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 城市与城市化(B卷)-学高一地理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必修2)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专题02 城市与城市化(B卷)-学高一地理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必修2)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专题02 城市与城市化(B卷)-学高一地理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必修2)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专题02 城市与城市化(B卷)-学高一地理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必修2)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专题02 城市与城市化(B卷)-学高一地理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必修2)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满分100分,测试时间50分钟)一、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4分,11小题,共44分)2000年以来,江苏省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快于全国,2014年城市化水平已达65.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10%,但南北差距大。下表是江苏省最新城市等级与数量统计表,据此完成1~3题。城市等级(常住人口)数量城市特大城市(500万人以上)1南京Ⅰ型大城市(300~500万人)2苏州、无锡Ⅱ型大城市(100~300万人)8徐州、常州、南通、淮安、扬州、连云港、昆山、江阴中等城市(50~100万人)6盐城、镇江、泰州、宿迁、宜兴、常熟小城市(50万人以下)40张家港、启东、高邮、仪征、丹阳等1.江苏省城市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流动和职业变化比较少B.人口与产业密集,集聚效应好C.实施改革开放的政策最早D.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2.江苏省城市化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A.南京控制人口规模,导致城市等级降低B.城市等级与城市数量不合理C.北部产业饱和,亟待向南部转移D.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用地紧张3.下表是春分日江苏省中学生在不同城市测试的正午太阳高度,下列城市一年内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城市南京淮安苏州徐州正午太阳高度57°58′56°30′58°42′55°45′A.南京B.淮安C.苏州D.徐州【答案】1.B2.D3.D目前中国城市化的最大问题就是外来人口的市民化问题。下表反眏的是我国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中的部分相关数据。据此完成4-5题。2002年2012年年均增长城镇化率(%)30.0952.573.01%户籍人口比率(%)27.8935.292.38%举家迁移比率(%)22.3820.66-0.80%城市建成区面积km225973455655.78%注:(1)城镇化率是城镇常住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包括了在城镇生活的农业户籍人口。(2)户籍人口比率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是拥有城镇户籍(市民)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3)举家迁移比率=农村举家迁移到城镇的家庭数÷农村拥有城镇化迁移人口的家庭总数×100%,它反映了家庭城镇化水平。4.据表分析,2002~2012年间我国城镇化的特点是()A.2002年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较慢B.个体城镇化快于家庭城镇化C.城市化水平已处于较高阶段D.农民工大多举家在城镇生活5.据表分析,2002~2012年间我国城镇化比较突出的现象是()A.城市人口增长较快B.交通拥堵日益加重C.城镇土地扩张较快D.环境污染逐步加大【答案】4.B5.C【解析】第4题,据表分析,该期间我国城市化进程较快,但城市化水平并不高,处于中期阶段;“户籍人口比率大于举家迁移比率”,说明个体城镇化快于家庭城镇化。故B项正确。第5题,据表内容分析,该期间我国,城镇建成区面积增长迅速,说明城镇土地扩张较快。其他内容表格内容不能反映。读某城市规划图,完成下列问题。6.该城市规划的企业布局,较为合理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7.四地中,最有可能成为城市商业中心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6.D7.B【解析】【考点定位】工业区位选择,影响城市功能区分布的因素。下图为某半岛区城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T1107公路在甲段有多处连续弯曲,主要是因为该处A.地下矿产丰富,为接近原料产地B.生态环境脆弱,为保护生物资源C.聚落人口密集,为增加交通流量D.地形高差较大,为减缓公路坡度9.乙城市是图示区域中规模最大的聚落和著名疗养城市,以下不属于其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的是A.地形平坦B.风景优美C.降水丰富D.交通便利【答案】8.D9.C【解析】8.图中甲处等高线密集,可知甲处地形高差大,坡度度,公路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弯由可减缓公路坡度,D正确。9.疗养城市的区位因素主要有环境优美、交通便,从图中乙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降水对疗养城市影响不大,且从图中看不出降水量的大小,因此C不是主要条件。【考点定位】地形对交通线的影响、疗养城市的区位因素下表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与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对比。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与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相比,长江三角洲城市群()A.经济密度(单位面积GDP)更大B.城市人口数更少C.经济总量在本国的地位相当D.经济总量更大11.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产业分工协作方面,首位城市应重点发展下列哪三个产业()①国际金融②机械制造③服装制造④石油化工⑤文化创意⑥进出口贸易A.①⑤⑥B.①②⑥C.①②④D.④⑤⑥【答案】10.C11.A【解析】【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城市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考查区域产业的发展方向。二、综合题(3小题,共56分)12.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2015年4月,国务院发布《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长沙、南昌三大省会为中心的特大城市群组合,规划正式定位该城市群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旨在推动中国经济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体系略图材料二为发挥整体优势,促进区内协调发展,产业结构相似系数高是长江中游城市群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下表所示为近年来依据39个工业大类的数据计算得出的湖北省、江西省和湖南省之间制造业结构相似系数。省份制造业结构相似系数湖北省与江西省0.64湖北省与湖南省0.77江西省与湖南省0.85(1)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分布特征及城市体系特点。(2)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区位条件。(3)分析该地区制造业结构相似系数高的地理原因,并提出解决此问题的具体建议。(4)近年来该地区积极承接“珠三角”和“长三角”的产业转移,实现产业升级,分析其区位优势。【答案】(1)多沿河分布。(3)原因:地理位置相邻;自然环境相似,特别是资源禀赋相似。措施: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调整工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间紧密的协作,实现产业合理分工,避免区域内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等;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产业一体化水平和区域整体竞争力;积极承接沿海和国际先进产业转移,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任答四点)(4)劳动力资源丰富;地价相对低廉;有优惠政策的引导和扶持;基础设施好;水陆交通便利;农业基础好等。(任答四点)13.(20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区域面积古全国的2.19%,GDP总量占全国的21.7%,城市人口比重达68%。“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跻身六大世界级城市群。下图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域市分布示意图。(1)依据资料,归纳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特征。(2分)杭州是该地区的重要城市。下图为“杭州市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数量及年龄构成统计图”。(2)读下图,描述图中杭州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趋势。(6分)(3)上图显示,杭州在1964年(二普)之前和2000年(五普)之后人口总数增长较快,分别说明其直接原因。(4分)江南水乡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下图为江南水乡景观图。(4)请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上述景观的形成原因。(4分)【答案】(1)城市数量多(城市密集);城市等级体系完善(结构合理);城市化水平高;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GDP总量大、经济实力强)城市分布中部多,南北少(答出四条即可)(2)0-14岁人口比例:1953年(一普)至1964年(二普),递增;1964年(二普)至2010年(六普),递减;65岁以上人口比例:逐年增加(3)1964年之前:人口自然增长为主(或出生率较高);2000年之后:人口迁入较多(或人口机械增长较多)。(4)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较丰富,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集(或河流众多)【解析】试题分析:(1)读图,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数量多,城市密集。城市等级体系完善,结构合理。城市化水平高,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GDP总量大、经济实力强。根据图例符号,城市分布中部多,南北少。【考点定位】城市群的特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特点,人口增长的原因,水乡景观的成因。14.在中国,近代铁路和公路出现之前,河流的交通运输功能往往决定了城市的区位。下图所示通商口岸的选择与它们方便的水路交通条件密切相关。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比较图中A、E两城市在河流交通运输中的区位特点。(2)影响A、B、C、D、E城市的区位,除交通因素外,还有哪些共同的地理因素?(3)从水运条件上看,A、B、C、D、E五个城市中最有利于城市发展的是哪一个?为什么?(4)我国北方许多城市也分布于河流沿岸,其原因是否与图中A、B、C、D、E完全相同?【答案】(1)A位于河流(长江与汉江)交汇处(具有三个方向上的水运优势),E位于河口(长江口,是河运的起点或终点)。(2)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经济发达(农业发达,可为城市发展提供充足的农副产品);(长江等河流)供水充足。(3)E。位于长江入海口处,我国大陆海岸线的中间位置,港口吞吐量最大,有利于城市发展。(4)不完全相同。我国北方城市分布于河流沿岸主要是利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