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4题目:大功率激电在青海塔门达铅锌矿勘探中的应用摘要作为一种重要的矿产勘查技术方法,物探在矿产地质调查和矿区矿产的详查阶段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往的大量实践证明,在地质普查和地质填图阶段,物探对确定构造、圏定岩体、划分构造单元,乃至最终结合地质条件和其它基础信息圏定成矿远景区等方面都有着较好的效果。在矿区详查阶段,应用较大比例尺电法的面积和剖面测量,在直接或间接地寻找隐伏矿体、圈定矿产范围、确定矿体产状、对矿体进行定量反演解释等方面,也能起到其它方法无法替代的良好作用。本文简述了大功率激电在青海某铅锌矿勘探中的综合应用。本次激电测量所获取的异常与地表槽探揭露出的矿化带有着很好的套合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中梯激电测量结果很好地反映了该矿区铅锌矿化的分布范围,而激电测深成果则对该矿带的地下延深状况给出了较好的揭示。本次在高海拔含冰冻土地区进行激电测量取得良好效果的经验,亦可为今后在同类地区开展电法工作提供借鉴。关键词:大功率激电,铅锌矿,低阻高极化异常目录TOC\o"1-2"\h\z\u一、工区区域地质特征研究区区域地质特征 1(一)地层 1(二)构造及岩性 1二、工区地球物性特征研究区地球物性特征 2三、电法勘探的应用与说明 5(一)电法勘探的现状 5(二)电法勘探原理 5四、电法勘探的方法选择及可行性论证 7(一)电法勘探的方法选择 7(二)激发极化法 7(三)电阻率测深 8五、激电中梯工作方法技术 9(一)主要技术装备 9(二)测线布设方法和工作量 9(三)质量评述 10六、激电工作效果 11(一)中梯装置激电剖面测量 11(二)激电测深 13七、结论及建议 15(一)结论 15(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5致谢 16参考文献 17一、工区区域地质特征(一)地层普查区出露地层为上三叠统结扎群下部岩层,第四系分布较广。上三叠统结扎群为一套滨海—浅海相的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下部紫红色碎屑岩组(T3jz1):为已知赋矿层位,岩性为薄层状泥灰岩、长石石英砂岩、硅质条带状页岩、粉砂质板岩上部碳酸盐岩组(T3jz2):岩性为中厚层状灰岩为主。第四系广泛分布于河谷及平坦地形区,以冲洪积物和残坡积物为主。(二)构造及岩性普查区处在一个较宽缓的背斜构造核部,以三条大致平行分布的北西向断裂,控制着地层和矿化带的空间展布。F1断裂呈张裂正断层,位于矿区西部,总体走向330°,倾向60°,推测倾角65°~80°,形成40~160m宽的破碎带,主要由角砾状、碎裂状灰岩组成,未见矿化蚀变现象,断裂带延伸超出了矿区范围。F2为张裂正断层,位于矿区中部,走向326°~332°,倾向56°~62°,推测倾角75°~77°,形成30~70m宽的断裂带,破碎带穿过粉砂质板岩,泥质、粉砂质薄层灰岩、厚层灰岩等岩性,走向延伸超出勘查区。是区内主要控矿构造,断裂带内岩石呈碎裂状和角砾状,由砂岩和灰岩组成,破裂面均具褐铁矿化,沿其空隙充填不规则石英脉、方解石脉和赤铁矿脉,脉宽0.2~30cm不等,矿化带内及其旁侧未见原生的铅锌银硫化物矿石,土壤和岩石化探剖面成果显示,铅锌含量大部分接近和超过规范提供的参考边界品位。F3为张裂正断层,位于F2东部旁侧,走向332°,倾向62°,推测倾角65°±,形成30~70m宽的破碎带,破碎带穿过粉砂质板岩,泥质、粉砂质薄层灰岩,走向延伸1450m。是区内第二条控矿构造,断裂带以碎裂状砂岩为主,沿裂隙充填不规则石英脉细脉,其中具孔雀石化,孔雀石总体含量5%±,局部富集处可达15%±。普查区东部出露少量闪长岩脉,宽度0.2~5m不等,呈北西西至近东西向,与地层走向基本一致,呈条带状分布。二、工区地球物性特征本区地表多为覆盖,基岩出露面积并不大,岩性多为碎裂灰岩、白云质灰岩、结晶灰岩等灰岩类,分布于测区大部,部分灰岩见有硅化;亦见有杂砂岩、石英砂岩、硅质岩等硅质砂岩类,该岩性分布相对在登俄涌河以北为多,在河之西南仅零星分布,但探槽TC-1、TC-2、TC-3所揭露出的近地表氧化铅锌矿,其赋寄岩性则多为硅质岩。标本磁化率和极化率等物性参数的测定统计结果见表1,可见砂岩的磁化率比灰岩平均要高一个数量级,而极化率表现在两种岩性上的差异则不甚明显。岩石名称标本块数磁化率(10-5·SI)极化率(%)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灰岩600.5162.890.276.4451.89砂岩340.513835.910.4855.3452.42表2-1工区岩石标本物性参数测定结果统计表本工区为高原草甸地貌,植被较为发育,但含冰冻土分布较广,根据理论和以往的经验,在冻土地区进行电法工作,冻土层会对供电产生较大影响,致使电法效果往往不甚理想,因此电法工作在该区的应用可行性或说有效性尚需试验证明。试验工作设计为一个排列计四条测线进行,其中044#线部分区段与在挖1#探槽重合,该探槽已揭露出宽约百余米的(氧化)铅锌矿化带。,040、042、044.046线的视电阻率、视极化率剖面图见插图1。图2-1中梯激电测插图量040、042、046线视电阻率、视极化率剖面图该剖面异常与探槽所揭露的矿化带在位置上吻合较好(见第一幅剖面图),而且在该排列的其它三条测线040、042、046线上,也获得了较为清晰、突出的低阻高极化异常,且其分布大致处于已揭露矿化带按走向推断的延伸位置上。异常呈典型的低阻高极化特征,高极化段与低阻段对应很好,其中最大视极化率Msmax=9.873%,最小视电阻率ρsmin=63Ω·m。44号曲线在128-136号点极化率曲线较快上升,152-163号点较快下降,正确反映了矿体产状倾向西南。可见,在该区条件下,激电法不仅能确定矿体的大致位置,而且还能提供关于矿体产状方面的信息。铅锌矿为金属矿体,在理论上具备了良好的激电法找矿条件。通过实际实验证明,激电法在该工区也有很好的效果,所以在该工区采用激电法。三、电法勘探的应用与说明(一)电法勘探的现状电法勘探的简称“电法”。它是以地壳中岩石、矿石、流体的电、磁学性质的差异为物质基础,利用电磁场(人工和天然)的空间和时间分布规律,研究地质构造以及寻找能源和矿产等的一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目前,电法勘探已成为环境污染调查、监测、治理和管理中一种有效和应用广泛的物探方法。电法可在航空、地面和井下以及坑道等各种领域中进行。电法本身也有多种实施方案,其中包括自然电位法、电阻率法、电磁法、激发极化法、探地雷达法、各种电测井法、井中雷达法、跨孔和井间电磁波CT技术等。电法是环境污染调查中使用最广的地球物理方法,其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核废料库的选址、城市和工业固体废料填埋场污染调查和监测、地下水污染、海水入侵和土地盐碱化的调查,此外还包括海水污染、大坝渗漏、冻土层、滑坡、溶洞等环境地质问题调查。如直流电阻率法在监测地下水污染,尤其是在划分咸淡水界面、确定基岩储水构造、监测海水入侵的规模和范围等方面具有独特优越性。工业和生活废水以及生活垃圾、工业废料、废渣等废弃物在风吹、雨淋、水解、氧化以及微生物分解等自然力作用下形成的有毒有害液体沿地面下渗,会对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这些下渗的淋滤液都含有丰富的各种离子,比较常见的有Na+、Fe3+、Fe2+、SO42-、CO32-、HCO3-等。离子的浓度愈大,地下水的导电性愈强,电阻率就愈低,因而可以按勘探对象和条件的不同,选用相应的电阻率法进行水污染监测。再如,探地雷达(GPR,也有人称地质雷达)是一种利用高频电磁脉冲波的反射探测地下目标的方法,可广泛应用于岩溶地区堤坝坝体蚁巢、溶洞、土洞等隐患探测以及高放射核废料库的选址中。(二)电法勘探原理电法勘探是根据岩石和矿石电学性质(如导电性、电化学活动性、导磁性和介电性,即所谓“电性差异”)来找矿和研究地质构造的一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它是通过仪器观测人工的、天然的电场或交变电磁场,分析、解释这些场的特点和规律,达到找矿勘探的目的。电法勘探分为两大类研究直流电场的,统称为直流电法,就是研究与地质体有关的直流电场分布特点和规律来找矿和解决某些地质问题,包括电阻率法、充电法、自然电场法和直流激发极化法等研究交变电磁场的,统称为交流电法,就是研究与地体有关的交变电磁场的建立、分布、传播特点和规律来找矿和解决某些地质问题。包括交流激发极化法、电磁法、大地电磁场法、无线电波透视法和微波法等。按工作场所的差别,电法勘探又分为地面电法、坑道和井中电法、航空电法、海洋电法等。四、电法勘探的方法选择及可行性论证(一)电法勘探的方法选择根据华北地质勘查局对河北省隆化县龙王庙银多金属矿?勘查工作的需求,该矿区投入了物探电法工作。通过开展激电中梯剖面性测量及电测深等物探工作初步确定工作区内有利成矿地段。电法勘探中的激发极化法用于寻找浸染状导电矿体是有效的;也常用地面电阻率法和各种电磁法寻找良导性矿体。地震勘探用于确定疏松沉积的厚度,进行基岩填图和圈定侵入岩体和构造破碎带。在有利条件下,也可用于直接寻找矿体。?(二)激发极化法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由于电化学作用引起的这种随时间缓慢变化的附加电场现象,称为激发极化效应(IP效应),激发极化法是以不同岩矿石的激电效应之差异为物质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大地激电效应,以探查地下地质情况的一种勘探方法。关于岩石激发极化的成因,存在较多争论,大多数人认为,岩石的激发极化效应与岩石颗粒和周围溶液界面上的双电层有关。基于岩石颗粒-溶液界面上双电层的分散结构和分散区内存在可以沿界面移动的阳离子这一特点,提出关于其产生机理的有代表性的两种假说:一是双电层形变假说,即在外电流作用下,岩石颗粒表面双电层分散区中的阳离子发生移动,形成双电层形变,当外电流断去后,堆积的离子放电,以恢复到平衡状态,从而观测到激发极化电场。双电层形变激发极化形成的速度和放电的快慢,决定于离子沿颗粒表面移动的速度和路径长度,因而较大的岩石颗粒将有较大的时间常数(即充电或放电快慢)。二是薄膜极化假说:简单地说,就是电流流过宽窄不同的空隙时,形成离子浓度变化,当外电流断掉以后,由于离子的扩散作用,离子浓度将逐渐消失,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与此同时形成扩散电位,这便是离子导体上观测到的激发极化。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矿物颗粒细小(如由黏土矿物组成)的岩石,充、放电速度很快,而颗粒较粗(如砂或砂砾组成)的岩石,充、放电速度则较慢。这对评价激电异常和利用激电法找水很有实际意义,也是用激电法寻找地下水的地球物理前提。在激发极化找水中用得最多,最有效的是对称四极垂向测深装置,也就是IP测深。激电测深的供电电极AB与测量电极MN布置在通过测点O的一条直线上,通常采用温纳装置并保持MN/AB=1/3的等比关系。IP测深最大的优点是对水的反映直观,受地形影响小。理论表明,假若地质体的激发极化特征是均匀的、各向同性的,那么不论其岩性如何,电阻率怎样,也不管地形怎样起伏,测深曲线将为一条直线。(三)电阻率测深电阻率测深是用来探测近于水平层状岩石在地下分布情况的一组电阻率法。该法是在同一测点上逐次扩大电极距,探测深度由浅入深,探测垂直方向视电阻率的变化,通过分析电测深曲线来了解测点下沿垂向变化的地质情况。电阻率由不同的装置类型,如三极电测深、对称四极电测深、偶极电测深等。最长用的是对称四极电测深法。电阻率法是一种原理简单、操作高效的勘探方法,但精度较低,勘探深度较浅。电测深法在金属矿上的应用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研究地下地质构造,达到间接找矿的目的或为勘探工程服务,另一种是直接寻找有意义的可能是矿体的异常。电测深法还被广泛地应用于找水、圈定水污染范围、探测采空区及地下溶洞、调查海水入侵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与灾害地质方面。五、激电中梯工作方法技术在工作区布置了9条激电中梯剖面,线距100米,点距20米,剖面方位90度。电法剖面采用短导线激电中梯,AB=1200m、MN=40m、点距=20m,观测区间为AB中段。供电周期皆选择16s,这些参数的选择较适合于区内的物测工作数据处理及成图:野外采集原始数据后,主机与微机对接,采用重庆奔腾数控技术研究所的专用软件Mapgis6.7及Surf8.0进行数据的传输、整理成图工作,进一步分析、解释。(一)主要技术装备野外观测使用WDJS-2型数字直流激电接收机。供电系统使用WDFZ-10大功率智能发射机和日本生产TSE16500E型汽油发电机。供电信号为占空比为1:1的正负方波脉冲,供电周期16s、测量延迟100ms,周期2个。供电与测量导线采用耐压1000v被复线,导线绝缘性能优良;供电电极为铁电极,测量电极采用氯化铅固体不极化电极,极差小于1mv,并且稳定。数据处理及成图:野外采集原始数据后,主机与微机对接,采用重庆奔腾数控技术研究所的专用软件Mapgis6.7及Surf8.0进行数据的传输、整理成图工作,进一步分析、解释。(二)测线布设方法和工作量1、测线布设方法因测区内山高无法投入其它手段进行控制测量,本次测线均采用手持GPS确定其定位,然后拴小红旗做标记。2、完成物探实物工作量见表5-1表5-1物探实物工作量统计表工作量方法设计工作量完成工作量完成率40m点距20m点距合计工作量(折合)中梯激电50Km35.18Km12.82Km51.85Km103.7%激电测深20个20个100.0%测网布设150Km150Km100.0%(三)质量评述本次电法观测采用一同三不同观测法进行检查,检查工作量为6%。误差统计MS均方相对误差3.6%,ρs方相对误差3.8%,均符合有关技术规范要求。六、激电工作效果(一)中梯装置激电剖面测量在该工区进行的中梯激电测量,依大致以矿产地质所定基线为中心,向两侧延伸适当长度以至背景场的原则,其范围主要布置在已有探槽控制及推断矿化带所属区段。除试验排列所涉040、042、044、046四线使用160m×20m网度外,其余均采用80m×40m网度。激电中梯测量的结果:视电阻率ρs最小值=63.06Ω·m,ρs最大值=8607.90Ω·m,ρs平均值=1079.59Ω·m;视极化率ηs最大值=11.53%,ηs最小值=0.07%,ηs平均值为2.08%。中梯激电视电阻率、视极化率等值线平面图分别见插图2、3。图6-1青海塔门达铅锌银矿区中梯激电测量视电阻率等值线平面图由两图可见,低阻值与高极化率的对应性在激电测量的全范围均有很好的表现,虽其测量范围有限,不足以反映整个工区的构造、岩性等地质面貌,但自测区西边线至北部136#点、南部144#点的高阻带仍较好地反映了工区西部出露的灰岩范围和展布方向。在该测区中北部,约自128#点,最阔约至164#点,分布着一条具极低视电阻率和极高视极化率对应良好的狭长异常带,似“鱼”状,主体宽度约160m,该异常呈北西向展布,异常强度中心位于039#-046#线的128#-160#点之间,北至测区边线032#线仍未封闭,向南约至060#线渐近衰减封闭,长达约2.24Km。图6-2青海塔门达铅锌银矿区中梯激电测量视极化率等值线平面图该异常带内视电阻率ρs平均值=691.64Ω·m,视极化率ηs平均值=4.42%,拥有全区最低视电阻率值和最高视极化率值。044#线的140#-162#点区段与当时已挖探槽相重合,而该槽已揭露出近地表氧化的铅锌矿化体及碳煤质脉,且该矿化及碳煤质脉在其南多个探槽内均有发现,呈带状。因此可推断该异常带为本矿区铅锌等硫化矿及碳质镁层的反映,其在北部边线仍未封闭该处已至河岸,表明矿化体在河之北岸仍会有延伸。该异常带的较大规模昭示了该区找矿的良好前景。(二)激电测深为了解矿化体的垂向延深情况,在042#布置了一条20个点的激电测深断面,在背景场设点距40m,异常场取点距40m,断面长600m。激电测深的视电阻率、视极化率断面图分别见插图4、5。图6-3青海塔门达铅锌银矿区042线激电测深视电阻率断面图图6-4青海塔门达铅锌银矿区042线激电测深视极化率断面图该断面观测值结果:视电阻率ρs最小值=134.00Ω·m,ρs最大值=2549.19Ω·m,ρs平均值=426.14Ω·m;视极化率ηs最大值=13.01%,ηs最小值=0.38%,ηs平均值为2.95%。从两图的对比可以看出,此断面的低阻、高极化对应性仍然很好,异常主要分布于130#-150#点之间,自AB/2=25m对应的深度始,向下延深至AB/2=500m对应的深度,即已收敛。该异常形态表现为一个类同心圆状,底部收敛,较为“干净”,揭示出矿(化)体为延伸有限的脉状体。AB/2=40~100m对应的深度段,有一向东延伸至160#点的较高极化率图区,表明矿(化)体在此处可能有一个小的枝脉,此种情形在中梯激电测量的视极化率平面图上也有所反映,表现为042#-043#线在150#点处等值线的向东凸起。虽仅为某一测线的测深断面,但其反映的矿(化)体在深度方向上的延深状况对本区整个矿脉不失有代表意义。七、结论及建议(一)结论本次物探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不仅在构造划分上对原有资料进行了补充,而且取得的激电异常指示了该区铅锌矿(化)体的范围,主要结论有:1.作为本区主要岩性的灰岩,在西南部分布稳定,而在工区东北部,由于构造作用,岩性分布相对断续,硅质片、板岩增多。2.中梯激电测量所获取的异常带,分布连续、稳定,规模较大,很好地指示了本区矿(化)体的潜在范围。3.激电测深的结果显示,本区矿(化)体为向下延深有限的脉体,观测到的高极化率值表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灯光租赁标准合同书
- 2025品牌加盟店合同模板示例
- 2025酒店员工劳动合同模板
- 2025设备抵押借款合同范本2
- 2025年拆除建筑物合同
- 2025年度全面买卖合同模板汇编
-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第三节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教学设计
- 2025股份有限公司股权质押合同
- 《客户关系管理》课件
- 小学科学冀人版 (2017)六年级上册7 电磁铁获奖教案设计
-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
- 变压器绝缘油试验资料课件
- 篮球运动的简介
- 如何帮助孩子有效应对压力
- 分布式光伏高处作业专项施工方案
-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 鞘内注射化疗护理课件
- 邮政社区团购怎么做流程
- 建筑施工电动运输车辆进场验收表
- Unit2Let'sCelebrate!Developingideas作业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英语(精修版)
- 《爱弥儿》读书分享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