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清代文学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清代文学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清代文学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清代文学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清代文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清代文学第1页/共114页绪论第一节文化专制下的学术和文学第二节清代人文思潮与文学第三节清代文学的历史特征第2页/共114页绪论/第一节

文化专制下的学术与文学一.清王朝的文化专制1.独尊程朱理学

2.编书与禁书

3.大兴文字狱(《明史》案、戴名世案、吕留良案)二.文化专制下的文学与学术1.乾嘉汉学的形成

2.桐城派古文的兴起

3.诗歌与小说领域的创作第3页/共114页绪论/第二节

清代人文思潮与文学一.清初人思潮与文学

1.反对宋明理学2.理欲之变的深化

3.重视文学的社会功用二.清中叶的人文思潮与文学

1.启蒙思潮的重新抬头

2.启蒙思潮对文学的影响

1)《长生殿》、《桃花扇》的创作

2)《儒林外史》、《红楼梦》的出现第4页/共114页绪论/第三节

清代文学的历史特征

一.集历代文学之大成二.文学古典形态的再度辉煌

1.诗的复兴

2.词的兴盛

3.骈文的复兴三.新兴文体的飞跃

1.戏曲的创作

2.小说的繁荣第5页/共114页

第一章

清初诗文的繁荣

与词学的复兴

第一节遗民诗人第二节古文三大家第三节钱谦益与虞山诗派第四节吴伟业和“梅村体”叙事诗第五节词的中兴和纳兰性德第六节王士禛与康熙诗坛第6页/共114页第一章/第一节

遗民诗人

一.遗民诗人的思想与风格二.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的创作三.吴嘉纪、屈大均的创作四.其他遗民诗人的创作第7页/共114页第一章/第二节

古文三大家一.清初的散文创作1.钱谦益、黄宗羲、顾炎武的散文创作

2.小品文的创作二.“清初三大家”的创作1.侯方域的创作2.魏禧的创作3.汪琬的创作三.其他古文家的创作第8页/共114页第一章/第三节

钱谦益与虞山诗派一.钱谦益的创作1.钱谦益的行迹与心态2.钱谦益前期的创作3.钱谦益入清后的创作4.钱谦益的诗歌主张5.钱谦益在诗坛的地位二.虞山诗派其他成员的创作冯舒、冯班、钱曾、钱陆灿等的创作第9页/共114页第一章/第四节

吴伟业和“梅村体”叙事诗一.吴伟业的身世二.吴伟业诗歌的主题1.观照历史兴亡

2.痛失名节的悲吟三.“梅村体”的风格特色“梅村体”的代表作《圆圆曲》及其特色四.吴伟业在诗坛的地位及影响第10页/共114页第一章/第五节

词的中兴和纳兰性德

一.清初词的中兴

1.陈子龙的创作

2.遗民词:王夫之、屈大均、今释澹归二.陈维崧和阳羡派三.朱彝尊和浙西词派四.纳兰性德和“京华三绝”(曹贞吉、顾贞观)第11页/共114页第一章/第六节

王士禛与康熙诗坛一、王士禛的生平及创作二、王士禛的神韵说及诗歌创作1、神韵说

2、诗歌创作的转变三、康熙诗坛的其他诗人1、“南朱北王”:朱彝尊和王士禛2、“南施北宋”:施润章和宋琬3、查慎行和赵执信的创作第12页/共114页第二章

清初戏曲与

《长生殿》、《桃花扇》第一节清初戏曲第二节《长生殿》第三节《桃花扇》第13页/共114页第二章/第一节

清初戏曲

一.吴伟业的创作

《秣陵春》、《通天台》、《临春阁》

二.尤侗的戏曲创作

《读离骚》、《桃花源》、《吊琵琶》、《清平调》、《黑白卫》、《均天乐》

三.李玉等苏州作家群的创作

1、李玉的创作

2、苏州作家群的创作四.李渔的创作:《笠翁十种曲》第14页/共114页附录:李渔的戏曲理论

李渔的《闲情偶寄》,分为《词曲部》、《演习部》。

《演习部》包括:

1.选剧:别古今、剂冷热

2.变调:变则新,不变则腐;变则活,不变板。缩长为短,变旧为新。

3.授曲:解明曲意,调熟字音。字忌模糊,曲严分合,锣鼓忌杂,吹合宜低。

4.教白:强调高低抑扬、缓急顿挫。

5.脱套:戏场关目,全在出奇变相,令人不能悬拟。第15页/共114页

《词曲部》:

1.结构:戒讽刺、立主脑、脱窠臼、密针线、剪头绪、戒荒唐、审虚实

2.词采:贵浅显、重机趣、戒浮泛,忌填塞

3.音律:恪守词韵,凛遵曲谱

4.科诨:戒淫亵,忌俗恶。重关系,贵自然

5.宾白:声务铿锵,语求肖似。词别繁简,字分南北。文贵洁净,意取尖新,少用方言。

6.格局

:小收煞处,要有悬念,大收煞处,既要注意是重要角色大团圆,又要做到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第16页/共114页第二章/第二节

《长生殿》

一.洪昇的生平二.天宝遗事的历史底蕴:

1.唐代杜甫《哀江头》2.唐代白居易《长恨歌》3.唐代陈鸿《长恨歌传》4.元代白朴《梧桐雨》5.明代吴世美《惊鸿记》第17页/共114页

《例言》:忆与严十定隅坐皋园,谈及开元、天宝间事,偶感李白之遇,作《沉香亭》传奇。寻客燕台,亡友毛玉斯谓排场近熟,因去李白,入李泌辅肃宗中兴,更名《舞霓裳》,优伶皆久习之。后又念情之所钟,在帝王家罕有。马嵬之变,已违夙愿,而唐人有玉妃归蓬莱仙院、明皇游月宫之说,因合用之,专写钗盒情缘,以《长生殿》题名,诸同人颇赏之。乐人请是本演习,遂传于时。盖经十余年,三易其稿而始成,予可谓乐此不疲矣。第二章/第二节

三.《长生殿》的创作第18页/共114页第二章/第二节

四《长生殿》的剧情梗概

【中吕慢词】【沁园春】天宝明皇,玉环妃子,宿缘正当。自华清赐浴,初承恩泽;长生乞巧,永订盟香。妙舞新成,清歌未了,鼙鼓喧阗起范阳。马嵬驿、六军不发,断送红妆。西川巡幸堪伤,奈地下人间两渺茫。幸游魂悔罪,已登仙籍;回鸾改葬,只剩香囊。证合天孙,情传羽客,钿盒金钗、重寄将。月宫会,霓裳遗事,流波词场。第19页/共114页第二章/第二节

五《长生殿》的思想内涵一.描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歌颂生死不渝的爱情。

《定情》、《密誓》、《闻铃》、《哭像》、《雨梦》、《补恨》等二.揭露朝廷的腐败,同情人民的疾苦。

《献饭》、《疑谶》、《进果》等三.谴责卖国投降,歌颂爱国思想

《骂贼》、《疑谶》、《剿寇》、《收京》等第20页/共114页第二章/第二节

六《长生殿》的艺术特色一.《长生殿》的艺术结构

以唐明皇、杨贵妃的爱情为主线,以朝政军国之事为副线,两条线索交叉发展,情节错综,组织严密。同时以金钗与钿盒为道具贯穿始终。二.《长生殿》的语言艺术

清丽流畅、刻画细致、抒情色彩浓郁。如《惊变》、《雨梦》、《闻铃》、《弹词》等。第21页/共114页【前腔】淅淅零零,一片凄然心暗惊。遥听隔山隔树,战合风雨,高响低鸣。一点一滴又一声,一点一滴又一声,和愁人血泪相交迸。对这伤情处,转自忆荒茔。白杨萧瑟雨纵横,此际孤魂凄冷。鬼火光寒,草间湿乱萤。只悔仓皇负了卿,负了卿!我独在人间,委实的不愿生。语娉婷,相将早晚伴幽冥。一恸空山寂,铃声相应,阁道崚嶒,似我回肠恨怎平!(第29出)

第22页/共114页【南吕】【一枝花】不提防余年值离乱,逼拶得歧路遭穷败。受奔波风尘颜面黑,叹衰残霜雪鬓须白。今日个流落天涯,只留得琵琶在。揣羞脸上长街,又过短街。哪里是高渐离击筑悲歌,倒做了伍子胥吹箫也那乞丐。(第38出)第23页/共114页第二章/第三节

《桃花扇》一.孔尚任的际遇与《桃花扇》的创作

1.孔尚任的生平

2.孔尚任的作品

3.孔尚任为作《桃花扇》的准备第24页/共114页第二章/第三节

《桃花扇》二.《桃花扇》的主旨“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桃花扇》一剧,皆南朝新事,父老犹有存者。场上歌舞,局外指点,知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不独令观者感慨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矣。”第25页/共114页第二章/第三节

三《桃花扇》的思想内涵

弘光帝:昏庸无能阮大铖马士英高杰黄得功刘泽清刘良佐左良玉史可法

《桃花扇小识》:“权奸者,魏阉之余孽也。余孽者,进声色,罗货利,结党复仇,隳三百年之基业也。”1.形象揭示南明王朝覆灭的必然性第26页/共114页第二章/第三节

三《桃花扇》的思想内涵2、描写侯、李的爱情悲剧李香君:《却奁》、《拒媒》、《守楼》、《寄扇》、《骂筵》、《选优》等侯方域:《修札》、《投辕》、《阻奸》、《和战》、《逮社》、《会狱》等第27页/共114页第二章/第三节

三《桃花扇》的思想内涵3、桃花扇的象征意义桃花扇是侯方域与李香君定情的表记,是双方爱情的象征。同时侯、李的结合又是当时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一个小插曲,故桃花扇又关联起南明复社文人同阉党余孽的斗争。第28页/共114页第二章/第三节

四《桃花扇》的艺术成就1.人物形象的塑造1)分清人物之间的不同态度与主次关系,分为左、右、奇、偶、总五部2)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却奁》、《迎驾》、《选优》等)3)在同异对比中塑造人物形象第29页/共114页《桃花扇》的艺术成就2.严谨的艺术结构以一生一旦为全剧之纲领3.精选的词曲说白1)曲文、说白,各有职司,位置得当。

2)曲文风格与戏文一致第30页/共114页《长生殿》与《桃花扇》的爱情比较

——向志柱《古典文学知识》,2003年第2期

作为中国古典戏曲的双子星座,洪昇的《长生殿》与孔尚任的《桃花扇》都继承了和借鉴了明梁辰鱼的《浣纱记》以来的情政结合的历史剧传统。他们分别描写了唐明皇李隆基、杨贵妃玉环和复社才子侯方域、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李、杨之爱和侯、李之爱都是在真实性基础上的艺术创造。第31页/共114页1、李、杨之爱要摒弃自身政治化脂粉还其“人”的面目方得到升华;侯、李之爱却要粘附政治的金粉更显绚丽。

2、《长生殿》的政治内容是李、杨题材本身包孕的,《桃花扇》所摄取的侯、李爱情的政治内容,则更多的是作者赋予的。

3、具体说来,李、杨之爱是一个净化、升华的过程,侯、李之爱则是一个维护和捍卫的过程。

第32页/共114页4、从悲剧层面讲,李、杨之爱具有内在的悲剧性,侯、李之爱则因外部因素而酿成悲剧。《长生殿》描写的只能是理想中的现实爱情,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只存在于忉利天宫的缥缈祥云之中。李、杨卸下了帝妃的冠冕霞帔,摆脱了肉欲的层次,那么悲剧也就接踵而来,这理想之爱的升华之时,便是现实之爱的毁灭之际,这正是《长生殿》的深刻之所在。《桃花扇》中,侯、李在栖霞山白云观重逢,换来的不是姻缘重续,而是入道修真,情愿割断,表面上看是侯、李爱情的幻灭,骨子里却是沉郁的兴亡感喟。第33页/共114页第三章清初白话小说第一节小说续书与《水浒后传》第二节《醒世姻缘传》第三节李渔的短篇小说第四节才子佳人小说第34页/共114页第三章/第一节

小说续书与《水浒后传》一.清初的小说续书

1.清初续书的流行

2.清初小说续书的作法

1)仿造如《后西游记》、《后水浒传》2)假借如《续金瓶梅》第35页/共114页小说续书与《水浒后传》二.陈忱的《水浒后传》1.陈忱的生平

2.《水浒后传》的故事梗概

3.《水浒后传》的特色第36页/共114页第三章/第二节

《醒世姻缘传》一.作者与成书年代署名西周生,作于清初顺治年间二.《醒世姻缘传》的内涵

1.荒唐的因果报应模式

2.清醒而深刻的体察现实第37页/共114页《醒世姻缘传》三.《醒世姻缘传》的艺术特色

1.鲜活的社会众生相

2.宿命外壳的真实内蕴

3.叙事的幽默与喜剧风格第38页/共114页第三章/第三节

李渔的短篇小说一.清初的拟话本小说二.李渔的小说创作

1.李渔的代表作:《无声戏》、《十二楼》2.李渔小说的内涵

1)叙写世情的题材角度

2)演绎个人的经验与情趣3.李渔小说的艺术特色

1)专断的叙述与叙述的技巧

2)讽喻和娱乐第39页/共114页第三章/第四节

才子佳人小说

一.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创作二.作家的创作底蕴三.才子佳人小说的创作题材

1.作者的婚姻梦想

2.顺乎情而不悖乎礼四.才子佳人小说的模式化及其演变第40页/共114页第四章

《聊斋志异》

第一节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的成书第二节狐鬼世界的建构第三节狐鬼世界的内涵第四节文言短篇的艺术创新第五节《聊斋志异》的馀响第41页/共114页第四章/第一节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的成书一.蒲松龄的生平1.大半生在科举中挣扎

2.塾师生涯

3.徘徊于雅俗文化之间“门庭之凄寂,则冷淡如僧;笔墨之耕耘,则萧条似钵。”第42页/共114页二.《聊斋志异》的创作与成书“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篇。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积亦夥……集腋成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嗟乎!惊霜寒雀,抱树无温;吊月秋虫,偎栏自热。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第43页/共114页第四章/第二节

狐鬼世界的建构一.《聊斋志异》的创作特征1.《聊斋志异》的总体特征1)真幻错综,以幻写真,在幻想的狐鬼世界背后隐藏着焦灼而犀利的人间省视。

2)灵魂幻想的新颖感和丰富性,把我国志怪小说对鬼魂、生人魂和魂体错位的描写,推向开阔而绚丽的境界。2.“用传奇法,而以志怪”3.有意识有寄托的文学创作4.思维性质及功用的变化第44页/共114页第四章/第二节

狐鬼世界的建构二、《聊斋志异》狐鬼世界建构的模式1、人入幻境

(如《仙人岛》、《罗刹海市》、《阎王》、《李伯言》等)2、异类幻化入人间

(如《花姑子》、《绿衣女》、《凤仙》、《黄英》等)3、人、物互化(如《三生》等)第45页/共114页第四章/第三节

狐鬼世界的内涵一.《聊斋志异》创作的抒情表意性1.科举失意的心态(如《叶生》、《司文郎》、《贾奉雉》等)2.落寞生活中的梦幻(如《绿衣女》、《香玉》、《娇娜》、《白秋练》等)3.刺贪刺虐(如《续黄粱》《公孙夏》等)4.现实伦理与精神超越(如《珊瑚》、《邵女》等)二.《聊斋志异》的不足:崇高与庸俗并存第46页/共114页第四章/第四节

文言短篇的艺术创新一.《聊斋志异》作品类型的多样化1.情节的起伏跌宕(如《王桂庵》、《西湖主》等)2.性格小说(如《婴宁》)3.散文式小说(如《绿衣女》)4.人物特写(如《王子安》、《金和尚》)第47页/共114页第四章/第四节

文言短篇的艺术创新

二.《聊斋志异》的艺术手法的多样性三.《聊斋志异》的诗化倾向(如《公孙九娘》、《翩翩》、《西湖主》等)四.《聊斋志异》的语言特色叙事语言:洗练;人物语言:多样化。第48页/共114页第四章/第五节

《聊斋志异》的馀响一.文言小说的再度蔚兴1.顺随仿效1)沈起凤《谐铎》2)邦额《夜谭随录》3)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4)袁枚《子不语》2.抗衡1)纪昀《阅微草堂笔记》2)屠绅《六合内外琐言》3)俞樾《右台仙馆笔记》二.《聊斋志异》在国外第49页/共114页第五章

《儒林外史》

第一节吴敬梓与《儒林外史》

的创作第二节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第三节理想文士的探求第四节《儒林外史》的叙事艺术第50页/共114页第五章/第一节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的创作一.吴敬梓的生平1.科第兴盛的家族2.科举的失意与觉醒3.困顿的生活与坎坷磊落的一生二.《儒林外史》的创作1.取材于现实士林2.《儒林外史》的版本第51页/共114页第五章/第二节

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一.对科举制度的批判1.科举制度对士人灵魂的腐蚀和精神的折磨:周进、范进2.科举制度的毒害侵入闺阁:鲁小姐3.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扭曲:匡超人的堕落4.科举制度对社会风气的污染第52页/共114页第五章/第二节

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二.出身科举的土豪劣绅王惠的贪婪饕餮;严贡生的堕落无行;王仁、王德的假仁假义三.科举制度派生的“名士”莺脰湖胜会、西子湖盛会、莫愁湖高会第53页/共114页第五章/第三节

理想文士的探求一.杜少卿形象的人文内涵

淡泊功名,傲视权贵,济困扶危,敢于向封建礼俗挑战,尊重女性,尊重个性。他是一个既有传统品德又有名士风度的人物,既体现了传统的儒家思想,有闪烁着个性解放的时代色彩。二.“真儒”与实学理想庄绍光、迟衡山、虞博士三.金陵市井奇人与理想人格第54页/共114页第五章/第四节

《儒林外史》的叙事艺术一.长篇小说结构的新形式1.连环短篇说:《缺名笔记》(清末民国初)、胡适、鲁迅、吴组缃2.功名富贵说:闲斋老人、李汉秋3.时间顺序说:吴小如4.单体多彩说:郑明娳5.纪传性结构:

张锦池

——《文学遗产》1998年第5期第55页/共114页第五章/第四节

《儒林外史》的叙事艺术二.叙事艺术的新特点1.淡化故事情节(客观白描)2.叙事方式的改变(非传奇化)三.人物塑造的新特点1.人物丰富的个性(严监生)2.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王玉辉)第56页/共114页第五章/第四节

《儒林外史》的叙事艺术四.讽刺艺术的新成就1.写实(第47回成老爹的故事)2.揭底(第4回严贡生的吹嘘)3.对比(范进与周进,范进中举前后对比)4.夸张(范进中举,范进之母的去世)5.反语(第34回高老先生对杜少卿父子的评价)6.反讽(第47回方老太太入节孝祠)7.戏拟(第11回鲁小姐制义难新郎)第57页/共114页

第一节曹雪芹的家世与《红楼梦》

的创作第二节贾宝玉和《红楼梦》的悲剧世界第三节《红楼梦》中的人物塑造第四节《红楼梦》的叙事艺术第五节《红楼梦》的影响第六章

《红楼梦》

第58页/共114页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第59页/共114页

第六章/第一节

曹雪芹的家世

与《红楼梦》的创作一.曹雪芹(约1715—约1763)的家世1.曹家与皇室的关系(曹玺、曹寅、曹颙、曹頫与康熙、雍正、乾隆)2.曹雪芹的经历“生于繁华,终于沦落”3.有关曹雪芹的资料第60页/共114页

敦诚《挽曹雪芹》:

四十年华付杳冥,哀旌一片阿谁铭?孤儿渺漠魂应逐,新妇飘零目岂暝?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故人惟有青山泪,絮酒生刍上旧坰。

甲戌本凡例: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皆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第61页/共114页第六章/第一节

曹雪芹的家世

与《红楼梦》的创作二.《红楼梦》的创作及版本1.《红楼梦》的创作2.《红楼梦》的版本:脂本、程高本三.高鹗与程伟元

高鹗(1738—1815)汉军镶黄旗人,乾隆60年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读、内阁中书等。四.《红楼梦》后40回的问题第62页/共114页宋浩庆的《红楼梦》后40回辨6.程伟元和高鹗的说明1.《红楼梦》第1回“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2.最早的抄本是“甲戌(1754年)本”距雪芹逝世还有近10年的时间。3.脂批中涉及到后40回的情节。4.明义《题〈红楼梦〉》诗提到后40回的情节:黛玉病死,宝玉重回青埂峰下,当日的繁华烟消云散。5.1768年永忠《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雪芹》“传神文笔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泪流。”第63页/共114页第64页/共114页第65页/共114页第66页/共114页第六章/第一节

曹雪芹的家世

与《红楼梦》的创作五.《红楼梦》的书名的涵义《红楼梦》:总其全部之名。《风月宝鉴》:戒妄动风月之情。《石头记》:自譬石头所记之事。《情僧录》:空空道人“自色悟空”所改之名。《金陵十二钗》:写金陵十二女子,使“闺阁昭传”。(徐辑熙《从〈红楼梦〉数易其名得到的启示》)第67页/共114页1.文学本体层次,它主要通过小说的形象体系,通过那些栩栩如生、有血有肉的艺术生命来体现,其内涵是青春、爱情和生命的美以及这种美的被毁灭。第5回及《红楼梦》12支曲是其主题歌。2.政治外延层次,它主要通过穿插在小说中的一些重要情节和部分形象的爱情婚姻悲剧及青春命运悲剧来体现,所反映的是社会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的内容。第4回为其主题歌。3.哲学最高层次,由小说全部故事情节和艺术形象所丰含的底蕴来体现,其核心是对人生的思考与彻悟。《〈好了歌〉》及注是其主题歌。六.《红楼梦》的主题

第68页/共114页第69页/共114页第六章/第二节贾宝玉和《红楼梦》

的悲剧世界一、宝黛爱情悲剧

真正的爱情就仿佛是在理性和非理性的迷离交错的小径上作富有浪漫色彩的、神话般的漫游。……爱情是本能和思想,是疯狂和理性,是自发性和自觉性,是一时的激情和道德修养,是感受的充实和想象的奔放,是残忍和慈悲,是餍足和饥渴,是淡泊和欲望,是烦恼和欢乐,是痛苦和快感,是光明和黑暗。爱情把人的种种体验熔于一炉。

——[保加利亚]瓦西列夫《情爱论》第70页/共114页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终身误第71页/共114页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是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第72页/共114页贾宝玉薛宝钗林黛玉木石前盟金玉良缘第73页/共114页

黛玉一见,便大吃一惊,心中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的,何等眼熟!”宝玉早已看见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相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湾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看罢,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看着面善,心里倒像是旧相识,恍若远别重逢一般。

——《红楼梦》第3回宝、黛相见第74页/共114页宝、钗相见

宝玉掀帘一步进去,先就看见宝钗坐在炕上做针线,头上挽着黑漆油光的髻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宝钗因笑说道;“成日家说你的这玉,究竟未曾细细赏鉴,我今儿倒要瞧瞧。”……宝钗看毕,又从新翻过正面来细看,口里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念了两遍,乃回头向莺儿笑道;“你不去倒茶,也在这发呆作什么?”莺儿嘻嘻的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

——《红楼梦》第8回第75页/共114页

“每个男人心中都携带着永恒的女性心象,这不是某个特定的女人形象,而是一个确切的女性心象。这个心象根本是无意识的,是镂刻在男性有机体组织内的原始起源的遗传要素,是我们祖先有关女性的全部经验的印痕或原型,它仿佛是女人所曾给予过的一切印象的积淀……由于这种心象本身是无意识的,所以往往被不自觉投射给一个心爱的人,它是造成情欲吸引和拒斥的主要原因之一。”

——[瑞士]荣格《人及其象征》阿尼玛原型、阿尼姆斯原型第76页/共114页

真正的爱情是永远的焦虑、担忧,是对被爱者的自由所抱的恐惧和期望(因为对方可能不爱我,但又永远有可能爱我),是对对方的“真心”的永无止境的试探和对无望的爱的永怀希望的追求,是在无条件的奉献和自由的获取这两者之间的永恒的矛盾,是幸和不幸的不断交替和互渗:在幸福中埋藏着不幸的预感,在痛苦的间歇中才有片刻的销魂。

——邓晓芒《灵之舞——中西人格的表演性》第77页/共114页爱是一种富于想象力的给予价值由于爱,一个人会证实另一个人存在的意义要是没有爱,人生就失去了价值——[美]欧文•辛格《爱的本性——从柏拉图到路德》第78页/共114页性格悲剧:宝钗的伦理人格与黛玉的自主人格时代悲剧、社会悲剧

宝黛爱情悲剧不仅是一场爱情悲剧、性格悲剧、时代悲剧、社会悲剧,也是一场关于纯真、关于纯洁、关于崇爱、关于真诚、关于永恒的人格悲剧,是一场关于至真、至善、至美被毁灭的悲剧。命运悲剧第79页/共114页第六章/第二节

贾宝玉和《红楼梦》

的悲剧世界二.大观园的毁灭1.众多女子的星流云散2.大观园的荒芜三.封建大家族没落的悲剧1.护官符的威力2.封建主子们的荒淫无耻的生活3.家族内部矛盾的尖锐四.贾宝玉和人生悲剧第80页/共114页金陵十二钗黛玉第81页/共114页宝钗第82页/共114页元春第83页/共114页探春第84页/共114页湘云第85页/共114页迎春第86页/共114页惜春第87页/共114页熙春第88页/共114页巧姐第89页/共114页李纨第90页/共114页可卿第91页/共114页

妙玉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第92页/共114页第六章/第三节

《红楼梦》的人物塑造一.人物性格的典型性1.对人物独特性格的反复皴染2.在对比中突出人物个性的独特性3.在相似性中突出独特性4.通过细节刻画人物5.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物6.以环境衬托人物个性(正衬、反衬)第93页/共114页第六章/第三节

《红楼梦》的人物塑造二.人物性格的丰富性

如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杀伐果断,度设相思局的阴险狠毒,弄权铁槛寺的贪赃枉法,计赚尤二姐的口蜜腹剑,效戏彩斑衣的阿谀逢迎三.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性1.情感与理智的搏斗2.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第94页/共114页第六章/第四节《红楼梦》的叙事艺术一、《红楼梦》独特的叙事风格:写实与诗化的完美结合1、独特的创作原则2、诗画一体的意境创造3、象征手法的运用1)观念象征2)整体象征3)情绪象征第95页/共114页第六章/第四节《红楼梦》的叙事艺术二.《红楼梦》的艺术结构1.浑融一体的网状结构“每一条情节线索的延伸,都随时可能受到来自另外诸多方向的情节的冲撞和纠缠,从而发生情节线索的偏斜、兼并、分岔和中断,组成了或显或隐、或疏或密的人生行为网络。”(杨义《中国古典小说史论》)2.二元对立结构(石性与玉性的对立冲突)3.四时转换结构第96页/共114页

“此书全部时令,从炎夏永昼起,以雪天贾政遇宝玉止,始于热,终于冷,天时人事莫不相吻合作者之意也。红楼梦有四时气象,前数卷铺叙王谢门庭,安常处顺,梦之春也,省亲一事工期,备极奢华,如树之秀而繁荫葱笼可悦,梦之夏也。及通灵玉失,两府查抄如一夜严霜,万木摧落,秋之为梦,岂不悲哉!贾媪终养,宝玉逃禅,其家之瑟缩愁惨,直如冬暮光景,是红楼之残梦耳。”

——二知道人《红楼说梦》第97页/共114页《红楼梦》的四时气象是以石头的履历为线索的,衔玉而生春也(故事的发生),摔玉而痴为夏(故事的发展),失玉而病为秋(故事的高潮),弃玉而归为冬也(故事的结尾)。贾府中的四位小姐: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是春夏秋冬的象征意义。元是起是始是发源;迎是应,是承,是继续;探是叹,是转,是变化;惜是息,是合,是结尾。

——傅道彬《晚唐钟声》第98页/共114页第六章/第四节《红楼梦》的叙事艺术三.《红楼梦》的叙事方法1.“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注此写彼,手挥目送”2.大小事件的错综结合3.人物设置的结构性意蕴甄士隐—贾雨村;一僧一道4.叙事视角的转换第99页/共114页第六章/第四节《红楼梦》的叙事艺术四.《红楼梦》的语言艺术1.叙事语言的准确精炼、生动形象

人物神态描写的细腻入微,场面描写的生动活泼,富于立体感。2.人物语言的高度个性化“环境描写的传神美,漫画脸谱的幽默美,人物对话的个性美,蕴藉含蓄的回味美”

——邸瑞平《红楼撷英》第100页/共114页第六章/第五节

《红楼梦》的影响

一.续书的大量出现二.红楼题材的反复改编戏曲题材、影视剧题材、绘画题材三.对文学创作的深远影响第101页/共114页第六章/第五节

《红楼梦》的影响

四.红学的发展

1.旧红学的概况:

1)评点派:经书说、谶纬说

2)索隐派:明珠家事说(陈康祺、徐柳泉)、清世祖与董鄂妃故事说(王梦阮、沈瓶庵)、排满说(蔡元培)

3)题咏派:作品庞杂

2.新红学的方兴未艾第102页/共114页

第七章

清中叶诗文词

多元发展的局面

第一节流派纷呈的诗坛和袁枚第二节桐城派及其以外的散文第三节骈文的复兴和汪中第四节浙词派的嬗变和常州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