω=0.775ωβlfccAAl=0.775×3××162335×0..01=3365.229kN支承面局部受压压承载力365..29kNN>F=200.25kkN,满足要求求。(五)计算结果果底模楼模板188mm,第一层龙龙骨采用单单枋b=1000mm,h=1000mm,间距2500mm;第二层层龙骨采用用双钢管Φ48×33.0,A=4224mm22;钢管横横向间距6600mmm,钢管纵向向间距6000mm,,立杆步距距1.500m。高支模施工安全全管理(一)高支模施施工安全管理架架构组长:(项目经理)副组长:(项目副经理)(技术负责人)(安全负责人)组长:(项目经理)副组长:(项目副经理)(技术负责人)(安全负责人)(专职安全员)组员:各施工班组长(二)高支模施施工注意问问题1、成立以项目经经理为中心心的领导班班子,对本本工程存在在的实际问问题做了详详细分析,决决定采用扣扣件式钢管管脚手架。2、高支模搭设、拆拆除及混凝凝土浇筑前前由安全负负责人及技技术负责人人向作业人人员进行安安全技术交交底。3、高支模架设后,会会同技术部部门及安全全检查员进进行全面检检查,验评评合格后方方可使用。每每施工段要要经验收后后才使用。使使用过程中中定期和不不定期进行行检查,发发现问题应应及时整改改,整改后后才能继续续使用。4、现场作业人员员不得利用用支撑系统统作为上下下梯道,应应从专用钢钢梯爬上作作业面。5、高支模搭设、拆拆除及混凝凝土浇筑期期间,无关关人员不得得进入支模模底下,并并由安全员员在现场监监护。6、搭、拆门架的的工作人员员必须是经经过考核合合格的专业业架子工,上上岗人员定定期体检合合格方可持持证上岗。7、混凝土浇筑时时,专职安安全员观察察模板及支支撑系统的的变化情况况,发现异异常立即暂暂停施工,迅迅速疏散人人员,待排排除险情并并经现场负负责人检查查统以后方方可复工。高支模施工方法法(一)施工流程程先沿隧道走向安安放下托→放纵横水水平扫地杆杆→从角部起起依次向两两边竖立底底层立杆,底端与水平扫地杆扣接固定,固定底层杆前应校核立杆的垂直度,每个方向装设4根立杆后,随即桩设第二层水平加固杆与立杆扣接固定,校核立杆和水平杆符合要求后,按40-60N·m力矩用扳手拧紧扣件螺栓→按上述要求依次延伸搭设直至第一步架完成,再全面检查一遍构架质量,确保构架质量要求后在进行第二步水平杆安装…随搭设进程及时装设剪刀撑…→搭设至顶层后安设上托→随托安设第二层龙骨→安设第一层龙骨→安装模板→微调上托螺杆使模板达到设计标高→整体检查验收支撑系统→钢筋安装→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卸荷拆模拆支架→下一段施工…(二)支撑系统统安装1、高支模施工前前,由技术术负责人按按本方案要要求向施工工管理人员员及作业班班组进行详详细技术交交底,并签签字确认。2、对进场的钢管及及其他配件件进行检查查和验收,不不合格的钢钢管及配件件不予使用用。3、清理干净底板板,不留有有杂物。4、根据支撑立杆杆平面布置置图要求放放线定位,先先弹出立杆杆位置线,准准确安放1100mmm×100mmm配套下托,搭搭设时先从从角部开始始,逐排通通层搭设,并并随搭随设设扫地杆和和纵横水平平拉杆。5、水平杆与立杆用用配套扣件件扣接牢固固,纵横扫扫地杆设置置高度不高高于地面2200mmm。6、剪刀撑从底向顶顶搭设,剪剪刀撑斜杆杆与地面夹夹角控制在在45度~60度之间,剪剪刀撑宽度度跨7根立杆。7、脚手架立杆垂直直度控制,立立杆的全部部绝对偏差差不大于1000mm,在在脚手架高高度段H内,立杆杆偏差的性性对值小于于H/4000。8、立杆及水平杆的的接长采用用对接扣件件,水平杆杆的对接扣扣件交错布布置,两根根水平杆的的接头不设设置在同步步同跨内,不不同跨或不不同步两个个相邻接头头在水平方方向的错开开距离大于于50cmm,各接头头中心至近近主节点的的距离不大大于跨段的的1/3。9、根据本隧道顶顶板高度,底底板顶面到到模板底净净空5.88米,立杆、可调调顶托根据据支撑高度度设置。10、横向水平杆端部抵抵住已完成成的侧墙,并并用木楔嵌嵌紧。11、支撑系统搭设设时,底板板混凝土强强度要达到到75%。12、第二层龙骨搭搭设时,为为防止滑动动,采用粗粗铁线将两两条钢管扎扎紧,间隔隔2米;钢管与与上托用粗粗铁线扎牢牢。13、模板支架系统统搭设完成成后,先进进行自检,然然后通知质质检员、安安全责任人人及技术负负责人会同同监理工程程师签字验验收合格后后,方能投投入使用。(三)模板安装装1、底模采用188mm酚醛醛板,模板板铺设在第第一层龙骨骨上。2、首先在侧墙上上放出第二二层龙骨顶顶部标高线线与模板底底标高线,调整支架可调顶托,使第二层龙骨顶部与标高线平齐,然后按间距安放第一层龙骨,然后钉铺模板,并且拉线找平。为了便于拆模,只在模板端部及接头处施钉。3、整体检查模板板平整度和和牢固度,最最后通过微微整可调顶顶托,使模模板板底与与标高线相相齐。4、模板安装时,在四周铺起,中间收口,大面积装模处用标准模板连续铺设,中间和两端不足处用模板锯成所需形状嵌补,所有板缝要求严密平整,以确保砼面光滑平整。5、混凝土浇筑前前,模板要要用水浇透透。混凝土土浇筑时,不不得采用使使支撑系统统产生偏心心荷载的浇浇筑顺序,要要随浇筑随随捣拌随平平整。(四)高支模拆拆除1、拆除顺序:松松顶托→拆除第二层龙骨→拆除第一一层龙骨→→拆除模板→拆除纵横水水平拉杆→拆除剪刀刀撑→拆除支撑立立杆…→拆除下托→移走垫脚脚2、支撑系统的纵纵横水平杆杆和剪刀撑撑不得随意意拆除。3、拆除支撑和模模板前,顶顶板混凝土土试件要先先送实验室室检测,当当混凝土强强度达到设设计强度后后,报监理理单位经监监理工程师师同意签字字后方能拆拆除。4、拆除模板时要逐逐块拆除,拆拆那块模板板就松那几几根上托,不不得成片松松动、撬落落。5、拆除脚手架时,要要设置警戒戒区和警示示标志,并并派专制人人员负责警警戒。6、脚手架的拆除要要听从统一一指挥,不不得随意行行动。7、支撑系统的拆拆除要从一一端到另一一端,自上上而下逐层层进行。8、同层的构配件件和加固件件要按先上上后下、先先外后里的的顺序进行行。9、拆除工作中,严严禁使用榔榔头等硬物物击打、撬撬挖,拆除除的小构件件要放入袋袋中,加固固杆件要先先传递至地地面再存放放在室内,严严禁抛掷。10、卸下的钢管与与配件,要要成捆绑扎扎、码齐,分分类堆放。混凝土浇筑方法法及技术措措施(一)施工部署署本工程全部采用用商品混凝凝土,现场场布置2台汽车泵泵泵送混凝凝土,混凝凝土从低处处向高处分分层浇筑,浇浇捣作业在在白天且天天气晴朗时时进行,各各专业负责责人及施工工员、质安安员跟班作作业,负责责检查督促促,同时做做好各方协协调工作。(二)施工方法法1、准备工作(1)钢筋的隐蔽检检查工作已已经完成,并并已核实预预埋件、管管线、孔洞洞的位置、数数量及固定定情况无误误。(2)模板的预检工工作已经完完成,模板板标高、位位置、尺寸寸准确符合合设计要求求,支架稳稳定,支撑撑和模板固固定可靠,模模板拼缝严严密,符合合规范要求求。(3)有商品混凝土搅搅拌站试验验室确定配配合比及外外加剂用量量。(4)混凝土浇筑前前组织施工工人员进行行方案学习习,有技术术部门讲述述施工方案案,对重点点部位单独独交底,设设专人负责责,做到人人人心中有有数。2、混凝土浇筑和和振捣一般般要求,混混凝土浇筑筑采用汽车车泵由低处处向高处浇浇筑。(1)浇筑混凝土时时为泛指混混凝土分层层离析,混混凝土由料料斗、泵管管内卸出时时,其自由由倾落高度度不得超过过2m,超过过时要用串串筒或斜槽槽落下,混混凝土浇筑筑时不得直直接冲击模模板。(2)浇筑混凝土时设设专人看模模,经常观观察模板、支支架、钢筋筋、预埋件件和预留孔孔洞的情况况,当发生生变形位移移时立即停停止浇筑,并并在已经浇浇筑的混凝凝土初凝前前修整完好好。(3)使用插入式振捣捣棒要快插插慢拔,插插点呈梅花花形布置,按按顺序进行行,不得遗遗漏。移动动间距不大大于振捣棒棒作用半径径的1.5倍,振捣捣上一层时时插入下一一层混凝土土5cm以消消除两层间间的接缝。振振捣时间以以混凝土表表面出现浮浮浆、不出出现气泡以以及不再下下沉为止。(4)浇筑混凝土时要要分层连续续浇筑,混混凝土分层层浇筑厚度度控制在440cm。(5)顶板边角及钢筋筋较密处使使用小直径径振捣棒振振捣,并加加密振点。浇浇筑时虚铺铺厚度要略略大于板厚厚,振捣完完毕后用刮刮尺刮平。(三)混凝土养养护(1)浇筑完混凝土土后,在12小时内对对混凝土加加以覆盖并并保湿养护护。(2)养护时间不小小于14d。(四)试块制作作在现场制作288d标准养护护试块及备备用试块、同同条件养护护试块。(五)质量要求求(1)商品混凝土要要有出厂合合格证,混混凝土所用用的水泥、骨骨料、外加加剂等必须须符合规范范及有关规规定,使用用前检查出出厂合格证证及有关试试验报告。(2)混凝土的养护和和施工缝处处理必须符符合施工质质量验收规规范及本方方案的要求求。(3)混凝土强度的试试块取样、制制作、养护护和试验要要符合规定定。(4)混凝土振捣密实实,不得有有蜂窝、孔孔洞、露筋筋、缝隙、夹夹渣等缺陷陷。(5)钢筋模板工长跟跟班作业,发发现问题及及时解决。同同时设专人人检查钢筋筋、模板。(6)浇筑前要注意天天气情况,如如有大雨要要及时通知知搅拌站,如如在施工中中天气突然然变化,原原则是小雨雨不停,大大雨采取防防护措施。刚刚浇筑好的的混凝土用用薄膜覆盖盖,正在浇浇筑的设防防水棚。(7)浇筑时要有专人人抹面。(8)做好混凝土记录录。(9)浇筑前随机抽查查混凝土配配合比情况况和塌落度度情况。监测措施本隧道工程高支模模部分采用用扣件式钢管管脚手架支支撑体系,在在搭设和钢钢筋安装、混混凝土浇筑筑振捣施工工过程中,必必须随时监监测,本方方案采用以以下监测措措施:1、班组日常进行行安全检查查,项目部部每周进行行安全检查查,公司每每月进行安安全检查,所所有安全检检查纪录形形成书面材材料。2、日常检查、巡查查的重点部部位:(1)杆件的设置和和连接件、加加固件等构构件是否符符合要求。(2)下托是否松动动,立杆是是否悬空。(3)连接扣件是否否松动。(4)支撑体系是否否有不均匀匀的沉降以以及有否水水平位移。(5)施工过程中是是否有超载载现象。(6)安全防护措施施是否符合合规范要求求。3、在承受6级大风风或大暴雨雨后必须进进行全面检检查。4、在浇筑振捣混凝凝土前,必必须对支撑撑系统进行行全面系统统检查,合合格后方能能施工。浇浇捣过程中中,派专制制安全员负负责对高支支模体系进进行检查监监测,随时时观察支撑撑体系的变变形情况。发发现隐患,及及时停止施施工,采取取措施。5、监测方案包括::(1)监测项目:支支架沉降、位位移和变形形。(2)监测点布置::每个施工段设置置3个横向监监测断面(如如附图所示)。每每个监测断断面布置2个支架水水平位移和和变形监测测点、2个支架沉沉降监测点点。监测仪仪器精度要要满足现场场监测要求求,并设置置变形监测测报警值。支架水平位移监监测报警值值:10mmm支架沉降监测报报警值:88mm支架变形监测报报警值:110mm(脚脚手架高度度H内)当监测数据超过过上述数值值时,必须须立即停止止浇筑砼,疏疏散人员,并并进行加固固处理。(3)监测频率:在浇筑混凝土过过程中实施施实时监测测,每20~30分钟监测测一次。应急救援预案为对可能发生的的事故能够够快速反应应、救援,项项目部成立立应急救援援领导小组组。项目经理为第一一安全责任任人,技术术负责人为为直接安全全责任人,并并相应成立立高支模施施工管理领领导小组。1、人员分工与职职责(1)项目经理(第第一安全责责任人)::负责高支支模应急救救援全面工工作。(2)现场技术负责责人(直接接安全责任任人):负负责制定事事故预防措措施及相关关部门人员员的应急救救援工作职职责。安排排时间有针针对性的应应急救援应应变演习,有有计划区分分任务,明明确责任。(3)现场专职安全全员:负责责现场高支支模施工的的安全检查查工作及现现场应急救救援的指挥挥工作,统统一对人员员,材料物物资等资源源的调配,并并负责事故故的上级汇汇报工作。同同时负责执执行项目部部下达的相相关指令。(4)组员及各施工工班组长::当发生紧紧急情况时时,负责事事故的汇报报,并采取取措施进行行现场控制制工作。同同时负责执执行项目部部下达的相相关指令。2、应急救援工作作程序(1)当事故发生时时小组成员员立即向组组长汇报,由由组长立即即上报公司司,必要时时,汇报当当地有关部部门,以取取得政府部部门的帮助助。(2)由应急救援领领导小组,组组织项目部部全体员工工投入事故故应急救援援抢险工作作中去,尽尽快控制险险情蔓延,并并配合、协协助事故的的处理调查查工作。(3)事故发生时,组组长或其他他组员不在在现场时,由由在现场的的其他组员员作为临时时负责人负负责指挥安安排。(4)项目部指定现现场专职安安全员刘绍绍文负责事事故的收集集、统计、审审核和上报报工作,并并严格遵守守事故报告告的真实性性和时效性性。3、应急救援方法法(1)高空坠落应急急救援方法法:1)当现场只有11人时应大大声呼救;;2人以上上时,就有有1人或多多人去打“120”急救电话话及马上报报告应急救救领导小组组抢救。2)仔细观察伤员员的神志是是否清醒、是是否昏迷等等症状,并并很可能了了解伤员落落地的身体体着地部位位,和着地地部位的具具体情况。3)如果是头部着着地,同时时伴有呕吐吐、昏迷等等症状,很很可能是颅颅脑损伤,应应该迅速送送医院抢救救。如发现现伤者耳朵朵、鼻子有有血液流出出,千万不不能用手帕帕棉花或纱纱布去堵塞塞,以免造造成颅内压压增高或诱诱发细菌感感染,会危危及伤员的的生命安全全。4)如果伤员腰、背背、肩部先先着地,有有可能造成成脊柱骨折折,下肢瘫瘫痪,这时时不能随意意翻动,搬搬动时要三三个人同时时同一方向向将伤员平平直抬于木木板上,不不能扭转脊脊柱,运送送时要平稳稳,否则会会加重伤情情。(2)模板、坍塌应应急救援方方法:1)工地发生高支支模坍塌事事故时,立立即组织人人员及时抢抢救,防止止事故扩大大,在有伤伤亡的情况况下控制好好事故现场场。2)报120急救中心心,到现场场抢救伤员员。(应尽尽量说清楚楚伤员人数数、情况、地地点、联系系电话等,并并派人到路路口等待);;3)急报项目部应应急救援小小组、公司司和有关应应急救援单单位,采取取有效的应应急救援措措施;4)清现事故现场场,检查现现场施工人人员是否齐齐全,避免免遗漏伤亡亡人员,把把事故损伯伯控制到最最小;5)预备应急救援援工具:切切割机、起起重机、药药箱、担架架等。(3)物体打击应急急救援方法法:当物体打击伤害害发生时,应应尽快将伤伤员转移到到安全地点点进行包扎扎、止血、固固定伤肢、应应急以后及及时送医院院治疗。1)止血:根据出出血种类,采采用加压包包止血法、指指压止血法法、填塞止止血法和止止血带止血血法。2)对伤口包扎::以保护伤伤口,减少少感染,压压迫止血、固固定骨折、扶扶托伤肢,减减少伤痛。3)对于头部受伤伤的伤员,首首先应他细细观察伤员员的神志是是否清醒,是是否昏迷、休休克等,如如果有呕吐吐,昏迷等等症状,应应迅速送医医院抢救,如如果发现伤伤员耳朵、鼻鼻子有血液液流出,千千万不能用用手帕棉花花或纱布堵堵塞,因为为这样可能能造成颅内内压增高或或诱发细菌菌感染,会会危及伤员员的生命安安全。4)如果是轻伤,在在工地简单单处理后,再再到医院检检查;如果果是重伤,应应迅速送医医院抢救。5)预备应急救援援工具如下下表:序号器材或设备数量主要用途1支架若干支撑加固2模板、木方若干支撑加固3担架2个抢救伤员4止血急救包3个抢救伤员5手电筒10个停电时照明求援援6应急灯6个停电时照明求援援7爬梯4樘人员疏散8对讲机6台联系指挥求援高支模施工图(一)高支模支支撑系统平平面布置图图(详见附图)(二)高支模支支撑系统立立面图(详见附图)(三)高支模支支撑系统监监测平面布布置图(详见附图)第一章编制依据据1第二章工程概况况1第三章高支模方方案设计1(一)材料1(二)方案案设计2第四章高支模方方案计算4(一)计计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