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辽宁省锦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_第1页
2023年辽宁省锦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_第2页
2023年辽宁省锦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_第3页
2023年辽宁省锦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_第4页
2023年辽宁省锦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辽宁省锦州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50题)1.下述国家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是()。A.中国B.印度C.美国D.俄罗斯

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指的是()。

A.照射到该系统的全部太阳能

B.照射到该系统所有植物体上的全部太阳能

C.该系统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D.生产者传递给消费者的全部能量

3.下列作物中,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

A.油菜B.冬小麦C.水稻D.甜菜

4.生理有效辐射是()。A.红光、橙光、蓝紫光B.红光、绿光、青光C.红光、橙光、绿光D.绿光、青光、蓝紫光

5.当光合作用强度因光照不足而下降时,增加二氧化碳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其下降幅度,这表明生态因子的作用具有()。A.阶段性B.限制性C.补偿性D.不可替代性

6.在典型的水生演替中,湿生草本植物的前一个阶段是()A.自由漂浮植物阶段B.沉水植物阶段C.浮叶根生植物阶段D.直立水生植物阶段

7.C4植物与C3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相比()

A.C4的高B.C4的低C.两者相同D.结果不确定

8.下列属于群落交错区的是()。

A.森林和草原之间的灌丛地带B.湖泊到山地的森林地带C.山地到农村的农田带D.海陆交界的潮间带

9.旱生植物的特点是()

A.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小B.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大C.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小D.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10.判断下面多样性指数高的群落是()

A.低丰富度和低均匀度群落B.低丰富度和高均匀度群落C.高丰富度和低均匀度群落D.高丰富度和高均匀度群落

11.地球表面全部生物及与之发生相互作用的自然环境总称为()

A.水圈B.岩石圈C.大气圈D.生物圈

12.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A.结构简单B.组成复杂C.生物量高D.以腐屑食物链占优势

13.常绿阔叶林的分布区域是()。A.温带B.热带C.亚热带D.寒温带

14.尚玉昌先生认为地球人口承载能力为()。A.100亿B.200亿C.150亿D.80亿

15.种群生态学的核心内容是()

A.种群动态研究B.种群数量C.种内、种间关系D.种群调节

16.蚯蚓喜欢生活的土壤是()

A.碱性土壤B.中性土壤C.酸性土壤D.弱酸性土壤

17.作物的增产与减产是与作物从土壤中所能获得的矿物营养的多少呈正相关的。这种现象是()的表现。

A.谢尔福德耐性定律B.李比希最低率法则C.生物有效辐射D.主导因子作用

18.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是()

A.植物B.动物C.微生物D.腐屑生物

19.水生演替系列常开始于()。

A.水域环境B.陆地环境C.海洋与陆地环境交界处D.沿淡水湖泊或池塘的边缘

20.当一种植物最初侵入某地时,常呈()

A.随机分布B.集群分布C.均匀分布D.其他

21.R·H·Whittaker提出的群落顶极理论是()

A.单元顶极理论B.多元顶极理论C.顶极格局假说D.以上都是

22.根据食物链富集原理,DDT在体内浓度最高的是()。A.浮游生物B.小鱼C.食小鱼的大鱼D.食大鱼的水鸟

23.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参与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A.二氧化碳B.碳酸盐C.碳酸D.葡萄糖

24.紫外光对微生物有致死作用,波长为()时就开始有了杀菌作用。

A.400nmB.360nmC.240~340nmD.200~300nm

25.单位栖息空间(种群实际所占据的有用空间)内的个体数所表示的种群密度是

A.粗密度B.生态密度C.最适密度D.饱和密度

26.生态系统这一概念是由首次提出的()。A.奥德姆B.林德曼C.达尔文D.坦斯利

27.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种的总和,绿色植物属于()

A.第一营养级B.第二营养级C.第三营养级D.第四营养级

28.最耐旱,且由超旱生的灌木、半灌木或半乔木占优势所组成的地上不郁闭的生物群落是()。A.稀树草原B.草原C.荒漠D.苔原

29.g/(m2·a)是哪个选项单位

A.现存量B.生物量C.生产力D.生产量

30.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

A.结构简单B.组成复杂C.生物量高D.以腐屑食物链占优势

31.下列群落中,季相变化最大的是()

A.常绿针叶林B.常绿阔叶林C.热带雨林D.落叶林

32.顶级食肉动物的数量,在所有种群中通常是()。

A.最多的B.最少的C.最适当的D.居中的

33.我国内蒙古草原农田弃耕后,最后恢复的群落是()。A.杂草群落B.黄蒿群落C.禾草群落D.贝加尔针茅群落

34.种群内各个体在空间呈等距离分布,这种分布为()。A.均匀型分布B.随机型分布C.成群型分布D.成群随机分布

35.下列生物中,属于分解者的是()

A.老虎B.蝗虫C.真菌D.水稻

36.热带雨林中,动植物种类繁多,这是因为()

A.雨量充沛B.温度适宜C.阳光充足D.食物丰富

37.乔木树种的生活型为()。A.地面芽植物B.地上芽植物C.地下芽植物D.高位芽植物

38.某一种群的年龄锥体呈上窄下宽的金字塔形状,该种群年龄结构属于()。A.衰退型B.增长型C.稳定型D.混合型

39.下列原因中,不是生态失调原因的是()。

A.人口增长过快B.滥用资源C.自然灾害过频D.经济与生态分离

40.种群环境的容量决定于()。

A.温度、光、水、营养、空间

B.非生物环境、生物特性、遗传特性

C.食性、行为、适应能力

D.温度、光、水、行为、适应能力

41.只有在环境资源分布均匀、种群中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的情况下,种群的内分布型才会出现()

A.随机型B.均匀型C.成群型D.聚集型

42.下列有关生物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是热带雨林

B.冻土带的生物量最低

C.水生生态系统中,水的最表层的生物量最大

D.森林生态系统中,树冠的最顶部生物量最大

43.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

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景观

44.利用()才能控制种群密度过快增长。

A.正反馈B.负反馈C.多元重复控制D.多层次控制

45.我国解放后新增加的荒漠面积中,有95%是人为活动造成的,其中“贡献”最大的是()

A.过度放牧B.破坏森林C.过度农垦D.工矿开发

46.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是()。A.生物个体B.生物种群C.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

47.经验证明,要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态环境比较优越,其森林覆盖率要达到()。A.10%B.20%C.30%D.40%

48.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是()。A.熵值提高B.总生产量/群落呼吸量大于1C.生态位加宽D.某小类群占优势的情形趋于减少

49.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山区,阳坡的环境特点是()。A.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B.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大C.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D.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

50.沿海赤潮产生的原因是()

A.过多的氮B.过多的磷C.过多的碳D.过多的氮和磷等

二、填空题(20题)51.李比希(Liebig)定律又称为______定律。

52.在光合作用中,植物并不能利用所有的光波,只有可见光区中的大部分光波能被绿色植物的质体色素吸收,用于进行光合作用,通常把这部分辐射叫做______。

53.计算生态系统中进入动物体能流的效率公式是:同化效率=同化的食物能÷______。

54.我国对植物群落分类的三级单位是:高级单位——植被型,中级单位——群系,低级单位——______。

55.水生植物有发达的______,以保证身体各器官组织对氧的需要。

56.在深水层,因为______,所以深水层以需氧动物和兼气性细菌为主。

57.指数增长又叫______。

58.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包括地质大循环和______两个部分。

59.种群的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而上下摆动的情况称为_______。

60.早稻不宜连做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存在于种内的______作用。

61.______既能在阳地生长,也能在较阴的地方生长,只是不同植物种类的耐阴性的程度不同而已。

62.演替按基质的性质可划分为______和农生演替两类。

63.

64.生物生活的具体场所称为______,又叫栖息地。

65.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主要是_______。

66.______主要是研究生物群落的形态和结构。它是认识生物群落的基础,也是区分不同生物群落的主要指标。

67.温室效应的最主要后果是_______的融化和形成全球性热带气候。

68.从河湾、湖底开始的原生演替叫__________。

69.__________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一个数量特征。

70.植物群落的地带性分布包括垂直地带性和_______地带性两大类型。

三、判断题(10题)71.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性范围是可变的。()

A.正确B.错误

72.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全球陆地和全球海洋。()

73.地球上资源分布不均匀导致国家发展的速度也不均衡。()

A.正确B.错误

74.种群呈“s”型增长时,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量的1/2时,种群的密度增长越来越快。()

75.土壤及时满足植物对水、肥、气、热要求的能力,称为土壤肥力。()

A.正确B.错误

76.人类活动的干扰不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

A.正确B.错误

77.次生演替的结果是群落复生。

A.正确B.错误

78.由于冬季寒冷,夏绿林内乔木的树干均有厚而粗糙的树皮,冬芽具鳞片,有时还有树脂的保护。()

A.正确B.错误

79.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全球陆地和全球海洋。()

A.正确B.错误

80.生态系统与生物地理群落是同义词。()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5题)81.简述影响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

82.简述植物密度效应的最后产量恒值法则,并解释最后产量恒值的原因。

83.简述高斯竞争排除原理及其推论。

84.什么是温室效应?引起温室效应的原因是什么?

85.简述种群水平稳态机制和反馈调节。

五、论述题(2题)86.什么是初级生产力?论述环境条件对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87.怎样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六、单选题(0题)88.逻辑斯蒂方程式中K是

A.种群数量B.环境容纳量C.内禀增长率D.周限增长率

参考答案

1.A

2.C

3.C

4.A生理有效辐射一般指波长在380~760nm的可见光。尤以波长在620~760nm的红光和波长在490~435nm的蓝光对光合作用最重要,红橙光为叶绿树最容易吸收的部分。

5.C

6.D

7.A

8.D

9.A

10.D

11.D

12.A

13.C

14.D

15.D

16.B

17.B

18.B

19.D

20.A

21.C

22.D越接近食物链的最高级,有毒物质在体内的浓度越高。

23.A

24.B

25.B

26.D

27.A

28.C荒漠是地球上最耐旱,是超旱生的灌木、半灌木或半乔木占优势的地上不郁闭的一类生物群落,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干旱区,往北可延伸到温带干旱区。

29.C

30.A

31.D

32.B

33.D

34.A

35.C

36.A

37.D

38.B

39.C解析:C项不能作为生态失调的原因,只能是生态失调的结果,故选C。

40.B

41.A

42.A

43.D

44.B解析:负反馈是指一种生物增长引起另一种生物减少,这种内部调节能够控制种群过快增长,故选B。

45.A

46.D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

47.C

48.D

49.A

50.D

51.最小因子

52.生物有效辐射生物有效辐射

53.摄取的食物能

54.群丛

55.通气组织

56.光线微弱

57.J型增长

58.生物小循环

59.种群波动种群波动

60.他感他感

61.耐阴植物耐阴植物

62.原生演替

63.最小因子定律

64.生境生境

65.绿色植物绿色植物

66.群落外貌群落外貌

67.极地冰川

68.水生原生演替

69.净初级生产力

70.水平

71.A

72.N生态学研究的具体情况视研究目的而定,有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等。

73.B

74.N

75.A

76.B

77.B

78.A

79.B

80.A

81.(1)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扩散和动物的活动性;(2)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3)种内、种间关系的改变;(4)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5)人类的活动。(1)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扩散和动物的活动性;(2)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3)种内、种间关系的改变;(4)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5)人类的活动。

82.植物的产量随密度的提高而增加,但是当密度达到一定值时,密度继续提高,最后产量基本是不变的。原因: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超过最适密度时,如果密度继续提高,虽然个体数量增加,但植株间的竞争加剧,个体变小,因而总的产量不会再增加。

83.(1)竞争排除原理:即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两个生态位相同的物种不可能经久地共存在一起。(2)高斯排除原理提出三条推论。①在一个稳定群落中,占据相同生态位的两个物种,其中必有一个物种终将被消灭;②在一个稳定群落中,没有任何两个物种是直接竞争者;③群落是一个生态位分化了的系统,种群之间趋于相互补充,而不是直接的竞争。

84.①大气中的某些痕量气体具有吸收近地面的长波辐射从而使大气增温的作用称之为温室效应具有这种作用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②大气中的CO2和水蒸气等可以让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层进入地面但对其散发的长波辐射有强烈的吸收作用这是自然温室效应它为地球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可能。随着化石燃料的燃烧、植被的破坏等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从而人为地导致气候变暖即温室效应增强。①大气中的某些痕量气体具有吸收近地面的长波辐射从而使大气增温的作用,称之为温室效应,具有这种作用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②大气中的CO2和水蒸气等,可以让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层进入地面,但对其散发的长波辐射有强烈的吸收作用,这是自然温室效应,它为地球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可能。随着化石燃料的燃烧、植被的破坏等,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从而人为地导致气候变暖,即温室效应增强。

85.(1)种群数量变动是由矛盾着的两组过程(出生和死亡,迁入和迁出)相互作用决定的。因此所有影响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的物理和生物因子都对种群的数量起着调节作用。

(2)种群调节机制系列理论,如气候学说、捕食和食物作用学说、社会性交互作用学说、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