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量6万吨扩至9万吨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1页
年产量6万吨扩至9万吨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2页
年产量6万吨扩至9万吨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3页
年产量6万吨扩至9万吨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4页
年产量6万吨扩至9万吨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目录 .总论1.1项目背景***煤炭资源丰富,2021年底保有储量240亿t,位居全国第八位。2021年全省煤炭产量3193万t,根据***“十五”计划及耗煤发展规划,预测2021年全省煤炭产量为1.1亿t。因此,加快**煤炭基地的建设,缓解全省煤炭供需紧张,尤其是电力用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的主要产煤区,具有储量丰富、品种多一媒质好、分布广、浅、易开采的特点。煤煤炭储量居全省首位,也是全国19个重点产煤区(市)之一,煤炭储量87亿吨。******煤矿是一个已有多年开采历史的老矿,始建于1995年,现设计生产能力6万t/a。私营企业,已办矿13年,属证件和开采手续齐全的生产矿井。矿区面积0.2684km2,矿界由5个拐点坐标构成,主采矿区井田为M4、M5、M7、M8、M9、M14、M15七煤层,多以低灰、低~中等挥发分、特低硫、高发热量煤为主,区内主要可采煤层均属瘦煤类。根据***煤炭资源整合领导小组关于*****煤炭资源整合方案批复“*煤整合(2021)31号”文件精神,*****为单独保留矿井,生产规模拟扩建为9万吨/年。为满足技改扩建的需要,******煤矿委托“***地质工程勘察总公司”对该煤矿煤炭资源储量进行核实,已经评审备案(*国土资储备字[2021]288号),*****于2021年12月委托我单位编制《*****扩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253号令《建议项目环境保护条例》的要求以及国家环保总局环法(2021)17号通知的精神,本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经*****委托,***************所承担该项目环评报告书编制工作。经现场踏勘、资料收集和咨询,按照环评工作的程序,编制了本环评报告书。1.2评价原则与评价目的1.2.1评价原则本项目为改扩建项目,针对其性质和特点,评价原则确定为:•建设项目应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本矿的开发建设应符合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建设项目应符合规划的原则:项目的建设应符合当地总体规划(含煤炭工业规划和环境规划);•建设项目应符合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项目规划、设计应与生态环境相协调,不严重损害当地环境;•建设项目污染物的排放必须达标排放:项目污染物的排放必须确保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建设项目污染物的排放必须符合总量控制的要求:项目的污染物排放应符合当地环保部门下达的控制指标;•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不改变当地环境功能要求:项目对当地环境的影响不能导致当地环境功能的降低;•建设项目应符合清洁生产的原则:项目的工艺体现技术起点高、能耗物耗小、污染物产生量小的情节生产原则;•建设项目应符合公众参与认同性原则:项目的建设应充分征求当地居民和社会团体的意见,避免因项目建设破坏当地居民生存环境,避免建设违背大多数人的利益;•项目建设应符合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项目规划、设计应与生态环境相协调,不严重损害当地生态环境;•项目建设应符合防范环境风险的原则:项目建设应尽可能降低其环境风险性,力求避免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建设项目应符合“以新带老”原则。1.2.2评价目的拟扩建项目的施工和运营将对拟扩建项目所在区域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本评价拟在对项目区域环境现状调查和公众意见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工程污染分析,预测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提出防治污染和减缓影响的可行措施,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指导项目环境保护设计和本项目施工期及营运期环境管理,使该项目建设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1.3评价依据1.3.1有关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21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21年);(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21年);(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2021年);(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21年);(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9)《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2021年)(10)《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88年);(11)《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6年);(1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21年);(1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14)《关于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21〕107号);(15)《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1996〕31号);(16)《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21〕539号);(17)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21〕28号关于印发《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通知;(18)《关于西部大开发中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若干意见》(国环发[2021]4号文件);(19)《关于加强节水工作的意见》(国家经贸委等六部委[2021]1013号);(20)《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务院2021年11月26日颁布);(21)《国务院关于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有关问题的批复》(国函[2021]5号);(22)《贯彻<国务院关于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有关问题的批复>的行动方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21]27号);(23)《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2021年);(24)《中共***委、***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云发[2021]21号);(25)《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21年);(26)《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印发煤炭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意见的通知》(发改能源(2021)1456号);(27)云政办发〔2021〕160号《***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2021年7月。1.3.2评价技术文件(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2.1-93);(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21);(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T2.3-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HJ/T19-2021);(6)《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试行)》(HJ/T192-2021);(7)《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21);(8)《煤炭工业环境保护设计规范(矿井、选煤厂)及条文说明》(1992年);(9)《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21);(10)《煤炭洗选工程设计规范》(GB50359-2021)。1.3.3项目建设的相关依据文件(1)***国土资源厅,中华人民共和国采矿许可证,证号c5300002021071120211113;(2)**煤矿安全监察局,安全生产许可证,编号:*(MK)安许证字﹝2021﹞1013号;(3)***煤炭工业局,煤炭生产许可证,编号:205303244020;(4)***国土资源局,《关于<*********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国土资储备字﹝2021﹞288号;(5)***国土资源局,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备案登记表,编号:QJ2021260;(6)***国土资源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评审备案登记表,(*)矿开备﹝2021﹞275号;(7)**·**勘察设计所,《******煤矿开发利用方案》,2021年6月;(8)**煤矿安全评价中心,《**********************安全现状评价》,2021年9月;(9)***能源局,《***能源局关于开展******煤矿扩建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能源煤炭﹝2021﹞46号;(10)******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煤矿扩建项目情况的函》,2021年1月;(11)******煤矿关于******煤矿扩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1.4评价标准1.4.1质量标准1.4.1.1水环境拟扩建项目评价区域范围内地下水质量标准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表1中的Ⅲ类标准,标准值见表1.4-1。表1.4-1地下水质量标准单位:mg/L项目pH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大肠菌群(个/L)AsZnCuCdPbⅢ类标准6.5-8.53.00.230.051.01.00.010.051.4.1.2空气环境拟扩建项目所在区域为山区,该地区环境空气质量区划为2类区,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质量标准,标准限值详见表1.4-2。表1.4-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污染物名称取样时间标准值(mg/m3)NO2日平均0.12小时平均0.24SO2日平均0.15小时平均0.50TSP日平均0.30PM10日平均0.151.4.1.3声环境拟扩建项目所处区域为山区,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21的2类区标准,标准值见表1.4-3。表1.4-3声环境质量标准类别昼间[dB(A)]夜间[dB(A)]2类60501.4.2评价标准1.4.2.1水环境拟扩建项目施工期污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中的2级标准,标准限值详见表1.4-4,拟扩建项目运营期污水排放执行《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21中表1和表2的限值要求,标准见表1.4-5,表1.4-6。表1.4-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pH为无量纲)污染物pHCODcrBOD5SSNH3-N硫化物石油类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L)6-91002070151.010表1.4-5煤炭工业废水有毒污染物排放限值单位:mg/m3项目总汞总镉总铬六价铬总铅总砷总锌氟化物总α放射性总β放射性标准值0.050.11.50.50.50.52.0101Bq/L10Bq/L表1.4-6采煤废水污染物排放限值单位:mg/m3污染物pH总悬浮物CODcr石油类总铁总锰标准值6-95050564注:总锰限值仅适用于酸性采煤废水。1.4.2.2环境空气拟扩建项目废气执行《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6-2021中的表5,标准详见表1.4-7。表1.4-7煤炭工业无组织排放限值污染物监控点作业场所煤炭工业所属专业场所煤炭贮存场所、煤矸石堆置场无组织排放限值(mg/Nm3)(监控点与参考点浓度差值)无组织排放限值(mg/Nm3)(监控点与参考点浓度差值)颗粒物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1.0二氧化硫0.4注(1):周界外浓度最高点一般应设置于无组织排放源下风向的单位周界外10m范围内,若预计无组织排放的最大落地浓度点越出10,范围,可将监控点移至该预计浓度最高点。1.4.2.3声环境拟扩建项目施工期执行《建筑施工厂界噪声限值》GB12523-90,运营期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21中的Ⅱ类标准,标准详见表1.4-8,表1.4-9。表1.4-8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噪声限值[dB(A)]昼间夜间土石方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7555打桩各种打桩机等85禁止施工结构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等7055装修吊车、升降机等6555表1.4-9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类别昼间[dB(A)]夜间[dB(A)]Ⅱ类60501.4.2.4固体废弃物拟扩建项目工业固体废弃物主要为煤矸石,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1和《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21中的要求。1.5评价等级、评价范围和评价重点1.5.1评价等级根据本项目特点、建设地区环境特征,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评价等级确定原则和办法,评价采用等级如表1.5-1所示。表1.5-1评价等级划分评价内容工作等级依据声环境一般性描述项目声源设备不多,1km范围内无村庄等环境敏感点。环境空气一般性描述项目产量不高,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较好,具有较好的大气扩散条件,利于污染物扩散,且1km范围内无村庄等环境敏感点。生态环境一般性描述项目影响区域面积较小,对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基本无影响。水环境三级依据HJ/T2.3-93,污水排放量<1000m31.5.2评价范围(1)地下水环境:项目所处区域的构造水文地质单元;(2)环境空气:以厂界为中心,方圆5km的评价范围;(3)声环境:厂界四周及***村;(4)生态环境:本项目开采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以矿体开采后可能形成的地表移动盆地范围作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即按地表沉陷预测所圈定的地表移动盆地范围考虑;(5)社会环境:***村;(6)水土流失:项目工程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1.5.3评价重点本次评价以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污染防治措施为重点,环境空气、声环境、固废、环境风险及经济损益分析等进行一般性评价。1.6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目标1.6.1污染控制目标(1)废水:废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2)废气:生产废气中的粉尘达标排放;(3)噪声:厂界噪声达标;(4)废渣:积极进行综合利用;生活垃圾和污泥必须集中收集,交由相关部门统一处理,禁止乱堆乱放污染环境;(5)生态:保护植被,不改变土壤侵蚀等级现状,防止地质灾害。1.6.2环境保护目标(1)地下水:评价区区域地下水水质水量,工业场地附近地下水;(2)环境空气:***村;(3)声环境:***村;(4)生态环境:生态评价范围内的植被、动植物、土地等。表1.6-1环境保护目标目标相对矿山方位与矿山距离(km)人口(人)功能标准环境空气***村南11300村庄、居住区GB3095-1996二级标准。水环境篆长河西南10一级饮用水源地上游支流GB3838-2021Ⅲ类标准地下水工业用水声环境***村南11300村庄、居住区GB3096-2021的2类区生态环境附近耕地矿山周围///1.7评价预测时段根据本工程项目特点和服务年限,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时段为:(1)施工期:3个月;(2)营运期:13年。1.8评价技术方法根据“以点为主,点线结合,反馈全线”的原则,社会环境主要采用调查分析方法进行评价,声环境评价主要采用模式计算方法进行评价,水环境评价采用类比分析法进行评价,生态环境评价采用调查分析、遥感解析、景观生态机理等等方法进行评价,环境空气评价采用类比分析方法进行评价。本评价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作为预测方案。1.9评价工作程序本项目的评价工作程序见下图1.9-1。根据国家根据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确定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类型1.研究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标准文件2.研究与本项目有关的技术文件和其他文件3.进行初步环境调查和初步工程分析确定单项因子环境影响评价因子工作等级和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环境影响预测环境影响评价1.给出环境影响评价的可行性结论2.提出环境保护措施和建议3.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公众参与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工程分析环境现状调查图1.9-1评价工作程序图

2.工程概况2.1项目简介项目名称:******煤矿扩建工程建设地点:*********洒谷村委会***村建设性质:扩建工程规模:由6万t/a扩建至9万t/a矿井储量:矿井保有资源储量255万t;工业资源储量222万t;矿井可采储量156.67万t(按矿井设计生产能力9万t/a计算)服务年限:11.6a经营年限:13a2.2地理位置和交通情况******煤矿位于***城西北部330°方向,平距26km处,行政区隶属******管辖。地理坐标东经104°09′01″-104°09′25″,北纬25°05′36″-25°06′01″。矿区有约10km的简易公路与**——东山——**公路相连,至***城约50km,同时与南昆铁路**站、黄泥河站相连,交通较为方便。2.3建筑材料及运输条件(1)运输条件拟扩项目矿煤炭、材料及设备均由汽车运输,***建材行业较为发达,石材储量丰富,砖厂全县分布较多,除钢材外,矿井建设和生产所需的水泥、木材、砖石等均可就地解决。(2)供电矿井已具备双回路供电电源条件,一回取自***35kV/10kV变电站,输电线距离约7km,线路电压等级10kv,变电站总容量2×6300kVA;另一回电源来自马街镇35kV/10kV变电站,输电线距离约16km,线路电压等级10kv,变电站总容量2×6300kVA,电源能满足矿井改扩建后所需电力负荷,供电安全可靠。矿井改扩建后电力负荷为:设备装机总容量557KW,安装变压器容量630kVA,矿井全年耗电量144万kW.h,吨煤电耗16kW.h/t。(3)供水①工业用水该矿区地表水体不发育,工业用水利用矿井水资源,本矿井正常涌水量为30m3/h,最大涌水量为60m②生活用水取自矿区南部沟谷山泉溪水,敷设输水管道两趟,输水距离1.5km,水质良好,水量充足,已饮用多年。(4)通讯矿井所在地已开通程控。其语音通信、数据传输、互联网均利用现有电信网,移动通信网络已覆盖矿区,通信方便。设计考虑行政通信采用移动通信,调度通信以电信公司的固定通信为主、移动公司的移动通信为辅,以满足矿内生产、生活信息化建设需要。固定通信以调度交换机为中心,由井下主要机电硐室、采煤工作面的上下出口、地面大型固定设备、生产职能科室等组成的有线通信网,井下通讯和地面调度室联系。根据矿井的实际情况,并考虑留有一定的备用容量,在矿区内部设1台KDJ2型30门程控交换机,井下配备防爆型电子机9个,地面普通机16个,作为建成后的矿井生产指挥、安全调度使用。2.4矿井概况2.4.1井田境界******煤矿位于木格冲煤矿矿区北端,由5个拐点坐标圈定,井田走向长约300m~650m,倾斜宽约400m,面积为0.2684km2,开采标高±2250m~±2021m。开采范围内可采煤层有M4、M5、M7、M8、M9、M14、M15等七个煤层,多以低灰、低~中等挥发分、特低硫、高发热量煤为主,矿区内主要可采煤层均属瘦煤类。井田拐点坐标表2.4-1。表2.4-1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拐点编号XY12777485.0035414697.0022777275.0035414930.0032776825.0035414410.0042776925.0035414280.0052777390.0035414310.00矿区面积0.2684km2开采标高±2250~±2021m2.4.2矿区矿区内地层自下而上为:上二叠统峨嵋山玄武岩组(P2β)、上二叠统龙潭组(P2l)、长兴组(P2c),下三叠统卡以头组(T1k)、飞仙关组(T1f)及第四系(Q)。含煤地层为龙潭组、长兴组。(1)上二叠统峨嵋山玄武岩组(P2β)该组地层主要分布在煤系地层底部,地貌物征表现为较高山峰或高地,厚123m左右。岩性为喷出的超基性熔岩、火山灰、块状玄武岩,及杏仁状玄武岩组成,上部为紫红色,下部为灰绿色,与上覆地层呈假整合接触。(2)上二叠统龙潭组(P2l为一套海陆交互相碎屑沉积,厚度一般为95m,下部岩性为砾岩,细粒砂岩,局部为铁铝质泥岩,在底部见有海相动物化石,向上以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为主,夹有煤、泥岩、粉砂质泥岩、薄层状菱铁质砂岩,见有较多植物化石碎片,该组一般含可采煤层5层,局部可采煤层4层。全区以M7煤层作为划分长兴、龙潭两组地层。(3)长兴组(P2c本段上至卡以头组(T1k)底界,下至M7煤层的顶界止,为一套海陆交替相沉积,厚度一般60m。上部为粉砂岩及泥质粉砂岩夹煤层、泥岩、菱形铁质细砂岩,粉砂质泥岩组成。中至薄层状,平行层理发育。中下部以粉砂质泥岩及泥质粉砂岩为主,中间夹有煤层,泥岩、粉砂岩,菱铁质细砂岩薄层。该组一般含局部可采煤层4层,该组与上伏三叠系地层为连续沉积,整合接触。龙潭组及长兴组在地貌上多形成一些低凹的山沟或较平缓的山谷。(5)下三叠统卡以头组(T1k)岩性为灰绿色、深灰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长石细粒砂岩等组成。顶部以一套厚2.00m左右的薄层状紫红色泥质粉砂岩与浅绿色粉砂岩互层作为与飞仙关组地层分界。下部节理发育,球状风化显著,具水平层理,斜层理,局部见交错层理。该组底部有一含瓣腮类动物化石层位,是区分卡以头组与长兴组的重要标志。该组地层厚约90m,与下伏长兴组地层连续沉积,整合接触。(5)下三叠统飞仙关组(T1f该组地层总体为紫灰色、灰紫色、紫红色、灰黄色粉砂岩、细砂岩、泥质粉砂岩和泥岩组成,含瓣腮类动物化石,具水平层理、斜层理,易形成陡峻的地形。本组地层厚一般360m,矿区内主要出露下部地层。(6)第四系(Q)为残积、坡积、洪积之红土、黄土、砂质粘土、淤砂和砂砾等组成。分布于矿区南部、沟谷等低洼地带。厚度0-20m。覆盖在下伏地层之上。2.4.3补腊——宜那向斜,呈北东25°方向展布,向斜核部由中三叠系永宁镇组灰岩、泥灰岩组成,该向斜走向长约15km。矿区位于补腊——宜那向斜北西翼,呈一单斜构造产出,矿区地层走向,北北东,倾向南东东,倾角15-29°左右,一般为21°。于矿东部见有断层一条,该断层走向北北东,倾向南东东,倾角55°,地表由卡以头组与飞仙关组地层接触。断距大于50m,断层性质为正断层,编号为F1,为矿区内的东部边界断层。因此矿区地质构造属构造简单类型。2.4.4煤层矿区的含煤地层为长兴组及龙潭组,二组含煤地层厚约150-160m。区域上含煤24-37层,含煤系数为14.10%,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7层,集中分布于含煤地层的中部及中下部,煤及岩层中宏观特征明显的标志有4个,且分布均匀与可采煤层关系密切,对主要可采煤层的对比起着良好的作用。现将各煤层特征分述如下:(1)M4煤层,位于长兴组中下部、厚2.08-2.12m,煤层结构单一,在矿区内为稳定产出的中厚煤层,区域上为局部可采煤层,煤层以半暗煤为主,具条带状结构,煤层顶板为泥质粉砂岩夹菱铁岩条带,底部为粉砂质泥岩。(2)M5煤层,位于长兴组下部,煤层层位稳定,煤层厚2.00-2.20m,属稳定型煤层,煤层结构单一,以半暗煤为主,具条带状,块状结构,内生裂隙发育,玻璃光泽。煤层顶板为粉砂质泥岩夹菱铁质粉砂质泥岩,底板为粉砂质泥岩。(3)M7煤层,位于龙潭组顶部,以该煤层为划分长兴组与龙潭组界线,煤层厚1.60-1.70m,该煤层通常有两层高岭石夹矸,两层高岭石夹矸具有“上细下粗”特征,区域内普遍存在全区可采。(4)M8煤层,位于龙潭组上部,紧靠M7煤层,煤层厚1.80m左右,煤层结构单一,以半暗型煤为主,具条带状构造,矿区内为稳定可采煤层,区域上为局部可采煤层。(5)M9煤层,位于龙潭组上部,煤层层位稳定,煤层厚1.80-1.90m左右,属稳定型煤层,煤层结构单一,煤层以暗淡——半暗型煤为主,具条带状构造,粒状或粉未状结构,内生裂隙发育,沥青光泽。煤层顶板(M9煤层以上厚的4m)为一套菱铁质粉砂岩与薄层泥岩互层,单层厚0.01-0.02m,俗称“排骨状砂岩”层位稳定,是识别及对比M9煤层的良好标志。(6)M14煤层,位于龙潭组中部,为全区稳定的可采煤层,煤层厚3m左右,厚度较稳定,在区域上煤层厚度有自南向北增厚趋势,其顶板常见薄层状粉砂质泥岩与菱铁岩互层(俗称排骨层)。这标志层与M9煤层上的标志层绝然不同,区别较大。(7)M15煤层,位于龙潭组中部,煤层层位稳定,煤厚1.10m左右,属较稳定型煤层,煤层结构单一,局部夹一层深灰色泥岩夹矸。煤层以暗淡型为主,具条带状构造,块状或粉未状结构,沥青光泽。煤层顶板为灰色粉砂岩,底板为泥质粉砂岩。煤层特征见表2.4-2。煤层编号两极值厚度层间距(m)结构顶板岩性底板岩性煤层倾角稳定性M42.104.5含夹矸0~2层粉砂质泥岩15~21°较稳定M52.1含夹矸0~1层粉砂质泥岩粉砂质泥岩15~21°较稳定4.8M71.65含夹矸0~2层粉砂质泥岩粉砂质呢岩15~21°稳定2.5M81.8含夹矸1层粉砂质泥岩粉砂质泥岩15~21°较稳定2.9M91.86含夹矸0~2层泥质粉砂岩15~21°较稳定26.2M143.0含夹矸0~1层薄层状粉砂质泥岩砂质粉砂岩15~21°稳定9.6M151.1含夹矸0~2层灰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6~8°不稳定表2.4-2煤层特征明细表2.4.5煤(1)煤的物理性质矿区煤为黑色、灰黑色、条痕深黑色,光泽强度较弱,沥青——玻璃光泽。(2)煤岩结构、宏观煤岩类型断口呈参差状,多呈块状、碎块状、粉未状,内生裂隙较发育,多被石英、方解石充填,较坚硬,以腐植煤、暗煤、半暗煤为主,丝炭含量较多。(3)煤的化学性质、工艺性能及煤类①煤的化学性质M4煤层:水份(Ma)0.85%、灰份(Aa)14.75%、挥发份(Vaef)21.87%、发热量(Qgr.ad)31.13MJ/kg、全硫(Std)0.24%、为低灰、特低硫、高热值煤,煤质类型为贫瘦煤。M5煤层:水份(Ma)0.75%、灰份(Aa)13.46%、挥发份(Vaef)16.92%、发热量(Qgr.ad)31.02MJ/kg、全硫(Std)0.34%、为低灰、特低硫、高热值煤,煤质类型为贫瘦煤。M7煤层:水份(Ma)0.72%、灰份(Aa)14.25%、挥发份(Vaef)17.25%、发热量(Qgr.ad)31.25MJ/kg、全硫(Std)0.27%、为低灰、特低硫、高热值煤,煤质类型为贫瘦煤。M8煤层:水份(Ma)0.74%、灰份(Aa)13.18%、挥发份(Vaef)16.83%、发热量(Qgr.ad)31.62MJ/kg、全硫(Std)0.29%、为低灰、特低硫、高热值煤,煤质类型为贫瘦煤。M9煤层:水份(Ma)0.61%、灰份(Aa)14.14%、挥发份(Vaef)16.60%、发热量(Qgr.ad)30.62MJ/kg、全硫(Std)0.30%、为低灰、特低硫、高热值煤,煤质类型为贫瘦煤。M14煤层:水份(Ma)0.87%、灰份(Aa)13.18%、挥发份(Vaef)16.87%、发热量(Qgr.ad)31.28MJ/kg、全硫(Std)0.37%、为低灰、特低硫、高热值煤,煤质类型为贫瘦煤。M15煤层:水份(Ma)0.94%、灰份(Aa)12.58%、挥发份(Vaef)17.52%、发热量(Qgr.ad)31.84MJ/kg、全硫(Std)0.44%、为低灰、特低硫、高热值煤,煤质类型为贫瘦煤。综上所述,本矿煤层为低灰、特低硫,高热值的贫瘦煤,详见表2.4-3。表2.4-3*****煤质分析结果表煤层号分析项目MadAdVdafQbadQgradSdM40.8514.7521.8730.2831.130.26M50.7513.4616.9231.1131.020.34M70.7214.2517.2530.1831.250.27M80.7413.1816.8330.2331.620.29M90.6114.1416.6030.7030.620.30M140.8713.1816.8730.1631.280.37M150.9412.5817.5231.0731.840.44②煤的工艺性发热量(Qgr·d):各煤层发热量均大于30.0MJ/kg之间,属高热值煤。③煤类矿井各煤层均为低灰、特低硫、高热值煤,煤质类型为贫瘦煤。④工业用途初步评价矿区内各煤层为低灰、特低硫、高热值煤,煤质类型为贫瘦煤,可作为动力用煤或燃煤。2.4.6*****矿井保有资源储量255万t,工业资源储量222万t,矿井可采储量156.67万t,按矿井设计生产能力9万t/a计算,服务年限11.6a,资源利用率47%,资源储量估算表见表2.4-4,煤层资源储量估算汇总表见表2.4-5。表2.4-4*****资源储量估算表煤层号块段号资源储量类别计算参数保有资源量(万吨)采空区(万吨)小计平面积(万m2)厚度(m)倾角(度)体重t/m3122b3332021年9月前2021年9月后M4122b-1122b0.682.08211.4022122b-22.062.10211.4066122b-30.522.08211.4022333-13332.212.10211.4077采-1采空2.702.08211.4088采-21.402.08211.4044采-30.492.08211.4022小计10712231M5122b-1122b8.992.10211.402828333-13330.942.10211.4033小计28331M7122b-1122b2.561.70211.4077122b-27.091.73211.401818333-13332.011.73211.4055小计25530M8122b-1122b3.591.82211.401010122b-26.401.82211.402121333-13332.401.82211.4077小计31738M9122b-1122b9.091.85211.402525333-13331.811.85211.4055采-12.621.85211.4077小计255737M14122b-1122b2.033.06211.451010333-133313.223.06211.456262采-11.683.06211.4588采-20.243.06211.4511333-11.523.06211.45小计10628181M15122b-1122b8.451.10211.45149333-133312.051.10211.452121333-22.921.10211.45小计142135表2.4-5煤层资源储量估算汇总表煤层号保有资源量(万吨)采空区(万吨)合计122b3332021年9月前2021年9月后M410712231M528331M725530M831738M9255737M141062981M15142135小计143110282283合计253302832.5现有工程概况2.5.1企业概况项目申报单位名称:******煤矿企业性质:私营煤矿主要负责人:***经营范围:原煤开采、销售经营年限:13年财务状况:企业固定资产总额1340万元2021年核定生产能力:6万t/a煤矿现有干部职工131人,其中,矿管理人员30人。资产总额2450万元,净资产1340万元,人均年收入1.5万元。2.5.2现有工程概况2.5.2.1现有工程概况*****始建于1995年,已办矿13年,属证件和开采手续齐全的生产矿井。矿区面积0.2684km2,矿界由5个拐点坐标构成。矿井原有两套生产系统,一套生产系统为平硐开拓,主平硐位于矿区西南部,井口标高+2127m,1#风井位于矿区西北部,井口标高+2201m,主平硐以291°入井方位揭露M15煤层后,沿M15煤层布置运输大巷与1#风井联通形成系统,矿井平硐系统主要开采+2127m水平以上的M15煤层,主平硐进风、1#风井回风,现+2127m水平以上的M15煤层已大部分被采。矿井另一套生产系统为斜井开拓,主斜井位于矿区东南部,井口标高+2040m,2#风井位于矿区中部,井口标高+2173m,主斜井以62°入井方位开掘至+2070m水平后,在+2070m水平井底车场布置了水仓、水泵房等硐室,然后开掘+2070m水平运输石门分别揭露了M7、M5、M4等煤层,矿井斜井系统主要开采+2070m水平以上的M4煤层,主斜井进风、2#风井回风,现+2070m水平以上的M4煤层已大部分被采。2021年12月,因产业政策的变化,矿井平硐系统停止生产,只剩斜井系统在生产,井筒数目两个(主斜井、2#风井),目前,矿井在+2070m水平开采M4煤层,采区内按走向壁式采煤法布置工作面回采,金属摩擦支柱配套铰接顶梁支护顶板。利用在矿区西南部已掘的主平硐担负矿井的混合运输任务,利用在矿区西北部已掘的1#风井担负矿井的回风任务,设计投产后报废原有主斜井、原有2#风井。主平硐井巷工程量117m,1#风井井巷工程量69m。矿井地面工业广场、地面设施等方面已基本完成,外围水、电、通讯等方面已完善。现已投入建设资金990多万元。2.5.2.2场区绿化工业场地的绿化除了可以防尘、防噪音外,对于改善和美化工作、生产环境,改善区域小气候也至关重要。工业场地绿化采用点、线、面相结合,重点绿化场前区。线上绿化为道路两旁、种植行道树、绿篱。面上绿化利用场内的闲散空地,在不影响管线敷设的情况下,见缝插针,扩大绿化面积。根据《*****申请报告》,矿区近期绿化率为21%。2.5.2.3爆破材料库爆破材料库位于距主斜井直线距离约162m的场地上。2.5.3开采技术条件2.5.3.1矿区水文地质条件(1)地表水矿区地势北东部高,南西低,矿区内最高海拔拉于矿区北东部矿界1号拐点附近,海拔2290.8m;最低点位于矿区南部矿界3号拐点附近,海拔2021m,矿区内相对高差290.8m。于北部矿界附近构成一个近东西向山梁,矿区内沟谷发育,有利于地表水的排泄,矿区内无大的地表水体,只有季节性沟谷缓流,东西向山梁以北季节性沟谷溪流向北流,雨季流量1.873L/s,旱季流量减少甚至于干涸;东西向山梁南侧,季节性沟谷溪流向南流,雨季流量0.178-2.873L/s,旱季流量减少甚至干涸。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为地表水渗透和大气降水。本区属珠江流域,南盘江水系。(2)含水层与隔水层①峨嵋山玄武岩组裂隙弱含水层(P2β):深绿色、紫色玄武岩夹凝灰岩组成,发育有柱状节理,浅部风化裂隙发育,富水性较强,深部则很弱。对矿床开采没有直接影响。②龙潭组(P2l)裂隙含水层:由浅灰色粉砂岩、泥岩夹菱铁岩、煤层组成,裂隙较发育,含裂隙水,富水性较弱,地层厚度约95m,为矿床开采直接充水含水层,对矿床开采有一定影响。③长兴组(P2c)裂隙弱含水层:由浅灰色粉砂岩、泥岩夹菱铁岩、煤层组成,富水性较弱,地层厚度约60m,为矿床开采的直接充水含水层,对矿床开采有影响。④下三叠统卡以头组(T1k)裂隙含水层:由灰绿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组成,钙质胶结,发育有致密节理,富水性弱,为矿床开采的上覆间接含水层。⑤第四系(Q)松散物孔隙含水层:由残积层、洪冲积物组成,主要分布在沟谷,缓坡地带,厚度一般不大,小于20m,对矿井充水无大的影响。⑥下三叠统飞仙关组(T1f)隔水层:为紫红色泥岩夹粉砂岩、裂隙不发育,隔水性较好,地层厚度大于100m。(3)矿区充水条件矿井的主要充水来源,一为浅部风化裂隙带潜水,二是断层透水,三是老窑积水。①地下水补给来源:大气降水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与风化带密切相关,雨季月排水量相当于枯季的1倍。②断层透水性:本矿区构造简单,矿区东部F1为断距大于50m的正断层,断层带两侧岩石破碎,裂隙发育,含较丰富的裂隙水,对矿床充水有一定影响。③老窑积水:矿区煤炭开采历史悠久,老窑、废窑分布众多,采深从数十米至数百米,大部分为斜井开采,内积存有数十至数千方的积水,因老窑积水具有突然,水量大,来势猛、且含大量瓦斯、H2S、CO2等有害气体,对矿井威胁较大,因老窑分布无痕迹可寻,矿井在开采中应特别注意防范。(4)地下水补给、迳流、排泄条件及类型矿区地形北东高,南西低、相对高差290.8m走向南北的沟谷发育,地形有利于地表水,地下水的排泄,地层为碎屑岩,含孔隙,裂隙水,其富水性普遍较弱,含水层主要补给源为大气降水渗透补给,地下水迳流至沟谷排泄,矿区主要煤层埋藏浅,资源量均位于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上。根据现有生产矿井涌水量估算,预计矿井正常涌水量为21m3/h,矿井最大涌水量为42m3/h。综上所述,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2.5.3.2工程地质条件(1)工程地质特征根据矿区出露地层特征,岩性组合,可分为如下工程地质岩组块状结构坚硬工程地质岩组:上二叠统峨嵋山玄武岩组(P2β),岩性以灰色、黑褐色块状玄武岩、杏仁状玄武岩组成,中下部为灰绿色中厚层状,致密状玄武岩,柱状节理发育,岩石致密、坚硬。岩石抗压、抗剪强度均较好。层状结构坚硬、软弱相间工程地质岩组:上二叠统龙潭组(P2l)及长兴组(P2c)地层为海陆交替相砂泥质含煤沉积,岩性由薄至中厚层状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煤层及菱铁岩薄层组成。据邻区挖玉冲煤矿岩石物理力学试样资料:粉砂岩的单轴干抗压强度为101.2-138.7Mpa,软化系数为0.93,为坚硬岩石。泥岩的单轴干抗压强度为13.9-15.7Mpa,湿抗压强度为6.9-10.8Mpa,软化系数为0.55,为易软化岩石。采矿巷道主要施工于上述岩组地层中,地层岩性较复杂,强度变化大,且结构面较为发育,巷道在施工中会产生不良工程地质问题,需加强支护。层状结构、坚硬工程地质岩组:下三叠统卡以头组(T1k)、飞仙关组(T1f)地层,主要由灰绿色、紫红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等组成,大部岩石不易风化,地貌上常呈陡峻的山岗、山峰出现。④松散结构散体工程地质岩组:第四系(Q)的残积、坡积、洪冲积的红土、黄土、砂质粘土及砂砾等,结构松散,呈散体结构,岩石力学强度较弱。(2)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特征本区煤层顶板岩石大部为粉砂质泥岩(或泥质粉砂岩)夹菱铁质粉砂质泥岩,这类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能不稳定,易产生碎屑,冒落、垮塌,在现在采矿巷道中用直径20-30cm的坑木架箱,间隔一般为20-40cm,少数间隔70cm,2-3个月后,就会发生坑木变形,顶梁弯曲,每年需更换坑木3-4次。顶板常冒落高度3-7m,最大达15m。故煤层顶板稳固性差。煤层底板大部为泥岩或粉砂质泥岩,抗压强度低,遇水易软化,膨胀产生底鼓。唯有M15煤层顶底板岩石为粉砂岩,顶底板岩石工程地质条件较好。(3)工程地质类型由于本区地层岩性较复杂,工程地质岩组较多,采矿工程大都布置于层状结构坚硬、软弱相间的工程地质岩组中;本区煤层顶底板除M15煤层外,其余煤层顶底板的稳固性较差,所以本区工程地质复杂程度属层状岩类中等类型。2.5.3.3环境地质条件(1)区域稳定性及地震本区地处扬子准地台(Ⅰ)滇东台褶带(Ⅰ3)**台褶束(I34)富源凹褶(I34-3),具体处于区域性师宗—弥勒大断裂与富源——弥勒大断裂之间的补腊——宜那向斜的北西翼,该区历史未记载发生过灾害性地震。据国家标准《标准50011-2021》抗震设计规范,***属6度烈度区,区内抗震设防基本烈度为7度,矿山基本建设应按7度设防。(2)矿山地质灾害区内煤矿资源丰富,多年的矿产资源开采活动,对岩层的原始结构有不同程度的破坏,采空区地面易产生塌陷及裂隙,矿井排水会不同程度地污染地表溪流,使溪流水质变坏。2.5.3.4其它开采技术条件(1)瓦斯矿井2021年12月26日由***煤炭工业局作过瓦斯等级鉴定工作,审定结论:通过对该矿井瓦斯等级鉴定实际计算得到的最大相对瓦斯涌出量为8.20m3/t,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04m3/min,最大相对CO2涌出量为2.48m3/t,最大绝对CO2涌出量为0.31m3/min,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133条,该矿为低瓦斯矿井。(2)煤尘爆炸性2021年7月27日江西煤矿矿用安全产品检验中心对该矿M5煤煤样进行煤尘爆炸性鉴定。该煤样依据MT78-84《煤尘爆炸性鉴定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部标准,1984年9月1日)进行煤尘爆炸性鉴定。经鉴定,该煤样煤尘有爆炸性。(3)煤的自燃倾向性2021年7月27日江西煤矿矿用安全产品检验中心对该矿M5煤煤样进行自燃倾向性鉴定。该煤样依据MT/T707-2021《煤自燃倾向性色谱吸氧鉴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标准,2021年12月30日)进行煤自燃倾向性鉴定。经鉴定,该煤样自燃倾向性为不易自燃。(4)地温根据矿区地质调查资料,区内未发现热害地段,无地温异常,属地温正常区。2.6拟扩建工程概况拟扩建矿井位于*****矿区范围内,拟开矿井与运营井下方20m左右,为原有矿井(由于巷道不规范被关停),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开采条件等与运营矿井一致。2.6.1开采方案2.6.1.1设计储量及设计可采资源量经评审通过备案的保有资源储量计算符合《矿产资源储量评审认定办法》的要求,截止于2021年4月底该矿保有资源储量253万t(其中:122b:143万t;333:110万t)。依据《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333类资源量乘以可信度系数0.7,该矿的工业储量为220万t,设计利用储量也为220万t。扣除呆滞煤量88.6万t,煤层开采损失量25.31万t,全矿井可采资源储量为106.09万t,见可采储量汇总表2.6-1。表2.6-1*****可采储量汇总表单位:万t煤层编号保有资源储量储量折扣(333类70%)工业资源储量设计利用资源储量呆滞煤量各煤层回采率(%)各煤层开采损失量可采资源储量122b类储量333类储量小计井界断层煤柱井筒煤柱平巷及上下山小计M4107172.114.914.93.41.51.36.2801.746.96M5283310.930.130.15.72.64.112.4803.5414.16M7255301.528.528.55.41.83.911.1803.4813.92M8317382.135.935.95.61.94.011.5804.8819.52M9255301.528.528.56.71.74.112.5803.212.8M1410627218.653.453.413.212.525.7805.5422.16M151421356.328.728.74.50.93.89.2852.9316.57合计14311025333220.22044.59.50.933.788.625.31106.09注:M4、M5、M7、M8、M9、M14为中厚煤层,回采率为80%;M15为薄煤层,回采率为85%2.6.1.2建设规模及服务年限*****为延续登记矿井,现采矿许可证批准的生产规模均为6.0万t/a。根据《开发利用方案》该矿储量核实报告提交矿山保有资源储量122b+333类253万t,可采储量106.09万t。该矿井可采资源储量106.09万吨,按3.0万t/a的生产规模计算,矿井服务年限为25.26年。2.6.1.3产品方案根据《开发利用方案》本矿区各煤层均为贫瘦煤,由于该矿规模不大,所产煤主要以民用为主,没有建洗煤厂的必要,产品方案主要是销售原煤。2.6.1.4开采方式拟扩建项目所在区域属中、低山区,沟谷纵,山峦起伏。本矿井批准的开采标高为+2250m~+2021m,不具备露天开采条件,只适宜地下井工开采。本区的地势北东高,南西低,矿区内最高海拔于矿区1号拐点附近,标高为2290m;最低标高位于矿区西南部3号拐点附近,标高为2100m,高差达190m。矿井现以平硐加斜井方式开拓。2.6.1.5井口工业场地位置选择及地面运输方案矿区地面已建成与生产配套的工业场地,储、装、运系统及排矸系统。并有畅通的场外矿区公路、完备的供电、供水、通讯等设备和线路设施。矿井原有生产系统及设施是比较合理的,能充分利用。因此拟扩建矿井沿用原有工业场地,不再另选地面工业场地。拟扩建矿井为平硐上(下)山开拓方式,主平硐电机车牵引运煤、矸石、材料,工作面采用可弯曲刮板运输机运输。采煤工作面下平巷采用矿车运输,掘进工作面采用人力推车运输。煤炭外销采用汽车运输。2.6.2防治水方案矿区主要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矿井水的主要来源大气降水、上二叠统龙潭组(P2l)裂隙弱含水层、断层水、浅部风化裂隙带潜水及老窑积水。矿区地表无常年性溪流,大气降水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与近地表的风化裂隙带尤为密切。但是由于本区地形切割深度较大,地形陡,大气降水容易顺山坡流走,所以在雨季期间山间小溪易发山洪暴涨,以及造成泥石流及滑坡等地质灾害现象。矿区地形北东高,南西低、相对高差290.8m走向南北的沟谷发育,地形有利于地表水,地下水的排泄,地层为碎屑岩,含孔隙,裂隙水,其富水性普遍较弱,含水层主要补给源为大气降水渗透补给,地下水迳流至沟谷排泄,矿区主要煤层埋藏浅,资源量均位于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上。根据现有生产矿井涌水量估算,预计矿井正常涌水量为21m3/h,矿井最大涌水量为42m3/h。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拟扩建矿井采用平硐上(下)山开拓。地表水防治:煤系地层出露地段于煤层的浅部大部有被挖掘所遗留下来的老窑,这些老窑内往往存积着一定数量的积水,且无规律,日久坍塌,裂隙增多,大气降水通过风化裂隙及采煤后产生的塌陷直接渗透,或间接通过老窑渗入矿井。矿井在开采浅部煤层时,应先摸清矿井涌水的规律性,作好探测工作,在掘进浅部巷道时应配备探水钻,以防老窑突然涌水,在雨季生产时应加强防洪工作、对老窑水应予以足够重视。其次,应加强矿井水的观测与研究工作,以保障煤矿生产及建设的安全运行。在开采下山煤炭时,应加强排水设备的维护与检修,确保排水设备的正常运转。采掘突水防治:接近含水层、导水断层、裂隙带、老窑水和陷落柱等时,必须采取积极的探放水措施。矿井掘进时,必须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掘进原则,严禁采用放炮方法进行放水。同时应按规定留设防水煤柱,严禁越界采掘。2.6.3矿井开拓方案2.6.3.1矿井开采现状矿井采用斜井开拓。建有主平硐、斜井、暗斜井、一号回风斜井和二号回风井。矿井主斜井沿M5号煤层以15°倾角伪倾斜布置,已向下掘至+2050m;暗斜井布置在M9号煤层中,以18°倾角伪倾斜布置,现已掘至+2090m;水平布置有煤层平巷。且有临时水仓及相对关硐室。主要开采M4号煤层和M9号煤层,使用1号风机进行通风。主平硐开采界外M15号煤层,利用2号回风井进行通风。目前矿井+2130m水平以上的M4煤层以回采完毕,M9煤层已开采部分,形成局部采空区。2.6.3.2矿井开拓方式及开拓布置目前矿井+2130m以上M4煤层已基本开采完毕,主平硐开采的是矿界外的煤层,为了有序开采各煤层,利用现有的斜井、暗斜井和主平硐,从主斜井+2130m处沿M5煤层作甩车场后,即沿煤层作M5煤层运输平巷。在井田中部+2170m作回风石门,M5煤层回风平巷,沿M15煤层掘总回风平巷和回风斜巷,利用矿井的原2号风井作为矿井的通风井,形成开采+2130m以上各煤层的开拓系统。主斜井和暗斜井均在+2021m水平落平,在+2021m作下部车场,配电硐室及水泵房、水仓等形成矿井的开拓系统。矿井工业场、矿区公路、供水、供电等较完善,不再另做。2.6.3.3井筒数目和位置拟扩建矿井正常生产时期有平硐、斜井和回风井三个井筒。平硐和斜井位于矿井南部边界煤层露头附近位置,风井位于矿井西北边界煤层露头位置。主斜井担负煤炭运输,矸石、材料、设备的运送,缆线和进风。平硐担负人员上下、铺设管道、回风井作为专用回风井,详见井筒特征表2.6-2。表2.6-2井筒特征表坐标主平硐斜井回风斜井X2777023.1172777085.4882777121.000Y35414491.42035414528.29435414330.000井口高程+2170.942+2140.322+2201井筒方位角108°243°192°坡度角5‰15°5‰支护料石砌碹料石砌碹料石砌碹装备及用途装备CDXT-2.5型防爆特殊型蓄电池电机车担负矿井的混合运输任务,敷设22kg/m轨道,兼作进风井混合运输任务回风井备注服务全矿井2.6.3.4井筒功能及装备主斜井:担负矿井的混合运输任务,井筒内敷设管、线,兼作进风井。井筒采用料石砌碹支护,铺设22kg/m钢轨,600mm轨距,装备CDXT-2.5型防爆特殊型蓄电池电机车2辆,牵引6辆煤车或4辆矸石车。巷道净断面6.8m2,掘进断面8.0m风井:担负矿井的回风任务,井筒采用料石砌碹支护,巷道净断面6.8m2,掘进断面8.0m2.6.3.5水平划分及阶段垂高矿井生产水平的划分:矿井划分为两个水平,即主平硐+2130m以上的第一水平,和+2130m至+2021m的第二水平。第一水平只划分为一个阶段,阶段垂高为40m。第二水平则划分为三个阶段,除去水平间的安全煤柱,每一阶段垂高均为35m。2.6.3.6采区划分及布置全矿井以主平硐为界,拟设计每个水平划分为一个中央采区双翼布置工作面开采。根据矿区煤层赋存情况及开拓方式,矿区内七个主要可采煤层厚度13.6m,多为中厚煤层,煤层间距2.94~29.21m,属近距离煤层群,煤层倾角20°左右,属缓倾斜煤层。因此,设计考虑各煤层间通过区段石门连通分小阶段联合开采。拟设计投产水平为一水平(平硐水平),由于区内M4煤层所剩储量不多,设计利用原有系统开采完毕。因此,设计投产煤层为M5煤层,投产工作面为10501工作面。矿井设计生产能力9万t/a,设计在M5煤层布置一个回采工作面,在M7煤层布置两个掘进工作面满足矿井9万t/a的生产能力。主平硐掘至M15煤层,在M15煤层内布置+2127m水平(平硐水平)运输大巷至采区中部,自采区中部开掘+2127m水平运输石门至各煤层,然后自M9煤层布置一条轨道上山、一条通风行人上山,自M5煤层布置一条回风上山,M9煤层与M5、M7等煤层间通过区段石门连通,便形成10501回采工作面的外部生产系统。采区内按走向长壁采煤法布置回采巷道,工作面长70m,每个工作面由工作面机运巷、工作面回风巷、工作面轨运巷、开切眼连通形成,外部与上山连通。2.6.3.7采煤方法及工作面回采工艺(1)采煤方法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及矿井开采技术与管理水平,设计采用走向长壁式采煤法,打眼放炮落煤,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单体液压支柱加金属铰接顶梁支护顶板。(2)工作面回采工艺工作制度为二班采煤,一班准备,日推进度2.4m。拟设计首采工作面为+2130mM5煤层工作面,工作面走向长度180m,工作面倾斜长度111m,平均采高2.10m。工作面采用DZ25-30/100型外注式单体液压支柱(800根)和HDJA-1000铰(620根)接顶梁配套支护顶板,配用乳化液压泵站(XRB2B80/200型乳化泵2台,RX-640型箱体一个)。工作面端头支护采用4对8梁1梁3柱迈步式花边工字钢支护,20m超前支护用单体支护,工作面往外10m为双排,其余为单排。排距1.0m,柱距0.8m,工作面支柱需有3°~5°的迎山角,采用全部陷落法管理顶板,三、五排控顶,最小控顶距3.2m,最大控顶距5.2m,放顶步距2m。工作面选用塘瓷溜槽自溜运煤,工作面机运巷选用SGB-420/30型刮板运输机运煤,回风巷巷配备一台JH-8型回柱绞车。2.6.3.8矿井生产能力及验证拟扩建矿井正常开采时布置一个采煤工作面,工作面倾斜长度为111m,煤层厚度为2.1m,全年工作日按330天计,工作面日推进度为1.0m,正规循环率68%。工作面年推进度为225m,煤的容重1.40t/m3,则全矿井回采工作面生产能力为6.9万t/a﹥3万t/a的设计生产规模,满足设计要求。2.6.4矿井主要生产系统2.6.4.2地面生产系统矿井配备电机车CDXT-2.5煤矿防爆特殊型蓄电池,矿车选用MF0.75-6型翻斗车,牵引6辆煤车或4辆矸石车。煤车拉出井口后,甩车到主平硐东南方向约80m处的煤仓上部轨道线,人工翻车卸入煤仓,装汽车外运。矸石从主平硐运出井口后,矿井的矸石排放多数被填入采空区,剩余部分由电机车沿矸石运输线运至排矸场排放,在距副斜井西南侧约100m处建有矸石堆放场,预计运出地面的矸石约为0.5万t/a。2.6.4.2通风系统根据拟扩建矿井煤层的赋存情况、地形及采区布置等因素,设计投产时采用边界式通风方式。由主平硐井进风、经运输石门、采煤工作面运输平巷,采煤工作面,采煤面回风平巷,回风石门,总回风巷从2180m风井抽出地面。形成分列式通风系统,抽出式通风方式。主平硐进风,风井回风。经初步计算,矿井需要风量:23m3/s,矿井负压:380-563Pa,需配置FBCZ-4-No12A防爆轴流式通风机两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配用电机为YBFe225M-4,额定功率Pe=37kW,电压U=380V,额定转速n=1450r/min,风量Q=16.5~36m具体通风路线为:地面新鲜风→主平硐→运输石门→采面运输平巷→工作面→工作面回风巷→回风石门→总回风巷→回风井抽风机抽出地面。2.6.4.3给排水系统该矿区地表水体不发育,工业用水利用矿井水资源,井下水资源抽出地面后,经净化处理后,由水泵送至工业高水池,再分送至井下、地面各用水地点。生活用水取自矿区南部沟谷山泉溪水,敷设输水管道两趟,输水距离1.5km,水质良好,水量充足,已饮用多年。复用水系统,井下排水和生活废水经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达到洒水用水水质标准,由泵提升至井上消防洒水水池,然后重力供水至井下。矿井采用平硐开拓,在开采上山采区的煤层时,水流从平硐排水沟自然排出地面。在开采下山采区的煤层时,则用水泵从行人下山机械排水至+2130m水平水沟,自流出地面。2.6.4.4运输系统矿井采用CDXT-2.5型煤矿防爆特殊型蓄电池电机车运输。根据《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GB50399-2021,矿井需配备MF0.75-6翻转箱式矿车90辆,MC1-6型材料车10辆,MP1-6A型平板车3辆。具体运输路线为:煤→工作面刮板运输机→工作面下部运输平巷→运输石门→主运输巷→主平硐至地面储煤仓。矸石→运输石门→运输平巷→主平硐→地面矸石场。材料则反之。2.6.4.5风压系统拟扩建矿井在地面设有压缩空气站,安装有螺杆式空气压缩机两台,其技术参数为:空气压力0.7~1.0Mpa,容积流量8~10m3/min。井下压风管路采用无缝钢管,井下主要巷道均布置压气管路,每100m左右设压气支管一个,采煤工作面、掘井工作面等处均设有支管。经初步计算,设计选用KNC-55A型风冷双螺杆式空气压缩机2台,空气压力0.85MPa,容积流量9.6m32.6.4.6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拟设计选用KJ78N型矿井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1套,在地面设置2个KJF19B型分站,井下设置5个KJF19B型分站。2.6.4.7瓦斯抽放系统经初步计算,矿井用通风方法稀释瓦斯较为经济,因此,本设计不建立抽放瓦斯系统。2.6.4.8采暖供热系统(1)采暖工业场地内浴室灯房、办公楼、单身宿舍、食堂及部分轻作业厂房建筑物均采用分体式空调或电暖风机进行采暖。(2)热水制备矿井现采用太阳能系统和电热水器供热。2.6.4.9通讯系统矿井所在地已开通程控。矿井行政通信采用移动通信,调度通信以电信公司的固定通信为主、移动公司的移动通信为辅。固定通信以调度交换机为中心,由井下主要机电硐室、采煤工作面的上下出口、地面大型固定设备、生产职能科室等组成的有线通信网,井下通讯和地面调度室联系。根据矿井的实际情况,并考虑留有一定的备用容量,在矿区内部设1台KDJ2型30门程控交换机,井下配备防爆型电子机9个,地面普通机16个,作为建成后的矿井生产指挥、安全调度使用。2.6.4.10供电系统矿井已具备双回路供电电源条件,一回取自***35kV/10kV变电站,输电线距离约7km,线路电压等级10kv,变电站总容量2×6300kVA;另一回电源来自马街镇35kV/10kV变电站,输电线距离约16km,线路电压等级10kv,变电站总容量2×6300kVA,电源能满足矿井改扩建后所需电力负荷,供电安全可靠。矿井改扩建后电力负荷为:设备装机总容量557KW,安装变压器容量630kVA,矿井全年耗电量144万kW/h,吨煤电耗16kW.h/t。2.7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矿井设计年工作日为330天,每天三班作业,其中两班生产,一班检修,每天净提升时间14小时。矿井目前共有员工131人,其中生产作业人员100人,管理及杂物人员31人,扩建后预计增加生产作业人员70人。2.8工程投资与资金筹措(1)工程投资******煤矿项目建设总投资2093.77万元,静态投资1987.37万元。(2)资金筹措建设项目所需资金以企业申请向商业银行贷款为主,其余部分自筹。******煤矿项目建设总投资2093.77万元,其中向商业银行贷款资金1302.86万元,占项目建设总投资的62.23%,项目资本金为790.91万元,占项目建设总投资的37.77%。拟扩建矿井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2.8-1。表2.8-1拟扩建矿井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矿井设计能力(1)年产量3.0(2)日产量912服务年限年25.26储量备用系数取K=1.43矿井设计工作制度三班八小时工作制(1)年工作天数天330(2)日工作班数班34储量(1)保有资源储量(122b+333)万吨253(2)设计可采储量万吨106.095煤类贫瘦煤6煤的主要用途民用、动力7煤层情况(1)可采煤层数层7(2)可采煤层总厚度m13.65(3)煤层倾角度15~29平均21(4)煤的体重t/m31.40、1.458井田范围(1)走向长km0.65(2)倾斜宽km0.45(3)井田面积km20.26849开拓方式平硐10水平数目个2+2130m、+2021m阶段垂高40m、35m11回采工作面个数个112工作面长度m11113回采工作面年推速度进度m22514采煤方法走向长璧采煤法15顶板管理方法全部垮落法16通风方式机械抽出式17大巷运输(1)运输方式蓄电池机车(2)矿车MF0.75-6翻转箱式18地面生产系统(1)煤仓系统台阶式(2)矸石处理方式矸石山排弃2.9工期安排2021年3月拟扩建项目开始施工。2021年6月竣工,合格后投入使用。

3.工程分析拟扩建项目的运营及建设过程中均会对周围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影响内容、范围和时间亦随工程活动方式的不同而不同,以下就本项目现有工程、拟扩建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对环境的作用因素与影响源进行分析。3.1水环境影响要素分析3.1.1现有工程水环境影响要素分析3.1.1.1给水量矿区现有在职员工131人,其中31人为管理人员和杂物人员,在矿区食宿、沐浴和洗衣服,每人每天用水量按120L/d进行估算,生活用水量约为3.72m3/d;100人为生产作业人员,皆为***村村民,不在矿区食宿,在矿区沐浴和洗衣服,每人每天用水量按80L/d进行估算,生活用水量约为8m3/d;矿区近期绿化率为21%,每天浇灌一次,每次浇灌用水2L,用水量为112.73m3/d;地面洒水降尘用水量约为8m3/d;生产用水量约为33.5m3/d;矿山未预见涌水量约为49.88m3/d;井下洒水防尘流量采用0.2m3/t,按24小时计算,一次洒水降尘用水量为90.80m3,则现有工程总用水量为306.62m3/d,其中工业场地用水量2115.82m3/d,包括职工生活用水,沐浴用水,食堂用水,洗衣用水,生产用水,未预见用水,绿化及地面洒水降尘等;井下防尘洒水量为90.80m3/d。矿井消防流量采用20L/s,一次火灾延续时间按3h计,一次消防用水量为216.00m3;井下消防流量采用5L/s,一次火灾延续时间按3h计,一次消防用水量为54m3,则一次消防用水量为270.00m3/d。现有项目建有旱厕,粪便供附近农田作有机肥,由附近农民拉走施肥。3.1.1.2排水量矿井涌水量根据季节变化而不同,一般情况下正常涌水量15m3/h,日排水量360m3/d;雨季最大涌水量30m3/h,最大日排水量720m3/d,地下涌水进入*****和昌彝煤矿共建共用的污水处理站,经处理后由水泵送至工业高水池,再分送至井下、地面各用水地点,用于井下防尘洒水、道路洒水、绿化;工业场地生产的废水产生总量为92.76m3/d,废水进入*****和昌彝煤矿共建共用的污水处理站,经处理后用井下防尘洒水、道路洒水、绿化;剩余外排,旱季剩余外排水量为74.48m3/d,雨季剩余外排水量为555.20m3/d,年剩余外排水量为72413.2m3/d。水量表详见表3.1-1。表3.1-1矿区用水水量表(单位:m3/d)序号用水项目用水标准用水量(m3/d)损失量备注一生活用水11.722.341驻场人员120L/d3.720.742不驻场人员80L/d8.001.60二工业用水245.02214.871生产用水33.5033.502井下洒水防尘及其他用水设备0.2m390.8090.803地面洒水防尘2L/m28.008.00旱季0.000雨季4绿化用水2.0L/m2112.72112.72旱季0.000雨季三未预见用水49.8844.89四总计306.62262.10五消防用水270.001地面消防用水20L/S216.002井下消防用水5L/S54.003.1.1.3水量平衡矿区现有工程雨季、旱季水量平衡情况详见图3-1,图3-2。图3-1图3-1现有工程雨季日水平衡图(单位:m3/d)生活用水72011.72污水处理站井下洒水降尘矿井涌水生活污水2.349.3890.80未预见用水49.88生产用水33.5090.8049.8833.50外排555.20隔油池9.38图3-2图3-2现有工程旱季日水平衡图(单位:m3/d)生活用水36011.72污水处理站井下洒水降尘矿井涌水生活污水2.349.3890.80112.72地面洒水降尘绿化洒水8.00未预见用水49.88生产用水33.5090.808.00112.7249.8833.50外排74.48隔油池9.383.1.1.4影响要素分析(1)矿井涌水矿井涌水量根据季节变化而不同,一般情况下正常涌水量15m3/h,日排水量360m3/d;雨季最大涌水量30m3/h,最大日排水量720m3/d。矿井涌水经过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部分回用于洒水降尘、绿化浇灌和其它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工业生产过程。*****采用的污水处理工艺是************所研发的《低脉动混凝旋流反应+高密度迷宫斜管处理污水》工艺,设备型号MGXG-40,日处理能力960m3/d,具体工艺流程见图3-3。图图3-3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调节水池管道混合器加药间高密度斜管净水器干化虑床干饼外运处理后石灰浆混凝剂回用或外排地面污水生活废水矿井排水底泥污泥浓缩回流池水污水处理系统建有调节池,工业广场面源污水集水池,污泥干化床及加药间,矿井水由井下打到调节池,在调节池内加石灰浆调pH值至8-9,工业广场面源污水用泵打到调节池,污水从调节池自流到主设备,加药机自动加药,经过混凝反应后的污水进入高密度迷宫斜管净水器,污水中的CODcr及硫化物等污染物在混凝反应中得到去除,悬浮物(SS)在斜管的作用下,沉淀在斜管上慢慢滑入净水器污泥斗中,经泥斗下方排入污泥干化滤床,污泥滤干后挖出外运,滤出的水流至工业广场面源污水集水池进入下一级处理循环。经过高密度迷宫斜管净水器反应、沉淀和除油的污水,达到《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21的限值要求,可用于井下防尘、井下消防、地面消防、地面防尘、绿化浇灌和其它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工业生产工艺等,剩余水达标外排。(2)生活污水煤矿现有职工131人,矿区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工业场地单身宿舍、浴室、食堂日常生活污水,排放量为9.38m3/d,主要污染物为CODcr、BOD5、SS、NH3-N、石油类等。生活污水经隔油池处理后同矿井涌水一起排入污水处理系统,经处理达标后于井下防尘、井下消防、地面消防、地面防尘、绿化浇灌和其它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工业生产工艺等,剩余水达标外排。(3)生产废水生产用水使用经污水处理系统处理达标后的重复使用水。煤矿生产用水一部分为作业场洒水和绿化浇灌,这部分用水经土壤吸收和地面蒸发,不外排。工业场地生产废水主要为机修、坑木加工车间和车库机械清洗废水,排水量约33.50m3/d,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浓度一般为可达30mg/L,进入污水处理系统,达到《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21的限值要求,可用于井下防尘、井下消防、地面消防、地面防尘、绿化浇灌和其它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工业生产工艺等,剩余水达标外排。(4)矿井工业场地淋滤水按当地年均降水量900~1000mm,雨季多集中在5-10月,旱季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20%,雨季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0%。由于本项目产生原煤均由胶带运输机封闭输送,因此矿井工业场地淋滤水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浓度可以达到1000mg/L,进入污水处理系统,达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