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第1页/共159页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托尔斯泰第三节陀思妥耶夫斯基第四节契诃夫第2页/共159页第一节概述第3页/共159页一、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特点俄国19世纪60年代前,处于封建专制的农奴制时代,1861年沙皇自上而下废除农奴制后,封建势力仍很强大。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是在解放运动中形成并达到繁荣的,矛头指向专制农奴制及其残余。它有别林斯基、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制定的现实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深受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影响,具有明确的社会性和目的性。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是,结合农奴解放运动,塑造小人物、多余人和新人形象,普遍重视社会历史场面与人物复杂心理的描写,多采用传统的讽刺手法,民族气息浓郁。第4页/共159页二、发展阶段1、形成于19世纪30年代。主要特点在于描写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下的黑暗现实,而且始终与俄国的解放运动紧密相连。2、30、40年代的“十二月党作家”(雷列耶夫、丘赫尔别凯、奥陀耶夫斯基和马尔林斯基等)和普希金第5页/共159页3、“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50、60年代“农奴制改革”阶段的“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别林斯基、莱蒙托夫、柯里佐夫、果戈理、涅克拉索夫、屠格涅夫、赫尔岑、陀思妥耶夫斯基、冈察洛夫、谢德林、亚·奥斯特洛夫斯基等。理论家:杜勃罗留波夫和别林斯基他们的作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俄国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对现实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尖锐的批判,同时也表现了“黑暗王国中的一线光明”和平民知识分子中的“新人”。第6页/共159页新人指具有民主主义思想倾向的资产阶级平民知识分子。特点:有明确的社会理想,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猛烈地抨击专制农奴制度,否定贵族社会的道德观念,进行实际的、不妥协的反对旧制度的斗争;和人民保持紧密的联系,愿意为人民的利益献身;具有坚定、勇敢、乐观的个性和勇于自我牺牲、富于实干的精神。意义: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的斗争,为争取社会解放的俄国人民树立了榜样,通过新人的行动,为俄国第二阶段的社会解放运动指明了方向。第7页/共159页主要人物形象最早出现的新人形象是屠格涅夫《前夜》中的英沙罗夫和他的妻子叶琳娜,以及《父与子》中的巴扎罗夫。成功地塑造了新人形象的是车尔尼雪夫斯基在《怎么办?》中的薇拉、吉尔沙诺夫等。第8页/共159页4、70、80年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深入大家辈出:陀斯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柯罗连柯等第9页/共159页三、果戈理(1809-1852)出生在乌克兰一个小地主家庭。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自然派”的创始者,俄国19世纪40年代最杰出的作家,世界著名的讽刺作家。他的讽刺艺术确立了俄国文学的批判倾向,加强了普希金奠基的俄国现实主义。第10页/共159页1、创作和文学地位果戈理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集《狄康卡近乡夜话》(1832),共收8篇小说,反映乌克兰民间生活,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充满了作者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歌颂普通人的勇敢、机智、向往自由的主题,显示出讽刺的特点。第11页/共159页《密尔格拉得》(1835)收了4个中篇小说,名篇是《两个伊凡的故事》,描写没落地主的生活,把对封建地主的揭露批判与沙俄官僚专制的揭露批判有机结合在一起。《塔拉斯·布尔巴》描写哥萨克人民的生活,歌颂爱国主义,塑造了捍卫祖国和自由的人民英雄。第12页/共159页《彼得堡故事集》
(1835-1841)包括7篇短篇小说,描写彼得堡的生活,突出的特色是描写城市“小人物”,如《狂人日记》(1835)、《外套》(1841),发展了普希金开创的写小人物的传统。第13页/共159页
讽刺喜剧。某市把一个过路的彼得堡小官员赫列斯达科夫当作钦差大臣,对他阿谀、行贿。正当市长将女儿许配给这位假钦差大臣,梦想升官发财的时候,传来了真钦差大臣到来的消息,喜剧以哑场结束。此剧是整个俄国官僚的缩影。赫列斯达科夫轻浮浅薄、爱慕虚荣、自吹自擂、厚颜无耻,具有典型意义。果戈理说:“任何人都至少做过一分钟的赫列斯达科夫”。剧中刻画了老奸巨猾的市长,玩忽职守的法官,不顾病人死活的慈善医院院长,愚昧的督学,偷拆信件的邮政局长。满台反面人物。果戈理认为有一个正面人物,这就是笑。剧本的题词是:“脸丑莫怪镜子歪”。此剧上演,轰动剧坛。《钦差大臣》(1836)第14页/共159页《死魂灵》(1842)长篇小说,果戈理的代表作。全书11章,描写城里的官僚和乡村的地主,主要写地主。写骗子乞乞科夫在全俄旅行,向地主们索取和收买“死魂灵”的故事。死魂灵是指那些在两次人口登记之间死去的农奴,他们在法律上仍被当活人,地主还要为他们纳人头税,因此他们愿意把他们送人或低价卖出。第15页/共159页乞乞科夫和五个地主乞乞科夫是40年代俄国社会中农奴主兼资产阶级商人的典型形象,具有寄生本质。他是贯穿作品始终的重要人物,他的活动,构成全书情节的枢纽。小说主要写了乞乞科夫拜访的五个地主。他们具有不同的性格特点。玛尼洛夫是一个庸俗无聊,耽于幻想的地主典型,成天想入非非而无实际能力。科罗皤契加是一个愚昧守旧,穷于经营的女地主,一生追求的是金钱。诺兹德廖夫是一个肆意横行,狂赌滥饮的流氓地痞式的地主典型,成天吹牛撒谎,惹是生非。索巴凯维奇是一个冷酷专横,贪婪狡诈的地主,痛恨一切人类文明。泼留希金是一个集没落地主卑劣丑恶之大成的地主,极度吝啬和贪婪。第16页/共159页自然派盟主果戈理通过对这些地主形象的塑造,暴露了俄国农奴制的腐朽和衰落,预示了它必然灭亡的前景,推动了解放运动的发展。为此,《死魂灵》的发表,震动了整个俄国。《钦差大臣》和《死魂灵》的发表,使果戈理成为现实主义文学的盟主,开始了“俄国文学的果戈理时期”(车尔尼雪夫斯基语),形成了以他为首的“自然派”。第17页/共159页名词解释:自然派自然派是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一个派别。别林斯基热情地肯定了自然派文学批判现实的倾向。该派以果戈理的创作为楷模,极力忠实于“自然”即现实,抨击反动腐朽的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同情“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呼吁妇女解放;在文学题材上,多以描写“小人物”即小官员、小职员、农民为主;在体裁上多以散文(即小说)为主。后来,“自然派”便成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别称。第18页/共159页果戈理的贡献果戈理对俄国小说艺术发展的贡献十分显著。车尔尼雪夫斯基称他为“俄国散文之父”。屠格涅夫、冈察洛夫、谢得林、陀思妥耶夫斯基都受到他的创作影响。20世纪初,果戈理的作品被翻译介绍到中国,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一文中称赞他的作品“以不可见之泪痕悲色振其邦人”,1935年他翻译了《死魂灵》。20-30年代,中国左翼剧团屡次演出喜剧《钦差大臣》(当时译为《巡按》,引起广泛反响)。第19页/共159页2、果戈理的讽刺艺术
果戈理是讽刺艺术大师,独特风格是“含泪的笑”。他把生活中喜剧性和悲剧性的因素巧妙地展示出来,使得喜剧唤起的已不是轻松愉快的笑,而是痛苦和悲哀的笑。他的“含泪的笑”是一种自我嘲笑和无可奈何的解嘲,讽刺对象是地主官僚的腐朽丑恶,小人物的弱点,病态的生活。第20页/共159页(1)讽刺肖像画常用寥寥几笔,勾勒人物的庸俗之处,借以突出人物性格,例如描写两个吵架的伊凡时,瘦伊凡的头“像一只尾巴朝下的萝卜”,胖伊凡的头“像一只尾巴朝上的萝卜”。一个伊凡饭后吃甜瓜,必亲自切开,把瓜子用纸包好,写上“此瓜食于某日”,“某君在座”等字样。另一个伊凡洗澡时,喜欢在浴盆内放个桌子,上置茶炊,躺在齐脖子的水中喝茶。这是外省地主无所事事,精神低下,生活慵懒的肖像,行神兼备。第21页/共159页地主玛尼洛夫是一个正值壮年的人,一双像糖一般甜蜜蜜的、笑起来总是眯缝着的眼睛嵌在他脸的上半部。玛尼洛夫第22页/共159页外表上,他是一个很体面的人,在这亲切可爱相貌里面,仿佛过多地掺杂进一些甜味儿。他的举止和措辞带着一股子要讨人喜欢、攀个交情的阿谀诌媚劲儿。他动人地微笑着,脑袋上有一头淡黄头发,一双蓝眼睛。一开口和他谈话,你不禁要说:“一个多么令人愉快的善良的人啊!”但再多说两句话,你就一句话都不想说了,如果继续谈下去,你就要说:“鬼知道他是个什么玩意儿!”如果不走开,你也会感到忍无可忍的厌倦无聊。他的嘴里不会有任何一句生气勃勃的、甚至哪怕是傲慢自大的话……总而言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种特性,可是玛尼洛夫却什么都没有。他在家里花在沉思默想上的时间比花在说话上的时间要多得多,可是他到底在思索些什么,却又只有上帝才知道。第23页/共159页普柳什金这位先生的相貌……和许多清癯的老年人的脸一模一样,只是下巴颏朝前突出得挺厉害,这样,一开口他就得用手帕把它捂住,以免唾沫横飞。一双小眼睛还有一丝光泽,在翘得高高的眉毛底下骨溜溜地转动着,像是两只精灵鼠从暗洞里探出它们尖尖的嘴脸,竖起耳朵,掀动着胡髭,在察看有没有猫儿或者淘气的孩子守候在四周,并且疑虑重重地往空中嗅着鼻子。第24页/共159页(2)暴露性语言果戈理笔下的人物语言高度个性化,人物语言的讽刺性主要在于它的暴露性,人物开口说话就暴露自己的本性或暴露他人的本性。由此揭示出人物的性格及其倾向,产生强烈的讽刺批判力量。例如在《伊凡·费多罗维奇·希邦卡和他的姨妈》中,40岁的希邦卡和地主小姐相亲见面的谈话。两人相对而坐,形同木偶。最后希邦卡鼓足勇气说:“夏天苍蝇真多呀,小姐!”女方回答:“多极了,哥哥用妈妈的旧鞋子做了一个苍蝇拍,可是一点也没有用,还是多得很。”这就是两人对话的全部内容,暴露出人物内心的空虚。第25页/共159页《钦差大臣》:中了头彩在《钦差大臣》中,市长因假钦差向自己女儿求婚,做起将军梦。他对妻子说:“真见鬼,中了头彩!”“他妈的,当将军真够威风!有人替你在肩膀上挂绶带;安娜·安德列耶夫娜,你说哪种绶带好,大红的还是湖色的?”并且趾高气扬地回答向他拉关系的同事说:“我一定尽力”市长的愚蠢粗野,利欲熏心的性格特征完全自我暴露。第26页/共159页诺兹德廖夫“你让我几步棋?”诺兹德廖夫说。“这叫什么理由?一步也不让。”“至少让我两步。”“我不同意,我自己也下得很糟。”“我们知道您下得很糟!”诺兹德廖夫说,向前走了一步棋。“我很久没碰这玩意儿了!”乞乞科夫说,也走了一步棋。“我们知道您下得很糟!”诺兹德廖夫说,走了一步棋,同时,用袖口把另外一只棋子也捎带着向前推进了一步。第27页/共159页(3)幻想性和偶然性情节果戈理常常使用幻想的和偶然的情节,来结构自己的作品,达到讽刺的目的。幻想是现实不可能发生的事,但又具有现实的影子,是现实生活的畸形延伸。偶然性是现实中少见的,近乎荒唐的事,但它又具有艺术上的可信性和必然性。果戈理的情节结构常在这种幻想的、偶然的安排中表现出讽刺性。例如《鼻子》寻找丢掉的鼻子,这一情节是幻想的,8等文官科瓦辽夫丢掉了鼻子,在寻找过程中,把一个5等文官的鼻子认作自己的。讽刺了官迷心窍和等级森严的官僚制度。第28页/共159页(4)喜剧性夸张人物性格夸张:赫列斯达科夫的说谎,玛尼罗夫的幻想,罗士特莱夫的吹牛,泼留希金的吝啬。细节夸张:玛尼洛夫和乞乞科夫在城里相遇,两人互相拥抱,足有5分钟,互相接吻,很有劲,很热烈,以致后来门牙痛了一整天。描写夸张:《外套》中要人的一声吆喝,就把小公务员吓晕过去。场景夸张,如《钦差大臣》结局的哑场,像定格一样把人物刹那间的表情凝固了。第29页/共159页普柳什金的装束然而他那身装束很是别致,无论你用什么法子,无论你花多大力气,也考究不出来他的这件睡袍是用什么料子做成的:袖管和衣襟乌黑油亮,就像是做靴筒的上等鞣皮,背后原是两片下摆的地方飘挂着四片下摆,棉絮成团地直往外钻。脖颈上系着的也是一件莫名其妙的玩意儿:不知是袜子,还是吊袜带,还是肚兜,反正是不能用领带来称呼的。第30页/共159页那打渔的又干他的营生去啦他每天还在自己的村子里满街地转,桥墩下张张,屋梁下望望,只要是落进他眼里的东西:一只旧鞋跟,一片娘儿们丢掉的脏布,一枚铁钉,一块碎陶瓷片,他都捡回自己的家,放进乞乞科夫在墙犄角发现的那堆破烂里。“瞧,那打渔的又干他的营生去啦!”看到他出门,庄稼汉总是那么说。的确,他走过之后街巷已经不用再打扫了。……一旦东西进入了那堆破烂,那么,一切全完啦:他会对着上帝说那东西是他的,是他从哪儿、向谁买来的,或者是祖老太爷手里传下来的。就算是在他自己的房间时,不论在地板上见到什么:一小段火漆,一小角纸片,一小截鹅毛笔,他都要一一捡起来,搁到写字台或者窗台上去。第31页/共159页仆人的靴子原来普柳什金不管家里仆人有多少,只给他们大伙儿备一双靴子,并且总得放在门廊里。被老爷唤进屋子里的仆人都是光着脚穿过整个院子的,可是,进了门廊就得穿上靴子,这样才可以走进房间。一出房门,他又得脱下靴子,仍旧放在门廊里,再光着脚板走回去。如果在初降薄霜的秋天早晨,有人往窗外望一眼的话,他准能看见所有的仆人都在一蹦三跳,动作之迅捷是连戏院里最矫健灵活的舞蹈演员也未必能够做到的。第32页/共159页普柳什金拟写文件普柳什金往圈手椅里坐定,拿起一支鹅毛笔,仔细地看着那小半张纸,看看能不能从它上面再裁下小半张来,可是他最后断定,决不可能。他把笔伸进里面装着一种不知放了多久的液体的墨水壶,蘸了一蘸之后开始写了。他把字母一个个描绘得跟乐谱上的音符一样,每时每刻都在稳住他的大有满纸挥洒之势的手腕,尽量把字写小写紧,一边叹息,还是会浪费地方。第33页/共159页(5)物质化与动物化比喻果戈理常将否定人物的抽象感情和习惯性动作物质化和动物化,产生一种异常的形象比喻,以此达到讽刺目的。例如,玛尼罗夫的笑脸是“尽量地加了糖汁的药水”,索巴凯维奇的身材是“中等大小的熊”,上流社会穿燕尾服参加舞会的人是一群“聚在白糖块上的苍蝇”,乞乞科夫是见物就抓的“雄猫”等。这些比喻都是物质化和动物化的,表达了作者的正义立场和对讽刺对象的鄙夷之情。第34页/共159页诺兹德寥夫和狗一走进院子,他们就在那儿看见各种各样的狗,毛色各种各样,应有尽有,黑褐色的,黑里带火黄斑点的,白里带黄斑点的,黄里带黑褐花斑的,黄里带红花斑的,黑耳朵的,灰耳朵的……这儿狗的名字也特别奇怪各具特色:开枪,骂呀,飞吧,着火啦,浪荡子,死鬼,死命咬,狠狠咬,性急鬼,小燕子,奖赏,女监护人。诺兹德廖夫站在狗群中间完全像是一家之主,它们立刻全都竖起尾巴,飞跑着向客人们迎上去,跟他们亲热问好。其中有十来条狗还把它们的脚爪搭到诺兹德廖夫的肩膀上去。第35页/共159页索巴凯维奇
是一个貌如狗熊、粗野、狡猾、贪婪吝啬的农奴主。他从外貌到内心都充满了动物性,没有任何高尚的精神需要,没有理想、热情。第36页/共159页
索巴凯维奇非常像一只中等大小的熊……他身上穿的那件燕尾服完全是跟熊皮一样的颜色更增添这相似之处,长长的袖子,长长的裤管,走起路来不断地踩在别人的脚上。他脸火红的、热辣辣的。大家知道,世上有许多这样的脸,造化在捏造它们的时候,不曾多下功夫精碉细刻,也不曾动用任何细巧的工具,却只顾大刀阔斧地砍下去:一斧头就是一个鼻子,再一斧头就是两片嘴唇,用大号钻头凿两下,就是一双眼睛,毫无修饰,就把他们送到世上来,说了声:“活啦!”索巴凯维奇的脸正是这种脸:他总是垂着他的脑袋,由于脖子转动不灵的缘故,他的眼睛才在谈话的时候,不是望着火炉的犄角,就是望着门。……更为凑巧的是,他还有一个熊的名字:米哈伊尔·谢苗诺维奇。第37页/共159页四、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生于世袭贵族之家,1833年进莫斯科大学文学系,一年后转入彼得堡大学哲学系语文专业,毕业后到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哲学、历史和希腊与拉丁文。
第38页/共159页创作早期(40年代):长诗《巴拉莎》、《猎人笔记》、小说《安德烈·科洛索夫》、剧本《村居一月》、特写《霍尔与卡里内奇》、中篇小说《木木》等作品。中期(50-60年代):长篇小说《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与子》(1862)和《烟》(1867),中篇小说《多余人日记》、《僻静的角落》、《雅科夫·帕辛科夫》、《阿霞》和《初恋》等,成功地塑造了一批“多余人”和“新人”形象。第39页/共159页晚期(60年代后期—逝世):长篇小说《处女地》(1877),中篇小说《草原上的李尔王》、《春潮》、《普宁与巴布宁》等作品。主要作品是80多篇散文诗,这些散文诗从不同角度体现了作家对社会问题和人生问题的思考,其中包括《门槛》、《俄罗斯语言》和《麻雀》等名篇。60年代中期以后,屠格涅夫基本定居国外,在向西欧介绍俄国文学方面做了不少工作。第40页/共159页《猎人笔记》(1847-1851)成名作。包括25个短篇,采用随笔的形式叙述猎人(“我”)在俄罗斯中部的山林和田野行猎时的所见所闻。在描写乡村山川风貌、生活习俗、刻画农民形象的同时,深刻揭露了地主表面上文明仁慈,实际上丑恶残暴的本性,充满了对备受欺凌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写出了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良好品德。作品题材多样,但大都贯穿着一定的反农奴制思想。第41页/共159页“知识分子编年史”系列1、《罗亭》: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俄国遭到惨败,暴露了农奴制俄国军事和经济上的落后,迫使人们去思考祖国的命运和前途,探索强国富民之路。对贵族知识分子40年代的活动进行客观评价,并且探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他们如何发挥作用,是作家创作《罗亭》的动因。第42页/共159页
罗亭形象:40年代俄国进步的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是继奥涅金、毕巧林之后又一个“多余的人”形象。罗亭身上集中了40年代俄国进步贵族知识分子的优点和缺点,他受过良好教育,接受了当时哲学思想中最主要思潮的影响,有很高的美学修养;他信仰科学,关心重大社会问题,追求崇高的人生目标并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决心;他热情洋溢,才思敏捷,口才出众,能感染人、吸引人。但是他徒有过人的天赋和才智,却不会正确将其运用、付诸斗争实践,成为“语言的巨人和行动的侏儒”。第43页/共159页议论型小说罗亭作为一个外来者,在俄罗斯乡村引起广泛的注意,围绕着他出现了许多议论,中间夹杂着罗亭的自白,作者借助这种议论来表达他对时下贵族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关注。这种议论型探讨也是陀氏小说常见的场景,但陀氏的议论型场面更大,更集中也更深刻,各种观点冲突非常大,整个讨论紧张、刺激,人物经常处于一种歇斯底里的状态之中。罗亭:“我完完全全彻头彻尾是个好心人。我顺从,我想适应环境,我所求不多,我只求达到最近的目标,为大家做一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好事。”第44页/共159页2、《贵族之家》拉甫列茨基继承了罗亭的优点(他的崇高美德,浪漫主义向往等),列日涅夫的长处(看问题的清醒观点,实践的能力)。他对自己应在生活中起的作用持有坚定不移的看法——改善农民的生活;他并不同于个人的利益而不能自拔。杜勃罗留波夫评论拉甫列茨基说:“他的处境的悲剧已经不在于须同自己的软弱无能搏斗,而是因为他同一些概念和道德规范发生了冲突。同这些概念和规范相抗衡,确实连那些坚决果断、勇敢胆大的人都会感到可怕的。”接着,这位批评家指出,作家“善于把拉甫列茨基刻画得令人不好意思讥讽他”。第45页/共159页3、《前夜》(1860)英沙罗夫,革命民主主义者,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新人”形象。作品名称的象征意义:⑴俄国即将废除农奴制,正处于大变革的“前夜”;⑵“新的人物或英雄”出现的前夜。第46页/共159页4、《父与子》思想内容:小说反映了农奴制改革前夕民主主义阵营和自由主义阵营之间的尖锐的思想斗争,即“父”与“子”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和斗争。巴扎罗夫在精神力量上压倒了周围一切贵族,显示了“民主主义对贵族的胜利”。自由主义贵族代表:基尔沙诺夫兄弟,尤其是巴威尔;革命民主主义者的代表:平民知识分子巴扎罗夫。第47页/共159页巴扎罗夫的形象: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具有坚强的性格和埋头工作的习惯。在政治上,他反对农奴制度,批判贵族自由主义,否定贵族的生活准则;在哲学上,他是个唯物主义者,重视实践,提倡实用科学;但是他也表现出某些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如贬低理论、否定艺术等。巴扎罗夫的猝死反映了屠格涅夫思想的局限,他能够在生活中发现巴扎罗夫这样的“新人”,但却不知道他能作些什么,只好让他去死。第48页/共159页屠格涅夫创作特色:⑴把握时代的脉搏、敏锐地发现并及时捕捉社会生活中的新现象,“用敏锐的眼睛注视萌芽中的新典型”(卢那察尔斯基语)。19世纪40—60年代俄国生活中所有重大的社会现象都不曾逃脱作家敏锐的目光。不过,他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俄国知识阶层的历史命运上,他的长篇小说构成了一部俄国知识分子历史命运的艺术编年史。第49页/共159页故事情节的发生时间极其准确,发生的地点也明确无误地指出一一这是屠格涅夫作品的固有特征,这使他的长篇小说具有历史和生活的具体性,艺术说服力。《贵族之家》故事发生在1842年。《前夜》小说开头写道:“在一八五三年夏天一个酷热的日子里,在离昆错沃不远的莫斯科河畔,一株高大的菩提树的树荫下,有两位青年人在草地上躺着”。《父与子》:故事时间1859-1861年第50页/共159页⑵浓郁的抒情风格。他以温情脉脉的笔调抒写男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善于体察大自然的细微变化,并使之和人物的情绪融为一体,往往带有怅惘柔弱的色调。⑶简洁。以中篇的篇幅承载长篇的内容。小说结构严整,情节紧凑,人物形象生动。第51页/共159页第二节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其创作代表着整个19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继巴尔扎克之后所达到的又一座艺术巅峰。代表了19世纪俄国文学发展的顶峰,是俄罗斯古典文学的终结。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第52页/共159页托尔斯泰出生地:
亚斯纳雅·波良纳庄园没有我的雅斯纳雅·波良纳就没有我的俄罗斯,就没有我和俄罗斯的那种血肉相连的关系。没有我的雅斯纳雅波良纳,我可能对我的祖国所赖以形成的那些共同的规律会看得更清楚些,但我不会爱她爱到这等狂热的程度。青年时期生活及创作第53页/共159页灵魂的两极一面是狂热地追逐尘世间的一切福利,狂热地享受一切:大自然,音乐,快乐,及一切一切让人欢乐的东西;而同时存在着另一面,即为了爱邻人和使全体人共享一切福利而否定这一切,痛苦不堪地渴望抑制这一切。婚姻和中期创作第54页/共159页执着的真理探求托尔斯泰的一个最深刻的特征……就表现在对待“你是谁?你来自何方?你将去向哪里?人活着为什么?人在世界上应该做什么?怎么办?到底怎么办?”以及等等这些问题时始终保持着“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执拗。
他每天为自己的思想、感情、行为所作的记录的数量多得“不正常”,其质量(从真实性、坦率性的意义上来说)也“不正常”。第55页/共159页秋天的托尔斯泰墓我和父亲回家的时候经过那片林间稀疏的空地,那里的小土丘上春天问题开着一片蓝色的勿忘我花,夏天则长出许多肥美的牛肝菌,下面绒绒的,反面呈褐色,有粉红的根……父亲说:“就在这儿,在这几棵橡树中间……我死后就把我埋在这里……托尔斯泰之死第56页/共159页二、托尔斯泰思想1、早期:探索期(1847-1863)托氏从小受到良好的西方文明的熏陶,青年时期对西方文化有好感,产生了一种直观的认同,否定专制农奴制,主张建立自由、民主、法治的社会。在1857年和1860-1861年两次赴欧洲旅行后,他改变了对西欧的看法,否定了西欧文明,把眼光转向俄国,认同俄国人的群体意识。开始站在开明地主的立场上观察社会,幻想以改良的办法协调地主和农民的关系,改善农民的处境,醉心于农民教育,主张贵族“平民化”。反映这个时期思想的作品有《童年·少年·青年》,(1852、1854、1857)自传体三部曲,《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等。第57页/共159页中期:转变期(1863-1883)就在托氏否定西欧文明,在俄国文化中寻找生命的意义和俄国的出路时,发生了一场深刻的精神危机。危机起于1869年的“阿尔札玛斯的恐怖”。第58页/共159页世界观的转变
托氏长期思考人生的意义,表现出对宗教和道德问题的关心,他不断考虑自己的贵族生活是否有罪的问题,从而产生了忏悔的情绪。从70到80年代,他的思想开始发生了一场“激变”,要同贵族地主生活决裂。他认为最重要的问题是“拯救灵魂”,反省自己的罪恶。他经常参观监狱,到法庭去听审讯,去新兵收容站,访问贫穷人民等。他做这些事简直成了一种癖好,社会上很多人,包括他的妻子儿女都不理解他。人们都说“托尔斯泰快要疯了,可能已经完全疯了。”世界观的转变第59页/共159页认同农民托氏研究宗教,在宗教中找到出路。他发现只有农民信教最真诚,贵族信教是虚伪的。他认同了农民,认同了宗法制农民的生活方式,完成了他的人生观的转变。以此他开始过平民化生活。他的转变期的思想特征是从贵族地主立场向宗法制农民立场过渡,在新的宗制信念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生活。第60页/共159页晚期:回归期(1884-1910)托氏完成精神转变后,认同宗法制农民的生活方式,全面回归俄国文化传统中的东方文化因素。托氏回归东方文化的最突出表现是赞美肯定俄国村社的顺从,宣扬听天由命。认为顺从是所有东方民族的美德,也是俄国民族和俄国人的第一美德。他提出了“勿以暴力抗恶”的学说,这是对顺从意识的理论概括。第61页/共159页“托尔斯泰主义”托尔斯泰在19世纪80年代世界观发生激变后,在解决社会问题上所形成的一套“济世”理论,主要内涵是宣扬“不以暴力抗恶”、“道德的自我完善”和“博爱”,表现出托尔斯泰反对暴力革命、竭力从宗教、伦理中寻觅社会出路的企图。长篇小说《复活》是这一精神的集中体现。第62页/共159页《安娜·卡列尼娜》——伸冤在我,我必报应第63页/共159页1、简介:小说以史诗性的笔调描写了资本主义冲击下俄国社会生活和人的内心世界的躁动不安,展现了“一切都翻了个身,一切都刚刚开始安排”的时代特点。小说主要由两条线索构成。一条写安娜·卡列尼娜和渥伦斯基之间爱情婚姻的纠葛,展现了彼得堡上流社会、沙皇政府官场的生活;另一条写列文的精神探索以及他与吉提的家庭生活,展现了宗法制农村的生活图画。第64页/共159页2、安娜,安娜
第65页/共159页《安娜·卡列尼娜》插图第66页/共159页列文眼中的安娜列文在他已经非常喜爱的这个女人身上看出另外一种特点。除了智慧、温雅、端丽以外,她还具有一种诚实的品性。她并不想对他掩饰她的处境的辛酸苦辣。她说完长叹了一声,立刻她的脸上呈现出严肃的神情,好像石化了。带着这副表情她的面孔变得比以前更加妩媚动人了;但是这是一种新奇的神色;完全不在画家描绘在那幅画像里的那种闪烁着幸福的光辉和散发着幸福的神情范畴以内。在她和她哥哥臂挽着臂穿过高高的门口的时候,列文又望望那幅画像和她的姿影,他感到对她产生了一种连他自己都觉得惊讶的一往情深的怜惜心情。第67页/共159页安娜形象的深层内涵安娜具有古典人体雕像那样完美匀称的迷人的外表,整个儿是激情的化身,这一激情被俄罗斯式的诚恳和坦率、天性的忠厚和心灵的易于硬化所柔化,使她能够吸取各方面的长处。就其出身和丈夫的社会地位来看,她表面上属于上流社会,她娴雅大方,仪态优美,绰约自如,持有良好的习惯,这一切都来自上流社会,但上流社会的精神空虚对于她是格格不入的。不过以美的感受为基础的性格的热情,比之侃侃而谈优美、同情心、真诚和天性的娴雅等复杂而迷人的一切特色仍然占有主要地位。
——(俄)格罗尼卡第68页/共159页3、爱情与婚姻
第69页/共159页
他们说他是一个宗教信仰非常虔诚、道德高尚、正直、聪明的人;但是他们没有看见我所看到的东西。他们不知道八年来他怎样摧残了我的生命,摧残了我身体内的一切生命力——他甚至一次都没有想过我是一个需要爱情的、活的女人。他们不知道他怎样动不动就伤害我,而自己却洋洋得意。我不是尽力,竭尽全力去寻找生活的意义吗?我不是努力爱他,当我实在不能爱我丈夫的时候就努力去爱我的儿子吗?但是时候到了,我知道我不能再自欺欺人了,我是活人,罪不在我,上帝生就我这么个人,我要爱情,我要生活。——《安娜卡列尼娜》第3部16节第70页/共159页思考:当安娜叫喊出“我要爱情,我要生活”的时候,她是在表明自己有爱的自由,你认为一个已婚女人要求“爱的自由”是正当的吗?第71页/共159页渥伦斯基与安娜的战争“离婚没有成功,安娜感到痛苦,她身上日益滋长着对那种不可能的、特殊的爱情的强烈渴望,而且自己无权的地位和孤立无援的处境激怒了她的正义感,因为她看到渥伦斯基仍然有完全的权利。结果在她身上,在她的那种看来似乎是特殊的、热烈的和温柔的爱情中滋长了另一种强烈的感情——对心爱的人的憎恨和报复的感情。”——(俄)格罗尼卡第72页/共159页⑵卡列宁:日常生活卡列宁代表的是日常生活,并且常常是积极向上的那部分内容。他有责任心,对社会和家庭都有正直的看法和做法,并且坚信遵循这一切能够得到幸福。但由于缺乏形而上的深思(象列文那样),他只能停留在庸俗的层面,经受不住负面的冲击(安娜追求原欲的行为)。卡列宁的恼烦夫妻谈话第73页/共159页婚姻婚姻是两个个体以及(个体背后的家庭、族)通过一种既定的手续联结在一起的方式,它的社会性非常强,因此,也必然和人类社会的公认价值联系更密切,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似乎个体之爱反而处在从属一些的地位了。只是到了近代,随着个体人的觉醒,个人的感情在婚姻中的地位开始上升。几种婚姻样式:安娜与卡列宁奥布郎斯基与杜丽列文与吉提第74页/共159页爱情PK婚姻安娜起先出于外部原因结成了无爱的婚姻,后来爱上了渥伦斯基,但却不能建立新的家庭,因为这样的感情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它建立在丈夫和儿子的痛苦基础之上,它的情欲性质和双方作出的过重的牺牲,这一切都使它变得异常强烈、极不稳定,无论在他们内部的相互关系或对外部的联系方面,它都不能与社会、与他们的生活发生有机的联系。原来的家庭破坏了,新的家庭建立不起来,仅仅是情欲关系就化出了全部牺牲的代价,这种不牢固的基础剥夺了他们在其他方面的自由,引起他们的憎恨。当这种不牢固的基础丧失之后他们之间的关系便破裂了。第75页/共159页4、悲剧的多层次性⑴对日常生活的厌弃:⑵爱作为理想的短暂性⑶美德之易碎:难道基蒂就不再像今天那样看我了吗?不。难道谢廖沙就不再追问和奇怪我怎么会有两个丈夫了吗?第76页/共159页讨论:
《安娜·卡列尼娜》题辞“伸冤在我,我必报应”的含义是什么?第77页/共159页5、艺术成就:⑴出色的心理描写。首先,小说注重于描述人物心理运动、变化的过程,体现出“心灵辩证法”的主要特点。第二,小说善于通过描写人物的外部特征来揭示其内心世界,一个笑言,一个眼神和动作,都成了传达心灵世界的媒介。第三,小说通过内心话语的描写直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第78页/共159页“心灵辩证法”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的善于托尔斯泰创作中的一种艺术手法,主要指通过人物心理变化来反映人的性格思想变化,心理过程的本身是这种过程的形态和规律。第79页/共159页⑵拱形结构《安娜·卡列尼娜》用有形和无形的方式使两条主线联结成自然而严整的拱形结构。两条线索:安娜的家庭悲剧、列文的农事改革。严肃地对待人生,按照自己的理想选择生活道路,这是安娜与列文的共同之处,也是小说中两条主要情节线的一个内在联系点。安娜的人生追求以实现个人的爱、幸福为目标,列文的生活道路则以普通的人生理想和社会理想为目的。在这种深层意义的对照上,列文的情节线可以说是安娜情节线的继续和延伸。第80页/共159页第三节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平和创作二、男人的世界:罪与罚三、俄罗斯母亲与新女性四、复调小说五、梦境与潜意识描写第81页/共159页一、生平和创作“人是一个谜,需要解开它,如果你一辈子都在解这个谜,那你就别说你浪费了时间,我在研究这个谜,因为我想成为一个人……”
“做一个疯子,让人们去狂怒,让他们来医治我,使我变得聪明。”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第82页/共159页1.癫痫病患者陀氏生于莫斯科,父亲是贫民医院的医生,暴躁、多疑、忧郁,带有病态,陀氏继承了父亲的脾性,胸襟狭窄、暴虐和易于冲动是他们父子俩的共同特征。母亲随和、善良、温柔,同时又十分干练、机敏,她身体虚弱,留给陀氏的印象总是在病中。陀思妥耶夫斯基患有癫痫病。一次在街上散步,不料从对面来了大出殡的队伍。他猛地回头,在刚才来的路上快步走起来,突然倒在地上。过了很久才恢复知觉,忧郁状态持续了两三天。这是他的癫痫病最初比较突出发作的一次。后来他在友人家留宿时,临睡前常常要求友人,假如他陷入了昏睡状态,不经过三天不要埋葬他。昏睡后是否还能醒来的观念,使他痛苦不安。。
第83页/共159页少年的两大打击15岁时,他的母亲因肺结核去世,他沉浸在丧母的哀痛之中,在他的意识中,爱情与怜悯、女性与凋萎交融在一起,成为感人至深的统一体。16岁时,他最崇拜的诗人普希金在决斗中死去,这对多愁善感的陀氏是个沉重打击,每次随哥哥和叔母从教堂朝拜回来,他总是不断痴痴地朗诵普希金的诗句。第84页/共159页军事工程学校读书陀氏自幼在贫穷与疾病包围的气氛中长大,养成了异常敏感、卑怯的性格。他不善交往,尤其与女性接触时,更是腼腆异常,不知所措。17岁时他入军事工程学校,那里的学生多是富家子弟,为了避免受辱,他孤独地躲在一边。由于贫穷,他很少朝家里要钱,连茶也不喝。他因成绩不好留级一年,这极大地刺伤了他的自尊心。兵营式的生活痛苦难熬,敏感的陀氏感到难于忍受。他在给哥哥的信中说:“亲爱的哥哥,快点驶进码头吧,快点得到自由吧!自由和天职——这才是伟大的事情。”这段经历在他的主要作品中都有反映。第85页/共159页判处死刑1849年4月,陀氏因在一次集会上朗诵了别林斯基致果戈理的反农奴制的信而被捕,并被判处死刑。行刑那天,他和其他21名死囚站在处刑台上,就在执行处决的前一刻,传来了沙皇的赦免令,死刑改为四年苦役,流放西伯利亚。陀氏称这次死刑台上的心理体验为“可怕的、无限恐怖的、等待死刑降临的时刻”。《白痴》等作品中都写到了这种体验。第86页/共159页苦役犯苦役犯的生活十分艰苦,他生活在杀人犯、盗窃犯、暴徒和疯子中间,要时时刻刻和他们打交道,这些人都对他抱怀疑和敌对的态度,因为他是他们中间唯一的一个贵族。四年之后,他在边防营里做列兵,最使他难以忍受的是军队的体罚。受罚的士兵被牵过排成两排的士兵中间,由士兵施以乱棍,谁打得不狠,就被叫出来挨同样的乱棍。陀氏第一次把手中的棍子打在受罚人身上,当晚就发了癫痫病。在一次体罚之后,他竟跌倒在地,抽搐起来。陀氏在西伯利亚待了十年,才回到彼得堡,重返文坛。他主张容忍、宽容,他的名言是“生活就是苦难”,“顺从吧,高傲的人!”第87页/共159页2、颠狂的爱情陀氏直到34岁还没有谈过恋爱,也没有女友,他寻找爱情,在四年苦役后认识了他的第一个妻子玛丽娅。玛丽娅是个中学教师的妻子,比陀氏小4岁,她是个神经质的女人,情绪变化无常,动辄伤感落泪。陀氏认为这是深沉、崇高的感情的特征。他把他从未得到满足的愿望、性欲的幻想和浪漫的幻觉的魅力都集中在她的身上。对她的痛苦的同情增强了他的爱欲冲动。虐待狂和被虐待狂的倾向在他身上交织在一起。第88页/共159页第一次婚姻1857年2月6日,陀氏和玛丽娅结婚,当天他的癫痫病发作,这在夫妻性生活方面引起一系列震动和创伤性后果。两人都病态,没有蜜月,只有悲观失望,痛苦和折磨人的追求,不论在情绪和欲望上都合不到一起,这是他们婚姻失败的关键。玛丽娅不理解陀氏的写作,不断指责他,最后夫妻关系破裂,1861年起分居,各自独立生活。1864年4月玛丽娅死于肺病,陀氏在她的最后几个月里一直照料她。她死后,他抚养她和前夫生的儿子。第89页/共159页玛丽娅原型
在陀氏的很多小说中,都有玛丽娅的原型。如《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中的娜塔莎,《罪与罚》中的马尔美拉陀夫的妻子,《白痴》中的娜斯塔西娅,《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卡捷琳娜,这些女性都面颊苍白,目光狂热,动作急剧,来自作家的第一个妻子。第90页/共159页第二次爱情陀氏经历的第二次爱情是与年轻的女大学生阿波利纳里娅的恋情。阿波利纳里娅比陀氏小20岁,他们认识时,她刚22岁,当时正是陀氏和玛丽娅分居的时候。阿波利纳里娅崇拜大作家的才气,她独立聪明,骄傲,自尊心强,自我中心主义,不受传统道德观念约束,1862年秋,毫无顾忌地委身于陀氏。她希望陀氏离婚,和她结合,但陀氏借口妻子有病,不愿走出这一步。因此当玛丽娅去世,陀氏可以和她结合时,她坚决拒绝了陀氏的求婚。她对他的态度是双重的,既可怜又残酷,使陀氏受到折磨,陀氏把为情人受苦当成享受,最后因失恋而自虐,1866年他们分手了。第91页/共159页阿波利纳里娅原型阿波利纳里娅的反叛气质,果断与专横触动了他的心灵深处理想和隐秘的意向,形成否定传统准则的思想。尽管他们分手了,但他把她称为“永恒的女友”。在他的一系列女性形象中都有阿波利纳里娅性格的体现。如《罪与罚》中的杜尼娅,《白痴》中的阿格拉娅,《少年》中的阿赫玛科娃,《群魔》中的莉莎,《赌徒》中的波琳娜。此外,《地下室手记》、《赌徒》、《罪与罚》的反叛主题都与阿波利纳里娅反叛的激情与性欲相联系。第92页/共159页第二次婚姻陀氏的第三次爱情是他与他的第二个妻子安娜·格里戈里耶夫娜的幸福婚姻。安娜本是陀氏的速记员,她比陀氏小25岁,善良,温柔,贤惠。1866年10月,安娜经老师推荐,到陀氏家当速记员,帮助陀氏速记小说,整理和誊写《赌徒》的速记稿。他们配合得很好,在20多天中便完成了《赌徒》,陀氏本人也与速记员相爱了。他十分渴望有一个正常生活的家庭。过普通人的生活,而不想当什么天才、癫痫病患者、圣人、苦役犯、荒淫之徒和理想主义者。他们很快结婚。第93页/共159页幸福婚姻他们的共同点是都具有平民气质,但精神和性格都截然不同。他们婚姻成功在于安娜从不介入他的心理,不干预他的内心生活,不想影响和纠正他。正是“不干预”原则取得了他的信任,加强了他的自由感,他在她面前不拘束。由于安娜的天真,无经验,在性生活方面,她分辨不出丈夫的做爱有什么病态反常和古怪之处,全都当正常的性爱来接受。结果这使陀氏卸下了负罪感的包袱,他不再感到自己是个罪人和淫荡之徒。他把他的情欲和理想情感结合在一起,对安娜保持了经久不衰的热情,直到老年,还像年青人一样热情冲动,给她写了很多充满激情、嫉妒和性欲的信,他感到自己离开她就没法活。第94页/共159页3、疯狂的赌博陀氏一生有两大激情,爱情和赌博。赌博和女人在他的精神上和生活中,都紧紧地交织在一起。他常常为自己不能自制而悔恨,为自己的堕落而自责,但他又无法克制狂赌的激情。赌博对他而言不仅是一种病态的激情,也是他激发写作灵感的一种途径。他的妻子安娜清楚地了解这一点,在他萎靡不振、工作不顺利的时候,她就建议他去赌博,以激发他的工作热忱。这样,赢钱,输钱,当东西,饥寒交迫,泪流满面地向妻子忏悔的赌博全过程又重演一遍。在这种刺激之后,他写出了他的小说。第95页/共159页戒赌1871年陀氏彻底戒赌了。这是在又一次赌光之后,一种可怕的预感和空前强烈的悔恨笼罩在他的心头。他梦见了父亲和妻子的白发,为此感到痛苦不堪,永志不忘。他对妻子承认在他身上赌博的激情始终同爱情角逐,现在因为他同妻子性关系正常,他不需要把赌博当作不满足的性欲的替代物,作为情感冲动和痛苦的渲泄。他把自己彻底献给了家庭和妻子,从此戒赌,一举成功。第96页/共159页病态主题和病态人物病态主题:陀氏着力表现城市的病态,城市贫困带给人们的心理变态和世纪末的惶恐,他的小说主题都是城市贫困和病态在各个方面的表现,形成独特一帜的病态主题。这些病态主题主要有:虐待狂、年龄悬殊的性爱、失败的爱情、奸污幼女、思辨中的反叛、偶合家庭。病态人物:陀氏描写的人物几乎都是病态,与所表现的内容具有一致性。他的人物多是酒鬼、赌徒、虐待狂、杀人犯、淫棍、强奸幼女犯、诲淫者、妓女、放荡的女人、苦役犯、精神病患者等,这些人物都是些精神变态的人物,具有某种病态的激情。第97页/共159页4、狂热的写作陀氏的创作都是在狂热状态下进行的。他在最初的癫痫病发作后,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小说《穷人》(1846),一举成名。为生计写作:为了维持生活,陀氏拼命写作,他是俄国第一流的职业作家,却永远为囊空如洗的屈辱和不断赶写稿子没时间修改而诉苦。他永远欠出版商的债,必须拿作品抵偿预支的稿费,连夜为即将出版的杂志赶写连载小说的下几章。第98页/共159页5、痛苦的选择陀氏赞同俄国文化中的群体主义,反对西欧文明,但他又看到俄国文化精神并非一切皆好,他的内心是分裂的,在两种文化选择中犹豫和困惑。表现在创作中,他描写了反抗与顺从,个人主义与宗教爱的对立与冲突。他感到茫然,不知该赞同哪一方。为此,形成他的小说的独特的复调艺术,一种“多声部性”的小说,“全面对话”的小说,即复凋小说。第99页/共159页基督和真理我是时代的孩童,直到现在,甚至(我知道这一点)直到进入坟墓都是一个没有信仰和充满怀疑的孩童。这种对信仰的渴望使我过去和现在经受了多少可怕的折磨啊!我的反对的论据越多,我心中的这种渴望就越强烈。可是上帝毕竟也偶尔赐予我完全宁静的时刻,在这种时刻我爱人,也认为自己被人所爱,正是在这种时刻,我心中形成了宗教的信条,其中的一切对我说来才是明朗和神圣的。这一信条很简单,它就是,要相信:没有什么比基督更美好、更深刻、更可爱、更智慧、更坚毅和更完善的了。不仅没有,而且我怀着忠贞不渝的感情对自己说,这决不可能有。不仅如此,如果有谁向我证明,基督存在于真理之外,而且确实真理与基督毫不相干,那我宁愿与基督而不是真理在一起。陀斯妥耶夫斯基《书信选》P64第100页/共159页鲁迅论陀氏对于这位先生,我是尊敬,佩服的,但我又恨他残酷到了冷静的文章。他布置了精神上的苦刑,一个个拉了不幸的人来拷问给我们看。他竟作为罪孽深重的罪人同时也是残酷的拷问官而出现了。他把小说中的男男女女,放在万难忍受的境遇里,来试炼它们,不但剥去了表面的洁白,拷问出藏在底下的罪恶,而且还要拷问出藏在那罪恶之下的真正洁白来。第101页/共159页6、主要作品
《穷人》(1845)杰弗什金《双重人格》(1846)《死屋手记》(1861)《被侮辱与被损害的》(1862)《罪与罚》(1866)《白痴》(1868)《群魔》(1871-1872)《卡拉马佐夫兄弟》(1879-1880)第102页/共159页《穷人》第103页/共159页《罪与罚》拉斯科尔尼科夫斯维里加洛夫卢仁拉祖米欣索尼娅杜尼娅阿廖娜丽莎韦塔主要人物:第104页/共159页谋杀
和上次一样,门又闪开了一条缝,又是两道尖利的猜疑的目光从黑暗里向他射来。这当儿,拉斯柯尔尼科夫惊慌失措了,差点犯一个严重的错误。他怕老太婆由于只有他们两个人而惊慌起来,他也不希望他的神色引起她的猜疑,所以他拉住了门,尽力往自己一边拉,不让老太婆再把门关上。第105页/共159页《白痴》(1868)电视连续剧《白痴》剧照第106页/共159页
《卡拉马佐夫兄弟》斯麦尔佳科夫如果没有上帝,也没有灵魂不死,那就无所谓道德,就什么都可以做。
——伊凡第107页/共159页生命就是天堂。
——佐西马长老
我们首先应该善良,其次要诚实,再其次是以后永远不要互相遗忘。
——阿辽沙第108页/共159页德米特里与卡拉马佐夫式性格我明白了不仅做一个卑鄙的人活着不行,连作为一个卑鄙的人死也是不行的。我是个荒唐的混蛋,但我决不是个卑鄙的人,不是贼。卡拉马佐夫式性格:能够兼容并蓄各式各样的矛盾,同时体味两个深渊,一个在我们头顶上,是高尚的理想的深渊,一个在我们脚底下,是极为卑鄙丑恶的堕落的深渊。第109页/共159页二、男人的世界:罪与罚——以《罪与罚》和《卡拉马佐夫兄弟》为例第110页/共159页陀氏作品中男性类型陀氏通过他的作品展开与他的时代全方位的壮观的对话,从耸人听闻的犯罪到关于俄罗斯命运和上帝存在的伟大哲理性辩论,陀氏试图与社会建立各个层次上的接触,这种接触和对话很大一部分是由他的构建的男性世界来表现的。陀氏作品中男性类型:⑴宗教原理型的男性⑵权力肉欲型的男性⑶传统男权社会下的大男人⑷现代新人类:否定的、怀疑的第111页/共159页宗教原理型的男性特征:致力于人类的救赎,尊重、强调甚至热爱苦难,认为宗教是人类唯一的得救之路。代表人物:拉斯科尔尼科夫(《罪与罚》)
阿廖沙(《卡拉马佐夫兄弟》)第112页/共159页拉斯柯尔尼科夫拉斯科尔尼科夫是宗教原理型男性的第一人,他的思想发展表明了陀氏思想的演变,在小说中,拉斯科尔尼科夫是从一个绝对理性的人走向宗教的:他杀人是为了验证理性的界限,杀人之后,他以自身濒于疯狂的体验宣告了理性的破产。杀人动机(1):成其伟大的原理杀人动机(2):贫困的现实杀人动机(3):权力第113页/共159页思考:《罪与罚》中的罪与罚1.法律上的罪与罚2.理性上的罪与罚3.宗教道德的罪与罚“母亲,妹妹,以前我多么爱她们啊!为什么现在我恨她们呢?是的,现在我恨她们,肉体上能感觉到憎恨她们,她们待在我身边,我就受不了……第114页/共159页权力肉欲型的男性特征:信奉男性的绝对权威,潜意识里相信享乐是自己的专利,对于享乐有着极端的爱好,不惜为此丧失廉耻,他们知道自己是混蛋,并且常以自己能够明目张胆地承认自己的无耻为荣,作为彻底的虚无主义者,他们以享乐来逃避审判。代表人物:斯维里加洛夫、费多尔·卡拉马佐夫第115页/共159页斯维里加洛夫想过腐化生活,那又怎么样呢!您老是对腐化生活念念不忘。至少我不喜欢拐弯抹角地提问题。在这种腐化生活中至少有—种永远不变的东西,它甚至是以天性,而不是以幻想为基础的。这种东西在血管中不停流淌,象一块经常燃烧着的煤,永久地燃烧着,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而越烧越旺,相信它不会很快就熄灭的。就某一点来说,您是否同意,这毫无疑问是—项工作。”——《罪与罚》第六章·三第116页/共159页思考:淫棍的恐慌:雏妓之梦的实质斯维里加洛夫为什么放过杜尼娅?斯维里加洛夫为什么自杀?第117页/共159页传统男权社会下的大男人特征:和权力肉欲型的男性相比,他们不是虚无主义者,相信传统男权社会中的各种价值。代表人物:拉祖米欣(良善型)卢仁(极端利己型)德米特里(荒唐型)第118页/共159页现代新人类特征:受过良好的教育,智力发达,崇尚理性,保留着对人类社会的历史和现状的关注和对人类命运的忧虑,但却是无神论者,经常受到否定和怀疑思想的折磨,看不到人类的出路,是高尚的虚无主义者。代表人物:伊凡第119页/共159页人物犯罪梦境与幻觉惩罚类型拉斯科尔尼科夫杀死典当婆阿廖娜及丽莎维塔打死母马重入杀人情境?宗教原理型的男性斯维里加洛夫强奸少女、可能杀死妻子雏妓之梦自杀权力肉欲型的男性德米特里荒唐的生活、打伤格力戈里啼哭的婴孩流放传统男权社会下的大男人伊凡魔鬼造访疯狂现代新人类:否定的、怀疑的第120页/共159页三、陀氏笔下的女性形象
我干嘛要说“女人嘛”?
——《罪与罚》P248第121页/共159页陀氏笔下的女性类型陀氏对女性问题非常关注,他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对女性问题进行了探索。陀氏笔下的女性类型俄罗斯母亲“堕落的”女性新女性第122页/共159页1、俄罗斯母亲她们是被侮辱被损害的,但却在坚强的宗教信仰下宽恕了人类(主要是男性)对她们的冒犯,顺从、温柔、苦难、善良是她们共同的特征。陀氏对她们非常尊重,一度认为她们是人类社会的希望,她们不但以爱,更以苦难唤起男性的转变。但在后期,陀氏放弃了这种看法,这类形象演变也变成了《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阿廖沙的母亲(她因受到丈夫的折磨而疯狂致死)和臭丫头丽扎韦塔(弱智)这样完全的愚弱者形象。代表人物:索尼娅、丽扎韦塔(《罪与罚》)第123页/共159页索尼娅:谈话的时候,拉斯科利尼科夫凝神细细地打量她。他看到的是一张瘦削的、十分瘦削的小脸,面色苍白,长得不够端正,有点儿尖,生着尖尖的小鼻子和尖尖的小下巴。甚至不能说她长得漂亮,但是她那双淡蓝色的眼睛却是那么明亮,而当它们光彩四射的时候,她脸上的神情就变得那么善良和天真,人们不由得会被她吸引住。此外,她的脸上,她的整个体态中都显示出一种不同寻常的性格特点:尽管她已经十八岁了,可看上去还几乎是一个小姑娘,好像比她的实际年龄小得多,几乎完全像个小孩子,有时这一点甚至会可笑地在她的某些动作中表现出来。第124页/共159页索尼娅与拉斯科尔尼科夫在《罪与罚》中,索尼娅对拉斯科尔尼科夫的转变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拉斯科尔尼科夫杀死了典当婆阿廖娜及其妹丽莎维塔,沾污了俄罗斯母亲,索尼娅对他充满了同情,并建议他亲吻大地来请求宽恕,这个细节和索尼娅为拉斯科尔尼科夫读《圣经》中的“拉撒路复活”一样极富象征色彩。文本阅读:向人类一切苦难膜拜第125页/共159页自首前夕索尼娅,我来,其实是为了预先通知你,让你知道……好,就是这些……我只不过是为这件事才来的。(嗯哼,不过,我想再多说几句。)你不是自己希望我去吗,瞧,现在我就要去坐牢,你的愿望就要实现了;你哭什么呢?你也哭吗?别哭了,够了;唉,这一切让我多么难过啊!”然而,他还是动了感情;看着她,他的心揪紧了。“这一个,这一个为什么哭呢?”他暗自想,“我是她的什么人?她为什么哭,为什么也像母亲或杜尼娅那样为我准备一切?她将要作我的保姆啊!”第126页/共159页⑵新女性:这类女性大多受过教育,读过很多书,对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很敏感,她们渴望获得社会的尊重,渴望获得和男性平等的地位与权力。在性格上,这类女性大多骄傲、敏感、坚强,有些有自我虐待倾向。她们的社会处境很尴尬,不但得不到男人的接受(德米特里对卡捷琳娜的背叛),也得不到传统女性的理解(),而她们自己对传统的角色也有着割舍不下的情怀,对新的角色却太模糊不知去向何方。代表人物:杜尼娅、卡捷琳娜、(《白痴》中的阿格拉雅)第127页/共159页卡捷琳娜使他惊讶的是这位傲慢的女郎的那种骄横放肆和自以为是。……他发现她那发光的黑色大眼睛十分美丽,同她那张苍白的、甚至有点发黄的椭圆形脸配起来特别相称。但是在这双眼睛里,正和在美丽的嘴唇的曲线里一样,有一点尽管可以使他的哥哥陶醉迷恋、却也许不能长久热爱的东西。(阿廖沙眼中的卡捷琳娜)她会给我钱的,会给的,一定会给的,为了恨我而给,为了体会复仇的滋味,为了鄙视我而给。(德米特里对阿廖沙说)第128页/共159页3、“堕落的”女性这类女性也是传统的,她们也是被侮辱被损害的,相比俄罗斯母亲,她们有着更多的女性特征(她们的美丽能激起男性强烈的情欲和占有欲),同时有着更强烈的反抗情绪,不是一味顺服;而相比新女性,她们不那么计较尊严,而是充分利用自己的女性特征支配男性,也不忌讳和男性作金钱交易。但是,她们是善良的,渴望得到爱,因为爱,她们愿意成为贤妻良母,扮演传统的女性角色。代表人物:格鲁申卡(耽于肉欲、简单、狡猾而最终安于现状的可爱的“堕落”的女性)第129页/共159页格鲁申卡她是一个俄罗斯人,全身直到骨髓里都是个地道的俄罗斯人。四年之间,这个多情失足,遭际可怜的孤女,却一变而成为一个丰盈健美的俄国美人,一个大胆而富于决断,高傲而无所顾忌的女人,擅长理财,善于经营,谨慎细心,钱抓得很紧,不管用正当或不正当的手段,反正象人们传说的那样,手里已经积聚了自己的一小笔资财。格鲁申卡对卡捷琳娜的敌意第130页/共159页四、复调小说
复调本是音乐术语,指多声部音乐。苏联著名文艺家巴赫金称陀氏的小说是“复调小说”,由此有了公认的陀氏小说的艺术特点具有复调性。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有着众多的各自独立而不相融合的声音和意识,由具有充分价值的不同声音组成的真正的复调,这确是陀思妥耶夫斯基长篇小说的特点。”“在他的作品里,不是众多性格和命运构成一个统一的客观世界,在作者统一的意识支配下层层展开;这里恰是众多的、地位平等的意识连同它们各自的世界,结合在某个统一的事件之中,而相互间不发生融合。”第131页/共159页多声部小说这里的复调性指的是“多声部性”小说、“全面对话”的小说。同时,巴赫金还认为陀氏的主人公与过去人物不同,这些“主人公的议论,在这里绝不只局限于普通的刻画性格和展开情节的实际功能;与此同时,主人公的议论在这里也非作者本人的思想立场的表现”。(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也就是说,主人公的意识是他独立存在的意识,不代表作者意识,主人公是直抒己见的主体。第132页/共159页陀氏小说复调结构的含义1、复调小说的主人公不仅是作家描写的对象和客体,也是存在独立意识,表现自己观念的主体。2、复调小说的主旨不在表现情节、刻画人物性格,描写命运,而是展示具有同等价值的各种不同的独立意识,是各种不同的声音(观念)在进行全面对话。3、复调小说的主人公与作家关系是平等的,对话的关系,各有其独立意识,不可替代。
概括起来,理解陀氏小说复调结构的关键有三点:平等关系、独立意识、全面对话性。第133页/共159页《罪与罚》的复调《罪与罚》的复调结构主要表现为拉斯柯尔尼科夫和索尼娅的对比,一个代表反抗、个人主义,一个代表顺从、集体主义,二人各按各的独立意识行动,作家不介入任何一方,不对任何一方的行为方式、道德标准表态。这部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如地主斯维德里加伊洛夫和卢仁都各有其独立意识,按自己观念行事,和小说其他人物思想并行发展,由此形成小说的复调结构。第134页/共159页《卡拉马佐夫兄弟》的复调《卡拉马佐夫兄弟》的复调结构更加突出。具有完整声部价值的有德米特里、伊凡、阿辽沙、费多尔、佐西马长老、柯里亚、索特金。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哲学,都认为是最科学、最完善的学说,反复加以宣扬。都企图用自己的理论去说服别人,结果谁也说服比了谁,由此形成多声部的全面对话,作家任其发展,不站在任何一边。在人物之间的多声部对话的同时,人物内心的复杂矛盾也是一种对话,表现为善与恶,上帝与魔鬼的斗争,它是人物双重人格的反映。第135页/共159页第四节契诃夫19世纪俄国最后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写了400多篇中短篇小说,十多个剧本,是与莫泊桑、欧·亨利并列的世界短篇小说大师之一,同时又是卓越的戏剧革新家。契诃夫(1860-1904)第136页/共159页1.契诃夫小说的主题⑴轻松的幽默作品,名篇:《马姓》、《外科手术》等《外科学术》插图第137页/共159页⑵讽刺市侩习气,嘲笑奴性心理:名篇:《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等;第138页/共159页《挂在脖子上的安娜》
魁梧的军官刚向她道过谢,人群中突然闪开一条道,男人们不知为什么奇怪地挺直身子,双手贴在裤缝上……原来,礼服上佩戴着两枚星章的大人正朝她走来。是的,大人正是冲她而来的,因为他的眼睛死死盯着她,脸上堆着媚笑,嘴巴努动着像在吃东西——他看见漂亮女人的时候向来是这样的。第139页/共159页变色龙
“叶尔德林.”巡官对巡警说,“去调查一下,这是谁的狗,打个报告上来,这狗呢,把它弄死好了。马上去办,别拖!这多半是条疯狗……请问,这到底是谁家的狗?”
“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人群里有人说。
“席加洛夫将军?哦!……叶尔德林,替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只是有一件事我还不懂:它怎么会咬着你的?”奥楚蔑洛夫对赫留金说。第140页/共159页《普里希别耶夫中士》判决呢,他也还是不懂:坐—个月的牢!
“为什么?!”他说,迷迷糊糊地扬起他的手,“根据的是哪一条法律啊?”
他这才明白过来:这个世界已经变了,在这个世界上简直没法再活下去了。他满脑子是阴郁沮丧的思想。可是等到他走出法庭.一眼看见农民聚在那儿谈天,就有一种他已经没法克制的习惯使得他做出立正的姿势,用嘎哑而气愤的声调嚷道:
“散开,老百姓!不准成群结伙!回家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护理药理学高血压药
- 2024年巴中新农村拆迁协议书模板
- 乡村大卖场合作协议书范文范本
- 纯利润分成合作协议书范文模板
- 铁路与学校合作协议书范文模板
- 离婚协议书范文2023年五月标准版
-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 Unit 4 单元达标检测试卷
- 心理咨询师职业道德与制度建设
- 项目部治理人员安全培训试题带答案AB卷
- 新员工入职前安全培训试题及参考答案【培优】
- 保险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应对2024年的挑战与机遇培训课件
- 关于强化频繁停电线路治理的调研报告
- 小学生呼吸道传染病预防
-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 建设用地报批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财政学:财政平衡与财政政策
- GJB438C模板-软件开发计划(已按标准公文格式校准)
- 《积极的心态-成功的一半》主题班会课件
- 测试1高斯DB数据库题库V1.0版本20201105题库(329道)
- 三、大数据存储技术课件
- 浙江省初中名校发展共同体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