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优质课教案(四篇)_第1页
《记承天寺夜游》优质课教案(四篇)_第2页
《记承天寺夜游》优质课教案(四篇)_第3页
《记承天寺夜游》优质课教案(四篇)_第4页
《记承天寺夜游》优质课教案(四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记承天寺夜游》优质课教案(四篇)作为一位优良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这里我给大家共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便利大家学习。

《记承天寺夜游》优质课教案篇一

1、读通文意。

2、领悟心境。

3、赏析美景。

1、赏析月景的特点及写法。

2、领悟繁杂的心境。

教学方法:诵读法、竞比法、质疑法、探讨法。

媒体设计:计算机课件

导语:人们常说:“月色如画〞,在摄影家、画家眼中如此,在散文大家的笔下也毫不逊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古代散文《记承天寺夜游》欣赏一下散文大家苏轼笔下的月色图。

请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的信息,用多媒体展示苏轼的生平,让学生摘要做笔记。

自读课文,就难读的词或句子进行圈点,小组探讨解决,如仍有疑问则向老师提出,多媒体展示重点词句,让学生当堂稳定。然后熟读课文(可按以下步骤进行:个别朗读——学生评说——再听范读——一起朗读)

1、请学生结合解释和已学过的知识,或查阅工具书自渎理解,有疑问可同桌交流,也可提出大家一起探讨解决。

2、请一个同学用现代语言表述文章大意。

1、这篇散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一句话概括。

2、看到了些什么,划出文中写景的句子。(多媒体展示“赏月图〞)

3、这一句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4、这些景物都是客观实景吗,体会“藻荇交横〞的妙处。

5、探讨如将“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改为“竹柏影如水中藻荇交横〞,表达效果一样吗?

6、学生用诗意化的语言描述这幅月色图。

7、有感情的朗读此句,当堂背诵。

1、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苏轼与张怀民散步在这冰清玉洁、恬静淡雅、如诗如画的月色之下,其心境如何呢?快速浏览全文,找出文章中能表达他此时心境的一个字。并结合文章中的词句加以品析。

2、为什么会如此闲静、清闲呢?我们来看是在何时何地写的这篇散文?(多媒体出示文章的写作背景)

3、他遭遇冤屈而被贬谪,成了有职无权的“闲官〞,依照常理,遇到这样的打击,他的心情应当如何呢?

4、但他却表现得那样的潇洒、安闲,可见其是一个怎样的人?

5、作为一代大文豪、一个大政治家,他想不想做一个闲人呢?

6、朗读最终一句话,读出感慨万千的语气,体会繁杂的情感。

7、一边欣赏幽美的月色图,一边配乐有感情朗读全文。

8、开展背诵竞赛。

月亮在诗人的眼中是一个有情之物。回忆我们读过的有关月亮的古诗文,用以下句式进行赏析。

“我欣赏诗(文)的

一句,它写出了月亮,

表达了诗人情感。〞

《记承天寺夜游》优质课教案篇二

1.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把握一些实词的意思,培养独立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2.反复朗读,体会的特别心境。

1.课文的朗读与疏通。

2.体会的特别心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

1.反复朗读。

2.创设情境,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1.回忆已学过的苏轼的词《水调歌头》,背诵这首词。

2.交流收集的苏轼的有关材料和写作背景。

3.《水调歌头》是千古绝唱,《记承天寺夜游》是抒情经典小品。

1.组织全班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读出的韵味,自由朗读、齐声朗读、示范朗读、配乐朗读等形式相结合使用。

2.组织学生以小小组为单位,对照解释,借助工具书,合作翻译全文。

3.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质疑,探讨解疑,理解课文内容。

注意一些关键词语的意思:“欣然〞、“相与〞、“盖〞等。

1.创造情境:译完课文,请大家一起吟诵描绘月下美景的语句,并思考如何描绘月景的?

学生思考,明确: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了幽美的月景。

2.探究:在写景的基础上,我们来续写一句,大家看哪句适合?(1、丛中蛙鸣不断。2、村中狗吠鸡鸣。3、几处纳凉人笑语阵阵。)为什么?

学生分组探讨:明确:

这3句,任何一句续在后面都不适合,破坏了恬静幽闲、清丽淡雅的气氛。

3.教师小结:这篇短文不足百字,却脍炙人口,堪称古代小品文中的杰作。通过记事、写景、抒情,以极精练的语言,创造出一种诗一样的艺术境界,表现出旷达的人生态度,给人以美感和熏陶。请同学们课下反复诵读,深入领会本文语言运用的妙处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月光,曾激发过无数诗人的才情,留下大量优良的诗篇。收集一些描写月亮或月色的诗句。

《记承天寺夜游》优质课教案篇三

1、反复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疏通文句,熟读成诵。

2、在读的过程中赏析文章,欣赏文中月景,理解特别心境。

1、重点:结合课文来理解一些词和句的含义。

2、难点:理解的特别心境。

朗读、探讨、赏析

(一)文学积累引入:古人有这样一句话“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大家知道说这句话的人是谁吗?(苏轼)哪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苏轼?(指生介绍,并把重点内容写在黑板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他被贬黄州时所写的小短文《记承天寺夜游》(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1、本文选自《》。(),字(),号(),北宋()家,()家。他是()之一。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2、根据拼音写汉字。

zǎo()xìng()suì()

(三)、指导生朗读课文。

(1)指生检查读。(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读,找出读错的字音。)

(2)教师范读。(听准读音,注意停顿和断句。)

(3)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断句、节奏,试着读出感情

(4)展示读。(5)齐读。

(四)、再读课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从原文中找出“记〞的要素:时间(),地点(),

人物(),起因()。

2、本文共分为三层:第一层,记事,交代了()。

其次层,写景,写了()的风景。

第三层,抒情,抒发了()的感情。

3、根据课下解释结合自己的理解翻译课文。把重点字、词、句的翻译写一写,记一记。

(五)、研读课文,提难质疑。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

(一方面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由于月色很美,想去赏月)

2.是如何描写月色的?(去一去关键词,品修辞)

(绘景:月色—积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横

把“如〞、“盖……也〞去掉,和原文相比,句子的意思有无改变?

变了。原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如临其境)

3.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添一添,品意境)

皎洁、空灵、清丽、淡雅

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后加上“丛中蛙鸣起伏,空中流萤飞翔,寺中人语喧哗,院外狗吠连绵。〞一段话,好不好?

不好。改变了原文明净幽闲,清丽淡雅的味道。

4.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的情感?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文章结尾句流露出怎样的情感?

贬官的悲凉、落寞,赏月的欣喜,自我解嘲的达观

(六)、拓展迁移

1、从《记承天寺夜游》中,我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苏轼。

2、再读课文,写一句阅读小结(启示或收获):“读《记承天寺夜游》,我懂得了……。〞

(七)、课堂检测阅读语段完成各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加黑字。

(1)欣然起行(2)遂至承天寺

(3)盖竹柏影也(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2.用“/〞给以下句子划节奏。

(1)念无与为乐者(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选择与“相与步于中庭〞中“于〞的用法一致的一句是()

a.何有于我哉b.达于汉阴

c.责任重于泰山d.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4.翻译。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译: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

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怀?

板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

事:夜游-——记叙

苏轼景:空明——描写

情:赏月的欣喜(自满)

被贬的悲凉(自嘲)

“闲〞——豁达乐观

人生的感慨(自解)

自遣的豁达(自乐)

《记承天寺夜游》优质课教案篇四

精读

1、把握重要的文言字词。

2、理解文章的意境,把握的感情。

1、把握重要的文言字词。

2、理解文章的意境,把握的感情。

《记承天寺夜游》对澄澈透明的美好的月色作了极其生动形象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他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别心境。在学习时,除了对字词的疏通外,重点是体会文章凝练含蓄的语言,并从中感觉的特别心境。

学生自己合作探究式学习基础上,教师加以引导。

一课时:

一、导入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就对月有一种特别的青睐,月极易勾起人的想象,(足以使人忧伤、惆怅),这是古人对月亮的特别情结,也是一种心灵上的宣泄与洗礼。

今天,就让我们穿越千年时空,到承天寺与苏轼一起夜游,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二、新授课程

(一)初读课文,疏通文意,初步把握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1、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自己确定字词的读音和句读。

2、听配乐朗读,确定字词的读音和句读。

3、请大家在音乐声中,轻声朗读课文,做到读通、读懂意思,假如有不理解的字词含义,句子翻译可以和同学交流一下,或者举手问我。

4、齐读课文

(二)再读课文,深入感受

1、一个深秋的夜晚,苏轼为什么会想到夜游?结合文句来谈一谈你的理解。

生交流

师组织:

当时月色很美,“月色入户〞,深秋之夜,万籁俱寂,月光静静地进门来了,整个堂屋因月光而敞亮、生动起来。看到如此美的月色,苏轼有什么反映?(你能体会这“欣然起行〞包含的的情感吗?

生交流

师组织:

“欣然起行〞面对如此之美的月色,一天的疲惫一扫而光,睡意顿消,披衣而起,充分显示了月光带给他的喜悦,苏轼的自满其乐,辛性而为,随便而行。(衬托月色的美好)

如此美的月色,若有人能共享,更是一件乐事,但苏轼为何会单身想到与张怀民一同夜游呢?你能否结合文章来谈谈你的感受。

生交流

师组织:

张怀民与苏轼是一类人,品格清高明逸。

“念无与乐者〞出游当然要找志趣相投的人了,这里,苏轼很自然地将张怀民与自己归为一类,认为怀民“可与乐〞猜测一下张怀民是一个怎样的人?

“遂至承天寺〞遂至二字表面看来很轻淡,好像不假思考,实际包含能一同赏月者只有一个人,非张怀民不可,可见张怀民在心中地位。

“寻张怀民〞面对如此良夜,张怀民一定不会蒙头大睡吧,他很可能也在赏月,只是不知他是庭中赏月,还是出门赏月,因此需要寻他一寻,两人交往很深。

“怀民亦未寝〞“亦〞一种如我所料的自满感,表达两人心意相通,因此可见,苏轼认为他与张怀民是一类人,志趣相投的人,因而选择与怀民一同夜游。

投影张怀民资料:

1083年贬黄州,初旅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薄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绝不挂怀于贬谪之事,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明逸的人。

2、两个志趣相投的人夜游时,看到怎样的景致呢?

生交流

师组织: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葆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跟随音乐细细品味这18个字,想象一下这是怎样一幅画面?

学生赏析、交流(2-3个学生)

(可以轻读,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师:我发现大家在描述时都提到了月光,我们仿佛也沐浴在如水的月光中,但这18个字里有没有提到月?(没有)那么,苏式是如何把月色写得如此空明、澄澈、皎洁的呢?

生交流

师组织

(1)比喻以隐喻先声夺人,造成一种庭院积水的错觉,令人有水月莫辨之感。

(2)以实写虚,以有衬无,创造一个澄沏空灵的透明世界。

这正如后人“不着一学,尽得风流〞

3、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无意识中写下的风景会透露他的内心世界,那么,东坡所写之景表现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心境)

生交流

师组织

他能抛开世俗的.烦扰,忘却了自身被贬谪的不幸遭遇,只有眼前这片美好空明的世界,可见他的内心是宁静,纤尘不染的。

4、这18个字既让我们看到了美好空明的月光,又看到苏轼此时的心境,那么,苏轼本人又有怎样的感慨呢?

生交流

师组织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那么,我们怎么理解苏轼的这一番感慨呢?说说你的看法。

理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