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人物画欣赏_第1页
中国古代人物画欣赏_第2页
中国古代人物画欣赏_第3页
中国古代人物画欣赏_第4页
中国古代人物画欣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人物画欣赏第1页/共74页第一部分中国古代人物画欣赏第2页/共74页

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主要表现在彩陶装饰,居址地画、岩画,以及其他一些实用器物上的纹饰刻画方面,它们是远古绘画的重要遗存,为我们展示了早期绘画发展的一些状况。

一.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第3页/共74页考古工作者在仰韶文化的半坡村遗址上,出土了大量的彩陶,一些陶器上已有人物纹样。其中有一件人面鱼纹彩陶盆上绘有人面形的图案,人面作圆形,眼鼻形象非常生动,盆口略近“工”字形,盆口角两边有两道交叉斜线,如衔小鱼状,头部两边各画小鱼,成为非常别致的纹饰。这些距今五六千年的艺术品,其内容和形式与当时的原始信仰、巫术祭祀、农耕渔猎活动有密切的关系。

第4页/共74页在商周时期的重要建筑物中已经有了壁画装饰,《孔子家语•观周》中说明,西周人物画已开始具有“成教化,助人论”的功能,并已经有较高的艺术表现力。周代还在帝王听政的路寝门上画虎,以明猛勇于守。当时在器物上也都绘有图像。此期人物画发展在我国绘画史上仍处于初级阶段。二.奴隶社会时期的人物画第5页/共74页1.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期,在地主阶级取代奴隶阶级的激烈变动中,出现“诸侯异政,百家异说”的局面。在“百家争鸣”的社会环境影响下,随着政治、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人物画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三.战国、秦、汉时期的人物画第6页/共74页

这是一件葬仪中用以引导死者灵魂升天的铭旌,也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帛画。画中女子侧身而立,细腰长裙,广袖宽袍,姿态优美大方,双手合掌前伸,似在祈祷。她的前方和上方各绘一龙一凤,凤鸟昂首奋翼,腾爪扬尾;龙则曲足扭身,势若扶摇直上。整幅画以线条造型为基础,省略了一切背景,静态人物与动态龙凤形成一种对比中的和谐。人物龙凤帛画战国第7页/共74页又名《驭龙图》。这是1973年清理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墓遗址时发现的又一幅战国帛画。出土时,帛画平放在椁盖板与棺板之间,画面朝上,作为引魂升开的铭旌。综合共存器来判断,应是战国中期的作品。人物御龙帛画(战国)详见备注第8页/共74页画面正中描绘一高、冠蓄须男子,侧身直立,腰佩长剑,衣衫飘动,精神抖擞地手执缰绳驾驭着一条巨龙;龙形似舟,昂头向前,龙尾部站着一只白鹭;龙的身下有鲤鱼。人物头顶正中画有舆盖,三条飘带随风拂动。画中男子似为墓主人。作品主题也是表现“升天”,不过不是由龙凤引导,而是由墓主人驾驭飞龙

升天。将龙身画成舟形,也许因为楚地多水,墓主人乘飞龙升天,就如楚人所熟悉的乘飞舟一样,这是由龙表示的通天之道与由舟表示的人间通达理想目的之路的合一。鲤鱼和白鹭,即是吉祥的象征,由于它们都离不开水,也点明墓主人是生活在楚地多河泽的水乡。画中,人、龙、和鱼都向左行进,与向右飘动的人物衣衫、手执的缰绳以及舆盖上的三条飘带,构成画面上极强的动感,很好地表达出人物乘龙迎风挺进的意境,希望墓主人的灵魂快速进入天国。墓主人的侧面肖像。更具写实特征,这很容易使人想起当时屈原的诗句:“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巍。”主要人物以墨线勾勒并施以色彩,平涂为主,渲染为辅。其余则用白描画出,这种详略不同的表现手法也是中国画的特色之一。第9页/共74页2.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局面,在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大帝国。前206年,刘邦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或“前汉”。刘秀在公元25年重建汉帝国,定都洛阳,史称“东汉”或“后汉”。东汉王朝最后在黄巾农民大起义中土崩瓦解,继而出现军阀混战,逐渐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秦汉王朝历经441年,处于封建社会蓬勃发展的前期。第10页/共74页

秦汉时期的重要美术创作,都是在王朝政府直接控制下进行的。统治者明确要求艺术为巩固政权服务,公开地阐明艺术和政治的关系,强调艺术的宣传教育作用。他们通过多种美术形式宣扬威德,表彰功臣,宣传封建道德,夸耀财富占有,显示了地主阶级在上升时期具有的信心。秦建都咸阳,在北阪之上集中六国宫殿精华,大兴土木,以夸耀统一之伟业。西汉建都长安,宫阙殿堂规模宏大,“非以壮丽,无以众威”。东汉首都洛阳,城市的规划经营也有巨大的规模。在这些建筑群中,常常配置雕塑,装饰壁画,涂漆饰彩,力求华美。第11页/共74页

汉代统治阶级提倡孝道,“事死如事生”,盛行厚葬。他们幻想死后也享受生前的荣华富贵,于是竞相营造墓室。在模拟生人居室的地下墓室中,除有大量贵重器物殉葬外,还流行于墓壁绘制壁画,图绘表现死者生前的权势财富及历史神话故事和祥瑞等题材内容。为了长久保持,有的还采用画像石或画像砖形式(画像石和画像砖是刻画在墓室石壁或模印在砖面上的一种介于绘画、薄浮雕之间的艺术),地面上的享祠、石阙亦多有类似的雕饰。但是,作为汉代绘画重要形式的大型殿堂壁画早已荡然无存。秦汉时期从事美术创作的大多是工匠,有的隶属于皇家官府,也有的在社会上从事独立劳动。然而,正是这些地位低贱的工匠创造了秦汉时代辉煌的美术成就。第12页/共74页这幅帛画是当时出殡时张举的铭旌,1972年出生于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画面呈T字形,依据内容和构图分天上、人间、地府三部分。横幅部分为天界,绘有红日、新月、独龙、门神,并有金乌、蟾蜍、玉免、桑树等;人间和地府绘于竖幅上,人间部分表现一妇人(即墓主人)拄杖而立,由侍女陪同,在家人的祭典中告别人间,缓缓升天;地府则绘一裸体巨人托举着大地。两条穿壁的游龙贯穿全画,将其连为一整体,整幅画具有丰富的神话内容及瑰丽的浪漫气息。升仙图西汉第13页/共74页

魏晋南北朝的绘画观念仍然沿袭前代关于社会功用的论断。文人士大夫步入画坛,使绘画的表现领域不断扩大,表现技巧也得以显著提高。当时,宗教美术出现极端繁荣的景象,各地纷纷大规模地建造寺庙和开凿石窟。多数美术家都投入到宗教美术创作的潮流之中。魏晋南北朝美术的种种迹象,标志着美术发展已步入了历史的新阶段,从而奏出了隋唐美术繁荣的先声。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物画

(公元220—581)第14页/共74页1.顾恺之(约346—407)是东晋时期最重要的画家,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绘画艺术完全摆脱了汉代的稚拙水平而进入成熟阶段。他重视写实和表现事物的内在精神,在我国绘画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以形写神”的主张。他的作品均以失传。

2.南朝绘画(宋、齐、梁、陈),经济的繁荣和比较安定的社会环境给绘画创作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加之南朝君主多爱好文艺,对书画比较重视,宫廷书画收藏数量也日益增多。第15页/共74页

洛神赋图卷(部分)顾恺之东晋顾恺之(约345—406年),字长康,无锡人,东晋画家。博学多才,工诗善画,尤长于描绘人物、肖像、山水等,并有《论画》等理论著作。此图取材于魏国曹植名篇《洛神赋》,文章表现作者由京师返回封地的途中与洛水女神相遇而爱恋的故事。全图采用长卷形式,分段描绘赋中情节:开始是曹植在洛水边歇息,女神凌波而来,轻盈流动,欲行又止;接下来表现女神在空、山间舒袖歌舞,曹植相观相送的情景;最后女神乘风而去,曹植也满怀惆怅的上路。各段之间用树石分隔,并以舟车无情的飞驶离去反衬人物的依依不舍之情,极为传神。人物刻画如行云流水,用笔功劲古朴,柔韧如蚕丝;神态表现细腻,设色厚重鲜艳。山川树石画法稚拙,反映了山水画初创时期“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特征。第16页/共74页女史箴图卷顾恺之东晋

此图表现的是西晋张华《女史箴》中的内容,采用一图一文的形式,人物描绘流畅细致,造型准确,神情生动。画中女子姿态从容,秀逸典雅,显示出贵族女子的特点。画风古朴、运笔缜密,赋色细腻和谐,体现了当时“以形传神”的思想。第17页/共74页北齐校书图卷杨子华北齐

杨子华,北齐宫廷画师,时人称“画圣”此图表现北齐年间学士奉命刊定五经诸史的故事。画中右起,两学士正捧卷校读,神情专注,身后一位执笔修书;第18页/共74页中间设一床榻,上坐四人,衣衫敞开,姿态轻松,神情闲适;其后有侍女、书僮或茶,或各拿床具为学士们提供休息之用。人物服装透明飘逸,脸型丰满,表现了当时学士们悠闲的生活和风雅的仪态。第19页/共74页职贡图轴(宋摹本)(梁)第20页/共74页萧绎是梁元帝(公元505—554年),字世诚,自幼聪慧好学,博涉技艺,能文又善书画,尤以肖像最擅。生平著述甚多,后人撰有《梁元帝集》。《艺文类聚》卷五十五载有萧绎“职贡图一卷”,据此,美术史专家认为,宋人此卷即据萧绎的《职贡图》摹绘而成。萧绎擅长人物、肖像、以及佛教画、风俗画、花鸟画等。图中现存列国使者立像十二人,皆左向侧身,身后楷书榜题、疏注国名及山川道路、风土人情、舆梁朝的关系、纳贡物品等。列国使臣自右至左为:波斯国、百济国、丘兹国、倭国、狼牙修国等等。在此图中,使者的站姿几乎雷同,但其个性特别,或文静秀弱,或朴质豪爽,或机智慧敏,各具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年龄的独特气质,表露无遗,并且都有那种有幸称为使者的恭敬欣喜的情态。另外,画中人物比例准确,线描遒劲流畅,敷色高雅古朴,人物承袭了魏晋以来谨严而富装饰性的风格,体现了中国南朝绘图艺术的水平。第21页/共74页五百强盗成佛·作战(西魏)详见备注第22页/共74页五百强盗成佛·作战(西魏)敦煌285窟西壁上层,属于因缘故事题材,讲述的是侨萨罗国500强盗作乱,国王派兵镇压,俘虏后全被挖去双眼放逐山林,佛以神通使500人眼睛复明,强盗遂皈依佛法最终成佛。场面宏大,人物众多,姿态生动,是西魏时期敦煌壁画中代表性作品之一。第23页/共74页1.隋代虽然历时短暂,但曾出现一度辉煌局面,聚集南北画家之精英,各展所长,涌现出扬子华、展子虔、扬契丹、田僧亮等名家,或精于宫观,或擅画贵族车马,或以佛寺壁画见长,惟憾鲜有画迹流传。它们在南北朝与唐代之间有承上启下重要的作用,是唐朝绘画灿烂发展的前奏。2.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为辉煌的时代,绘画也达到了鼎盛时期,它是古代绘画发展的又一高峰,不仅为中国艺术增添了光辉,而且对世界美术也发生着重要影响。而人物画也在此时进入到其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

初唐人物画,除以阎立本为代表的中原画风外,还有以尉迟乙为代表的西域画风,而对中国人物画影响最大的人物画家是盛唐时期的吴道子。五.隋、唐时期的人物画(581—907年)第24页/共74页位于山东嘉祥英山徐敏行夫妇合葬墓西壁中部,发现于1976年。画面上4人身着圆领衫袍,并肩而立,二人执灯,一人执伞,一人执扇。虽然4人在站立方向上一致,但几个人之间相互照应的眼神面部表情却显出了微妙变化,代表了隋代人物画的较高成就。备骑出行图(隋代)第25页/共74页步辇图卷阎立本唐此图描绘的是唐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唐太宗李世民接迎文成公主入藏的吐蕃使者禄东赞的情景。第26页/共74页第27页/共74页右侧端坐于步辇上的为李世民,周围有抬辇、撑伞、张扇的九位宫女,左侧第一位红衣虬髯者为典礼官,其后身着藏服者即为禄东赞,第三位着白袍者是内官。画面生动地描绘了人物的不同身份、仪态、气质及相互关系,李世民威严中透露出平和,禄东赞严肃而又略显拘谨,其服饰明显地表现出不同于汉人的气质。作品线条流畅,设色浓丽,体现出一派庄重的气氛。步辇图卷阎立本唐第28页/共74页阎立本(?—673),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曾任将作大臣、工部尚书,后又任右相。擅画人物、车马、台阁,尤长于政治性题材的历史画和肖像画创作。历代帝王像卷(局部)(唐,阎立本,绢本设色,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第29页/共74页此图描绘两汉、魏晋、南北朝至隋代13个帝王的形象,此画描绘晋武帝司马炎,画家着重通过对不同帝王外貌特征的刻画,表现了人物的精神气质和个性,并寓褒贬于其中,尤其对晋武帝司马炎的刻画更为出色,人物方颐大耳,双唇紧闭,目光炯炯有神,表现出对象的雄图大略和威严仪态。杨坚的深谋远虑与杨广的虚浮外貌形成对照。《历代帝王图》的13位帝王中,既有开国明主和有为之君,也有昏庸腐败,祸国殃民的皇帝,可见此图也有明显的鉴戒教训的目的。画风工整,铁线描勾线凝重有力,设色浓重并运用了晕染法。《历代帝王图》阎立本第30页/共74页众女侍(局部)(唐代)陕西乾县乾陵永泰公主墓。1960年发掘,永泰公主名李仙蕙,是唐高宗李治第7女,17岁时便被母亲武则天赐死,与其夫武延基合葬于乾陵旁。本图描绘了宫中女侍的形象,线条劲健流畅,服饰略施晕染,人物性格气质也十分鲜明,是唐墓壁画中的精品。第31页/共74页簪花仕女图(局部)卷周昉唐此图绘衣着华丽的四嫔妃和两侍女在庭园里逗犬、闲步赏花、弄蝶的情景。详见备注第32页/共74页画中右起第一位贵妇,身披紫衫,左手执拂尘,右手轻拢纱衣,侧身逗弄着身旁摇头摆尾的小狗。另一位贵妇,肩披白纱,右手纤指上挑,左手出袖,目视小狗,似乎正为它的可爱状所陶醉。其身后的贵妇凝视着手中的小花,陷入沉思。她的身后站着一个手执长柄团扇的侍女,垂目低眉,神态黯然。假山石前一株辛夷花正绚烂盛放,一贵妇立在花旁,手捏蝴蝶,回首侧身注视着身后的小狗和白鹤。画中贵妇们的纱衣长裙和高发花饰,为唐时盛妆,髻上簪大牡丹花,下插茉莉花,在青丝的衬托下,更显雅洁明丽。整幅作品行笔轻细柔媚,匀力平和,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滑如凝脂的肌肤和透明的薄纱。此种艺术表现手法,是周昉贵族妇女人物画风格的至高体现。第33页/共74页第34页/共74页高逸图卷孙位唐孙位,浙江绍兴人。善画人物、松石墨竹等,兼长鬼神画。唐末入蜀,是蜀中画家第一人。此图为《竹林七贤图》中的四贤,分别为山涛、王戎、刘伶、阮籍。四人表情、面容、体态各不相同,形神毕肖,同时有侍童、器物作为补充。人物强调刻画眼神,线条流畅如行云流水,表现出骨气奇伟的特征,开启五代画法先河。第35页/共74页

五代两宋时期的绘画在唐代以后展现出又一灿烂辉煌的鼎盛局面。其中五代是中国绘画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具有承上启下和开辟新风的历史地位;宋代300余年中绘画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极度繁荣(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同步)。五代纷争,中原地区朝代频繁更替和战火不断弥漫,而长江中下游和四川等地区战乱较少,局面相对稳定,经济、文化仍得到继续发展。加之南唐和西蜀政权的统治者也对文学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一些画家和美术匠师纷纷流向江浙和四川,美术的重心也因之发生转移。南唐和西蜀成为当时美术最为发达的地区。六.五代、两宋时期的人物画(907—1279年)第36页/共74页宋朝建立,在比较长的时期内社会相对安定,中原的经济和文化又得到恢复和发展。首都开封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有近百万人口的大都市,绘画创作活动空前活跃。北宋初期,西蜀、南唐的画家相继来到开封,和中原画家共同形成阵容强大的化合队伍。绘画作为商品出现在市场,每逢年节还有节令画应市。公元1127年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定都临安(今杭州),杭州继开封之后成为绘画发展中心,北方一些画家纷纷南渡,和江南画家共同促成了南宋绘画艺术的繁荣。在北宋文人绘画潮流的基础上,一些汉族士大夫画家重新活跃起来,燕京(今北京)成为北方绘画发展中心,并对元代绘画发展产生直接影响。表现贵族士大夫生活的绘画,在唐代的基础上有着相当发展,西蜀宫廷画家阮知诲、阮惟德父子皆以此擅长。南唐周文矩、顾闳中等人更是此中高手,他们的创作鲜明地反映了这一时期上层人物的生活面貌,塑造形象也更为细腻传神,甚至能刻画出较为复杂的内心世界。第37页/共74页韩颐载夜宴图卷顾闳中五代第38页/共74页韩颐载夜宴图卷顾闳中五代顾闳中,生卒年不详,江南人,善作人物画。韩颐载,南唐大臣,原为北方豪族,避乱到南唐。初有恢复中原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后因李后主猜疑北方人,便放意杯酒,沉湎声色,最终抑郁而终。此图即李后主派画家顾闳中夜至其家,窃其夜宴情景,后根据记忆画成的。此卷共分五段,分别绘“听乐”、“观舞”、“歇息”、“清吹”、“散宴”情景,各段之间用屏风、床塌等相隔,但构图却是连续的。人物画精致入微,神态细腻,个性尽显,尤其是主人公的描绘极为深入,将其超然自适、放荡不羁而又沉郁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画面赋色清丽典雅,用笔工整,充分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水平。第39页/共74页韩颐载夜宴图卷顾闳中五代第40页/共74页第41页/共74页宋,张择端,绢本设色,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张择端,北宋画家。专工界画宫室,尤擅画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清明上河图》艺术手法质朴无华,墨骨淡彩,线条遒劲老练,兼工带写,设色清淡典雅,朴实浑厚,宫殿门墙,桥梁舟车结构准确、比例合理,兼取了界画工整准确和写意画活泼淋漓的长处,以工带写,使作品既有界画典雅精美的特点,又有写意画神韵毕肖的优点。第42页/共74页

梁楷的画被时人评为‘描写飘逸”,“逸”指的是自由奔放、意趣超尘、潇洒自然、不拘法度的风格,这种风格对以后中国绘画产生了重大影响,此图正是梁楷“逸”格的集中体现。画面描绘一酒后烂醉、憨态可掬的仙人,通体均以泼洒般的水墨淋漓书写,通过墨色的浓淡造成视觉上的扑溯迷离,这即为著名的泼墨画法。人物压缩的五官,放大的衣衫均显示了醉意的神态,笔简神具,闲逸自然。

泼墨仙人图

轴梁楷南宋第43页/共74页第44页/共74页七.元代的人物画(1271—1368年)元代前期,在绘画中寄托对先朝的怀念,并以曲折的方式表露他们的政治态度。元代中后期在画坛上显露才华的多是遭遇落魄、经历坎坷的文人,创作上以山水花鸟及墨竹、墨梅最为盛行,用画笔表现隐逸遁世或游乐闲适的生活态度。他们强调文人士大夫的艺术趣味。元代绘画重视笔墨性能的发挥,以诗文题画成为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书法、文学、与绘画结合为一体。他们特别注重主观意趣抒发,作画“聊以自娱”、“写胸中逸气”,不言“画”而名为“写”,以表现自己的特殊追求。汉族地主官僚集中的江浙一带成为文人画创作的活跃地区,并对明清文人画发展具有直接和重大的影响。依附于宗教的宗教美术在这个时期得以发展,造像活动盛极一时,出现了中国美术史上宗教美术最后一次高潮。

元代的人物画比起山水花鸟画来较为逊色,从事者多为宫廷、职业画家及民间画工,其中肖像画成就较为突出,代表者首推王绎(1333—?)第45页/共74页第46页/共74页第47页/共74页浴马图卷赵孟頫

元此图为工笔着色画,绘九位奚官在绿荫溪边为群马洗刷沐浴的情景。十四匹骏马分墨、白、灰、褐、花斑等诸色,体格雄伟,神态各异,或饮水吃草,或昂首嘶鸣,或卧立顾盼,奚官有牵马临溪者,有冲溪马身者,亦有岸边乘凉者。所有形象有动有静,既互相照应,又互不干扰,反映了作者深厚的构图能力。画面充满阳光感,与清澈的河水和岸边柳荫形成强烈对比,风格秀润工丽,是赵氏人物鞍马的杰作。第48页/共74页在美术领域里,明清两代文人士大夫绘画仍占有主导地位,画家众多,画派林立,盛况超过前代,绘画在社会上有了很大普及。有些文人画家注意个性的抒发和风格的独创,也有的标榜师法古人而追求笔情墨趣,更有的文人以绘画谋生,在创作中带有了世俗化成分。民间绘画也非常活跃,年画和版画的成就非常突出。宗教艺术明显的趋于衰落之势。除西藏的喇嘛教艺术外,寺庙壁画和雕塑殊少佳作。西方美术虽然有传教士传人中国,但真正对西方美术的学习和借鉴则是在鸦片战争以后。八.明清时期的人物画(1368—1911年)第49页/共74页1.明代绘画,整个明代300年中,江浙一带的绘画活动非常繁盛。初期,以职业画家为主的浙派受到社会的欣赏和重视,国家把技艺高超的职业画家中选拔征召于宫廷,令其传写帝王肖像,创作为统治阶级歌功颂德的历史画。中期,苏州地区的文人画蔚然而兴,并迎合社会上追求风雅的风气,走向雅俗工赏之路,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吴门画派。后期,文人画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以徐渭为代表的写意花鸟画,以董其昌为代表的提倡笔墨情趣的山水画,以陈洪绶为代表的人物画和以曾鲸为代表的肖像画都有突出表现。明代杰出的人物画家有仇英、唐寅、陈洪绶、崔子忠,曾鲸等。尤其是陈洪绶的人物画,至今还对中国人物画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第50页/共74页2.清代绘画,清代的绘画领域中,文人画创作仍占有被压倒的趋势,以山水花鸟题材为多,人物画特别是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画明显衰退。人物画以乾隆、嘉庆时最盛,题材内容除仕女、神佛、渔樵、耕读之外,也有记载史实、风俗的人物画。

清末,随着近代商业城市的成长,不少画家云集于大都市上海,靠卖画为生。著名画家有赵之谦、任熊、任熏、任颐、吴昌硕等,他们的绘画活动适应着城市的审美情趣,力创新路。广东地区的居廉、居巢等也有新的建树,成为开创岭南画派的先驱。第51页/共74页钟馗夜游图(明)详见备注第52页/共74页钟馗与鬼是自唐以来宫廷和民间常见的绘图题材。戴进的《钟馗夜游图》,用顿挫用力、迅捷方折的行笔,勾写出威风凛凛的钟馗和面目狰狞的鬼卒在山涧间夜巡的森然气氛,并成功地将自然环境与人物活动富有情趣地统一起来,给观众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戴进的画用笔阔放,苍秀挺拔,善于表现山川的苍劲挺拔之气,往往赋予作品以浓厚的生活气息。《钟馗夜游图》是传统题材,元代龚开曾描绘过,但戴进的处理方法不一样。他把人物画得很大。充满画面,其中又特别突出人物的眼睛。钟馗坐在由四个小鬼抬着的舆轿上,另外两个鬼卒为之撑伞和挑行李,月色朦胧,行色匆匆,像是在巡视和探索人间鬼怪。戴进这位名冠当代的大画家,在同行的谗害下穷途潦倒、坎坷一生,其身世与传说中怀才不遇的钟馗何其相似。此图正抒发了画家仕途受挫后满腔悲愤的感慨,寄托了扫除天下妖孽,祛尽人间邪魅的理想。第53页/共74页第54页/共74页此图描绘唐代歌妓李端端向诗人张祜乞诗的故事。李端端手持牡丹似在诉说,屏风前端坐的张祜和三侍女都凝神倾听。人物衣纹用铁线描,屏风山水作小斧劈铍。有自题诗一首点明主旨。李端端图轴(明代,唐寅)第55页/共74页唐李白《蜀道难》中有“钊阁峥嵘何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名句。此图描绘了蜀道剑阁的陡峻,栈道深谷,长松倒挂,加上冰雪严寒,使人产生“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感觉。画中点景人物一一精心刻画,加强了画面效果。剑阁图轴(明代,仇英)第56页/共74页明妃出塞图(仇英,明代)此图选自仇英人物故事图册。此册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文人逸事等为题材,绘人物、仕女及背景山水。此图绘汉代昭君出塞的故事。第57页/共74页汉宫春晓图(局部)(明代,仇英)第58页/共74页董其昌小像(明代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