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分析与有效教学_第1页
学情分析与有效教学_第2页
学情分析与有效教学_第3页
学情分析与有效教学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情分析与有效教学摘要:学情分析的目的在于寻找学习情境中学习者内在特征与外在要素的最佳联结处,以促进有效教学。学情分析可以促进教与学的精准关联,学情分析在有效教学中有三个着力点(学习起点、学习状态、学习结果),课堂学情分析需要从三个方面加以改进:增强“教一学一评”的一致性,学情分析方法要与具体的教学内容匹配,学情分析方法要多样化。关键词:学情分析;精准关联;有效教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效最终要落实在课堂教学转型上,即从以教师教为中心的课堂形态转向以有效促进学生学为中心的课堂形态。在这一转型过程中,教与学的精准关联至关重要。而学情分析则是促进教与学精准化关联的关键。只有做到了教与学的精准关联,课堂教学才能称得上是有效的。本文主要从学情分析角度来讨论有效教学问题。一、学情分析促进教与学的精准关联“学情分析”指的是在课堂情境中对影响教学的学习者内在特征与外在要素之间关系的分析,目的在于寻找学习情境中学习者内在特征(学)与外在要素(教)的最佳联结处,为促进教与学的精准化关联提供重要条件。例如,王崧舟老师在《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中用三道题进行学情分析:这篇文章让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地方?请用波浪线画出来;你是怎么理解“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来;读完全文你还有什么问题或者困难吗?请列出1~3个你最想解决的问题。对学生完成情况的统计分析:第一题,画出了“走过任何一条街……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的学生占全班人数的94%。这表明,学生的阅读焦点的确集聚在奇丽景色上。第二题,理解为“德国人处处为别人着想、先人后己、品德高尚”的学生占全班人数的87%。这表明,学生对文本主旨的前理解已经道德化了。第三题,提出“为什么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耐人寻味”“为什么作者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感到吃惊”“为什么结尾作者说自己做了一个花的梦,一个思乡的梦”等问题的学生占全班人数的72%。这表明,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对德国人爱花这一奇特风情的理解存在障碍。这次学情分析体现的精准关联如下表所示:内在特征(学)外在要素(教)最隹联结处印象最深这篇文章学生的阅读焦点在奇丽景色上。理解“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句话学生对文本主旨的前理解已经道德化了。问题或者困难全文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对德国人爱花这一奇特风情的理解存在障碍。通过这样的分析找到的最佳联结处,就为教学目标的精准性和教学内容的适切性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学情分析”是开展有效的课堂学习的基础,我们可以通过学情分析来区分已经具有前提性能的学习者和缺乏前提性能的学习者,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懂了的不必教,教的应该是不懂的”。“学情分析”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密切关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包括学习起点、学习状态和学习结果,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教师的精准教学。当教师在尝试根据学生特征调整教学时可以区分出四种决定:安排决定、诊断决定、监控决定、到达决定。安排决定是在开始一堂课或是一个较长的教学序列时做出的。这些决定的目的是根据学生先前的知识或其他学习的先决条件把教学内容安置到一个教学单元序列中的合适的水平。诊断决定是确定学生已经达到和没有达到目标,而且,教学内容是建立在成功和失败可能的原因上的,因此表明了补救工作的基础。监控决定是建立在教学活动是否有效、符合计划和目标、引起没有期望到的困难或是做出改变(形成性评价)有关的数据基础上的。最后,到达决定涉及最后成绩的评价和在一段教学时期结束的学习(总结性评价)。教师的这四种“决定”是以学情为前提的,安排决定的依据是学生的先前学业成就与基础(学习起点),诊断决定和监控决定的依据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而到达决定的做出更是必须依据学生的学习结果。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所有决定(“教”)均与学生的学情具有依存关系,也就是说,离开了学生的学情,教师的所有决定均缺乏针对性。而通过对学情的分析,则可以促进教与学的精准关联。二、学情分析在有效教学中的着力点学情分析在有效教学中的着力点有三个:学习起点、学习状态、学习结果。这三方面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运行中呈现为一个动态连续体。(一)学习起点(前理解)学习起点指的是学生进入课堂时的先前成就,即前理解。“前理解”最初源于海德格尔的解释学,海德格尔说“理解奠基于一种先行掌握之中”,这里的“先行掌握”就是指“前结构”,“前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其一,“前有”,即理解置于社会背景中;其二,“前见”,即理解基于预先看到的事物;其三,“前设或前把握”,即理解前已有的假设与前提。学生进入课堂学习新内容,每个学生的前理解是不同的,教师不能把自己的前理解强加在学生身上,而应通过相关的手段或活动去探查学生的前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是我们教的基础,只有清楚学情,我们才能更好地为学生建立已有知识和文本之间的联系,从而实现教与学的精准关联。例如在教学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的《荷花》一文时,笔者指导学生预习、质疑,完成导学案,从导学案中了解学情,并对导学案的完成情况进行了统计,具体详见下文表。表中的“存疑人数(比例)”就是探查到的学生先前成就(前理解)的状况,依据探查到的状况,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增强了教与学的针对性。在第一板块设计了预习反馈的读读写写环节,学习生字词,针对学生在导学案中出现的错误字词加以规范教学,注意读好儿化音和轻声。在第二板块理清文路,运用找关键词的方法去概括文章内容,完成填空,引导学生顺着文章脉络去观察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在这个过程中解决学生提出的质疑:为什么课文题目不是《看荷花》?在第三板块通过重点品读第二自然段的优美生动的语句,来体悟作者的语言魅力,感受荷花的美,从而进一步理解“为什么《荷花》导学案统计分析表板块具体内容存疑人数(比例)解决方案预设学习字词1.看拼音写词语2人(6%)读读写写段落结构课文大意2.默读课文,概括内容: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去 看荷花;第二、三自然段描写荷花生长的各种__;第四、五自然段分别写自己观荷花时的 和 。6人(18%)找关键词理清文路句意理解3.为什么说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18人(54%)重点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中心理解4.“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15人(45%)联系上下文理解,边读边想象画面小练笔5.第二自然段写出了荷花不同的形态,仿照着写一种你喜欢的植物。7人(21%)读写结合,讨论质疑讨论6.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疑问?2人(6%)与理清文路结合加以解释说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第四板块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的方法,结合上面对荷花的美的品读,对作者热爱荷花的感受的体悟,边读边想象画面,引导学生理解“’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第五板块在第三板块对第二自然段品读的基础上,进行读写结合训练,引导学生仿照第二自然段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先让同学以讨论的方式说一说,再进行小练笔。(二)学习状态学习状态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基本状态,包括外显部分和内隐部分,其内隐部分要通过外显部分来推断。在学情分析中,教师应当依据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状态对原有的预案进行调整。只有这样,教与学才会精准关联。在《荷花》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把重点放在品读第二自然段上,引导学生品读这一段的语言文字描写,从而更深入地感受荷花的美。以“冒”字教学片段为例: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师:请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什么字?(生:长、探、露、冲、伸、钻)师:请同学们自己带着感情读读前后几句话,想一想,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作“冒出来”?(出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 地冒出来。)师:请同学上来写一写。(生:急切、高高、使劲、不停、笔直、兴高采烈、生机勃勃、喜气洋洋、争先恐后、精神抖擞)师:我们把同学们写的词放进去,再自己读一读,你觉得哪个词好,哪个词不恰当,我们一起改一改。(课件播放荷花)师:同学们看,这就是在大圆盘之间争先恐后、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你们想一想,这些荷花冒出来以后,仿佛想做些什么?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出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 。)生: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用尽全身力气感受这个世界。生: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展现自己的美。生: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出来为大家跳一支舞蹈。师:多么生机勃勃的白荷花啊,文中一个“冒”字把白荷花彻底写活了,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让你觉得写得特别美?学生在学习状态中进行个体的创造,然后在黑板上呈现了共同的经验,教师参与了讨论与修改,在学生学习状态中进行学情分析,整合出了全班的集体经验,在这样精准的教学下,所有学生的阅读经验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改进与提高。(三)学习结果学习结果是检验学习有效性的重要途径,通常以作业或测试的方式加以评估。笔者在教学《荷花》这一课后,布置了两道作业题:(1)把课文中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抄写下来,谈谈自己的感受。(2)照样子描写一种植物。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第一题的回答,所有学生都能抄写下文中的句子,但是在谈感受的时候有些学生写的内容有所偏离,或者说是表述出现了问题,并没有围绕着作者对荷花的沉醉,对大自然的热爱这个角度去感受理解,这是老师在指导学生理解“’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的时候,有些学生没有完全理解,教与学的目标有所偏差,教学中应当更为细心地去落实。第二题的回答,有64%的学生能够比较清晰而完整地回答出问题,课堂上对于第二段中这句话的感悟理解已经很透彻了,但是语言不能只是感悟,还需要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剩下那部分同学的表达能力还需要加强,老师平常在上课时也可以对他们进行更多的指导。比如之前在第二段“冒”字教学时,可以多让这些同学上台来说一说、写一写,多给他们一些表达的机会,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应该关注学习结果,通过精心设计作业,对作业样本进行评估,分析作业与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之间的关联性,有针对性、有方向性地思考课堂教学的缺漏之处,思考教学改进的方法,这将大力提高课堂教学的精准性。三、改进课堂学情分析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为了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中的学情分析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一) 增强“教一学一评”的一致性课堂学情分析的有效实现,需要建立在“教一学一评,,一体化的基础之上。教师可以从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教学设计的巧妙灵活、教学评价的多元开放这三个方面来确保学情分析的有效性。首先应当准确定位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来定位教学目标,深化与细化目标,形成有梯度的教学内容。教师应带着整体的目标意识进行教学设计,加强教学内容主题单元的关联度,在教学目标的设定过程中也会具有层次性。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调整,在课堂上根据学情的不同适当转变教学方式,要实现基于学情分析的精准教学,教学方式必须灵活机动。比如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采用阅读批注、读写结合、群文阅读等方式,针对不同的学情和不同的课文进行教学,教学设计的巧妙灵活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灵活性。最后,在评价体系上,应当多元化,可以采用课堂学习观察指标和国际阅读素养评价能力等指标进行多样化的评价。但是不管采取何种评价方式,都不能为了多样而搞花样,应当秉持学情分析贯穿始终的理念,让评价的设计与学习起点、学习状态达成一致,令教学更为精准。(二) 学情分析要与具体的教学内容匹配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常常可以看到学情分析方法脱离具体教学内容的情况。比如有许多教师只强调“学生与教材有距离”“学生学习有一定的难度”等初步判断,而没有进一步去寻找“学习起点”与课文具体内容的契合点。所以教师在分析学情的时候必须要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相匹配,要考虑到学生针对具体

教学内容学习时的特定学情。在国外,有些学者依据学生的学习任务来区分教师的精准指导,把学习任务分为良好结构任务和不良结构任务。良好结构任务(知识可获得的任务)是指那些学生可以通过遵循一些固定的先后步骤直接达成的任务,任务的结果是不变化的,它有单一的标准或是一套标准可以评价的唯一结果。而不良结构任务(高阶思维的任务)是指那些学生没有固定的先后步骤可以遵循的任务。这两类不同的学习任务呈现的学情是不一样的,其所要求的教师的学情分析能力和指导方法也是不同的。一般来说,良好结构任务指向的是学生对一些基本概念和简单技巧的学习,重点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师需要关注的是学生对任务完成的正确与错误状况,对正确的状况加以确认,对错误的状况加以分析与纠正。而不良结构任务的教学是建立在学习的建构主义基础上的,教师的任务并不是强化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而是帮助学生建立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的联系,丰富他们的内部知识结构。促进学生自我修正自己的思想过程和知识结构。教师基于学情分析基础上的精准教学方式主要有四种:支持、联系、挑战、建模。支持重在对学生学习中的真实想法的延伸与阐发。联系主要是对学生真实的和预期的各种误解的反应,教师通过类推、举例、解释等方式,将新的内容同先前已经教过的内容联系起来,和学生校外的经历联系起来,和潜藏在假定情境中的内容联系起来。挑战是为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使学生思想完整化,而创造“迷惑”状况,让学生去注意差异、矛盾和不一致的地方,促进学生对未知问题的解决。建模指的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启发或指导的框架,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帮助。建模的常见方式就是提供支架。还有一种建模方式就是互惠教学,即教师和学生轮流当老师,教师为学习过程提供一个模型,当学生来“教”的时候,利用教师的模型作为指导,这样其学习的过程就会展现在教师面前。一般来说,联系和建模多用在当学生对要求的任务不明确的早期学习中,而支持和挑战用在学生已经形成有意义的概念和已经对他们的结构有信心的后期学习中。(三)灵活运用多样化的学情分析方法学情分析应注意方法的多样性,一般来说,学情分析有通过书面信息分析学情,通过口头谈话分析学情,通过课堂观察分析学情这三条路径。在这三条路径下还可以运用多样化的分析方法。通过书面信息分析学情的主要方法有书面质疑分析法、书面作品分析法、书面测试分析法。书面质疑分析法指的是先让学生在上课前的预习过程中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