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教案_第1页
初三化学教案_第2页
初三化学教案_第3页
初三化学教案_第4页
初三化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三化学教案作为一名老师,总不行避开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作者为大伙儿带来的5篇《初三化学教案》。

初三化学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

2.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

3.人是有机合成材料的进展对人类社会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4.了解学习化学的重要价值,培育同学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生活中有绚烂的花,广袤的草,等等,成千上万种的动物植物,还有人造的物品。这些是由什么材料组成的呢?让我们一起去学习和了解吧。

播放课件:有机合成材料01——由北京国之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供应

二、新课学习

(一)有机化合物

(1)展现物品的种类,(实物和图片)同学回答由什么材料组成。

依据阅历,大家能说一说这些材料哪些是有机材料,哪些是自然 材料。余下的是什么材料。接下来我们先学习什么叫有机合成材料,什么叫有机物?

写出化学式,组成元素,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合作计算,可用计算器?

争论:(1)甲烷,乙醇,葡萄糖,淀粉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什么共同点?

都含有哪种相同的元素:。通过分析表中物质组成元素的特点,引入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概念,什么是有机材料,同学回答

老师可在课前预备好纸条,关心进行课堂学习:

(1)完成下内容;相对原子质量:C=12H=1O=16S=32Na=23Cl=35.5

(2)依据上表争论:

①甲烷,乙醇,葡萄糖,淀粉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什么共同点?

②甲烷,乙醇和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与淀粉和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相比有什么不同?

课件展现: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的概念。

是否含碳元素的化合物肯定是有机物呢?哪些不是?

课件展现:少数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COCO2Na2CO3CaCO3(碳酸盐)属于无机物。

争论:甲烷,乙醇和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与淀粉和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相比有什么不同?两组中是前者还是后面两种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些:

了解化合物的分类以及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分。

(二)有机合成材料

有机化合物中,有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小,有的却特别大。我们先来了解一篇小资料。

由同学自己阅读,得到关于高分子化合物的初步熟悉。接下来看看这些物品大家是不是见过,用过,你了解他们吗?

播放课件:有机合成材料02

展现:有机物的组成元素特点,碳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与其它原子的结合方式的图片说明有机物数目特别浩大的缘由

从刚才的有机物的结构可知,有些有机物组成原子个数少,相对分子质量小,如甲烷,乙醇,葡萄糖。而有些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大:从几万到几百万如:淀粉和蛋白质。引下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

讲解: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及高分子材料及分类

有机高分子材料:自然 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合成材料)

展现:有机合成材料的广泛应用图片

为什么都是合成材料,它们的性能和用途有明显不同?缘由是这些合成材料的结构不相同。用试验去发觉一些规律,同学试验活动。同学拉扯塑料,加热聚乙烯塑料。指导同学试验。通过试验,你观看到什么现象和发觉什么问题,得出什么结论?有机合成材料的热塑性和热固性:

试验:点燃不同的线,刚才试验过程中发觉棉,羊毛,锦纶腈纶在加热时有什么区分?如何鉴别一件衣服是纯棉还是合成纤维做的?

(三)环境问题

塑料和合成橡胶的有很广泛的用途: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塑料和合成橡胶的广泛使用是不是很好呢?会带来什么问题?

播放课件:有机合成材料03

如何解决:白色污染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每个公民应当如何做?

通过争论如何解决白色污染的方法,培育环保意识。

依据同学的回答归纳重要的方法。

①削减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如用布袋代替塑料袋等;

②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盒等;

③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如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等;

④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问同学有什么想法。假如你是个科学家,你最想在创造什么合成材料来解决,生活,生产,农业,工业,电子,国防的问题或困难?

接下来我们来熟悉几种新型的合成材料。

了解新型的合成材料,培育同学的科学素养。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的收获真不小,熟悉了有机化合物,知道了什么是高分子合成材料,也知道了这些高分子材料在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了肯定的麻烦。也就是白色污染的问题,爱护环境是刻不容缓的。盼望大家可以了解更多的学问,为环保和我们的家园贡献自己的力气。

初三化学教案篇二

【学习目标】

1、在熟悉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的基础上,学会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洁的计算。

2、把握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和格式,理清解题思路,培育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3、初步熟悉定量讨论化学反应对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意义

【情境导入】

氢气是将来的抱负能源,人们正在探究一种光解反应器,装载入汽车中,可直接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作为汽车能源。那么,同学们能否计算出加满一桶水18千克,能让汽车跑多远呢?首先应弄清晰的是:18千克水能分解产生多少氢气?

【回顾反思】

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以上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1);

(2);

(3)。

【探求新知】

(1)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电解水过程中分子之间的定量关系:水分子、氢分子、氧分子间的质量比恒等于∶∶。

(2)从宏观的角度分析电解水过程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水、氢气、氧气之间的质量比恒等于∶∶。

【归纳小结】

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等于化学反应方程式各物质的与相应乘积之比。

【争论沟通】

1、假如有36g水通电完全分解,可生成多少克氢气

2、假如要生成16g氧气需电解多少克水?

【归纳小结】依据化学方式计算的解题步骤:

(1);(2)(3);(4);(5);(6)。

【实际应用】依据前面你把握的计算方法,尝试解决下列问题。

1.工业上通过电解Al2O3制金属铝,反应方程式为2Al2O3通电4Al++3O2↑。假如加工一个铝锅需要1kg铝,至少需电解多少千克Al2O3?

1.氢气是将来抱负的汽车燃料,1kg氢气就能供一辆功率为50kw的汽车跑大约100km。水是氢之源,找到合适的催化剂,即可利用光能分解水制取氧气。一桶水大约18kg,请你自编一道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并解答。

自编题目:

解答:

【力量提高】饲养欣赏鱼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增进人们对生活的喜爱。空运欣赏鱼是必需密封,为了解决鱼的吸氧问题,可在鱼箱的水中投入过氧化钙(化学式为CaO2)。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为:2CaO2+2H2O=2Ca(OH)2+O2↑。若每只鱼箱每天需耗氧气52.8g,则需要投入过氧化钙多少克?

化学素养评价5—4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Fe:56C:12Ca:40Cl:35.5Na:23

()1.4克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的质量为:

A、38克B、36克C、34克D、240克

()2.铁在纯氧中完全燃烧生成四氧化铁,那么铁氧气四氧化铁的质量比为:

A、56:32:232B、56:16:232C、56:64:232D、168:64:232

()3.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则关于这种物质的组成描述正确的是:

A.该物质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B.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氯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C.该物质肯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该物质的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

()4.在4A+5B=4C+6D反应中,已知34gA与80gB完全反应生成了54gD。若已知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68B.34C.17D.51

()5.将肯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肯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a

b

c

d

初三化学教案分子篇三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1.同学熟悉分子的真实存在及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了解分子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3.学会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4.理解纯洁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并会推断典型的纯洁物和混合物。

力量目标:

培育同学查阅资料、观看及抽象思维力量。

情感目标:

通过试验和争论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培育同学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分成"分子"和"混合物和纯洁物"两部分。

前一部分着重于描述物质由分子等粒子所构成,争论分子的基本性质。教材一开头从人们所熟识的一些日常现象入手,如:人经过花圃或酒店,会嗅到花或酒的香气;湿的衣服经过晾晒就会干燥;糖块放在水里,会渐渐消逝,而水却有了甜味等。通过对这些日常生活现象的思索,使同学自然而然的建立起物质是由人们看不见、摸不着的粒子构成的结论(分子是构过成物质的一种粒子)。通过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缩小,及晶体碘的升华与凝华等试验现象,使同学在建立起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的结论基础上进一步得出分子是运动的及分子之间有间隔的推论(即分子的性质)。之后,教材以水变成水蒸气,蔗糖溶于水及硫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或二氧化碳几个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运用初步介绍的分子学问对物质发生变化时分子本身是否发生转变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进行了实质性的分析。从而给分子下一个比较精确     的定义。

教材为了进一步让同学确信分子存在的客观性,展现了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的苯分子照片,同时用生动的比方、引导读者去想象分子的大小和运动状态。使同学在感性和理性上都建立起对分子的熟悉。

教材的其次部分首先以空气的组成及硫粉和铁粉混合试验为基础从宏观上对混合物和纯洁物两个概念做了区分。然后从微观上-用初步把握的有关分子学问进一步区分纯洁物和混合物,使同学能初步建立纯与不纯的相对概念。

教学建议

本节重点讨论的是有关分子学问。分子看不见也摸不着,对于它的存在同学很难信任,接受起来远不如第一章学问来的快。教材第一章重点讨论的是氧气的制法及性质。对于氧气同学比较熟识,在同学的头脑中已经建立起人吸进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的概念。氧气尽管也看不见,摸不着,但同学能凭生活阅历确信氧气真实存在着。鉴于此,建议在教学过程中也从生活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入手,例如:人经过花圃或酒店,为什么能闻到花或酒的香气;湿的衣服经过晾晒为什么能干;糖块放在水里,为什么会渐渐消逝,而水却有了甜味等。将宏观现象做为纽带,诱发同学进行想象-人能嗅到花或酒的香气,是由于花或酒中有香气的分子(或粒子)集中到空气中,接触到人的嗅觉细胞而使人嗅到了香气。湿衣服能晾干,是由于水的分子集中到空气中去了。糖块放在水中溶解,而水有了甜味,是由于糖的分子集中到水的分子中间去了。以生活实际中的问题让同学感知分子的真实存在。将宏观现象与微观结构建立起了联系。教学过程中将同学试验(氨分子集中试验、品红集中试验并补充酒精与水混合试验)融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同学试验让同学进一步感知分子的真实存在,同时也便于同学学习分子性质时,树立起分子是运动的,不同物质分子大小不同和分子间都有间隔距离的想象。为了使同学更加确信分子的真实存在,除向同学展现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的苯分子照片外,还可让同学通过网络或图书馆查找其它分子的照片。

对于分子概念的建立,是本节学问的一个重点。老师首先可用多媒体向同学展现第一章中涉及的几个物质变化(如:水变成水蒸气,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的微观过程,然后让同学用初步把握的分子学问以小组的形式从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是否发生转变,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进行实质性的分析,从而给分子一个比较精确     的定义。

本节教材的另一个重点,是使同学树立分子既有可分性又有不行分性的辨证观点?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从保持原物质化学性质来说分子是不行分的整体粒子,由于分子再分就不是原来物质的分子,也不能保持原来物质的化学性质。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分子可以再分是说它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分子起了变化,变成别种物质的粒子了。通过对分子的可分性与不行分性的熟悉,逐步培育同学辨证地思索问题。分子概念中还强调了"化学性质"是由于通常争论的物理性质是一种宏观现象,是该物质大量分子聚集在一起表现出来的,而不是每一个单个分子所能表现的,如:颜色、状态、熔点、沸点、密度等。本节学问不仅应让同学了解分子的概念,也应让同学弄清概念的内在含义。

在同学对分子概念有了了解之后,师生应对分子的基本性质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除能指出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外,还应熟悉到分子特别微小,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分子间有间隔距离。在教学过程中如能自制或用多媒体向同学展现微观粒子运动的动画,一方面可以诱发同学进行想象不同状态的物质其中很多粒子在不停运动的图景,加强对学问的理解,另一方面又可把抽象学问变为详细,增加同学学习这部分学问的爱好。初二物理中同学已学习了分子运动论的有关学问(分子是运动的,分子之间有引力和斥力),可向同学指明有关分子热运动和物态变化是物理学要深化一步争论的问题。同学假如对分子运动状态、分子间力和物质三态相互转化的本质有所熟悉,将对以后学习溶解、结晶溶液导电等大有好处。

对于混合物和纯洁物的有关学问,建议教学中还是从试验入手,让同学由感性熟悉去理解混合物和纯洁物,并进一步从微观角度去分析。最终,还应使同学熟悉物质纯与不纯的相对性,培育同学辨证的思索问题的方法。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

分子概念的建立及对分子行为的微观想象的形成;从宏观和微观上区分混合物和纯洁物。

教学难点:

对分子概念的理解;领悟混合物和纯洁物的区分。

通过试验、图片展现及假象粒子的存在,指导同学抽象思维的方法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过程参考:

一、布置复习内容和家庭小试验

1.复习内容:初二物理有关分子运动论的初步学问。

2.家庭小试验:将等体积的大米与小米混合后观看总体积的变化。

二、课堂教学过程

1.复习检测(投影)

推断下列变化的类型,并说明理由。

(1)水受热变为水蒸气。

(2)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2.引入

同学们想过没有,我们四周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各种物质,象清亮的流水,闪亮的金属,洁白的食盐,它们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3.所要讨论内容的实施过程:

1)演示试验

演示氨水与酚酞混合的试管试验,同学观看、汇报试验现象(包括:混合前氨水、酚酞的颜色及混合后溶液的颜色;氨水的气味)并推断它们是否发生化学变化。

2)指导同学试验

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两人一组做书203页氨分子集中试验。提出观看要点:氨水与酚酞没有直接接触,能否使酚酞变红?若有变化,变化的挨次是什么?(同学观看、记录并汇报试验现象)

3)提出问题

同学发觉并提出问题:氨水与酚酞没有直接接触,为什么酚酞点也会变红?而且是由放氨水的地方由近及远地变红?老师补充问题:试验时,氨水滴在棉花上,为什么你能闻到刺激性气味?生活中白糖放在水里不一会儿就没了,而水有了甜味?湿衣服能凉干?如何解释这些现象,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4)同学争论

同学大胆想象物质的构成,四人一组争论消失以上现象的缘由。

5)汇报与沟通:汇报沟通争论结果。

6)解释

结合同学的回答解释:我们可以想象到物质是由很多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试验中氨的小粒子跑到酚酞点处,酚酞就变红。假如跑道我们的鼻孔里,接触到嗅觉细胞,就能闻到氨的刺激性气味。糖放在水中一会儿变没了,而水有了甜味,是由于糖的小粒子集中到水的粒子中间去了。湿衣服能凉干,是由于构成水的粒子在风吹日晒下集中到了空气中。现在科学试验已经充分证明:物质都是由相应的粒子构成的,分子就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板书:

其次章第一节分子

7)投影:实物投影打出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的苯分子照片,说明分子的真实存在。并指明糖、水、氧气、二氧化硫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同学假如感爱好课下可通过网络或图书馆查找其它分子的照片。

C60分子结构

8)多媒体展现、争论

多媒体展现:水受热变成水蒸气,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的微观过程。

争论:这两个变化中,物质的分子有没有变化;如何从分子角度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9)汇报与沟通:汇报沟通争论结果

10)评价:老师对同学的发言进行评价并提出问题: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变化,而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如:硫分子,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变成了二氧化硫分子,那么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硫气体,是否具有硫和氧气的化学性质呢?(如:是否助燃)为什么?

11)思索、回答:因硫的化学性质由硫分子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由氧分子保持,而二氧化硫分子只能保持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板书:

一.概念

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2)提问:概念中关键字词是什么?对这些关键字词如何理解?

同学思索回答

13)讲解:(依据同学回答状况进行讲解)概念中加上“化学”二字是由于通常物质的物理性质都是该物质大量分子聚集在一起表现出来的,而不是每一单个分子所能表现的。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等。

“最小”是指分子再分就不是原来物质的分子,也不能保持原来物质的化学性质。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14)提出问题:分子很小,但事实证明白它的存在,那么分子具有哪些性质呢?

15)指导同学试验

a.连续观看氨分子集中的试验现象,提示观看酚酞点颜色的变化,思索氨分子是否固定不变。

b.指导同学做品红集中的试验,观看品红的颜色及水的颜色的变化,思索品红分子在水中是否静止不动。

c.用量筒量取肯定体积的酒精和水(建议量取酒精和水的体积要稍大),观看混合后总体积与混合前二者体积和是否相等。思索分子之间是否有空隙,(可让同学回忆家庭小试验中大米与小米混合后总体积的变化)

16)同学争论:通过以上试验及苯分子的照片,争论分子有哪些性质(可用多媒体向同学展现微观粒子运动的动画)

17)汇报与沟通:汇报沟通争论结果

18)评价:老师对同学的发言进行评价。并阅读课本27页,总结分子性质。

板书:

二、分子性质

1、分子质量和体积特别小

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3、分子之间有间隔

19)演示试验:出示硫粉和铁粉并加以混合

提出问题:

a.硫粉和铁粉混合在一起由几种物质组成(强调组成物质种类不同)

b.硫粉和铁粉混合在一起如何把二者分开(目的在于说明二者混合后各自的性质保持不变)

板书:

三.纯洁物和混合物

(依据事例总结纯洁物和混合物定义)

纯洁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

20)举例:同学依据对混合物和纯洁物的理解,举出几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混合物和纯洁物的例子

21)思索:从分子角度如何理解纯洁物和混合物

纯洁物:由一种分子构成

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22)争论:为什么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纯氧气中却能燃烧

23)汇报与沟通:汇报沟通争论结果

24)评价:老师对同学的发言进行评价,并依据同学回答状况进行讲解。铁丝在氧气中猛烈燃烧,火星四射,显示氧气固有的支持燃烧的性质。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由于空气中约占五分之四体积的氮气影响了氧气的性质,所以化学讨论所用的物质必需是纯洁物,但是世界上没有肯定纯洁的物质,纯与不纯是相对的。

25)小结:同学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学问

[板书设计]

其次章第一节分子

一.分子概念

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二、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特别小

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3.分子之间有间隔

三、。纯洁物和混合物

纯洁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分子构成)

混合物:由不同种物质组成

(分子构成)

探究活动

氨分子集中试验

试验预备:浓氨水、酚酞溶液、试管、胶头滴管、烧杯(1大3小)

方案一:取少量的酚酞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渐渐滴加浓氨水,观看溶液颜色的变化。

方案二:如图操作试验,观看现象,并思索该现象说明白什么?

家庭小试验

等体积的大米和小米混合后总体积的变化。

提示:可各取1体积的大米和小米,观看试验结果。通过等体积大米和小米的混合体会1+1是否肯定等于2。

初三化学教案篇四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讨论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讨论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育同学查阅资料、分析争论的力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围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同学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育。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育同学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忱。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育同学学习化学的热忱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老师:友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接下来的40分钟里,我将和大家一起进行一次奇异的旅行——走进化学世界。(喷字呈现“化学”二字)去领会化学带给我们的震撼!

假如说,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艺术使人浪漫;……。那么我要说,化学使人幻想成真!

在古代,人们幻想像鸟儿一样,身生双翅,飞翔于蓝天白云之间;

在近代,人们幻想像千里眼、顺风耳一样,与远方亲人“天际若比邻”;幻想能够亲眼观看,微观世界的奇异景象……

化学就是关心人类实现幻想的“魔法石”!

金属的冶炼,使人们拥有了制造飞机、汽车等崭新代步工具的材料,让人们“周游世界”的幻想成真;光导纤维的制造,使人们体验到“__”的欢乐,让人们“天际若比邻”的幻想成真!

同学们,你有怎样的幻想呢?

同学:(在现代,我们幻想天更蓝、水更清,物质更丰富,生活更美妙;我们渴望揭开生命的神秘,转变人类的基因,使人类更聪慧、更和善;幻想创造新药物,解除病人的苦痛,使人类延年益寿、长命百岁;幻想变废为宝,让废弃的塑料垃圾变成燃料,让汽车在天空飞翔;)

我也曾幻想有一件特别材质制成的衣服,它可以自动调整温度,冬暖夏凉,它可以随着光的强度转变颜色,在烈火中它是避火衣,在大海中它是救生圈……!

我们这些美妙的愿望和看似奇异的幻想,正在通过化学家的聪慧才智和辛勤劳动渐渐实现!化学正以其独特的方式,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板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同学们,你们想体验幻想成真的欢乐吗?请跟我一起走进化学的殿堂,为我们的幻想成真而努力学习!

同学:情愿!

老师:化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自然界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着化学的奇妙变化;人世间的衣、食、住、行……每分每秒都在展现着化学的无穷魅力!没有化学变化的创造制造,就没有当今世界的五光十色、包罗万象;没有化学变化的千百万化,就没有当今世界的多姿多彩、奇妙无限。……

老师:大家看大屏幕,这是什么?

同学:水!

老师:我们已经学习了语文、英语、数学、物理、政治等学科。现在就请同学们想一想!假如你是语文、英语、数学、物理、政治等老师,你将以水为主题,依据各自学科特点,跟同学们说些什么?

同学:语文老师说,水体现的是一种奉献精神。“洗净了别人,洗脏了自己。”

同学:英语老师说,Water。

同学:数学老师说,通过水可以计算出不规章容器的容积。

同学:物理老师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同学:政治老师说,“一个人不能两次走进同意条河水”。

老师:你们猜一猜,作为化学老师的我,又会说些什么呢?

老师:仔细观看物质的变化,是学习化学重要方法之一。对物质变化的观看应注意观看变化前的物质、变化中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

化学的进展史就是一部地球的“成长史”,就是一部人类的进展史;(边放课件边讲)

老师:化学在给人类带来惊喜的同时,也埋下了祸根。现在由化学引起的污染,遍及全世界,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你知道由于应用化学不当、对化学常识的无知,而引起的污染吗?

同学:白色垃圾。

同学:松花江水变得混沌、恶臭。

同学:滚滚黑烟,污染空气。

同学:空中“死神”——酸雨。

同学:臭氧层空洞。

同学:光化学烟雾

阅读“绿色化学”。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

(观赏空气家族成员的特异功能)

同学:小结本节课的学问。

老师:化学,使我们变得更加聪慧!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没有化学就没有生命、没有这鸟语花香的世界。

化学是人类力气与才智的结晶;是人类为了生存,与自然界中种种灾难进行抗争的过程中总结的阅历与成果;是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进展,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依据。

不学化学不知道,物质世界真奇异、物质世界真精彩!

走进化学、了解化学、学习化学、把握化学,为爱护我们漂亮的家园——地球,为实现中国的“诺贝尔”梦,我们要努力学习化学……

作业:(1)总结身边的化学

(2)记忆常见元素符号

初三化学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通过水电解试验,熟悉水的组成。

2、能说出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常见物质。

3、体会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氢气是一种抱负能源的涵义。

起点分析:在上节课同学已经了解到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变,本节连续采纳同学熟识的水作为载体,通过对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微观过程的描述,使同学熟悉到化学反应的实质。

教学重点:

1、通过对水分解反应的微观解释,熟悉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本质的转变,分成了原子,而原子不行再分。

2、通过水的分解和氢气的燃烧反应,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并能对学过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1、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熟悉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教学方法:试验、争论、沟通

媒体选择:多媒体系统,试验器材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水的三态变化是分子见的间隔和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转变,假如往水中通以直流电,情形是否会有不同呢?

[活动天地]

探究课题: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分解

探究目标:1、通过试验,验证电解水的产物。

2、通过电解水试验,进一步从分子、原子角度理解什么是化学变化。

2、培育科学探究精神。

提出问题:1、水中通以直流电,会有什么现象?

2、水通电与水的三态变化是否属于同一种变化?

收集资料: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做出假设:水通电后有新物质生成

设计试验并进行验证:

试验步骤

试验现象

试验结论

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接通直流电源,观看两个电极和两支玻璃管内液面的变化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

2、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渐渐打开活塞,观看。

该气体是

3、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小的玻璃管尖嘴处,渐渐打开活塞,观看。

该气体是

分析归纳:1、电解水是变化。

2、水通电分解生成的两种物质是和,二者的体积比为。

沟通与反思: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填“有”或“没有”)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