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循框图——理清主要史实]1.先秦时期2.秦朝时期3.从汉到元时期4.明清时期[背术语——规范答题用语](1)西周实行宗法制原则下的分封制。以维护宗法制的礼乐制度,与封邦建国的分封制以及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构成西周古代宗族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2)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乃至以后历朝的基本特征都是权力高度集中(或君主专制)。具体表现为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皇帝独尊。(3)秦始皇创立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各级官吏均由皇帝直接任命,官员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的君主统治,提高了行政效率。(4)汉武帝时形成“中朝”,是决策机构,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的机构为“外朝”。地方上,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解决了王国分裂叛乱问题。(5)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6)宋朝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7)唐朝中后期,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州郡直属中央,州郡长官之下设通判,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8)元代行省制度,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9)从汉代察举制到魏晋九品中正制再到隋唐科举制,中国选官制度日趋完善,体现了社会的公平、公正原则。但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化是围绕皇权强化、中央集权加强的目的而变化的,是巩固统治、强化专制统治的一种手段。(10)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立为皇帝提供咨询服务的内侍机构即内阁,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清朝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皇权,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我国多民族大一统国家也得到巩固和发展。课题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注]王位世袭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出现,是我国政治文明的开端,它标志着社会财富和社会权力的集中,即“家”的私有观念深化。[联]分封制与井田制的关系井田制是西周分封制实行的经济基础,分封制、宗法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春秋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破坏,分封制、宗法制也随之崩溃。[拓]西周国家结构的特点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西周作为一代王朝,虽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然是其最本质的特点。[补]中国古代社会王权与族权通过宗法制进一步结合。宗法制不仅是宗族凝聚力的一种保障,而且是王权的重要支柱。王权、地方行政权都渗透了宗法父权的因素。这也是封建专制制度得以长期稳固的条件之一。一、夏商的政治制度——王位继承、一家一姓1.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王位传承的方式有父子相传和兄终弟及。2.行政制度(1)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2)地方:封侯、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3.政治特点:王权具有神秘色彩。二、西周的分封制——权力分配、天下归周1.目的:进行有效统治,拱卫王室。2.概况(1)对象: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2)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3)权利: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可以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并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3.影响(1)前期:①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周的统治区域。②周文化具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借助分封制开拓疆土,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了民族的整合,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周文化的传播。(2)后期:是导致诸侯分裂的重要根源。三、西周的宗法制——权力继承、天下归宗1.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2.含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3.内容:宗族内的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周王是天下的大宗。4.特点:嫡长子继承制,余子分封制;家国合一,家国同构,血缘关系(兄弟)与政治关系(君臣)结合。5.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四、西周的礼乐制——权力认同、天下归心概念“礼”是维护贵族等级秩序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乐”是配合“礼”进行维护等级差别的乐舞内容礼乐制度要求不同等级都安于名分,遵守礼制,不得僭越目的巩固贵族的身份地位,协调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解决权力认同问题,即天下归心实质维护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工具影响维护了西周政治稳定,保证了西周社会的和谐,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瓦解春秋后期,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补]神权政治中国古代统治者都以天命神权来诠释政权、君权获得的合理、合法性,天命是思想家们解释一切社会、政治或历史现象的唯一标尺。殷商时期,“率民而事神,先鬼而后礼”是神权政治兴盛的标志。[辩]姬姓贵族是受封的主体,史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其封地的地理位置也大都比较优越。对古代帝王后代的分封主要是起安抚、象征作用。[拓]宗法制是西周政治的指导思想,同时具有规范社会秩序、整齐生活习俗的作用。宗族作为家和国的中介,发挥着协调两者关系的作用。自秦汉以下,“封建”不再是政制主体,而“宗法”却得以延续,从封建时代夏、商、周直至帝制时代秦汉至明清,余韵流风延及近现代,如祖庙、祠堂、宗谱、族田等都是宗法观念在后世的反映。[联]分封制、宗法制与礼乐制的关系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礼乐制是其维系机制。(1)宗法制:家族生活政治化(2)分封制:政治生活等级化(3)礼乐制:等级观念生活化重难点一等级森严的分封制eq\a\vs4\al(一史料探史——实行分封制的必要性)史料武王克商后,开始分封诸侯。孟子说周公灭五十国《逸周书·世俘解》说自武王以后,周共灭九十九国,降服六百五十二国《中国通史》说周公杀武庚,灭东方十七国,才实行大封建[探究]根据“周初灭小国,实行分封”的历史叙述,能得出什么历史结论?[解读]由孟子“灭五十国”和《逸周书·世俘解》“灭九十九国”“降服六百五十二国”,可知周灭商后,对于广大新附地区进行有效统治,在当时是一个重大课题;《中国通史》“周公杀武庚”,反映了西周面临政局不稳的问题。[提示]反映了西周实行分封目的有三:一是“建立藩屏,护卫王室”;二是“稳定政局,镇抚各族”;三是“抵御外侮,巩固边防”。[系统认知]实行分封制的必要性(1)周灭商后,其人口和军力无法控制全国的广阔区域,所以需要诸侯国来镇守。(2)当时还没有发生较大规模的民族融合,各个地区差异较大,需要通过分封来促进各地区对周文化的认同。eq\a\vs4\al(二读图明史——西周分封制的特点)[解读](1)血缘标准及分封主体:同姓亲族是分封主体,在富庶地区或战略要地大都是姬姓贵族,在偏远和贫瘠地区往往都是异姓贵族。(2)对异姓诸侯既拉拢又防范的态势,比如对殷商后代封国宋国的“半包围”之势。(3)同姓不婚:通过婚姻加强与异姓贵族的联系,以固结权势,并维护宗族内的伦常关系。(4)当时黄河流域是政治、经济中心。[系统认知]分封制的特点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纵向联系明确周天子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eq\a\vs4\al(三史料探史——西周分封制的影响)史料西周王朝建立后,历经周公、成王、康王三世的经略,国体一改商王朝时异姓国族林立而臣服于商的运作模式①,逐渐建立起一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华夏国家②……是中国古代国家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③,主要是在上层统治者的宏观政治决策下④,分封同姓、异姓诸侯来巩固国土,建立起一个大小相系、上下藩屏的全国统治网络⑤,进而演变成一种……带有“华夏”性质的地域性社会政治实体⑥。……总体来看,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⑦。——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探究]根据史料分析分封制的影响。[解读](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①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②分封制下周王天下共主,显示出统一性③分封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④“宏观政治决策”说明分封制有一定的集权性⑤分封制有利于西周统治秩序的稳定⑥分封制在民族融合方面起了一定作用⑦西周在国家结构上具有分散性,对后期政治统治产生消极影响(2)答题用什么——针对筛选信息题目中问的是分封制的影响,应结合所获取的信息④⑤⑥从积极影响方面分析,即形成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加强;推动民族融合。结合⑦从消极方面分析,即诸侯国有一定的独立性,随着血缘关系的疏远,导致西周后期诸侯割据。[提示]积极作用:形成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加强;推动民族融合。消极作用:诸侯国有一定的独立性,随着血缘关系的疏远,导致西周后期诸侯割据。[系统认知]1.分封制对西周统治的影响(1)积极方面:①分封制改变了商朝内外服制度下王畿内外松散的联盟关系,确立了严格的君臣关系,由之前的诸侯承认天子转变为天子分封诸侯,由不同家族对天下的统治变为同一家族对天下的统治。通过分封制,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形成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加强了统治。②分封的过程使地方的权力来源于中央(周王室),分封的结果是形成了新的统治网络,商的方国被周的封国代替。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实现了历史性飞跃,中国古代第一次实现了上层政治组织的统一。③分封制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与文化的交流。一方面,被分封子弟及其率领的技工等与封地的土著族群相互通婚,构成一个多元的社会,促进了民族融合。另一方面,周朝的很多思想文化在分封制的影响下被传播到各地,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国不断向周围的少数民族用兵,兼并其土地,进行了文化渗透。(2)消极方面:通过分封建立起来的是一个用宗法血缘关系维系的政治军事同盟,各诸侯国保持了相对的独立性,具有较强的离心力,王室实力一旦削弱,就必然形成诸侯割据局面,危及统一和安定。2.分封制对后世社会的影响(1)分封制影响着后世皇权专制和皇权至尊的皇族分封体制。(2)分封制下,中央对地方的政治控制逐渐形成一种文化纽带,加强了各地的文化交流,促进了人们的心理认同,从而进一步推动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3)分封制使中华文化在整体传统文化格局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如我国各省份的简称有些就来源于分封制下的封国名称:山西简称“晋”,山东简称“鲁”等。(4)分封制对中国的风俗文化影响深远。如中国的很多姓氏来源于古代的封国或封地名称,如姓氏中的齐、鲁、赵等;战国时秦国与晋国曾联姻,后世就以两家联姻称为“秦晋之好”。重难点二血缘维系的宗法制eq\a\vs4\al(一读图明史——宗法制的特点及实质)[解读]由图得知:①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具有相对性。②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国”与“家”相结合。③大宗与小宗既是宗族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④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系统认知]宗法制的特点及实质(1)特点①宗法制是区分嫡庶、亲疏,在家族内部确立地位、财产继承权的制度,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本质是家族制度的政治化。宗法制是影响古代中国社会与家庭结构的重要因素。宗法制崩溃后,嫡长子继承制和王位世袭制长期延续,而其得以长期延续的主要原因是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的延续。②宗法制度下,统治和束缚人民的有政权、神权、夫权和族权。族权是从父系社会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政权的补充。宗法制人为划分远近尊卑,个体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与现代平等和法治意识相违背。(2)实质:宗法制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体系的核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将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融为一体,是周朝统治者维护奴隶社会政治秩序的基础。eq\a\vs4\al(二追根溯源——中国古代“家天下”观念的由来)(1)中国古代“家天下”的观念由来已久,“天下为家”可以追溯到夏朝,与之相对的是“公天下”的原始社会。(2)西周实行宗法、分封制,使“家天下”有了制度上的保障。(3)春秋战国以后,宗法、分封制崩溃,儒家高举仁政的大旗,将“家天下”作为君主实行仁政的重要内容,士大夫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家国同构,视国为家,“家天下”的观念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非常深远。eq\a\vs4\al(三文物证史——宗法分封制的瓦解)[历史映射]周礼规定国家举行祭祀大典或葬礼时只有周天子可以享有最高礼仪。铜鼎位居礼器首位,尊卑序列尤为严格,“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从考古遗址出土的文物来看,春秋初期郑庄公逾越周礼,公然使用九鼎,表明天子的权威不复存在,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eq\a\vs4\al(四家国情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国同构”)(1)含义:所谓“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均以血缘—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父权家长制。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君父同伦,家国同构,宗法制度因而渗透于社会整体,甚至掩盖了阶级和等级关系。(2)在早期政治制度中的体现:分封制从政治结构方面建立了贵族等级秩序,促进了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强化了国家整体观念。宗法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团结广大海外侨胞,实现和巩固国家统一。礼乐制度是西周文化的精髓,是维护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工具,有利于社会和谐与安定,是调节社会关系的准则,对价值观的传播、民族文化的交流和文化认同起促进作用。(3)评价①由于在古代中国经济中一直是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所以与这种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家族制度深深根植于数千年中国社会结构之中,家族结构扩大至国家结构。②家庭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家庭—家族—国家”,这种家国同构的社会政治模式是儒家文化赖以存在的社会渊源。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个人理想,反映了“家”与“国”之间这种同质联系。重难点三先秦三代文明的传承eq\a\vs4\al(一归纳总结——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最高统治者以天意自居,通过垄断神权来加强王权;国事以占卜方式决定浓厚的部族色彩由于是从父系氏族演变而来,三代的政治、法律及选官制度都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封国自主权较大,天子对诸侯领地并无实际统治权;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周的文化及习俗在不断传播和影响着诸侯国贵族政治特征明显世卿世禄制下,官僚都是贵族,贵族有封地但无薪俸。诸侯国内的劳动者不对国家承担赋税等义务,只对诸侯履行义务eq\a\vs4\al(二纵引横联——夏商周三代文明传承的表现)文字沿革甲骨文、青铜铭文等逐渐演化为今天的汉字,成为记载和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三代文明对后世的突出贡献宗法观念分封思想在封建社会时有出现;宗法思想影响至今,对民族的延续起到积极作用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三代萌芽,影响整个封建社会;郡县制影响至今民族观念三代萌生的民族观念,使中华民族存在至今,成为世界上唯一文明没有间断的民族传统文化儒家思想产生并发展,吸收其他学派思想,最终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随堂巩固训练]一、高考题——变客观为主观,思维更广更透1.(2018·全国卷Ⅱ)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读懂]由材料信息可知,商汤对待鸟兽这种变“”为“乃去其三面”的做法,体现了他的仁爱之心,赢得诸侯拥护,最终灭夏建商。这是典型的儒家解释,因为儒学的仁德思想更多地强调以人为本。[做对]选A2.(2018·浙江4月选考)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读懂]西周分封的对象主要是昆弟甥舅、王室至亲,这说明宗族血缘关系是分封的依据,分封制以其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体现了其对国家制度的影响。[做对]选D3.(2017·全国卷Ⅰ)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读懂]材料中的线索:周王通过“授土”“授民”,使周的亲族、姻亲和功臣在新占领的土地上建立新的诸侯国,如卫、鲁、燕等→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周文化也随之广泛传播→从而形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心理认同,并推动了各地的文化交流与文化认同。[做对]选A4.(2017·浙江11月选考)古代有学者论及中国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谓:“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这反映了()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最高执政集团权力的高度集中C.血缘关系亲疏不再作为权力分配依据D.政治权力的分配采用分封制和宗法制[读懂]材料的意思是周朝的宗室子弟,那些不狂妄糊涂的人,都成为显达的诸侯。材料同时提到了“宗室子弟”和“诸侯”,与之相关的政治制度即为宗法制与分封制。[做对]选D二、模拟题——抓题眼抓关键,解题更快更准1.据《国语·鲁语上》记述,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为是黄帝族的后裔。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eq\a\vs4\al(A.已有民族认同的意识,B.区域间的文化交流频繁,C.政治制度具有连续性,D.农耕经济成为各朝根本)eq\a\vs4\al(点拨:华夏民族承认自己的族源是传说中的黄帝。)解析:选A华夏民族源于黄帝部落,材料“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反映了当时的中国已有民族认同的意识,故A项正确。2.王国维先生认为:“殷以前无嫡庶之制”,“商之继统法以弟及为主,而以子继辅之,无弟然后传子”。这表明当时()eq\a\vs4\al(A.宗法制未完全确立,B.统治秩序混乱,C.王位世袭制激化矛盾,D.强化了君主专制)点拨:周代宗法制的原则是嫡长子继承制。解析:选A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材料中“无弟然后传子”说明宗法制尚未完全确立,故A项正确。3.以往的诸侯国,都是早已存在的或由古代氏族部落繁衍而产生的土著氏族组织,而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则是由王廷任命的王室亲戚为首领的外来氏族与土著氏族的结合体。这说明周朝的分封制()eq\a\vs4\al(A.实现了周王权力的高度集中,B.有利于对地方直接管理,C.有助于国家整体观念的形成,D.强化了旧有的宗族意识)eq\a\vs4\al(点拨:两类诸侯国相比,变化何在?)解析:选C据材料“以往的诸侯国……土著氏族组织”和“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则是由王廷任命的王室亲戚为首领的外来氏族与土著氏族的结合体”说明周朝的分封国由单纯的血缘依据到国家政治任命与血缘结合,这有助于国家整体观念的形成,故C项正确。4.西周宗法制规定了分封制的一些继承和传承方式,在所有的等级之中宗法制以嫡长子的利益为主要利益。据此可知,在宗法分封制下()eq\a\vs4\al(A.诸子权争祸乱四起,B.君主权能相脱节,C.礼乐征伐自长子出,D.立子以长不以贵)eq\a\vs4\al(点拨:注意长子并不一定是嫡长子。)解析:选B材料中“以嫡长子的利益为主要利益”表明诸子权争很难发生,故A项错误;材料中强调“以嫡长子的利益为主要利益”,表明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君主能力,故B项正确;长子与材料中“嫡长子”不符,且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故C、D两项错误。5.周代的乐舞,经常出现在各种政治、宗教仪式中,主要表现武王伐纣、平复南国等史事,是贵族子弟年幼时学习的必修课。这表明周代的乐舞()eq\a\vs4\al(A.具有政治意义和教化作用,B.形成重视传承的社会风尚,C.满足官僚政治的文化需要,D.开创乐舞追颂功德的先河)eq\a\vs4\al(点拨:特定的场合,特定的意义。)解析:选A通过周代乐舞出现的场合及内容可知其演出的目的在于宣扬周统治的合法性,即具有政治意义和教化作用,故A项正确。[课时过关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A.家族和睦 B.等级秩序C.贵族世袭 D.宗法观念解析:选D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题干中的“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是受到嫡长子继承制度的影响,体现的是宗法观念,故选D项。2.《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解析:选A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的意思。材料大意为:天子与不同爵位的贵族在朝会时处在不同的位置。由此可知,周代贵族在朝会的时候有尊卑之分,这反映的是分封制下形成的森严的等级序列,故A项正确。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是秦代实行的政治制度,郡国并行制是汉初实行的政治制度,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B、C、D三项。3.《左传》记载:“凡诸侯之丧,异姓临于外,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庙。是故鲁为诸姬,临于周庙。为邢、凡、蒋、茅、胙、祭临于周公之庙。”此材料中的规定()A.催生了中央集权政治制度B.形成对“王权至上”的认同C.强化了嫡长子的政治地位D.逐渐削弱了周王的统治权威解析:选C材料区分诸侯的依据为“异姓”“同姓”“同宗”“同族”,体现了浓厚的宗法血缘色彩,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故此材料强化了嫡长子的政治地位,C项符合题意。4.在西周分封的过程中,周公要求那些受封诸侯在治理诸侯国过程中“启以商政,疆以周索”,要实行文王“德明慎行”的方针,广求商代哲王的保民方法。材料表明分封制()A.有利于稳定政局,镇抚各族 B.阻碍了西周势力的拓展C.导致了诸侯独立,王权衰弱 D.不利于文化的交流和认同解析:选A“启以商政,疆以周索”的意思是说要遵从旧典,管束商臣民,拥戴周王室;“保民”说明要从民本思想出发,体现出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稳定统治,故A项正确。分封制促进了西周疆域发展,故B项错误;诸侯独立,王权衰弱是分封制后期的影响,故C项错误;分封制有利于文化交流和认同,故D项错误。5.有研究者指出,在中国古代,血缘是政治权力与国家产生的根源,当至高无上的神权、政权产生后,又反过来剥离部分成员的血缘关系并减低其作用,促使社会阶层的分化。这说明()A.儒家思想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B.血缘与政治秩序建构的对立统一C.血缘关系是等级分化制度的基础D.家国一体政治架构的社会合理性解析:选B题干的中心词是“血缘关系”,没有提及“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血缘关系是国家产生的根源,当政权产生之后,又把血缘关系进行剥离及减低其作用,这说明血缘关系与政治建构的对立和统一,故B项正确;血缘关系是国家产生的根源,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等级制度的基础,故C项错误;题干叙述了家国一体的政治架构,但没有提及其是否合理,故D项错误。6.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指出:“西周从政治上讲,一国无二君;从宗法上讲,一庙无二祭主。各级宗族成员,都要以各级‘宗子’为中心,表示‘尊祖’和‘敬宗’。”西周这样做主要是()A.强调家族等级 B.防止贵族内部纷争C.强化尊祖敬宗 D.维护天下共主局面解析:选B宗族成员尊祖敬宗,目的是为了维护天子政治上的唯一性和宗法关系上的唯一性,结合宗法制的内容,继承上的唯一性可以防止贵族内部纷争,故B项正确。7.周代宗法制度规定:“大宗百世不迁,小宗五世而迁。”也就是说小宗过了五代(高祖、曾祖、祖父、父和自身)之后必须另立宗室。该制度规定的目的是()A.强化诸侯的宗主地位 B.防止小宗势力扩大C.确保嫡长子特权完整 D.保证小宗血缘纯正解析:选B题干论及“小宗五世而迁”,其含义是指小宗过了五代之后必须另立宗室,其指向是小宗,不是诸侯,故A项错误;小宗过了五代之后必须另立宗室,说明周代宗法制如此规定,目的就在于防止小宗的势力过于强大,以免威胁大宗,故B项正确;题干论及小宗,没有谈及嫡长子,故C项错误;小宗的“五世而迁”是另立宗室,不是保证其血缘的纯正,故D项错误。8.中国人用大量的称谓词,如“表”“堂”“外”“亲”“干”“继”“曾”“元”等等,以进一步区分亲疏远近关系。与这一文化现象密切相关的是()A.汉字起源与宗法制密切相关B.西周分封制度影响深远C.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文化核心D.宗法观念的形成与发展解析:选D汉字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图画文字,而那个时候没有宗法制,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分封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排除B项;宗法观念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对血缘关系的详细界定,进而体现宗法观念的形成与发展,故选D项。9.公元前705年,周桓王带兵攻打郑国被打败,并被射中肩膀。有人劝郑庄公乘胜追击,庄公夜间却派大员去慰劳桓王,并探问伤势。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法制成为执政的基础B.宗法关系有利于调和冲突C.宗法制受到了严重挑战D.分封关系已难以维系统治解析:选B根据材料可知郑庄公以诸侯身份射伤周天子,但是“庄公夜间却派大员去慰劳桓王,并探问伤势”可知,在宗法制的规定下,以臣子之礼探问周天子,缓和了关系,体现了宗法制调和冲突的作用,故B项正确。10.《周礼》规定:“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以飨燕(注:燕同宴)之礼,亲四方宾客。”这说明西周的礼乐制度()A.具有区分贵族等级的功能B.秉持稳定社会秩序的宗旨C.强调生活良俗的教育D.注重仁爱心地的培养解析:选B据材料“亲宗族兄弟”“亲四方宾客”可知借助礼乐制来凝聚宗族,防止纷争,维护社会秩序,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礼乐制维护统治秩序,而不是区分贵族等级、强调善良的风俗教育,故A、C两项错误;据材料“以饮食之礼”“以飨燕之礼”可知主要是借助饮食达到凝聚宗族的作用,而不是注重仁爱心地的培养,故D项错误。11.西周时期,很少有个体脱离宗族的现象,宗族内部一定程度上实行“异居而同财”。春秋时期宗族实体逐步解体,统治者鼓励人们进行商品交换以促进农业生产。由此可知()A.生产力进步为新的经营方式提供了条件B.商品经济发展导致宗族实体的解体C.统治者为增加收入而强制要求民间分家D.宗法制的瓦解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解析:选D“新的经营方式”为小农经济,但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A项错误;春秋时期生产力有了提高导致宗族实体的解体,不是商品经济,故B项错误;据材料“统治者鼓励人们进行商品交换以促进农业生产”而不是为增加收入而强制要求民间分家,故C项错误;据材料“春秋时期宗族实体逐步解体,统治者鼓励人们进行商品交换以促进农业生产”可以得出宗法制的瓦解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故D项正确。12.春秋时期,在用人制度上,鲁国一方面坚持“非吾族类,其心必异”的“亲亲”原则,另一方面开始实行“尚贤”,即选拔平民中的贤人仕官。这表明鲁国()A.选官制度比较完备 B.新兴地主势力壮大C.儒法两家斗争激烈 D.传统秩序面临解体解析:选D据材料“亲亲”原则可知,选官仍然坚持着世卿世禄制的原则,“选拔平民中的贤人仕官”可知打破了传统的世卿世禄制原则,传统秩序面临解体,故D项正确。13.西周时分封设爵位五等,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级,爵位等级依次递减。战国时秦国则设爵位二十等,平民也可因军功封爵,有爵位者按等级享受不同待遇。这一变化说明秦国()A.分封制进一步发展和细化B.平民可因军功而成为世袭贵族C.封爵制成功瓦解了分封制D.社会等级日益固化且层次复杂解析:选C战国时期平民也可因军功封爵,这不是分封制的发展和细化,而是西周时期分封制的破坏,已趋于瓦解,故A项错误,C项正确;题干只是论述战国时期“平民也可因军功封爵,有爵位者按等级享受不同待遇”,没有谈及“平民……成为世袭贵族”,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谈及战国时期的分封制使社会等级固化,故D项错误。14.公元前6世纪末,鲁国的三位国相掌控国家大势,其家城墙超出周朝的规格,鲁定公带军队去“堕三都”,但没成功。晋献公时为保太子位,不许群公子住国内,晋国没有了“公族”,而代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副园长个人述职报告(12篇)
- 幼儿园的表扬信范文集锦7篇
- 专业认知实习报告范文汇编6篇
- 2024年版建筑工人个人劳务服务协议版
- 销售上半年工作总结感想10篇
- 财务年度工作总结七篇
- 前台的实习报告模板集合9篇
-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法律在我心中 第九课 从署名权说起 第2框 信守合同教学实录 人民版
- 辞职申请书模板集锦7篇
- 新进员工试用期总结范文
- 35kv及以下架空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 导光管采光施工工法
- 山东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解读
- 配电工程竣工资料
- 毗尼日用切要20140619最终版
- 出库单样本12623
- Y-△降压启动控制线路ppt课件
- 急危重患者的手术护理.ppt
- 一次风机动叶调节装置故障原因分析及处理
- 新提拔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和家庭财产申报备案表
- 常压热水锅炉安装系统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